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楼家有考王
(警报解除石头落地好高兴)
发表于 2008-4-27 16:59
只看此人
四、规避“信息成本”的风险
从全国试点情况看,初次实行平行志愿存在“信息成本”问题,由于考生在报志愿时没有历史数据参照,操作难度和风险都会加大。在传统志愿模式下依据考生(家长)心态,“学院派”和 “专业派”的分界比较明显,不管如何考虑,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在平行志愿下,大家都想看高一线,学校的名头在选择上会占一点上风。所以排名靠前的学校,录取的分数肯定会提高,相应的,令你满意的专业的分数也会提高,实际上你还是得权衡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的问题。因此,仍需对志愿的结构进行认真的研究。一般来说四个志愿的坡度应根据“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来设计。
五、最大的利空:复读市场
实行平行志愿后,一次投档率可达99%以上,而过去这个数字在60%-70%左右甚至更低。这一变化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复读市场。上海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复读,其数量从来没有公布过,但复读市场火爆是个不争的事实。中考的特点是,学生考得不好,是楼梯一格一格往下掉;高考的特点是,学生考得不好,是楼面一层一层往下掉。复读是要下很大决心的,决定复读,意味着绝对不能接受考试结果。平行志愿后,高考录取模式向中考靠拢,体现在录取上,考试发挥好坏的差异不像过去那么大了,复读的动力也就不会那么强烈。特别是一、二批次成绩不够理想的档内考生选择复读的意愿不会很强烈。复读学校将恢复它本来的定位——落榜生,而不再成为高分生的“阵营”(确实每年都有一部分高分生为了理想的目标选择复读)。其实,在教育这条产业链上,复读这个环节本来就不应该那么膨胀的。反观复读结果,复读后考上心仪学校的学生究竟有多大的占比?大部分是无奈接受,有不少甚至颗粒无收(维持原来档次)。复读市场的合理衰退,对明年的考生总数、对明年的春考人数都有影响,甚或会影响到春考政策的必要性。进一步延伸思考,学生的层次分得更清后,考研的格局也会变化;机关、企业人事部门会也更有理由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是关心初始学历、学校档次。这也算是平行志愿的“蝴蝶效应”吧。
本人不是教育工作者,以上所思所想很可能失之谬误。中国的高考制度已多年为人们所诟病。我曾经在一个帖子中说,“如果说,高考是一种罪恶,那它也是一种公平的罪恶”。毕竟它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为我们保留了一块相对公平的“净土”,为贫穷地区、平民孩子在社会阶层的递进上保留了几乎是最后的、唯一的通道。
“平行志愿”的推广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次宝贵实践,希望中国的高考制度坚定地、有序地不断改革,在法制不断健全的基础上,向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行的“平行志愿、同步录取、自主选择”招生模式过渡。如此,则考生甚幸、家长甚幸,中国的教育事业甚幸!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4-27 17: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