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天下无道久矣:《孔子》

天下无道久矣:《孔子》

天下无道久矣:《孔子》


王书亚
http://cdread.com/thread-1251-1-1.html


通达世事人情,最好是听人作自我介绍。人怎么活,就怎么介绍自己;人想要什么,就怎么编排自己的身份。多年前,我恭请流沙河先生,写过一幅扇面,是《论语》中的“邦有道,危言危行”。徐徐展开,就是年少气盛、自我期许的名片,意思是你敢标榜盛世,就休怪我言论无忌。

人的交流,大概有五个层面。第一层叫寒暄,负面来说,是言不及义,没有承载有效信息。正面来说,所谓寒暄,是藉着天气或温饱,互相亮出人类的身份。这是一个准入的起点,是对“我所是(whom)”的被动肯定。这也是为什么养狗的人比养猫的多。狗总以为自己是人,喜欢模仿人的寒暄。猫总以为自己是神,就拒绝寒暄,伤人的自尊心。

第二层叫了解,是对“我所知(fact)”的交换。最极端的方式是审讯,表明人类即便在最冷漠的关系中,也能实现信息交流。这也是刑讯逼供为何不止的缘故。再僵持的夫妻,也不至于借助刑讯逼供,才能沟通。所以打老婆的意思,就是承认我们的关系,已下降为人类的最后一种关系,即审判与被审判的关系。

第三层是感受,是对“我所感(feel)”的分享。此时的交流,才不可避免地触及内心。察言观色,见风使舵,都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事。女人发脾气,可能和她正说的事无关;男人忧国忧民,自抬身价,却千万不能当真。孔子的伦理智慧,大多在这个层面。他夫子自道,列出一堆关乎道德的概念群。譬如“恕”者,“如心”也。今天称为“同理心”。孔子说,宽恕之道就从此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再进一层,则是思想。是对“我所思(think)”的沟通。孔子关乎礼教治道的理想,多放在这里。他和老子,正好颠倒了“道德”的次序。老子的“道”,指向超越性的价值源泉;“德”则指向人间的伦常。孔丘相反,他的“德”指向人间的仁爱,所谓忠恕之道。他的“道”,指向形而下的政治纲常。在伦理之外,《论语》也有三次提到“天命”,说君子“畏天命”,小人“不畏也”。但孔子对此语焉不详,极力躲避。表面上,他是在“人间治道”面前 ,即所知所想的层面,一生“惶惶如丧家之犬”。其实,他的一生,是在不可道的“天道”和不可知而强以为知的“天命”面前,“惶惶如丧家之犬”。

马丁·路德临终,最后一次自我介绍,说,“很显然,我们都是乞丐”。这也等于丧家犬的意思。但他说得多么“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啊。好像他一生的福乐,永恒的确据,都和他是个灵魂的乞丐有关。

思的尽头,是一扇门。如果“思无邪”,人类的交流就到此为止。交流的最终效果,不过是自我陶醉而已。这使交流的意义忽然落空,因为第一,失去交流能力的精神病人,就处于自我陶醉的状态。第二,吸毒的效果,正是自力更生、自我陶醉的巅峰。所以毒品的最大危害,不是伤害性命,而是反社会。毒品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否定了“生产及销售毒品”以外的一切人类交流的终极意义。如果人活一辈子,最后落个“思无邪”,最后自诩“知天命”。先不论真伪,这个结果看似高蹈,其实悲凉。在世事中走一遭的结果,理想尽管未曾实现,世界却依然封闭而完满。那这和自始无法进入人群的精神病人,有何落差呢。

胡玫拍《孔子》,于社会颇有益处。不因为它好,因为它的不好,都恰如其分。在一个尊孔、祭孔、吃孔、喝孔的大饥荒世代,于丹之后,我们太需要一部电视剧情的、央视化的、偶像式的和民族主义版本的《孔子》了。当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国教之声不绝于耳,下跪拜师者欲恢复体统,汉服授业者想收复人心。偌大的市场,自当与官府齐驱,亦庄亦谐地,拆分孔子的无形资产。以免儒家与王权主义(引刘泽华先生观点)梅开二度,也消解些“隳三都”的现实压力。一出影院,我就感叹,好在成都不是三都,尽管北京、上海、广州之外,有多少城门,都把头抬起,拼命要争“第四城”呢。

电影缺一个主心骨,是在交流的最后一个层面。基督教的用语,称为“交通”或“团契”,是对“我所是(who)”的主体性的分享。换言之,一切人类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分享“我是谁”。这是灵魂层面的自我介绍。在基督教看来,这也是一切生命经历的意义,就是以肉身承载圣道。意思是说,上帝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是谁,我却不知道明天早上的我是谁。我必须在我所遇见的事情(fact)、我的感受(feel)和我的思想(think)中,才能渐渐知道我是谁,渐渐与人分享我是谁。

就如亚当未受诱惑之前,不知道自己会堕落;彼得在耶稣被捕之前,不相信自己会三次背主。苏格拉底不到死时,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张献忠屠城之前,不知道自己有多邪恶。

如果承认“思无知”,门就有为我开启的可能。当人们如孔子,飘零一生,反复追问自己是谁,就会渐渐省察,我是谁,不能由“我所知”来定义,不能由“我所感”来定义,甚至不能由“我所思”来定义。托尔斯泰说,人的一生能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信仰的变化。旧约中,亚伯拉罕在一切还没发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谁;在不知道上帝会如何成就子孙绵延的应许时,就献上心爱的儿子以撒为祭。他还不知道要去哪里,就和孔子一样,离开了“本地、本族、父家”。摩西也不知道明天要怎么过红海,他就和孔子一样,拖家带口几百万,从埃及走了。他们的理想,即或听上去和孔子的教导差不多。但他们的故事,却比孔子多了一个主心骨,就是信心。

在知却有所不知、有感而难与人言、想也想不明白的时候,我是谁呢?我还能如何与人分享生命。基督教的回答是,上帝永远是他所是(I am who I am),而我永远是我所信(I am what I belive )。仁义礼智信只是目标,不是信仰;信仰的意思,是凭着我所信,去活出我所是。其实无论在《论语》中,还是胡玫的电影中,孔子都不真知道自己是谁。他的伟大,是他向这个世界分享了他所知、他所思。他的悲哀,是他无法向后人分享他所是。

所以孔子临终遗言,说,“天下无道久矣”。一言成谶,直到今日。

我原本也是丧家犬,但我如今知道我在谁的院里看门,知道我吃谁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所以我立志,无论写作、布道,洒扫、应对,愿我剩下的一生,不是作为教师,向人分享我所知、我所思;是作为蒙恩的乞丐,向人分享我所信、我所是。并告诉那些发现自己也是乞丐的人,哪里有饭吃。




2010-3-29复活节前。.

TOP

虽是软文,但的确写得不错.

TOP

回复 2#yiyilaoba 的帖子

软文何意?.

TOP

感慨.

TOP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