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学什么专业最好

学什么专业最好

学什么专业最好 (上)--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高粱日记(原创)
2016-06-03

2/4/2016 (FRI)

近几天太忙,我和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忘了一些,还好,这些学生的问题虽各有不同,但还是殊途同归的。我写出来,不一定对,只是一家的愚见。谦虚点,没坏处。否则,我都会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周五我上的“傅立叶光学”课,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说:这课全是理论推导,能不能让我举几个例子?

我说:这课的例子不多,要有例证就是你们的project。每人选个topic,自己算个结果。原理懂了,才能编程。而且,每个公式都要知道使用条件。

然后,我在课上简单地谈了我对我们学生的看法。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

任何学习都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虽然,我们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很好找工作,但是和UC伯克利的毕业生比,我们太偏实践,而不重视理论研究。虽然,毕业后,在公司的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设备很容易上手,但是一深究原理,就会有困难,不知道根本也就不容易举一反三,learning by doing 容易导致瞎猫找死耗子的情况。尽管动手能力要好好培养,然而理论基础才是真正的科学高峰,比较难掌握的。因此,我认为我们的学生是能干,但是,理论高度有欠缺…

我读博士的时候,学“非线性光学”课,一个学期的课都是理论公式推导,我是只听懂了40%,不过还是凭借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拿到了A。至今,我还不敢说,那些理论,我搞明白了。那么,我的课不就白上了吗?其实不然。

我们读博士的,大多数都是要有理论推导和实验结果一起的,如何才能会自己推导公式,就要学习别人如何推公式,因此,尽管俺的“非线性光学”没有学得太明白,但是,我读博士的论文中的理论,我是可以自己一步步地推出来。而且,看过和学习了人家的长长的公式,我对自己的论文里的理论研究,就信心满满地。

上周五下了课,一个研究生找我谈话。他想读博士。我告诉他,我们学校过于强调,“Learning by doing”,因此许多学生不喜欢学理论。这样就不能发表Journal paper,写会议文章还凑活。不过,我嘱咐那个学生:要申请读博士,他在Cal Poly读硕士时,一定要发表一些文章,以证明他有科研的能力。

我告诉他,过去一个别的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想申请读博士,我要他注意发文章。可是, …导师不指导,学生也做不到啊!

这个学生申请了三年读博士,都没有得到录取。其中,第三年,他还得到CSU的助学贷款,条件是:他读完博士要回到CSU的23个分校中任何一个大学教五年学,这样就不用还贷款了。这个学生第三年申请时,信心满满的,因为他认为不需要学校的钱,录取就容易多了。然而他却不知道,你再有钱(非百万富翁),达不到博士录取资格,也枉然。这个学生因为没有把握好硕士研究生时的学习方向,还是一味地“Learning by doing”,用脑不足,同博士学位失之交臂。

然而,如果不打算读博士深造,我们学校的“Learning by doing”也就够了。

理论和实践能力相比,理论研究绝对是难者,学高深的理论之人,大部分可以转行做相对简单的实践。因此,北大物理系的学生,学什么都行,基础好,就是让人羡慕。反之,我们学工的学生,要转去学理,就会痛不欲生。至于到底学什么好,这要看个人的选择了。

我一直佩服老公北大物理系毕业的学生,基础好,学什么都比我强(中文写作能力不一定)。要学基础理论的人,一定是要能耐住寂寞的人,不被世间的喧哗而移志,不追风。因此,我也是要陪养孩子静静做人的品性,这样,她们长大以后,才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和能力。





网友:[强][强] 美国学生的average 数学能力让他们去推高深复杂的理论公式也太为难他们了。名校的学生也许好些吧。

我:因此,有些人自以为是,井底之蛙,Cal Poly的学生的弱点。也不是要培养完人,可是也是要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啊。

TOP

学习什么专业好(下)----和EE学生以及CPE学生谈就业
2016-06-03



上学期和这学期,我教EE(Electrical Engineering)和CPE(Computer Program Engineering)的必修课,因此,我的学生一半是修EE,一半是学CPE的。每当他们问我非学术问题,我会先问他们是EE还是CPE,因为,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

然而,周二上午和下午带试验课,我分别给CPE和EE的学生讲了同一个道理。还是要说一下,我的观点不一定对,只是我自己想和体会的,没有任何书本的依据。

周二上午的实验课时,一个CPE的同学同我讨论IT的“钱“图。我正看到“雅虎裁员15%!科技行业今年裁员33万的预测逐渐成真!”一文。我湾区的朋友、兼校友、再兼我妈同事的女儿、也兼我读书时系党委书记的女儿说:IDT今天裁15%,大概200多吧!

我给那个CPE的美国学生讲了IT要裁员,他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分析说,IT也分高级程序员和普通程序员。普通程序员许多人都能学,而且还可以很快就上手,因此想要有份工作的人就蜂拥而来。正因如此,普通程序员很容易被别人替代。

第二,为什么CS(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 Engineering)或CPE比EE好找工作?因为,目前IT行业每隔七年左右就是一个轮回,前三年大量裁员,这时公司也不可能去大量地雇用新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公司也想雇,这样公司可以把一些不喜欢或拿高工资的普通程序员(不是主管)解雇,即排除异己,又节约成本,同时还杀鸡儆猴,让有工作的人员不敢怠慢。裁减一个senior工程师的钱可以以后雇两个entrance level的IT工程师,值!然而,这样的瘦身运动,到了“Skeleton Team”就不能再精简了,否则会伤到公司利益。这时,公司将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实施三、四年的招新人,一般来说New graduate又便宜又好用。这样,大家伙儿好了伤疤忘掉了疼,看到的是IT工作异常的繁荣,大学一毕业就有“高”薪机会。想想2001和2008年IT开始业大裁员,而三年后,又开始繁荣。现在是2016年,IT业下一个裁员潮可能又要开始了。

我告诉学生:在公司,一定要学会做人。先被Layoff的人,有些就是因为人缘差,大家伙儿讨厌,而不是业务问题。

IT行业为什么有时候特别好找工作,不光是因为社会需要更多的程序员,更重要的是,这一行业在不停地排挤senior,如果不赶快爬到领导岗位,做IT就会十分动荡。因此,IT是吃青春饭,老人不停地“主动”让位子给新毕业的大学生,而这行业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快,对老人的实践经验就不会很看重。

以后如果要求全民学编程,那普通程序员就更遍地开花了…

第三点,说说为什么EE的工作不好找?很简单,EE做硬件设计是需要经验地,而且EE的基础理论如Maxwell方程,上百年历史。因此,老人在公司里容易沉淀下来,不动地方。如果老人不腾出位子,新人就不容易进去,需要量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我们本周二做的实验是用四个IC片搭两个Shift register,做一个存储器。我告诉学生,这实验我上一次教是2011年,五年前了,你们的电路走线我可以查对错,可是就怕走线正确,而输出结束有误,我因为“经验”不足,不一定会发现线路走线以外的问题。我如果年年教这个实验,就会看过各类的错误,因此可以很快地判断出错的部分,这就叫做经验。因此,公司里雇一个有经验的EE工程师不容易,相比IT工作,EE老了会值钱些。

和我讨论的CPE学生问我,如果目前IT要裁人他要如何应对?

如果不想读博士,我要他务必在暑假期间去公司做Summer internship。因为,以后几年,如果IT公司裁员,summer intern都不会好找。而我们这一行,毕业找工作主要看GPA和summer intern的经历。因此,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学校的Student Club 上。对于Summer internship,如果不发表Conference paper,做student club就是一个Toy,不当回事。如果做Club的leader花费力气,可能会影响GPA。我建议他,参加一些Club,但少去出太多工,用这个当跳板,找Summer intern。如找到公司实习,这club就可以quit了,专心读书和internship。因为,他两年后,如果IT行业还不景气,他有公司实习的经验,会有利于找工作,如工作实在不好找,好的GPA可以帮他申请Graduate school,先继续在学校里躲起来,等IT下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机。

许多学生做事情不想目的,我问那个学生,你要招人时:两个GPA和personal差不多的学生。一个学生是IEEE student club president(学期中,读书时很花时间做club),没有工作经验;另一个是IEEE普通学生会员,但有两个夏天的公司实习经验(学期中,专心学习提高GPA,暑假做summer intern),你要招哪一个?一般来说,对Cal Poly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会选上来就能用的。





因此,眼看IT要裁人,今年暑假可能是在Hiring freeze前最后找实习的机会了,我要学生不要浪费时机。同时,建议他多学一点EE的课,一课红心两种准备,以保未来。

周二下午实验课时,一个EE的学生也跑来和我讨论个人问题。

他说:他目前有一个公司的今年Spring和Summer两个学期的Coop offer,问我要不要去?

我说:我也不了解那个公司。

学生纠正了一下他的问题:他想上我Spring教的EE335的微波课,问我要怎么办?因为如果做Coop,就只能上Fall 的 EE335,不是我教。他问我,我的课是不是很重要?

我立马实话实说:我教的EE335,历来Teaching Evaluation都不高,因为微波课很难学,我又不想放水,学生听不懂,就会抱怨老师说话快和有口音…(想想当年俺学电动力学,我在清华读中文课本都学得晕呼呼滴,这里的学生的基础啊!我是不指望什么了。)

学生说:不是这个问题。他想知道去和不去Coop的利弊。

我就把上午和CPE学生讲的就业和Intern的关系说了一遍,学生听明白了。他如果做Coop会耽误毕业时间,可是有些相关的工作经验还是很重要的,由其是在工业界Downturn可能要来的时候,还可以拖延毕业时机。做完Coop后,还有读书的机会,也更容易明白自己喜不喜欢这一行,在毕业前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反之,就不一定了。我的EE学生表示要好好做Coop,因为谁知道以后的经济形势。至于学校的Club,还是不要太花时间,在大学后两年,如果不想读研究生,走出学校大门还是很必要的。

这就是我对我的学生胡扯的未来,不求全对,但一定是我能看得到,想到的真实想法,给他们做参考。路在他们自己的脚下,我管不了,也不多管闲事。

TOP

我在中国/美国读博士----清华大学电子系/UIUC ECE 系/高粱日记 (原创)
7/21/2015

我父母亲就两个女儿,我和我姐。我们和自己的老公们都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我和老公是EE博士,我姐是数学和EE双料博士,我姐夫是ME博士。因此,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我从没有想过不读博士。

许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民高中的数理化基础强于美国,可为什么到博士研究阶段,美国的科研(Reaearch)水平却有领先(leader)的优势。虽然,中国人民的科研也做得热火朝天地,可是许多科研题目或者大方向都是摘自国外的科研基构,这样在中国,才能拿到研究基金,从而生存下去。如果,教授要另辟蹊径,一般很难得到专家的认可,那没有钱,如何鸡生蛋、蛋生鸡的延续下去。

我在中国本来是读清华大学的直博,后来因结婚的原因,读了四年,退学直接出国去圆我的博士梦。因此,我在清华读研期间,一直是博士生的待遇和要求,基本上完成了开题报告和相关的课题,最后,不要博士学位,把博士论文当硕士论文写,因此,我才能有十分亮丽的简历,去申请国外的研究生。

我当时在清华读博期间,论文题目是一进教研组,导师就给定好了的,我其实就是一个高级技工,只要把它给做出来就可以毕业了,那是做15GHz LiNbO3调制器的研究。这是导师当时的一个863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项目。我问过小导师:为什么美国都研究40GHz和60GHz的调制器,我们还在设计和制造15GHz的外调器。导师告诉我:这是在目前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外调器,可是美国限制中国购买,如果我们自己能掌握设计和制造技术,我们就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那些通讯设备。那就是1992-1996年,中国高等学府的一些科研背景和立项目的。我希望,二十年后,我们中国人民能真正地领先世界科技,而不是花许多时间和金钱,亦步亦趋地跟着西方的方向标。

这样,我读研究生时,老师并不需要我太多的思考和研究新方向,我只要读国外的论文,搞工艺制造,照猫画虎即可了。目标是填补中国科学技术上的空白,为发展中国的经济,做推动。

后来,我到美国UIUC读博士,我遇到现如今的老公,他劝我,女孩子不要搞工艺制造,因为超净车间里有毒药品太多,同学之间不注意,互相“下毒”,对下一代不好。

我想有理,于是乎选择导师时,我转了研究方向,主要做器件测试和建模,以及光通讯系统设计。这对我是个新领域,我踏下心来,从头学起。

美国的研究生有不同的种类:

1. 清楚明白型:导师有明确的RA基金,你做的题目要为导师完成任务,这样的学生,题目的灵活性小,因为研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定。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拿RA,中国留学生居多,因为目标明确,肯干就行。

2. 半睡半醒类型:我就是这一类。导师对我说,你自己好好同师兄们学习,你自己想想要做什么课题。我习惯地说是,可是当时绝对是一团浆糊。我是导师一手招进来的,他对我有期望和要求,我不能尸位素餐。我拿的是RA/TA。

3. 没有睡醒的人:我们组一年进来了一个很牛逼的亚裔女孩子,日裔美国人。她拿的是NSF GR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graduate research fellowship)的奖学金,不用导师的钱。她是自己入学后,来我们组做研究。因为导师人好,不好意思管她(我想是没有时间)。因为拿NSF GRF的人,有自己的课题和方向,她们每年要向基本会汇报。这样一来,有目标的学生就是大大的好事,需要别人领路的学生就会寸步难行。我们组的那个小女生,在我们组混了一年后,就跑别的组“玩”儿去了,我以后也再也没有见到过。

现在,再说我读博士的痛苦吧。我导师让我自己想博士研究的课题,我当时立马就成了无头苍蝇,脑袋也空空如野。我问他:如何起步?
导师让我先和各位师兄学会用实验室里边的所有仪器,以及他们编写的一些程序,然后去自己找相关的论文读,最后自己设计自己的实验和选定课题。

导师这一席话,我足足干了两年多,学仪器、学编程、读文章(上几百篇)、找方向。可是,这期间,我没有写一篇paper,连Conference paper 都没有写。我是内心十分地苦闷,看到师兄一个个写paper发表,我什么自己的东西都没有,我这急性子的人,真觉得自己是只会考试,而没有脑子思考和创新的呆瓜。

不过,我是一个契而不舍的人,而且我一直很认真地写Lab notebook,每周都给导师一份汇报书,我现在的写日记的本事,是不是也是那时练出来的。

因为有详细的记录,我可以认真地研究我读过和干过的东西。我后来和Tom师兄一起研究激光器的高速调制带宽的级限(high-speed modulation of lasers)。我同时读文章,发现70年代,有人研究激光器DC时候的Injection locking。我想如果用Injection locking 会不会把激光器的带宽(Bandwidth)拓展?我设计了自己的实验,一次次,最后总算是成功了,而且,我怕不保险,我还让我当时的刘师兄,现在的老公,替我做一遍实验,证明,数据不是偶然的。这时我的导师正在日本休年假,我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导师说:光有数据是不行的,你要把理论推导出来,编程算一遍。我这一折腾又是三、四个月。而且,导师总算是回来了。

我把完整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推导给他,他对我说:高粱,请给我这个领域中,你认为必须读的三篇文章。我可是读了这个领域中的上百篇文章,导师只有时间读三篇启蒙的文章。老师读了文章后,对我说:Let us take this topic seriously。

于是乎,我两年多的默默无闻的辛勤努力浮出水面(和我的“高粱日记”一个命),我开始准备我的开题报告。导师要求博士毕业生要发表三篇journal paper 才能最后答辩。因此,我在UIUC发表了三、四篇文章,离开后又发了两篇相关研究的journal paper。

我是一个对他人要求不高的人,比较随遇而安,而且特别喜欢问问题,刨根问底滴。导师不告诉我要研究什么,我就自己找课题,一个一个地找他讨论,一讨论就是两年。导师是有问必答,可就是不告诉我具体方向,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锻炼人啊!痛苦可是成长中。

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博士生培养的环结: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导师逼我学的,我是幸运和聪明的四年读完了博士。在美国,在我们组6、7年拿到博士的也有。因为,没有自己的东西,导师是不让开题的。

这一方面的要求,在中国的研究生培养中往往是被忽略的,导师急功近利地要发掘课题成果,立杆见影的作风,结果毕业的学生,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能白手起家,自己能找新课题和方向。我想:这应该是为什么美国的研究生院办的比中国的研究生院好的原因,为什么美国的科研工作领导世界的前列。

因为美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博士,而不是照猫画虎的人才。

注:

我老早就被评为,“科学家中最好的作家,作家中最好的科学家。” 就是说,一个烂科学家,一个不入流的作家。

TOP

我姐的硕士学位/高粱日记(原创)
6/2/2016 (THU)

陈年旧事,不想去触碰,可是不得不去面对,这些年来,我看到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真不忍心看到无孤的青年被整。

学生是弱势群体。不是每个学生都好,但是我们也是该擦亮眼睛看看老师。

我姐人聪明,脾气大。清华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本系读研究生。

我姐在清华读研时,那时才1986年,小导师要她抄袭国外人的成果。我姐不干,小导师就给她使绊子。不让我姐毕业,答辩前让委员会的人不通过她的答辩。后来,我妈知道我姐答辩不通过,研究了一下她的论文,一纸诉状告到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说导师不学无术,瞎指挥。我妈亲自辅导我姐的论文,并发表了国际会议文章,这样学校要小导师不许插手我姐的论文,重新组成了一个答辩委员会。我姐才“顺利拿到硕士学位”。

想想,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在清华当教授的妈妈。

那时,我妈说:我妈看到小导师孤立我姐,还在所有人面前训我姐。

我姐不像我,我虽然脾气好,但是我人也厉害。我不怕事,很像我妈。

当年,我妈给我分析局势,她说,哪些人是直接参与整我姐的,哪些人中立,但是直接参与者,也不能都告到学校。要放掉大头(我知道是哪位院士),只告小卒,才能翻案。因为,大头牺牲了自己的娄罗,否则硬杠,会两败俱伤…这就是我的家教。

我妈说:其它都不重要,学位证书是基本和底线。因此,我在美国读书,也是有我的底线。

那阵子,那几个教授的名字整天都在家听到,不是一个人整学生,是一个小利益集团啊!这叫杠上了。因此要给鼓起来的皮球,捅一刀,泄泄气。可是一般的学生家长,如何能理解孩子们的苦啊。

那时,应该向西做实验,导师逼我姐向东走,就盼她没有成果毕不了业。我妈就偷偷研究那个方向,告诉我姐去实验室做什么实验。我妈也告诉我,诉状要有事实依据,证明我姐的论文是有学术水平的。从而才能推翻原判…

TOP

偶尔看到“高粱日记”,写的蛮好玩的,故转

TOP

读博士,选导师先选人品 /高粱日记(原创)

6/2/2016 (THU)

很久很久以前,写过一篇如何选择导师的日记。可是,我三年来写了近两千篇日记,发表了一千多篇,实在找不到旧文字,今天早上我抽空再写写,这里给个预告。

我是“挖掘机”


我是一个不入流的人,总是喜欢听八卦,传“谣言”,从小被老妈的清华八卦和同事之间的利益关系熏陶,对别人就没有多大的奢望。对园子里的各种名人也视而不见,因为,我发现,人家太忙,没有时间照顾俺的情绪。有事办事,没有事情,互不打扰,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一般。

不过有一点我是看得很透了,好人可以成名,“坏人”也能是学术权威。因此,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我们都承认学识和人品不能直接挂钩。一个是IQ,一个是EQ,虽然是普遍联系的,相辅相成,但是不是必须相等的。

每 个人都有IQ高低和EQ的好坏,如果那个人在你的身边,就会影响到你、或者说影响你一天的心情。有些人名声不好,虽然他对你来说还不错,我也是会提高警惕 性。因为,一但利益冲突发生,矛盾纠纷升级,名声不好的人,一定会随其本性,一定不可能让你好过。因此,尽量及早找机会避开,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和消耗 精力。

网友:@高粱 什么都是先选人品啊

我: 可是到graduate school,许多学生先找名教授,在清华,我就知道一些名人的恶迹。因为有名,可以收割一茬接一茬的好孩子,听话的毕业,不听使唤的打死,不毕业(我有 例子,历历在目)。可是大家只说:学生笨。如果找到人品好的教授,他就会帮助你。我真应该找到过去的日记,有例子。

当然,学生也有“人好和不好”的区别,矛盾冲突发生,我们也是要看看学生个体的。然而,在大学校园,学生和教授相比之下,还是弱势群体,因此,“被欺压”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点。而且,教授是一群自以为高智商的天才,因此,有些人行为“诡异”不足为奇。我们要认清现实,趋利避害才是上上策,不要因为一个学位,害了自己的一生。

这里,我只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首先,读博士要4-7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的许多世界观、方法论、和学习能力都会受到导师的很大程度的影响。和一个Mean的人学四、五年,对人的态度是会变严厉的。因为会说:我当年…。其实世界上的导师,五花八门,不是你经历过的,才能算通途。

第 二,谁读博士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有些教授只喜欢管能干的学生,对于脑子笨的学生就“默默”放弃。这也不是教授不好,因为教授也是忙碌得无暇顾及。但 是,心地善良的教授,总是有恻隐之心,不会置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而不顾。他的意见,总是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自己的放在第二。

这也是我佩服我的导师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我也会努力去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是比发多少篇论文更有意义的的事情。

我的师兄Tom,他人很聪明,也很叛逆,敢和导师顶牛,但是还单纯可爱。他总是用导师的学费,选学中文课,还和我讨论,并声称:不要告诉庄教授。

后来,我老公说:我导师虽然不限制我们选什么课(有的教授就要管),但是,每学期后,他都会收到一份,我们所有人的成绩单,因此,庄教授早知道Tom学中文,后来,Tom就不再遮遮掩掩了。当然,导师也知道谁学习好了。

后来,读书时,Tom又谈恋爱,又去考了GMAT,他说:GMAT没有复习,却考了满分。然后,他找导师说要去沃顿读MBA,要三年博士毕业,我导师说:他的课题刚开始,就让我帮Tom取数据,和写Journal paper。

而且导师同意Tom答辩,导师对Tom说:你可以答辩,我会帮你,如果不通过我也没有办法。
后来,Tom三年博士毕业了,他自认为不是EE的料,还用中文对我说:高粱,我的论文,轮到你给我擦屁股!

TOP

写的不错,哪里能看到全部的呢?

TOP

回复 7楼星月王子 的帖子

google 高粱日记

TOP

回复 8楼pp_dream 的帖子

好文章,值得读

TOP

回复 8楼pp_dream 的帖子

挺好的,很镇很朴实,值得研读,能否劳驾楼主有空时分批贴一些呢?如果是全文就更好了,多谢多谢!

只因为google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TOP

谷了一下高梁日记,楼主贴的已经是精华了,其他的小文更随意一些,短一些。

TOP

引用:
原帖由 pp_dream 于 2016-6-6 23:51 发表 \"\"
google 高粱日记
翻墙啊

TOP

不能翻墙的可以百度啊,估计百度一样度得到的。

TOP

回复 10楼马虎之家 的帖子

我贴的是全文啊,没编辑,作者原文发表的文章,我哪里会去编辑呢?呵呵。

另外,试试百度。

TOP

好文,谢谢LZ分享。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