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749#水之形 的帖子

我一直想写一点我的清明,那种冰炭置肠的感觉,写一点至亲离别之时对于我的冲击,但是总不能静下心来整理思绪。如果有一天我写了,或许会放在这个帖子里。
------------------------------------
关注。。。.

TOP

跟Alex玩在一起的这段时间里,逐渐地我也学会了等待,满怀希望地。时不时的Alex的脑子里边会突然冒出一星灵感的火花,我会紧紧地抓住它,欣赏它,如上帝给予我们的礼物一般。我渐渐明白了,如果耐不住等待的寂寞,迫不及待地去教他,去要求他,便再也收不到这样的礼物。我们的生活中便不会有惊喜,剩下的不过是按部就班、了无新意地“教学”。

等待真的是一种智慧。

为充满智慧的父母鼓掌.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1 17:55 发表
等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折磨,是对心灵的考验,是对耐性极限的考验...
“等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折磨,是对心灵的考验,是对耐性极限的考验。”
嗯,所以必须让他等待,必须让他受“折”磨——要不,他怎能变成“哲”学家?
开玩笑的,别介意...

我想说,其实很多时候,“等待,意味着欲望”,那就烦恼缠身、不得解脱了,
所以允许我发挥一下:等待、而忘记了等待本身——无欲无求的等待,那是智慧,
——在您完全不期然时,忽然某天,花雨满天、落英缤纷....

TOP

回复 745#ccpaging 的帖子

CC爸爸直比苍笛公子还厉害,公子最多与我妈妈爱好一样;而您,竟与我外婆喜好同样的书!
我清楚地记得我外婆织毛线之余,就是阅读这部小说,但是不叫《基督山伯爵》,而叫《基度山恩仇记》,
那时,我比你家Alex还小呢。

我一直觉得,身教远胜于言传。家里的大人如果都喜爱阅读,孩子不用刻意引导,大都自然变成“小书迷”,
从我身上、还有我家小三生身上,都映证这一点。.

TOP

阅读与历史

还是《木偶奇遇记》。我家胖子还是很迷恋它,没事就自己瞎琢磨。

那天她突然问我一个问题。问题很可笑,不过我很欣喜。

她自己琢磨匹诺曹被鸽子背着飞到海边去找爸爸的那一节。匹诺曹到了海边,看到父亲的小船在远处的风浪里,他拼命地喊父亲,打手势让父亲回来。

她问:“干嘛这么费劲地喊呢?为什么不打个电话给他爸爸,叫他爸爸回来呢?”我说:“那时电话刚刚诞生,还没有手机。”

她自己回去琢磨为什么没有手机这件事情,准备让她爹回答她的问题。呵呵。.

TOP

亲子阅读有奖征文 --- 新浪

http://baby.sina.com.cn/z/yuemei2010/index.shtml
我看,这里的BBMM都可以获奖的.

TOP

清明

我和父亲失散在一个叫“20090215”的地方,回首望去,已然有了一年又两个月的距离。父亲留在了那里,而我们,被裹挟着向前行,无可抗拒。我们之间的距离日日累积,跂而回望,云遮雾断。不知他那里一切可好,于是回去看看。

清明,大表妹、小表妹、小妹夫、弟弟,和我,一共五个人,凑足一车,一起回家。。阳光明媚,道路开阔,车子开得甚是轻快。车窗外,已是杂花生树的时节。表兄妹久未谋面,格外话多。弟弟和两个表妹自幼亲密,一路上忍不住装老大,放点话出来敲打老实开车的妹夫,以显示表妹娘家有人。妹夫性子好,倒也不嫌这个拐了弯的大舅子面目可憎。他们几个一路叽叽咕咕,到了下午就没力气打闹了,坐着睡着了。我和妹夫闲聊几句,也就没有了话。

车子渐近家乡,地平线上渐渐有了起伏。故乡的青山,走来相迎。我没有睡意。回家,回家!回家的路我不陌生,去年也是沿着这条路千里奔袭,带父亲回家。在医生跟我坦陈事实之后,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回家,立即回家!在重症救护车上,父亲的血氧的跳变一路锥刺着我的心。我握着父亲的手,心里拼命地喊:“爸爸,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们一定要回到家。”可是我不能说出来。父亲知道此番归去,即是回到青山的怀抱里。看到养育他的青山,一直喘不过气来的父亲坐直了,眼睛不停地看着车窗外的山水,这也是他最后看一眼他深深眷恋的故土。第二天他便象回到母亲怀里的婴儿一样睡去。

那是怎样的一段归家的路!每走一步,都像是走在刀尖上。我还惦念着家里刚刚做完大手术的母亲,不知如何面对她。我把能走能跑的父亲从她身边带走,信誓旦旦地说父亲绝对不是那种病。不过是一个月时间,父亲已是弥留,谁能接受?

我闭上眼睛,车子的晃动,让人思绪浮游。我不能忘记和父亲分手的那个时刻。由于肿瘤侵犯主气道,父亲已经深度缺氧,但是我已经说服家里所有亲人放弃无效的抢救。

父亲在查出自己病症的当天晚上,就为自己选好了墓地,并写好了墓碑。在跟我单独谈话的时候,他问我如果没有救,怎么看待这件事。我说:“没有尊严的生命是不值得留恋的。”他很高兴我的回答,他就是这样想的。我告诉他,如果疼痛难忍,我会给他大剂量麻药;如果呼吸衰竭,我不会给他上呼吸机,不会让他带着未张好的刀疤离开。父亲听了非常满意,转而跟我讨论粟裕、黄百韬那些旧事。

        因为深度的缺氧,父亲的血压和心率骤升,这是他的身体在做最后一次抵抗。这样的生理指标我看过千百次,但这一次,是父亲的指标。姑妈把我拉出房门,问我父亲能抗多久。我摇摇头,姑妈立即拖了我去给父亲买他的衣服。等我回来的时候,弟弟高兴地从病房里出来告诉我父亲的心率正常了,血氧也上升了。我悲痛地摇头,我知道他最后一次抵抗结束了,他的缩血管系统崩溃了,血液重新回到了肢端。随后就是心率进一步减缓,血氧进一步降低,迅速归零。

        我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想握住他的手,想陪他最后一点时间。可是,被姑妈劝阻了。她说这样父亲会舍不得走的,父亲心里会非常痛苦。我站在那里,拉不回我的父亲,又不知怎么面对刚开过刀的母亲。当心跳低于十的时候,最后的时刻到来了。我让弟弟叫护士来,拔掉父亲手臂上的滞留针,拿掉那些测试生理指标的探头。父亲已经不需要这些累赘。

当心电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我的头脑一片茫然,象个石膏像一样站在那里。周围一片哭声,我仿佛飘在这哭声之上。我太熟悉这颗心脏跳动的声音。在我五岁的时候,父亲给我讲故事,里面提到一个孩子因为紧张而心跳加速。我不知道什么是“心跳”。父亲让我伏在他的胸膛上听心跳。我喜欢这样的节律,我听了又听。虽然在我的后续的成长中,我和父亲有着这样那样的对抗和分歧,但是只要和好了,我最喜欢做的就是伏在他胸口听他的心跳。这颗健壮得象口钟的心脏,经历了一世的风霜,终于停了下来,不动了。

小姨父看到我丧失知觉般地站在那里,一把抱住我,大声喊我的名字。一个怀抱,一个亲人的怀抱,这正是我需要的。在亲人的怀抱里,泪水奔涌而出,不可断绝。

随后就是料理丧事。父亲生前有一次跟我争吵,后来他说:“为什么跟你在一起开心的时候特别开心,生气的时候特别生气?”我说;“知道为什么嘛?因为我是你养的,我象你,我们就是同一类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因为我根本就是你。我们之间争吵,就好比你在跟你自己争吵。”是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父亲,哪怕是我母亲。我知道他需要怎样的告别仪式,我知道他喜欢什么花,什么颜色,我也知道他最后想听听什么音乐。让弟弟在家接待吊唁的宾客并照顾卧床的母亲,我去殡仪馆为父亲订制属于他的风格的告别仪式。

在病床上,我给父亲听《风姿花传》,他深深地被异国的音乐所传达出来的中国韵味而打动。他跟我说:“你知道我最讨厌哀乐,你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我点点头,没有往下说。是的,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我就是他的翻版,我选的音乐一准能让他满意。在最后的告别中,当《北国之春》的乐声响起,泪水再次肆意奔流。父亲,你留下来了,你回到了生你养你的怀抱,而我却失去了你的怀抱。

送父亲上山的那天,是正清明。我们送父亲上山之后,又去外公外婆的墓地看望。不远处,还睡着我的三姨父。从山上下来,父亲和母亲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饭。小表哥很久没有见到我,过来找我喝酒。或许酒能冲淡一点心中压抑的悲恸,或许酒能给我带来一点人世的快乐,我喝得很爽气。接着堂兄、远房表弟都来找我喝酒。我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地感到放松,从令人窒息的悲痛中一点点逃离。慢慢地,饭桌上的气氛不再那么压抑。表哥给表嫂介绍我的一些趣闻,我也不示弱,揭发某些人年幼时的糗事,比方说光屁股站在澡盆里等着洗澡之类的东西。后来我喝多了,舅舅过来扶我,忍着哭声对我说:“少喝点,少喝点。”我伏在舅舅的肩头再一次痛哭。家族的亲情让我的泪水有一个去处。(未完).

TOP

回复 757#水之形 的帖子

在咖啡座上, 看着你的文字, 泪盈于睫。。。无论事前有多么充足的心理准备,有多坚强的内心, 在面对至亲的离去, 那种感情上的冲击, 并未随着岁月流逝而减轻。。。.

TOP

回复 758#混凝土 的帖子

时间怎么可能消解这种悲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种悲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加深。正所谓:离情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多年的写作,使得我在写的时候习惯于跟我所写的东西保持一点心理上的距离,以便保持一点客观性。但是写这篇文章我做不到,在开始写的时候我就很有先见之明地把纸巾盒放在手边。.

TOP

清明(续)

在车子开到市区的时候,弟弟和两个表妹都醒了。家里亲人们都在等着我们,堂兄和姨妈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今年还是外公的一百周年冥诞,我们孙辈的给外公外婆安新碑。表妹们直接回外公外婆的墓地,一边看望自己的父亲,一边参加安碑仪式。我和弟弟则直接去父亲的墓地,然后再去外公外婆那里跟大家汇合。

弟弟看似没心没肺,其实他的情感比我还要脆弱,好在他不愿象我一样喜欢对一件事一想再想,所以他看上去还算镇静。我们买了纸钱,沿着山路一路往上走。

父亲的墓地在一处山坡之上,山坡之下就是一潭碧水。这座山,我和他曾经多次攀爬过。他对这座山了如指掌,哪里有板栗树、哪里有杉木,都讲得出。在查出病症的那个傍晚,他自己坐车回到这里,一口气跑到了这座山,用石块在选好的墓地上做了记号。选择睡在这里,应是他多年的愿望,就像意识到天黑的孩子拔腿就往家跑一样,不需要思索。

爬了没多久,我就看到了那块墓碑,父亲的字,在阳光下闪光。除了他书写的墓碑主文,我在旁边他给我留出的空白处加了一句话:百川归海,托体同山。去年冬至,弟弟还回到这里看了一下父亲,给他点了几支烟。而我,自从父亲睡在这里,这是第一次回来。一年的时间,拱木未成,然蔓草已生。在纸钱的火光中,我和弟弟都没有话。我突然说:“我到现在都不能相信爸爸睡在这里。”弟弟嫌我戳了他的痛处,“咳”了一声,走到远一点的石头边抽烟。

我知道每个人心里的痛楚都是一样地满,我无法把我的痛楚倾倒给他。转头透过柏树看看山下。江南的清明时节真是令人心醉,其时繁花如幕,溪流如注,鸟儿在阳光与树影之间婉转鸣啼。坐在父亲墓地的阶石上,放眼望去,近山染黛,远山如烟。山脚下的那个小盆地,是父亲幼年生长的村庄。在群山温柔的环护中,宁静得象一个熟睡的婴儿。父亲不会象我这样罗嗦地写些什么,他对故土的情感最直接的宣泄就是睡在这里,用他的身体表达对群山的依恋。

从山上下来,我要求弟弟陪在山脚的那潭碧水边小坐。那潭碧水,蓝得象天空一样,有三个标准操场那么大。在我的学生时代,有时会到这里坐坐。弟弟喜欢在这里游泳。这里水很深,父母是不允许的。不过知道弟弟游得相当好,父亲也就默许了,随后背地里跟我说他小时候也喜欢在这里戏水。在我高三的那个春天,父亲可能意识到我离家的日子近了,变得有些温情。我跟他说喜欢那个水潭,喜欢映在水潭里的山影,他就陪我到这里一起坐坐。那时我对自己有着无限的信心,看不上父亲的那些教导。父亲也就闭口不言,只是陪我静默地坐在那里。因为父亲的陪伴,我们有时从日头将斜坐到月上山岗。在日夜的交替之间,山色的变化如梦似幻,从明媚的绿直到深沉的蓝。有一天,不知是哪个爬山的人采了一束杜鹃,后来又不想要,扔到了水中央。那束火红的春花映在碧水之上随风漂浮,美丽而孤单。

如今我坐在这里,父亲睡在山上,不晓得当明月的清辉洒满山岗的时候,他会不会从山上飘下来,到这里坐一会儿,抽根烟。.

TOP

回复 757#水之形 的帖子

刚看到这里,泪水夺眶而出。我今天是与年迈的父母呆在一起的,不敢想....

TOP

回复 760#水之形 的帖子

感动~~!从文字里能感觉得到,你极力以平静的口吻在诉说、在追忆,抱抱!.

TOP

回复 760#水之形 的帖子

让我想起,在这个帖子的110楼,007也有一篇很感人的忆文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eid%3D52&page=3.

TOP

回复 760#水之形 的帖子

读完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你的切肤之痛,,,,,,,,,,,
一年又3个月之前送走了亲爱的妈妈。。。。。。.

TOP

回复 760#水之形 的帖子

我在歌楼的238楼11867#为你送上一曲。。。.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0-4-24 13:32 发表
在咖啡座上, 看着你的文字, 泪盈于睫。。。无论事前有多么充足的心理准备,有多坚强的内心, 在面对至亲的离去, 那种感情上的冲击, 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轻。。。
米兔.

TOP

回复 761#vivianda 的帖子

这样想:迟早要面对。在一起的日子里,尽可能的做到日后不会后悔当初的种种。。。那一刻你的心会平静许多。.

TOP

回复 760#水之形 的帖子

刚学到的知识,刷新、刷新,给757、760送花了。
笑纳。.

TOP

回复 760#水之形 的帖子

读着你的文字,我也不由得想到自己已年迈的双亲。。。不敢想像那一天的到来。。。.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10-4-24 21:42 发表
刚看到这里,泪水夺眶而出。我今天是与年迈的父母呆在一起的,不敢想...

都是性情中人,泪眼朦胧。。。不敢想那事。。。。。。。。。.

TOP

清明(续)

离开父亲之后,我们去看望外公外婆和三姨父。今年孙辈们全回来了,外公外婆把我们带大,我们天南地北都要回来看望他们。到了那边山上,表兄弟表姊妹们都在。新碑很好,我看了很满意。以前我一直认为安新碑这件事有点无聊,人都不在了,还换什么石碑呢?但是现在我不这么看,安新碑就是表明外公外婆的生命在延续,他们当年的付出不是虚无,他们的子孙团结和睦、生生不息。

我们一行二、三十个人,从山上下来,照旧又是吃饭。姨妈、舅舅要回去换衣服,留了我们孙辈在饭店里。我们就在饭店嬉闹。小表弟和大表妹分别代表了我们这一辈男女的门面。他俩加在一起就是一个词:俊男美女。大表妹搂住小表弟,跟他叽叽咕咕地说我们以为他没有空回来,今天一路正说着如果他不回来就太不像话了,因为外婆最疼他。小表弟摇摇头说怎么可能不回来?他这次回乡把一年的假都请了。我看到他们亲密得如同幼年时光,心中感动,就给他们拍照。弟弟看到我们家的“男一号”和“女一号”在絮絮叨叨,不由得“醋意顿生”,拉住小表妹要求合影。小表妹跟弟弟一向友好,欣然同意,全然把小妹夫晾在了一边。妹夫开了一天的车,很是疲惫,我和他在一边喝茶,一边看他们几个疯。

没有多久,大表弟也来了,他是我们家的标杆,很高。他比我小很多,和我在一起代表了我们家这一辈男女学历的最高点和外貌的最低点。他一进门就一把把我抱起来,举得老高。我毫无防备,不知道他这几年毫无长进,还象中学时那么顽皮。大家哄笑,急得我捶他,让他把我放下来。

天色将晚,舅舅、姨妈、姑妈都来了。酒席快要开始的时候,我的小表哥来了。他是我最最要好的,我们也是同班同学。只是他很不幸,一直生活在我的阴影下。但是小表哥不介意,每次春游他都会帮我背一部分东西,这是大姨妈交代的。有了小表哥这么壮的保镖,我妈妈一直毫无顾忌地给我的行囊里塞上所有她能想到的东西。小表哥见到我,握着我的手照旧又是一番絮叨,弟弟跳出来要给我们合影。表嫂给自己的儿子介绍表哥跟我幼年的趣事。我搂住那个男孩子,嘱咐他要象他爹当年待我一样对待自己的表妹。他们这一代已经没有了亲兄妹,表兄妹则是弥足珍贵的亲情了。

大家一起吃酒,酒酣耳热之时,少不得大家起哄,一起疯。男的忙着散烟斗酒,女的忙着煽风点火,其间时不时爆发出大笑。我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在觥筹交错中、在鼎沸的人声中、在纷杂的光影中,感到一种归家的温暖。当我还生活在这里的时候,我不喜欢参加任何婚丧嫁娶的仪式,不喜欢这种酒席上的热闹。我对于人生有自己看法。我认为结婚是很私人的事情,搞得象召告天下一样就很无聊。召告天下之后照样有不和谐的婚姻,所以我把自己的婚礼直接取消了,为此还受了不少亲戚的埋怨。对于办丧事之后要办酒席我就更不能理解了。因为这是多么悲伤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吃酒呢?为什么家里的人在山上还很伤心,回到家里,一吃酒就可以那么快地忘掉悲伤?我甚至怀疑他们的悲伤不够诚恳。父亲当年跟我的解释是因为送亲人上山需要花劳力。一般不会去外面请,亲戚和邻里一起帮忙去做。丧事之后的酒席是答谢。但是我自己经历了,一切都明白了,这个酒席不仅仅是答谢,还是欢聚。

悲伤之后,我们尤其需要欢聚。悲伤和欢聚是生活的两面,就像日和夜一样昭示着这个世界的两个状态。欢聚并不能否定悲伤的诚意,同样,悲伤不能否定欢聚的意义。在去年送父亲上山之后,回到家里陪着卧床的母亲。母亲因为刀口刚愈合,不能参加父亲的下葬仪式,一直在家里哭泣。我睡在她边上安慰她。她突然问我:“为什么要把扫墓的日子定在清明?为什么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去扫墓?这很矛盾。”我想了想,告诉她:“清明除了扫墓还有踏青,以前人家年轻男女在这一天要互相瞄瞄的,看对眼了,说不定就会来定亲。所以清明是一个很复杂的节日,它包含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启示和情绪。”

清明犹如晨曦,它站在冬和春的边缘,犹如晨曦站在夜与昼的边缘。清明让我们去看望逝者,体味永逝的哀伤;但清明也让我们因为看望共同的先辈而相聚,让我们活着的人体会到身体里相同的基因、相同的血液,让我们在缅怀先辈的同时更加凝聚我们亲情,让我们相扶相依地充满快乐地去生活。生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相对于死亡而存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回答他的学生:“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也可以倒过来讲:未知死,焉知生?感受至亲的逝去,让我对于生命的理解更趋成熟。正是因为父亲的去世,让我明白人生的无常、当下的珍贵。正是家族的欢聚,让我更加思念逝去的亲人,是他们在若干年前为今天的欢聚种下了因,让我们有一个相扶相助的机缘。是外公外婆不辞辛劳,将我们表兄弟、表姊妹养在一处,让我们在童年时代生发出手足亲情。他们培育出来的手足亲情在他们逝去之后的多年,仍旧温暖着我们。舅舅来跟我们喝酒的时候说:“今天安碑,大家出力,爷爷奶奶在天之灵会保佑你们的。”这个保佑并不是幻想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兄弟姊妹之间的亲情让我们分散在大江南北的时候,在精神上有一个共同的家园。这就是来自于那些睡在青山之上的人的护佑。

从酒店里出来,大家相扶着散去。我望着深蓝的天幕下黝黑的山影,我的至亲骨肉就睡在那里。仰望大山,仿佛感觉到逝去的亲人们的注视,如这夜色一般温柔。我们,我们这些继续行走在山下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去以欢乐的心态去面对明日的日出日落呢?(完)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26 11:17 编辑 ].

TOP

回复 761#vivianda 的帖子

不必去想。去想的话就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不要去想最后的日子,就象不要去想天会塌下来,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饿了吃、困了睡,那天来临的时候,接受它。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26 18:18 编辑 ].

TOP

回复 763#vivianda 的帖子

我看过。这也是我在这个帖子里花这么大的篇幅写私人的感情的缘由。本来这个帖子应该发在情感天地或者大杂烩之类的板块。我相信在这里有共鸣,我也相信这个帖子放在这里并没有歪楼。因为作为父母,怎么引领孩子去了解人生,取决于自己对于生死的理解。我们的父母,引导我们踏上人生之路,同时又用最后时刻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死亡”。自此,来自父母的课程才算完整。

在父母身边经历最后的告别时刻,是悲痛的。但是,如果不是条件所限,都应当去经历。这是父母给我们上的人生最后一课,在未知的岁月里,我们也会给自己的孩子上。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26 11:37 编辑 ].

TOP

回复 764#ruixuet 的帖子



谢谢花和歌。只是我还不知道歌楼的链接在哪里。.

TOP

回复 769#cocoding 的帖子

不要去想。过好每一天。.

TOP

回复 770#每每美妈妈 的帖子

和亲人做最后的告别,不是残酷。这是完整的人生。.

TOP

回复 771#hongjiMM 的帖子

没来的时候,不要去想,过好每一天。来的时候接受它。.

TOP

回复 577#水之形 的帖子 & 请教各位有经验的爸爸妈妈

水老师及各位有经验的爸爸妈妈,谢谢分享这样的好帖。请教下关于我孩子目前阅读的问题。
我家小孩小二,认字基本没有障碍,非常喜欢阅读。阅读速度和阅读面也比较广,文学类,科普类,历史类都喜欢。用她的话说:非常喜欢看书,看书是一种享受和放松。目前的问题是,没有思考地阅读书。看完书,好像收获不大。和她讨论,似乎从中获取得不多,属于很粗地阅读。比如《木偶奇遇记》,我问她看完了觉得匹诺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有何感想。她说,他是个顽皮可爱的孩子,但是有点固执,不太愿意听别人的话,比如蟋蟀的话,所以,他上了猫和狐狸的当。但是,他很热爱生命,在马戏团要被烧死了,他没有放弃,还再努力地想办法。看了一遍,有些细节也不是记得很清楚。
请问:在目前的情况下,是让她对以前看过的书,再让她反复多看几遍,达到像水老师那样所指得烂熟于心,然后再和她多讨论。还是继续让她继续快速阅读,培养兴趣,扩大读书量。(目前这种方法,是她喜欢的),适当地指导她自己看书时,多思考问题。当达到一定的量时,会不会有量变到质变呢?(两种方法,如何搭配使用?目前的学业较紧,平均每天30分钟阅读。)
另外说明下,我们虽然看了蛮多的书,但是好像语文还是比较弱,语感很一般,做阅读理解的题目和命题作文,较弱,不太喜欢。如果是自由发挥写点东西,还是比较喜欢的。
谢谢指教。.

TOP

回复 775#水之形 的帖子

TOP

回复 780#cocoding 的帖子

多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775#水之形 的帖子

http://www.xiami.com/song/play?i ... 6object_id%3D935504
借此楼欣赏一下

[ 本帖最后由 ruixuet 于 2010-4-26 12:31 编辑 ].

TOP

回复 778#水之形 的帖子

不好意思,我是在看前面的帖子时,直接回复的。发了贴才看见您和大家的帖。对不起,打扰了。有点不合时宜。.

TOP

教育是生命的共享

引用:
原帖由 小小小MM妈妈 于 2010-4-26 13:17 发表
不好意思,我是在看前面的帖子时,直接回复的。发了贴才看见您和大家的帖。对不起,打扰了。有点不合时宜。
并非不合时宜。我也看了水老师的心情文章,也许因为我是一个父亲,也许因为我从来不懂得劝慰,也许对那些能勘生死的人,我以为他们不需要劝慰,我选择沉默不语。我的父亲把我看成是他生命的延续,我把儿子也看成是我生命的延续,所以,我的父亲和我都心甘情愿地不去挣那些多余的钱或者地位,愿意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活在儿子身上。
对于阅读,我以为,尽BBMM的能力选择好的书便可以了。我也希望Alex能像水老师的女儿那样拥有批判阅读的能力,但是那是不可强求的。好的书需要同学们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感悟。作文亦是如此。Alex的作文成绩起伏很大,三上的期末考试成绩也不算好,我很紧张,寒假和三下开学的这段时间,我经常跟Alex评他的作文,不断地对他的作文提出各种修改的意见,可是效果并不好。直到我看了Alex最近的作文“我的烦恼”,在文中他叙述了一次我们修改作文的经历,他最大的烦恼是“我的作文总是写不好”。那时我突然醒悟了,我的紧张给他了无形的压力,原来这作文是不可以教的,我的思考是不可以代替他的思考,我的感动不可以代替他的感动,我的经历不可以代替他的经历。于是,我不再改Alex的作文,甚至避免看他的作文。只是当他遇到作文的问题时,我们一起讨论。
上周,Alex破天荒地在语文测试中得到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作文只被扣了三分,回家以后,我们忙不迭地给Alex爷爷打电话,三代“沉默不语”的男人就这么在网络电话上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聊上好一阵。教育是爷爷、我、Alex联系的纽带,是我们生命的共享。

注:“沉默不语”是Alex最近在作文中常见的流行词。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6 13:59 编辑 ].

TOP

回复 779#小小小MM妈妈 的帖子

并非不合时宜。扯远了的话题再扯回来。

分析阅读的能力的培养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它不象是背诵的能力或者计算的能力,找本书可以按部就班地有计划地通过熟练而短期内见到明显效果。分析阅读的能力如同数学方面自我探索的能力一样,只可以慢慢地长出来,不可以精确地通过计划而步骤清晰地训练出来。

我的孩子因为年幼,所以会自己一再去熟悉某些阅读素材。这种自我地反复地学习一样东西的特性是幼儿的特性。儿童就有所区别了。儿童虽然不象幼儿一样戆劲十足,但是理解力、联想力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包括可供他联想的知识面都有了大幅的提高。他们跟父母对话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孩子经常是我给她读了一个月的书,她没有任何输出。你不知道她哪一天会输出,只有读下去等到那一天的出现。但是小二的学生,他们的输出能力远远超过幼儿。这个时候,父母的诱导的重要性就提上来了。你可以让你的孩子跟你复述故事。这个时候父母应当非常仔细地听,放下身段,以一个儿童的好奇心理去听。孩子如果对于阅读的素材并不是很熟悉,他们的复述中一定有很多逻辑空白,家长通过提问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没有熟悉的地方。鼓励他们再看一遍。如果孩子不愿意再看,也不要紧,可以放一放。如果家长觉得这本书应当一看再看,那么你先自己看了,找出恰当时机以家长为主角去跟孩子交流。

比如《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如果我是面对一个小二的孩子,当她给我说了一通木偶热爱生命之后,我就要问问她“热爱生命”和“贪生怕死”之间有什么不同。我也许会介绍她去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再问问她木偶到底是热爱生命还是贪生怕死,为什么?书中给出了那些情节,让我们了解到木偶到底是怎么面对死亡这件事的。我还可以问问书中的木偶跟女儿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那些男同学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之处。我还会再问她木偶是固执还是拥有自己的主见。拥有主见和固执之间有什么区别?其实木偶的成长就是一个自由散漫的男孩在磨难中,由对父母的爱而生出责任心的过程。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总之,一方面,不要阻拦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广泛地阅读和自由地写作;另一方面让孩子自己选一些特别感兴趣的书,一读再读。对于这些一读再读的书,父母应当一读再读。这样,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能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精读的书,每个学期两三本就够了。对于孩子自由写作的东西,父母应当了然于胸,知道孩子的性格、兴趣点是什么,慢慢地跟她就她感兴趣的写作对象进行提问式探讨,鼓励孩子把这些主题一写再写。

父母每提出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就是种下一颗种子。什么时候开花结果、不知道,但是它总会开花结果。还是那句话:等待。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26 15:34 编辑 ].

TOP

回复 786#ccpaging 的帖子

谢谢ccpaging.常常看到你的帖子,帖子非常精彩。绝对是个好爸爸。
我有些做法和你相似,常常去帮助女儿,为她的作文提供修改意见。有时,确实“无为”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但我内心是希望像水老师说得那样,通过不断地讨论,激发小朋友对阅读的理解和对写作的提高。现在常常纠结于自己的教育方法到底对不对路?.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小小MM妈妈 于 2010-4-26 15:53 发表
谢谢ccpaging.常常看到你的帖子,帖子非常精彩。绝对是个好爸爸。
我有些做法和你相似,常常去帮助女儿,为她的作文提供修改意见。有时,确实“无为”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但我内心是希望像水老师说得那样,通过不断地 ...
我们家的人都缺乏语文的细胞,说数学,我们可以说的头头是道、娓娓道来,要说语文,像007、水老师,还有上面的许多诗太、诗爸,他们都是我的偶像。
像上面我回答了你的问题,水老师也回答了问题,两种回答的差别正是我需要去理解和学习的地方,至少也要尝试一番。
前天,我还跟Alex讨论过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呢!提问、讨论,无论如何都是需要的。我原来疑惑的只是在语文上我应该跟Alex讨论什么,怎么“作”文?或者务虚,坐而论道?或者谈人生之感悟?.

TOP

回复 789#ccpaging 的帖子 & 水老师

谢谢两位的帮助和分享。我会继续努力激发孩子。就像ccpaging所说,至少要尝试一番。
感觉孩子遗传老公多一点,也是慢性子。我老公一家全是理工科的,老公是慢热型,学东西喜欢专研,在表达和沟通上是不强的。其实他看的书比我多很多,但是表达沟通却不如我。我爸爸是教古典文学和历史的,但这两样是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所以语文成绩到了高中就明显没有小学初中那么出挑了。可能小时候爸爸老是逼我看这种根本看不懂的书,所以有逆反。语文功底不算好,各科比较平均。只是应试水平还不错,学习成绩似乎不错。我是属于quick learner, 似乎一学就会,但是缺乏深度的那种浮躁型,所幸的是应试水平不错,会猜题,考完就忘,比较功利。所以,一年级时,也会帮孩子讲重点(很准的,搞得她考试前就要我给她拎重点)。但这学期开始,我基本不给她复习了,让她自己弄,她学会了些方法。对“忘记分数,分数就会来的。”有了些感悟。
我非常同意水老师提到的“短板”论。孩子的真正优势到底在哪里?这个优势的程度到底达到怎样的程度?其实很难发现,有的孩子显现得早,有的晚,有的可能都很平均,没特别突出的。我至今没有发现到孩子的方向,也不希望过早断定,尝试中。但是,对于必要的技能,我还是赞成不能变成“短板”。比如,女孩子,我觉得形体很重要,所以,我一直让我孩子练芭蕾(一周一次),目的就是形体。比如,演讲技能,上台展示等,她目前不属于强的那种。我就让她参加小主持人培训(我看过公开课,有的小朋友真的是有天赋的,这种真是强求不来的)。这两项都不是她的天赋所在,但是,我认为这些是将来所必需的技能,至少不能“短板”。她自己觉得参加了培训,对自己很有帮助。以前上台很紧张,现在大胆多了。声音也响亮了。(她幼儿园时也是喜欢上台表演的,也很放松自然。但是读了小学后,反而退步了。后来,她告诉我,小时候不懂出丑,现在害怕出丑。所以,同样敢于上台表演,后者是个质的飞跃了。).

TOP

父母每提出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就是种下一颗种子。什么时候开花结果、不知道,但是它总会开花结果。还是那句话:等待。

.

TOP

mmmmmk
].

TOP

回复 772#水之形 的帖子

至情至性的《清明》,让我想起了《入殓师》,“我们的父母,引导我们踏上人生之路,同时又用最后时刻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死亡”。自此,来自父母的课程才算完整。”写的真好!.

TOP

楼主真是位有心的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成长,分享他的快乐。仔细读了帖子,获益非浅!
小女小一生,也有如是问题,她也爱看书,但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老是读那些童话书,不可否认里面的图画很优美,文字也抒情,我不知她在里面可以学到些什么。这段又迷上了“绝对小孩”,天天跟我说现在到了阅读时间,我那个窃喜:终于肯自己看书了----结果她捧来这本书,看到什么还要让我也来看一下,四格漫画,小手按住,像放PPT一样,一格一格让我看,这里面又有多少可以学到的东西呢?我知道,不可以粗暴地把它抽出来换成语文读本,看到她在那边天真地笑,就让她去吧,快乐在你心中,只是我想如何加以引导,可以让她真正阅读到一点东西。请教BBMM和楼主。.

TOP

冰眼看日本之全民连环画

摘自:
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998346

漫画:全民连环画(1)

  叨公司的光,老冰坐飞机也混过几次商务舱。商务舱除了座位略微宽敞一些之外,在跑大阪到上海这种短途时其实和经济舱没什么大区别。但是商务舱能进贵宾室休息一下,趁登机前的几分钟在网上找人打个招呼,胡说八道几句比经济舱候机楼方便些,所以只要能够,老冰还是捣腾商务舱坐。日本机场贵宾室常能看到一幅很有趣的图画。身穿名牌高级西服,从里到外一丝不苟,一看胸前别的徽章就知道是日本一流商社的社员,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再挑剔的礼仪专家来也很难挑出毛病来。可是这些人庄严肃穆地坐在沙发上,确是很认真地看漫画。

这种景象在其他国家人哪儿都不太看得到,只有在号称动漫王国的日本才有。据说现在不少企业有内部指示,禁止员工,尤其是高级白领在涉外场合下公开看漫画。

这种规定也很正常,一般说来在社会常识中,漫画只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借以得到信息的手段,文字阅读上没有困难的成年人不应该看漫画。

但这种普世常识在日本不通用。不但成年人几乎人人在看,作为一国政府首脑的麻生太郎首相就公开宣称他是重度漫画爱好者。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麻生宣称喜欢看漫画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公开的个人爱好,而是作为赚取人气的一个手段,就是说和更加多的选民起码有一个“共同之处”,这就能够说明热爱漫画在日本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了。

漫画别的国家也有,欧美的讽刺漫画就极其有名,但欧美人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来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而日本漫画则不同,更多的日本漫画是用一种绘画的手段将作者的思考和认识写实出来拷贝给读者。

日本怎么会搞出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艺术形式?而日本人又怎么会超越一般社会常识去接受这种艺术形式?更为莫名其妙的是,看起来现在不仅仅是日本人被漫画所萦绕,全世界似乎都在逐步接受这种不可思议的漫画。

提到日本的漫画,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的连环画,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小人书。叫小人书的原因应该是这类图书的读者群都是孩子,据说是小孩子还没有能力阅读过多的文字,所以大人们就以直观的图画形式给孩子们提供信息,可是日本的漫画怎么以成人作为对象了?

其实日本的漫画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日本在20世纪初的时候漫画也是儿童读物。漫画成为成人读物还是战后的事情,一般的说法是以《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虫在1947年和酒井七马一起创作了漫画《新宝岛》,之后在50年代形成了一种“故事性漫画”的风格,所谓故事性漫画不像以前的儿童读物是将成年人的读物简略以后配上图画介绍给儿童,而是一个原创的故事,没有什么很多的文字解说,只是偶然用发言气球(Speech balloon)的形式表示人物说话,而且这种“故事性漫画”和原来的连环画最不同的是一般都是一个系列,有一个主人公,整个故事围绕着这个主人公展开。

这种形式就为成年人接受漫画创造了条件。如果仅仅是成年人读物简略而成的连环画的话,成年人起码在公开场合阅读还是很难为人接受的,但这是原创的东西,并不存在什么有文字不读来看图画是不是有点丢人的踌躇。再有一个就是这种围绕一个主人公转的故事形式能够创造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反映社会上最吸引人的主题,从而得到读者的共鸣,所以虽然看上去是小人书的形式,其实反映的是成年人的主题,成年人自然能够接受。

漫画:全民连环画(2)

  联想到漫画在日本开始风行的年代,就更加能够理解这个艺术形式了。漫画在日本真正风行起来是在1960年代,那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使人们物质生活变得富裕的同时也剥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间和时间,繁忙的工作和紧张的节奏使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悠悠地去欣赏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读书成了一种奢侈,而漫画则不需要花费什么脑力,也不需要思考,就能够适应社会现实,这可能是日式漫画不但在日本受到欢迎,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流行起来的最大理由,实际上全世界都生了病。

一般说来,日本人手都比较巧,多少都有点手艺人的气质。有过和日本人交往经验的人都会发现日本人很擅长用图画来表明自己的意见,这种特长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说不清楚,但起码可以说,是日本教育中的图工课起了很大的作用。画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反正日本人知道如何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过来日本人也就更加容易接受图解了的意见,这也是漫画能够流行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漫画的存在形式不仅仅是故事漫画,不少很严肃的题材照样用漫画形式来表现,历史题材不用说,甚至连计算机教材都能看到漫画版的。可能是长期接受漫画熏陶以后对文字的接受能力下降所引起的,有些过激的漫画作家甚至把漫画文化作为和“活字文化”对立的表现形式,有意煽动对“活字文化”的敌视。日本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节目,就是在日本的外国人一起讨论在日本生活学习工作中受到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其中有一集就是日本的漫画。几乎所有出席的外国人都对日本人如此热衷于漫画,如此滥用漫画这种表现形式表示不解,认为滥用漫画这种过于直观的表现形式会阻碍想象力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可以讨论,可是当时在场的日本漫画家的反应特有意思。

那位漫画家勃然大怒,拍着桌子说:“你们这是在主张活字文化!”老冰看得目瞪口呆,从什么时候开始活字文化成了罪过了?

这种排斥活字文化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已经从宽松式教育的误区中走了出来,最近为了提高中小学生学力而进行了一连串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令人吃惊:日本儿童对文字应用题的理解和解答已经低到了使人无法接受的地步了。

比如有这么一道题目:“长度为240厘米的红色带子是绿色带子的6倍,绿色带子的长度是多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正答率居然只有30%。老师为了讲解这道题,只好在黑板上把红绿带子之间的关系用图画出来讲给学生听。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老师在苦苦思索用怎样的图画才能让学生们理解三位数的除法,因为居然没有几个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式子。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泛滥的漫画阻碍了学生的理解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又需要更多的漫画,到了最后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世界谁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例子就是那位号称超级漫画爱好者的内阁总理大臣麻生太郎在国会的演讲和答辩中再三出现错别字,成了笑柄,传媒界对这个是毫不客气的。日本的政治家喜欢在讲话时引用从中国古籍学来的文绉绉的词,弄得电视里还要打上字幕,有时甚至加上解说,这样显得他们有知识有教养,而麻生却反其道而行之,连常用的汉字都读不出来,媒体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看多了漫画的结果。

看多了漫画不但认字少了,连说话也会变少。对于小学生解答文字应用题能力下降的一种解释就是过度沉溺于漫画和电子游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的减少,而漫画和电子游戏里面的主人公几乎都是不说话的,最多只发几个单音节声音,有人担心,将来的孩子们会不会像漫画上那样只会出声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樱桃丸丸子 于 2010-4-27 14:37 发表
楼主真是位有心的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成长,分享他的快乐。仔细读了帖子,获益非浅!
小女小一生,也有如是问题,她也爱看书,但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老是读那些童话书,不可否认里面的图画很优美,文字也抒情,我 ...
看你的昵称怕也是动画迷吧。原来我是特别看不起漫画的,特别是日本的四格漫画书。不过,最近看了些《千与千寻》、《移动城堡》,感觉变了。读了冰眼看日本之全民漫画,我以为,看漫画书还是读书,这个问题也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很想听听各位文学BBMM的高见。
不过有一点需要关注,中国的书以文字为载体,中国的环境也是以文字为载体,如上面的许多心情文章,都是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传统,肯定是无法离开文字的。.

TOP

回复 796#ccpaging 的帖子

是哦,不好意思,我是蛮喜欢这个小丸子这个形象的,但是其他日本漫画没兴趣看,只是喜欢这个小女孩的天真,率性,和容易满足的那种状态,她是那么容易找到开心的理由,她的童年才好!女儿和我一起看小丸子,一起看海绵宝宝,但是一到共同阅读,我就无从下手,如何引领是个问题。我也是始终觉得文字的美就在于字里行间,配上图画,我有时也会很享受看女儿的书,现在一般我就让她在身边一起读,自己累点就累点吧,如果她有兴趣听,一起感受才是最好!.

TOP

只有你会欣赏我

只有你会欣赏我
"无论你是国王还是贫民,是美丽还是丑陋,总有一双微微眯着的眼睛在背后注视你.再微小的进步,也会有人为你鼓掌,再艰难的时刻,也会有人为你鼓掌.这个人就是妈妈"
                                                         _______题记.

内容: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 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6 19:54 编辑 ].

TOP

回复 794#樱桃丸丸子 的帖子

这里面又有多少可以学到的东西呢?

这纯粹是出于父母的角度, 正如ccpaging所说,优质的动画、漫画其实是值得一看的, 里面纵使没有文字的美丽, 但却有直观的寓意, 孩子从中领悟到的不比文字给予的少。

我经常和女儿一起翻看《绝对小孩》《猫国物语》和几米的漫画, 内心的交流还能够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TOP

回复 798#ccpaging 的帖子

同样情况发生在我们家, 当我转述完老师的话, 小混很冷静地抛出一句:请问,这些都是老师的原话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