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51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平行志愿方案出台—风险为0?(129楼更新)

今天的新闻晨报有谈到高考招生一事了,请仔细看一下吧。.

TOP

看了,他所说的三个风险,第三个本来就有的,所以要服从调剂;第一个也会有的,所以要有一点余量;第二个风险是不存在的,主要是表达上的问题,其实就是第一类风险。
平行志愿后,志愿指导的重点是梯度问题,就是避免第一类风险。对一个清醒的考生来说,应该不会复旦、交大、同济、上外这样排列的,这里面是两类区别很大的学校。
另外,学校也一定要结合专业来考虑的。比如复旦和交大都有医学院,复旦是统一计分的,交大十分开计的,现在还不明朗。.

TOP

今秋高考平行志愿实施方案出台
教委昨天公布了今年秋季高考平行志愿填报及投档方式实施方案,今年秋季高考本市将对一本批次、二本批次、高职高专批次实行完全平行志愿填报方式。零志愿(北大、清华),艺术类本、专科专业,社会体育本、专科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以及被列为提前批招生的本、专科院校志愿(含公安、军事专科院校),仍按往年志愿填报方式填报。
  今年本市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约在10.8万人左右,比去年少了近4000人左右。本市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约15万人(含招收外省市生源计划),招收上海生源考生的计划数在9.2万人左右,录取率将与去年基本持平。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招生考试工作将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为保证“平行志愿”的改革在公平、有序的环境中进行,上海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作出“三不改”规定,即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的志愿表一经确认上报市教育考试院后一律不得更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后,不允许已录取的考生材料再退档改投其他学校,即“平行志愿”录取后,停止档案流动,招生院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已录取的考生名单,未在规定时间办理退档手续的,按教育部的规定一律视为已被录取;考生两次填报志愿后,均须将考生填报信息备份存档,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均不得更改,保障公平。
  关注一:志愿设置
  文科、理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和第三批高职(专科)均设置“平行志愿”,即第一批、第二批中分别设置按字母A、B、C、D顺序排列的4个志愿院校,在第三批次中设置按字母A、B、C、D、E、F、G、H顺序排列的8个志愿院校。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愿否接受该校未填专业调剂录取的选项。
  对投档录取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进行“征求志愿”,征求志愿也为“平行志愿”。第一批征求志愿院校设3个,第二批征求志愿院校设6个,第三批征求志愿院校数量不限。每所院校设置3个专业志愿。
  关注二:投档程序和方法
  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总分相同时,按文、理科不同的单科顺序进行:
  文科的科目顺序依次为语文、外语、数学、综合,也就是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同分,则看外语,若外语同分,再看数学,若再同分,则看综合;
  理科的科目顺序依次为数学、外语、语文、综合,也就是总分相同,先看数学,若数学同分,则看外语,若外语同分,再看语文,若再同分,则看综合。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后,招生院校获得考生志愿信息时,只显示考生填报本校的志愿,不显示其余“平行志愿”院校名称及院校顺序。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各批资格线上的志愿(含征求志愿)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即按考生高考成绩(含教育部和市教委规定的加分项目的加分分值),从高到低、逐分逐个地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4个院校志愿顺序(本科一、二批)或高职(专科)批次的8个院校志愿顺序,按照总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各批“平行志愿”与“征求志愿”分别实行一轮投档。
  关注三:外地志愿不强制
  今年上海是鼓励考生报考外省市院校,但在各批次的志愿填报中不强制考生一定要填报一所外地院校,但往年实行的外省市院校加20分投档将继续实行,往年实行的外省市院校降分投档也将继续实行。对第一、二、三批次填报外省市院校志愿的考生,当规定分数线上平行志愿投档后仍有缺额,可在征求志愿前,在征得外省市招生院校同意的情况下,对一本、二本、三批高职(专科)线下20分之内、填报有志愿的考生,加20分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办法,录取与否由外省市招生院校决定。
  外省市院校降分投档录取须分别在第一批、第二批征求志愿完成后进行。若此时外省市院校还有剩余招生计划,又同意降分录取,可提出降分录取的申请。降分投档的最大幅度为,一本可降到二本分数线,二本可降至规定控制分数线(第三批不再降分)。由于实行平行志愿,考生填报的均为一志愿,在外省市院校降分录取时不再征求考生的意见,也无须考生再提出申请,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进行。
  关注四:自主选拔无关“平行”
  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华大学等8所部属高校大学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以及艺术特长生政策和高水平运动员录取的政策,实行平行志愿后,不会受到投档方式改变的影响。按教育部学生司规定,上述通过先期考核和公示,统考成绩符合要求的考生,本人明确在平行志愿A位置(或按教育部学生司规定)填报试点院校志愿的基础上,市教育考试院将在招生院校所在批次投档前先投档给招生院校。根据教育部规定,录取这部分考生,招生院校不使用公布的招生计划,如同招收保送生、非通用语种生一样,均须由招生院校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向生源所在招办增补计划进行录取。
  关注五:有些情况不“平行”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零志愿仍然单独设置一张志愿表,按往年方式录取。提前批、艺术体育类院校(专业)的录取仍按原投档方式进行,即提前批实行志愿优先原则,按志愿顺序,在规定的分数线上按1:1.2投档;艺术体育类则将专业考试合格、文化考试成绩上线的考生向考生填报的志愿院校一次性全部投档,由招生院校按事先规定的招生章程,将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合成后,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关注六:第一次填报时间
  今年本市仍实行志愿2次填报,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今年首次试行平行志愿的填报,第一次填报最后上交表格的时间比去年的5月上旬顺延了一周,以便让考生和家长有更多时间慎重考虑填报志愿。
  第一次填报:考前填报———本科志愿(含公安、军事类专科)填报时间为5月中旬。第二次填报:考后填报———高职高专志愿(除公安、军事类专科外)填报时间为7月底至8月初。.

TOP

政策解读:平行志愿不等于"零风险"
日期:2008-02-05 作者:董川峰 来源:新闻晨报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昨天在公布平行志愿填报及投档方式实施方案的同时强调,平行志愿对考生来说,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并不意味着无风险,考生在填报志愿中,要全面了解志愿的填报规则以及今年的投档原则。
  机会:“平行志愿”改变传统的“志愿优先”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增加了考生所填志愿的“命中率”,减少了志愿的博弈。以往个别考生“低分进名校”的现象很难出现,而相对高分的考生被分数线相对较高的学校录取的几率提高了,因此机会多少与考分高低相关,从而实现机会的相对平等。
  风险A总有一定比例的考生面临退档
  今年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的投档比例为1:1.05,比往年减少了15%,但院校调档比例毕竟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必然还是会有一定比例数量的考生自然“落榜”。如某校的招生计划数为1000名,根据今年设定的1:1.05投档比例,理论上就会有50名考生会被退档,如果其填报的其他院校都满额的话,这些考生最后就有可能只能参加征求志愿的录取。为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到这一点。而且今年本市各批次的资格线划定的比例没有改变,即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分别是按各批次招生计划数的1:1.1(第一批)和1:1.05(第二批)左右的比例来划定的,而招生院校的投档比例已减少至1:1.05,这样在一、二本线上“兜底”的考生在志愿填报中要考虑更为周全。
  风险B无梯度志愿可能落榜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兼顾自身的实力,填报的志愿偏高,或没有梯度等,也可能出现高分“落榜”。比如考生A、B、C、D4个志愿之间未拉开一定的梯度,如填报志愿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若其考分未达到这4所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考生只有参加征求志愿了。
  风险C专业不愿“征求”可能退档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在各校专业的填报上不愿意征求志愿,如A志愿为华东师范大学,考生的分数结果排序投档到该校,但由于考生填报的6个专业都比较热门,最低录取分数均高于考生的考分,而考生又不愿征求志愿,这样也将面临退档。
  晨报建议:
  填报时还是建议要适当拉开差距,各个“平行志愿”间有梯度,同时考生必须要兼顾到自己在高中阶段的成绩排名,以及个人爱好,切忌扎堆、逐热。同一层次的学校不宜一起报,这样容易一起“落榜”。
  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是先考后填,建议考生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可能的考分,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最后要合理搭配平行志愿,而且一定要有保底的学校,一旦好一些的学校投不出去,还有稍差的学校保底。
  专业填报中,不要全部填报热门专业。如果高考成绩不占绝对优势,就一定要将专业志愿适当分散、合理搭配。如果考生特别希望进入所填报的高校学习,一定要充分利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这一项,同时注意不同专业录取时对相关单科成绩的要求,不要盲目填报因身体条件高校不予录取和自己不宜就读的专业。



红字部分好像错了,上次也搞成先考后填的。.

TOP

看来重点是如何把握5%的问题了。.

TOP

请教家有考王:
今年高考填志愿,各批“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如果某考生达到A志愿学校投档线,但考分属于该学校最后面的5%之列,那么该考生退档后,即使他考分明显超过B志愿学校投档线,也没有被B志愿学校录取的可能,因为实行一轮投档,考生每批只能有一次投档机会.这样理解正确吗?.

TOP

是的。
很可能就进征求志愿了。所以我说“看来重点是如何把握5%的问题了”。
其实是3%左右。.

TOP

志愿、志愿,去年看到同事为了孩子的志愿那个焦虑啊,偶也替她急啊。.

TOP

考王爸开个填报志愿事务所吧。.

TOP

事务所啥时开张,我来报名,我也开始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2-5 22:42 发表
是的。
很可能就进征求志愿了。所以我说“看来重点是如何把握5%的问题了”。
其实是3%左右。
家有考王:
为什么是3%左右,能否解释一下,谢谢!.

TOP

引用:
原帖由 tiff 于 2008-2-6 17:10 发表


家有考王:
为什么是3%左右,能否解释一下,谢谢!
这个5%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是使录取工作变得稍有弹性的需要。
1、志愿调剂。有的学生喜欢这个学校,但不想去其中的医、农、卫专业或合资合作办学专业,所以要留有余地。
2、有少数学生会在填报上出现一些失误,如对视力的要求等,分数合格而不能录取,所以需要递补。
如果愿意调剂志愿,就有可能在1:1.02的机会录取。
另外,大家可以关心一下,近年来有些学校和专业,招生数都略大于计划数,筒子们可以研究一下目标学校招生的情况。
现在威胁较大的倒是好多学校自主招生后,剩余名额减少的问题。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搞清楚。比如复旦计划是1480,自主了500、优惠了150,假定650人中本来就有400人凭实力就能及复旦的,那么影响你竞争力的就是250人,等等。
不过,现阶段主要是了解政策,一切要等面试结果出来以及模拟考成绩出来。
高一、高二的家长,如果有心超前关心,赶快跟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预约,高考结束后把那套高考填报指南拿过来。.

TOP

回复 62#家有考王 的帖子

非常感谢家有考王的解释,真想不到家有考王对高考填报志愿也这么有见解,希望家有考王常到旺旺网来指教..

TOP

回复 62#家有考王 的帖子

非常感谢家有考王的解释,真想不到家有考王对高考填报志愿也这么有见解,希望家有考王常到旺旺网来指教..

TOP

回复 62#家有考王 的帖子

多谢提醒。我预约好了,同学的孩子今年高考。.

TOP

"今年高考填志愿,各批“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如果某考生达到A志愿学校投档线,但考分属于该学校最后面的5%之列,那么该考生退档后,即使他考分明显超过B志愿学校投档线,也没有被B志愿学校录取的可能,因为实行一轮投档,考生每批只能有一次投档机会.这样理解正确吗?"
    不会吧?A志愿有4个,第一个落空了,那么第2个到分数了,可不可以录取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2-6 13:02 发表
考王爸开个填报志愿事务所吧。
同意!
急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丁海洋 于 2008-2-13 10:40 发表
"今年高考填志愿,各批“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如果某考生达到A志愿学校投档线,但考分属于该学校最后面的5%之列,那么该考生退档后,即使他考分明显超过B志愿学校投档线,也没有被B志愿学校录取的可能,因为实行一轮投 ...
“不会吧?A志愿有4个,第一个落空了,那么第2个到分数了,可不可以录取呢?”
因为是“一轮投档”,所以第一个落空了就进第二个。问题是“没落空”,材料进了第一个学校,却又在5%的淘汰中被剔出来了。那时,2、3、4志愿也录满了,那就只好征求志愿了。
如果你以一分之差没有进第一志愿,而进了比较可以接受的第二志愿,你是幸运的;如果你踩线进了一志愿学校的投档线,那么剔出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投档线与录取线的差异,在1:1.1时,会有好几分的。
幸与不幸,就在2、3分之间。残酷而又公平。.

TOP

如果你以一分之差没有进第一志愿,而进了比较可以接受的第二志愿,你是幸运的;如果你踩线进了一志愿学校的投档线,那么剔出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投档线与录取线的差异,在1:1.1时,会有好几分的。

说的很对啊!
就是这个担心.

TOP

回复 68#家有考王 的帖子

谢谢!!!如果能象中考一样,一志愿被退回,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进入下一志愿投档就好了..

TOP

过年了没看帖子,好热闹!

平行志愿等于“不平行”,从考王的解读中便可得知。平行中的学校都想入取志愿在第一挡的高分,谁想入取虽在分数线上的低分呢?.

TOP

回复 71#香甜蛋糕 的帖子

那学校想不想录取从上一志愿落下来的,相对他们第一档的高分呢?如到复旦线又被退下来的呢?.

TOP

回复 72#丁海洋 的帖子

此种情况应该是愿意录取的吧。.

TOP

回复 73#zuizuima 的帖子

所以,这是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的问题.如果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数优先,那将是双赢的格局..

TOP

引用:
原帖由 丁海洋 于 2008-2-14 08:56 发表
谢谢!!!如果能象中考一样,一志愿被退回,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进入下一志愿投档就好了.
关键是“一次投档”。
每个学校留5%的余量。对这个5%,就有可能优而不先。
如果分次投档,好多学校都不会乐意,对学生来说是公平了,对学校来说是不公平了。
比如,交大与同济本来各擅胜场,差不了多少,如果多次投档,同济的平均分就会整体下移。
因为这5%,学生会有顾忌,而这种顾忌可能影响10%的人,这10%就是下一档学校的机会。
上海大学的档次大家都清楚,上海大学的学科尖子,过去就是510多分落下来的,比例还不少,如果多次投档,会是什么结果。
我有过一个鸡头和凤尾的帖子,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399007&highlight=
其实高考也有鸡头和凤尾,看看上海大学2%大二转专业的、大四保研的、出国交流的、推荐去国外读研的,就知道以往的填报方法也有其合理之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丁海洋 于 2008-2-14 09:28 发表
那学校想不想录取从上一志愿落下来的,相对他们第一档的高分呢?如到复旦线又被退下来的呢?
复旦线又被退下来的好像已经没有学校可以承接了,就只能调剂了。.

TOP

谢谢楼上两位的回答!
有的大学很“牛”,只收复旦、交大退下的学生。希望今年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当然还要看学生的实际考分与学校的招生数。.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78#俩子爸 的帖子

可是现在像您一样的高材生太少了。不要生气啊。其实面试也是一个形式,可以让主考官知道招进的学生是怎样:学识、气质、谈吐等都可以了解了。.

TOP

行家教你巧填平行志愿避风险

www.jfdaily.com 2008-2-15 10:13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实施平行志愿后,会降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但平行志愿并非灵丹妙药,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本期升学周刊采访了市教育考试院和众多业内专家,教考生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填好志愿。

  风险一:专业志愿不愿意调剂

  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考分考高了,学校可以随便挑,这是完全错误的。高分考生仍然存在落榜可能。
  假设某考生一本填报的4个志愿依次为复旦大学、上海财大、华东政法、上海大学,被投档到复旦大学,但复旦大学根据招生计划数,该考生因为排名靠后,同时不愿接受专业调剂,而没有被录取而被退档,考生就直接落到了征求志愿档,而无法投档到填报的其他三所院校。只要考生在每批次的首次投档中被退档,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建议:考生被高校退档,主要原因是考生填报专业不当,如考生填报的专业扎堆,又不愿意接受专业调剂等。其次,还有可能是考生自身的条件不符合专业录取要求的限制。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正确评估自己的综合实力,合理搭配平行志愿。

  风险二:定位不准排序不慎重

  考前估分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其次,虽然一二批次的4个志愿和三批次的8个志愿全是1志愿,但是在操作上,A、B、C、D志愿是有顺序的。如某考生填报了A、B、C、D4所院校,投档时先看A志愿院校的投档情况,如果A院校额满,再向B志愿院校投档,如B院校额满,再投向C志愿院校……依次类推。
  有的考生不会准确定位,为提高命中率选择录取分远低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院校,或者选择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的院校,都会产生录取结果不理想的后果。

  ■建议:一是准确把握自己的学业水平,具体要参照考生的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从考生家长来说,要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二是要准确估计考生的考试心理状态。有的考生平时看似不用功,但考试时往往能超常发挥,这就是比赛型的考试心理素质。

  风险三:专业和院校难两全齐美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究竟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考生家长最难把握的。今年上海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在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博弈中,这一难题将更为显现。这是因为,院校的投档比例降低,专业的匹配率也会降低。
  复旦招办副主任徐宏波老师告诉记者,从该校往年从实施平行志愿的地区招生情况来看,考生考分情况非常扁平:最高分和最低分一般只相差了10分左右。各个专业的录取分相差不大。因此,如果学生同意调剂专业志愿,则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那些不愿意调剂专业志愿的学生则被退档的可能性越大。

  ■建议: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表示,在平行志愿中,如果选学校,就要做好牺牲专业的准备,如果选择专业,则要做好学校要降一档次的准备。考生要自己掌握其中的平衡问题,因为好的大学里面也有弱的专业,一般的大学里面有强的专业。
  由于在平行志愿中,一、二、三批次填报的志愿都是第一志愿,这样考生在填报前,要对每所院校各个专业的情况都有所了解,而且究竟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在一二三批次志愿顺序的填报中也要体现出来。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就应该有所规划。

  风险四:志愿之间坡度不合理

  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兼顾自身的实力,填报的志愿偏高,或没有梯度等,也可能出现高分落榜。如某考生填报志愿为复旦、上海交大、上外、上海财经大学,若其考分未达到复旦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样的填报方式,就可能高分落榜。因为各院校是同时投档并录取的。

  ■建议:为增加录取机会,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同一批次志愿中,院校之间要有坡度。要把握这一坡度,要清楚了解院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它可以帮助考生大致了解该学校在考生中的定位并把自己的实际学业成绩和之相对应。一般四个志愿的坡度应根据“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来设计。

  风险五:院校考分可能整体拔高

  由于今年高考实施平行志愿,很可能产生各院校录取分数线整体拔高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今年高考填报志愿不强求考生必须每一批次上填报一所外地院校,考生如报考外地院校反而拥有明显优势。

  ■建议:考生要充分运用好鼓励填报外地院校的政策,踊跃报考外地院校。今年,对第一、二、三批次填报外省市院校志愿的考生,当规定分数线上平行志愿投档后仍有缺额,可在征求志愿前,在征得外省市招生院校同意的情况下,对一本、二本、三批高职(专科)线下20分之内、填报有志愿的考生,加20分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办法,录取与否由外省市招生院校决定。此外,外省市院校降分投档也将继续实行。.

TOP

.

TOP

回复 80#家有考王 的帖子

.

TOP

ZT: 人大校长纪宝成抨击高考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教育部提出今年高考将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昨日明确表示,平行志愿强化了分数,是一分一分地在竞争,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同时,该项改革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完全流于形式。

  平行志愿改革未广泛征意见

  纪宝成表示,教育部推出此项制度,意在保护一些高分考生,避免其志愿填报不合理导致分数很高也落榜。他介绍说,保护高分段学生的利益很重要,但这些学生所占群体数量较少,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行。

  纪宝成说,目前不少学校在录取时,对不报本校为第一志愿的考生不予录取,从而体现一种“学校荣誉”。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高校应该尽量扭转这种观点。

  纪宝成认为,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仓促出台并全面推广是不够谨慎的,至少应该先在部分高校试点几年后再全面实施;同时,涉及高考的相关改革应当慎重,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高分段不宜采用平行志愿

  纪宝成认为,平行志愿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完全是一分一分地竞争。此外,平行志愿把每所高等学校划在一个分数段之内,这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也剥夺了很多学生的自由发展。此前同一所高校所录取的学生,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分数段之内,最高分与最低分可能相差好几十分;而平行志愿推行后,则可能集中在一个分数段,这样就造成学生考取大学由高考成绩一锤定音的局面,剥夺了一些高考成绩不算很高,但通过努力也能出类拔萃的学生进入一流大学的权利。

  他认为,如果第一批录取学生不采用平行志愿,而在第二批第三批录取时采取,可能更合适一些。

(人大,应该算是平行志愿的"受害者"吧?).

TOP

搞不明白这个人大校长纪宝成哪根神经抽了

按理说人大除了在北京,在其他地方也应该是平行志愿的受益者。平行志愿的分数仅次于复旦。
什么第一批不用采用平行志愿?扯tmd淡!
你不是考生,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去河南看看!去年二本的南京审计学院,录取分数线居然是640多分,仅次于北清复交等少数几个大学。纪大人光顾拨自己的小算盘了(结果还没算对),怎么不考虑考虑这些高分落榜生的感受?河南省每年复读生占30%以上,大量的考生浪费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去复读。这就符合素质教育了?多少考生分数与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仅差一分的,也只好黯然复读。你纪大人一句素质教育,tdm就把人家发回去复读一年?过去那种垃圾填报方式就能实现你的“人才培养规律”?湖南江苏浙江都已经试验了5年了,你是瞎子没看到?
滚!.

TOP

有本事纪校长给中央提建议

也像国外大学那样实行双向选择,一个学生可以同时收到几个大学的通知书,学生有选择上哪个大学的权利。
如你纪大人能做到这一点,我举双手赞成取消现在的平行志愿。
我当然也知道平行志愿有你说的那些弊端,但纪大人若不能解决目前这种高考填报方式,造成大量复读生浪费大量教育资源和时间,你就少放这些完美无缺的屁话!.

TOP

今年河南仍不实行平行志愿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河南高招办能通过大量调剂指标发财。这是河南教育厅官员们致富渠道之一。高考报的越不均匀,导致越多的高考落榜生,则他们可调剂的指标越多,黑钱也捞得更多。
利益驱使,使他们能托就托,尽量不实行平行志愿。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他们不实行平行志愿的真实原因。
可这位人大的纪大人,也不知道是真傻X还是装傻X,愣是不提原填报方式这些弊端。倒是拿什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说事儿。
难道让相差100多分的学生在一个学校读书才算你丫“人才培养规律”?.

TOP

回复 84#爸爸猴子 的帖子

火气这么大?

这位纪校长,就是"七月流火"笑话的那位吧..

TOP

回复 86#爸爸猴子 的帖子

这个消息,请分析分析:

在京高校纷纷表态:今年尽量不让河南孩子“吃亏”
 
 利好消息一:

  3月3日下午,省政府与在京高校座谈会在北京河南饭店举行。这是继去年和前年后,省政府领导第三次率省教育厅、省招办工作人员来京推介河南考生。

  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部学生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大学等70多所在京高校招生负责人到会。

  今年我省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将超过95万人,逼近百万大关。我省高招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招生情况来看,2007年全国平均录取率56.4%,河南不到50%,重点高校的录取率仅为3%,是全国比例最低的省份之一。从招生结构看,全国本专科学生比例大体是1∶1,河南仅为0.7∶1。考生上本科尤其是重点院校的难度更大。

  去年和前年,省政府领导两次率团进京与高校沟通,效果很明显。去年河南扩招增长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增长比例为5%,我省为6.1%。

  省政府领导连续三年率团进京为考生鼓与呼的做法感动了很多高校招生人员。北大、中国政法大学、北师大、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的招生老师均明确表示,今年学校将重点考虑河南,尽最大努力为河南考生投放招生指标,尽量不让河南学子吃亏。

  利好消息二:

  从2008年起,教育部开展“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给东部和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由其所属高校定向到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升学压力大的省份招生。2008年“协作计划”安排3.5万人,全部为本科计划,确定天津、辽宁、上海等11个省份承担任务,对口支援贵州、甘肃、内蒙古、安徽、河南,并要求把招生计划全部安排到公办本科院校。据测算,2008年受援省份的普通高考升学率可望普遍提高1~3个百分点。

  利好消息三:

  2008年,教育部还将加大对生源计划安排的宏观引导和调控,如所有省份地方所属高校跨省生源计划总量(不含“协作计划”)不得低于2007年水平;录取率较高的地方所属高校跨省生源计划(不含“协作计划”)应比2007年明显增加,并将生源计划主要增投到5个“协作计划”输入地以及山西、云南、宁夏、新疆4个预计录取率较低的地方。

  利好消息四:

  教育部还要求,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年度招生计划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数量不得低于2007年,增量全部投放到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升学压力大的省份;中央部委所属的“985”、“211”高校在属地招生比例原则上不高于30%。6

  (据大河报).

TOP

谢谢shumi1

不好意思!火气大了点。不过你贴出的那些利好消息,对我来说可是利空消息。呵呵!
我们在上海参加高考,只不过为河南考生不能有平行志愿鸣不平而已。其实,今年高考平行志愿对我们未必有利。原本考复旦很轻松,平行志愿后就有点困难了。但这样降低了风险。宁愿选择平行志愿填报方式。

有一点高度怀疑能否做到---“中央部委所属的“985”、“211”高校在属地招生比例原则上不高于30%”
若按这个比例,今年复旦交大自主招生已经够了,高考就别招生了,上财上外上海名额将大幅度削减,浙大本地也要大幅度削减。窃以为没有这种可能。毕竟现在还是共产党的天下。
每年也就是嚷嚷一下而已。这几年,河南年年嚷嚷,但高考一本率没多大提高,尤其是名牌大学。第二个“利好”有趣,辽宁算高教资源丰富的省份,北京居然不算?据我所知,上海有很多辽宁全国生,从未听说有北京全国生。全中国还有比北京更特殊的高考特区吗?.

TOP

第四条好像上海不会照着做。
2000人报复旦或20000人报复旦,结果不会相差很大的。就像中韩围棋擂台赛,双方各出10人和各出1000,前五名的结果差别不会很大。.

TOP

是啊,小老百姓的,只能怪自己成绩有问题。如果成绩很好,管它平行不平行啊!
(说这个话有感于女儿学校的传言,如果是真的,这个政府官员该枪毙!).

TOP

回复 91#子纯 的帖子

要涉及人命啦? 可以说来听听吗?.

TOP

既然是传言,不能乱传的啊!
^_^
再说传言也没有可信度的。

[ 本帖最后由 子纯 于 2008-3-10 18:07 编辑 ].

TOP

部属高校驻地招生比例逐步调整至30%以内 上海高校将扩招外地生

部属高校驻地招生比例逐步调整至30%以内
上海高校将扩招外地生

------------------------------------------
www.jfdaily.com  2008-3-11  稿件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晚报讯  教育部最近要求,部属高校在驻地的招生比例要逐年逐步调整至30%以内,在沪的全国重点大学为此正在测算今年投放各省市的招生计划。同时,在保证上海生源高考录取率不下降的基础上,市属高校新增的3000个招生计划,将全部投放于安徽、内蒙古、河南、贵州、甘肃等中西部省份和生源数量较多省份。新变化透露出一个信号:上海高校招生将面向全国,进一步敞开大门。
  “全国重点大学”演变为“地方重点”现象,在其他省市也比较普遍,有的全国重点大学在驻地招生比例甚至达到60%-70%。为推进教育公平,教育部今年要求全国重点大学逐步降低在驻地的招生比例。对此,在沪的重点高校表示认同。今年,上海高考考生比去年减少四五千人。这也为在沪的部属高校适当减少上海生源招生比例,同时又较好满足上海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提供了外在条件。
  不仅全国重点大学,上海的市属高校也将“开门”招生。
  从今年开始,教育部试行“支援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协作计划”,从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拿出3.5万个名额,安排给办学条件较好的11个省份,由其所属高校到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省份招生。如上海师大今年新增100多个招生名额,投放中西部省份和生源数量较多省份。.

TOP

复旦党委书记:应有更多大学“自主招生”
“平行志愿”对谁有利?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对当前高校热点问题侃侃而谈。
平行志愿有利人才培养
对“平行志愿”这一新生事物,秦绍德认为这是“勇敢的一步”。“新措施对谁有利,评判标准掌握在考生和家长手中。应该说,‘平行志愿’给了考生和家长更多的选择,改变以往‘一填定终身’的局面。”
以往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和考生得不到完整信息。家长追求成功率,中学追求高考率,这些因素附加在考生头上,将考生兴趣、爱好全部抹杀。“近几年,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填写志愿功利近视的考生,越来越多。”
近些年来,在考生报考高校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与其填热门大学的非热门专业,不如填非热门大学的热门专业。秦绍德表示,自己并不赞成这样的选择。“近几年的经验证明,专业对口不一定能做到职业对口,大学还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

TOP

回复 94#春笋逢春雨 的帖子

又是扩招!
看来复旦每年招生4800人,才能完成30%的目标?.

TOP

考王为何认为会是以扩招方式完成30%的目标?

从同济大学和华师大的表态看,的确不打算增加太多外地指标。复旦交大财大呢?.

TOP

这是上海政府网站上的

引用:
部属高校今年将减少在沪招生 上海高考生录取率整体不受影响
( 2008年3月12日 )
  教育部新近要求,部属高校在驻地的招生比例要逐年逐步调整至30%以内。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属高校获悉,校方已经将加大外地学生招生比例列入今年的招生计划。最终确定的招生计划将于3月底、4月初左右公布。
  “今年应该会在数量上加大在外地招生的比例,并在今后逐年加大。”复旦招办主任郑方贤表示,已经将加大外地学生招生比例列入今年的招生计划,具体的数量还在制订中。同济招办主任肖亮华则告诉记者,学校从前两年就已加大了外地学生的招生比例,减少在上海的招生,“去年开始就取消了在上海的二本招生,将部分名额拨给外地学生,主要是河南、甘肃等一些中西部省市”。肖亮华表示,由于今年同济本科招生人数将比去年减少约100名,因此,对外地招生的实际数字可能不会增加,但比例增加是确定的,目前同济在校外地学生已超过半数。
  华东师范大学今年招生数为3700人左右,在沪的招生比例则控制在40%左右,比去年有所减少。招办主任周鸿表示,学校从去年开始就已逐步降低在沪的招生比例,力争在今后几年能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要求。
  各校招生办主任均表示,加大外地学生的招生比例将成为学校招生的趋势,虽然根据学校的情况时间长短会有所不同,但最终将达到教育部对部属高校在驻地的招生比例逐年调整至30%以内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高考考生比去年减少四千到五千人,因此即便在沪的各部属高校适当减少上海生源招生比例,也不会影响到今年上海考生的录取比例。同时,在保证上海生源高考录取率不下降基础上,市属高校新增的3000个招生计划,将全部投放于安徽、内蒙古、河南、贵州、甘肃等中西部省份和生源数量较多省份,比如上海师范大学今年将新增100多个招生名额,投放于中西部省份和生源数量较多省份。
.

TOP

平行A填复旦可能到非热门专业,填财大有把握到热门专业

如何选择?不上不下的成绩,正在犹豫中。
考王如何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爸爸猴子 于 2008-3-12 23:33 发表
从同济大学和华师大的表态看,的确不打算增加太多外地指标。复旦交大财大呢?
复旦交大在上海招生的数量确实太多了。我认为减招的可能性不大,比较妥当的应该是与上海高考人数挂钩浮动,并适当从紧。
进一步看,交大复旦应该办成研究型大学,在办好研究生院上下功夫,不应该与下面的学校强本科生的生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