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别想赚钱 都市白领族小心17个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 09: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若干年前,当我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朋友想买保险的时候,曾经把某大公司的保险产品彻底研究了个透。不过,一个星期下来,捧着薄薄的产品小册子,朋友得出一个结论---保险公司比猴儿还精,想要赚,那可没门!
和保险公司打交道的时间长了,周围向我咨询买保险的人也越来越多。"哪份保险最划算?"几乎每个人都会抛出这个问题。而几乎所有的人在出手之前,都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买这份保险好像赚不到!
呵呵,确实,买保险想要赚钱是比较难的。"精算师"这个名头相信不少人听说过。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号称是年薪过百万元的"金领"阶层。不过,成为精算师不是件容易事。不仅两年一次考试,而且,前前后后要通过的考试多达十余门,通过率不到40%。如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算师就是用来制定保险公司的各种保险产品。由此,可以想见,保险公司科班出身的"算机"岂是升斗小民所能比肩。
不过,"精算师"的理由只算谈资。买保险别想赚的真正理由在于---一旦你真的赚到了,那可能就天有不测风云了。买保险能够赚的最常见情形就是,发生了赔付。不过,彼时,不是意外便是疾病甚至身故,想来寻常人都不会愿意的。即然如此,为何还要买保险?这得说一说保险的由来了。
保险是个典型的舶来品,源于国外。而国外的保险又源于早期的合作社。合作社即是一些人互相出点钱、凑份子,成立一个基金。一旦这个圈子的某人出了事,就用基金的钱,帮助他渡过难关。时间长了,合作社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为早期保险公司的雏形,不过保险的真义却没有改变。对于参与这个游戏的人来说,买保险是买一份放心。而一旦接受到帮助的人即是不幸的人。没有接受帮助的人,则是用自己的钱帮助了别人,是幸福的人。保险不是赚钱工具
保险是不是一种赚钱工具呢?很显然,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投保人都希望得到一个说法。简单来说,保障类的定期寿和终身寿保单应该与赚钱关系不大;万能险保单就有一些投资功能;而买投连险简直就是在买基金。如何把握一张保单中保障与投资的平衡,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了。
保险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够获利的赚钱工具
显然的,作为金融三大工具之一的保险,它是和银行,证券并存的理财手段之一。由于它的风险远远低于证券,故而收益率也绝对不会高于证券。所以说保险不是一个快速获利的赚钱工具,更加不能够短期获利。
相反,如果短期之内就让资金在保险公司的账户上面进进出出的话,保险一定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够"快速失利"的工具。因为保险的保障本能要求保险公司资金的稳健,并且是长期性的,任何短期的频繁进出行为一定会增加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相应的损失就会很多,这就是几乎所有的短期退保的损失率会很大的重要原因,
因为理财规划关心的是长期生活安排,通过达到财务自由来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而这些要求是需要长期稳定,而保险恰恰就是一个长期理财的有效方式。
保险不是一种暴富的手段
但是保险却是一个难以受人掌控的赚钱工具
我们知道目前社会投资的平均收益率都在几个以至于几十个百分点的范围,而与之产生明显对比的是:保险实现的受益可以高达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例如,投保人Janny只交了第一个季度的保费4000元,就不幸意外死亡,她的家人就可以得到将近300万元的理赔款。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暴富的手段,其实更加可以理解为我们人类在管理和处理意外风险时的一个"意外"的收益。由于这个收益本身就难以受人掌控,所以,保险也就是一个无法受人控制的赚钱工具,并且它的"投资回报率"往往不是几个百分点,而是几十倍的收益。
让保险顾问来平衡我们对收益和保障的期望
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保险的保障本能的收益率,远远大于保险所衍生出来的投资功能。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百姓在消费保险时,都需要在这两个功能之中找到您所看重的,或者说需要寻求到一个平衡点来兼顾保障和收益。
如果仅仅凭借一己之力,其实很难完成这样的"平衡"。这些就需要专业理财顾问根据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力、性格态度以及风险偏好来与投保人共同确定了。
当下城市白领族买保险的误区和担心
一、十七个误区
【误区一】只有在不稳定企业供职的人和自由职业者,才需要购入商业保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中年人有社会保障,再购商业险就是浪费。
【纠错】虽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在编员工拥有比其他行业更稳定的收入和基本保障,但商业保障仍是一个重要的"安心投资"。调查表明,越是级别较高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干部,退休后生活水平下降的比例越大。因为许多津贴是与职务相匹配的,退休后便不能享受此待遇了。如果我们尽早买了逐步还本兑现的商业保险,到了退休后,恐慌和失落就小多了。
社保是广泛覆盖,需要个人负担一定比例的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的自费部分需要商业医疗保险进行必要的补充;如果购买住院补贴类商业医疗保险,可用一定金额的住院补贴来弥补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报销的不足部分。社会医疗保险在统筹基金的应用上通常规定了最高支付限额,在药品的应用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如不少突发重疾基本医保覆盖的只有甲类药,而其它类药都是自费的。目前,不少保险公司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都是确诊即给付保险金,让被保险人在不幸患上重大疾病的同时,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医疗费用作为救命资金。将大部分医药费的压力"转嫁"给保险公司。
【误区二】我现在位居中层,收入不错,单位又给办理了医保,所以只给孩子买商业保险就行了。
【纠错】古语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只给孩子上保险,一旦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发生意外,谁来给孩子续保呢?相反,如果将保险投资合理运用在中年人身上,万一家长遇到不测,保费得益者便是孩子(可指定孩子为受益人)。同时,保险也承担了一部分养老的功能。现在,我们的理念应该逐步从养儿防老、退休金养老向保险金养老转变了。
【误区三】有余钱买保险,当然选择一次性缴清的方式。
【纠错】买保险和贷款买房一样,选择"一次性缴费"可以少交不少利息,因此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年人都倾向于"一次搞掂"。然而,这种一劳永逸买寿险的方式真的合算吗?大部分保险公司规定,若分期缴交保险费的投保人中途遭遇大病或符合保单责任需要保险公司给付时,以后的保费可以豁免,但一次性缴清的保险却不享有这一权益。不过,缴费期也不是越长越好。现在中年人在职业收益方面变数很大,尽可能地在工作步入正轨时购入保险,在相对稳定的"职业周期"内完成缴费任务,才是一项"安心"的规划。
【误区四】体检报告表明我现在很健康,买保险可以暂缓。
【纠错】无论是健康险、重疾险和寿险,都是越早购买越合算,因为保险公司在做预案时,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杠杆。它依据各年龄段的大病指数、慢性病指数、住院指数及康复指数来提高入门台阶,进而规避风险。比如你40岁开始买保险,"起步价"就比45岁低得多。如果投保人年龄小、缴费的时间长,在总保额和保险金不变的情况下,便可将年缴费额压至最低。
买保险只能未雨绸缪,等到身体出现问题时再投保,保险公司肯定会婉拒你;即便是你在发病的临界期侥幸买了保险,也未必获得理赔--巨星张国荣的身故险和梅艳芳的重疾险就是因为买得太晚,尚在免责期内,而没有从保险公司拿到预期收益。
【误区五】现在还年轻用不着
【纠错】不少年轻人认为自己身强体壮、抵抗力强,患大病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年轻不等于不得病,现代社会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有些职场白领在专心工作时忘了缓解脑力疲劳;有些年轻白领繁忙的工作之余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嗜烟酗酒等。这些将直接造成神经内分泌功能混乱、新陈代谢功能下降及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减低机体抵御癌细胞生长繁殖的能力,容易患上癌症。有资料显示,我国约有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从事研究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是最易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之一。职场白领承受工作压力的同时,尽早地购买一份适合自己的疾病医疗类商业保险无疑是明智之举,因为年纪越轻费率越低,越早拥有保障。
【误区六】买保险不如投资赚钱快
【纠错】有些职场白领喜好激进的投资方式,只要是现金投资总喜欢和收益率挂钩。可是保险的优势不在于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而在于它的保障功能。它好比理财金字塔的地基,年轻白领只有为自己准备好充足的保障,其他的理财计划才可能一一实现。如果没有打好这个地基,所有的风险投资都将是空中阁楼,一旦坍塌,后果将不堪设想。只要缴纳的保费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不会有什么影响。
【误区七】得上大病,买了保险也治不好,没意思
【纠错】就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来说,有些重大疾病确实还不能根治,但是有效、积极的治疗至少可以延续患者的生命,特别是早发现早治疗。以癌症为例,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三分之一的死亡率。况且,每一个患者都有一种求生的本能,每一个患者的家人都不会见死不救,有了重大疾病险保障,风险将由保险公司承担,家人不必再为筹措治病的资金去动用银行存款或去举债。在某种程度上说,保险就是让自己获得一次重获健康的机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为疾病所要准备的,将不再是医疗技术,而是医疗费。短短的十几年,曾经的绝症已成过去,而只要有钱,我们就可以选择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医疗服务,一流的看护。我们为什么不想想,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抵制住一些无谓的诱惑,强制自己存下一笔抵御风险的活命钱?
【误区八】意外太偶然,轮不到自己
【纠错】有些人认为,每年花几百元钱购买意外险太不划算,这个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这是一种侥幸心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我们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每个人都需要保险,只是很多人都像鸵鸟般,将自己的脑袋深深地埋进沙子里,以为危险就不在了。往往有很多人,在病理诊断书开出来后才开始打电话,咨询保险事宜,我们只能说,很抱歉,你们现在花再多钱也买不到保险了.。。
【误区九】我有的是钱,这辈子花不完,保险对我没有用
【纠错】保险的功能很多,对于经济不很宽余的人来说,保险解决万一发生不幸,收入突然中断时的经济来源问题,保险起到保障作用;而对于有钱的人,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保全其已拥有的财产。一次看病假如需要10万元,就算财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保险只用2000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留住98000元呢?我们来到人世积累财富很不容易,应该采取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来保全我们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才是。保险就是目前人类总结出的最科学的财产保全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转移平日的风险带给我们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可以免税,世界上的很多巨富都拥有高额的保险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富的价值。
【误区十】买保险不如把钱放在银行合算
【纠错】买了鸡蛋分放在几个吊蓝里,以防放在一起万一蓝子掉下来全部摔碎。世界上有很多理财的方法供人们选择,把钱放在银行的主要好处是安全和存取方便,当然,储蓄起来可以灵活方便,只是取出时只有本利之和,如果万一储蓄中途有个意外,不仅储蓄计划可能中断,很可能会使全部储蓄用于应急而变得一无所有;保险,特别是长期保险既有储蓄的功能,同时还有转移风险的作用,往往只缴了很少的保险费,一旦出现风险,会得到一大笔的保险金。另外,向我们的养老计划如果通过银行储蓄的方法来实现也有一些困难。储蓄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当中,因为市场的诱惑加至储蓄存取的方便,很可能养老计划中途夭折;保险是定向的、专款专用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储蓄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养老的计划。
【误区十一】买保险的钱不如放到股市上炒一把
【纠错】经济专家一再告戒我们,家庭和个人的投资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炒股票具有投机性,其结果有三种:赢利、保本和赔本。赢利固然很开心,保本等于瞎耽误工夫,万一赔掉老本损失是很大的。不如先拥有保险,织一张经济安全网之后,再去股市上拼杀。其实,买保险和炒股票并不矛盾,不过是家庭理财的两种方法罢了。只要考虑周全,对于家庭和个人财产的保全和增值会很有帮助。
【误区十二】人早晚都会死的,买保险有什么用?
【纠错】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死的方式也无非有以下几种:
1)无疾而终:这是人类最完美的死法。可惜这种人太少了。
2)自杀:这是人类面对窘迫,最无奈的归属。
3)意外身故:这是人类最悲惨的结局,因为没想死的时候却突然死去了。
4)疾病身故:暴病而亡到也罢了,多数人惨遭病魔蹂躏,苦不堪言。花光积蓄甚至负债累累,最后被折磨而死。人活一世,活着的时候准备好挽救生命的看病钱;死后别给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屁股债。这就算活出了点人的情感和道德了。
【误区十三】风险都是偶然的,哪那么碰巧让我给赶上?
【纠错】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某些风险导致死亡的发生概率为千分之几,看起来偶然性极大。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摊上这千分之几就是死,没摊上就是活,生与死的概率其实各占百分之五十,谁能知道倒霉的将是那位呢?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比如,我们在马路上走得好好的,就有喝多酒的司机把车开上人行道把人顶到墙上,招谁惹谁了,不是有这样的一句古话吗?祸从天降风险事故就这样落在了我们头上。因此,也别说谁的运气好,谁的命大。最好买份保险以防不测,免得万一走后,给家里什么也留不下。
【误区十四】我这么年轻,又没有结婚,买保险干什么?
【纠错】人不论年纪大小,都有过自己的童年,都是父母所生,都得到过父母的抚育和关怀。我们应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自己的生活;父母的责任是把我们培养大,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而我们的责任是让父母生活得幸福快乐,世间最悲哀的事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了,万一当我们突遇不测,将如何再来孝敬父母?如果我们用爱心来设计,准备一份足以报还父母从小抚养我们所付出的花费的保险金的保险,当我们万一真的走在老人之前的时候,也好让老人家的伤悲的心得到些慰籍,在经济上也好让老人生活的水平不会下降。
【误区十五】将来孩子孝敬我,没保险也不怕
【纠错】如果我们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将来再结婚生子,我们老两口和我们的亲家将会成为他们小两口的沉重负担。未来社会里竞争会更加激烈,再不会有大锅饭和公费医疗,他们将随时面对失业的威胁,就算孩子们想尽孝心,只怕爱莫能助。因此,未来我们的生活幸福与否全看我们现在如何来设计了。
【误区十六】人都残了,拿保险金管什么用?
【纠错】一个人突然残废的确令人悲伤,但是,更加令人悲伤的是丧失劳动能力后的收入中断。这时是靠朋友资助?社会救济?还是拖累家人?把前半生的积蓄耗尽?难道此时保险金没有用吗?只有保险金是属于自己的,它维护了一个残疾人的基本尊严,也真正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经济问题。
【误区十七】别人都不买我着什么急呀?
【纠错】事实上,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在买保险,不然我国的保费收入不会每年都大幅度的增长。买不买保险就象自家购置一件家当一样,关键要看需要不需要。另外,还有一个对保险的认识问题,说白了是怎样对待今后生活的问题。别人不买保险,或者别人劝你也别买保险,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要记住,那些劝人不要买保险的人将来当我们发生不测的时候,是帮不了我们任何忙的。不信,您把相当于保险费的钱交给他,让他向您承诺,到时候出了事,看大病,养老没钱全找他,他干吗?所以,自己的事自己掂量,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