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DgTaVPzgmeUxVsrlaxsaIw
人物||胡蝶:罗曼蒂克的美人是怎么炼成的?
原创 2016-12-26 黄小姐(黄佟佟) 蓝小姐和黄小姐
年度文艺巨片《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了,千红一窟的民国艳事成了罗曼蒂克最后的绝唱,让人不禁感概成千。
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物似乎都很讲究,比较确凿的:葛优演的无疑是名震江海的青帮头子杜月笙,章子怡演的疑似黄金荣晚年迷恋的名旦露春兰,而袁泉演的吴小姐就更像是明确指向当年的影后胡蝶(吴用上海话读起来就像胡)。
▲袁泉版的胡蝶和真实版的胡蝶最大差别在于眼神所流露出来的精气神,袁泉眼中表现的只有美丽与哀愁,但是胡蝶小姐本尊那眼神可是精锐凌厉的,透出一种誓要掌握自己命运的坚定啊~
……电影把胡蝶刻画成为一个旧式的柔软的含恨不得屈从戴老板的刘惠芳,从选角到精气神无一不落了俗套,我一边看一边气,哎,程耳这还真是小看了胡蝶。
胡蝶是什么人?
我个人以为胡蝶是整个民国罗曼蒂克史里第一个堪称真正个人主义的女人,虽然带着中国女人不得不投靠男人老习惯,却以一已之力,让自己在乱世中免于颠簸流离的命运。
▲胡蝶年轻时
别的不说,跟与跟她同时代的阮玲玉相比,她简直秒杀了这位同乡一万回。
怎么说呢,要说起情感生活的缘起,胡蝶和阮玲玉有极为相似的地方:
第一任同居男友皆是小男人,小男人不能适应她们地位的变化和事业的上升,软饭硬吃导致感情破裂,然后她们转身就遇上了有备而来有家有室的茶叶商人。
▲阮玲玉,与胡蝶同为广东出生而后在上海发展成为名伶,很广东美人的长相,在民国时期的影坛地位仅次于影后胡蝶。她一生感情坎坷,先后经历了玩世不恭的少爷仔张达明和花花公子茶叶富商唐季珊,后来竟然被这两个男人像货物一样打起官司来争夺,弄得满城风雨隐私全无,加上当时报刊对阮玲玉出演进步电影《新女性》女主角的诽谤和攻击,令她精神奔溃无法承受,于1935年三八妇女节当日留下“人言可畏”的字条服毒自杀,享年25岁。
而胡蝶比阮玲玉运气更不好的是,抗战时期的重庆她还遇上了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戴笠公然送给胡的老公潘有声一张特别通行证,让他在滇缅公路上运输货物大赚其钱,自己将胡蝶金屋藏娇。
基辛格说权力是春药,很难说手握大权的男人与乱世佳人之间就完全没有吸引,总之,至少三方都达成了共识。
军统大员沈醉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述了戴笠与胡蝶在重庆时期相处细节,似乎还两情融洽,胡蝶因为戴笠对前女友不能忘情而大吃其醋大发娇嗔,很多资料显示两人可能准备结婚,但戴笠不久即因飞机失事而陨命,这也真是乱世才有的剧情。
这时,奇特的事情发生,潘有声并不记前嫌,携胡蝶到香港谋生,这一事实当然说明了上海女人周旋于不同男人之间的八面玲珑,也说明她在选男人当老公这方面比阮玲玉更有眼光——潘有声的念旧与宽容显然和唐季珊的翻脸无情不在一个档次。
▲胡蝶与潘有声的结婚照
同是广东老乡,同是大明星,却因为性格的不同却拥有不一样的人生。面对情感纠葛,阮玲玉是无比的较真十分的痛苦,而胡蝶的态度则是小心谨慎一概否认,她在刘慧琴代笔的自传里对于那段最难以自圆其说的重庆往事是这样解释的:
“关于这段生活,也有很多传言,而且以讹传讹,成了确凿的事,现在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我觉得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
你看,阮玲玉只不过遇上了两个男人就愤而仰药,就畏人言不惜香消玉陨,胡蝶一生百转千回却总能全身而退得享高寿,是因为“我一向比较达观,视人生如演戏……我时常安慰自己,苦戏总会演完。”
不能说谁比谁高尚,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晶莹通透的一枝琉璃多么易碎,而老辣润泽的一把紫砂壶却最终能守住那日暮的余辉。
感情问题达观,不纠结,人生也依然如此。
在一本1966年关南编辑香港出版的《影迷日记》里,有当时在香港几乎所有影员的条目索引,当红的李丽华、凌波每个人几乎都占了一页,而胡蝶,这位三十年代就声名显赫的电影皇后,则与许多绿叶演员和配角挤在一起,只有窄窄三行文字,对她的介绍是:“昔日沪上影后”,六十年代的香港娱乐圈显然不再是胡蝶的天下。
但胡蝶似乎又不以此为意,她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随夫定居香港后,全心陪夫经商,以她做代言人卖的胡蝶牌热水瓶在港九也曾名胜一时。
▲胡蝶与丈夫潘有声
香港的知名报人石人在五十年代初期曾经访问过身为潘太的胡蝶:“那时她与潘有声一同住在九龙塘,看来还不到四十,皜皜白晢,梨涡依旧那么动人。我们坐在庭园中盛开的凤凰树下闲谈,胡蝶转身回去,捧出一大盘西瓜,笑道,刚在冰箱里冰透了。”
石人说那时香港家有冰箱的人和家有汽车的人一样罕有,感叹胡蝶生活优裕。不过很快,潘有声就患肝癌去世,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快五十岁时这位影后失去了丈夫,同时也发现老公的热水瓶厂和洋行都已濒于破产,两个孩子还要上学,怎么办呢?
许多当时流落到香港的女影星因为失去了男人的照拂,最终流落街头落魄无比,曾经的千金公主如此(如杨耐梅),曾经的电影王后也如此(如张织云),但胡蝶不肯如此,她从来就是要过得体体面面的女人。
1959年息影十年之后的她重下银海,又活跃在台港一带,1960年她还得过亚洲电影节影后,尽管由第一女主角变成女配角。对于自己地位的变化,胡蝶的看法很正面“我的名字在海报上排在最末最小,我也无所谓,电影圈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这就是蝴蝶在52岁时获得“亚洲影后”宝座的电影《后门》,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亚洲影后”。
有关蝴蝶六七十年代的生活,似乎记录极少,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她定居台湾,有人说她嫁给了台湾一个姓宋的地产商人。比较确凿的说法来自林海音,这位女作家在一篇《遥念胡蝶》中提到,潘有声去世后,胡蝶遇上了一位故人朱先生。
朱先生原来是电影片场的少年场工,因出差错被导演骂,胡蝶看不过眼便帮口了几句。几十年后朱先生已成为成功商人,在香港再遇上心中偶像,感念至今“胡蝶有任何需要他帮助的,他都应该做”。
后来他们也曾论及婚嫁,但大陆竟把多年无音讯的朱氏原配太太送了出来。“胡蝶非常忠厚,不愿拆散人家夫妻,便未成婚。后来离日来台居住恐怕也是原因。”
朱先生来往日本台湾做生意,也曾对胡的朋友说他愿意照顾胡蝶,让她过十年安静健康的好日子,胡蝶对朋友也并不隐瞒,可能是为了方方面面的顾虑,但她在自传里丝毫末提此事,只说自己住在台北天母的山居岁月时候非常愉快,因为有很多老朋友,还可以种种花,唱唱戏。
林海音还提到胡蝶年近七十也非常美,单边酒窝居然变成双边,在山上住闷了就会下山和朋友打打麻将,还极喜欢看书,“她每来总要带三五本文艺书回去,下次再来换。”
▲胡蝶(右)与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两人在台北时常常见面
1975年,67岁的胡蝶移居加拿大与妹妹胡珊一起,此时在英国读书的儿子也学有所成,她与儿子住在远郊一段时间后嫌太寂寞,她又自己一个人搬了出来,住在温哥华近英吉利海峡滨海大厦。
“不管从下面是多么喧闹,她家里却永远那么宁静。她生活很有规律,早起早睡。天气晴朗的日子,她就会带上一包爆米花和花生米下楼,在海边散步。她怡然地往地上撒下爆米花和花生米,成群的鸽子和不停跳跃的松鼠就会围在身边。”
▲胡蝶(左)与胡珊
晚年替她撰写自传的刘慧琴这样白描了胡美人诗意的晚年生活,她见到胡蝶是在温哥华一个学英文的社区学习班上,她的名字叫“潘宝娟”,温哥华的人们谁也不知道这个笑咪咪的老妇人是三十年代名震江湖的“胡蝶”。
“现实生活是这样,舞台上也是这样,不能永远是主角。”
1989年4月23日,一代名伶轻呼一声蝴蝶飞走了悄然谢世,自始至终胡蝶都小心守护着她安宁的晚年,自传里凡有涉及他人者均语句中庸,不愿招惹任何是非,替自己、替儿子、替所有人爱着体面,她无意挑战俗世的规则,却也从不落俗套,八十年人生里,永远听从内心,过得自在任性。
还有什么能代表真正的罗曼蒂克?
真正的罗曼蒂克就是永远相信诗与远方,没有几个人像胡蝶一样,外人看上去一生沧桑,但她却一直有娇憨淡定的微笑。
▲年近七十岁时的蝴蝶,依然美得安然自在
胡蝶不是妖野的要四处利用人的女子,见过她的人都夸待人处世极有分寸,“坦诚而忠厚,幽默而朴素”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评价,“闲来读书、莳花,下山和旧友聚晤,有时打打小麻将”,所谓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罗曼蒂克,也不外如此吧。
命运如雷霆般杀到,多少人肝脑全碎一败涂地,你只要看看《罗曼蒂克的消亡史》里消亡了多少人,你就知道罗曼蒂克之不可能,但这个如蝴蝶一样的女人做到了,在时代的雷霆震动中咬牙挺住,你从来不知道她曾经历过多少痛苦,也从来不知道她曾经历多少欢乐,因为她从来不说,那是属于自己的秘密,那是属于自己的罗曼蒂克。
另一个民国美女京剧名伶张正芬的儿子,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重要的是漂亮地下台。”是的,无论演戏还是人生,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由绚烂到寂寞,由繁盛到平淡的过程,选择如何上台、怎样的下台最能体现一个人智慧。
在所有罗曼蒂克的美人里,我个人认为胡蝶是最现代的女人,你看到她的繁华似锦,也看到了她的风淡云清,你看到了她的安然绽放,也看到了她的自在收捎——看得懂的人,才知道她干得多么漂亮。
————— 罗曼蒂克的人生需要内心的力量 —————
让一个美人体面到老是一种什么精神?
有运气,有时势,更有美人那愿意跟从时代进步、善待他人、爱护自己、一定要靠近幸福的强烈愿望。
如胡蝶这么勇敢,改写命运,追寻内心向往的人生,人生旅程每一步都独一无二。
在命运的雷霆里稳稳地走出每一步,像墨流,每一笔都是构成画作的一部分。
如胡蝶这样有智慧,不为外界声音左右,坚持内心向往的人生之道,点滴人生皆是精彩,每一个选择都成了华丽传奇的一部分,落子无悔,自在随心,独一无二,自有格调,“自在墨滴,随心而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