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方教育的见解
先要思考两个问题在座各位孩子或者学生到美国以后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而美国的学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如果说没有理解这个东西就让孩子或学生选择出国这样的行为,有可能是盲目的,而后面的问题是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有必要先把这个问题理清.
从三个方面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简要的解答.
- 第一个是美国学校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是学术上就是学习。这个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做的一件事,西方的本科教育在学术上又有什么不同? 学术大致分为两块,一块是做题,一块是自主研究.做题这一块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三应该做过无数的题,我们学数学、学语文、学英文全都是做题。做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不断帮助大家巩固已经学过的东西和已有的知识,也是中国学生在美国最擅长的,做题能做好,考试能考出高分。自主研究恰恰是中国学生的弱项,西方人把自主研究放在一个更加高的位置,因为任何问题任何科学发展如果要发展都需要要创新,而创新的能量都在于独立思考、独立提出这些见解能力。这些能力和做题一样是需要不断培养的,而这种培养能力的过程在国内是比较缺失的。而当每个学生从中国到西方的本科教育就会面临这道坎,我该怎么样给出自己的见解和独立的见解,这是学生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给大家的一个建议,鼓励孩子和学生们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内多去思考多去挑战已有的权威。其实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自主研究和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做的是极力给与孩子鼓励和推动,帮助他们培养这样一个习惯和创新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在他们以后发展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
- 第二个是各位学生到了美国本科后道路上的选择,也就是以后发展的选择。大部分的本科生有两个出路,一个是工作,一个是继续读书深造。到美国以后生活节奏是非常紧凑的,很多学生从大一开始要不断的思考毕业后改走什么样的路,该从事什么样的行业,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紧张的过程,孩子会有这方面的挑战。有些孩子在读书方面有非常大的兴趣,在本科后会去读研读博士。在这点上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学生在去本科以后有一个本质上的改变,他们要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选择。这点和之前在国内的经历不一样,有可能很多学生对出国的选择和要求是学生结合父母的要求一起打造的一个过程。而到美国以后,学生因为在迈入社会后自己做出这样一个选择,所以这会是他们到时候思考生活的一种方式。希望大家能了解这个年龄层学生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 第三个是文化上。每个从中国到美国去读书的学生势必会面临和接受一个新的文化,在那里会有一个新的体验,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个是面对这些文化冲击的时候各位学生如何去解决它消化它,把这些挑战化为正面的动力,是一个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过程。当然,这既然是一个机会也必定有它的缺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面对文化冲击的时候最后走到的结果都是好的是良性,有的学生也会因为自己没有办法适应文化的冲击,而整个显出一个比较抑郁的状态或者不是非常好的成长过程。各位家长在思考把孩子送出去的时候,可以适当考量孩子是否有这样一个成熟度去适应美国这样一个文化的 冲击,而因此再思考一下什么时候把孩子送出去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是高中、本科还是研究生,也要尊重孩子本身的意见。第二个家长一些新的思考是,在孩子接受西方理念的冲击后他们本身带有的一个价值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价值,是结合中国包括西方国家的一个有机体。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孩子的时候,你们是否能够适应和孩子的相处,这会是家长到时候比较头痛的问题。因为家长看到的孩子是比较静态的,但孩子在美国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看到的东西和家长看到的东西有可能是截然不同。家长在当孩子出去之后能给他们更多认可、包容、理解,这不妨碍你还是能给他们建议,帮助他们在人生选择上给出一些帮助。在这过程当中,家长应该扮演好的一个角色是帮助孩子更加独立健康的成长,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到孩子身上。
===============================================================================================
来宾提问:每个孩子到美国都会遇到很多挑战,请问嘉宾自己经历过最大的没有预料到的挑战是什么?
答:在从出国后70%的经历都是没有预料到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发现新的问题的时候尝试用我自己的方式解决。会有很多问题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到时候需要自己去解决的。如果说孩子没有这样一个心态,或者他所面对这样的一个困境超出他解决的范畴内,对孩子影响是负面的。举个例子,在美国环境下,大部分的学校在学术上会有很多课业压力,这些课业压力不仅仅是学校给的,有可能是家长给或身边的朋友也会给。身边的朋友学习成绩非常好,自己虽然很用功,但也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会给他心理上的挑战。这个时候他是否能保持着一个良性的心理状态下,把学习方式调整过来,而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问:很多中国孩子去美国大部分会选择理工科,而你选的是哲学是文科。你的什么样的特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帮助你在美国做一个非常好的嫁接?
答:进校之后你要读哲学、读数学、读经济,你要读大部分专业都没有人阻拦你。第一点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你是否能够坚持你的选择,在坚持自己选择的时候有多大的勇气。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是所有人都会说的,但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这一点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看到的,比如说当你的孩子她说要考99分,她说要吃到一个苹果,她为了她的目的作出了多少的努力,包括她在作出这个努力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因为外面的挫折而动摇,这些都是可以看得出这方面特质的。而这些特质是非常重要的,是很难量化的东西。家长即使知道坚持这个概念,但这不是天生的怎么办,个人觉得这些品质是可以培养的。坚持以外第二项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得到相同的信息相同的观点的时候你能否给出一个自己的观点。你的观点可以可别人的一样,也可以和别人的不一样,但无论是和别人一样还是不一样,应不因为别人的意志而动摇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去学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做自主研究最为重要的一种基本能力。参加课余活动是可以培养这些能力的,我高中的时候参加很多社团,如辩论会。当大家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参加课余活动的时候未必要抱着一个非常功利的心态,而是真的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收获一些东西,比如说独立思考、待人接物处事能力。孩子一旦把这些事情看得过为功利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办法收获到,他们就会缺乏人格以及性格上的培养。第三是和外界交流的心态,孩子又内向和外向之分,但对外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性格。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可以给自己带来反思,通过别人看到的问题、给自己的建议,把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这可能也是西方的学校看重学生的点,具备了这些品质,无论走到什么学校,他都能得到最多东西,得到很好的评价。
大学申请的误区及建议
第一个误区,标准化考试的确是有门槛,中国的家长把标准化考试看得过于重要了。大家要把申请的过程看作成训练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衡量一个人的过程。那我和不同学生交流经历来看,他们都不可以用这种标准化的成绩来衡量的,更多的是他们本身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类。他们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质,而且是非常明显的,他们的优点也是非常突出的。他们在校园里让我可以看出他们的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校会选择这样一个人到我们学校读书的原因。而这些虽然是内在的品质,但完全可以通过申请过中的个人陈述,包括面试过程中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鲜明的性格成型后,是能够通过一整套申请材料反映出来。有可能招生官他想看到的,他通过申请材料看到的一个鲜活的人的形象,而不是一些简单的那么多很好的成绩,通过那么多的考试,那么多的头衔。相反他是希望通过你的文章等等,看到你这样一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第二个误区,喜欢看学校排名。有样东西比排名更重要,就是这个学校适不适合你。根据我对学生和朋友的观察,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学校未必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既是这个学校是非常好的。一个人如果到了一个适合他的学校他可以得到最大的发展,如果功利点看,在他毕业的时候他的职业更好,出路会更好。有可能他会以一个更加好的心态和学术准备去面对之后社会带给他的挑战。这点如何来做到,有两点建议。第一点是在孩子申请前到那些学校去看一看,看看校园看看宿舍。再去听一下老师给的课,和当地学生交流下,问一下他们的学习氛围,这些学习压力带个他们的结果是怎么样的。透过和当地学生交流看一下学生的风貌,也是可以看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风格,了解这些差异性的存在。第二点,非常建议能和一个具体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去做具体的交流和交谈,通过这些能得到很多不一样的回馈,对两个不同学校的人你得到很不一样的感觉。
对学生的建议:在做申请的时候,追求更多的独立自主,自己去探索这个过程,自己给自己更多的反思。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出国,为什么要到这个学校,读什么?即使你不知道这些,你也要明白你还不知道。
对家长的建议:多去鼓励自己的孩子,在整个申请过程包括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扮演辅助的角色。各位家长应该不惜一切手段让你们的孩子在这个准备的过程当中独立起来、成长起来、做好出国的准备。
[ 本帖最后由 卓越妈妈 于 2013-1-4 16:1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