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做善事,准备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学费。某慈善基金会因此提供了若干大学生的资料,让老板选择。老板把资料交给了我。看了一下午,各个大学所提供的学生资料或详尽或简略,学生们的自述(家庭困难的描述、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对受助和助人的看法)有套话也有诚恳,学生有名牌大学的,也有一般般的学校的。我就有点迷惑。
该怎样做慈善?
假如你只有一份钱,现在两个孩子,一个更穷,成绩差;一个家境略好,成绩好,帮谁? 假定前者表达了知恩图报,要回馈社会;后者仅仅描述自己的困难,连对加入这个慈善基金会的正式志愿者都说NO,只愿意做普通志愿者,你又会选谁?
作为企业,除了在经济上帮助这些贫困学生,有没有义务(或者说你是否愿意)对他们做心理援助? 不可否认,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经济上困难,加上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完全可能导致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较差,这些学生可能会有心理障碍、人际障碍甚至人格扭曲,马加爵不就是典型的代表吗? 如果企业简单的送一笔钱,而未做这些辅助的心理援助工作, 到底能起到多大的社会意义? 慈善基金会有没有努力宣导,达到让他们理解感恩的效果,我不敢断言,至少我从这些资料中感觉到有些孩子并没有明显的感悟。但是让我们企业来做,那就是“育人”了,好像这个精力投入就不是一点点了。
可能我的觉悟不够,会在值得帮和需要帮之间犹疑,大家给我指点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