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呢?

有兴趣,先搬个小板凳坐下。.

TOP

每个孩子都有自学能力 并回复 8楼蓝色妈妈 的帖子

说不上高人。意见是有的。
要培养自学能力,首先得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学能力。不信,培养就无从谈起。

吃奶是爸爸妈妈教的吗?打滚是爸爸妈妈教的吗?爬行是爸爸妈妈教的吗?走路是爸爸妈妈教的吗?判断那个盒子里的糖多是爸爸妈妈教的吗?喜欢某段音乐是爸爸妈妈教的吗?判断一张人脸的美与丑是爸爸妈妈教的吗?

常常惊叹于孩子的神奇,“你看,我们没教他,他咋学会了呢?”又常常对此类神奇迷惑不解。

但我相信,这些都是孩子自学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学能力。对这个认识,不解释,也没法解释。.

TOP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上面妈妈们的发帖很有启发性。知子莫如母,老话应该这么说。按尹胜莉老师的话说,就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因为在老师介入孩子的教育之前,妈妈们对孩子的理解,家庭的氛围,父母的言传身教,已经是对孩子进行了启蒙教育。

兴趣是自学的源动力。这话对。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如何培养呢?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当孩子有了视力,就东瞧西看。当孩子学会一点点走路了,就急着挣脱妈妈的怀抱,东奔西跑。这些,都是好奇心使然。好奇促使孩子观察、提问、思考,越是好奇,越是见到的多,问题越多,思考越多。

人们常说培养兴趣,不用,完全不用。只要忽略“好奇害死猫”这种坑妈言语,不把孩子的好奇心骂掉、打掉、泯灭掉,就行。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就像树苗,它就会自然地长大,逐渐归纳成一种浓厚的兴趣。

当然,父母可以通过营造环境,身体力行地示范来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兴趣。不必太过。否则一旦孩子的兴趣不在此,教育投资被浪费都是小事,遭到自然兴趣的抵抗,或者泯灭了孩子的兴趣,那就麻烦大了。

据说,犹太人为了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刻意地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环境中学习,任其自由发挥,直到孩子浓厚的兴趣所在形成了,再真正地进行教育投资。.

TOP

回复 19楼viviancao 的帖子

数学语文英语,都可以有兴趣。关键是找到有助于兴趣的方法。

有个妈妈说:初二的女儿整天看《猫武士》,说教,收书都没用,肿么办?
我说:你原来当学生的时候,看过金庸吗?看过琼瑶吗?你说,怎么办?
妈妈说:你这么一说,我想到法子了!
我问:什么法子?
妈妈说:我去买原版的《猫武士》。.

TOP

回复 22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任孩子自由发展,让兴趣自然显现出来。

做个健康快乐的一般人,我觉得,这是底线。.

TOP

回复 27楼蓝色妈妈 的帖子

所谓小升初的残酷,不是教育本身衍生出来的,而是一种体制问题附加的压力,说明白点,某些教育相关利益集团故意为之,目的不过借此摄取额外的经济利益。

家长无法改变这种体制,但一定要顶住这种压力,不要把这种压力传递给孩子。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不是跟他说,要小升初了,为了要择好点的学校,你应该如何如何。而是把自己的希望转换成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帮助他把学习搞好。

小升初、中考、高考事实上压倒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不要这样的结果。学习可以输,身体和心理不能输也输不起。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9-20 11:48 编辑 ].

TOP

回复 29楼混凝土 的帖子

顶住压力。就像碰见拐卖儿童的人,他要把你的孩子抢去卖了赚钱、、、父母都会竭力反抗。不会有哪个父母反过头去说服孩子,让孩子跟着去、、、

即便俺们家可能穷,孩子会被卖入富人家。

俺情愿自己教他学习,帮助他学习。也不要人用俺的孩子赚钱。因为它们不把孩子当人养。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9-20 15:1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1-9-21 21:33 发表

别说,还真是爸妈教的。

打滚(翻身)、爬、走等,很多行为能力都是大人教的。审美观等,大人给的影响也不少。很多地方,成人无形中给了孩子影响,自己不自知
请教下,你怎么教你孩子打滚的?.

TOP

回复 36楼m宝贝 的帖子

你没回答我的问题。前面你说“打滚(翻身)、爬、走等,很多行为能力都是大人教的。”
于是,我请教你:你怎么教你孩子打滚的?
既然你前面说“打滚(翻身)、爬、走等,很多行为能力都是大人教的。”,肯定是你确实教过孩子打滚的。
既然你教过,何以回答不出呢?

我真的还好奇。.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1-9-21 22:27 发表
ps:想了解和学习如何教孩子“打滚(翻身)、爬、走等,很多行为能力”,可以百度,或者百度“早教”,再不行去早教中心实地考察
.

TOP

回复 38楼m宝贝 的帖子

这个板块是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谈的就是孩子,如果你觉得,在这里不能谈孩子的话,那你下面这段话,在说什么?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1-9-21 21:33 发表

别说,还真是爸妈教的。

打滚(翻身)、爬、走等,很多行为能力都是大人教的。审美观等,大人给的影响也不少。很多地方,成人无形中给了孩子影响,自己不自知
.

TOP

回复 42楼m宝贝 的帖子

看不懂。

我的儿子,我没教过他,到时间,滚(翻身)、爬、走,自己就会了。当然,我要搭把手,如同给孩子换尿布,不过,从来不认为这种搭把手是教孩子撒尿。.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1-9-21 23:04 发表
你也可以吹嘘给孩子吃药,不等于治病,生病都是自己好的,从来不需要治疗,你的关心更是如同换下来的尿布一样。这样你就不光有数学家的称号了,还可以成为神医
我可不敢给自己的孩子吃药,而且,我觉得吧,也不应该给那个叫广义的孩子吃药,虽然那不是我的孩子。为什么没啥事就想给孩子吃药呢?想不通啊,想不通。.

TOP

还是回归楼主的主题,围绕主题来进行讨论吧。.

TOP

回复 48楼viviancao 的帖子

为了将来生活幸福确实不如考好的高中来的实在,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TOP

回复 49楼ccpaging 的帖子

同时,我也认为,与其整天说考好的高中,不如帮助学习来得更加实在。而且,我还认为,与其帮助学习,不如帮助孩子养成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实在。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9-22 10:04 编辑 ].

TOP

回复 53楼蓝色妈妈 的帖子

这个要看孩子情况。形象点说,有点像跳舞,进进退退,亦步亦趋。你觉得某个事儿可以放心了,那么就放一放,有问题,就针对问题帮助他,还是不行,那么就收一收。当然,帮助是为了让他独立行走,而不是代替他。

例如,碰到这道数学题,他不会做。那么,就要从如何帮助他会做入手,不仅会做这一道题,而且还要让他学会一招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TOP

回复 55楼蓝色妈妈 的帖子

嗯,我这有例子,晚上发上来。.

TOP

回复 56楼viviancao 的帖子

我儿子看到妈妈化妆,是觉得不耐烦,要他等好长时间。.

TOP

自学从自查开始吧 并回复 55楼蓝色妈妈 的帖子

例如,当你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这样一道题:
28 ÷ 8 = 24 ... 4

显然孩子做错了。那么,你有如下几种选择:
1、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是:
28 ÷ 8 = 3 ... 4
然后,让孩子以后注意。

2、告诉孩子这道题做错了,让其重做。

3、请孩子想办法验证这道题。这是一个除法算式,那么请用乘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画28个圈圈、用28个围棋子来验证,也行。

4、告诉孩子,今天的作业有错,请全部验证一次。

请问各位妈妈,你们觉得孩子从哪种方法中学到更多?哪种方法更有利于培养自学的能力?.

TOP

回复 70楼弈格爸 的帖子

数学老师似乎不太认可,说:现在考试时间都紧,要养成一步就做对的本事。
答:老师说的没错,要养成一步就对的本事。或者说,这是一个学习的目标。问题在于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如果老师没说,那么这是同学和家长需要去努力的了。

我就头晕了,工作中产品质量不是靠严格质检吗?我一直认为养成复查的习惯是赋予孩子一种优秀的品质啊!
答:这就是一个更高的诉求。即不仅仅要达到“一步就对”的目标,还希望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养成一些优良的品质。个人认为,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TOP

回复 78楼弈格爸 的帖子

基础不牢固,我的理解是,孩子会做,但缺乏质疑的过程,或者有质疑但是程度不够。
概念不清,我的理解是,孩子知道概念,但这个概念来自于老师,而不是从生活中具体的现象归纳和总结出来的。这里要加个限定,专指小学阶段那些最基础的概念。

例如,速度就是小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如果只是听老师说,速度=路程 ÷ 时间,记住了,然后据此公式做题,那么,即便每道计算题都对,也不能说是基础牢固、概念清爽。

如果听老师说,速度=路程 ÷ 时间,同学就想,为什么不是 “速度=路程+时间”?为什么不是 “速度 = 时间 ÷ 路程”?然后,试图去解决和回答自己的质疑。经过多方质疑后,同学逐渐认同了这个公式,就不再有任何的疑惑,这时,基础便牢固了。

如果听老师说,速度=路程 ÷ 时间,同学就问,什么是速度?于是,老师从两个同学比快慢开始讲起,由同学们逐渐地归纳和总结出最后的公式。这时,概念便清爽了。而且不光是搞清楚了概念,还可以领会到数学公式和单位的形成过程,甚至有的同学还能自己发明和发现公式和单位。比如,由速度拓展到降水量。.

TOP

回复 79楼弈格爸 的帖子

比如,做习题,跟做工作是一样的,同样有规则。只是与工作不同,工作上的规则是别人制定的,而做习题的规则是自己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来的。同时,他们又是相通的。

例如,在我父亲所在的厂就发生过一起严重的事故。他们是修直升机的。某次维修,工人进直升机维修,下来的时候,遗漏了一颗螺帽。在直升机试飞时,这可螺帽就像子弹一样在飞机里边乱飞,导致直升机坠毁。为了这个事儿,全厂停工整顿一年。后来,就制定了措施。要求工人进飞机前,列表所带入的配件和数量,下飞机时核对检查。

我跟儿子总唠叨这事儿。要求他做完工作,一定要想办法进行复查。在数学习题上,针对各种错题,总结出诸如估算法、逆算法、尾数法等多种方法。开始,做完全部习题后再检查。后来随计算步骤增多,题量增大,儿子也长大了,可以识别出关键点的计算,及时进行复查。这时,在老师看来,就是一次做对了。因为儿子是在脑子里验算和复查的。.

TOP

回复 82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还真不知道有小孩生来就仔细,从不出错的哦。
======================
俺们家有一位,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基本都是100分。不是我,是孩子他妈。可是,她一上初中,就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后来,看了我跟儿子一起学数学,她明白了。原来她小学得高分就是因为认真听老师讲课,做题仔细。但是,她没有质疑,缺乏思考。家长老师看只看她成绩好,也没去管她。到了六年级,很多题,她自己已经是不明白了,但因为记忆力好,照老师讲的做,也能做出来,甚至能考100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9-23 14:42 编辑 ].

TOP

回复 85楼弈格爸 的帖子

是的。俺装高深点儿,就说“反思”。对也反思,错就更要反思。.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1-9-23 14:35 发表
是的。俺装高深点儿,就说“反思”。对也反思,错就更要反思。
再说具体点儿。

从一到三年级,我一直是在交作业之前详细检查作业的。但是,要求儿子,送检的作业必须自己检查过。发现错误,先让儿子把草稿拿来,看看有没有检查。又是如何检查的。儿子纠正了错误以后,还要跟儿子一起检讨检查的方法。一般说来,一到三年级的作业不多,也相对简单。做错的题不多。有时间,把纠错的工作做仔细了。如果我觉得可能有概念错误,那么,我会翻教科书,仔细询问老师是怎么讲的,多半是儿子上课不认真造成了(听是听了,但光顾点头,没有质疑和思想)。偶尔发现老师也没讲清楚,俺就动脑筋在周末,慢慢地跟儿子从头研究了。

到了四年级以后,交作业前,我只做重点检查,例如,题目是否做完,思考题做的对不对。等作业批改下来以后,那就要针对错题仔细检讨了。好在,儿子已经养成了习惯,不必我说,他自己就主动思考检讨了。

希望到了六年级,儿子可以自觉自主地完成整个过程。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9-23 14:56 编辑 ].

TOP

回复 91楼弈格爸 的帖子

一二三年级的时候,剩下的时间可以检查3-5遍,儿子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检查。我对参加考试的要求是一定要等收卷子了,才能交卷。有一次,儿子第一个交卷,错了1题,扣10分。因为老师说,这给别的小朋友做了一个坏的示范,造成了压力,拉低了全班的分数、、、

四五年级,基本上没时间把全部题目详细检查一遍了。但因为一直比较注重检查,掌握了不少快速检查的方法。一边做,一边就检查了。速度也不慢。

生来就仔细的话,就不说了,爸妈想的,少操心。但是,这个孩子就这样了,那也只能到这山,唱这山歌。有啥问题,就想办法解决啥问题。为了让爸妈和孩子都能正视这个问题,不妨花时间,弄张周末卷试试。看看一次成功率有多少,检查一遍能查出多少错。也不争论,让事实来证明。

不过,千万不能说,粗心的孩子就没救了。现在粗心,不怕。孩子在长大、在学习,认真对待,就会好的。.

TOP

回复 95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四年级以后,如果看到孩子用橡皮擦把错误擦掉,我是会说的。这是另外一个理念。简单说,现实生活中的错误不可以用橡皮擦擦掉。.

TOP

厌学和畏难

引用:
原帖由 xian_ll 于 2011-9-23 14:29 发表

很有道理。
想请教cc,有没有办法解决孩子的畏难情绪?培养孩子的钻研能力?谢谢!
畏难其实不是怕“难”,而是确实“难”,“难”到不知如何下手,看起来就是“畏难”了。但是,现在竞争下移,学习不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而是单纯地变成竞争的砝码。考试也不是为了检验自身的学习程度和水平,而是成了竞争的武器。在这种情形下,题目越来越难,以至于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应该能达到的水平,难题的比重越来越大,以至于超出了这个年龄段能负荷的水平,久而久之,畏难其实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厌学也不奇怪。

所以,关键不在于克服畏难情绪,而是要想办法给孩子搭梯子,让孩子慢慢地尽量顺其自然地走上去。.

TOP

示例:如何搭梯子解决难题兼培养自学能力?(一)

三年级时,Alex 做过这么一道题。

请问下列图形中有多少长方形?


后来才知道,这是奥数班上常做的题目,答案很简单,共有 (1+2+3+4)x(1+2+3) 个长方形。Alex 那时还没上过奥数班。他数了一下,数出十多个长方形。然后表示,这题太难了,没法做。我可以讲公式,但那样没意思。讲完了,很容易依葫芦画瓢计算出答案来。但是,他想了吗?他想明白了吗?他从中获得快乐了吗?他能自己推导出公式吗?我想试试。于是,我表示,这道题我也没不会做。

Alex:那怎么办?
我:你有三种求助方式,1、让出题者告诉你答案,2、打电话求助出题者,3、降低难度。
Alex:切,我又不认识出题的,只有最后一个选择了。
拿出草稿纸,画了两行四列,我问:能数吗?
Alex:不行。
画了一行四列,我问:能数吗?
Alex:不行。
画了一行三列,我问:能数吗?
Alex:可以试试,不能保证对。
画了一行二列,我问:能数吗?
Alex:可以试试,估计没问题。
只画一个方格,我问:能数吗?
Alex笑了,大呼:就一个长方形。
我问:你确定吗?
Alex:当然确定。
我说:好,我们就从它开始数。.

TOP

回复 105楼唐丫妈妈 的帖子

“相信孩子”没错,看漫画书,也可以。问题在于,在国外,给孩子看的书是受到严格选择和限制的。毕竟孩子还小,没有自己的底子,就像一张白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在国内,漫画书的出版几乎毫无限制,更多的时候是粗制滥造。儿子小时候,我给他看的漫画书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尽管满大街的漫画书,能入围的很少,能看的一般都是像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这样的古典故事。

专不专家的其实无所谓,自己心里拿定主意就好。.

TOP

回复 107楼唐丫妈妈 的帖子

一、二年级,我把主要的集精力放在:
1、培养孩子做数学题的兴趣和习惯上,例如检查的习惯、事后反思的习惯。
2、把学校作业上的扩展题弄透彻,养成自己钻研的习惯,自己总结的习惯,包括这种能力。

三四年级,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还不错:
1、搞数学讨论组。跟007的孩子,还有别的同学,组成了一个数学学习小组,每周一次。我和007挑一些有意思的数学问题,或者同学们把平时遇到难题,拿出来一起讨论。
2、让儿子尝试着解了数学难题或者讨论了数学问题之后,把过程记录下来。
3、学校的扩展题,要求一题多解。
4、有意识地进行函数启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方程。

五年级,由于各种原因,数学小组活动暂时停了,我给孩子做华罗庚奥数的四年级习题。每周做一次,做多少算多少。不能看奥数书前面的讲解。要求独立研究出来。当然,经常需要帮助和讨论。不过儿子还是更喜欢小组讨论。

如何帮助同学解决难题兼培养自学能力?这个问题我会在104#及以后的帖子中慢慢展开。.

TOP

回复 110楼唐丫妈妈 的帖子

还有眼光和视野也很重要。待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里边,很容易就玩腻了。待在公园里,那可玩的就多了。读书也是一样,多看看课外书,科学、历史、文化、地理、哲学等,俺老爸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TOP

回复 113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愿闻其详。.

TOP

回复 115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我家基本也是这样。不同的是孩子他妈特别喜欢看电视。儿子有段时间电视瘾头蛮大的。为了让儿子主动的不看电视,我买了新的便携,下载了一堆原版片,让他可以看。现在,看电视的时间很少了。.

TOP

回复 117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抽空,我整理下,包括怎么找英文原版片,怎么找字幕,怎么翻译字幕等。.

TOP

回复 122楼唐丫妈妈 的帖子

爸爸妈妈和孩子讨论书的内容,肯定要先看过。但这个未必需要每本书都看。如果爸爸妈妈正好对这本书有兴趣,那就看,就讨论。

如果特别熟悉,正好是自己的专业,还可以采用水老师的办法,在闲谈中引一引,勾起孩子的兴趣,有时还可以刻意晚一些把书买回来,让孩子的兴趣不是立刻得到满足和释放,也就是滞后满足,这样的话,孩子读书更有劲儿,更持久些。有些书,对孩子来说比较深,刚开始看比较困难,需要有比较强大的兴趣帮助它冲过这段相对困难的时期。

如果爸爸妈妈对这本书没什么特别大的兴趣,那就让孩子讲一讲,像唐丫妈妈这样问一些问题。

我两种方法都在用。但说老实话,对水老师的滞后满足,做的不是太好。大概跟我的性子比较急有关系。算了,也不去要求了,随心随性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aochuanhui 于 2011-9-29 12:28 发表

我也是基本不给孩子看电视,但是我现在反思也许孩子适当的看看电视也有好处。

几个月前我试图带孩子去学围棋。老师先让他数棋子,然后让他数气。孩子都做得不错。后来老师给孩子讲:下棋就如同指挥打仗,将军 ...
你说的其实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学,都可以教。

1、知识有结构性,例如数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是有讲究的。陶喆轩是天才数学家吧,但他也不能不学小学数学就直接学初中的数学。只不过他的小学数学是他父母在家里教的。而且,还要经过老师验证,学的没问题,他才能学初中数学。
2、高一级的知识本身是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习它也需要一定的积累。例如速度,如果孩子都没跟别的人比过谁跑得快,他就没法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当然,他可以记住公式,做题也对。但这个只能说是应付考试,不算真正学习到了。而且要背的内容太多,负荷就大。而有些,如围棋的感觉,根本就没公式可言。.

TOP

引用:
原帖由 aochuanhui 于 2011-9-29 13:03 发表
是的,孩子就是生活经验不足,所以我觉得看看电视也许可以一定长度上弥补这一点。
这一点,我更相信卢梭的理论,他的理论后来被杜威、陶行知他们所推崇。就是要把孩子放到自然和社会中。在自然中,满足他对自然的兴趣,为学习自然知识进行积累。在简化的和未来的社会中,也就是学校,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9-29 13:21 编辑 ].

TOP

回复 134楼唐丫妈妈 的帖子

是的。孩子还小,要有选择的看,这个道理他还不懂,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像看电影,碰到广告,我可能就走开了,做点别的事儿,儿子却盯着看个没完。另外,还有就是喜欢边玩边看,我觉得这也不好。

关于电视的问题,尹胜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边讲了很多。照书实践中,有些新的体会:
一、变被动看为主动看
开始,爸爸妈妈给孩子选择看哪些节目,后来,让孩子自己决定看哪些节目,根据作业情况决定看或者不看。另外,如果因为时间关系看不了,可以在网络上找找,下载下来,等有时间的时候看。或者IPTV点播,或者录像。

二、孩子小时候,要大家一起看
只要孩子不反感,尽量约好时间家里人一起看,这是一种共同的经历。跟孩子在一起,共同的去做一件事儿。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9-29 15:57 编辑 ].

TOP

语文能力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并回复 140楼弈格爸 的帖子

原来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这是从教育异化成竞争的手段,考试成了竞争的工具以后,难题不断下放,这个问题才出现了。本来有很多难题,是用于高年级的,其描述也是针对高年级,硬生生搬下来,就出来了小学生看不懂题的现象了。

这个数学问题太难了
三年级数学广场有讲抽屉原理。有四个苹果,要它们放到三个抽屉里,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放两个苹果或以上的苹果。老师讲的时候,把四个苹果有多少种方法进行了排列,然后引导同学们发现,每个情况里边都会出现一个抽屉里边有大于等于两个苹果的现象。这个同学们听懂了。但是,同学们:
1、不理解研究这个东西有什么用,这是因为抽屉原理脱离了同学们的生活体验,对同学们来说这是无源之水,天外来客。
2、无法理解“至少”的含意。单独挑出来说,明白的。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日常说话中从来不用“至少”、“至多”这些词。这也就是说,他们的理解根本没有达到运用的层次。

像这种情况,我认为,就是这些数学题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太难了。除了等待他生长积累生活体验、循序渐进的学习,无其它有效的办法。

将数学题情境化
例如:
有若干个苹果和梨,如果按照每1个苹果2个梨分堆,那么梨分完时还剩5个苹果,如果按照每3个苹果5个梨分堆,那么苹果分完还剩5个梨,问苹果和梨各有多少个?

这是一道典型的初中数学题放在小学做。啥叫若干啊?又是“如果”,又是“那么”的?很多同学看了,根本就不知道它在说什么。这时,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把题目情境化,换成同学此时此刻能理解的语言,把数学题讲成故事。例如:

王老师(用孩子的老师的姓来代替,让孩子听到这,脑子里边能出具体的画面)买了一些苹果和梨,分给几个小朋友。刚开始呢,她想给每个同学发1个苹果和2个梨,于是,她开始分,结果,梨分完了,还剩5个苹果。怎么办呢?那就重新分吧,于是,她给每个同学发3个苹果5个梨,结果,这次苹果分完了,梨却剩下了5个。这下王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如果让你帮助她的话,怎么办呢?
、、、
由此可以展开一段对话。

另外,像这样复杂的数学问题,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最好是:
1、留下一大块的时间,例如1小时以上,慢慢做。
2、能借助道具就要用道具。例如上题中的苹果和梨,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纸撕成团来代表。
3、选一个早晨的时间,脑子特清醒,兴致特别高的时候。
4、不一定在家里玩。有条件的话,找个绿树成荫的公园一角,最好。用脑需要大量的氧气啊。

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理解
像楼上举的例子:
正确答案: 余数是三位数,孩子会写成:余数是百位数。

不要从大人的角度去评价孩子,说这个应该明白,或者不应该明白,特别不要去责怪他。孩子不明白就是不明白。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他明白。更好的方式,不是简单的说“你错了”,而是应该像这样。而是像这样问:“哦,你这里写的是什么意思啊?我看不懂,不能解释一些啊。”如果孩子粗心错,他会在解释的过程中发现错误的。如果是理解错,他一般会硬颈坚持。那么,“好,就算说的对。我们来做个实验。”
421 ÷ 300 = 1 ... 121
余数是121,没做错吧?那么,121的个位是1,十位是2,百位数是几呢?

也就是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不是口头上应付你,“我懂了”,而是要彻底地认同你的想法。

语文能力跟数学有没有关系?
语文能力跟数学有关系,从人类历史上来说,语言的发展比数学快的多。对孩子来说,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也是语言发展的好且快,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时应注重发展语言能力。这个阶段的数学,不应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也不要刻意地去求难。
到了小学高年级,语言能力已经具备,特别是初中学完几何以后,数学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被同学建立起来且熟悉了,那时,解数学题就不再受语文理解力的局限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9-29 17:42 编辑 ].

TOP

回复 145楼弈格爸 的帖子

通过让孩子自己看书自学基本上不过于难的奥数,是不是一种既提高自学能力又提高对数学的理解的一举二得的好办法呢?
答:是的。最好的题目是略超过目前的水平。根据我儿子的情况,我选择从五年级开始做四年级的奥数题,旺旺网下载的,华罗庚奥数教材。而且,特别强调,要儿子尽量自己去做去想去体悟,不要看书上讲的。不过,即便是这样,还是会碰到个别没法做的难题,以及儿子无法读懂的难题。

但这样的话,竞赛就是不要想得什么奖了,现实是不是如此?
答:是的,得不了奖。这是最让我纠结的。因为我高中的时候是得过奥数奖的,又进了数学系。自然,我爸和我十分希望 Alex 能在数学上有好的表现。但仔细研究过奥数题杯赛,奥数在最近十年发生的变化,以及奥数班的教法,我觉得,在小学期间,必须得放弃参加数学竞赛拿奖的想法,仍然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的发展为佳。如果孩子始终能保持对数学的兴趣,也许到了初中再尝试参加奥数杯赛。.

TOP

回复 158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在小学低年级,可以用亲子活动,如一起读书、散步,作为早完成作业的奖励,不用明说。.

TOP

引用:
原帖由 弈格爸 于 2011-9-29 22:50 发表
要儿子尽量自己去做去想去体悟,不要看书上讲的。

----------

为什么?书上不是有例题讲解吗?自己动脑子也有习题啊。

难道是市面上没有一本奥数书能正确地用比较好的方法讲好例题吗?
这一点确实是我刻意为之,原因如下:
1、奥数书,如华罗庚奥数教材,是由大学带奥数班的老师组了些高中带竞赛班的老师共同编写。小学同学看不懂。
2、当然,我可以看懂了讲。但那样的话,培养不了自学的能力。最后懂了没懂,我也不知道。
3、从何讲起,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讲深了,同学听得似是而非。讲浅了,浪费时间,效率低。
4、很难断定孩子是不是学数学的料。

所以,我选择让孩子自己做题,等他碰到问题来问我,我再看看是什么问题,看不懂题目,我就编故事建立情景。关键的知识点没学过,或者放弃,或者从这个知识点的起点开始讲,从同学碰到的问题开始展开进行帮助。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10-1 19:54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