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3个人次参与评价】

世博局应对客流少为何很“迟钝”?

世博局应对客流少为何很“迟钝”?

http://blog.eastday.com/jingjie/art/1065123.html

从五月一日到今天(5.10)世博会已经开幕10天了,从入园参观的人数来看,着实令人大跌眼镜。和此前官方高调预估的7000W人次相比,更有天壤之别,巨大心理落差应该是有的,无论是关心和支持世博的草民,还是朝廷大员。

根据前十天官方的统计来看,入园参观游客大概在150W左右,平均每天入园人数在15W左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0天中有5天法定假日(休息日)。按照常理,休息日应该可以拉升不少游客数量,但是天不随人意,尽管如此多的休息日依然没有使客流“起死回生”。世博园内依旧是门庭冷落、萧条冷清。

现在不是追究7000W游客估算是否有失误的时候。而是应该梳理头绪,冷静分析市场情况和及时改善营运缺陷的时候。如果论7000万这个数字是调研怎样测算出来的,官方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许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但是按照目前状况推论差距实在太大)。假如官方动用其他手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例如,组织军警、学生、国有企业职工参观……

根据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观点,目前世博局遇到的困难是,虽然上海的世博搞得史无先例那样隆重,但不同国家或地方的展馆的吸引力很不一样。这就出现了一个大难题:有些展馆要排队四个小时,另一些却毫不挤迫,报导是这样说的。这些报导无疑会阻吓要参观的人。何况炎夏将至,近四十度的天气上海常有,在太阳下站几个小时,就算是半个小时,也是不宜参观的。

我认为收费的结构出错。改良的价格结构会解决上述的困难。我建议的收费结构如下:一、与其收160元入场费而任客选择展馆,不如转收入场费50元。二、不挤迫的展馆不再收费,但挤迫而要排队的展馆则要另外收费。三、这另外的收费要有弹性,随时提升或减少,务求达到不需要排队进馆的效果。在电子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收费调整应该不困难。四、那些在改收费制度之前已经出售了的门票,则依照原来的安排,不需要付挤迫时的额外收费。但这些原制度的票不要再出售了。

张先生的建议显然是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在下结合张先生的观点归纳补充如下:

第一, 开园放客。取消大门口售票的办法,设定具体场馆收费。将客流引入园区,鉴于园区道路宽敞,游客分散,让更多的游客接近展馆。

第二, 在世博园区按需消费。在园内根据各自需要参观展馆,为了鼓励大家参观的热情,在一定的时间内,参观展馆越多,优惠也越多。就像在大型免费公园里一样,有的喜欢骑马,有的喜欢烧烤,也有的喜欢划船……不要搞一票到底,应该鼓励各取所需。

第三, 适当放松安保神经,安检前推或者后移。上海世博给世人的印象就是,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其实我们官方有个错觉,一直以为“坏人”多,好人少,由此坚决将所有人都当成“坏人”来看,如此一来造就了一批神经紧张人士,简称“神经”。事实上,设定三层安保措施已经足够了。第一层,加强进入上海道口的安检;第二层,加强通往世博园区各条公交、轨交和社会车辆的安检;第三层,加强世博园区可疑情况的随检和提升上海地区职能部门的日常检查。创造“外紧内松”的游园环境。

第四, 媒体要以平常心对待世博报道。现在狂轰滥炸式的报道实在让人心烦,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无不是在喋喋不休地报道,其实说来说去也就那点事情,那两句话。没有必要重复的。大概这是政治任务吧?从领导到记者几乎都被世博报道“压”变形了。这样的状态还能出好新闻?

第五, 可以适当组织观众参观世博,可以提高人气。就目前世博人气不佳而言,应该及时组织一些群众参观,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气;另一方面激励安保和志愿者不能懈怠,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高人流来“刺激”,起到“以赛代练”的效果。

第六, 招募全国明星演员参与世博循环大型演出,并且实况向全国转播。依在下来看,世博局已经有所“动作”了,可是“步子”太小,“调子”也太低。不能达到立竿见影,吸引游客眼球的效果。

第七,…………

日子在一天天流逝,世博局官员千万不要坐等“机遇”,错失大好的机会。建造世博会很容易,但是运营成功却很难。日本世博会创造了世博参观人数之最,是因为日本人很会做生意;然而我们做生意却不行,搞“斗争”可是行家里手。既然我们喊出超日本游客人数的口号,那我们还是要以实践和数据来说话,决不能空喊口号,落得一个“吹牛皮”的愚蠢形象,让世人贻笑千年。.

TOP

民间高人:给上海世博客流量7000万支绝招

http://bbs.eastday.com/viewthread.php?tid=824209&extra=page=2

上海世博会在烟火、灯光、水幕、歌舞晚会交相辉映的开幕式中,十分闪亮令人惊艳的登场了。整个中国的国家资源为之尽力服务。开场前三天,人潮涌动,精彩叠现,世博会亮相运行可以打99.99分。

中国有句俗话:新开茅厕三日香。没想到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奥林匹克”的世博会,也会如此。据媒体报道,昨日进入首个普通日的上海世博会,经过3个指定日的运行,客流数量急剧下落,只有区区18万人次。相关媒体报道的标题一片灰色,这不免让人担忧和叹惋。

之前世博局的高调宣传,让大家兴奋地牢记了一个数字:7000万。这是上海世博会的预定游客量目标。作为这样倾举国之力举办的世界顶级盛会,参观客流量当然是考评其成功与否的硬性指标之一,也是跨越民心之门的一道坎。如按照目前这个速度测算,184天的会展期间总接待量将只有3312万人,低于日本爱知世博会的5000万人,更远低于预期超过7000万人的目标。上海世博会恐有虎头蛇尾之虑,或有杨柳腰之疵。

据上海世博局官员介绍,7000万这个数字是调研测算出来的。上海世博会申办时美国一个公司做了调查,预计可能会吸引5000万游客,但如果中国加大宣传力度,这个数字肯定会上升。后来国际展览局在考察周边客源基础、旅游资源后,认为可以达到7000万人次以上。

为什么这么粗壮的数字突然阳痿了呢?

据世博局分析,两个原因阻挡指定日的人流:其一是天气炎热。其二,“五一”3天是假期,参观者可能担心假期人多扎堆,有些购买指定日票的人干脆避过高峰期再来观看。然而,第一个普通日运行情况却显示,真实状况未必仅是如此。

按理说,中国人口近14亿之巨,7000万游客量只占5%,小菜一碟。何况本届世博会是最、最、最的世博会,加上“周边客源基础、旅游资源”,应该不至于落差这么难堪。

差哪儿呢?

我想,世博局相关部门也许太过乐观,对冷场情况根本不去估计,缺失系统周密的营销应急对策。只表面看到游客资源,而没有深入分析游客群构成,不去洞悉把握目标游客群的心理。只想到人太多了怎样确保安全,没想到“周边客源基础、旅游资源”居然这样不买账,不捧场,居然会落到日流量不足20万人的羞愧境地。

7000万的任务大旗猎猎,迎着世人目光在招展。这么硕大数字,靠老外们肯定不成。往大了想,1000万老外看上海世博,已经撑死。那也还有6000万客流量,谁来补充?当然是咱中国人。但在中国,如果不是运用公权力号召和有序系统地组织,一个长达半年的世博会要做到平均每天50万客流量,几无可能。

因素很多,我分析几条:

1、 中国人很多,真正有条件、有兴趣、有时间去世博会的其实并不太多。

以上海世博三日游为例,一般正常旅游开支约需3000元。中国中西部地区广大贫困农民、东部地区部分贫困农民和全国城市低收入家庭,是舍不得花这笔钱的。这一部分约占中国总人口40%。

中国城市的蜗居者和房奴们,每天为房子而焦虑和奋斗中。这一部分居民手中可支配的休闲旅游、娱乐消费类支出很少,大多选择在家看电视世博会了。他们约占中国城市总人口40%。

有钱看世博的,也不一定有兴趣有时间。这一部分人为名为利日夜操劳,有更多比看世博会重要的事情。以世博会开幕三天的指定日票为例,这些能搞到票的人非富即贵,至少肯定有钱,但是有将近40%人有票而弃权,不去捧场饱眼福。按此比例,有条件有兴趣的人里也会有40%没空去看世博。

七七八八算下来,14亿中国人里有条件、有兴趣、有时间去世博会的,也许不足6000万。

2、北京奥运会成功的营销经验,上海世博会不能照搬。

北京奥运会是动态、即时和不可逆的文体活动。每天举办不同赛事,不同赛事对应吸引着不同的体育迷群体,每个赛事都有其铁杆观众。奥运会赛事不可逆,也就是说今天不去看,明天就没了,只有看新闻了。所以北京奥运会能确保从开幕到闭幕之间每个赛事的观众数量。

上海世博会是静态、长久和无变化的展览活动。半年之内什么时候去看,都一样。游客目标群里大多认为不急,有空有心情再去。什么时候去看,视自己时间安排和心情而定。故此,如果世博局缺乏系统周密组织,游客量忽热忽冷,也就不足为怪。

北京奥运会举办前没有发出观众总量的豪言壮语,所以每场比赛是否票房售罄还是票房斑驳,实际有多少观众,人们不会计较和在乎。中国人在乎的是中华世纪盛会的喜悦、比赛出现的一个个奇迹和中国金牌数。

而上海世博会老早就放出了7000万人的“游客卫星”,无异于做了一个套子往自己脖子拴,一旦做不到,那真成吹大牛,为中国“大鸣大放事业”添了一笔。

3、中国会展市场和商演市场一样,发展很快,但未成熟。

所谓未成熟,即未完全市场化,至少99%城市缺失完全市场化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土壤。以商演市场为例,坐在贵宾票席位的,往往不用自己掏腰包的。“看戏的不花钱,花钱的不看戏”,这种演出市场怪现象,在中国各城市屡见不鲜。99%商演如果不靠拉赞助之类手段,光靠票房销售,一定血本无归。花钱看展览也如看演出一样境况,在中国尚未形成成熟的消费习惯。中国城市举办形形色色展览会博览会,当地政府99%都会动用行政手段去组织客群,以达到繁荣和成功的景象,避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

从某种意义看,世博会是物质化的精神产品,世博局要更多考量中国人在文化娱乐市场的消费习惯。或许当初请美国公司做世博会门票市调,就是一个错误。老美不一定谙熟中国文化海洋的水性。

4、上海世博局缺乏对客流周密系统的策划预案。

世博局媒体服务部工作人员对媒体坦承,客流量没有我们预想的多。“再这样下去,我们要考虑采取措施吸引人气了。”他坦言,世博局不会采取降价、优惠票价来揽客,接下来有必要组织国内和外国旅行社在各地加大推介世博会的力度。

从世博局工作人员口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一是在美国调查公司的误导下,对客流过于乐观;二是票房惨淡始料未及,缺失周密系统预案;三是对策中主要强调加大旅行社的组织力度,组织方式和营销办法单一。由此可见,世博局根本没考虑过客流不足怎么办。

从旅游学和营销学角度,不难分析出,上海世博会还将有两个自然游客高峰期:一是暑假两个月,以大学生自助游、中小学生夏令营和三口之家快乐游为主力客群。暑假游客量将每天突破50万人。二是最后一个月,世博会将从“无变化”状态向“不可逆”状态嬗变,闭幕进入倒计时。很多有钱有兴趣的游客会抓住最后机会,忙里抽空“到此一游”。愈接近闭幕式,参观人数必将愈多,这是规律。因此,暑假两月和最后一个月,世博会一定人满为患。

那剩下三个月呢?显而易见,以世博局目前的门票营销运作套路,不客气地说,要达到日均30万人都难。上海世博会游客量要达到7000万人,只能成为一个噱头。

要让这个美梦成真,世博局应当审时度势,及时应对,有的放矢,达至圆满。无知者无畏,我提几点浅见,供世博局参考,以助于解决世博会游客总量和游客日流量均衡性问题。

1、世博局相关部门要转变世博门票的营销方式,从“自然态营销”转变为“计划式营销”,从常规营销转变为市场营销和组织营销兼备的整合营销。既然举办上海世博会,动用了国家力量,那么世博会的客源也应该借助国家力量来组织、调配和整合。否则,不但游客量不足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缺憾,还会造成“人多挤死,人少急死”的两难局面。

2、要尽快制定周密系统的世博门票营销纠偏方案。首个普通日游客量虽远离人们想象,但这只是亮了黄灯,不是红灯,警示世博局门票营销策略存在严重不足。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如果继续再恪守美国公司调查员的话,无为而治,一味乐观,那就一定会吃上大红灯。唯有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才能一路绿灯,顺顺畅畅。

3、要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娱乐市场未成熟现状,全局把握,整合各界资源,实行“对内点线面突破,对外参展国优先”的营销战术,以月为单位促销、组织、控制和均衡世博会日客流量。从时间节点上,5、6月份侧重门票强力促销组织,解决游客量低落的问题;7、8、9、10月份侧重解决人满为患的接待压力。世博会门票销售应当采取科学的销控系统,做到有机、有序、有效、可控。

点:是指以省为单位的机关门票促销策略;线:是指以中央部委系统、中央直属大型企业、各大行业协会为单位的团体门票促销策略;面,是指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大众零售门票促销策略。

参展国优先,是指组织国内外旅行社对世博会参展国攻关宣传、重点组织客群。

世博局官员说:“世博门票不打折、不优惠促销”。我从专业角度支持这个观点。因为门票打折会影响世博会品牌,同时也无法向已经买票的游客交待。一个成功活动的门票,一定不能打折。打折往往会丧失活动本身的品牌魅力,搅乱本有的目标市场,反而失去一部分目标客源。

但是,不打折,不意味着不作为。世界营销学一切成功方法和案例智慧,都应施展在世博门票促销上。

对“点”的营销,建议可采取分省限月销售的办法。把全国各省份划为六个组,每个组限购指定一个月内的世博门票。目标对象主要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分省限月销售,把目标对象营销期一下子从半年缩短到指定的一个月,将大大刺激和力促门票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这样就确保每个月均有相对可控量的客源保障,同时也提前缓解最后一个月的游客量激增造成的接待压力。

对“线”的营销,建议可采取主题考察游的方式,同时结合限月参观的门票销控方法。由中央部委系统组织下属中央直属大型企业以团队票的方式销售。同时各大行业协会、各级企业家协会组织系统内员工按照月份分配名额,有序组织参观。

对“面”的营销,建议可进一步扩大营销代理网点,各大银行网点、各大商业网点均可销售,更加方便社会大众购买,同时发挥银行网点系统的人脉营销,使世博门票的大众营销更见奇效。

对暑假游客高峰期的门票营销,也应当以学校为单位组织预售团体票,达到有序可控之目的。

按月分省、分行业和区域进行计划限售世博门票,将成为世博会打开世博会游客量难题的金钥匙。

世博会刚刚开始,精彩好戏还在后头。我对上海世博客流量的思考,很粗浅,也许是杞人忧天。世博局高人林立,高招绝技有的是,根本不用我操心。如是,最好。.

TOP

干吗要这么多人啊?
平均20万人一天挺好的!.

TOP

一定要搞到7000万吗?人少不是我们老百姓希望的吗?.

TOP

回复 4#HellenMM 的帖子

有目标的吧,要超爱知。.

TOP

周日那天14万人,我们在日本馆排了1小时,而沙特到晚上六点还需要3小时,没敢去。周六20万,有妈妈在日本馆排了3小时。所以,每天15万左右是本人去热门场馆排队的底线。.

TOP

反应不算迟钝呀,现在一些超市和火车站都可以买票了..

TOP

7000W这个数字肯定有问题!我们5月3日那天在世博园,只有12W人左右,可已经到处是排长队了,我们只好看那些不排队的展馆。顶着炎炎烈日,扶老携幼的排上两三个小时队伍,那会是什么感觉?.

TOP

回复 1#hy_mz 的帖子

经济学教授不懂政治瞎操心,人家根本不在乎到底有没有七千万人次,需要的只是这个口号,数字嘛留给国家统计局好了.

TOP

回复 5#hy_mz 的帖子

爱知2300万.

TOP

回复 8#stacyxiayh 的帖子

7000万只是预测,不是目标,不是口号,估计很难达到,到不了也没关系。.

TOP

如果每天15万已经排队排成这样,那么每天38万,应该就是前一个人把票交掉,走人,接着轮到“下一个”交票,再走人。
这样赚钱也太爽了吧。别说实现不实现,就是想像一下也是美好的

[ 本帖最后由 HellenMM 于 2010-5-11 19:23 编辑 ].

TOP

回复 7#sxm 的帖子

本来是滚动控制式售票,现在开放和促销了。.

TOP

是的,便利店有售了,门口的电子屏上滚动显示“欢迎购买世博票”.

TOP

我要等哪天下暴雨,而且不是双休日去,最好只有几万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HellenMM 于 2010-5-11 19:20 发表 \"\"
如果每天15万已经排队排成这样,那么每天38万,应该就是前一个人把票交掉,走人,接着轮到“下一个”交票,再走人。
这样赚钱也太爽了吧。别说实现不实现,就是想像一下也是美好的
.

TOP

回复 15#塞翁失马 的帖子

我也有如此想法,周六带孩子去了,20万人,我们只能去些冷门的场馆,女儿意犹未尽,我告诉她等你放暑假,哪天刮台风下雨穿件雨衣再去吧,热门场馆前排队人数应该会减少。.

TOP

世博园内依旧是门庭冷落、萧条冷清
这个谈不上。.

TOP

回复 15#塞翁失马 的帖子

偶也在等这个机会,票早就买好了,就儿子放假哪天,天助我也!.

TOP

引用:
原帖由 塞翁失马 于 2010-5-11 19:22 发表 \"\"
我要等哪天下暴雨,而且不是双休日去,最好只有几万人。
同期盼下雨!.

TOP

8月份,一般上海多雷雨台风,我也等.

TOP

一楼的那个分展馆买票的建议太可笑了.

TOP

人少不好吗?我很想趁着人少去,可惜孩子的作业、周末的上课,没办法。如果教委规定每个学校起码有一个周末必须少布置作业,方便家长错峰带孩子参观,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外面的课停一次没关系,可作业不能不做啊!我们家长当然也不想等到六月底考完才去啊。谁不想现在相对人少、天气又不太炎热的时候去啊!教委不配合、学校不配合形势,家长很无奈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hy_mz 于 2010-5-11 08:53 发表 \"\"
http://blog.eastday.com/jingjie/art/1065123.html

日子在一天天流逝,世博局官员千万不要坐等“机遇”,错失大好的机会。建造世博会很容易,但是运营成功却很难。日本世博会创造了世博参观人数之最,是因为日本人很会做生意;然而我们做生意却不行,搞“斗争”可是行家里手。既然我们喊出超日本游客人数的口号,那我们还是要以实践和数据来说话,决不能空喊口号,落得一个“吹牛皮”的愚蠢形象,让世人贻笑千年。
这段不知是LZ的,还是转帖的,关于日本段,失实。

日本世博会最高人数是大阪(不是楼上的爱知,爱知只有2000万出头),达到6000多万。而这6000多万,不是生意做出来的,其中60%是学生,也就是LZ不屑的“组织”出来的,而且,还算了志愿者、媒体、工作人员等。顺便说一句,不知大家注意没有,上海世博会统计的是“票检人数”,也就是说,上述人员都不算在内的。不满一米二的小孩,以及特别通道出入的超过七十岁的老人和残疾人,也不算在内的。从这点说,统计方法比日本人“老实”多了。

但我很佩服日本人这种不重生意重教育的心态。而且,很有效,大阪世博会让一半以上的日本国民,和几乎百分百的日本青少年去看了世博,大有利于日本战后从科技到观念包括国民素质的走向现代化。

但是,在中国,如果要组织中小学生看世博,估计马上会招致反对,怕安全,更会嘲讽凑人数,强迫看世博,等等…….

TOP

据我所知,全国各地的公务员都发了免费票看世博,很多地方还包来回机票和住宿,当然行程也统一规划了,话说其实只要跟其它省市打下招呼让他们早点来就好了嘛.

TOP

回复 24#语儿妈 的帖子

转贴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可爱小胖妈 于 2010-5-12 09:43 发表 \"\"
人少不好吗?我很想趁着人少去,可惜孩子的作业、周末的上课,没办法。如果教委规定每个学校起码有一个周末必须少布置作业,方便家长错峰带孩子参观,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外面的课停一次没关系,可作业不能不做啊!我 ...
强烈建议上海中小学放世博假一周。

某天在园区已经看到上大附中实验学校的一年级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在园区和英国馆人扮的“大鳄鱼”玩儿,老师说,票是宝山区给买的,车是学校联系的,孩子自己基本不用掏钱,就带一份午餐。

这个是公立学校呢。.

TOP

回复 6#hleilei 的帖子

同意。.

TOP

最好能本着 “重教育”的理念 学校各班组织统一去看,由讲解员的详细的介绍,我想学生们接受的会更多更全面,
毕竟家长带着看时在知识方面自己了解不够全面的话,孩子也不能真正了解科技未来等方面的内容,只能是走马观花了.

TOP

回复 10#家有考王 的帖子

才搞明白,这次要超越的目标,不是爱知,是大阪。
反正都是“比、学、赶、帮、超”啦,这个口号,我打小就知道的。.

TOP

回复 27#语儿妈 的帖子

这个建议太好了!严重表扬一下那个学校英明的领导们。.

TOP

回复 17#jijingma 的帖子

希望学校能在周一到周五周中人少的时间段组织学生去参观.

课堂搬进世博展馆 塑造创新“海宝一代”
□晚报记者杨玉红钱钰报道

   世博会期间,老师领着一群学生参观各个展馆,将成为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市教委的调查显示,70%的孩子想参观世博会,50%的孩子想两次参加世博会。届时,世博会将为沪上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今天上午,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莫负春在第三届“民生访谈”活动中透露,本市将通过志愿者服务、课堂教育、教师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世博会。市教委将发布文件,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去参观世博会,中小学生课堂将搬进世博展馆。此外,引导家长带领孩子多次参观世博会。沪上部分高校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每所大学都将承担世博展馆的部分服务工作。大学生服务世博会,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实践学分。同时,市教委号召沪上各中小学,今年的暑假作业就是:“大手牵小手”一起参观世博会。学生参观世博会,最佳时间需要一周,开拓青少年的眼界。

  莫负春还表示,世博会将成为城市的财富,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将塑造更有创新活力的“海宝一代”。

   将为学生提供丰富教育资源

  记者:这次世博会,学生们参与热情非常强烈,每个人都在动脑筋让世博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相信教育政策的主管者也在这么思考。

  莫负春:世博会是上海青少年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机会,我们希望能利用好这个机会为青少年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有关部门曾在中小学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孩子想参加世博会,50%的孩子想两次参加世博会。

  记者:参观世博会除了学校的组织和家庭的安排以外,教育部门如何利用世博这个平台,让它成为教育资源?莫负春:教育系统现在各个方面都在为世博会服务。从大学来说有很多专业的服务,比较直接的是大学生志愿者,为世博会承担大量的服务工作。还有很重要的工作是孩子的教育工作,希望这次世博会能够给孩子带来一次深刻体验,可以肯定地讲,如果未来几年大家觉得这批孩子有些变化或者有些提高,那肯定是世博会的影响。

  记者:现在全市迎世博会的热情不断升温,我想问一下,您心目中世博会是哪些孩子特别需要看的?

  莫负春:我看到一些资料,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世博资源对学生的教育,有很多参加历次世博会的朋友跟我说,世博会最美的风景是各位老师带着孩子参观世博会。我也很希望今年世博会有这样的场景呈现。

  世博会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教育资源,我自己理解有几个方面。第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本身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和赞誉,是对我国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肯定。参观世博会肯定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民族的认同;第二,这次世博会是世界多文化的一次交流,世界各国都把自己最美好、最精彩、最有特色的东西呈现给世人,这个过程对孩子,特别是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孩子来说,可以接受多元的文化,要融入世界文化,要包容各种文化,当然还要学会选择。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创新,每次世博会都是以科技发展作为最大的亮点和支撑,这次世博会可以看到很多科技成果的运用。我多次去过世博会的场馆,真是奇妙无比。现在暂且不说内部有多少美妙,光从建筑本身就已经让我们感觉到科技的美妙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博览会的参观,激发学生创新、创意的激情。这对社会创新责任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

  10名大学生中有一名园区志愿者

  记者:上海有这么多高校,培训了这么多志愿者,世博会的时间又比较长,志愿者怎么对世博展馆服务?高校会不会集体停课呢?

  莫负春:这次上海大学生对世博会有这么高的参与热情,现在志愿者报名将近60万的学生,占70%,总共园区志愿者是7.7万,除了1万是来自于其他人员以外,另外6万是上海高校的学生,就是十分之一的学生参与到世博园区。

  最近抽样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觉得世博会跟自己有关,期待世博会圆满成功,100%的学生想参与志愿者活动,还有100%的学生要为世博会服务。

  这次世博会时间比较长,任务也比较重,在园区志愿者安排的时候做了充分考虑,原本有两种方案运行,考虑一个场馆对应某一个学校,但是考虑到时间比较长,对教学可能会有影响。最后我们选择的方案是,在一定时间内每个学校承担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目前安排为两周,两周期间由学校集中安排志愿者,学校和园区都认为是比较好的方案。

  现在这种安排模式影响不是很大,有的学校正好在暑假期间,对课程没有影响;有些学校是安排在9月份,或者是五六月份,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样,有些则选择了集体停课,调整一下课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大部分学校没有停课,可能把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做一下调整。

  目前,本市还有2000名学生担任世博会的现场售票,主要是上海的民办学校和中职学校。

  记者:会不会对现在不太理想的教育理念有所推动,比如现在大家注重分数,会不会在这些理念上也带来推动?

  莫负春:从教育角度来说,也要有一些改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环节看。一是教育教学过程,引导教育教学过程触发学生对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二是评价手段,我们是注重对现有知识的考核,还是对现有知识灵活运用的考核,从创新角度讲,应该最多是知识灵活运用的考核。三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实习,让他和实践接触,在接触过程中提高能力,触发灵感和对未来的想象。

  世博将成学生最大实践平台

  记者:现在学生们的课程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要让学生在课外参与世博,会不会对课业造成更大的负担呢?

  莫负春:这次世博会是难得的,我也在想世博会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最近在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里面重要的一点是怎么样提高素质教育。我们讲创新素质、创新人才的时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但是核心的东西,或者是基本的体会,我们的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参与课外的活动。

  调研发现,上海的孩子学业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动手能力、体质健康状况、意志力、自信自强的能力都是不足的,这些都是我们很关心的问题。而这些素质的培养,除了课堂以外,社会实践也很重要,让他们有这种体验,有这种能力。我希望整个社会,借助这个世博会,让孩子有一个体验,有一次在体验中的思考和锻炼。

  每次世博会都有针对中小学服务使用的场馆,还有针对青少年活动的主题,以前有一届世博会有一个未来畅想的公园,孩子们可以跟未来世界进行交流,这是非常吸引孩子们的活动。还有很多世博会结束以后,就把世博会场馆转化为青少年教育基地。世博会本身有很多教育资源,世博会也是最大的实践教育,我们希望老师能够把世博教育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把专业课程放在世博会场馆里面进行。能给我们带来最大启发的就是未来对教育的思考。

  今年暑假作业就是看、听、说

  记者:市教委在组织保障上能够为孩子参观世博园区提供什么样的便利、优惠?

  莫负春:这次从世博园区安排上为青少年提供了很多方便和帮助:一是儿童票是优惠的,二是设置了儿童活动中心,三是推动未来科技发展的场馆。现在市教委已经要求中小学、大学尽可能组织学生参观,同时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孩子都要参观世博园区。实际上学校的热情也很高,现在很多学校都在筹划、准备参观世博会。但是,学校组织工作还是很有限的,学校人员比较多,世博场馆相对比较分散,所以,除了学校参观以外,希望家长也能陪着孩子去参观。这次机会难得,资源丰富。特别要求,学校对贫困家庭的孩子重点关注,保证他们一定能去参观世博会。

  记者:在世博园区学生除了看场馆,还能学到什么?莫负春:市教委现在在做一个计划,希望世博会过程中有三个阶段:一是对学生在观前做一些指导,看文化、看科技、看创意,看未来的发展,也与市科委合作开展一些讲座,老师看了以后可以更多地指导孩子如何观展;二是世博参观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参观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思考;三是世博会结束以后,希望孩子的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我希望今年暑假孩子们就不做书本作业了,就是看、听、说。

  塑造更有创新活力的“海宝一代”

  记者:学生去世博园区多少次比较适合?

  莫负春:世博会在家门口举办,这么好的资源,我建议孩子能够多次参观世博会。除了到园区看以外,网上世博会也是很好的资源。

  世博会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长远的,希望世博会能够给未来社会留下一笔财富,能够塑造“海宝一代”,对国家、对民族有重大影响的青年人。北京奥运会诞生了“鸟巢一代”的美誉,这一代人给世界、给中国呈现了靓丽的风景线,体现了他们的责任、他们的担当。我们也希望世博会能够诞生“海宝一代”。 “海宝一代”和“鸟巢一代”是一致的,首先对国家、民族的认同、热爱;二是对社会的责任;三是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可能也会有些不同,我认为不同还是跟世博会精神有关,希望“海宝一代”更具有创新的活力。这种创新素质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学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希望能够提高整体学生的创新素质,不仅仅是技术能力,是一种人品素质。所以世博会以后会推出加强中小学素质培养的指导意见。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直在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还特别注重教师在整个学科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我们希望通过各学科的教育融化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会更多通过教师能力的培养,教师执业能力的提升,转化到对学生的引导能力上来,这方面我们会做更多的探讨。

[ 本帖最后由 丽贝卡妈妈 于 2010-5-12 11:05 编辑 ].

TOP

建议六月为世博儿童月,应该免费组织全国少年儿童来世博参展。.

TOP

爸爸妈妈你们别盼着台风下雨啦!接下来世博保障的重点就是防汛防台,想想看4月份有地儿还在暴雪,今年的气候实在不敢想象,我最担心地下车库的汽车,搞不好就象广州那样!应急方案就包含会闭馆整修..

TOP

回复 33#金沙白浪 的帖子

上海市政府可以免费送门票,但交通费住宿费餐费呢?如果说上海市政府出,恐怕有一大堆人要跳起来吧?现在大家的纳税人意识越来越强了.

TOP

回复 31#可爱小胖妈 的帖子

有些学校早就组织学生参观世博了.

http://ww123.net/baby/thread-4722952-1-2.html.

TOP

不急啊,孩子们还没有放假啊,家长怎么可能自己去玩,到时候一定客流超大.我是因为陪老人所以提前去了..

TOP

回复 35#hy_mz 的帖子

世博可是中国体制优越的最好表现,举全国之力可以随时随地,有始有终的呀!相信为了祖国的未来,全国人民,全国纳税人都会举双手赞同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y_mz 于 2010-5-12 10:22 发表 \"\"
才搞明白,这次要超越的目标,不是爱知,是大阪。
反正都是“比、学、赶、帮、超”啦,这个口号,我打小就知道的。
如果在大阪世博会对日本国民现代化的推动方面,比学赶帮超,倒要额手称庆了。.

TOP

“海宝一代”和“鸟巢一代”???杨利伟上天了,怎么不见全中国小朋友都上天呢?太搞笑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猪太太 于 2010-5-12 09:20 发表 \"\"
一楼的那个分展馆买票的建议太可笑了
这样的话,干脆不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要“城市,让我们都赚饱”.

TOP

回复 32#丽贝卡妈妈 的帖子

记得这个莫大领导曾经建议:假期不给孩子们布置任何作业,去世博的。
.

TOP

世博局考虑弄个小朋友专场吧.

TOP

我同事说,有亲戚是外地的党员,单位搞党员活动,要到上海来参观世博.
如果全国各地的党员都要上海来,就象上次到井冈山的红色之旅的话,那世博的客流一点都不用担心啦..

TOP

干嘛老是盯着7000万的目标啦,观世博又不是去看人,质量应该重于数量。.

TOP

引用:
原帖由 Barbie 于 2010-5-12 13:02 发表 \"\"
世博局考虑弄个小朋友专场吧
.

TOP

回复 43#Barbie 的帖子

我也觉得应该搞个全市小学生专场
让小朋友安全愉快地参观.

TOP

人少有人少的好,安全,工作量小,方便管理,多少多少天无故事,也是老老好的政绩.

TOP

客流不够么,学校组织多去几场就可以了。
也省得家长操心了。

小朋友开心,家长开心,SB组委会开心,大家开心。.

TOP

花那么多的钱,跑到现场去排1-2小时的队,看十几分钟
每天只能看几个馆,太吃力了
不希望人再多了.

TOP

 64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