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已删

回复 100#水之清 的帖子

其实绝大多数家长是希望下课能够自由活动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没有人能够承担起学生在校受到意外伤害时的责任。.

TOP

回复 98#水之清 的帖子

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是在实际中很难操作.现在一切以"安全"为重,万一出现事故,那学校就不太平了,就这点我也十分理解校领导.有一次上作文课,我为了让学生有亲生体验,组织他们做游戏,结果两个孩子头撞在了一起,起了个包,我紧张得要死,从此,我再也不敢做类似吃力不讨好的事.最近我在研究如何上好探究课,我发现国外教育上这类课时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我们则是老师事先找好答案,想法设法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公开课时,这样容易把握),这样能力会得到培养吗?我十分无奈,为了赶上大家的步伐,不至于被认为与领导作对,我妥协了!.

TOP

回复 84#下雪好美 的帖子

孩子一定要鼓励,我们今年四年级,最大优点就是上课认真,听课效率高,所以学校的学习我们从不操心。现在回想起来,在一年级时候采取的对策很有效果。
1.树立榜样,我同事有个很出色的女儿。我平时在和儿子聊天时经常说她如何棒,能少花力气,获得最好的成果,原因就在上课认真听,把老师总结的精华记在脑子里,就能节约很多时间出去玩了。(经常不经意间跟他谈起,加强他的印象)。
2.抓成绩。一年级的几次考试奠定了班级排名的座次,一定要冲在前面。老师以后会刮目相看,孩子就会有更多表现机会。名次上去了,对孩子是鼓励和压力,把孩子顶在杠头上,以后他对自己就会有要求,这笔家长打骂,物质刺激都有效。
3.一旦他取得小小成绩,一定要大大夸奖。(我儿子特吃这套,所以我家很少用物质刺激),而且要特别把功劳归于认真听讲上。
4.每天半小时运动,让他把多余精力释放出来。
只要耐心引导,把孩子引入良性循环,家长以后的日子就能轻松不少。.

TOP

回复 102#樱桃超人妈妈 的帖子

为了下课活动的事情真是愁死了,下课只能上厕所喝水,怎么像坐牢呢 .

TOP

回复 104#sandyshang 的帖子

短时间内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这样的环境,太宝贝孩子了,其实就是自己看着,磕磕碰碰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在学校,那就是天大的事情,无论事情的起因如何,肯定认为学校没有照顾好孩子,所以很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如此之维权的家长们,所以孩子们也只好坐在教室里面,这其实也包括老师自己的孩子们。


我想起了那个因为扶起老太而被索赔的那个年轻人,结合我平时碰到的一些事情,发现能做好事的人,真正的是心理素质极好的人,否则的话,太容易受伤了,因为人家不会理解你做好事情的动机的,会认为你肯定有所图的。

雷锋渐行渐远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慢慢也得不到帮助了。.

TOP

回复 105#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私立学校这么做可以理解,公立学校就不能想点办法吗 孩子们多可怜啊.

TOP

不要把老师的话太当回事,现在的老师就是一种职业,越把她当回事,她越来劲,好的老师决不会三天两头的告状,年轻的老师不象年老的老师那样有办法,她搞不定只能找家长.别太当回事..

TOP

老师划翎子给你,你没接,所以天天烦你。小学老师的素质是很差的(个别).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03#钧钧龙 的帖子

很好的建议, 这两天开始实施了,确实有效果, 现在好象慢慢对上课开始感兴趣了, 回家还吵着要做数学作业, 写字也认真了.现在开始良性循环, 他进步我们家长开心,鼓励多了责怪少了,他的信心上来了.昨天是最近一周来唯一一天做作业没有流眼泪开开心心完成的.家里的气氛好多了.

准备这样坚持下去,顺便也把自己的急脾气改掉.

谢谢大家的意见,鼓励和安慰!

旺网上的好妈妈可真多啊!.

TOP

回复 106#sandyshang 的帖子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周围的大环境如此,在里面的人又能如何呢?上面要求讲安全,老师能对着干吗?再说没有人能负起那个责任的。如果意外发生在父母眼皮底下,那是没有办法的,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父母也都要承担的,万一发生在学校呢?谁能承担了呢?老师大概也做不成了。

我不是老师,但是我觉得很理解。我愿意自己的女儿下课到操场上去活动活动,我不赞成拖课,我也不赞成主课老师占用副课老师的时间,也希望是素质教育,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妈妈 于 2009-9-16 11:45 发表
我儿子也是自控能力差,跟你们一样,在家里还行,,昨天给了他两条路,要么好好上课尊首规矩,要么给他一个碗,出去讨饭去,后来他自己哭着画下来了,也保证不犯了,正好朋友来电话跟她说起,给她说了一顿,说才一年级就对他这么 ...
讨饭的吓唬法我们也用过的,不过不是用在纪律问题上,而是学习上,学习不好将来大起来找不到工作只好出去讨饭,这样跟他讲的,所以小家伙自己对学习蛮要强额。

至于纪律么……个人认为,老师不要砸我,这不是人品问题,作为老师,自然是希望学生都乖都听话,自己工作好做,但作为家长来说,只要孩子人品和道德观是正确的,我还是希望他有自己的个性的,而不是统一的该方该圆的样子。但我会教他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看问题,从小学会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只考虑自己。我这样问儿子:如果你是老师,你的学生上课不举手就插嘴,你会怎么样?不过很遗憾的是,我儿认为,如果他是老师,只要学生是勤奋学习而不是讲废话,插嘴就插嘴.

TOP

回复 112#m宝贝 的帖子

我也觉得孩子调皮点好,呵呵。
同时希望你的儿子一直有这种想法。.

TOP

回复 11#下雪好美 的帖子

给他最简单的文具,白橡皮,透明尺,书皮不要用漫画纸,用一般的透明书皮,总之把一切外来能引起他兴趣的 诱惑去除,可能会对他有帮助。.

TOP

老师能打电话来说明老师很负责任,如果一年级老师都没办法给孩子养规矩,那到了高年级就更难管了,真的老师不管了,我相信你比现在更着急,还是配合老师的工作吧.

TOP

回复 1#下雪好美 的帖子

我们老师不打的,我们倒希望她打来,了解一下情况.

TOP

楼主,先同情一下你的经历。因为我与你的经历一样。上学两天老师就打电话来了。那天中午接到电话我几乎就没心情上班了。对此我有几点想法。老师一开学就电,我不认为这是划灵子,而是他认真负责的表现。我认为一个新环境一种新习惯,老师及时反馈很重要。这样他学习就能有比较好的开端。但尽量不要打孩子(不得以也要为之)这份压力只能母亲自己承担下来。配合老师要求如不要玩某样东西等。一般孩子每次会改正一样,下次都会变出新花头,老师与母亲一起教育,孩子的缺点改正才能快。但是这份压力与心烦是很大的,你只能承担。.

TOP

对待老师的“告状”,家长要做到“态度诚恳”,“积极表态”。回家对孩子要“适度引导”,解释老师比较关注你是因为只要你改掉这些小小的不足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孩子,所以老师比较着急,我们要配合好老师。那样,孩子就会对老师没有芥蒂,亲密起来,做好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协调者犹如一个好男人在自己亲妈和老婆之间做协调者,有些话要自己消化,自己理解,自己加工才行,切不能意思照搬,直接传达。.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09-9-14 23:46 发表

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我的经验提供一下:

1、光表示督促孩子是不够的,一定要把你的教育手法和“手段”告诉老师

2、希望老师给孩子时间,这个最好你自己给吧,老师不可能像妈妈那样原谅孩子

3、为什么老师 ...
楼上这为说的太对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09-9-14 23:46 发表

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我的经验提供一下:

1、光表示督促孩子是不够的,一定要把你的教育手法和“手段”告诉老师

2、希望老师给孩子时间,这个最好你自己给吧,老师不可能像妈妈那样原谅孩子

3、为什么老师 ...
楼上这位说的太对了!!.

TOP

我们老师也是这样的,感觉有些小题大做的.

TOP

回复 118#龙宝娘 的帖子

赞同送花。
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避风港,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切忌把老师的原话照搬给孩子,而是换成一种鼓励的方式,比如说,老师说你进步了,如果在某某方面再好一些,那就更好了。
能够理解父母听到老师话后的心情,但是切忌把火撒到孩子的头上,而是去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然后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沟通方式去解决。.

TOP

引用:
原帖由 戴妈 于 2009-9-17 08:57 发表
不要把老师的话太当回事,现在的老师就是一种职业,越把她当回事,她越来劲,好的老师决不会三天两头的告状,年轻的老师不象年老的老师那样有办法,她搞不定只能找家长.别太当回事.
.

TOP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9-9-17 15:04 发表
我也觉得孩子调皮点好,呵呵。
同时希望你的儿子一直有这种想法。
怎么说呢,我们幼儿园读的是个台湾教育家开的私立幼儿园,他们的教育理念就和大陆的很不相同。幼升小的时候幼儿园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些国际学校,或者私立学校的国际班,他们的教育方式、理念也和大陆的完全不同。上课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要求不同,等等各方面。我还是觉得,在不同的环境下,怎么样的规则都有可能,接受大陆的教育模式,就必须按照它的要求去做,但不等于我完全认同这样的教育模式,现在的家长,很多时候是无力且无奈的。所以,好的人品才是唯一的标准.

TOP

回复 124#m宝贝 的帖子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必要的规则是要执行的。很通俗的说,规则是起到约束和惩罚两种作用的,对于遵守规则的人来说和不遵守规则的人来说,结果是不同的。

无论是那种教育方式,最根本的教育目的,都是相同的,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至于最后能让多少孩子达到这个要求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TOP

 125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