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不学奥数也能优秀吗?

回复 97#乐童培育 的帖子

看过你发的帖子,觉得我们的理念非常接近。
我对我们现在很多教育模式很是不爽,数学、英语,乃至语文,老公说我象个愤青,呵呵。
本来还想发个帖子攻击下我们的英语教育,可是看到很多BM如此热衷常规英语教育,怕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就收下了话题。我常对儿子说,对于英语,我给你的只是视野。孩子现在很能体会由英语所拓展的视野,那是凌驾于语言之上的,带来的是课堂英语教育无法体会到的快感。
曾去过个培训机构,无意中听到英语老师在教孩子句式里这个格那个格的,我都听懵了。前台说这个书这个老师都非常优秀,老外都不懂,都不会教。超无语。真想问他,如果你在美国,有人告诉你这个中文课本非常好,中国人都不会教,只能美国人教,你会如何感受。怕打击她的热情,没说,不过真同情了那些听课的孩子了。
(无意攻击中教,只是方式方法问题,可是这个方式被普遍接受了。).

TOP

那么如何证明?

人才里不学奥数当然有很多,那么你如何让好学校的老师知道你孩子这些能力呢?.

TOP

是啊,问题就是如何证明你的能力呢?每个家长都会对老师说我孩子很棒,老师相信谁的呢?
小升初,又没有任何入学考试,大家也都想进那么几所好学校,那如果又没有门路,又没有证书,怎么让学校知道你孩子是优秀的呢?.

TOP

如果想进四校,不一定要读奥数,女儿班级7个人进四校没有一个读奥数的~
如果想自招进四校,那就物、数、化全部去奥吧~
如果偏课很厉害,那你孩子只能搏“奥”了~
如果“奥”的奖状下来晚了,那只能自认倒霉,去年天源杯奥化全国一等奖颁下来的时候自招正好结束。.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gongwuji 于 2009-3-20 13:29 发表 \"\"
感谢楼上各位妈妈诚恳的建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只能就应试论奥数了,但我其实还是不太愿意孩子去这么机械地练习奥数。
我之所以没有坚定让孩子学习奥数,也是因为我非常欣赏他自发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思维 ...
我觉得,LZ的孩子很优秀,LZ自己的见解也很深刻。可能还需要一些同盟军给自己壮胆吧。我不砸你,我支持你。

关于孩子如何成材,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

很贵,国内似乎尚无翻译。但是上图有馆藏。

以下是摘引的对该书的评论: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most experts are actually made, not born, and that expertise usually follows only after years of deliberate practice and continuous feedback.

在每一个领域都要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才能有所成就,奥数也一样,想要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是需要相当的付出的。

但是,某些抛开数学另搞一套的奥数本身并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它也不能帮助人在其它领域取得进展(某些哈,没有说全部)——也就是说,即使在奥数上成就了,它也不能帮助你在其它领域取得成功;即使在最有希望的数学领域,奥数也被评论为“不好的数学”。除了证明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比较聪明,其它就是浪费时间了。从这个角度讲,某些奥数有点像IQ测试。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3-21 20:54 编辑 ].

TOP

关于deliberate practice

再转一篇文章:
http://www.mijia.org/blog/?p=175

“Deliberate Practice” is today’s lesson I learnt

中午开会,老大给每个人扔了一篇文章,是Fortune上的文章──Why Talent Is Over-rated?看完了,于是就有了上面标题这句话,“deliberate practice”是今天学到的。

先讲个周末遇到的人。公司楼下有一家法式铁板烧,那天去人很多没有大屋给我们安排,只好去了较小的一间屋子。法式铁板烧就是那种大家围着个大铁板,然后厨师当场给你烧菜的那种。一边看厨师做,一边跟他聊天,非常年轻的一个小伙子,结果他是那家餐厅的主厨,而今年只有21岁,而他学习铁板烧已经6年了~~之前我还跟他插科打诨的有一聊没一聊,但是后来真的觉得很敬佩他。这些都还没什么,我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的时候,他讲了挺多,中心思想就一个──继续学习。我觉得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就做到酒店主厨(那个地方挺高级的,并不便宜)已经很不容易,能保持这样一个状态也更是不容易。他那个人很内敛,不喜欢张扬,我问他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玄的花式,他跟我说他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我当时还觉得他挺傲的,小小年纪说这种话,后来才知道人家是主厨──他特别腼腆的跟我说,有时候要管手底下三十多岁的厨师真是非常的不好意思。

不太清楚他从15岁那年开始跟一个日本人学习铁板烧是怎么过来的这六年,他是天生的厨师天才,还是有很多辛酸苦辣,也不知道他现在这种内敛的性格是与生俱来,是天才的秉性,还是这六年的辛苦学习造成的,甚至有点不敢相信眼前是这么年轻的一个主厨,还是需要他专注的学习铁板烧六年之后成为了相当年轻的主厨~~他是天才吗?

在他身上没有明白的问题在今天老大拿得这篇文章中得到很多启发。天才真的那么必要吗?有天才吗?结论是不知道有没有天才,如果有,天才也跟是否成功没有关系,重点是deliberate practice──该怎么翻译呢?文中举了很多例子,Tiger Woods、Yoyo Ma等。Deliberate practice同普通的practice不一样,通常的练习是我们反复练习熟悉的技能,最后把这项技能练的出神入化,最后能够使用这项技能把任务完成;而Deliberate practice更像是变态的练习,不仅擅长的要练,不擅长的更要练,而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练习你熟悉的技能,往往让你很快就有满足感或者感到愉悦,而不熟悉的技能伴随的都是痛苦不成功和磨练──所以要不停的在这种痛苦中练习,而这种练习通常还是相当长时间才有效果的。

那如果我跟Tiger Woods具有同样的条件,为啥他成功了,我没有呢?第一,我不热爱高尔夫;第二,即便我热爱高尔夫,我没钱打高尔夫;第三,即便我有钱打高尔夫,我不一定能受得了每天的练习;第四,即便我能受得了,我受不了每天专门练自己不会的然后还得花相当大的经历和血汗去练;第五,即便我能忍受每天练自己不会的还忍受这个那个,我究竟为什么去这样练呢?

所以,Deliberate practice有两个前提:非常的想要某个东西和非常相信某个东西。有这两个,那些痛苦和煎熬才能挺过来~~其实我也在想一个问题,既然我就是简单的 practice,然后练熟了,我还能很开心,我还对自己的生活过的很满意,不是挺好~其实就是挺好的,像Steve Jobs他们说得可以改变世界,太虚无飘渺了。

但是看完这篇文章,突然觉得这种想法也非常现实,这些人跟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我们相信和追求的东西没有那么高高在上,而他们却在用一生试图去证明一个人究竟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世界上最高的高度是什么,就是世界──World Class。

嘿嘿~~.

TOP

回复 107#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Deliberate practice有两个前提:非常的想要某个东西和非常相信某个东西。有这两个,那些痛苦和煎熬才能挺过来

所以,首先要培养或者发现孩子的兴趣,确立奋斗目标、职业方向,然后孩子才会为自己的前途负责,才能做到“deliberate practice”。确定职业方向,应该是中学教育里面很重要的一块吧。如果上了大学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拼搏的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TOP

应该注重练习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这就是我反对题海战术、反对机械反复练习的原因。.

TOP

回复 10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很多中国的孩子确实上了大学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主要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TOP

回复 107#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通常的练习是我们反复练习熟悉的技能,最后把这项技能练的出神入化,最后能够使用这项技能把任务完成;
这是卖油翁的“手熟”

>而Deliberate practice更像是变态的练习,不仅擅长的要练,不擅长的更要练
这是神箭手的“百步穿杨”

大家别被中学语文教参误导了,以为只要像卖油翁那样练到手熟,便能练就百步穿杨的箭术。任何一门技艺或者专业,都是要克服一系列的门槛、障碍才能攀登上一定的高度的。勤学苦练而不得法,只能是原地踏步,也许能把脚下的土地踏一个大坑,可是无法前进。

回到帖子的主题,奥数不是不能学,而是要看你怎么学。如果只是囫囵吞枣、死记题型加上无数的汗水,那也不过是“手熟”而已。更糟糕的是,假如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奥数经验反而会变成包袱。

真正要学好,首先不能把自己局限于几道奥数题。我看95楼描述的做法就很好,楼主要想方设法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如果孩子的英语好,可以考虑订阅一些国外的科普读物。
引用:
原帖由 gongwuji 于 2009-3-20 01:29 PM 发表 \"\"
我之所以没有坚定让孩子学习奥数,也是因为我非常欣赏他自发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我觉得那是自然的求知过程。他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求知欲和研究能力往往令我们惊讶,他经常会和我探讨生活中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元素成份、化学变化等等,我大学里就没学过化学,就中学那点化学水平,绝大多数都答不上,他都会告诉我答案,现在他都嫌我知识太有限了。他还会研究在车启动、运动、刹车时,车里的漂浮的羽毛或气球的运动方向,看看和人的是否一致。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总之他的生活里充满了科学,他都会花很多精力去发现、去研究。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3-22 12:02 编辑 ].

TOP

本届国际奥数中国国家集训队的34名队员中,有4名是女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三女生说,一些家长知道她数学好,竟然找到她父母,希望她给自己的孩子做家教。

    这名来自广州的女生告诉记者,她对奥数产生兴趣是在小学三年级时。“父母一位朋友的孩子比我大4岁,这个大哥哥数学很好,他经常把自己学奥数的书拿来给我看,我就试着做里面的题目,慢慢就有兴趣了”。

    广州女孩表示,从小到大,她都是在学校的兴趣班学习,没有额外参加社会培训,父母也从来没有逼过自己。“我爸爸倒是常劝我,多读点文学作品,拓宽一下视野”。

    因为数学成绩好,经常有熟人她父母,希望她给自己孩子当家教,都被她拒绝了。“现在广州一些所谓的奥数班,就是让二年级孩子学三年级的课程,这哪里是奥数呢?”这位女生认为,学奥数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家长从各方面引导是应该的,但没必要强迫孩子学。.

TOP

回复 112#炫炫爸 的帖子

国家集训队的人数怎么这么多?最后有多少人参赛?.

TOP

全国34名中学数学尖子来到武钢三中,参加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其中成都的一对双胞胎双双入选。

    据了解,这次集训结束后将选出6名选手,组成国家队出征7月在德国举行的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这是我省中学首次承办该赛事国家集训队的集训。本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代表队领队朱华伟介绍,“今年将国家集训队的集训安排到武钢三中,是因为该校是全国获金牌数最多的学校,一共9枚。”

    本届奥数国家集训队中,来自成都七中的黄骄阳和黄政宇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俩同时入选国家集训队,这在我国参加国际奥数以来还是第一次。

    今年读高二的黄骄阳和黄政宇,已经两次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2007年两人均获一等奖,去年兄弟俩分获一、二等奖。

    黄骄阳昨日告诉记者,他和弟弟读小学时从来没有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学习奥数,小学五年级时,学校组织奥数兴趣班,兄弟俩就一起参加了。“五年级之前,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叫奥数。后来一直学下去,也就是一种爱好”。

    弟弟黄政宇说,解数学题、看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是他和哥哥的业余爱好,平时做与课本无关的奥数题,也都是写完其他作业之后做着玩,没把它当作是一种负担。

    兄弟俩现在的年级排名约50名左右,其他科目的成绩并不差,也没有偏科现象。黄政宇还告诉记者:“以后不一定把数学作为专业,我认为它只是一种工具。”

    10万人初选

    6个人胜出

    我国每年有10万人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共产生1000名至1200名一等奖。

    从联赛中选拔出来的180名成绩优异的学生,有资格参加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暨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

    今年国家集训队的34名队员,则是从冬令营选手中产生的。

    国家集训队再选出国家队选手,出征国际竞赛,今年为6人。

    我国1986年正式参加国际奥数,20多年来共获得132枚奖牌,其中金牌101枚。

    34名正式队员,173名旁听生……昨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数学尖子”在武钢三中正式开始集训和学习。

    国际奥数国家集训队是如何开展集训的?记者昨日到武钢三中探营。

    中国数学奥委会委员、中国代表队领队朱华伟介绍,在武汉集训的18天时间,34名队员将参加8次考试。 “前6次是小考,考试时间为上午8时至12时,占总成绩的50%。后两次为大考,完全按照国际奥数的竞赛时间,从8时考到12时30分,这两次的成绩也占 50%。”

    为了让队员们劳逸结合,集训队安排他们考两天,休息两天,并将组织他们参加武汉一日游。

    集训期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还将安排几名委员进行数学讲座,他们大都是大学的博导,也是奥数的教练。今年,国际奥数美国国家集训队领队冯祖鸣也将到武钢三中开展讲座。

    朱华伟说:“来自全国的173名旁听生是明年参赛的‘后备队’,他们必须听讲座,正式队员可以有选择地听。”

    据了解,在考试以外的时间,教练们将有针对性地为队员进行辅导。队员们也可以自己做练习,或与其他队员交流。

    记者昨日在武钢三中看到,上午的开幕式结束后,不少队员已经开始了自习和交流。

    12岁的陈鳞是本届国际奥数中国国家集训队年龄最小的孩子,现在还在人大附中读初三。

    陈鳞昨日告诉记者,他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了小学。尽管比其他孩子早上两年学,小陈鳞看上去却比较成熟。他说:“上幼儿园学加减法时,我对数学就产生了兴趣。上学后,我在课余时间喜欢做各种数学题,看一些和数学有关的书籍。”

    除了数学以外,陈鳞对历史、地理等也很感兴趣,其他学科的成绩比较均衡。他认为学奥数并不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现在,他的成绩在全年级前10名。

    陈鳞说:“参加完集训后,我还要回学校复习,准备参加中考。这次进集训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希望能和哥哥姐姐们多交流。”.

TOP

回复 95#gongwuji 的帖子

某样事物,你作为兴趣爱好来对待它,和你作为专业(吃饭的家伙,或者说必须搞出点名堂来的某个领域)来对待它,完全是两码事情。
你儿子对待科学以及数学竞赛的状态,就你的描述而言,还是在一个兴趣爱好的层次上。
如果永远停留在兴趣爱好的层次上,那么最终也不可能超出兴趣爱好所能达到的范围,这是必须澄清的。
当然我不是说必须将所有的兴趣爱好都发展成专业,而是说问你专业是什么时,你的兴趣爱好再多也不抵用。.

TOP

回复 115#jyuntoku 的帖子

另外,请注意,有些人说“某某是我的兴趣爱好”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在用专业的态度对待。.

TOP

回复 97#乐童培育 的帖子

就数学物理的知识而言,基本是价值中性的,错不在知识本身。人如何看待知识,如何学,如何用,才是关键的。
另外,决定研究能力的培养的,不是知识,而是训练。古人接受的教育中包含的知识一定和我们的大不一样,但这不妨碍古人中出现有研究能力的学者。
所以奥数中的定理、公式、技巧本身不会培养研究能力,也不会摧毁研究能力。影响研究能力的因素在这些定理、公式、技巧之外。.

TOP

学不学奥数与是否优秀没有必然关系滴。.

TOP

回复 117#jyuntoku 的帖子

非常支持你的观点,1.真正的天才是不会被摧毁的,2.天才成为有用的人才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出不了人才,只可能本来就不是天才或是缺乏变为人才所需要努力和环境,就像种子发芽需要土壤一样。你很难想象西藏会出现科研方面的研究人才,但也并不妨碍它出现宗教领域的研究人才。
所以有时候感觉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我们家长的责任是尽可能提供好一点的土壤,或许种子能在适当的时候发芽。.

TOP

回复 111#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我想起了曾有人总结过,成功的要诀是1目标要明确2欲望要强烈,好像意思差不多。.

TOP

回复 120#bronte 的帖子

这个总结没有错,但是不完整。我前面转的那些文章反复强调的就是:没有所谓的天才。除了“天才”在展示出其优秀之后人们追赠“天才”的称号,在此之前默默无闻的年间,并没有人意识到他或者她的与众不同。

有个叫做Daniel F. Chambliss的人研究过游泳健将的成功因素,写成一篇文章《The Mundanity of Excellence》,大概可以译作《平凡的卓越》,值得ww上的家长们仔细研读。我可以总结一些贴上来,但是我觉得没法总结得如原文那么好。另外,虽然游泳和学术相去甚远,但是背后有一些因素是相同的。例如,勤学苦练不必然导致成功;关键是要能不断突破重要的关节点,才能更上层楼。

原文可以在google图书上阅读到: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 ... 9OXgDw&hl=zh-CN.

TOP

回复 115#jyuntoku 的帖子

对一个小学生谈论专业学术培养,似乎太早了吧?.

TOP

回复 121#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美国主流杂志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

The Science of Experience
http://www.time.com/time/health/article/0,8599,1717927-1,00.html

What it takes to be great
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 ... 0/8391794/index.htm

The Expert Mind
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id=the-expert-mind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3-22 23:42 编辑 ].

TOP

我认真看了每个回贴,谢谢大家中肯的建议。不过有个问题困恼我很久了,尚无法得到解答。中国的奥数业如此发达,无论是群众基础还是精英赛事,均成绩斐然。可是待孩子长大成人后,在国际舞台却鲜有学术顶尖人物,这是何原因。和我们的培训机制有关吗?是奥数业或数理化基础教育开展不够,还是发达过度,抑或根本不相关。我心里隐约有个答案,但是只是我的直觉,无从研究论证,所以说不上个一二。
奥数拥趸过多,我只是个过路客,不敢妄评。
有个朋友,他儿子每周1-5晚上上5次课,休息日上4个半天的课。当我惊讶得说不出话的时候,他的话给了我启示。“孩子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习惯了,就不觉得苦了。”当指引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时,它就会成为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就会以为那是真理,是理所当然的事。教育理念的指引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习惯于以奥数成绩为导向的选拔机制时,奥数的优势价值就会被放大。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就没有负面影响吗?.

TOP

回复 122#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很多小学生就已经在做专业的事情了。
比如说体育项目的训练,艺术方面的训练等。
文化课当然也可以说是“学术”,语文数学不能说不是学术呀。只是级别低一点,入门级初级而已。这在体育,艺术方面也一样的。.

TOP

回复 124#gongwuji 的帖子

奥数就是奥数,你把奥数和别的扯在一起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了。
就像厨师比赛横扫全球未必开连锁快餐店也是第一。
另外,学术有成的数学家中,青少年时代热衷于数学竞赛,数学问题征答,并有所成绩的人是不少的。.

TOP

回复 125#jyuntoku 的帖子

给孩子一个天空,他才有机会具备大师的格局,而不是过早地成为艺匠。他们的区别不在于谁占有了起跑的优势,而在于感悟的升华。也许他们都是天才,但是后天的视野会相差得很大很大。.

TOP

回复 127#gongwuji 的帖子

早早开始某一个专业的训练,并不妨碍孩子仰望天空。
事实上同样的天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看出来是不同的,经过一些训练后,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我不能保证,经过训练后看到的东西一定比没有训练过之前要好,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对该专业的发展有利。
比如说,投入生命练书法,则看什么事物都是书法,都能增进对书法的感悟,当然物理就未必感悟得出来了。.

TOP

回复 128#jyuntoku 的帖子

不专业的训练肯定是有害的。

奥数搞得太泛滥了,训练的质量无法保证,更不要说某些训练机构为了提升获奖率搞的花招了。如果孩子在培训班或者兴趣班里面就是囫囵吞枣、背背题型、套套公式,这种训练我认为是有害的——不光是浪费时间,还养成了不好的思维习惯,会成为日后学习的障碍。

前面给出链接的那篇时代杂志文章就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3-22 23:47 编辑 ].

TOP

回复 129#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目前中国的教育,偏了。至少在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的通道里面,奥数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实际上,有多少“奥数”在人的生活中有用的?有多少人要去证明“1+1=2”的?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也是中国孩子的悲哀。自己的孩子在读书,发这个帖子,只是想提醒自己适可而止。刚才看到一个16岁的高中的孩子离我们而去了,真的非常感慨。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体制下,有多少莘莘学子觉得读书是快乐的,读书是可以成为国家栋梁的??

[ 本帖最后由 cloudmama 于 2009-3-23 08:24 编辑 ].

TOP

从费曼的书里面摘引的

  我告訴他們,剛到巴西時,令我最震驚的是,看到小學生在書店裏購買物理書。這麼多巴西小孩在學物理,全都比美國小孩更早起步,結果整個巴西沒有幾個物理學家,這真是令人驚訝極了──為什麼會這樣?這麼多小孩那樣的用功,結果卻一點成效也沒有!
  我舉例說,這好比一個深愛希臘文的希臘學者,他知道在他自己的國家裡,小孩都不大愛念希臘文。但當他跑到別的國家,卻發現那裡的人都在研究希臘文,甚至小學生也在讀,他高興極了。但在一個主修希臘文的學位考試上,他問學生:「蘇格拉底談到真理和美之間的關係時,提出過什麼主張?」學生答不出來。然後學者又問:「蘇格拉底在第三次對話錄中跟柏拉圖說過些什麼?」學生立刻眉飛色舞,以極優美的希臘文,一字不漏的把蘇格拉底說過的話背出來。
   可是,蘇格拉底在第三次對話錄裡所說的,正是真理和美之間的關係呢!
   我說:「當我看到你們教小孩『科學』的方式時,我的感覺就跟那希臘學者一模一樣。」
------------------------------
费曼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TOP

再转:费曼的遗产(韩雪涛)

20世纪物理学天空可谓星光璀璨: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在这串灿烂的物理星座中必定会包含那并非最亮但却几十年中一直放射出独特光辉的费曼。作为影响深远的物理学家,费曼以量子电动力学上的开拓性理论荣获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费曼图、费曼积分、著名的“红皮书”、神乎其技的速算能力……都为他带来传奇性的声誉。然而,他的名声,他在公众中的广泛影响力,还与他特有的魅力、他多姿多彩的一生经历、他传颂一时的轶事密切相关。

感谢莱顿。他在与晚年费曼一起打鼓时经常听费曼聊自己的故事,便有心地做了录音,并最终把各有异趣、爽人心神的费曼故事连缀成集,著成《别逗了,费曼先生》、《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两本妙书,使我们得以与他一起分享费曼。

徜徉在这些灵巧而诙谐的费曼故事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这位怪才一生的种种冒险:用思考修收音机、开旋转弹簧锁与保险箱、玩桑巴鼓、做各种有趣的智慧游戏、以别具一格的工具箱智胜数学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聪明、以戏剧性实验揭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

这些追忆文字也为费曼这个人大致描绘了一幅真实的画面:他特立独行的性格、他的率真、他对装腔作势和假装正经的愤恨、他的玩世不恭与放荡不羁、他对爱妻阿莲的满腔柔情……

但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或许却是书中作为背景约略浮现的关于科学的部分。在将散乱于书中各处的片断拼合成形后,我们不难品味出费曼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作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究竟需要具有何种特质。

“ 人小时候,你给他一个极好的东西,他就会永远向往那个东西。我就是这样迷上了科学。我像个小孩子一样,永远期待着要去发现的奇妙。”费曼有幸,因为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候为他送上了这个极好的东西。费曼的父亲本人不是科学家,但却是一个爱探究,爱科学,并能深刻了解科学之真谛的人。因而,他能以最恰当的方式向费曼传授科学。他告诉费曼蚂蚁多么奇妙;向费曼讲树林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介绍测心术把戏如何玩法;培养费曼留意观察的习惯;让费曼思考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用例子和讨论教费曼学习。在这种没有压力,只有兴味盎然的讨论的教育下,费曼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如何如何有趣,从而使费曼一生都对所有的科学感到兴趣。

在对费曼讲解什么时,费曼的父亲都要翻译一通,尽量让所讲的东西有点现实感。如在谈到高25英尺,头宽6英尺的霸王龙时,他父亲会翻译成:“假如它站在咱们院子里,它的头能够到咱二楼的窗户,可是,它钻不到屋里来,因为它的大脑袋比窗户还宽呢。”在父亲的教导下,费曼学会了不管读到什么,都尽力弄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说的啥,有什么意义。费曼也学会了,什么是知道一件事情的名称,什么叫懂得那件事。从父亲那里他还明白了懂得事情比知道事情的名称要重要得多:一只鸟叫什么名字根本不重要,仔细看看那只鸟在做什么才是重要的。

或许在对照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费曼在父亲的教诲中得到了多么重要的东西。多年后,费曼在巴西教学时,惊讶地发现,那里的学生不是通过理解事情来学习,而是把什么都死记硬背下来,对背下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们一概不知。上课时,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记。没人把那些课本上的句子翻译成学生能够理解的东西。没有讨论,没有学生的提问。当然也没有真正的理解。一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我看不出他们怎么能这样学到任何东西。”“科学课程都有。但巴西没教什么科学!”“在巴西,这么多孩子在学物理,比美国孩子起步早得多。可在巴西找不到许多物理学家……这么多孩子,这么努力地学,却没什么收效。他们出力不少,人也聪明,但却使自己陷入了这么一种滑稽的精神状态,这种奇怪的,自体繁殖式的‘教育’,没意义,完全没意义!”“我可看不出任何人怎么可能从这种自体繁殖式的体制中受到教育,在这种体制中,大家考试过关,再去教别人考试过关,但没有人理解任何东西。”费曼几十年前关于巴西教育体制的这些震聋发馈之音,是否也可当作对我们目前教育的当头棒喝呢?

在良好的科学启蒙下,费曼的一生都在体验着学习的乐趣、思考的乐趣。幼时阅读百科全书,他感觉进入一个奇妙世界,很来劲;青年时,他听到树叶无风自舞的神迹,就思考这可以用共振原理来解释。中学时,他做一种很好玩儿的练习:通过发明各种招数,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窍门题。他也自己思考发明问题和定理。在未学三角学时,他就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导出了许多三角学公式。至于解决难题的冲动更是伴他一生,他一直找新谜题来玩味,找美妙的有意思的谜题来思考。这一切,对他而言,并非苦事、累事,而是真有趣的乐事。

自十一二岁时,费曼就在家里搞了个拿来玩儿的实验室,并常常在家里摆弄:用开关以不同的方式把灯泡儿连接起来,自己造保险丝,玩儿收音机,玩真叫棒的福特线圈,发明防盗铃,做麦克风,造发电机、搞化学魔术表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发现学校课本上没讲到的东西。十七八岁在姑妈开的旅馆干活儿时,他制作能随门开关让灯亮灭的小玩意,发明切熟土豆与菜豆的器具。大学毕业在小公司工作时发现镀许多种塑料的方法……在这些很棒、好玩儿的探究中,他不断体验着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索的乐趣。他的乐于搞物理也正是因为他能从中享受物理学的乐趣。他以玩儿的心态研究物理,把物理学当消遣并自得其乐。

在费曼身上,我们还可获得如何进行科学求知的启迪。他指出用试错法解决问题是重要的,因为它是科学家所常用的方法。他确信,怀疑和讨论是探索未知的关键。在他看来,心中有怀疑、有疑惑不但不会减弱我们去探求新知,反而是认识新知的根源。他强调在一起研究、讨论问题,把想法说个畅快彻底的做法是极为有用的。而无论是与同行还是学生进行自由地探讨也都是极有益的。他觉得教学和学生使他生气盎然。对他来说,学生质疑问难,常常是新的研究之源。他也发现,到不同的学校学习,在不同的圈子里转转以了解这世界的多样性是开拓视野的好办法。他还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使他对梦、催眠、幻觉等感兴趣,并亲自体验。―― 我们或许可以推测,当一个儿童能像他一样为科学所吸引,明了且实践这些科学原则时,我们的社会就很可能会多出一个科学家的吧。

在费曼身上,我们也会再一次验证创造性心理学的一个普遍原理:内部动机有利于创造性,外部动机有害于创造性。认为探究的乐趣能凭借压制的手段和某种责任感来促成是大错特错的。

“ 在发现了我所做的事情时的那种欢乐当中,在别人运用我的研究工作家事实当中,在什么什么当中,我已经得到了我的奖赏。我尽力解释了我已经得到了我期望得到的一切,与此相比,别的都无关紧要。我已经得到了我的奖赏。”正如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讲中所说,费曼兴奋于得到慧见之时,深深喜悦于对科学的理解,从研究科学中获得心智的享受,从思考过程中获得乐趣,从科学探究中体验宗教般的激动,是这些而非外在的奖赏构成了他的人生快乐之源并促成了他那永不停止的创造性。象小飞侠彼得·潘那样,费曼永保赤子之心,“神圣的好奇心”与孩子似的对世界充满惊异的心情,那种对探寻真理的热切,与被科学完全吸引,无法自己,必须倾尽全力而后快的内在冲动在他身上永未泯灭,并与他彻底诚实的科学的正直品格完美地融合于一体。这或许正是费曼这位真正伟大的科学家留给我们的最重要遗产吧。

《别逗了,费曼先生》  R·P·费曼著  R·莱顿笔录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R·P·费曼著  R·莱顿笔录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已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05-9-14)科学视野栏目.

TOP

回复 132#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你的很多观点从宏观上来看都非常正确,但回到现实中来,一个有天分的孩子,你保持了他旺盛的求知欲,也培养了他批判性的思维,如果他进不了一个优秀的学校,他成才的机率是多少?我指的是中国,送到国外不在讨论之列。
那么多家长热衷于名校,其实是抓住了重点的。.

TOP

回复 133#bronte 的帖子

你假设优秀学校只看奥数证书。事实可能并非如此。105楼有现成例子。.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34#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我说的是普遍情况。105楼说的最终还是进四校的。通过推荐和自荐进四校需要过硬的竞赛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中考进四校也需要经过艰苦枯糙的应试训练,其中还存在不确定性尤其对男孩子来说,这样看来奥数还算是一条捷径。.

TOP

国外的教育是把小孩的特长和兴趣早早发掘了,也为将来的干什么做准备的,有个很好的衔接过程的。教育是为长大干什么做准备的,不是为了竞赛做准备的。所以到职业阶段,外国人比我们有后劲的。 (当然中国人多,竞争太激烈,也是不容质疑的,教育有点畸形了)
国外也有数学gift班,是老师觉得你有天分+你有兴趣,才有资格上的。.

TOP

回复 135#杰杰MM 的帖子

谢谢你的肯定,实在是周边的艺匠太多了,真可惜了那些孩子。.

TOP

回复 132#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太有道理了,我得好好学习。.

TOP

回复 24#云323 的帖子

.

TOP

回复 141#tony的妈妈 的帖子

我是瘌痢头儿子自宝贝啊!健康、快乐、向上就好!.

TOP

火车是运茶的说的很棒!而且,对一个小学生谈成功也早了。
尤其是,普遍对成功的定义太过功利了,以至于适得其反,孩子大学出来了还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要干什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3-22 22:32 发表 \"\"
对一个小学生谈论专业学术培养,似乎太早了吧?
咱们就希望孩子快乐就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maymama 于 2009-3-23 18:35 发表 \"\"


咱们就希望孩子快乐就好。
.

TOP

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换位思考,若是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很投入? 奥数大家都会学,可是有几个学生能自己动手做试验?.

TOP

既然是九年义务教育,就索性全部改为九年制的学校,体制和配置相适应,现在的小升初问题就都解决了,家长和孩子也不用为了这证那证的浪费很多时间,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学有余力的发展兴趣,可能大家都会过得更愉快些。.

TOP

回复 147#KAIXINMM 的帖子

.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3-22 22:35 发表 \"\"
美国主流杂志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

The Science of Experience
http://www.time.com/time/health/article/0,8599,1717927-1,00.html

What it takes to be great
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for ...
昨天看了The Science of Experience这篇,有点收获。
说实话,俺觉得英语媒体里的知识量要比中文媒体大的多,这是俺认同英语教育的唯一原因。中文报纸、CCAV还有学校基本就是“往学生脑子里灌屎”。
火车多多推荐些好文章 .

TOP

引用:
原帖由 maymama 于 2009-3-23 18:35 发表 \"\"


咱们就希望孩子快乐就好。
同意.我儿子现在五年级,没上过一天的奥数课程,虽然现在为儿子小升初的问题烦恼,但我相信是金子总是发光的.老公常说:我这么聪明,我儿子会笨吗?我小时光从来不看书,照样进大学.只要开心就好了,老是读书,要读得戆忒个..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