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hKl24MtFRoTCILDmRja_Kg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欢迎你成为“圣约之友”
2018-02-09 余金英姊妹 麦琪的礼物
▲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可订阅
纪录片:《天路芳华》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
作者:余金英姊妹
圣约人文学院 学生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
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
带上光明的兵器。(罗马书13:12)
感谢主,已经平安到家。自散学礼拜以来一直有种种琐事,如今终于可以安静下来整理近来的思绪。
一、我们还归从谁呢?
我弟兄彼得。这学期,使徒彼得的经历以及所写的书信在各方面都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尤其是他对主的回应“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帮助我在数度的低迷、孤独以及困境中重新站立。正如《圣徒永恒的安息》第十章所写到的:
“世事就其本质而言,无法成为真基督徒的安息。它们过于贫乏,无法使我们富足;它们过于卑贱,无法提升我们达至幸福;它们过于虚空,无法充实我们的灵魂;它们的存在太短暂,无法给我们永恒的满足。世上的成功以及一切我们向往的事都过于低劣,无法做我们崇拜的对象,因而也无法作我们的安息之所。能让灵魂安息其中的,必须足以为灵魂提供永久的满足。”
如果眼睛还是关注这世界和世界上的事而非天上和天上的事,满眼所见的不过是虚空的虚空,得到的和得不到的都不过会令自己痛苦。常有弟兄姐妹们向我询问入学考试等相关事宜,因此,如果有弟兄姐妹们也想要来人文学院读书,我不免要劝勉你们(以学姐的身份),要牢记祂的手中有永生之道,除祂以外我们还归从谁呢,除祂的国以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为之忧虑的呢?
因此,你们不妨暗暗背下《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第1问,并且时常对照这一问来省察己身。
《海德堡要理问答》第1问:
或生或死,你唯一的安慰是什么?
答:或生或死,我的身体和灵魂都不属于我自己,而属于我信实的救主耶稣基督。祂用自己的宝血完全偿还了我一切的罪债,并且救我脱离魔鬼一切的权势。祂如此地保守我,若没有天父的允许,我连一根头发也不能掉落。的确,祂叫万事互相效力,使我得救。故此,祂也藉着圣灵确保我得到永生,并且使我从今以后甘心乐意的为祂而活。
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一年多以来,我越发觉得已陷身于一场属灵的争战之中,看得见的是来自家庭、学业、人际和服事的压力和困境,看不见的是撒旦千方百计地想要阻挠神国度的事工,它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要你在属灵的争战中败下阵来。所以,也许你会碰到自己或同学有至亲突然离世或病重的情况,会遇到财政紧张、经济危机的窘境,会有未曾听闻的知识呈排山倒海之势朝你压过来的时刻,会常有水土不服身体软弱的时候,甚至也会有种种的失望,况且人内心由罪带来的黑暗已足以将你吞噬,若不依靠主,甚至连自己都会无法面对……
这个时候你不要怕,不要看见自己有恩赐有软弱,要看在高天坐宝座的羔羊。我们所参与的,不过是一场基督已经得胜的战争。
垂直对焦。还记得,放假之前,在我所参加的最后一次主日礼拜上,彭牧师讲到了彼得后书1:1-2,而接下来的散学礼拜,王牧师的讲道经文则是彼得后书1:3-4,这让我不得不感叹神安排的奇妙。
两位牧者都是神忠心的仆人,在讲道中不断地将我们引向一个垂直对焦的关系。不论教会所处的时代,面临的境况如何,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要牢记于心的是:使我们得救的是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义。因着这义,我们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上帝的儿女。
也因着越认识上帝的圣洁公义以及那在耶稣基督里恩典的义,越认识祂的伟大和光荣,越了解祂的作为,就会越发认识到自己的不堪,自己的不可理喻,自己的可怜和不配。越默想上帝的接纳,就越发看见祂恩典的浩大。
在主里面的儿女,谁不曾在世上流浪,不曾有一颗不安的心呢?唯有活在上帝的面光当中,看到那比眼睛所能看到的国度还要更真实,更荣耀,更深刻的那个国度,这个才会成为你生命中平安和恩典的来源。认识基督和祂已经做成的工,感恩地跟随祂的脚踪行,并像《奇异恩典》的作者临终前那样告白说“我是个大罪人,但是耶稣基督是伟大的救主。”而来到人文学院服事和学习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无不都是看见了那更真实更荣耀的国度并投身其中的,见证了神的作为,看见了神在他们身上的工作和所将要成就的,我何其有幸。
生而就死者。这学期,我参演了一部福音话剧《王冠》。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心理,临演前一晚我还在独自默想以赛亚书53章,喔,主啊!谁的公义大过你呢?谁的圣洁高过你呢?谁的恩典深过你呢?谁能像你爱我不能够更多呢?因你已经给予了我最大的爱!喔,主啊,还有谁像你是生以赴死的呢?而我不也是生来就注定一死的吗?万物的结局近了,身处这个邪恶的时代,难道还要像世人一样思考线性的人生?
牧师常教导的“终末论”思维我是怎样应用的呢?我有思考如何在永恒中向上帝交账吗?我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优先次序是如何的呢?万物的结局更近了的这个时候,我岂不应当仰望我主,把焦点从这个世界挪去,带着终极的盼望来把握现在的生活,带着上帝的眼光来谨慎自守吗?我目前所做的,所委身的,更多的是出于爱神,更多的是出于看见了祂的旨意吗?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生而就死,主掌归途。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以赛亚书53:6)
二、等风来
不知从哪一年起,雾霾成了成都冬日的特色。这么美的地方却被污染物笼罩,就如同这么美的世界却有了我们一样。今冬,看到有个姐妹写的一首带着守望和祷告的诗“等风来”,它带给了我一些启发,去感受圣灵的风轻拂我的心,并且期盼圣灵的风再次临到,在我心里做那更新的工作。近一年的时间,在圣灵的保守下,我有了些许改变。
以色列啊,你要听。现在回想初来到华西人文学院学习基督教教育的原因,就我个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在逃避现有的败坏的教育体质,毕竟我曾亲身体验,并且亲眼看见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甚至是老师(良心未泯的)在这个体系之中身心俱疲。在这个体系内,越来越看不见人,看不见人的心灵,看不见人的情感,其所培养的不过是批量生产的会识字的机器。我所见的是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渐弱,独立思考的空间渐窄。看到施教者和受教者都像被扼住咽喉一样痛苦,我把目光转向了这个看似是新兴的,其实是复兴的基督教教育。关于教育现状,比起我管窥一豹,纪录片《盗火者》还有越来越多从公立教育体系中脱离出来的实行在家教育群体、体制外教育机构所做的努力会更有说服力。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比起当初的逃避心态,我却越发觉得不论是处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之下,不论这世界上的教育质量如何,我们理当按照神的吩咐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神的命令。
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命记6:4-9)
超自然的教育。我们来到人文学院,装备自己成为基督教教育的老师,不是为了有一天教导自己的孩子们比其他人掌握更多的知识,甚至也不是期望培养他们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我们都知道人的道德是多么地不稳定而且标准众多。我们期望自己能够在所接触到的知识中发现神并爱神,然后也引领孩子们同样去发现神,爱神。就如同奥古斯丁在《论灵魂的起源》中所表达的爱的顺序一样,作为教育者,就要帮助孩子们能够有正确的爱的顺序,去爱他们当爱的,并且以正确的程度去爱。
如同王牧在散学礼拜上所讲到的,世俗教育有一个困境是,教育者发出的命令都不反映自己的性情,让孩子遵循的诫命是非位格的关系。只有建立生命的关系,才能去遵循规矩。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去仰望那用自己的荣耀、美德召我们的主。这个就是超自然的教育。身为教师,或正在预备成为教师的人,除非自己不断的与上帝的性情有份,否则所施行的仍然是自然主义之下的教育而非恩典之下的教育。除非我们能真正认识那用自己的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并且和孩子一起共同的去认识那位主。
敌人开始失败的地方。散学前的一次讨论会上,多数学生们认同我们现在所登陆的“教育”口岸就如同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一样,会带来巨大变化。聚集到这里的,是“盟军的先遣部队”,如同在诺曼底登陆中被选中执行任务的士兵们一样,我们也将被“选中”、被“呼召”视为一种荣誉,因我们将亲眼见证上帝的作为,见证这一代的我们如何挣扎着践行教育的异象,见证我们的下一代如何地以信求知,志在知主,学以事人。
我记得《诺曼底登陆》的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盟军远征的士兵们、水手门、空军们,你们要进行伟大的改革运动,这是我们这几个月奋斗的结果,世界的目光注视着你们,世界各地热爱自由的人们,希望和祈祷伴随着你们共同前行。”
我相信并且已经看到,来到华西圣约人文学院的这群——蒙召入伍,带上光明的兵器奔赴教育战场的“士兵”也并非孤军奋战,有来自各界各地的目光在注视我们,希望和祈祷也伴随着我们。
现实的压力和困境比想象中的更真实,也许我们会倒毙在登陆的过程中,也许倒毙的人还不少,但是源源不断来的“士兵们”会更多,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基督已经胜过,我们看到了这是神的工作!
“士兵们”甘愿就死,皆因为祂亲自掌管一切,因为这里——是敌人开始失败的地方!
三、神奇数字在哪里?
一而众,众而一。以前上学,我从没觉得数字有多么地奇妙,即使是一些如吠陀数学里的运算规律,虽然有趣但仍然是死的,没有生命力。近来却发现一组神奇的数字,它们是有生命力的——3和1。我们的神是独一的真神,有三个位格,同尊、同荣。
神造万物,各从其类。并且,在所造万物中,最特别的是人,因为人有神的形象。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
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创世记1:27,和合本)
这一点让我颇有感触,神是有位格性的,满有神形象的人也具有位格性,因此人与人之间要有位格性的交通,不是一张脸与另一张脸相遇,不是一张口与另一张口相逢,是一个灵魂看见另一个灵魂,一个灵魂被另一个灵魂看见,没有人可以独自存活。
来到成都以后,我委身在恩福教会(全称是“成都恩福归正福音教会”)。在恩福,我就如同被另一个家庭接纳一样,恩典让我的心在成都也有了家。从未相识的弟兄姐妹们给予我各样的帮助和关心,在教会的服事中主也给了我机会去重新认识福音,重新认识弟兄姐妹们,也重新认识自己。
不仅在教会,甚至在“橡树”组织的读书群里,我也体验到了弟兄姐妹们隔着屏幕那灵魂的交流,有鼓励,有激励,有劝勉,当然偶尔也会有罪性的流露。
神真的很奇妙,没有把一个人造得十项全能,祂叫我们看到自己的无力,叫我们知道要谦卑,要和弟兄姐妹们彼此团契,彼此服事,叫我们知道要去依靠主。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
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罗马书8:22)
1000个圣约之友。我们学校一直以来的经费全靠众教会以及弟兄姐妹们奉献支持,毕竟我们的学费远远不足以支持学校的运行。那些被神感动,愿意用金钱和敬虔的膝盖摆上的弟兄姐妹们,愿神记念你们的付出!
有位即将毕业的学姐说到“在人文学院的学习,深受众位老师和还没有认识的圣约之友的恩惠。等我毕业时,也是成为圣约之友时”。我想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意愿,也是人文学院众子的。
今年,我们学院会迎来第一届硕士毕业生,第二届教育研修班的毕业生,随后,愿意为我们的学院来奉献的毕业生人数会呈几何式上升。也许不出20年,光是毕业生就能够组成支持学院的“1000个圣约之友”群体。愿神保守并使用我们的学校能够多几个20年,叫我们的毕业生能更多地服事教会和身处末世的圣约群体。
但目前的我们,确实在资金上有缺乏,若一定要我给出一个说服你成为“圣约之友”的理由,我只能说因为你看见了我们的需要,而你正好拥有能够给出去的能力。
请原谅我这么直接,因为就我所受的教导,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终末论”的教导以及圣经中多次提及的关于怜悯、奉献的教导,我真诚地认为如果看到了“被需要”,不论是主内的还是外邦的,若你有能力而弃之不顾的话,良心是会痛的……
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
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
(箴言书3:28)
拉丁文中也有一句关于慷慨给予的谚语,“Bis das, si cito das.”英文意思是“You give twiceif you give quikly”。放在这里,我引申解释为:若你眼睛看到了我们的需要,若你耳中听到了我们的呼吁,若你手上正好有余,若你心中平安,若你原意给予,成为这个黑夜已深白昼将近之时与我们同行,为神国度的教育而出力,请你联系我们学院的同工罗昕老师。
更多了解,请点击:成为“圣约之友”的七个理由
奉献请联系:
添加私微:华西圣约人文学院(请用电话号码18084805225添加好友)
联系人:罗昕弟兄
联系电话:180 8480 5225
若你有感动,也请坚持为我们的学院祷告,比起物质上的缺乏,更艰难之处是我们正在打一场属灵的争战,在这个黑夜已深白昼将近的时候,感谢有同路人的支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