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400#vivianda 的帖子

是滴,是滴!如此美好的东东,怎么舍得恶搞亵渎?.

TOP

TOP

再挖一个。.

TOP

应该够了吧?.

TOP

够了吗?等着看.

TOP

回复 392#hxy007 的帖子

歪改李诗很有意思。
诗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好背,上次背《于易水送人》,给她讲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再讲句子含义,再读两遍就背熟了。.

TOP

回复 406#de0222 的帖子

羡慕中。能把这个辅导过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吗?007这厢有礼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9-27 17:44 编辑 ].

TOP

这的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帖子, 我们自己已经被抹灭了的文学的灵性和孩子初长时对一切美好文字天生的热爱,中国的教育啊 ,总想做点什么.

TOP

回复 407#hxy007 的帖子

故事讲得很简略,因为我们去年正好去了西安,兵马俑什么都看过,秦始皇的故事也听了不少,所以说起来就很省力了:秦始皇想要统一全国,他灭了赵国,逼近燕国,燕国的太子名字叫丹(所以诗里的燕丹就是指他),他想如果杀了秦始皇就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于是就找了一个刺客,叫荆轲,让他去刺杀秦始皇。太子丹送荆轲一直送到易水边,荆轲知道自己这次不管成不成都死定了,于是在易水旁说了两句很有名的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里的水犹寒,和壮士发冲冠就是从这两句话里来的)。然后就去刺杀秦始皇了,结果当然没成功。
小东西问:发冲冠是什么意思?
答:有句成语叫怒发冲冠,就是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荆轲因为秦始皇要灭掉燕国所以很愤怒,就发冲冠了。
问:那骆宾王写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答:骆宾王正好送朋友到易水边,就想起了荆轲的故事,当年的那些风云人物:秦始皇啊荆轲啊太子丹啊全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在,所以他很感慨就写了这首诗。其实古人很喜欢用这种手法的。还记得苏轼的赤壁怀古吗?他写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这首诗的: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不是很类似?
答:嗯,是的。
水平有限,辅导得很烂。随便看看哈。
荆轲刺秦王故事很血腥,小女孩还是晚点接触的好,所以只说大概,不说细节。

[ 本帖最后由 de0222 于 2009-9-28 09:34 编辑 ].

TOP

回复 409#de0222 的帖子

   深受启发!当年儿子没有和我讨论骆氏的《于易水送人》这首诗,就放过去了。看来,得空得和他说道说道。他倒是听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TOP

,007和其它的bbmm是搞什么专业的呀?文采这么好。可怜我这种理工类的,所读的书实在有限,看来得补。。。。。。.

TOP

跟着孩子一起上学:回复 411#hll 的帖子

  哪里!007就是个小四生,和儿子是同班同学。小子学到哪里,老子就学到哪里。例如,以前我也不注意,也会随便乱用词语。儿子教训007:老师说了,“其它”只能用在事物上,不能用在人身上。用在人身上,要用“其他”。 你看,跟着孩子一起学,就会有进步!觉得自己也有进步,辅导孩子就不会变成一种纯粹的义务或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习的乐趣,成长的乐趣。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9-30 10:23 编辑 ].

TOP

二十年后的我(一):儿子的作文

引用:
原帖由 我心飞翔妈 于 2009-9-23 08:37 发表 \"\"
我儿子还没进入写作阶段,看不出亲子阅读对写作带来的帮助,但他爱听故事,我经常给他读故事,他也经常通过MP3等听故事,不知道这对他今后写作会否有帮助?
  为了说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先来看小儿今年六月(小三快结束时)写的一篇命题作文。

  2029年8月,我结束了夏威夷的休假,告别了妻子、孩子,乘坐A662029航班,赶往美国科罗拉多州考古。
  一天,天气炎热。我带着一支古生物挖掘队,从伯灵顿出发,开始了真正的考古。走了半天都没有发现一具恐龙化石,直到下午,突然挖掘机说出一个字:“骨!”哈,这可是我第一次发现恐龙骨头呀!我们拿起自动打地机和挖掘机一起挖。可是,挖了半天也不见骨架。我们就在这儿安营扎寨,晚上12点才安顿下来,不一会儿我们就睡着了。
  第二天,天气阴阴的,好像要下雨。我们继续挖,终于在10时26分08秒,我们挖到了!这是一只从未见过的恐龙,像是木他龙,但又比木他龙的牙齿小、少。所以,我给她取名为“木她龙”。这可是“女”字旁的“她”哦!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一个月过去了,除了木她龙,其它恐龙一只也没有发现。第三十二天,我们来到了丹佛,我们在那里吃了一顿好吃的。
  第三十四天,我们在皮埃尔伯特的山脚下发现了一具恐龙尸体,竟然有皮有肉,明显是前几天刚死的。我说:“Oh,我的老天!这是一只剑龙。”我想:难道科罗拉多州还有存活的恐龙?真是不可思议!
  就在我胡思乱想时,那草丛中忽然出现了一只凶恶的活恐龙。我惊叫一声:“恐爪龙!”它迅速地朝我们扑来。幸好挖掘机眼疾手快,把恐龙装进了麻袋。可恐爪龙也不是吃素的,咬破了麻袋,冲了出来。它叫了几声,一大群恐爪龙向我们扑来……
  就在
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拿机打地机,迎向他们打去。别的人也跟着我打了上去,恐爪龙见我们来势汹汹,都逃跑了,只剩下一只刚出生的小宝宝。我们把它放进了一只盒子里。
  我们抓到了一只活恐龙!引起全美国、全世界巨大的轰动!


  老师给这篇作文打了“A-”等,并写有评语:“你的想象力丰富,很适合写长篇小说。希望誊写认真些,语言再流畅些!”老师给的评价确实很高,对孩子练习写作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要是老师再能祝愿一句“愿你梦想成真!”那就更好了。儿子从幼儿园大班起,直到今天,他的愿望就是做一个经常在野外考古的古生物学家!他这篇作文还真不是一般的想象或幻想。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0-7 16:22 编辑 ].

TOP

回复 413#hxy007 的帖子

小三写这样的文章,厉害!.

TOP

二十年后的我(二):父母的赏析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9-9-30 14:08 发表 \"\"
小三写这样的文章,厉害!
  儿子喜欢作文课,他的半数作文都能得A等。然而,比起那些得A等的作文,我们夫妻俩更欣赏这篇A-的作文。老师之所以没有打A,主要是因为错别字太多,有的语句不严谨。搬上这里的,是他改了错别字之后的修改稿。
  他刚刚写好时,我们捧着他的草稿,读着他煞有介事的想象文字,既觉得有趣,又感到好笑。例如:
  (1)开头看似轻描淡写,却巧妙地透露出儿子对未来工作(古生物学家)、生活(有条件到夏威夷休假)、家庭(有妻有子)的展望或设想。
  (2)他乘的飞机很可爱。航班号A6620029看似随便漫不经心,实际有心,2029就是20年后的年份,6是儿子的学号。只有喜欢写作的人,才会在这样的细节上也想搞出一点名堂来!
  (3)他的挖掘机很神奇,会说“骨”,还会逮活恐龙!
  (4)他发现的恐龙特逗,“木她龙”, 亏他想得出来!
  (5)他们和恐爪龙的战斗很刺激,也很搞笑。
  (6)他们不是工作狂,考古之余不忘进城撮一顿美餐!呵呵,儿子就喜欢吃。想象二十年后的生活,不提吃,这太不符合他的特点了。
  让我们感到最欣慰的是,儿子没有按照应试作文的“八股”格式表述,从开头到结尾都非常自然,引人入胜,没有拿腔拿调,独特,有个性,有灵气。我们一定会替他好好保管这篇作文,也特别希望应试训练不要把孩子的灵气给磨灭了。.

TOP

孩子知识地理知识也丰富,真是佩服!希望愿望成真!.

TOP

二十年后的我(三):来自阅读的影响

  在007看来,儿子交给老师的作文,并非篇篇精彩。007看不惯儿子按照老师示范或要求的应试作文套路写的那些东西,尤其是最后那一段总结升华的文字,令人大倒胃口。但是,儿子的《二十年后的我》不入窠臼,自然清新,富有想象和童趣。小三生写出这样的文章,可谓难得,所以我们夫妻都视之为儿子作文精品中的精品。凭心而论,007即使到中学做同题作文,也写不出这种水平。因为,007直到中学毕业也不及儿子现在的阅读量。儿子能够出这样的佳作,实在是跟他如饥似渴地海量阅读有直接关系。

  (一)人生的初步设想

  《二十年后的我》这样的作文,对于中小学生最大的挑战,不是文字表达,而是语言文字之外的人生设想(往大里说就是“人生观”)。如果对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来没有考虑过,或者想得不多,想得不深,这篇文章就难写了。临时才想的话,只能拼凑出一篇蹩脚的文章了。
  小三生长期受环境的影响,父母老师的引导,对于自己将来干什么,一般都会有一些初步的朦胧的设想,我的孩子则在幼儿园小班时对此就有清晰的志向。他因为看动物绘本,参观昆虫馆,逛动物园,而迷上了动物;又因为对动物着迷,而喜爱上了纪实频道中的“动物星球”节目;又通过看这档节目,认识和体会到动物保护这种工作充满刺激,有着难以言表的乐趣。他对那些那些敢于并善于跟毒蛇猛兽等危险动物打交道的“动物救难队员”崇拜之至,以至小小的年纪就宣称长大以后要当“动物救难队员”。他幼儿园三年痴心不改,始终认定这个目标,直到进小学想法才有所改变,但他的志向依然跟动物有关。
  儿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就不再喜欢《小红帽》之类的人文童话,他最喜欢的是和父母共同阅读少年百科全书,后来又逐渐聚焦在动物百科全书上,进而聚焦在恐龙百科全书上。他像许多男孩子一样极其喜欢研究恐龙这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研究它们的类属、体态、身长、体重、食性、天敌、发现地……刚上小学,他就捧着《消逝的恐龙》《进化之谜》(《可怕的科学》丛书)生吞活剥地读了起来。这些书不但有许多关于古生物的有趣知识,还非常细致地讲述了生物考古方面的方法、工具、趣闻逸事。儿子就这样迷上了动物考古,在一年级时宣布不当动物救难队员了,他说将来要当古生物学家,到非洲和美洲去挖掘恐龙化石。儿子这个志向至今不变,因此,老师要他写《二十年后的我》的作文时,他自然就有方向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0-19 11:53 编辑 ].

TOP

献给我可爱的祖国

秋日打油

生当中国人,
死作华夏魂。
至今思志敏,
忧国成遗恨。

  这是007写的打油诗。儿子一读,就看出是照着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改写的。问他改写得怎么样,人家说还可以。
  还可以?什么意思呀?007不好意思问下去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0-1 15:34 编辑 ].

附件

五星红旗飘扬.gif (29.8 KB)

2009-10-1 14:59

五星红旗飘扬.gif

TOP

二十年后的我(四):来自阅读的影响

  孩子可能坚定地说我将来要当古生物学家,但是,他若对动物考古知之甚少,是很难把《二十年后的我》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

  (二)相关知识

  儿子的这篇作文写得绘声绘色,把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说得煞有介事,颇有可信度,关键在于他描绘了他将来工作和生活的许多细节。他虽然没有这两个方面的直接经验,却拥有许多相关的知识或间接经验。这些相关知识都是通过广泛阅读获得的。

  1. 恐龙知识

  文中出现了木他龙、剑龙、恐爪龙。关于恐龙,他读过的书太多了,例如:

  张红国编:《动物百科·第1卷》(彩图版),九州出版社2002版。
  李军主编:《动物百科·第1卷》(彩图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英]卡沃迪恩等编著、苏千铃等译:《剑桥少儿生物百科》,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年版。

  [日]株式会社学习研究社编、甘文豪等译:《恐龙》,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纪江红主编:《恐龙百科全书》,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韩]宋永洙著、吕丽译:《儿童恐龙百科》,四川少儿出版社2005年版。
  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与恐龙共舞》,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坎贝尔编著、吴卫东等译:《史前生物》,安徽少儿出版社2006年版。
  刘煜:《恐龙大对决》,朝华出版社2007年版。
  [韩]林世雄编绘、金一译:《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恐龙世界大探索》,湖南少儿出版社2007年版。这是一本用漫画和小朋友漫游远古时代的科幻故事表述的另类百科全书。

  《自然图书馆·恐龙大世界》(彩绘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著者和出版社年份不详。

  上面这些书被儿子都翻烂了,至少是翻旧了。儿子反复翻看,还不时在纸上进行统计(还没有上学就会这一套),看看哪些恐龙重,哪些恐龙体长,哪个地方发现的恐龙最多(据儿子说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他对恐龙了如指掌,谈起来头头是道,所以写作文时只要有可能都会扯到恐龙身上。

  2. 考古知识

  儿子在作文里提到了考古队、恐龙化石、骨架、挖掘机等考古工具。这些考古知识除了从上面的恐龙百科全书中得到之外,还受益于:

  [英]盖茨者、刘岳译:《进化之谜》,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
  [英]奥利弗著、盖志琨等译:《消逝的恐龙》,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

  这些书里经常提到的是铲子之类的考古工具,儿子大概不想吃苦,就凭着想象杜撰出可以代替人工作的自动挖掘机和打地机。想想也合理,再过20年说不定就有了这种偷懒工具。

  3. 地理知识
引用:
原帖由 俺家乐妞妞 于 2009-9-30 16:27 发表 \"\"
孩子知识地理知识也丰富,真是佩服!希望愿望成真!
  从夏威夷到科罗拉多,从伯灵顿到丹佛再转战埃尔伯特山。这让人觉得我家小子好像真地到过美国,连作为父亲的007也感到困惑:他们怎么知道这些地方?伯灵顿、丹佛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吗?埃尔伯山是不是他杜撰出来的呢?儿子从书厨里取出一本世界地图集,得意地告诉007:我是照着地图编这个故事的。一查,这三个地方果真是在科罗拉多州!  
  儿子小小年纪怎么就会这么使用地图了?他怎么对地名这种枯燥的东西感兴趣呢?还得回到他喜爱看的恐龙书。这些书经常提到某种恐龙最早在哪里发现的,后来又在哪里发现了同类化石。每当这个时候,儿子就会问我们那是什么地方?我们只好买来地图、地球仪,和他一起找书中提及的地点,甚至专门和孩子一起读介绍世界各地的儿童读物。例如:

  [美]梅森等著、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译:《迪士尼儿童百科全书·环游地球》,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法]德拉朗德、格拉邦、庞罗编,杨洁译:《缤纷世界——儿童地图绘本》,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6年版。这个绘本还附有一大张独立的儿童版世界地图,一直压在儿子的书桌上,随时可看。

  黄秀连、沈文轩主编:《世界最新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8年版。

  最初儿子使用的是专门给儿童设计的非常可爱的地图和地图册。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种地图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探究需要。特别是在读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时,儿子被作者带向了世界上许多神奇的角落,需要更加详尽的地图助读。
  凡尔纳博览群书,地理、旅行、探险知识非常丰富,在在科幻小说经常会非常详细地描述主人公探险到达的地点、方位。儿子被他引进了一次次充满刺激的探索旅程,看他的书时,身边总是放着地球仪、地图册。人家提到什么地名,他就在地图上寻找。记得凡氏在《气球上的五星期》第四章详细地描述了巴斯博士在非洲的探险经历,最后提到“弗格森博士仔细记下了这段著名的历史,巴斯博士曾经到达过北纬4度和西经17度的地方”,言之凿凿。可是,儿子查啊查,就是找不到这个地方。他从地图看,北纬4度西经17度是远离非洲大陆的大西洋塞拉利昂海盆,连岛屿也没有!儿子很是困惑,007心里却好笑——凡尔纳写的是小说,也许他是在胡扯,不必把他的话句句当真。可是,为了维护孩子的探究兴趣,007只好这么说:也许以前算经度纬度跟现在不一样,也许是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出了差错……
  不管怎么说吧,儿子长期的的大量的阅读,储备了许多与动物考古有关的知识。让他在《二十年后的我》这样的作文里展望未来,抒发当古生物学家的志向,他当然有一肚子的话可说。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24 16:38 编辑 ].

TOP

二十年后的我(五):来自阅读的影响

  阅读不但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在建构孩子的精神家园。优秀的作品培育着孩子真善美的意识和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和深化着孩子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词语及表达方式

  儿子《二十年后的我》一文,在整体的表达上有许多稚嫩的地方,显示出小学生作文固有的童趣。但他这篇作文又在多处显得出用词上的老练。像“告别”、“从未”、“一具”、“竟然”、“幸好”这些文诌诌的语词,能够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很难有意为之,只能是大量阅读、受书面语长期浸润的结果。
  受老师的影响,儿子在作文里向来喜欢堆砌华丽的词藻。这篇作文却没有这种酸味。虽然也使用了“安营扎寨”、“不可思议”、“胡思乱想”、“眼疾手快”、“千钧一发”、“来势汹汹”等成语(其中有几个语文课文里还没有出现),但是用得当相当自然贴切。这种语感,也是长期阅读逐渐积淀起来的。
  “Oh,我的老天!”文中这句话,一下子就透露出这小子看外国作品看多了,居然说打起了洋腔!确实如此,儿子写这篇作文时正在读凡尔纳的小说,接连看了好几部。众所周知,凡尔纳的作品多是大部头,一部小说动辄三四十万字。儿子连着读他数部小说,在表达方式上不免受其影响。
  儿子在文章里不厌其烦地说第一天怎么样,第二天怎么样,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一个月过去了……第三十二天……第三十四天怎么样,看起来像是一般小学生作文记流水帐的毛病,实际上他是在不知不知中模仿凡尔纳小说里的航海日志、探险日志的风格。特别是儿子报道他发现“木她龙”的时间居然精确到时分秒,藉此营出一种非常逼真的现场感,此乃十足的凡氏风格也!
  再比如,儿子作文那个精彩而有趣的开头,007越看越觉得在哪里见过。翻啊翻,007终于在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第二章开篇找到了这样一段文字:“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刚刚从美国那个令人不愉快的内布拉斯加州回来,结束了在那里的科学考察工作。”007指着这段文字问儿子:你文章的开头是不是模仿了这一段?儿子断然否定,他说他写作文时根本就没有翻看过《海底两万里》。007心想:即使模仿,也难能可贵。果如儿子所言,那就说明儿子读过的一些东西,其表达方式和风格已经融化到儿子的写作素养中去了。这,更加令人欣喜!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0-19 11:47 编辑 ].

TOP

推荐 曹文轩 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qtXvDkRrrU/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G_i9YBGn6g/

Alex 对曹老师比较崇拜,也喜欢曹老师的书,下面是 Alex 摘录的语录:

读书要读有文脉的书。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
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8 17:48 编辑 ].

附件

作文纸.rar (4.58 KB)

2009-10-8 17:48, 下载次数: 161

TOP

有个问题请教下,我看到007说1岁开始亲自阅读,当时小朋友对书本的关注度如何?
我也从1岁开始,每天固定时间拿出书来给儿子看,和他一起读,但基本都是我读,他玩,而且对书的兴趣不大,自己拿过来翻2页就扔掉。
是小朋友年纪太小不喜欢书还是我的方法不对哪?.

TOP

和幼儿一起阅读:回复 422#巧克力小猪 的帖子

  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因此你不能指望小小朋友长时间跟你读书。人家想玩了,你不识趣,还继续读,只会培养孩子三心二意的习惯。这个时候,不如不读。
  想要让孩子和你看书的时间长一些,不是不可能。办法如:
  第一,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和孩子看什么读物。
  第二,和孩子看绘本——文字极少甚至没有文字的绘本,通常是一个名称一幅图的绘本,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幅图的绘本。最初看什么并不重要,看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逐渐形成看书的习惯。
  第三,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据孩子当时情况、当时关注的事物,添油加醋编个小故事。比如,一幅长劲鹿的儿童画,你不能只给孩子读出“长颈鹿”或者再加个英文giraffe就了事。简单地说“这只长颈鹿很高”,也不会怎么吸引孩子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认认它的嘴巴、耳朵、身体、长腿……再编个赞美长颈鹿喜爱吃蔬菜长得高又高的儿歌,还可以根据孩子当天的表现编个长颈鹿淘气的故事……最好让孩子和你一起编,既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通过故事投射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编好之后一家几口再来演一演这个故事,那就越加有意思了。如此一来,读一页书,内容也很丰富了,又何必追求多读呢?……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才能逐渐过渡到朗读、指读上来。
  第四,当然,一次也可以读许多,但方法又有所不同。例如,第一页是“高大的长颈鹿”,让孩子猜第二页是什么,他猜对了,就翻到第二页,惊讶地说:“果然是大胖子河马”。孩子可能会让你猜第三页,你猜对,他也会说:“果然是凶猛的老虎”。接着可能就是去猜“可爱的绵羊”了……
  应该还有许多方法。
  亲子阅读的环境非常重要。例如:
  第一,既然决定一起来看书了,玩具以及一切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都应该在孩子面前消失。
  第二,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孩子一喜欢上电视,他的精神生活就有了寄托,就很难喜欢上读书了。
  第三,做父母的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书及阅读的喜爱。
  007在孩子1岁的时候曾经自娱自乐如痴如醉地朗读庄子的《消遥游》,儿子在一旁听了似乎被震撼了。他肯定什么也没有听懂,但被那种语言的节律、气势以及BB的痴迷神态深深吸引了。他非要这本书玩,他用嘴咬,用舌头舔,用手掑撕这本书,还咿咿呀呀想学父亲得意的样子。回想起来,儿子就是从那个时候迷上了这神奇的书吧。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0-20 19:03 编辑 ].

TOP

“不要照本宣科”尤其重要

1、故事或者绘本的语言通常是书面语言,未必适合孩子当时的理解能力。要引起孩子的兴趣,BBMM在阅读时一定要进行加工,甚至把主人公换成孩子熟悉的人,甚至就换成孩子的名字。物品也可以换成当下可见的物品,场景也可以换。总之,想象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曹文轩老师如是说。
2、有时还可以扔掉书本,由BBMM根据读本自由发挥。特别是睡觉前的这段时间,我经常是随意的躺在床上,孩子或坐,或躺,我先翻翻书,然后就这么随意地讲。
3、注意阅读时音量、语调、语速的变化,切不可千篇一律,机械地、干巴巴去读。阅读时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可以重复孩子感兴趣的段落。当孩子困了想睡觉时,就添加一段主人公累了,上床睡觉的段落,声音越来越轻,孩子就这么慢慢地进入呼呼的状态。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26 12:10 编辑 ].

TOP

挺不错的贴子,花了一个下午慢慢看.很多BBMM对孩子阅读写作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先拿回家试试看.谢谢啦.

TOP

谢谢HXY的细心回帖。
你说的东西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想法。
不过有个问题,我们家宝宝到现在都不开口说话,我并不勉强他,可是跟他之间的沟通就一般都是我说是或不是,他选择用手指或者就回答“恩”。
最近开始宝宝对读书有一定的兴趣了,以前我都是在他上床睡觉后开始读书,所谓的他去玩,也就是玩被子或者侧过身去做别的事。现在基本能跟着我说的开始指绘本了。
我一直给他看的都是绘本,基本每次一页,然后让他发现一些东西,叫他指出来。
宝宝现在基本每天只看半个小时的巧虎,其余时间包括我和他爸爸我们也都不看电视。
所以宝宝对电视的兴趣不高,但是对电脑的兴趣很高,他喜欢玩电脑上的光驱和鼠标,可能觉得比一般的玩具更有意思吧。
我也是从小很喜欢看书的人,但是我记得我喜欢看书的习惯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养成的,看来根据每个宝宝对读书的兴趣都是有早晚的吧.

TOP

这个帖子看了好几天,被007的教子方法和深厚文学底子折服。我家宝贝(一年级)现在被每天的语文默写单词搞得神经紧张;而我除了会让她做做金试卷之类的教辅外,肚里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教授。她看课外书只注重情节,不重描写(像我),这种方式的阅读是不是反而浪费了时间。.

TOP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我家姑娘问我这首诗啥意思?老师让背。其实对此我知道的不多,故上来问问大家。
先谢谢啦.

TOP

诗如画:王维的鹿柴

引用:
原帖由 小冰妈妈 于 2009-11-19 14:12 发表 \"\"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这是一个叫王维的老爷爷写的诗。他住在深山之中,在空旷的山林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是偶尔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他坐在林子里,从早坐到晚,只见夕阳反照,几束光线穿过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投射到林中长满苔藓的青石上。
  最好在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带孩子到一片幽静的密林里漫步,观察和体会王维所描述的这副像画一样的美景。
  王维既是个诗人,又是个画家。他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就他的山水诗而言,极善以白描的方式用文字“画”景。《鹿柴》看似在刻画夕阳返照的深山,但透过文字依希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心志的淡泊。不过,这一层意思不是小朋友可以体会的,甚至年轻人也难以理解,似乎只有像007这样心已老的人才能意会其中的意境。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1-19 15:38 编辑 ].

TOP

谢谢.

TOP

内容重于形式

引用:
原帖由 香顺 于 2009-11-17 13:40 发表 \"\"
  ……我家宝贝(一年级)现在被每天的语文默写单词搞得神经紧张;而我除了会让她做做金试卷之类的教辅外,肚里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教授。她看课外书只注重情节,不重描写(像我),这种方式的阅读是不是反而浪费了时间。
  语文课本、语文课、语文练习和考试,对于语文学习有重要作用,但作用有限。语文真正好的人,从来就不是光读语文课文的人,也不是那种满足于做对许多语文作业题、考试题的人,而是广泛阅读、勤于动笔、乐于阅读和写作的人。
  只要孩子喜爱阅读,不论注重情节,还是注重描写,都是值得欣赏和鼓励的。理想的状态是,孩子读书既注重情节,又注重描写。如果两者一时不能兼顾,照007个人的取向,宁重情节,不重描写。这里的“情节”代表文字表达的内容,而“描写”代表文字表达的形式。007就是个看小说追求情节的人,就是个读文章注重内容的人。个人的阅读经历表明,在早期阅读中要孩子关注文字表达形式,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强求孩子关注文字表达的形式,阅读就会变成形式主义的活动,枯燥乏味,难以长久坚持。只有情节或内容才能吸引人长期阅读,终身阅读。只要长期坚持阅读,加上自己的写作练习,久而久之就会逐渐意识到与内容不可分的表达形式的重要性,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文字表达形式的不同魅力,逐渐从关注内容过渡到兼顾内容和形式。
  007家的小子和你家姑娘一样,也是看书只注重情节不描写的孩子。我家小子甚至比我还要过分,因为我至少没兴趣去读说明文,而我家孩子自幼就喜欢读少儿百科全书。动物的名称、类属、体重、身长、习性、食性、生存环境、天敌等,这些内容毫无文采,可以把007读得昏昏欲睡,儿子却津津乐道,百看不厌。007对此感到惊讶,也颇为欣慰。看书注重情节,那表示我们的孩子在阅读时重视文字表达的实质性内容甚于重视文字表达的形式,从很大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好习惯。而重描写不重情节,换句话说,就是把形式看得比内容还重要,这并不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表达的形式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只有为了表情达意而去关注各种表达方式,去学习各种表达方式,才有意义。.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11-27 11:29 发表 \"\"

  语文课本、语文课、语文练习和考试,对于语文学习有重要作用,但作用有限。语文真正好的人,从来就不是光读语文课文的人,也不是那种满足于做对许多语文作业题、考试题的人,而是广泛阅读、勤于动笔、乐于阅读 ...
说的好,赞一记!.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11-19 14:49 发表 \"\"

  这是一个叫王维的老爷爷写的诗。他住在深山之中,在空旷的山林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是偶尔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他坐在林子里,从早坐到晚,只见夕阳反照,几束光线穿过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投射到林中长满苔藓 ...
007该回来了吧,有诗方面的小小疑问,讨教一下。

我家前一阵子正是学到这首古诗诵读《鹿柴》,
看似简单的一首诗,把我弄得足够糊涂——
● 题目《鹿柴》,这个“柴”,到底该读 chai,还是该读 zhai 呢?
● “返景入深林”,这个“景”,到底该读 jing,还是该读 ying 呢?

另外,像偶这样追究是比较无聊、还是应该呢? .

TOP

诗如画:王维的鹿柴(续) 回复 433#happyyj 的帖子

  《鹿柴》之“柴”,我读chai,儿子读 zhai ,儿子说我读错了。一查,真是这样。一根根的小木可称chai,用木棍围起来的东东称 zhai 。007以前没有这个常识,所以念错了。
  “返景入深林”之“景”读成jing,不作“景色”解,而作“日光”或“阳光”解,此乃“景”之本义。
  007年少时每到寒暑假都要上山打柴,对于林中光线的变化深有体会:早上以及半下午开始,密林里更加亮堂,中午反而更昏暗。这是因为,树林实在太茂密,太阳光即使在中午时分也难以透过树林,直接照射到林中的地面上。但是,黄昏时分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树梢,经树叶反射回来的光线恰恰可以照射到密林中的地面!王维“返景入深林”描绘的就是这么一幅情景。
  要是有机会带孩子在日出清晨或夕阳黄昏时分到密林里观察一下,你会发现,《鹿柴》这首诗不但充满诗情画意,也是符合健全的生活常识和现代光学原理。
  当然,“景”在古汉语中也通“影”,确实可以读成在ying。这样读,自然会有不同于上面的理解,至少会有细微的差别。

  哈哈,要是不咬文嚼字,哪里会引出如此细腻的观察、回忆和品味?真正喜欢语文的人喜欢这样,语文修养浅的人才会觉得这样的品味很无聊。但是,我反对用这种知识去考孩子,也反对强迫孩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007和王维观察所得的这种独特体验。.

TOP

回复 434#hxy007 的帖子

打柴只在电影、电视里见过,007竟会有打柴的经历,很惊讶!
那长满柴、长满菜的青山,真让人向往,最好有一天,我也能和儿子去打柴、去挖野菜。。。

您答得好,可我被打柴的描写迷住,差点忘了原来在请教什么。.

TOP

忽然瞎想,为何现在的孩子苦——他们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打柴”,
所以从小就被逼迫着,要练就一身金钟罩、铁布衫、朱砂掌的功夫。。。。

不要不要,俺可不要,俺宁愿回归山野,“打木柴”维生。.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09-12-22 13:32 发表 \"\"
打柴只在电影、电视里见过,007竟会有打柴的经历,很惊讶!
那长满柴、长满菜的青山,真让人向往,最好有一天,我也能和儿子去打柴、去挖野菜。。。

您答得好,可我被打柴的描写迷住,差点忘了原来在请教什么。[ ...
  南岭深处当年那些近乎原始森林的密林,就是被007这样的打柴工给打掉了。
  可是,不烧柴,我奶奶妈妈做饭烧什么呢?.

TOP

磨刀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09-12-22 13:38 发表 \"\"
忽然瞎想,为何现在的孩子苦——他们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打柴”,
所以从小就被逼迫着,要练就一身金钟罩、铁布衫、朱砂掌的功夫。。。。

不要不要,俺可不要,俺宁愿回归山野,“打木柴”维生。
  不对,不对!现在的孩子是在钢筋水泥房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可是,等刀麿好了,柴在哪里呢?问题更在于,孩子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而磨刀。估计他们的老师也不知道。
  同学们磨刀难道就是为了比谁的刀锋利?为了被评为三好尖刀?难道就是为了被选拔进入更高一级的优质尖刀加工厂,被磨得更加锋利?
  那些尖刀在出厂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只是被不断地磨呀磨……它们到高三或大四终于可以出厂了。可是,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些好材料,最终被磨成了一眼眼小针,不能砍柴,只能干绣花之类的活计。
  中国的学校真是厉害,把一块块钢板磨成了一眼眼针。浑然不觉得已经偏离初衷,想当初,不是说要打造一把把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柴刀吗?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22 14:47 编辑 ].

TOP

回复 431#hxy007 的帖子

看书注重情节,那表示我们的孩子在阅读时重视文字表达的实质性内容甚于重视文字表达的形式,从很大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好习惯。而重描写不重情节,换句话说,就是把形式看得比内容还重要,这并不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表达的形式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只有为了表情达意而去关注各种表达方式,去学习各种表达方式,才有意义。
------
现在学校的作文与阅读训练,恰恰相反.

TOP

有了树干,才有开枝散叶的可能。.

TOP

回复 438#hxy007 的帖子

原来“磨刀不误砍柴工”是说这个的!

我在想,某其上者“做对的事情”,某其中者“把事情做对”,
读007这段话,深深感觉我们一条不中——我们是在“不对”的路上、以“扭曲”的方式行进。
那结局大概就是如007所言:敢叫柴刀磨成针!不止偏离初衷,只怕是南辕北辙了。。。。.

TOP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不禁又想起小薇的偶像李开复,反反复复表达一种理念: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斯金纳说:“ 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李开复自己说:“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把一切细节的内容忘记了,所剩下来的沉淀,就是教育。”

仁兄觉得,依照咱目前的教育,当撇开所有的“有形之物”后,还能剩下什么呢? .

TOP

不排除某些个体也许是清醒的,然而整体如此,个体的力量真的似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唉,所以懒得谈这些“法相庄严”的话题了,
再说也没有您那么好的文采和精力。。。

BTW,刚才在大杂烩看见个ID,“007妈妈”,觉得特别好玩,该不会是夫人现身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09-12-23 13:24 发表 \"\"
不禁又想起小薇的偶像李开复,反反复复表达一种理念: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斯金纳说:“ 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李开复自己说:“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 ...
突然发现我好像是清醒的,因为无论是我原来做数学习题还是现在教儿子,我都要求要忘记那些数学习题,而剩下的便是数学思想和素养,是数学中真正有用的东西。

原来语文也是这样啊。

我要把这几段话记下来,以后可以扯大旗做虎皮。

顺便找了一段更加“法相庄严”的话:

摘自:
http://blog.gmw.cn/u/4070/archives/2008/26585.html

教育的本质

人活着,在活出自己,实现生命价值,享受生命快乐。

教育为人服务,人的终极追求决定了,教育的本质就在通过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方式加强人的自我存在,推动和促进人不断地活出自己,实现生命价值,享受生命快乐,达到优游的生命。

  一句话,只有使人成为人时,教育才成为教育。教育是一种成就人的事业!而只有使人成为人时,美才产生,因此,教育也是一种成就美的事业!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23 13: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12-23 13:42 发表 \"\"


突然发现我好像是清醒的,因为无论是我原来做数学习题还是现在教儿子,我都要求要忘记那些数学习题,而剩下的便是数学思想和素养,是数学中真正有用的东西。

原来语文也是这样啊。
看得出您一定是清醒的。

那就更上层楼,不要“小乘”独善其身,最好“大乘”普度众生吧!与007一道!.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09-12-23 13:49 发表 \"\"


看得出您一定是清醒的。

那就更上层楼,不要“小乘”独善其身,最好“大乘”普度众生吧!与007一道!
“普度众生”不敢说。倒是有一遍学习数学的经验之谈--“无用的数学”似乎可以作为上面几段话注脚。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1#pid6360613

论文笔,咱肯定不能跟hxy007比,所以只写那些真实故事和想法。也许大家会看在“真实”的面子上容忍我那没有文笔的文章。

不过,我LP一直说我5-羟色胺(5-HT)分泌过多,文章即“以我手写我心”,别人怎么看,管他呢?再没人给我的文章打分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23 14:0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09-12-23 13:31 发表 \"\"
BTW,刚才在大杂烩看见个ID,“007妈 ...
谢谢,谢谢!俺去大杂烩找这个妈妈了,已经认识。诚如阁下所言,特别有意思。.

TOP

哪里有教育?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09-12-23 13:24 发表 \"\"
仁兄觉得,依照咱目前的教育,当撇开所有的“有形之物”后,还能剩下什么呢?
  果真有教育的话,当然就会看到许多美好的品质。果真有名副其实的教育的话,就不会有人吃饱了撑的,去追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果非常迷惘,不知道什么是教育,那就表明现实中的教育已经异化,或者,更准确地说,现实中已经没有了教育。
  学校据说是一种教育机构,可它们真是教育机构么?学校里有教育吗?我们的孩子从学校里受到了教育吗?我看,我们的孩子只是在那里被建立起种种条件反射(be conditioned),受到训练(be trained),被洗脑(be brain-washed),被灌输(be indoctrinated),惟独没有受到教育(be educated)。不是吗?我们见到许多训练有素的人(trained person),却难得见到受到教育的人(educated person)。学校早已变成了培训机构,在里边受到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奢望。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2-23 22:19 编辑 ].

TOP

回复 447#hxy007 的帖子

我也见着了妈妈对007的亲热劲儿   .

TOP

[quote]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12-23 13:42 发表 \"\"


一句话,只有使人成为人时,教育才成为教育。教育是一种成就人的事业!而只有使人成为人时,美才产生,因此,教育也是一种成就美的事业!/quote]

我可不可以把这句话综合起来,说“教育应是一种成人之美的事业”!.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