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小源妈妈
(......)
发表于 2005-10-26 15:06
只看此人
你为孩子的明天准备了什么
●学前教育博士徐浙宁
今天,你给孩子的爱护和教育,会不会成为他明天的绊脚石?
学前教育的优劣,不仅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孩子今天的发展,更要看它为孩子的明天带来了什么。
明天的社会是多元化的,既注重竞争意识,又讲求人际和谐,同时,也更提倡公民意识、服务精神、原创精神、代际互动……
你今天的教育,能让孩子在明天的社会里成功、快乐吗?
养儿教儿难就难在这里,最令人遗憾的教育,莫过于“孩子今天所学会的正是明天的绊脚石”。
资料一:“爱心缺乏症”
谷天乐,今年7岁,小学一年级,从小享受着非常“独”的待遇:饭桌上最好吃的一盘菜总是离他最近;家里有什么事情,从来不让他操心,当然更不会有任何的“家务”上身。现在,小天乐已经上一年级了,上下学的书包是奶奶背的,作业是妈妈陪着完成的,可结果:早上等校车,天乐要跑来跑去,奶奶让他不要乱跑,说小心车子,他不但不听,还推搡奶奶;上了校车,如果只有一个座位,肯定是天乐坐着,奶奶背着书包站着。前不久,爷爷生病住院了,天乐竟然连问也没问过,而爷爷却是最心疼他的人......如今,小天乐的家人都特别担心他,觉得他怎么这么“没心没肺”的,怎么对家里人这么“冷酷”啊?!
专家对谷天乐诊断,认为他是典型的“爱心缺乏症”,这种“症”的明显特征如下:
1.与人打招呼总是“喂”、“喂”、“喂”地叫,比如:在家里,要大人帮忙时,会很理所当然地叫:“喂,给我拿个调羹来!”在学校,别人给他打招呼,他就像没看见一样;
2.在任何时候都强调自我;
3.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比如:对于班级里反应慢的同学,会轻蔑地称呼为“弱智”、“傻瓜”,而毫无同情心;
4.对公共事业冷淡,没有热情,比如:全校广播操比赛,他认为自己的班级得奖不得奖没什么关系。
可以想见,今天对家人的如此“冷漠”的孩子,在讲求服务精神的明天,又怎么能指望他“尊老爱幼”、“先人后己”呢?因为在今天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他早已习惯了被关心,而从没有被要求“去关心”别人;今天,即使被指责“没良心”,他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有良心”的。他根本没有想到过:书包应该自己背,要对帮助自己的人报以感激,要给奶奶让坐,要尽力帮助弱者。
专家对“爱心缺乏症”的孩子开出了如下“药方”:
1.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家人必须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上学是你的责任,所以背书包、写作业都是理所当然的。让孩子在自我负责中体验他人的辛苦。
2.帮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让孩子意识到他人的价值。家里的大人要自我尊重,要限制对孩子过度的“无偿服务”,在饭桌上、生活里,全家人要平等,要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明白“并不是只有你爱吃好吃的”,努力培养孩子的感激之心;
3.找出孩子的弱点,用“嘲笑”与“鼓励”两种方式对待孩子,让孩子将心比心,去试着理解“弱者”的无奈与渴望。
4.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对于集体的重要性。与学校一起,通过各种集体活动,让孩子体验集体荣誉的魅力。
很难想象一个“爱心缺乏症”的孩子,在明天,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够参加未来社会中的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能够在明天的“公民社会”中成为受人尊重的一份子。所以,今天,我们要多和孩子进行这样的交谈:
“宝宝,给奶奶吃,给爷爷夹一块!”
“快谢谢小姐姐,说‘你真好!”
“我们把座位让给这位叔叔坐吧,他的腿好像不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