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是海派文化的根脉
早就已经有学者指出,政治、经济、文化在相互影响的同时,也各自拥有自己的规律。确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也在日见加强。就算人类是在朝着地球村的生活迈进,每一个村民的特性却也在愈见鲜明。
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罕见其匹的三十年飞速发展的中国,积聚起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实力。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国,但是,却依然必须为实现强国梦付出巨大的努力。一个国家是否是强国,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在具备足够的硬实力的同时,成功地建设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谐文化的建设一经提出,即刻成为我们全民族的共识。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是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场大挑战。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和谐文化不排斥某种主流文化,但绝对不是令人窒息的铁板一块。当今中国和谐文化的成功建设,它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包括海派文化在内的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的表达、传承载体。没有上海话的海派文化是难以想象的。作为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自觉。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但是,由于独特的历史原因,上海话所遭受到的磨损也是让人唏嘘不已的。很多人为之感到担忧,这当然是有理由的。钱乃荣教授的上海方言研究备受关注,周立波先生的海派清口备受欢迎,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缓释了大家内心深处的一份担忧。
毕竟,建设海派文化需从保护上海话做起。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文章源自钱氏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7057b0100gq33.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