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沈之岳:一事二主 两俱无伤

沈之岳:一事二主 两俱无伤

沈之岳:一事二主 两俱无伤
https://mp.weixin.qq.com/s/d665Y4D95pzlw9uwykz54Q

沈之岳:一事二主 两俱无伤

原创: 西蒙周  西蒙周  今天
资料综合


如果遇到一个任何方面看来都完美无缺的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应对?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是可怕?

中共延安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


沈之岳
他在延安,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获得红色根据地高层领导人的认同。他任劳任怨、艰苦朴素、乐于助人;他多才多艺,驾驶技术高超,摄影艺术讲究;他自学俄语,又通晓英语;他演说水平极强,却又沉默寡言,不喜言笑;他写一手好字,却又不张扬自己;他个子不高,篮球却打得很神;他的枪法能百步穿杨,却从不参加比武。

他曾被征召为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有一次他和毛在一起,只见得毛烟瘾上来,却衣兜空空,显得很难受。于是,他悠然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对方平日最爱抽的香烟。毛开心至极,接过这包香烟,也递给他一根香烟。他点上香烟,却有点不自然,不像一个平素抽烟的人。

毛意识到,这人在注意与研究自己。之后,毛发现他书法功底很深,对书论颇有研究,但每每毛泽东谈论书道,他却沉默不语,知而不言。毛泽东常常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衡量下属,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却有点过于优秀,甚至完美,很难挑出他的缺点。毛泽东认为,这人在韬光养晦,但苦于找不到他半点值得怀疑的蛛丝马迹,只得将他派遣外地,再观其变。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1938年元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新任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请求中央派出原籍江南地区的干员协助整军。于是,1939年沈之岳被到第三支队,协助张云逸工作。原公安部部长王芳回忆,此人所以被调走,是因为他引起了毛泽东的怀疑。但沈之岳在1983年1月10日接受专访时表示,他长期潜伏在中共地区,共产党不仅没有怀疑他,并且非常信任他,是毛泽东派他协助整编新四军。

这人名叫沈之岳,原籍浙江仙居,他是一位至今仍无法解释清楚其身份归属,到底是国共两党哪一党的人。


晚年沈之岳。
查沈之岳资料,他1933年加入军统,成为戴笠的得意门生,1938年奉戴笠之命潜赴延安,刺探情报,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有一说法指他是毛的秘书)。1950年代,他到台湾后任调查局副局长,之后调任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及国民党中央第二组副主任,再擢任中将调查局局长。他深得蒋介石和蒋经国信任,二蒋经常问计于他。台湾媒体赞曰“沈之岳,国士也,无双”。他晚年身患癌症,到北京寻访名医诊治。昔日老师、国防部长张爱萍特意安排李时珍的后人为他治病,并到宾馆探望他。1994年2月14日,沈之岳在台湾病逝,张爱萍对他有16字评语:“文武全才,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俱无伤”。


沈之岳主政调查局14年。
经常来往于两岸三地的香港著名记者陆铿曾在回忆录里披露,国民党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才从张爱萍挽联中发现,沈原来是一个潜伏在“国府”心脏、制造冤案以博取信任的阴谋家。但曾担任过大陆公安部部长的王芳却说,沈之岳“双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抗战初期在上海、杭州诱杀过七八位共产党员”。


张爱萍1938年的留影。
这位隐蔽战线中的传奇人物,从此走进历史,带走了许多不留存于任何档案的秘密。

迄今为止,他是国共两党两军潜伏阵营里最大的谜题之一。

而且,这个谜题,很可能永远无解!

路遇戴笠结成忘年交

1913年2月28日,沈之岳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东乡西六村(今下各镇西六村)普通农家。5岁那年,母亲潘氏撒手人寰。翌年,父亲沈德言续弦再娶,沈之岳一直寄养在奶妈家。沈之岳7岁开始启蒙教育,9岁入本县文华小学。他天生聪慧,读小学跳了两级,12岁考取临海回浦中学,继而升入上海公时高级中学学习。1933年,20岁的沈之岳考取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

沈之岳17岁那一年,在从杭州至上海的火车上遇见了戴笠。几经攀谈,戴笠觉得这位小老乡机灵淡定,认定他是情报工作的好苗子。其时,沈之岳手头拮据,戴笠慷慨解囊,两人遂结成忘年交。


戴笠一手培养了沈之岳。
在复旦大学就读期间,沈之岳读了不少共产主义书籍,受共产党同学耳濡目染,也开始积极参与支持工人运动。经由共产党友人引荐,沈之岳进入浦东煤炭公司当工人,凭借突出的领导能力,为组织吸引了许多优秀工人。之后,作为罢工运动的带头者,沈之岳被国民党当局拘捕下狱。经戴笠斡旋,沈之岳被释放,戴笠说服他加入军统,并将其保送到警官学校学习,这期间沈之岳加入了国民党。此后,戴笠指示沈之岳加入中共外围组织,开始潜伏到共产党内部。

1938年春,尽管国共形成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当局对中共顾忌犹深,认定中共仍是心腹大患,而隐蔽战线仍为决定双方胜负之主战场。戴笠长期观察沈之岳,认为他成熟稳重,心细如发,足以承担重任,命他深入延安。

据王芳回忆,沈之岳化名沈辉,随着一个教授访问团来到延安,他自称是访问团中萧致平教授的私人助手。由于萧致平长期同情中共,与毛泽东也有私交,因此到达延安后一行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接见。沈之岳表现得谦恭温顺,少言寡语。30天过去了,萧致平离开延安。不想沈之岳却坚决要求留在延安,就地参加革命。边区保卫处按照规定对其实行严格的政审,但以他早些年在上海的表现,以及复旦高材生的背景,再加上戴笠的落力配合,政审自然没有问题。

在思贤如渴的延安革命根据地,沈之岳凭着自己不凡的履历,很快地接触到汪东兴、康生、李克农等高层人物,不久便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就读,张爱萍就是当年的教员。沈之岳精明干练、任劳任怨、艰苦朴素、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开会学习又积极发言,深得张爱萍赏识。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曾当着罗瑞卿教育长的面表扬沈之岳,认为他是国统区来延安青年的表率,要求同志们改变对来自国统区进步青年存在的某些偏见,帮助和培养他们。大约是康生的赏识起了作用,沈之岳在抗大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曾与江青交过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在延安,沈之岳还与江青(蓝苹)有过一段交往。沈之岳比江青迟半年进入延安,因为两人都曾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并且被捕入狱,因此可说是旧相识,在延安相见当然感到分外亲切。沈之岳篮球球艺精湛,而且他还有一架莱卡相机,江青喜欢拍照,因此常和沈之岳一起。


江青在抗大时引起毛的关注。
沈之岳自己也不讳言早年曾和江青交朋友的往事。他说,年轻时候和一位二三流的明星交朋友,应该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沈之岳回忆江青,是一个“很浪漫,很能利用机会表现自己的人。她就是在一次毛泽东向学生讲话的场合里,一直举手发问,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多年,才担任毛泽东的秘书”。

临去延安前,戴笠交给沈之岳两大任务,一是潜伏到共产党心脏搜集情报,二是相机暗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只要杀掉一个,他的任务就算完成。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央机关担任收发工作,乘机搜集机密情报,密报戴笠。沈之岳自己说,他曾做过毛泽东的秘书。对此,当时参加中共中央警卫工作的汪东兴、刘坚夫等肯定地回答,毛泽东没有用过沈之岳这个秘书。不过,王芳在回忆录中曾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沈之岳“后来甚至一度进入中共中央机要部门担任收发工作。不久引起毛泽东的怀疑,于是把他外调到浙江白区工作”。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或为毛泽东所熟悉,沈之岳怎么能“引起毛泽东的怀疑”,并把他打发到浙江去?

1983年1月曾有记者询问沈之岳:延安距重庆何止千里,共产党组织如此严密,怎样传递情报呢?沈之岳回答,一位老头经常在延安城里携带一只缺嘴茶壶卖油茶,正是他负责情报交通。

以静制动躲过搜捕

至于行刺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人的暗杀计划何以没有实施?沈之岳回答了三层意思,一则延安成立了中央警卫营,加强了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保卫工作,使他难于下手;二则因他在延安潜伏时间短,前后虽两三次到延安,但总计不到三年;三则他是战略特务,需要审时度势,不急于一时之功。

沈之岳自己说,他曾在所住窑洞前的老榆树下发现有同伙来找过他的标记:一张折叠起来的烟盒纸上用暗语写着两行字,约他次日中午去甘泉县杜甫祠堂一晤。他当时心惊肉跳,考虑再三,还是没敢去。

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曾抓获一个可疑僧人,经审讯,得知他是中统派往延安的特务,名叫孟知荃,已在延安秘密潜伏了两年时间。边区保安处遂将和孟知荃接头的杂货店老板及他的同伙抓捕归案。一名特务供述说,军统已派了一个特务潜入延安,任务是刺杀延安中共最高领导。保安处一方面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成立了中央警卫科;一方面全面出动,并发动群众展开地毯式搜索,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始终没有丝毫线索。

可以认为,在暗杀行动的关键时刻,沈之岳没有和来人接头,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十分侥幸地逃过了大搜捕。

军统特工沈醉回忆,“据说沈之岳去过延安两三次,他曾在张国焘主持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工作过。他当时在军统中很受戴笠和郑介民、毛人凤等的重视。他和我常拉同宗关系,私人间虽有点感情,但他对去延安的情况却谈得很少。”由此推测,沈之岳在离开延安后,很可能担负过延安和新四军之间联络员之类的工作。他应该于1939年离开延安,途经国民党控制区就是他和军统交换情报的机会。只是,在共产党面前,他是抗大二期毕业生“沈辉”;在中国国民党面前,他是军统特工“李国栋”。没有人知道这是同一个人。

传递新四军情报

沈之岳南下到新四军工作期间,据台湾方面的资料表明,他“一面替共党工作,一面与戴先生派去的同志密切联系,暗中密布组织,搜集中共党与军中机密情报”。1941年1月5日,叶挺和项英率领新四军北上至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叶挺被扣押,项英被叛徒暗杀,新四军番号被取消,是谓皖南事变。对此事,戴笠在《戴雨农先生全集》中认为,这“……是因为共党军事密谋外泄于国民党的缘故。也正是沈之岳预先布置在新四军内部的秘密组织,所发生的作用。”台湾知名学者徐宗懋说:“一些史学家认为,皖南事变中就是沈之岳将新四军动向的情报传递给戴笠的。”沈之岳在皖南事变中活动频繁,也曾露出马脚,但由于他十分机灵,没有留下把柄。沈之岳回忆,有一回项英同他说,“你要负责注意国民党特务的渗透”。沈之岳答,“我们共产党组织这么密,国民党特务别讲渗透不进来,即使渗透进来,也起不了作用”。项英连声说:“你这话很对!你这话很对!”

那么,沈之岳何时被发现马脚,结束其潜伏岁月的呢?据他在1983年接受访问时透露,一次,他推荐的敌后工作人员不慎暴露了身份,他只好被迫返回重庆。1941年冬天,在戴笠引荐下,蒋介石单独召见了沈之岳,嘉勉有加。戴笠立即任命沈之岳为军统局第一处科长,这是沈之岳在国民政府军统系统中第一个见光的职衔。

1943年,军统局成立东南特侦站,沈之岳任站长,并兼任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沈之岳从后台走到了阳光的下面。中共至此才得知他已为中国国民党工作,从此视之为叛徒。从1933年被戴笠说服成为特务工作者,打入中共驻上海组织,到1941年冬天回到重庆,沈之岳潜入中共组织及中央核心历时九年。有资料透露,张爱萍对沈之岳有过如下评述:“沈之岳9年共产党员资历当中,7年是模范党员。他个性跟周总理很像,内敛、温柔而含蓄” 。

一个国民党军统卧底中共,赢得对手如此礼赞,显见沈之岳的不同凡响。

拍回溪口蒋家照片

1949年3月解放军开始渡江,大批国民党军撤往舟山。这时,沈之岳也退到这里,在舟山这一年的任职过程,是他毕生政治生命的又一转折点。

1950年3月,保密局破获了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蔡孝乾“共谍案”。蔡供出中共华东局指派的女地下党员朱谌之(即朱枫)。朱在台湾与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吴石接头后,携带他提供的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在内的等重要军事情报跑回舟山,准备俟机搭船前往上海。台北保密局密电舟山沈之岳,务必逮到朱谌之。沈之岳立即地毯式过滤舟山岛,终于找到朱的下落,予以逮捕。吴石“共谍案”随之水落石出,沈之岳立下大功,蒋氏父子由此对沈印象深刻。


沈之岳与蒋介石合影。

沈之岳与蒋经国合影。
此后,沈之岳随胡宗南在大陈岛工作。令二蒋印象深刻的是,浙江解放后,他们十分担心共产党报复,对蒋家毁家挖坟,沈之岳竟心有灵犀,给他们送来一份特别的礼物:蒋氏故乡奉化溪口的最新照片。“潜行溪口拍照”到底是谁干的,两岸双方说法不一。台湾方面的史料称,是沈之岳策划了此事,派人前往浙江溪口拍照。这一说法得到王芳的证实:当时,他派人潜回蒋介石故乡奉化,将蒋母墓、丰镐房、报本堂、雪窦寺的诸多景物拍成照片,献给蒋介石,蒋介石甚为称赞。不过王芳也还有另一种说法,他说沈之岳这个人很狡猾,曾经亲自跑到溪口给蒋介石拍照片。他还提到沈之岳潜入的细节,说沈是化装成教师执行任务。据闻,二蒋从照片看到蒋母之墓、丰镐房、雪窦寺等安然无恙,极为舒心,沈的飞黄腾达也自此而始。

1950年,蒋经国担任总政战部主任,负责政工改制工作,同年7月担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进入党内决策核心,同时兼任总统府资料室主任(国家安全局的前身),正式统筹台湾的情治工作。其时的蒋经国,正需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首席特工。数宗奇功,使沈之岳成为他最为青睐的人选。1950年5月,沈之岳被任命为“总统府资料组”石牌训练班副主任,协助蒋经国举办培养特务干部的石牌训练班。石牌特工培训基地位于台北市士林,名义上是蒋经国挂帅,沈之岳副职,实际上就升沈之岳在操持,沈之岳因而也被称做“石牌特工基地的一代宗师”。石牌基地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特工人员,分不同批次与年份潜回大陆。

沈之岳与培训特工合影。

沈之岳培训女特工。
之后,沈之岳又获任大陈防卫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长达4年。这段时间里,蒋经国多次到大陈,与沈朝夕相处,渐渐感情深厚。

舍身救主立下奇功

1953年初春,蒋经国在大陈岛了解军情,忽遇防空警报,沈之岳请蒋经国就地趴下。众目睽睽之下,蒋经国犹豫不定,生怕有失风范。千钧一发之际,沈强行将蒋按倒在地,自己趴在蒋经国身上。随即一阵飞机机枪子弹扫过旁边,起身时刻蒋经国一身冷汗。沈之岳关键时刻舍身救少主的壮举,风靡岛内外。沈就此奠定了他作为“太子系”骨干的地位。


陪同蒋介石视察培训基地。
1955年2月2日,台湾开始执行撤退大陈岛的“金刚计划”。沈之岳煞费心机,不惜劳舌,挨门逐户做思想工作,使得岛上1.4万多民众(除一位82岁老汉死活不愿离岛外)均告别家园,随国民党军队撤离到台湾,解放军随即解放大陈岛。蒋介石据此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大书特书国民党的亲民政策。通过大陈岛撤民,蒋家父子又一次见证了沈之岳的智慧与能量。

1956年底,沈之岳被派到香港,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会南方工作组组长”,一直到1958年春才结束。沈之岳结束香港任务回到台湾不久,升任调查局副局长。1960年冬天,蒋氏父子又调沈之岳为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情报局前身是军统局、保密局),并兼任国民党中央第二组副主任,连任中央委员16年。

指挥刺杀刘少奇

1963年4月20日,沈之岳受命潜至澳门,指挥刺杀当时出访柬埔寨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按照计划,台湾特务在金边机场到刘少奇下榻处的公路上埋好炸药,等车队经过时引爆。但一场不期而至的倾盆大雨,将本就不结实的路基冲塌,挖洞埋炸药的那段更是整体下陷,计划最终败露。对此,王芳的说法却是:这一回,沈之岳化名孙子超,在澳门新新酒店、同盟酒店各开一个房。沈特离台前夕,我们就搞到沈入澳后的活动任务、接见人员、与台湾联络的信件和电报等情报,经我华南办事处直送北京。当时,中央决策层曾考虑将沈之岳从澳门捉拿来大陆归案,给蒋介石父子以颜色看看。后采取较缓和的措施,即由公安部通过外交途径,将沈在澳门和一批特务的活动情况通知澳葡当局,澳葡当局逮捕了一批特务,将沈之岳驱逐回台。

不管怎样,这起刺杀的确失败了,回到台湾后的沈之岳也被撤职。

任调查局长14年

1964年6月,沈之岳在蒋经国的极力推荐再调任调查局局长,并在此位置上一待14年,他由此获得“调查局之父”的称谓。1979年3月,沈之岳届龄退休,但蒋经国不让沈之岳离开身边,聘其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后,立命随从为沈在“总统府”蒋经国的办公室隔壁设置连间的办公室。直到蒋经国去世,沈之岳始终是国民党最受倚重的特务系统元老。


沈之岳戎装照。
有意思的是,沈之岳出任调查局长引起了时任调查局副局长郭潜的强力反弹。郭潜是中共叛徒,原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员,曾是沈之岳的老师,后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1942年5月26日,他被中统特务逮捕。面对审讯,郭潜提出3个叛变条件:1.从桂林领回的南委经费中给他1万元(后来他实际拿了3万元);2.不公开他的真实身份;3.保证人身安全。中统自然知道南委组织部长的重要性,爽快答应了他的条件,郭潜随即叛变。5月30日,郭潜带着特务赶到乐昌,把由香港撤退回来的中共南方局委员廖承志逮捕。随后,郭潜又带领特务前往南委机关所在地,逮捕了南委一批领导成员,使得中共南方地下系统遭受了抗战时期最大的打击。

郭潜所以反弹,一是他自认资历比沈要深,是事实上的第一副局长,沈之岳调升局长,他觉得面子抹不开。二是郭沈二人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师生之谊”,当初在抗大讲台上下想必他们接触不少,没想到几十年后殊途同归,都成了特务头子,师生关系变成颠倒的上下级关系,显然也让郭潜颇为尴尬。

蒋经国当时做了一番郭潜的工作,最终他被调离调查局,出任国际关系研究所副主任,并把名字改为“郭华伦”,摇身一变成为学者。

力措改革调查局

任调查局局长期间,沈之岳一手建立了调查局的制度,培育了大量有别于军统、中统的高素质新时代特务,规定调查局干员必须有大专以上学历、最好能通一、二种外语等。同时,沈之岳还一手建立了预决算外的调查局小财库,在戒严时期透过两岸贸易及炒股票,替调查局开辟了预算外的工作经费来源,而他本人一介不取、明哲保身,以示两袖清风。此外,他对澄清台湾吏治、反腐倡廉,以及重证据、轻口供,坚决禁止刑讯逼供等办案方式的改革,也作出了较大贡献。

另方面,沈之岳在任期间,消灭了调查局的CC派势力。不过,此举后来又引发了中共另一名叛徒,曾任调查局第四处处长,后成为李登辉、陈水扁“国策顾问”的曾永贤的诟病。而且,曾永贤还就此认定沈之岳是共产党。

曾永贤,曾是台共党员,后叛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他曾受命担任过两岸密使,曾与中共原总政联络部部长岳枫将军有过接触(叶剑英元帅之子叶选宁)。曾永贤认为,沈之岳当了14年调查局长,彻底改造了调查局,消灭了原有的CC派势力。调查局早期对中共组织在台活动可进行政治侦防,但被沈之岳刻意摆一边,而着重进行经济犯罪侦防,如贪污、渎职、逃漏税等,对中共情报研究也连带受影响,因此,调查局对共产党斗争的功能,慢慢丧失了,这为共产党在台湾的地下活动提供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对共产党而言,这是很大的贡献”。

曾被沈之岳以“匪谍”罪名系狱的前调查局第一处副处长李世杰,对沈之岳恨之入骨,说他腰佩蒋经国钦赐的尚方宝剑出掌调查局,创下了7个第一纪录:他是第一个共产党出身而担任调查局局长;他是第一个军统系出身却当上调查局局长;他是自徐恩曾以来任期最长的调查局局长;他是第一个把几百个国民党高、中、低层情报人员当成共谍屈打成招的特务头子;他是徐恩曾以来第一个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的调查局局长;他是第一个被美国政府宣布为摧残人权凶手而不准入境的国民党特务头子;他是第一个没受过大学教育的局长(当年沈之岳就读复旦,因投身政治活动,最终肄业)。

但所有这些,最终都没有扳倒沈之岳。他个性内敛含蓄,外柔内刚,深谋远略,入台之后,脱胎换骨成为台湾当局高参,他对调查局的改革也获得了相当的赞声。台湾名人李敖,曾经两度入狱。鉴于李敖的影响力,当局将案子交由调查局审理,沈之岳亲自审查过他。李敖对台湾当局有很深的成见,出狱后却发表文章公开赞美沈之岳对调查局的改革,使得“一个神秘的机关”废弃“刑求”,走向开明。

娶京剧名伶为妻

沈之岳的结发妻子是邵达镇,浙江天台人。抗战初期,沈之岳甚为热血,有“进步学生领头羊”之称。一次,进步学生与警察署发生冲突,沈之岳左手负伤,耽误了包扎,伤口严重溃烂,在上海一家私立医院手术时,沈之岳拒绝麻醉,这让手术医生紧张得满身大汗。护士邵达镇正好负责护理沈之岳,看出他是位铮铮男儿,1940年7月7日两人成婚,此后育有二女一男。邵达镇活到60岁,病逝于台湾。1976年,沈之岳娶了台湾京剧名伶徐露女士,与之偕老。


台湾京剧名伶徐露。
沈之岳于1990年罹患晚期前列腺癌,直至转移扩散至肺部,才接受妻子徐露的劝告,到北京寻访名医诊治。赴大陆期间,沈之岳下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但坚持不接受大陆方面招待,费用全部是自掏腰包付清。当时大陆最高当局曾有意接见沈之岳,但他客气地婉拒了:“我来北京就是来看病,不为别的。”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是邓小平曾接见过他,杨尚昆则与沈之岳夫人徐露会面。沈之岳昔日的老师张爱萍也到宾馆和其叙旧,陆铿也据此传出张爱萍对他的16字评语


网上流传的张爱萍与沈之岳的合影。
沈之岳在仙居的堂侄、县政协副主席沈介白当时致电于他,请他务必回仙居看看旧人故友,祭拜祖坟。然而,到了杭州望湖宾馆时,沈之岳却又来了个急刹车,婉言说:“很想仙居,下次来吧。”

其时,距离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仅有2个月。沈之岳先后4次来大陆治病,却没有再踏进滋养他的仙居故土。

1994年,沈之岳在台湾去世,终年81岁。

无法确认真实身份

直接诱发沈之岳是中共在台湾最大卧底说法的,一是张爱萍的16字评语;二是他到大陆寻医治病得到的礼遇非同一般;三是国共两党谍战史确有一些迹象表明,中共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仍有相当级别的特工卧底在岛内,而结合沈之岳的种种作为,他有相当的可能担当了这一角色。

比如,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爆炸案,至今为止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周恩来为何临时改变行程。一种说法是,中共及时收到了岛内传来的情报,为避免卧底暴露,一方面安排周改变行程,一方面致电港英当局,要求确保客机在机场的安全,代表团部分成员和记者仍乘坐这架客机前往万隆,但百密一疏,国民党特工仍成功进行了爆炸。


周恩来为何临时改变行程,至今仍是一个谜。
又比如,沈之岳指挥暗杀刘少奇为何失败,若真是天气原因台湾当局又有何理由将沈之岳撤职查办?王芳的回忆,说是提前收到了情报、后来采取较缓和的措施,仅由澳葡当局将国民党特区驱逐了事,这又是为什么?

再比如,沈之岳主持调查局改革,使其政党侦防功能弱化,调查局的主要功能甚至指向了台湾岛内的吏治整顿,这使得共产党在岛内无形中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沈之岳这样做,是有意还是无意?

最早指沈之岳是中共卧底的,是前文提到的曾永贤。他在2009年12月出版的《从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贤先生访谈录》中第一次明确指出,沈之岳是中共派到国民党的情报人员。他的依据主要是,一,陆铿在他的回忆录中透露,沈之岳就是共产党派来的。二,沈之岳去世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防部长张爱萍曾主持一个秘密追悼会,悼念沈之岳。据陆铿的回忆录记载,张爱萍送的挽联写道:“文武全才,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俱无伤”。由此可看出沈之岳的真实身分。曾永贤还认为,沈之岳“原本应该继续做军统局的工作才对,结果反被共产党吸收,被派回保密局工作,变成双面谍”的论断。

曾永贤身份很特别,他1952年被国民党调查局逮捕后,就叛变并加入了调查局,长期从事所谓“匪情”研究。在沈之岳执掌调查局期间,他也是沈的直接下属,后来成为台湾的大陆问题权威。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他更是成为“总统”的入幕之宾,是台湾高层决策的重要高参。所以,由曾永贤口中说出沈之岳是“共谍”,关于沈之岳的身份的争论似乎就可以划上句号了。


陆铿的回忆录。
但是,曾永贤指出沈之岳是共谍的最直接证据是来自于陆铿的回忆录。而陆铿回忆录的原文是:国民党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才从曾在北京出任国防部长之张爱萍挽沈之岳“文武全才,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俱无伤”联中发现,沈原来是一个潜伏在“国府”心脏、制造冤案以博取信任的阴谋家。显然,陆铿关于沈是共谍的说法源自于国民党,曾却以此为据指共谍一说来自于陆铿。如此逻辑关系,显然太过草率,贻笑大方。

张爱萍是否为沈之岳写过挽联,现已无从考证,尽管有两人合影的照片流传,但其时国共两党关系缓和、两岸来往正趋热络、九二共识即将达成,中共显然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不计前嫌,通过礼遇沈之岳这位台湾重量级人士,为两岸统一添加筹码。

另外,仔细分析这16字评语,“文武全才,治国有方”似有溢美之嫌,“文武全才”倒解释得通,因为从沈之岳的经历看,他除了长期从事特务工作外,还曾担任过大陈专员,既是武将也是文官。所谓“治国有方”句,如果看他后来曾担任“国策顾问”的经历,多少也算能对得上,但这个“国”却实在是有问题,至少不是大陆方面所理解的“国”,身为中共高官的张爱萍无论如何不会写出如此词句。至于“一事二主,两俱无伤” 的解释就有两种,其一可以说他效忠国共两党,其二可以说他臣事蒋家两代,总之是语意模糊,不能确指。


1954年1月31日,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陪同毛泽东在杭州视察。
王芳曾说,沈之岳手上“双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如果沈确是中共卧底,身为公安部长的王芳岂能不知?又怎会在当事人都已死去多年、有关秘密早该解密的2006年,在回忆录中做出如此断语?

由此来看,沈之岳的共谍身份,亦或是双面谍的身份,至今也无法得到有效确认。尽管电视剧《潜伏》李崖、余则成的原型接近沈之岳,尽管电视剧《风筝》郑耀先有类似于沈之岳的经历,但这一切毕竟是文艺创作,有相当的虚构成分,完全不足以作为沈之岳身份的见证。


电视剧《风筝》中的郑耀先有类似于沈之岳的经历。

《潜伏》中的中共卧底余则成最后到了台湾。

《潜伏》中的李崖曾潜伏延安。
最明白自己真实身份的只有沈之岳本人,可他早已离开这个世界。这样的秘密,恐怕将永远封存,无法揭开。

秘密无限,秘密永存,才是谍战的真正本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