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告别控制和完美主义——马大和马利亚的启示

告别控制和完美主义——马大和马利亚的启示

告别控制和完美主义——马大和马利亚的启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新年读经| 告别控制和完美主义——马大和马利亚的启示

原创 2016-01-01 刘阳 ijingjie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新年读经】
发怒的好处是什么?有人因怒气太大找牧师辅导,牧师问:“你发怒有什么好处?”“怎么会有好处!家人和我都很苦恼。”“你回去想三天再回答”,三天后他说:“还真有好处,我一发怒,家人都听我的。”马大的发怒背后深层的问题是她想要控制人,甚至让耶稣听她的。

文|刘阳

圣经《路加福音》38-42节讲了马大和马利亚姐妹俩的故事。当耶稣被请进家门,妹妹马利亚和门徒们一起坐在耶稣的脚前听道,姐姐马大在厨房里忙,一扭头却看到妹妹跟没事人一样,人家坐在那因为人家是客,你是主人而且是女主人,那个年代妇女是以家事为生活重心的。一股无名火腾地窜上心头,马大立刻怨气冲天地跑到耶稣面前:“主啊,你不介意马利亚把厨房这些事全都甩给我一个人做吗?你叫她来帮帮我呀。”

马大的身上,带着这个世界的真相。真相就是,我们心里忙乱,一年到头为了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事多并不能成为发怒的理由。如果一个人因为事多就发怒,很简单,他就不应该做那么多事。

工作的压力、服侍的压力,就像人“啪”,用力拍一下桌子,杯子里面的水就洒出来,被激动出来的,一定是杯子里原来就有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有怒气不见得是坏事。怒气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自己里面的状况,新年必须进行属灵的体检了。



精英是对人接纳度最低的人

你忙了一整天为谁啊,哦,为家人,现在家人就在你面前,一天没见了好好说句话总可以吧。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们就可以这样祷告,主啊,求你帮助我做一个仆人领袖,回到家里不是准备接受服侍,而是即将开始服侍,服侍我的家人,求你帮助我不把工作当中的疲累、沮丧、自怜、自义带进家门,免得一回家就被一点小事激怒。

如果你因为忙了一整天神的事,变得很有脾气,那里面一定有谎言,自我中心的服侍会扰乱我们亲近主的心。太在乎自己就会带来比较。看“我的妹子”,可以帮忙却不来帮忙,剩下我一个人在这流汗。妹妹不支持也就算了,主耶稣你也不在意吗?你怎么不说说她?主你沒有看到我这么忙吗?主你不知道我这么辛苦,这么热心,这么爱你吗?

只是事多,可能还不至于思虑烦扰。马大并不是一个缺乏能力的人,她在她的领域里是很有专业素质的,她不是一个做事不讲究质量的人,也不是一个懒在沙发里只会叫苦的人,她想要做到最好。问题恰恰在于马大太想做一个好主人了,好的标准是她自己认为的!而马利亚只想做一个好门徒,所以她领受了上好的福分。

信主前我们在世界上,为了自己的成就为了别人的认可,和每个达不到标准的细节较劲,费尽心力想做到最好。什么是精英?精英就是追求完美的一小撮人,没有人是完美的,精英就成了对人接纳度最低的一群,甚至不接纳自己,人之所以成为精英就是因为对误差几乎零容忍。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何止是男人,女人早就开始对自己更狠一点了,因为她要做成功女性,压过男人。

许多时候我们真的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但健康、睡眠甚至和配偶、孩子的关系都受了影响,里面的消耗有多大,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被神无条件接纳的爱吸引、被恩典的气息吸引,但信主之后很快又把完美主义不由自主的带进信仰,努力通过行为来证明自己在属灵上也是精英,重新开始追求属灵的完美主义。我们因为自己是罪人病人来到教会,却把接下来的一生都用来证明自己其实一切都很好。

如果马大一直这么易怒,其他人很快就会发现,当马大的事情做得越多越漂亮,他伤的人就越多,别人就越难与她同工。热心服侍的马大成了让耶稣担忧、让教会头痛的人,因为教会不是事工,教会不是组织,教会是人!人就会看重关系,就要允许犯错。当父母的都知道,小孩子天然就有犯错的权利,因为他们是通过犯错来学习的,属灵的婴孩同样如此,否则领袖的完美会让同工无法成长,同工的完美会让会众无法成长,整个教会就被完美主义律法的套子严严地束缚住,变得死气沉沉。


                          
发怒有好处吗?

发怒的好处是什么?人不会做无益的事。有一次辅导课上一个老牧师讲了一个案例——有人因为怒气的问题找他,牧师问:“你发怒有什么好处吗?”“怎么会有好处!家人和我都很苦恼,所以才来找你辅导啊。”“你回去想三天再来回答我”,三天后,预约的时间到了,他进门一坐下就告诉牧师:“哦,牧师,我回去想了想,还真有好处,我一发怒,家里人都得听我的。”

马大的发怒背后,深层的问题是她想要控制人,让人都听她的,让马利亚听她的,甚至让耶稣听她的。从做事追求完美、想要控制细节开始,最后一定落入企图控制人的地步。

根据美国圣经辅导专家派罗的定义,掌控就是透过激起对方的情绪反应,来操控另一个人或局面,好让自己的意图得逞。马大没有直接告诉耶稣她的真实需要是希望有人和她一起预备食物,也没有直接告诉耶稣她对马利亚的不满,她所作的是想要挑动耶稣的情绪,“你不在意吗?”她想让耶稣产生同情甚至负疚感,马利亚让我忙成这样,我很不开心,主啊,你都不在意吗?派罗提醒我们看到,马大的话里有明显的掌控成分。

如果你问马大,你在用怒气控制人吗?他可能觉得很冤枉。你问一个3岁的孩子,你知道你在用哭闹控制父母吗?他完全不知道你在讲什么,但他已经会这样做了。掌控者不一定觉得自己在掌控人,但他知道,做一些特定的事说一些特定的话,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他常让人感觉他是无助的受伤的难过的,背后却藏着攻击性,所以耶稣点穿了马大是要夺去马利亚的福分。

掌控的罪,与骄傲的罪相通。他要掌控,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比别人高明,神所造的另一个人不值得他尊重。掌控的罪,本质上是对神创造的蔑视。一切尽在掌握,想要成为神一样的存在,这就是撒旦堕落的原因。要知道,连神都不控制人,神都给人自由意志。耶稣来是要让人得自由,从来自撒旦的一切捆绑和辖制中释放人,因此他虽然爱马大,但对马大的回答却是斩钉截铁的,马利亚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掌控的罪,有时非常隐蔽,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往往都是以爱之名,华人的孩子可能从小就听惯了一句话“爸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台湾李良达长老的大儿子原本在台大生物系读研究所,一年级的时候突然跟老爸说:“我对这行没兴趣,我要休学,去学修摩托车!”父母把一个孩子辛辛苦苦培养到20来岁,都念到研究所了,突然跑去修摩托车!妈妈气得不行,李良达闭着眼睛帮儿子签了同意休学的字。

中间,儿子还找他支援。李良达先是帮儿子租了一个工作室,然后再帮他采购设备。李良达说,他们夫妇俩心里真不是滋味。

半年后,李良达在一次讲道中提及这段经历,一个朋友听完主动来问:“你的孩子对车子这么有兴趣,我弟弟在美国当教授,专门研究汽车引擎,你问他想去读吗?”

李良达迫切祷告了一个月之后问儿子,结果儿子的眼泪就掉下来,他说虽然这半年多他在修摩托车,可是他知道自己这一生不能以此为满足,他很想出国去读书,就学车辆方面的专业。

儿子面试后很快就拿到入学通知。因为换了专业,所以花了七年时间拿到博士学位。这七年里神的祝福是,父母没花一分钱,因为有全额奖学金;儿子在美国教会认识了一个姐妹,结婚了,还生了两个孙子。李良达说,如果当年我们拒绝在儿子的休学申请上签字,不尊重他的意愿,真不知道这七年会是什么样。

当孩子超过18岁,有独立自主权,他的人生是他跟神之间决定的,父母放手很难,但神不喜悦我们掌控。尊重孩子当然要冒风险,父母心里的确焦虑,但神要我们将一切忧虑卸给神,不能因为思虑烦扰就去掌控。


倾倒的香膏

其实,做事的不都是马大,不做事的也不都是马利亚。耶稣接受我们原本的样子──不管是像马大多些还是像马利亚多些;耶稣并没有对马大说:“为什么不能学学你妹妹马利亚呢?”他知道马大永远不会变成马利亚,马利亚也永远不会变成马大。耶稣说 “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好的福分,耶稣爱我们,邀请我们靠近他,但我们要自己愿意,他不会替我们选择。我们人的爱是,我爱你,所以我就替你选择。

人容易产生的一个误区是,以为马大要生命更新就一定要变成马利亚。其实,马大的出路不是成为马利亚,马大的出路是主耶稣是十字架。马利亚的出路同样是主耶稣是十字架。

每种老我的性格,不但马大的老我,连马利亚的老我,都必须钉死在十字架上,才有新生命活出来。

有一位香港牧师Sam牧会多年,几年前体检发现得了一种很凶险的淋巴癌,化疗8次。他说以前都是我安慰会友,现在轮到自己了,因为见得多了,并没有特别恐惧。

Sam说自己年轻时立过志,要像马利亚一样为主倾倒自己的一生,后来服侍久了,还以为自己的事工可以一直做下去,忘记了玉瓶是会碎的,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瓶子里的香膏也只剩下一点。

Sam说,治疗阶段扫描癌细胞时,走进那扇大门,你的ID、手机、信用卡还有事业事工都带不进去,妻子也只能在外面等。Sam说,我喝下药水要躺着等一个小时,那时只有耶稣和我在一起,我就祷告,圣灵就极大充满我,我听到耶稣给我一句话,“我们成了一台戏,让世人和天使观看”,我的眼一下被打开了,连天使都在观看,这个人躺在病房里有没有见证出基督来。他说,尽管有软弱,但我感恩,可以让世人在试炼中看到神与我同在。

穷人是重要,事工是重要,但耶稣说“只是你们不常有我”,神藉着癌症提醒Sam,我们和主的关系更重要。Sam说那一刻他躺在病床上重新立志,要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香膏倾倒在耶稣身上,单单因为他是配得的,单单因为我们爱他。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