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学习跆拳道的好处

你是哪个级别的家长?

你是哪个级别的家长?
孩子好奇心强,问题也多,尤其到了五岁左右,问题多的往往让父母难以招架。你是怎样对待这些问题的?你可能不知道,你对待孩子提问的方式,能够反应出你的教养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举出了七种回答孩子问题的方式,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详细介绍一下。你不妨对照着看看,自己属于哪个级别的家长。


第一个级别是用拒绝掩盖自己的“无知”。


•孩子:为什么猪那么肥?
•父母:没看我正忙着吗?
•孩子:撅着嘴离开了。

第二个级别是不懂装懂,说些云遮雾罩的话哄孩子。


•孩子:为什么猪那么肥?
•父母:因为猪吃得多。
•孩子:为什么猪吃得多?
•父母:因为猪长得肥。
•孩子:晕倒

这种车轱辘话又叫循环论证。家长的面子保住了,孩子的头脑却糊涂了。更不好的是,如果孩子识破了你在不懂装懂,那么,孩子也将学会不懂装懂。


第三个级别是承认自己“无知”。


•孩子:为什么猪那么肥?
•父母:因为猪吃得多。
•孩子:为什么猪吃得多?
•父母:这是个好问题。妈妈也不大清楚(先肯定孩子的问题是好问题,这会鼓励孩子继续提问)。

从这个对话中,孩子知道父母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这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学习。不过,这显然不是最好的回答方式,因为孩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第四个级别是鼓励孩子寻找资料。


•孩子:为什么猪那么肥?
•父母:因为猪吃得多。
•孩子:为什么猪吃得多?
•父母:这是个好问题。妈妈也不大清楚。不过你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书籍)去寻找答案。

过去,我们遇到这类问题一般是让孩子到书中去找。可是,这往往会让大人、孩子焦头烂额。

没有一本百科全书能够涵盖所有知识。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相对容易的找到答案。

用关键词“猪”+“消化功能”或者“猪”+“饮食习惯”,相信你很容易帮孩子找到答案。

有的父母更直接一些,通过QQ群征集答案。没准遇到比较博学的网友,也能给出好的答案。


不过,父母代劳只是权宜之计,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被动学习。

最好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你只要告诉孩子怎样使用搜索引擎就可以了。

孩子一旦掌握这项技能,就可以慢慢学会主动学习,有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一旦这种习惯建立,对父母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解脱。


第五个级别:提供多种答案让孩子选择,并鼓励孩子自己想答案


•孩子:为什么猪那么肥?
•父母:因为猪吃得多。
•孩子:为什么猪吃得多?
•父母:可能有几个原因:猪的消化能力强,猪的胃口好,猪缺乏自控能力。你能不能动脑筋想出自己的答案呢?

给出自己答案的同时,鼓励孩子自己想答案,五花八门,奇思妙想也没关系。这个过程中,孩子由被动接受答案者变成了积极思考者。


第六个级别:鼓励孩子对答案做出评判


•孩子:为什么猪吃得多?
•父母:可能有几个原因:猪的消化能力强,猪的胃口好,猪缺乏自控能力。你觉得哪个答案更好?哪个答案不好?
•孩子:我觉得猪的消化能力强这个答案不好。
•父母:为什么呢?
•孩子:如果猪的消化能力强,它就不可能那么肥了。一定是食物消化不了,堆积在一起它才那么肥。(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可以不断启发他。实在答不出也没关系。这跟孩子的知识背景有关系,慢慢来。)

这一级别对父母的要求更高了一步。父母不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引导孩子思考和分析问题。


第七个级别:鼓励孩子检验答案


•父母:你刚才的答案似乎有道理,你可以用一个实验来证明它吗?

这一级别是上个级别的深化,鼓励孩子用实验去检验答案。这时的孩子就相当于一个小研究员了。


以上大致介绍了面对孩子提问时不同家长采取的不同方法。


大家可以通过这个例子看到教育的复杂性和层次性。我在写“当神童走向成年”时有个突出感受。人造神童的确是可能的,典型的例子是大经济学家穆勒。穆勒认为,父亲让他在学业上比同龄人领先了20年。的确,穆勒13岁时的思想水平已经很高。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对他进行的严格思维训练。因为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大思想家。套用上面这七个级别的划分,他的父亲可以轻松达到第七级。类似的还有费曼的父亲。


大多数父母的水平可能在第四个级别左右。这个时候就不要奢望人为制造神童,让孩子提前20年云云。如果每个父母都像穆勒和费曼的父母那样,大学就招不到学生了。即便是穆勒的父亲,在教完穆勒之后也没有精力再教其他子女了。教育是需要大量时间投入的,尤其是这种思维层面的教育。此外,由于父母精力有限,常常会心急,过于重视智力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其他。成年后的穆勒常年为精神疾患困扰。学业上提前的20年,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TOP

平庸的优秀

平庸的优秀
优秀是一个相对概念。一群小鸡,跑得最快的被称作优秀的小鸡,但无论这个小鸡如何优秀,它仍然是一只小鸡。就像我国,每年也都评选什么中国足球先生之类,但我们知道,这个足球先生其实很平庸。

一个大学生,甚至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从小到大都被优秀、高材生这样的字眼包围,可实际上,如果换一个环境来检视他,就会发现他可能非常平庸。

我们需要的是实质优秀,我姑且称之为“杰出”,而不是相对优秀,相对优秀背后可能就是平庸这个陷阱。

很多孩子,从小给人一种优秀的感觉或者错觉,有的很小就能写点什么,也能说几句英语,或者能够弹弹琴,像模像样画几笔画。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当这些孩子步入成年,走进社会,大多数会变得很平庸。因此,这种所谓的优秀,可以说是一种平庸的优秀。

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聊起他们过往的学习生涯,都给人炫目的感觉。但是,当他们开口说话,或者让他们承办具体的项目,却会发现他们身上往往缺少些什么,这种东西就是我在好几篇文章里提到的一些关键词,悟性,策略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洞察力,判断力,多维的视角,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同理心,才华,思想,等等等等。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试卷考不到的,社会一定会考到。
上面这些词汇,悟性...洞察力...思想...等等,就是社会这个大考场的必考题。可是,这些东西的许多甚至绝大多数内容,却是无法通过试卷来考察的,只能经由社会与人生这个考场来考察。

许多家长满足于这种平庸的优秀,或者被这种表面上的优秀所迷惑,等到孩子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平庸的优秀不能带来优秀的工作能力。

他只能写干巴巴的文字,不能写出漂亮的文章。他的口才只能说出乏味的语言,没法做到妙语连珠,他的思维水平僵化,呆板,缺乏深刻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判断力。他意志脆弱,缺乏勇气,没有创新能力,更缺乏创业精神。

有本书叫蛋白质女孩,很多优秀学生实际上就像蛋白质女孩一样,表面光鲜,但缺乏那种增加生命硬度与质感的东西。

虽然社会上精英和创业者毕竟是少数,但是,即便做螺丝钉工作,我也希望能看到更多有洞察,有才华的螺丝钉,只有这种螺丝钉才能像锥子一样最终脱颖而出,而平庸的螺丝钉却禁不起任何风浪,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无疑,绝大多数平庸的优秀者都是聪明人。这也是我觉得非常可惜的地方。教育的成功不是培养许多平庸的优秀者,而是众多真正优秀的杰出者。.

TOP

消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花钱谁都会,但要怎么花,应该让孩子们明白。”浙江省消保委秘书长徐建明日前在浙江省国民消费教育中心赠书进校园活动中呼吁,“消费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实施国民素质教育,应该把消费教育列入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让全社会、教育部门和从事少年儿童工作的部门都来重视少年儿童消费观念的研究。”

现代不良消费风气影响中小学生

今年10月份,浙江省消保委在杭州京都小学开展了“小学生消费现状消费调查”活动,有269位同学参与。根据调查显示,小学生每个月都会从家长那得到相当的零花钱,数额基本上在100元以下,这些零花钱主要被用来购买玩具、零食,以及同学互赠礼物。
“当这些零用钱多出来后,有23%的学生会还给父母,29%存进银行,这些都是好的,值得鼓励。”徐建明告诉记者。

但是,在调查中,浙江省消保委也发现,小学生中也存在一定的消费攀比现象:有38%的学生喜欢穿名牌衣服;有8%的学生会要求爸爸妈妈买和其它同学一样的名牌衣服;有26%的学生会因为同学家庭条件差而产生岐视;有14%的学生会攀比家长的车谁的更好、更气派。

“这说明现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消费风气也影响到了一部分小学生,让他们存在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由此看来,建设我们的消费文化,推进消费教育工作非常必要。”徐建明称。

[ 本帖最后由 宝贝计划 于 2010-1-6 12:20 编辑 ].

TOP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注意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根本,提高孩子注意力水平已成为孩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的最关键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着急,说孩子上课总是分心、作业拖拉磨蹭,会写错字、抄错得数、上课看似安静,却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精力旺盛,一刻也闲不住种种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让家长望尘莫及。是呀,为何会注意力不集中呢?我们有没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带着这一连串问题,我们一起分析下原因.


       注意力在我看来,人一旦有意识参与一件事情时,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 ,才可能进一步去观察、记忆和思考等.调动各个器官的敏感度,使其进入积极状态.这样,人们的认识、学习、工作才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可为何有些人却老是不在状态呢?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为何有些人表现很出色?而有些人却一般呢?其实这跟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有关,如果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来教育孩子,任孩子自由发展,都可能加重其行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行为更难以控制.大家都知道,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都差不多,可为何有些人成功了?而有些人却没成功呢?这和每个人对学习及做事的态度不一样有关,也就是精力高度集中的人成功率会高些.


      我们对照一下,是否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过以下类似的问题?


      是否孩子正认真做一件事时,你又吩咐孩子做另一件事?这就会让孩子的思维处于切换和跳跃当中,对事物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和持久,容易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比如,在我们检查作业时发现了错误,就会马上叫上正在做事认真的孩子过来纠正,这恰恰是我们家长无形中让孩子一步步走向注意力不集中的行列.我们应该耐心等孩子完成手上的事,再叫上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再安排另外一件事.


      是否在无意中强化孩子的弱点?有些人逢人便说,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就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而更加难以改变.我们应该尽量弱化孩子的不足,有时当孩子偶尔做好一次时,我们应该抓住机会不断表扬,使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不应该一味地去强化.


     是否过多的批评、指责孩子?过多的指责,也会给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让他产生反正自己怎么也做不好,在你心目中是一个坏孩子的想法,慢慢对自己不自信,做起事来也就心不在焉了.


      是否过分宠爱孩子,而没有规章制度?生活中经常看到孩子想干嘛就干嘛,今天想买这个,就非要不可,不买就以哭闹来表示.在家庭生活中,必须针对自家情况,制定些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大家的生活节奏.如果你没有忍耐,克制情绪,克服困难的观念,自然认为集中注意力是多余的,甚至是痛苦的事情了.


      孩子的情绪上是否有压力?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要考多少分以上,这无形中就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他就会害怕,回家是否会挨骂.甚至有些人在课上也会想着回家的情景,以至于上课分心,日久天长就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是否过多的培训班?孩子的天性是玩,我们把他课余的时间都占满,他只能在课堂上自己想办法玩了,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也就形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孩子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想想我们平时无形中给孩子多少不利因素,这正是我们缺乏家庭教育知识的后果,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摸不透孩子的内心世界,总认为都是孩子的错,就没有想过这些是因谁而起?不是说,孩子身上的问题源自于父母的问题.这真是一点都不假.所以希望我们在遇到事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冷静思考为何会这样?要如何解决?


     注意力不集中除了跟我们教育不当外,还跟家庭环境、睡眠是否充足?、是否有兴趣、平时的良好习惯有关.


      大家都明白,只有充足的睡眠,学习才会是一个专注、集中的状态,也是精力充沛的保障.可现在的孩子睡眠却严重不足,在这应试教育的今天,很多家长总觉得要多做习题才能提高分数,而不断给孩子添加学习任务,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导致睡眠欠缺.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学习、睡觉;让孩子明白在什么时间该做哪些事?在做作业时,记录自己的用时多少,和自己比赛,看是否一天比一天少,多出来的时间,给孩子自由支配,这样孩子做事也就有动力了.自然会做一个守时、惜时的时间主人.既保证了睡眠,又充实了自己.


     学习必然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你们在打牌、搓麻将、看电视,而让孩子做作业,孩子自然会受到干扰,静不下心来学习,我们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一个单独的房间,并把书桌放在空空的墙下,书桌上保持干净整洁,使它远离干扰,这有利有孩子的集中注意力;孩子在做作业时,我们不要一会询问快做好没?还有多少?也不要一会送水果,一会送饮料开水等,好像孩子是一个大老爷似的.这会让孩子和注意力不集中而挂上钩.我们应该在孩子做作业之前,就让孩子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在孩子做作业时,细心观察孩子是否有一边做一边玩,如果有,在休息时间段时再给予建议.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你整天让孩子做他不感兴趣的事,就会使孩子容易产生败落感,注意力自然也就不集中了.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原本有兴趣的事上加以利用,借以培养注意力,平时要善于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像我家培洪以前不爱练跆拳道,我们也不强求,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故意在他面前演示跆拳道的动作,并说它的好处等,培洪看我们玩得开心,所以不由自主地加入进来.以至于现在每天早上都主动练习,这正是兴趣的动力.所以先培养孩子的兴趣点是关键.


      一个良好的习惯能相伴孩子一生,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这都是在平时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比如和孩子说话时,我们应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慢慢引导孩子在上课时,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这样你想开小差都难.不是吗?


      培养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时不要插嘴的习惯.因为你插嘴多,往往听不进别人的话,也容易形成注意输力不集中的习惯,同时还是一种礼貌的习惯.当然,要让孩子遵循,我们在孩子和我们说话的时候,就应该做好榜样,等孩子说完我们再发表意见.如果我们做到了,孩子是很容易养成好习惯的.


      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培养从小阅读的好习惯.书中的知识能教会孩子真善美,能够分辨假丑恶,从而用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阅读还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和动力.


     只有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做到真正懂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把孩子的环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做一个理性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做事专注且守时的好公民..

TOP

孩子的性格发展与游戏有关

小志身体结实强壮,但凡和“动”有关的游戏他都喜欢。这原本是好事,可一上小学,好动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老师反映:上课时小志不能静下心来坚持听讲,写作业时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下课后经常为了争抢运动器械和同学发生矛盾;和同学稍有争执就喜欢去推打同学。
     孩子的性格养成受他周围人、事、物的影响,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而幼儿时期参与较多的游戏也是影响其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孩子的健康,在帮助孩子选择游戏时,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考虑游戏的搭配是否合理,建议从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动、静结合

    选择的游戏要有动有静。“动”的游戏如:跳绳、拍球、骑自行车等,可有助于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毅力,性格变得勇敢、活泼。“静”的游戏如下棋、折纸、捏橡皮泥等,有益于帮助孩子专注精力,雕刻孩子性格细腻的一面。



    难、易搭配

    一些家长怕让孩子进行带有挑战性的游戏,或者怕孩子因为不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游戏而受挫。实际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有选择地为孩子提高游戏的门槛,让他参加一些在智力或体力方面有些难度的游戏,并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孩子会从中慢慢体会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明白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注重个人体验和团队合作

    许多游戏既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多人玩,两种方式各有好处。孩子一个人进行游戏,有益于独立意识的养成,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体会到独处的乐趣。

    而作为社会的人,从小多参与团队游戏,可以使孩子更早融入团队生活,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智力和体力、趣味相协调

    把益智类、锻炼类、趣味类的游戏相配合,可以使孩子的智力、身体和兴趣并进,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如果孩子对某一类游戏不感兴趣,家长可尝试把几类游戏进行搭配。如:桐桐不爱认字,妈妈就把生字卡片贴在他最喜欢的小火车上,认对一张卡片,火车就前进一站。



    注意游戏的持续性

    一般来说,幼儿游戏的时间不长,但为了孩子的发展,培养他管理时间的能力,学会花较长时间去关注一个事物,解决一个问题,可以选择一些耗时较长的游戏。如拼图、组装玩具等,鼓励孩子用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战胜困难,体会成功的不易,享受成功的喜悦。.

TOP

读杜梅的《好家庭就是好学校》

读杜梅的《好家庭就是好学校》


自从做了母亲,我总在思考如何做个好母亲。有一阵我很坏,总是别有用心地问不同的朋友同样的问题:“你是个好父亲吗?”“你是个好母亲吗?”然后盯着他们的表情,等着给他们归类。有一类朋友,面对我这样一个猝不及防的简单的问题,好像被迎头一棒,突现一种搞砸了一件大事的表情,然后戚戚然说起自己的愧疚。还有一类朋友,就像在考场上突然发现考卷完全不会做,迷惘,茫然,手足无措:“这个吗?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好母亲,什么是好父亲?”第三类朋友会沉吟一小会,不太肯定说:“我觉得吧,我好像还可以。”然后不太有底气地笑——太好了,面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和我一样缺乏自信。


                     好家庭就是好学校?


听到《好家庭就是好学校》这个书名,我先是一愣,然后马上笑了。是啊,我们天天想着让孩子考最好的学校,上最好的学校,怎么没想到咱家就是最好的学校呢?你瞧,一、这学校师资力量最稳定,两老师(有时还是多个老师)不改行,不跳槽,不会因为薪资待遇等问题有丝毫懈怠——一旦为父母,终生为老师。二、这学校生源极其紧缺,在中国1.4亿独生子女家庭中,老师与学生的比例是二比一,甚至三比一,甚至四比一,哪个学校有这么好的条件?三、这学校在教学上有先天性的时空便利,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随时随地可以教学生,老师可以选择情景教育、趣味教育、游戏教学等任何教学方法。四、这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爱至高无上,老师对学生有着天然的爱与责任,你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血脉血脉,就像血凝成的山脉,那种爱,连愚公都搬不动。

当然,这最好的学校也不是没有问题:一,教师实力问题,有些人一不小心当了父母,根本没想到要当老师,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或意识去当老师。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问题。有些父母很想当好这个老师,可就是没方法也没技巧。三、这几个老师既无进修机会,也没有监督机制,一切靠自觉自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老师们既当校长又当教导主任,还兼教育局局长。明明教得一塌糊涂,还自以为了不起,有时对学生实施精神与肉体双暴力,有时又把学生当上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忙乱。当然,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解决得好的话,第三个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而要解决前两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学习——学习做人,学习做男人、女人,学习做父母,学习教孩子。学着自建一所好学校,成就一个好家庭。


                         好学校需要好教材


其实很多父母真的在学。我去朋友家,常常看到书架上一排排家庭教育类的书,我注意到许多床头,趴着的、折着角的,大多是家庭教育类的书——像我们家一样。我看过不少家教类的书,有时看得我热血沸腾,有时看得我坐立难安,有时我全盘否定自己,有时我又充满信心——无论如何,我受益良多。他们有的是相当成功的父母,教出了非常优秀的孩子,把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后来的父母;有的是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讲述他们的父母当年如何成就了他们。每当我阅读完他们,都会受到一定的刺激,然后急急地想引进或者兴高采烈地照搬他们的某些东西,因为那毕竟已经被时间证明过了嘛。但是,往往不太奏效,因为那是彼时彼地,彼人彼家的事,并不一定适合我这个家,我这所学校,——那毕竟只是一家之言,一家之成功。于是,我只能继续惴惴不安地摸索着向前。


和许多相近的父母讲起这些感受来时,总是一片“心有戚戚焉”的回应。然后,我们就一起异想天开,有没有一本书,能够集纳多个专家的智慧,集合在这个领域最有发言权的声音,收录许多真实的故事和经典的案例,涉及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我们笑完、流完泪后可以沉静地吸收各种信念、理念,方法、技巧,并结合自己这个家这个学校,形成一套自己的风格,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然后可以很坚定、很科学、很自信地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它的内容既深又广,既包括精神领域又直面物质生活,它既能多方面指导,又能在问题出现时,尽快找到解决方案?总之,我们看书看累了,找书也找累了,可不可以用一两本书就解决我们诸多复杂的问题?——说完,我们一起大笑,哪有这样一本神书?!


                 杜梅帮我实现了妄想


《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刚读了一半,猛然想起奥巴马说过的一句话。有记者问起他当总统时的感受时,他幽默地说:“你有什么想法要小心一点,他可能真的会实现的。”真是没错!曾经哪怕是痴心妄想,也有实现的一天——《好家庭就是好学校》真的帮我实现了在家教领域里关于书的所有妄想。

仔细一想,发现杜梅太有条件帮我们实现这个想法了。

首先,她是《深圳青少年报》的资深记者,多年前一头扎进家教周刊后就没再出来,她有机会、有实力采访无数在家教领域值得采访的对象,并用时间,用媒体力量,用专业精神,用身体力行的实践,把自己变成了这一领域的专家,然后精挑细选值得反复品味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结集成书——这是硬件,硬件是骨架。


阅读这几十个采访对象是最有价值的自我进修,你可能轻而易举就获得了某人用几十年的时间摸索出来的智慧,你可能无意中被某人几句话醍醐灌顶,你可能猛然醒悟到自己正在犯一个巨大的错误,你可能瞬间获得享用一生的技巧……这几十个采访对象遍及各行各业,但都不是纯粹的理论专家,而是在家教领域有着实实在在经历和智慧的过来人或正在继续成长着的人,他们有的已经有了杰出的成果,有的曾经一败涂地,现在从错误中走了出来,有的在黑暗的艰难行进中抓住了光明。阅读他们,你得准备好被激活,然后成为更好的父母。


其次是软件,在我看来,软件更重要,因为它是血肉——本书的软件是杜梅的慈悲和真诚。杜梅的慈悲表现为她对孩子天生的热爱,那是一种骨子里的善良与大爱。凤凰卫视的吴小莉曾说,当大事发生时,有我在。杜梅则骄傲地说,当孩子们有困难时,会主动向我求救。她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荣幸地成为别人愿意求救的对象。

杜梅有一条与孩子们沟通的热线,通过这条热线,她为无数父母和孩子解决了上学、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等无数问题,没人知道有多少孩子感受过她那热辣辣的爱。当有人究其原因时,她极其朴素地说:“我为的是自己的心”。她常用一个令人惊愕的词——“心如刀割”,是的,她会因为别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而“感动得心如刀割”,她会因为一个的孩子的一声长叹而“心疼得心如刀割”,她会“心如刀割”地拉着一个初次见面的外地户口孩子四处找学校……


杜梅的真诚在书里贯穿每一个字,从她对采访对象问的问题,从她采访后形成的文字里,随处可见,但更活灵活现的,是在本书的“精彩回顾”、“采访手记”和“延伸阅读”里。

杜梅太爱孩子了,她太希望每个父母都是最好的老师了,她希望错误的做法立刻得到纠正,高明的方法、科学的技巧立即施行,而信念和爱,则越坚定越好,她得意于自己的采访对象,她发现他们有太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内容……所有这些,激起她强烈的分享欲望,她急着要告诉你哪些人真棒,他们有多少精彩值得我们学习,她单列出“精彩回顾”,想让我们狠狠地记住,那是一份妈妈式的“苦口婆心”。

而在“延伸阅读”部分,她和我们一起做父母,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一时捧腹大笑,一时未语泪先流,一时郁闷得无所适从,一时感慨得波涛汹涌。这些是最真实、温暖,深沉有趣的文字,这一部分最为彰显杜梅的人格魅力—— 总之,“延伸阅读”是她十多年做母亲,做家庭教育记者的所有掏心掏肺的感悟,全部端给你,惟愿对你有用,对你构建这所最好的学校有帮助。

还有一点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尽管杜梅已是十多年的单亲妈妈,但她的女儿黄月亮阳光、开朗、从容、睿智,月亮的身上,没有一丝单亲家庭常有的缺陷。在不久前中美交换生选拔考试上,月亮获得美国主考官Sarah的最高评价——“非常好”。孩子印证了母亲,虽然这个母亲也曾迷惘,也曾手足无措,也曾患得患失,但如今,杜梅已成为公认的好母亲。既然杜梅可以从像我们一样跌跌撞撞前行的母亲变成一个从容优秀的好母亲,那就太好了,我们就跟她学,跟她所学的学。


我读书一向很快,但读这本书——《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却非常慢。不是因为我阅读速度慢了,而是因为脑袋转得太快了,它让我思考很多,思绪走得很远——有些书是可以彻底激活一个人的。这本书激活了我潜藏在心底里的声音:“你可以做个好母亲!”并且,对做好母亲充满了激情以及信心!它给我信念和力量,又给我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我的所有教学困惑,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答案。

谢谢杜梅,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好学校需要好教材,这是一本令人振奋而又活蹦乱跳的好教材!它是教科书,又是能全方位激活老师的点金石。.

TOP

你会创造奇迹的

  1 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激发孩子的积极精神时鼓励说:你会创造奇迹的!

      2 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美国有一位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被誉为“脱口秀”女王的奥普拉?温弗瑞,1998年当选为美国最受推崇的女人之一,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奥普拉是自幼生长在美国南方的黑人,她有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14岁时奥普拉曾离家出走,整天和小混混们在一起。她的母亲无计可施,只好把她交给父亲管教。奥普拉的父亲弗农相信,严格的家规和学习计划对孩子有好处,于是为奥普拉制定了高标准,激励她追求卓越,要求奥普拉在家里和学校都要做读书笔记,每天都得熟记规定的英文单词。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预期的目标是什么,于是他郑重地对奥普拉说:“有些人看着奇迹发生,有些人连发生了什么奇迹都不知道,而有些人却能让奇迹发生,你就要做那个让奇迹发生的人。”

    奥普拉说:“我自幼生长在没有水和电的屋子里,人们不会想到我的一生除了在工厂或密西西比的棉花田里干活儿之外,还能有什么成就。父亲的话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明白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奥普拉在父亲的鼓励下,从小就懂得了很多道理,使她学会了用每一天的努力让奇迹在自己的身上发生。

    “你会创造奇迹”的鼓励语,对孩子来说最有激发力,能激发孩子往前冲的勇气,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创造出一个让人惊喜的奇迹。

    有-名十几岁的少女,在去参加钢琴演奏比赛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被送进了医院。她清醒之后,发现自己的左手毫无知觉,形同虚设。对于一个弹钢琴的人来说,一双手就是她的生命。她急忙问医生:“我的左手有治好的希望吗?”医生微笑着点点头。少女十分高兴,全力配合医生的治疗。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半年多了,她的那只手依然麻木如故。

    “大夫,我的手到底有没有救?”她忍不住再次询问。医生不忍心欺骗这样一颗天真善良的心,于是说:“孩子,你要坚强,不能说没有希望,但困难很大,除非……”

    “除非什么?” 少女问。

    “除非有奇迹发生!”医生无奈地说。

    少女听完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一下子灰心了。

    “奇迹……会的,你会创造奇迹的!”少女的父母坚定地说。因为她的梦想还没实现,她要考音乐学院,要做一名钢琴家。所以她在父母的鼓励下,决心要做那个让奇迹发生的人。

    此后,她遍访名医,喝各种难喝的药,天天揉捏、锻炼左手,并坚持用右手练琴。她的爸爸鼓励她说:“左手不行,就用右手来补;身体不行,就用意志来补。只要努力,奇迹就一定能够发生。”几年后,奇迹果然开始发生了,少女的左手开始有知觉了,能笨拙地、缓慢地在钢琴上移动了。她欣喜若狂,继续坚持用右手练琴,同时左手也参与进来。两年之后,她的左手终于能运用自如了。靠着顽强的意志,她不但治好了左手,而且圆了自己的梦想。

    奇迹在一个少女的手上诞生了,这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

    其实,任何一个孩子,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是一个奇迹。在成长过程中,他会继续不断地在奇迹中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儿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因为父亲是一个流浪的驯马师,所以,小男孩儿从小就跟随着父亲在一个又一个马厩之间、一座又一座赛马场之间、一家又一家农场之间来回奔波。正因为如此,小男孩儿整个的中学阶段几乎就是在东奔西走中度过的,他的功课自然也就学得断断续续。在他中学快毕业的那个学期,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们写一篇作文,谈一谈自己长大以后的理想和志向。

    有一天晚上,他花了很长时间来写这篇作文,写了整整七页纸。在文章中,他详细叙述了他的远大理想,精心描绘了他的宏伟蓝图。他说,将来希望能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场。不仅如此,他还绘制了一张占地达200英亩的牧马场的图纸,并在上面标出了所有建筑物的名称和位置,包括马厩和跑道。他还打算建造一栋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大房子。

    第二天,他把这篇凝结了他很多心血的作文交给了老师。两天之后,老师把作文纸退给了他。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一看,只见在作文的第一页上,老师用红笔写了一个大大的“F”,旁边还写了一行字:“放学后到办公室来见我。”于是,放学之后,这个怀着美好梦想的小男孩儿就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说:“你的这个理想,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尤其是对像你这样的小男孩儿。你一没有钱,二又出生在一个整天流浪的家庭里,第三你没有足够的才略。你知不知道,要想拥有一座牧马场,那是需要很多钱的。你不仅要买一大片土地,还要买纯种马匹,然后,你还得花很多钱来照顾它们。我劝你就别做白日梦了。”老师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如果你愿意重新写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理想的话,我会重新给你打分的。”


    小男孩儿回到家里,苦苦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他决定去问父亲。父亲对他说:“听着,孩子,对于这个问题,你必须要自己拿主意。因为,无论如何,我都认为这对你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我相信你会创造奇迹的!”就这样,小男孩儿只好自己去思考。终于,在经过一个星期的冥思苦想、深思熟虑之后,小男孩儿决定对他的作文不做任何修改,仍旧按照原样交给老师。他对老师说:“尽管您可以继续给我'F',但是,我绝不放弃我的梦想!”

    30年过去了,当年的小男孩儿已是成功的农场主,名叫芒提?罗伯兹,他在圣思德罗经营着一座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他常常把他的房子借给当地的慈善机构来举办募捐活动,以帮助处在危险中的青少年募集资金。

    直到今天,他还保留着那篇中学时写的作文,并且把它镶在镜框里,挂在壁炉的上方。.

TOP

啥原因造成孩子“两面派”

啥原因造成孩子“两面派”
女儿经常在我面前答应好的事,在她奶奶面前就食言。在我的面前表现得十分听话,可是对她奶奶却经常大喊大叫,十分不礼貌。究竟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两面派”的做法?我该如何办?

    答:孩子是情绪的俘虏,而且这么大的孩子都是用模式化的方式学习的,她的一双小眼睛每天都在观察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验证所有的事情的对否,实际上这也是孩子学习的一个过程。他们能分辨出在家里谁是最具有权威性的、谁没有,谁的话必须服从、谁的话可以不理。出现这种情况恐怕有以下的原因:

    (1)父母在家中有绝对的权威,平时曾经流露出忽视老人的言行或有不礼貌的行为,作为思维简单的孩子就可能认为老人的话可以不听。

    (2)父母对孩子平时可能太严厉,甚至动用体罚的手段,使得孩子感到了压力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所以对父母的命令言听计从。但是内在的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必须要进行宣泄,她不敢向敬畏的父母宣泄,而娇惯她的奶奶就成了她宣泄的对象。

    (3)家长的矛盾化教育,让孩子感觉大人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使得孩子在认知行为上产生了困惑,容易引起孩子两面派的做法。

    因此家长平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时时、事事应该提醒自己是一个教育者,应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给孩子树立楷模形象,同时也要学会掌握教育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对待孩子。同时家里人应该统一思想,对于孩子的教育口径一致,不给孩子找到可乘之机。另外家长也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尊重他人尤其是孝敬老人,避免自己平时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举动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以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影响孩子一生。.

TOP

11种教育习惯将毁孩子一生

孩子教育是父母最关注的话题,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尽量在教育中避免失误!

怎样的教育对孩子不利,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习惯: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习惯: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习惯: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后果:将来的他绝对思维错乱,没有底线。



    习惯: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后果:他将来即使犯罪被捕,也会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是受害者。



    习惯: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后果: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习惯: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净净,就是不知孩子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习惯: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后果: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一点都不意外。



    习惯:孩子要多少零钱都照给不误,也不要自己干活挣钱,千万别节省,别像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

    后果:他习惯了不会挣钱,只会要钱时,千万别烦恼。



    习惯: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后果:他可离不开你了,千万别让他独立生活。



    习惯: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后果:他的一生永远都会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习惯: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后果:别羡慕,别人的孩子为什么都能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却不行。.

TOP

父母情绪影响孩子心理发育

父母是幼儿最亲密、最直接的生活与成长伙伴,为人父母者的生活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其中,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



      社会学家认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幼儿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因而,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角度出发,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注特别意情绪控制,谨防幼儿因父母不良情绪而影响正常的心理发育。好育园专家提醒家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以下几点情绪控制特别需要注意: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TOP

我教女儿识字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各科成绩很好。尤其是读书,去年起女儿就开始阅读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了。于是,最近,总有一些同事朋友问,什么方法能教女儿认识那么多字?
从女儿出生开始,就有朋友不断地送给我一些她们特意买的或者她们的孩子小时候识字用的卡片,可是到头来都没用上。带图的卡片,女儿不看字只看图,也不错,认识物体了,不带图的卡片,女儿不感冒。那么女儿是怎么识字的呢?读书。



   一、亲子阅读要利用好。

   亲子阅读是时下非常有效的育儿方法,但是,多数妈妈都只注意给孩子讲故事、读书。有的时候是陪孩子睡觉的时候读,孩子闭上眼睛听妈妈读书;有的是孩子一边玩耍,一边听妈妈读书。这些时候,孩子们只是从听觉上了解故事,而没有感官认识。而我,恰恰是抓住亲子阅读的大好时机来进行识字教学。

   呵呵,亲子阅读时,女儿总是坐在我的怀里,书是女儿自己选的,我和女儿是共同面对书。女儿小时,显示对画面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一起读画,然后看书。读书时,我一般都会先读上一小段,钩钩女儿的兴趣,当她入迷了,欲罢不能的时候,他就会主动求你,这样,我就要求她用小手指着字,我来给她读。她指一个,我读一个。如果读得不连贯,我会再读一遍。时间久了,对有些常用的字就闹个“面熟”。这是第一步。

   女儿再大一点时,我就常和女儿做“找字”游戏。孩子的小故事一般都比较简单,故事里的字、词重复率特别高。于是我就利用这个重复率来和女儿做游戏。比如读《幼儿画报》时,我们先认识“红袋鼠”这几个字,先是在一页里找“红袋鼠”这几个字,然后在扩展到二耶页、三页……慢慢到一本书。其实,没找几页,女儿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三个字,同样的方法,认识了跳跳娃等等,同法认识好多字,不过,这个方法,不一定非要孩子把一本书中的字都认得,主要是认识出现率高的,适合孩子现在年龄的字词。



  二、亲子共读要做好

  以前,基本上是家长读,孩子看,现在孩子认字多起了,就要让孩子自己读书了。不过,刚开始时,不能要求孩子完全自己读,可以亲子共读。即家长和孩子轮流读,开始时是一人一句,慢慢地是一人一段,到后来,女儿就抢着读了。开始时,我有意把简单的句子给她,后来就不用了,遇到他读的句子里有不认识的,她会主动问我。不过,树妖反复读,不能一边万事,因为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还欠缺,别看她有时读出来了,却不理解。不过,有的句子,家长读,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而且,孩子也可以从家长的读中悟出,什么时候断句,逗号、句号时,要停顿,问号、叹号时,用什么样的语气……久而久之,女儿不仅仅认识了很多字,而且朗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



  三、给孩子选合适的文字多的书

  认识了很多字,就要让孩子自己读书了,这时选书很关键。不能一下子就选纯文字的书,这是提不起孩子的兴趣的。开始,可以先从绘本过渡,选一些又生动的图,一页有个二三十个文字的简单的书(字最好要大些,内容及字都要浅显一些)。慢慢地,每页的文字增多,直到后来,一本书里只有几页插图的书,不过,还是得文字较大的,这样每页字数不是很多,一是保护孩子的视力,二是不是密密麻麻,让孩子没读具有压力了。为了给女儿找这样的书,我是费了好大劲,因为现在绘本多,纯文字多,就我想要的这种书少。不过,这两年在书店里能看到不少这样的书了。

  一步步走来,没有特意让孩子识字,但是在读书这哪够“无意”中就让孩子认了这么多字,读了这么多书。认字多了,语言理解能力也增强,女儿也很自豪,记得女儿上学前班时,数学老师领孩子们做数学题,老师得一道一道地读题,解释,女儿就能自己去读,去理解了。于是,老师告诉女儿,可以不必等老师读题,可以自己做了。女儿告诉我这番话时,很是自豪。.

TOP

做最好的家长

做最好的家长
  
  “海淀区在校中小学生有22万多人,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儿童有将近5万人,在他们身后是20多万个家庭,40多万名父母和上百万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日前,海淀区教委主任孙鹏在谈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时表示,孩子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形成合力,才能使孩子更健康、更愉快地成长。


  对于家庭教育目前的状况,孙鹏主任表示,家长的学识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确实有很大关系,但就个体而言不能画等号。因此,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有些家长说不出来,但是做得出来;有些家长能说出来,未必能做出来,而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复杂性。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孙鹏表示,作为家长,一定要知道学校教育在做什么。有些家长不太了解学校的工作,这样他对子女的教育就会与学校教育不同步、不协调。“社会矛盾造成了家长的焦虑,一部分家长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同政府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一种叛逆或者一种心理的不平衡。”


  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同步的现状,还有学校教育的因素。教育起码有三个环节,第一个叫有教无类,这是前提,作为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服务。第二是因材施教。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才能有第三个目的——人尽其才。“温总理到三十五中考察时作出评价,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能人尽其才,我认为主要就出在学校这个中间教育环节上。”讨论其原因,有人认为是中国大班制教育所致,但试想,如果我们真做到了每个班20余人、10余人的时候,就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吗?也不一定。“我们现在的教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工厂式加工的模式,个性实足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被磨去了棱角,变成了基本一致的成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有社会背景,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从教育内部上来说,我们存在着用全面发展代替部分发展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用共性代替个性等问题。


  因此,对于家庭教育来讲,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过度,包括过度放任及过度干涉。二要防止片面,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孩子优劣的标准,有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片面性,不能同学校教育有机协调。


花最少的时间教育最优秀的孩子


  “中国的家长60%基本上是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难,家长难、孩子难、老师难。家长现在的难处和以往大不一样,过去三个兄弟、五个姊妹,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如果教不好怎么办呢?于是家长就在教育上‘推波助澜’。”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表示,其实,作为家长要想轻轻松松地教,就要学会“抓大放小,克服圈养”。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可以操作,家长什么都包办,孩子反倒学不好。此外,“圈养”也是现在家庭教育中很严重的问题之一,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只有学习,其他事情都不参加,这样孩子很多东西就学不会,因为他只是在读书、在考试、在做作业。如何抓大放小,让孩子快乐成长呢?第一件事,帮助孩子会学习,第二件事就是让孩子懂事、负责任。如何达到这两个目标呢?就是要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习过程中,抓过程,提升结果;要把做人的良好习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培养人。


  海淀区教委孙鹏主任也建议家长,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不要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身为家长,如果属于事业成功者,就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须达到或超过自己的水平;假设家长的人生还存在一定缺陷,也不能把孩子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补品——这是中国家庭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不得以说教者的身份对待孩子。教育界有一个“潜规则”,就是蹲下来和孩子眼睛平视地说话,成人不应该站在自己的高度上向下和孩子说话,让孩子仰头看你,这本身在人格上就是不公平的。


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


  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依存他生命的自觉,孩子们也同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不同类型的学生,其行为模式各不一样。清华大学出版社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王晶提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常有意无意地被长辈误读,成人自己可能也在误读自己的孩子。


  学龄青少年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王晶提醒家长,首先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类型。孩子只有按照所属类型的行为模式去发展,并能够最大化地用他自己最佳的渠道去学习,才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类型大致分为三种。首先是视觉学习型的人,占到人群总数的三分之一。视觉型人的一个最简单的特征就是语速快,而且要看着对方说话。同时,视觉型的孩子从小非常听话,一般来说不做越格的事,他是幼儿园、小学最听老师的话,认真复习、认真写作业的这类孩子。但是这类孩子更喜欢在一个安全的体系内学习和生活,在创造能力上恐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应该让他多与人接触,拓展他们的勇气;同时伸展他们对社会的触觉,让他们不断成长和壮大。视觉型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多做复习,少做预习,因为他完全能跟得上学校的教育,无论是小学还是高中。


  第二类学生属于听觉型,占到人群的20%至25%。这些孩子在传统的课堂中是不占便宜的,他们以听为主,主要特点是不爱说话,说起话来很慢,而且往往说话时不看对方的脸。对他们来说内心世界是很重要的,往往容易表现出来不合群。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听觉型的孩子,就要给孩子一个支撑,一个沟通和帮助的渠道。首先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有一个改变。有的家长经常说,跟孩子说了半天,孩子一点反应也没有。要知道,这是这类孩子的行为模式。听觉型的孩子,我们最好的帮助就是发挥他耳朵的特长,比如多放一些录音,包括历史、地理、英语、诗歌、辞赋,提升他听觉认知的能力。


  第三种类型就是触觉型,往往就是小学、幼儿园里的淘气包,总是不断地在惹事。这些孩子往往让家长特别头疼,但其实他们是很聪明的群体。他们生命力强健,他们关注的东西非常多,具有创造性,只是可能不适合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他们采用身心互动的模式,有的时候学东西很慢,但是他通过摆弄,一旦弄懂以后很难忘记,这叫做肢体参与学习。.

TOP

成长,需要放手

在父母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于是就有了我们保姆式的家长,但你是否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放手呢?

      曾经读过一篇《胡杨树苗》的文章,文章中说有两个人,都在一片荒漠种了一片胡杨树苗。苗子成活以后,其中一人每隔三天都挑起水桶,到荒漠中来,一棵一棵地给他的树苗浇水。而另一个人呢,就悠闲得很,树苗刚栽下时来浇过几次水,等树苗成活以后,他就很少去浇水了,哪怕是去了,也只是走走看看,发现被风吹倒的树苗就顺手扶一把,没事的时候他就在那片树苗中背着手悠闲地走走,不浇一点水,也不培一把土。别人都说,这人栽下的树肯定成不了林。

      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苗都长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个夜晚,狂风从大漠深处卷着一柱柱的沙石,电闪雷鸣,狂风卷着滂沱大雨突然袭来。第二天,人们到那两片树林里一看,不禁都惊呆了,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些树几乎全被大风给刮倒了,有许多的树几乎被连根拔起。而那个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的林子,除了一些被风撕掉了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外,几乎没一棵树被风吹倒或者吹歪的。大家都十分困惑。那人微笑着说:他的树这么容易就被风吹倒,就是因为他为他的树浇水浇得太勤了,施肥施得太多了。人们更加迷惑了,难道辛勤为树施肥浇水是个错误吗?那人顿时叹了口气说:“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对它太娇惯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你经常跟他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会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这样子怎么能经得起风雨呢?”


      胡杨树苗的故事告诫我们别给孩子太优越的条件,可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正是文章中那个勤劳的育苗人的写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久而久之,孩子本来具有的创造性、主动性,就会泯灭于家长的呵护之中。因此,家长要学做那位“懒惰”的育苗人,对孩子适时放手,只有放手,孩子才能根深苗壮,才有机会去直面自己,直面未来。

      孩子长了翅膀,需要飞翔的时候,我们就要给孩子营造飞翔的机会和环境,始终把孩子呵护在你安全温暖的羽翼下,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们的翅膀退化,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体验的机会、发展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家长应该收起过多的关爱,过多的庇护,让孩子在自己的天空中展翅翱翔,让孩子经历风雨的洗礼,积累成长的经验。

      孩子的路你无法替他走下去。家长们要理性对待自身所肩负的角色,该管时要管,当放时要放。让我们从前辈刘少奇的话中获得启迪吧——“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事管呢?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什么是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们去干。这样孩子可能要跌一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的成长起来。”

      放放手,让孩子更快地成长!相信放手过后,那一份收获必将无可估量!.

TOP

学好英语的18条黄金法则

学好英语的18条黄金法则
1.What is language for? Some people seem to think it is for practicing grammar rules and learning lists of words--the longer the words the better. That’s wrong. Language is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一些人认为它是用来操练语法规则和学习一大堆单词——而且单词越长越好。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语言是用来交换思想,进行交流沟通的!

      2. The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is to practice speaking it as often as possible.

  学习一门语言的方法就是要尽量多地练习说。

      3. A great man once said it is necessary to dill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he more you apply it in real situations, the more natural it will become.

  一位伟人曾说,反复操练是非常必要的,你越多的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他们就变的越自然。

  4.Listening and imitating should always go together. Use the LIP method! Listen-Imitate-Practice!

  听和模仿一定要同时做,使用“LIP”方法:听、模仿、操练! 到爱思我秀吧!

  5. Use all your senses to learn English. You must hear English, read English, touch English, smell English, and taste English. Feel English with your heart. Immerse yourself in this language. Begin to think in English.

  运用一切感官学习英语。你必须听英语、说英语、触摸英语、闻英语,还要尝尝英语的味道。用心去感受英语。让自己沉浸在这门语言当中。学会用英语思考。

      6. Relax! Be patient and enjoy yourself.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is just a piece of cake.

       放轻松!要有耐心,并且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学习外语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7. 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Work harder and practice more. Your hardworking will be rewarded by God one day. God is equal to everyone!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加勤奋的操练,你所付出的一切将会得到上帝的报答,上帝是公平的。

     8. Use a dictionary and grammar guide constantly. Keep a small English dictionary with you at all time. When you see a new word, look it up. Think about the word--use it. in your mind, in a sentence.

      经常使用字典和语法指南。随身携带一本小英文字典,当你看到一个新字时就去查阅它,思考这个字——然后学着去用它,在你的心中,在一个句子里。

      9. Try to think in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When you see something, think of the English word of it; then think about the word in a sentence.

      一有机会就努力去用英文来思考。看到某事时,想想它的英文单词;然后把它用到一个句子中去。

  10. Practice tenses as much as possible. When you learn a new verb, learn its various forms.A thousand words will not leave so an deep impression as one deed.

   尽可能多的操练时态。学习一个动词的时候,要学习它的各种形态。千言万语不如一个行动

     11. I would also lik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culture behind the language. When you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you can better use the language.

      我想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当你理解了文化背景,你就能更好地运用语言。

  12.Keep an English journal.Try to write a few sentences about your day and then blurt them out as many times as possible before you go to sleep. This will teach you to “think” in English. This habit will also help you live a move organized and fruitful life. Besides, you will score higher on your composition exams!

  坚持写英语日记。写几个句子描述一下你的一天,然后在睡觉前尽可能多地大声操练。这个方法可以教会你用英语“思考”。这个习惯还可以帮助你生活得更有条理、更有成效。此外,考试时作文你也可以拿更高的分!

  13.Choose materials that interest you! Reading about things that you like will naturally make learning more enjoyable and efficient. Everything is easier if you enjoy doing it!

  选择让你感兴趣的资料!阅读你喜欢的东西自然会使学习变得更愉快、更有效。你喜欢做,事情就会更容易!

  14.Make your friends proud by teaching them some English sentences. You can become an excellent teacher through tutoring your friends. Teaching is a great way to learn! Also remember, learning English can make people happier, feel younger and live longer!

  教你的朋友们英语,让他们感到骄傲。教朋友的过程中你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教学是学习的极好途径!别忘了,英语学习会让人更快乐、更年轻、活得更长久!

  15.Don’t be afraid to ask for help. The more times you ask for help, the more powerful your English will become. Never hesitate to ask! 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from as many different people as you can! An eager student will always find a teacher!

  不要害怕寻求帮助。你请求别入帮越多的忙,你的英语就会越厉害。不要犹豫,尽管发问!尽可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求知欲强的学生总是会找到老师!

  16.Keep English constantly in your mind by listening, speaking of reading every day! Constant exposure will make it much easier to master this language. If you review only once a week, you will have a hard time remembering what you’ve learned.

  每天听,每天说,每天读,让英语时刻留在你脑中!持续的接触会让你更容易掌握这门语言。如果你只是一个星期复习一回,要记住你学的东西就太难了。

  17.Keep a positive attitude about English. If you think of English as a burden, it will be one! If you think of English as fun and exciting, you will practice more often and make progress more quickly!

  学英语要有积极的态度。如果你认为英语是个负担,它就是个负担!如果你认为英语有趣又刺激,你就会更经常地练习,进步得更快!

  18.Learning any language takes a lot of effort, but never give up. We will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学习任何语言都是需要花费很多努力,但绝不要放弃。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TOP

.

TOP

孩子做作业时,父母应该干点什么

孩子做作业时,父母应该干点什么
淘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前两天却突然闹着不去学校上学了,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在追问下才得知,原来淘淘开始有“思想”了,他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新意,总是重复白天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因此他每天放学后对作业一拖再拖,晚上10点多才草草了事。特别是星期天,经常到上学头天晚上才发现还有大量作业没做,而疲倦的他显然已无精力再做作业了。因为没完成家庭作业怕挨老师批评才不去上学。于是发生了不肯上学的闹剧。而就和淘淘同一个学校的月月也因晚上做作业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上课时直犯困从而影响了听课质量。记者在近期的调查中了解到,许多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表示自己不喜欢做作业,而他们不爱做作业、做作业拖拉的现象让家长们十分苦恼。

孩子为什么不爱做作业,如何让孩子喜欢做作业呢?


在上述的案例中的情节,想必很多父母也都曾经或多或少的遇到过,有些孩子回家后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做;有的孩子非得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甚至有的孩子出现偏科,不愿做语文或数学作业;也有的孩子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做作业吃力;还有的孩子依赖性很强,总等着爸爸妈妈来帮忙指点学习中的难题而导致做作业拖拉。对此父母头疼不已,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孩子做作业时,父母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重视父母在孩子做家庭作业时的作用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自我克制能力不强,缺乏责任感,做作业常常敷衍了事。如果此时,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评和责备,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其实,孩子在写作业时,父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父母不是孩子的“枪手”,而是孩子的“辅助者”、“引导者”,决定着孩子写作业的质量,决定着孩子是否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父母要重视自己的辅助角色,配合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父母该如何配合好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

孩子在写作业时,父母的首要任务是为孩子创造一片安静的净土,让孩子在安静的氛围中思考问题,全神贯注地学习。通常情况下,孩子在自己卧室写作业时,父母常常在客厅看电视,虽然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小,但仍无法避免一些无不刺激的干扰。因此,孩子写作业时,父母不妨关上电视,陪同孩子一起学习、读书、看报,减少外部刺激的干扰,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为孩子创造一片安静得学习环境。

孩子写作业时,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出现腻烦情绪时,父母不妨给孩子“放10分钟小假”,变换一下学习的气氛,允许孩子看会画报,故事书,或者出门溜达几分钟,透透空气。这样做避免孩子对写作业失去兴趣,从而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

孩子写作业时,有时需要父母的辅导,这时父母应该放下手中的活,对孩子进行耐心辅导。当然,父母的辅导方式很重要,切忌一开口就将答案说出,而是要启发引导孩子思考,偱循渐进,让孩子自己取得做作业的“钥匙”。

同时,孩子在写作业时,父母要避免对孩子的“呵护”。有这样一位妈妈,孩子写作业时,他总是“嘘寒问暖”,唯恐孩子写作业累坏。一会儿端上一盘水果让孩子吃,一会儿为孩子冲上一杯咖啡,一会儿又问孩子空调开得大不大……结果孩子的学习思路一次次被妈妈打断,作业质量一点儿也不高。因此,在孩子写作业时,父母要停止“嘘寒问暖”,避免不合时宜地“呵护”打断孩子的思路。



我的解读

父母在孩子写家庭作业时,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提高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和兴趣。同时,父母也要停止自己的“嘘寒问暖”,有技巧地辅导孩子写好作业,帮助孩子按 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TOP

家长表扬孩子时有四大禁忌(1)

家长表扬孩子时有四大禁忌(1)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赞美或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本文中就列举四种表扬孩子时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元素,家长可要格外当心哦!

    暗伤元素一: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父母口头禅:“你今天终于没有做错,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您把照顾金鱼和给盆栽小西红柿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可他不是一天喂两次金鱼就是3天忘了喂食,更想不起要给小西红柿“喝水”了。但是最近3天,他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您心里虽然满意,嘴里却说:“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孩子“伤”情: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纠错处方:

      孩子有了进步,本来是好事。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好了,还刷了鱼缸;给西红柿早晚浇了两次水,看它的叶子都笑了,它们肯定会越长越壮!”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TOP

家长表扬孩子时有四大禁忌(2)

暗伤元素二: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父母口头禅:“你做得真棒,比××强多了。”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您看,是《小白兔拔萝卜》的填色图,他的眼神期待着您,您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孩子“伤”情:

    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纠错处方:

    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视他是否努力,关注他的点滴进步,慢慢地帮助他建立起自信。通过细化过程,强化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个挫折,平和地面对困难,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

    所以,这时您不如说:“你这幅画画得很仔细,颜色一点也没涂到线的外面;颜色也好看,能跟妈妈讲讲为什么选这几种颜色吗?为什么把云彩涂成了橙色?” 从而引发孩子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画笔表现的,最后不妨再提一点建议。您对作品的评论和指点能引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因为您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而是对过程的关注,使他明确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满足感油然而生。.

TOP

暗伤元素三: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暗伤元素三: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父母口头禅:“你居然得奖了,真是妈妈的骄傲!你以后一定还能得到更多的奖!”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辉辉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竞赛得了“第一”,辉辉妈满心欢喜,不论时间,不论场合,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扬辉辉,把辉辉的“光辉历史”挂在了嘴上,并常对辉辉说:“我们家辉辉在全校的比赛上能得第一,以后一定可以在全市的比赛上得奖。”

    孩子“伤”情:

    辉辉妈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绩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是 “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纠错处方:

    家长应该注意,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面对孩子已有的成绩,家长应该向孩子说:“你干得真不错,能不能再来一个。”“你已经得到了班里的第三十名,能不能继续努力,进一步克服不足,进一步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过别人),得到第二十五名。”夸奖之后,紧接着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高半步”的新目标,使他不会停顿下来,也不会失去信心。.

TOP

家长表扬孩子时有四大禁忌(4)

暗伤元素四: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父母口头禅:“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个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伤害指数:★★★

    情景回放:

    在劳动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帮家长做一件家务。于是强强回家悄悄地整理起爸爸杂乱的书桌。妈妈看到了高兴地说:“强强能做家务了,真是个好孩子。”

    星星考试得了第一,挥着试卷给妈妈看,妈妈说:“星星真是个聪明孩子,将来准能考上清华。”

    孩子“伤”情:

    这样的表扬,是做父母最常说的,表面上看,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家长的思路进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 “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纠错处方:

      一些被评价为“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讲“量变到质变的关系”。比如,孩子考试得了高分,家长应该说:“一次得高分固然可喜,但不足以骄傲,只有一次次地不断获得好成绩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为家里作一次好事固然值得表扬, 只有一次次地不断地为家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是做到了‘对家庭负责’”。.

TOP

.

TOP

教育独生子女的14条小秘诀

独生子女的养育问题是对社会的一种挑战。许多年以来,独生子女家庭给人的直接印象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失调;而从这种家庭中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有些成为不合时宜的成年人。 为使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免于陷入这样的结局,美国儿科专家莫瑞·卡布尔门,曾为人们提供了养育好独生子女的秘诀。这些秘诀如加以归纳,可开列以下几条:


    1.有选择、有重点地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提供一切"不是不能做到的,但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2.父母的美好祝愿、希望和理想,往往集中在独生子女的身上,然而,为孩子制定的努力目标,应当建立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能力、才干和兴趣的基础上,目标和期望过高 ,只能使其丧失能力,并落个怨天尤人、自慈自怜的结局。

    3.不要把独生子女总当"婴儿"看待。否则将有碍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进而成为害 怕外界环境、感情不健全的人,要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消除成年人对孩子的过分影响 ,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速度成熟。

    4.要努力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和生活,不要依赖孩子去获得感情上的营养和友谊;不要认为若没有孩子,自己就会缺少什么。

    5.独生子女只有具备了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能力,才会有韧性。而这种性格是应付变化多端的生活所必需的。因此,家长要悉心地培养其自我决策的能力。不要不待孩子自己 思考,就急于替他提供生活中的各种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而做出各种决定。

6.街坊四邻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再好不过的伙伴。从幼儿时期始,父母就应保证孩子有机会参加周围小朋友的集体活动,父母则绝不能插手干预这种关系。

    7.父母要心悦诚服地承认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不但承认他们的成功,而且也要承认他们的失败,过度的表扬,只能降低真诚赞扬的价值,不切实际的批评,则会削弱以后批评的 效果。

    8.父母必须安排些不包括孩子在内的、完全由他们自己分享的特殊活动。这些活动要与孩子为主的各种活动平衡起来。如果父母的全部时间,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那末家庭支撑 的结构--婚姻生活就会被削弱而遭受痛苦。

    9.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如一的纪律要求。那种认为对孩子严厉管教,会使孩子反过来对付自己的想法是有害的。事实上,不怕因管教而失去孩子爱的父母,却反倒 能赢得孩子的爱。

    10.独生子女父母,往往会因讨得孩子的欢心而不知不觉地展开竞争。父母之间一定要避免这种竞争,否则处于这种地位的孩子,将会以操纵大人的方法来控制父母及其他长辈:

    11.在强调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时,千万不可过头,否则孩子反而变得迟钝起来。父母应当牢记,孩子对某些事物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对事物固有的了解而定的,只有孩子本人,才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

    12.独生子女对于夸奖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求。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应减少表面的表扬,而多重视让其在精神上获得快慰与满足。

    13.不要盲目提出孩子体格的标准要求,也不应当孩子稍有不适就表现出惊慌与恐惧,过分担心其健康或强调其身体的完美无缺,会导致产生疑病症或成为神经过敏的人。

    14.父母应十分警惕孩子产生控制别人的思想情绪。否则,孩子很可能将控制欲望明目张胆地强加给伙伴或周围的成年人,结果只能遭到别人的反映斥和反对。

    来源:摇篮网.

TOP

关于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关于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有朋友问我关于识字与阅读之间关系的看法,这实在是个讨论了N年的话题。下面我整理了几则问答和讨论,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五、六年前。

    我曾经非常坚持地劝说大人们不要过早地训练孩子识字,近几年越来越不这么坚持了,因为我发现对于过于急迫的大人来说,也许能一时放下识字的训练,但没准明儿又能想出别的什么法子折腾孩子,相比之下,训练识字倒也不算是最痛苦的,重要的是它能给大人带来强烈的成就感。所以只要是在养育的过程中大人无法让自己平和下来、保持一颗平常心的话,是否训练孩子识字也是没有多少分别的。



  以下问答内容选自红泥巴网站的FAQ栏目。


-----------------------------------------------------


问:我家女儿已经1岁10个月了,可是她还不怎么识字,也不喜欢听我们讲识字,但是讲故事她却特别喜欢。身边的孩子有好多已经会识一些字了,怎么办呢?我还想给她买些故事CD,目前市场的种类太多了,能给介绍下吗?

答:您可以对身边那些孩子的家长说,他们很可能正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假如一个人走在错误的路上,走得越快可能越是危险吧。

阅读不等于识字。天下识字的人实在太多,但真正爱阅读的人却没有多少。您知道为什么吗?

但是天下爱阅读的人却没有不识字的。对于孩子来说,只是迟一点,早一点的问题。孩子不是我们的赛马,人生也没有赛马场上的那根冲刺线。太急于跑到终点,刘翔也会伤了脚。我们慢慢地走路,或许更能体会生活的乐趣。

关于孩子的阅读,建议大人阅读:

儿童阅读100个关键问题--《父母必读》养育系列

朗读手册  

松居直论图画书:幸福的种子


我的图画书论


-----------------------------------------------------


问:究竟用什么认字好呢?我的一个做老师的亲戚在孩子刚出月子就开始用字卡教,现在3岁了,确实认识几百字,有必要吗?


答:红泥巴一贯主张识字和阅读是两回事。孩子一般到4、5年级常用汉字都能认得七七八八,可是别说孩子,许多大人都没有阅读的习惯。真正重要的是引导孩子热爱阅读,而不是会认得多少字。

如果说哪一种认字方法对于阅读最有效,那就是“阅读识字法”,让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在生活中大量接触到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环境来学习。

可是幼儿不认字,怎么阅读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孩子不识字,大人可以读书给他听,可以引导孩子从图画阅读开始。优秀的图画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孩子根深蒂固地爱上阅读。

天下没有爱阅读而不识字的人,却有太多太多识字却不爱阅读的人。我们的孩子应该变成哪一种?


-----------------------------------------------------


问:我的孩子4岁半,认识一千多字。他在看书时经常遇到生字,一有生字就不再往下读,还特喜欢把我当字典用,我是不是该让他先多学一些字再看书?

答:我认为,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不是识字量少,而是阅读量太少,阅读的热情和动力不足。识字量与阅读能力不应等同,它们是两回事。儿童到底是通过什么开始阅读的?是文字还是图画?我的答案是“耳朵”。在幼儿阶段,为孩子大声读书并不是仅仅为了弥补孩子“不认识字”的缺憾,更重要的是传导阅读的热情和示范阅读的方法。这在孩子开始试着独立阅读时同样非常重要。

大人常常会忘记自己在阅读之初的艰难,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就可以很自然将它们组合成文章来读。假想一下初学者的阅读,即使一篇文章所有的字都认识,但要从中读出意义来,还需要去组词、切分句子,然后再构成完整的意思,这对于很熟练的阅读者来说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点一点进行的。要克服这种入门的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的练习,而这种练习又是建立在足够的趣味上。一方面,我们需要坚持为孩子大声读书,持续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另一方面,需要为孩子独立阅读准备尽可能简单的和足够有趣的素材。尽可能简单的读本,包括图画书或插图丰富的读本,通过词汇和句式用法的不断重复让孩子从轻松的练习中获得经验;特别有趣的读本,即使难度超过孩子目前的能力,他也可能“不畏艰难”地读下去,哪怕是连蒙带混囫囵吞枣地读。

总之,要帮助孩子去阅读,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伴随识字,而不是恰好反过来,通过识字去阅读。后者事倍功半。


——选摘自《中国父母最该知道的100个阅读关键问题》


-----------------------------------------------------


主题:孩子识多少字才能独立阅读?
版权所有:lce968 原作 提交时间:18:53:40 09月20日
我是这里的潜水员,不过很少加贴。我女儿五岁二个月,目前已识字1000个左右,平时总是让我念书给她听,就是自己不太愿意独立阅读,最多就是念一下书或故事的名字。我不知怎样才能让她尽快独立阅读?


讨论:一点儿想法供参考
版权所有:筱音爸爸 原作 提交时间:22:54:19 11月13日

我想,认识字和愿意自己读书是两件事儿,不必一定加上必然的联系。中小学生都认识字呢,但也有许多不喜欢自己读;而且不认识字的孩子,也可以是愿意自己读书的孩子。

阅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好的习惯不是一日而就的。而且这么小的孩子可能更喜欢大人一起读书时的那种气氛和温馨感觉。有的孩子甚至因为担心大人会在自己认识字后“抛弃”自己而拒绝认字。亲子一起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要太早剥夺自己和孩子的这种快乐。

另一方面,孩子能独立做任何事情,都是值得鼓励的。所以也值得为孩子独立阅读想想招儿。我惯用的招儿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我要让孩子完全明白,无论她是否能独立阅读,我都会保持那种和她一起阅读的快乐。需要首先让孩子放心,这很重要。

第二个方向,用示范和习惯的方法来引导。比如让孩子看到我和家里的其他人经常自己在看书或看报纸,辟出专门的时间习惯性地“全民”阅读,为了好玩一点,可以做一个“阅读时间请勿打扰”的牌子。约定这个时间任何人不许出出入入,不许接电话,把手机关掉。这种时间不需太长,一天10分钟到半个小时都可以。随着孩子的年龄和耐性调整。关键不是长度,而是能否坚持。

在持续默读时间,大家各自看自己的书,但不必过于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即使不专心读书也不必管她,只要自己在专心读书。

不必要求孩子在读书时沉默。其实小孩子很喜欢一边看书一边念念有词。有一次筱音问我,“你为什么读书的时候不说话?”这个问题很好。我的回答是:“因为我喜欢呀。我有时候也喜欢大声读呢。”

每个人读书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孩子也一样。

主题:再补充几句
版权所有:筱音爸爸 原作 提交时间:22:59:51 11月13日

筱音现在四岁多了,还不大认字,不过读图水平一流。她还特别擅长,拿着一本图画讲出完全不相干的故事,胡编能力也很让我佩服。她经常坐在那里静静地翻书,偶尔格格地笑,天知道读到了什么。有一个经验很值得交流,就是我们经常一起去图书馆。与别的孩子一起读书,可能也是培养孩子独立阅读习惯的好招儿之一。


再再补充几句:

    以上是五年多前的讨论,现在筱音已经上三年级了,《夏洛的网》、“哈利·波特”、“酷蚁安特儿”那样的长篇童话或小说她自己读,但如《跳舞》、《天空在脚下》之类的图画书还主要是我读给她听。听别人读书是一种享受吧,我愿意和她一直享受下去:).

TOP

生长环境影响宝宝人格形成

生长环境影响宝宝人格形成
很多大人都习惯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想法。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亲子教育中,家长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轨迹,从人性需求的角度出发,给他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

    家长体验“孩子”角色

    现在做个活动,请家长们两人成立一个小组,一个扮演家长,一个扮演小孩,扮演小孩的请蹲下去望着“家长”,扮演家长的开始指责教育你的孩子。老师发出了指令要求,几十秒酝酿后,这些家长都投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做家长的高高在上厉声训斥着“小孩”,做孩子的忐忑不安地四处张望,随后,家长交换场地,又各自体验不同的角色。“请各位谈谈,如果你是孩子,在这种场合下有什么感受?”专家抛出了问题,家长沉思片刻后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恐惧”、“反抗”、“气愤”,各种负面的词语接踵而来。“平时真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只有自己变成‘小矮人’了才会感觉到很无助。”一位家长感慨道:“以后跟孩子谈话时一定会蹲下来,与孩子处于平等的位置,这样才会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他。”

    亲子答疑

    问:一年级的孩子帮别人抄作业,得到报酬,理所当然地说是劳动所得,该怎样教育他?

    答: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无理取闹,要零花钱时都会教育他,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从小培养他的自立意识,可总有些家长忽视了告诉他该通过怎样的渠道获得报酬。小孩帮别人抄作业,在他的意识里,这是帮助别人,应该获得报酬。作为家长,在碰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发火,而应该先肯定付出与取得报酬的正确性,与以前的教育要一致,以防孩子心理上产生矛盾,然后在观念统一的基础上告诉他,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

    问:孩子玩具被抢后,很难过,怎么办?

    答:如果对方是很粗鲁地抢走孩子的玩具,孩子内心肯定会受到伤害,家长首先要安慰孩子,然后带他一起找到抢玩具的孩子,告诉他,把玩具还给小孩,要积极维护孩子的物权,不要害怕面子,但注意说话语气要温柔,当问题解决后,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多和同伴分享玩具,在共同玩耍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问:孩子打架受伤回家怎么办?

    答:首先,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处理一下伤口,然后问问原因,如果不愿说就不要勉强,隔天去学校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不要把事情想象得很严重,有家长总怕孩子吃亏,受欺负,总要把谁是谁非搞得很清楚,其实,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过两天,两个人有可能成为好朋友。.

TOP

让孩子快乐自信的六大秘籍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

研究显示,中国父母的易发怒程度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严厉程度超出52.5%。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满眼所见都是父母紧皱的眉头和不满的眼神,他们怎能绽放轻松的笑容呢?

快乐是智力的加速器,笑容是孩子快乐心情的流露。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自信、灿烂的笑容,家长们必须掌握以下6大秘籍。

TOP1

与孩子及时沟通感情

孩子的世界需要家长细心地关注。在家长快乐的导向之下,孩子的心灵其实很容易获得快乐。比如,可以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家长帮助孩子回忆一些快乐的事情,那么他就会以更多的自信和喜悦迎接新的一天。

TOP2

别“压制”孩子的快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需要带着童真的想像力尽情玩耍,他们喜欢抓虫、捏泥巴、看蚂蚁搬家——这些按照他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TOP3

让孩子笑出声来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不要把感情放在心里,高兴时就大声笑出来,对家长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那么,就让家中充满笑声,并记得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

TOP4

及时表扬孩子

家长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带着与他一样的兴趣做他喜欢的事,而不是敷衍。并且在他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时,适时给予表扬。如果孩子的热情能通过家长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和自信,这些品质对他一生都是最宝贵的。

TOP5

教导孩子关爱他人

尽量给孩子提供关心、帮助他人的机会。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让他们明白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懂得分享。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孩子既发扬了一种美德,也能享受到意外的快乐。

TOP6

别对孩子“逼人太甚”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不能承受批评和责骂之重。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甚至拳脚相加,必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他失去自信。即使孩子有什么过错,家长也都应该“无条件地”原谅。
来源:大河网-大河健康报.

TOP

看电视与阅读的比较

本文选自《朗读手册》


观看电视和读书有许多明显的差异,包括:


1. 看电视和阅读完全相反。由于广告的关系,电视节目大都被分割成长约8分钟的片段(《芝麻街》则更短),这样的分割,使观众只需要短时间集中注意力就可以了。相反,孩子阅读书籍时,则需要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优秀的童书必须要能持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将注意力打断。而电视为了吸引观众看广告后的内容,每一段都要尽量制造些高潮。书的内容虽然也提供吸引读者的高潮,但并不像电视那么多,反而是对于其中的角色有比较本质和深刻的描写。此外,电视遥控器的使用使注意力被打断的情形更加恶化。据统计,与不使用遥控器的家庭相比,使用遥控器的家庭平均每3分26秒转台一次,而前者则是每5分15秒一次;收入较高的家庭转台的次数是收入较低家庭的3倍。


2.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看电视是一种不用社交的经验,而阅读则需要与人互动。一个3岁大的儿童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地接受信息,很容易忽略身边发生的事。节目播放时,即使家长或其他孩子和他说话,也难以让对话进行下去。相反,一个3岁大的孩子看书时往往会有父母、哥哥姐姐或祖父母陪在身旁,读给他听,他可以在故事进行中或看完书后参与讨论。这时,孩子本身也是个参与者,并不只是接收信息而已。


3. 电视使孩子没有机会使用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提问。孩子通过提问可以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一个5岁大的孩子(通常独自或和兄弟姐妹一起)平均每周看电视超过20小时,在这期间,他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当然更不会得到任何回答。


4. 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课程———与家人的对话。研究显示,刚从幼儿园毕业但尚未就读一年级的孩子,看电视或录像带的时间已经将近6000个小时,而在这些时间里,他们几乎没有与任何人交谈。有58%的家庭在晚餐时间看电视,而且有53%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电视机,且经常独自在房间里看电视,所以电视的确是家人之间对话的最大阻碍。


5. 电视造成孩子观念上的误解。尼尔?波士门(Neil Postman)在其《教学,一种保存性行为》(Teaching as a Conserving Activity)一书中指出,所有的电视广告都影射出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生活中任何困难都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无论是焦虑、一般的腹泻、神经紧张或感冒,只需要一颗药片或一剂喷剂就可以解决。电视无法鼓励人们从头到尾去思考问题本身,反而让人们只愿意用最不费力气的方式解决困难。让我们想想,孩子从1岁到17岁总共接触到35万次电视广告(也就是每周400次),这累积起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它让孩子们以为生活中难题的解决方法用金钱就可以买得到。


6. 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印刷品(漫画书、童书、报纸杂志等)比较起来,电视所传授的词是最少的。一项对最受青少年喜爱的8个电视节目的剧本所作的调查发现,电视所使用的句子平均每句只有7个字(我看的本地报纸则有18个字)。既然电视是以提供影像为主的媒体,我们可以将它和儿童绘本作个比较:70%的电视剧本是由简单或不完整的句子组成的;罗伯特?麦克拉斯基所著的《给小鸭子让路》一书中,只有33%的内容使用简单句;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女士所著的《比得兔的故事》一书中,只有31%的内容使用简单句。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优秀的儿童绘本所使用的语言的复杂性,至少是电视的两倍,而长篇小说就更复杂了。


家长应该如何妥善处理看电视的问题?


    我家从1974年开始对看电视的时间进行限制,当时我察觉到四年级的女儿和读幼儿园的儿子越来越沉迷于电视(他们现在已经是36岁和32岁),甚至我们长期坚持下来的每晚朗读也每况愈下,因为他们认为:“朗读占去太多时间,使我们无法看电视。”


    一天傍晚,我到马萨诸塞州拜访马丁?伍德夫妇。我发现他们4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晚餐后马上就各自去做家庭作业。


    我问这对夫妇:“你们家的电视机坏了吗?”
   “没有啊!怎么啦?”马丁回答。
   “哦!现在才6点45分,而你的孩子们已经在做功课了。”
    伍德太太解释道:“因为我们不允许他们在上学的晚上看电视。”
   “这真是伟大的想法,但你怎么施行呢?”
   “这是家规。”马丁说。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内,这对夫妇很详细地告诉了我自从这条家规实行后,他们家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那个晚上对我自己的家庭而言,真是个转折点。在向太太苏珊说明了这个办法的所有细节后,她决定全力支持我。“只有一个条件。”她补充说。
    “是什么呢?”我问她。
    “由你自己去告诉孩子们。”她说。


    第二天晚餐后,我们将孩子们带到我们的卧室,让他们抱着枕头和被褥,我开始镇静地说:“杰米,伊丽莎白,妈妈和我已经决定,在这个屋子里,只要是平常上学的日子,晚上永远都不准再看电视。”


    他们的反应是可以预料的,他们哭了起来。但是让我们震惊的是,他们竟然哭了整整4个月。尽管作了解释,他们仍然每晚都哭。我们试着让他们了解,这规定并不是惩罚他们,并将这规定所有的好处一一列出来,但他们却哭得更厉害。


    而且,来自同学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伊丽莎白而言。她觉得自从不看那些朋友们都在讨论的电视节目之后,在学校午餐时,她都没有话题可以和同伴聊了。甚至连我和苏珊也感受到来自邻居和朋友的压力,他们认为这样的规定太严厉了。


    一开始的确很困难,我们必须忍耐并抵抗这两方面的压力,还要看着孩子流泪、恳求,试着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形经过3个月之后,我们开始看到,像伍德家一样,事情有了改变。我们突然发现,每晚全家有时间聚在一起朗读、各自阅读、不慌不忙地做功课、学习下棋或玩拼字游戏、将橱柜里尘封多年的塑料模型拿出来组装、烤蛋糕和饼干、给亲人写贺卡、打扫卫生、轻轻松松泡个澡而不用争先恐后抢浴室、参加社区的运动团体、绘画或粉刷墙壁等,而最棒的是可以和家人聊天、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我们也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又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


    第一年的时候,这个决定非常沉重,但随着时间过去就变得容易些。年纪较小的杰米因为还没有像他姐姐伊丽莎白那样已经对电视产生依赖,所以禁止他看电视不那么困难,但伊丽莎白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


    经过许多年后,我们把这个规定作了一些修正:


    1. 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晚餐时间,电视必须关掉,且直到孩子上床之前都不再打开。
    2. 每个孩子每周在平常的晚上可以选看一个电视节目,但须先经父母同意,而且要先完成家庭作业和生活杂务。
    3. 周末的三个晚上只有两晚可以看电视,剩下的一晚用来做功课或从事其他活动。在这一点上,每个孩子可以作不同的选择。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控制电视,而避免受到电视的控制。或许这个规定的细节不适合每个家庭,但某种程度的控制总比没有好。那些认为这样的约束是种残忍的处罚方式的家长,或许该仔细考虑一下先前所提到的研究报告,以及迈克和萨莉夫妇及卡森太太的例子,或者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的例子。迈克尔?艾斯纳曾是ABC公司和派拉蒙公司的总裁,现在是迪斯尼公司的老板,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我每看1小时电视,就必须看两小时的书。”而且当时他所看过的电影非常有限,一直到大学毕业7年之后,他才第一次看迪斯尼电影。.

TOP

好贴.

TOP

家长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1 、开心

    一个人首先要开心,如果连开心都做不到,那什么也谈不上了。有人说,有些时候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暂时忍耐痛苦,虽然不开心,但是也很有意义。其实,为了一个目标而忍受的一些东西,并非不开心,他可是身体上苦一点,情感上孤独一点,但是他的内心并非不开心,因为有希望在安慰和召唤他。真正的不开心就是对自己的彻底失望、被动的屈辱和内心不可挥散的空虚与恐惧。

    没有谁愿意不开心,为什么还有太多的人拥有很好的生活依然不开心呢?其实,开心与否更多时候不是与事情有关而是与人的心境有关。快乐与其说个性使然,不如说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快乐需要一个豁达心胸和乐观的心态和足够的安全感。不为一些不好的事情耿耿于怀,而能够迅速的从委屈、伤痛中恢复,不为过去所累,不为未来而忧,活在当下,不为过多的欲望所累,能够自我悦纳、自得其乐,这怎么是一个性格了得,只是一种素质。

    所以,为人父母,对孩子要慈爱有加,让孩子在情感上有足够的温暖和归属感;要求孩子时要严格却不能严厉、凶恶;当孩子受了委屈、挫折、冷落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乐观通达,让孩子感到如果用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现实就不会那么糟糕。总之,让感到人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学会快乐,是教育中再重要不过的事情。

    2、 放松

    人类的智慧和能量是惊人的,但是人们的自我束缚、自我困扰、自我矛盾太多了,所以大多数人不仅无为无能而且烦恼无尽。

    在妨碍人类潜能发挥的诸多因素中,紧张应该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人在放松的状态中,思维是开放而且活跃的,而在紧张中是封闭而僵化的,就好比在台上演讲,放松让人侃侃而谈,而紧张让人结结巴巴。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太容易紧张了,这是因为我们从很早就养成了紧张的习惯,每当面对挑战、危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时候,面对那些在我们心中高高在上的人的时候,面对那些重大的场合的时候,我们总是紧张不已。

    小时候见到老师的紧张和如今见到领导的紧张是一样的,小学时走进考场的紧张和后来面试时的紧张没有什么不同。

    这些紧张妨碍了我们自我的发挥。其实有什么值得紧张的呢,只要我们能关注当前的事情而不是外界的环境和事情结果所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就不会感到紧张,我们只想着发挥自己,事情就简单了,往往我们在这个时候更出色。

    所以我不希望孩子紧张。我认为暴力的强迫是导致孩子紧张的重要根源之一。粗暴的让孩子感到不可抗拒的威胁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避免的。

    3 、专注

    弥散的阳光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用凸透镜把它凝聚起来,则可以使物体燃烧。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散散慢慢,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但是,心系一处,持之以恒,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那些让我们尊崇的人必定是善于集中精力的人。

    有些人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很专注。但是这种人是少数,更多的人看似紧张兮兮,但实际上用不下心去。往往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来关注问题,却只用百分之十时间来解决问题,关注越多,压力越大,精神上已经“苦”的不行了,行动上还没有开始,到最后不做不行了,只好草草了事,好可怜。但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身上不存在这种现象呢?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们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打扰他,至少不要因为吃饭去打断他,晚吃一会儿饭没什么,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一下,孩子专注状态十分珍贵的,我们这一点麻烦千万不能忍不得。孩子的专注状态一贯的被破坏,他的专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这将是终生的损失。

    4、 主动

    人生中虽然也有祸从天降和好运撞头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灾祸和幸福还是要靠我们主动去避免和争取。人生更多的时候像是一次自助餐,想要什么要靠我们自己去拿。

    主动才有机会,以逸待劳只是特殊情况。主动才能成长,尝试越多,经验就越多,应变就越强,阅历越广,就越不容易鼠目寸光、大惊小怪。相反,被动保守则会导致成长停滞。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尝一尝,新鲜的事物、刺激的感觉让他们乐此不疲。为什么许多孩子那么木讷和被动呢?究其原因是在很小的时候,大人禁止的东西太多,管制的太严厉,让孩子不敢去尝试。孩子个性强还好,个性要是比较弱,就会处处担心、生怕越轨,从而精神生命开始萎缩。
5 、自主

    要孩子自主。如果让我在偏执和毫无主见选择,我宁愿孩子偏执。偏执虽然很多时候都很讨厌,而且有一意孤行的危险,但是,当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时候,就能够成功。现实中,很多时候正确的都是睿智的少数人,只有能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自己的见解,才能够不吃盲目从众的亏。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写了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许多人说这本书比英特尔集团更能提升的他的身价,这本书确实充分说出了强大的自主意志对于成功的决定性意义。

    假如孩子没有主见,他就永远不能成功,只能跟着别人的想法走,只能任凭环境的摆布,无论人家的想法是对是错,无论环境是否适合他。一个人假如没有主见,那么,他自己和他的人生都不属于他,而属于外在的各种影响。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很容易被破坏,父母都喜欢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都害怕“管不住”孩子。固然,所有的父母都是出于对孩子的一片好心,而且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必要的,但是,除了这些必要的东西之外,有没有多余的东西呢?当自己因为孩子忤逆而发火的时候,是否有一点“控制欲”在内心做崇呢?当孩子的做法我们十分看不惯但并不无大碍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允许孩子去做而不干涉何评论呢?我的观点是,身为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暴跳如雷,相反要为孩子毫无想法、只会听从而忧心忡忡。

    6 、公正

    大凡成功者,必然公正。当他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时,能够比较公允的对待,既不会过分顾及自己,也不会过分顾及他人。过分估计自己,他人不会接受,过分顾及他人,自己丧失方向。我不想在这方面进行道德讨论,公正并非直接对应正义。我想强调的是,公正是一种能力,善于理解他人,通俗的讲就是“讲道理”、凡事“拎的清”。面对上司能够“拎的清” ,会做到不卑不亢,面对朋友和家人能够“拎的清” ,会做到和谐双赢;面对下属或者比自己的晚辈等能够“拎的清”,会备受尊敬。公正是一种原则感和分寸感,知道什么时候说不,知道自己应该持什么态度,坚持什么立场,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含义和界限,才能做到言行有致。

    要孩子具备公正的能力,父母必须能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公正的相处状态,既不强迫孩子,也不迁就孩子。.

TOP

可以看看《孩子你真棒》,书里的一分钟批评,一分钟赞扬很好!.

TOP

批评孩子的六个专门小技巧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教育专家宫老师说,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她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宫学萍建议,我们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记洗手,我们应该告诉他,我们每个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对的,而不要扩大到其它事情上。而当孩子的错误举动涉及人际关系时,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两个步骤去“完成”一次批评——先把自己对于孩子某个行为的感受直接告诉他,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是这次做错了。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除了掌握以上三个批评的原则外,学会批评孩子,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批评孩子有以下六个技巧:

    一、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千古大错。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三、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四、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六、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不同年龄 批评方式不同
    批评孩子除了掌握以上的技巧,结合孩子的年龄也是很重要的,同样的事,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好的批评方法也是不同的。
    2岁以下,不主张直接批评
    桌上一杯温开水,被宝宝一不小心碰到了,这时候,任何形式的批评和紧张,例如“怎么这么不小心?”、“烫到没?”都是不适合的。最好的做法时,把孩子抱开,收拾好桌面,父母提供一个安全环境,为孩子的不小心犯错负责。
    3-5岁,直接告诉孩子结果
    让孩子自己体会行为的后果,分两种情况,一是像打碎杯子之类的小事,你可以告诉他,“看,杯子碎了。”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人际之间的纠纷,比如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你可以告诉他,“被打是会痛的。”对三到五岁的孩子,批评时最好不要加上正确或错误的评价,让孩子给自己打上“我很坏”、“我就是不会做事”的标签。
    6岁到小学期间,适当惩罚
    6岁后的孩子犯错时,适当的惩罚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提前约定规则。比如,孩子上同学家玩,你跟他约定好,“6点回来吃饭,如果没回来,星期六就不可以出去了。”如果孩子一个没忍住贪玩回来晚了,告诉他事先说好的惩罚,“好吧,这个星期六不出去了。”不要没讲好任何规则,事后就直接惩罚孩子。.

TOP

妈妈不能对孩子说的9句话

大人们往往由于压力、情绪等对孩子发火,这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下面是父母最不该说的9句话,看看你是不是也在不经意间说过呢?


    别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吗

    父母有时会忙得焦头烂额,有时会心烦意乱,在孩子的打搅中,会说出“别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吗”这样的话,父母自己可能觉得没什么,也不特别带什么感情色彩,只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但在孩子看来,这句话意味着父母不把自己当回事,认为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其实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父母的关注就是他们成长的养料。专家建议,不管父母多忙,都应该挤出与孩子玩耍的时间,都要给孩子倾听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感到被尊重和呵护,才会健康成长。



    你是个……

    对于两岁左右到处乱跑,精力充沛得像个动物的孩子来说,有的父母会说这个孩子是个小疯子,然而当这个小男孩到了上学的年龄,可能也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掉这一习惯,他继续如此,似乎想努力符合妈妈给他的这一称号。

    绝大多数孩子的行为是父母影响的,假如父亲称我为失败者,那么,当某一天糟糕的事真的降临在我头上,我会告诉自己,我活该如此,因为我是个失败者。而当好事情降临时,我会说那只是我一时走运而已。

    有时父母会对被迫撒谎的孩子说“你是个撒谎者”,或者诸如此类的话。专家建议,家长表达愤怒时不要伤人,要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不要说:“你真是个懒虫 。”试着说:“你的屋子很乱,你该把脏衣服拾起来。”如果把一个男孩子称为“胆小鬼”或“爱哭的人。” 就是把对孩子的弱点强加给孩子。男孩子懂得表达愤怒和进攻对他来说是合适的,同时他们也习惯隐瞒自己的悲伤和恐惧,始终一贯的定型可能会使男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很难处理自己的情感表达。



你最好别和……一块玩!

    大多数父母都宣称给予孩子交往的自由。但是,从呵护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多数父母都会担心孩子交友不慎,从而走向歧途。且不说孩子在外的的交往,即使是孩子带回家里的“朋友”,往往也是很多父母看不顺眼的。因此,在孩子的交友问题上,几乎没有父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

    即使是你特别讨厌的暴徒和吹牛大王,或一碰就哭鼻子的“娇气姑娘”朋友,除非是他们的行为真正令你受不了,否则家长还是静观其变。

    通常而言,朋友之间应该能给予对方鼓励、并帮助对方规避错误。这样看来,孩子应该与他个性不同,并且对他的个性有所补益的人结交。比如,内向的孩子需要跟外向的孩子结交,过分受保护的孩子需要与自主意识较强的孩子为友,胆小害怕的孩子需要有比他勇敢的孩子为伴,心理不成熟的孩子可以从与成熟玩伴的友谊中得到益处,太沉迷幻想中的孩子,就需要多与较朴实的孩子相处。我们做父母的,只需对孩子跟朋友之间的正确关系加以鼓励,对不正确的关系加以告诫,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就限制孩子的交往,甚至取消他的交友自由。

    总之,在对待孩子交往的方面,我们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可放任自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充分的调查研究。



    不准……

    对于现在很多孩子沉溺网络或电视,并且对电视、网络的喜爱超过了读书、下棋、体育锻炼或听音乐,父母总会有些担心,因此有些家长就粗暴的禁止,不准看电视,上网。

    但是简单的禁止,并不能解决问题,唯一值得借鉴的,就是像有些家庭那样,只准孩子在周末上网和看电视,或只容许孩子在许可的时间内,看经过父母选择的节目和网站上的信息。只有这样做,父母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对于像电视和网络这样的一种药,孩子究竟应该在什么时间吃,究竟吃多少分量。节目不能让孩子自由选择,而应加以适度的管制,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此外有一点是父母们必须注意的,就是电视和网络会“浪费”掉孩子生活中更具有意义的事物——他们跟电视或网络呆在一起的时间越多,跟父母和其他一些事物比如书籍在一起的时间就越少。因此,做父母的如果真要做到对孩子的精心呵护,多给孩子一起相处,使孩子不至于与培养他们品格的正常氛围相疏离,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这是为你好

    每当家长想要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事,总是使出这样一个“杀手锏”,但事实上,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孩子听从了家长的建议,心里也有极强的反抗和意见,对于事情本身也多无益处。

    专家建议:切不可打着“爱”的旗号去强迫孩子,如果真的为孩子好,就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情感。



你为什么不能像……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当孩子做错事或遭遇失败时,家长认为这种比较可以激励孩子发奋。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就不能像小雨那样听话?你就不能像乐乐一样考个一百分?诸如此类的。其实对于很多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即使家长不批评心里也很难受,更何况家长说出这样尖刻的批评,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被彻底击垮,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别人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一时的失败或错事,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改正。

    专家建议:当孩子失意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抚慰帮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新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你要是不……,我就给你颜色看看

    有的脾气比较暴躁的父亲,会对不听话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假如你不马上收拾好这些玩具,我就给你颜色看看”。虽然他自己也知道不会真正这样去做,聪明的孩子或许也深知这一点。正像非真诚的夸奖一样,非真实的威胁同样会暗暗削弱父母言辞的可信度。

    试着将威吓换成一种许诺。当孩子在超市磨磨蹭蹭不想回家时,你不要威胁说:“我走了,不要你了!” 而是换一种方式说:“咱们赶紧回家,那样咱们就有时间在一起玩了。”这个主意有助于产生动力,激起他做其他事的兴趣。通过讲道理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对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效。



    小心,我来帮你

    在呵护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出于溺爱或“责任心”,常常以“消极”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所遭遇的一切。

    比如,父母怕孩子出意外,便在孩子的探索范围内设置障碍:他们常常对孩子说:“别跑,会摔跤的”、“别乱动”、“我来拿吧,你会打坏这只杯子”、“我来帮你叠被子,你去玩或听儿歌”等等。你当然是好心,作为父母,你总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还是想说,诸如此类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遭遇挫折。因为,你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肯定他一定会摔跤的;你肯定他会出事;你肯定他会打坏你的杯子。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信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小心一点”、“把杯子拿稳”等等。这样你强调的是鞋带、是小心、是杯子,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考验的是父母的勇气而不是孩子的勇气。也就是说,做父母的往往无法接受孩子受到伤害的事实,他们的心理没有具备这样的承受能力。他们习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无处不是危险,这个世界到处都可能发生意外。因此,为了防止孩子遭遇危险和意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孩子时时置身于“安全”的范围之内或自己的庇护之下,远离一切想象的或可能的潜在威胁。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在“保护”了孩子的同时,却限制了孩子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空间,从而也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生命。



你是最……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幅画”,“你这么聪明,你这么伶俐”,或者类似的表扬鼓励的话,对于父母来说,给予孩子鼓励是对的,但是要注意表扬的态度和表扬的频率,否则会使孩子认为父母给予的赞扬如此慷慨,以至于他最终不再相信父母的话。

    不断得到赞扬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就很可能经历很大的失望,会很难接受表扬,一方面,期望得到很多赞誉,当得不到表扬时,会感到不安;而另一方面,当真正得到夸奖时,却对之表示怀疑,因此会怀疑作为孩子得到的所有褒扬之辞的真实度。

    尽管小孩子在他们做得不错时需要正反馈,但父母应以真诚的态度来调节表扬的频率。一个孩子如果总听父母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公主”,而在学校她的鼻子却屡遭男孩子们的取笑,那么她就会对这种反差感到迷惑。专家说:“频频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常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的父母把事情搞错了,并且他们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或者比这还要糟的是,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没有寄予多大的期望。”.

TOP

教育孩子要勇于承担责任

现今,许多孩子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在这美好愿望的驱使下,他们心甘情愿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使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可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人格培养最重要

孩子绊倒了,母亲教孩子说“凳子是个坏坏”;吃饭时,孩子把碗碰翻了,妈妈忙怪自己没放好;孩子漏做了数学题,妈妈怨爸爸光顾看报纸,没检查孩子功课;孩子学校春游,妈妈一个晚上醒三次,怕耽误唤孩子早起。西方一位儿童心理学家针对中国存在的这些现象曾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们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懂得,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的成长不仅是身体和智力方面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格和人品方面的。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方面条件以及正确的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因而,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孩子摔倒时,只要他有能力自己爬起来,就应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拍拍灰,并且为他的勇敢而叫好;当孩子打碎了东西,先告诉他要爱惜东西下次小心,然后让孩子参与收拾,拿扫帚簸箕抹布之类没有危险性的器具;当孩子与人发生争执或冲突时,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才可表态,一味地袒护或责骂自己的孩子以及“和稀泥”的办法,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非常不利的。

从小事做起是基础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从很小的事情做起的。记得儿子小时候很爱坐儿童乐园的转椅、小火车、宇宙飞船等,每次我都带他买一次票坐一次。经一位儿童教育学家指点,为培养儿子的责任心,一次,我一下子买了许多票,交给他保管,我只负责带他到入口处。结果,他坐完转椅后却找不到其余的票了。我至今仍忘不了他看着我时的那种期冀的眼神,如果重新买票也不过几元的事,而且孩子会很高兴,但是为了让他学会承担责任,我没有去买票,而是故作轻松地说:“找不到就不坐了,妈妈今天带的钱是买今天的票的。下次要把票放好啊。”我没有责怪他,因为让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保管票还是第一次,他还没有经验。如果使他因感到受委屈而想法推卸责任,那么这次教育就失败了。我也没有再去买票,因为票已经交到他手中就应该由他负责,他需要承担责任。

这次经历无疑对培养他的责任心很有用处。此后,无论交给他什么东西保管,他都没有遗失过。他很小就自己整理书包和抽屉,不会因为家长的疏忽而回家取作业本或满世界找不到他要的东西。

言传身教很关键

有位儿童教育学家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样引导他。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并不说明是父母的失职,而若教养出一个人格低下的人,才是父母在教育上的最大失败。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父母要懂得自己所担负的在品质和人格方面的教育责任。.

TOP

看看比利时的幼儿教育

看看比利时的幼儿教育

比利时实行免费的义务幼儿教育,许多将孩子送到当地幼儿园的中国家长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每天都做游戏、画画,老师很少教他们识字、数学等"基本技能"。但这种教学方法有其"神奇"之处:孩子们通常能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会又哭又闹不愿被送去幼儿园。近日就深入比利时的幼儿园,感受到它与国内教育的诸多不同。
  
  感受艺术
  
  记者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就大开眼界。
  
  这个班的孩子都是4岁左右,老师是50多岁的西班牙人罗兰女士。在家长会开始之前,老师带家长们做了一圈简单的"巡礼"。教室气氛温馨,屋子中间是围成一圈的小桌椅,两侧是娱乐场所,积木、小汽车、小火车、洋娃娃……各种玩具应有尽有,而且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贴有各种美景照片、卡通画和孩子们的美术习作,家长可通过画上的签名找到自己孩子的"大作",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涂鸦让家长们不时发出孩子一般的笑声。
  
  家长从老师那里知道了幼儿园新学期的教学计划:重点是让孩子接触和感知艺术,除了每天在课上继续让孩子们大量绘画外,老师还组织孩子们参观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
  
  老师还鼓励家长帮助孩子通过书籍或互联网了解一位艺术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收集相关图片,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一名家长焦急地问老师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教算术。老师微笑地回答,那是小学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她认为,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生活的情趣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技能,因为这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
  
  寓教于乐
  
  在中国,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在钢琴课和英语学习班之间奔波了。但是在比利时,"孩子天天在幼儿园不是玩耍就是画画",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家长的担忧。
  
  老师对此的回答是:"在4岁这个阶段,我希望给孩子们更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小班老师于贝尔女士把周一到周日的名称字母都做成纸片贴在墙上,每天上课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指定两个小朋友告诉全班同学今天是星期几,挑出相应的纸片,然后在一个大大的日历上,用红纸片拼贴出当天是星期几。老师还会经常问孩子们"周三是明天、今天还是昨天?""过完万圣节的第一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
  
  "在游戏中训练孩子们建立准确的时间概念",这是老师良苦用心所在。
  
  据老师介绍,每天课间都会有一位老师扮成"天气预报先生",向小朋友们讲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和相关知识。于贝尔女士说:"幼儿园的教育有别于小学教育,在这里我们鼓励孩子们更多地玩,因为玩是他们的天性。
  
  在玩中培养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独立性和快速的行动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家长们也承认,"在玩中学"和大量的动手实践使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记者一名同事的女儿刚到布鲁塞尔时,像是一个被娇惯坏的小公主,连上厕所都要大人帮忙。 但她上幼儿园不久,自理能力大大增强,穿衣服、上厕所等都能自己完成,如果大人想帮忙会被她推开,因为在幼儿园"老师就是这样要求的"。
  
  孩子子还开始学会自觉地把各种习作分门别类整理好,放到文件夹里。在晚上睡觉前,自己会把第二天上学要穿的衣服整齐地放在床头。一名同事告诉记者,父亲节那天他异常惊喜,因为他收到了女儿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女儿在老师的指导下烧制的一个彩色瓷杯,孩子把爸爸的样子按照想像画在了杯子上。
  
  另一名同事则收到了孩子在面包房里亲手烤的面包。
  
  在比利时,几乎每一个节日,老师们都会教孩子们亲手做一个精巧的小玩具送给亲人,这些作品虽然有些稚拙,但都充满了童真和想像力。
  
  做你自己是最好的
  
  在比利时幼儿园老师的眼中,似乎所有孩子都没有缺点,都是最棒的。一名家长小心翼翼地问老师,因为父母都不会讲法语,所以担心孩子的法语水平是否提高得快,和班里其他比利时孩子的交流会不会有障碍。老师的回答给这名家长吃了"定心丸":"你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他的语言水平提高很快,他也是我认为最聪明的孩子。"老师还告诉家长,她每天都会让这个孩子帮助老师收发作业,刻意锻炼他和其他孩子的沟通能力。"欧洲的老师好像永远不会说孩子的缺点,孩子在她的眼中全是优点!"这位中国家长感叹道。
  
  于贝尔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我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让每一个孩子相信:做你自己是最好的。
  
  正是这种教育理念让孩子从小时候开始就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生活的本领,孩子们的童年也不会只是沉重的书包和做不完的功课,而是充满了阳光和欢笑。.

TOP

让孩子聪明过人做好八方面

让孩子聪明过人做好八方面
儿童智力的发展有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遗传,另一个则是环境。虽说遗传因素受到父母亲的基因决定不可控制,但如果孩子在对的时间,有适合的环境做配合,也会将最大的潜力展现出来。在此我们为爸爸妈妈们提出八方面的方法与建议,协助爸妈养出优质小孩。

1、让您的孩子有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

    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太强调单向的学习方式,这让大部分孩子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无法从学习中发觉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是人生之中不单单只是考试、念书、工作而已,如果能够从小培养一到两种兴趣与爱好,将可以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所以,爸爸妈妈应提供孩子丰富的环境,同时允许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调去学习与探索。

    此外,爸爸妈妈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应该避免强迫学习、压力学习所造成的造成反效果,尝试着去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协助孩子从中获得有趣好玩的经验,先引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动机,才能找出真正兴趣所在。

    2、让孩子接触各种类型的活动,激发潜在的天赋。

    提供孩子接触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机会,如:音乐、艺术的欣赏、动植物的照顾、天文地质的探索、身体律动的练习等,不要预设孩子该学得多少的结果,爸爸妈妈可以从旁观察,在不同领域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自然发挥的潜力,并朝着这些方向给予更多环境,刺激他发挥潜能。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对于旋律节奏特别有反应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乐方面是有潜能的。而常常蹲在路边观察昆虫活动的孩子,可能对于动物部分的学习是特别敏锐的,爸爸妈妈可以凭借生活中观察孩子的小细节、小动作,了解自己孩子优势何在。

    二.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允许你的孩子犯错

    孩子由于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加上逻辑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但随着身心的成长及知识的增加,孩子也能拥有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经验的累积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须有机会练习如何做决定。

    在练习如何做出正确判断的过程中,孩子一定会发生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如:在寒冷的冬天却选择穿短袖的衣服,应该先吃饭但他却想着打游戏等等,这时爸爸妈妈应该适当的辅导,培养孩子的对于如何做选择思考逻辑,了解他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而不是直接责骂孩子这样做不对,因为这些小小的、零散的错误经验是帮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确决定的重要基础。

    4、经常对孩子提出开放式的问题

    问题可以引发孩子对于周遭环境的好奇心,让孩子动头脑思考。但问问题的方式很重要。答案只有对或错的问题是无法真正帮助孩子进行思考的,最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采用开放式的问句,如:“你觉得怎样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为什么会出现彩虹?”等等,开放式的发问方式可以从孩子的响应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问题的意思并达到帮助他思考的目的。

    5.计划一项特殊的家庭项目

    利用节庆或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个大家都有兴趣的主题,全家人共同设计进行一个活动,如:说故事接龙,角色交换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创造力,也可以唤醒和开发孩子另一方面的潜能。

三.建立愉快的学习经验

    6、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现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好,每天帮孩子排满了各式各样的课后辅导及才艺的学习。却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有学习的意愿。主动的、有意愿的学习才能让孩子发展出专注力,而专注力是学习的重要条件,被威胁强迫的去上各种课程非但对于孩子没有任何帮助还可能有不愉快的经验影响日后的学习。因此,爸爸妈妈要做的不是强迫而是鼓励,引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

    7、你可以对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须是合理的

    在孩子出生后,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优异表现与成就,因此容易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太多期待其实是一种压力,不少孩子甚至会因为感觉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待而觉得自己是没有用的,丧失了想要继续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爸爸妈妈对孩子可以有期待,但必须在孩子实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等孩子达到第一步目标之后再慢慢提升标准,这样子又能够让孩子有自信、又可以让孩子的能力逐渐进步。

    8、与孩子分享你的工作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设有爸爸日或妈妈日,在这一天企业的职工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上班,让孩子有机会了解父母工作的内容及辛苦,这样的活动对于亲子关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爸爸妈妈认真的工作态度也会成为孩子的典范。当然,因为孩子参观了爸妈工作的环境、对于爸爸妈妈的工作有了一些概念,当然更有助于亲子间聊天时的话题更多样性。

    9、为孩子提供一个感官丰富的环境

    0-4岁是宝宝感官发展最敏锐的阶段,需要各种的感官刺激帮助其概念的发展。所以爸爸妈妈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种运用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探索环境的机会。如:引起视觉探索的图形或颜色丰富的墙纸,可供触摸的不同材质的地板或墙面,能够动手操作的各种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听得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刺激,丰富的感官刺激经验是宝宝在未来发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据。

    10、保持你自己的学习热忱,孩子会受到你的影响

    许多爸爸妈妈一天到晚叮咛孩子要念书要认真,却不见得有效果,其实最好的方式是透过身教影响孩子。爸爸妈妈若自己也能常常保持对于学习的热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将会透过身教深深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四.鼓励孩子 刺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11、不要给孩子设限制

    学龄前是孩子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还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其它人的影响。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设限制,例如:面对孩子不了解的事情爸爸妈妈常常以“你还小,等你长大就懂了。”这样的言语简单带过,为了孩子问东问西很麻烦而敷衍回答,其实是容易让孩子的能力和发展受到限制的。因此爸爸妈妈应该采取比较积极开放的态度,鼓励孩子多多发现问题并解决他,不要给孩子设下太多限制。

    12、全家人经常一起玩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游戏,相反的从游戏更可以体验生活。孩子们天生就具备有游戏的能力,透过游戏孩子可以展现他的能力并进行学习。而爸爸妈妈在参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更可以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及针对其需要协助的部分进行辅导。

    13、亲子共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必须从小养成的。根据一项研究,在幼儿时期经常有机会坐在爸爸妈妈膝上听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长大之后较容易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多有帮助。因此,爸爸妈妈除了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之外,千万别忘记,花点时间陪着孩子一起玩、一起读书,对于孩子还说比拥有更多玩具、漂亮衣服更重要。此外,使用一些幽默、笑话和有趣的故事启发孩子,对于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14、不要对孩子做的事情有过多的挑剔和评断

    当孩子拿着他的作品与你分享,满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时,千万不要用爸爸妈妈的高标准来评断和责备他们。学龄前的幼儿尚未脱离自我中心的阶段,爸爸妈妈任何一句批评的话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例如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绘画作业时,爸爸妈妈应学习多使用能传递正面讯息的语言赞美孩子,如:“你用了好多的颜色、有红色、蓝色和黄色,色彩真丰富!”同时应该尽量减少使用负面语言,如:“你怎么画得这么乱,颜色太多了。”的说法。因为正面的讯息能让孩子获得鼓励,继续表现良好的行为,增强孩子好的行为,而负面的讯息却会让孩子停滞,退缩不敢往前进。

    15、帮助孩子学习使用家里,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电脑设备

    在这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体科技,即使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学会电脑之后只会打游戏,而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接触电脑,而应该采取比较正面的看法,想想接触电脑之后,可以运用进步的科技与网络,延伸孩子的视野触角,让孩子增加智慧。

五.培养责任心 共同创造亲子聊天时间

    16、与孩子谈话并学习倾听

    每天花一点时间与孩子谈天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一段短短的时间中,是爸爸妈妈借此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的关键时刻。在这过程中爸爸妈妈需要学习倾听的技巧,不要还没等孩子把话 说完就急着要纠正孩子错误的观念。这种急躁带点批评性的举动会让孩子自尊心受伤而不愿意再与你分享她的想法,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爸爸妈妈要了解,孩子虽然小但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愿意把自己碰到的事情和爸妈分享,我们就应该像孩子的朋友,当个专心的听众好好的和孩子聊天交流。

    17、当孩子完成家事,给予肯定

    2-4岁的孩子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因此开始对做家事充满了兴趣,爸爸妈妈若能为孩子预备适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扫把、托把、吸尘器等,让孩子做家事十分顺手,并且给予孩子适当的工作范围,如:小茶几的桌面、孩子自己游戏的角落这些以幼儿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就可以从做家事中逐渐发展出责任感。

    18、全家一起外出游览新的地方

    放假时全家一起外出旅游,除了可以凭借愉快的气氛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之外,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也能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为了让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让孩子收获满满,建议爸爸妈妈在一开始就让孩子参与旅行的计划,全家人一起收集数据,讨论行程的路线,并事先对于当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在行程中爸爸妈妈也应该鼓励孩子多运用其感官做观察及比较,并发现异同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19、提供孩子扮演类型的玩具

    在给孩子玩具时,应该酌量增加扮演类型的玩具,如:洋娃娃、绒毛动物玩偶、厨房用具、各行各业的工具及服装等,因为孩子可以透过扮演游戏中角色的扮演学习社会性行为,了解社会真实的样子。爸爸妈妈可以在家中的一个角落为孩子布置一个扮演区,只需用矮柜做一个简单的区隔,这样爸爸妈妈又可以观察到孩子玩游戏的状况,又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半独立的空间自由发挥。另外要提醒爸妈的事情,提供给孩子的玩具、道具最好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并且不要脱离平时居家生活太远,这样孩子才可以通过平常观察爸妈的行动,学习和模仿社会性行为。

    20、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可以做白日梦和幻想

    允许孩子有爸爸妈妈期望以外的答案,是激发创造力的关键之一。大人们对于是非对错的答案往往已经是很固定且僵化的,对于还没有受到限制的孩子还言,生活是多姿多采有着无限可能,因此给孩子一些空间、时间让孩子自由想象,将很可能是孩子日后工作创意、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六.分享成功经验 建立正确价值观

    21、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励志类故事

    幼儿吸收性心智的特质让幼儿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范故事分享,将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影响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为表现。因此,爸爸妈妈应该和孩子一起阅读成功人士的励志类故事,提供孩子们好的学习典范。

    22、不要用酬劳贿赂孩子

    孩子需要鼓励以促进良好行为的表现,鼓励可以透过许多不同的型式。其中较不合适的是用物质来鼓励孩子,老是用礼物、零用钱、吃好吃的东西来奖励孩子,这样的方式容易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也容易造成孩子对于物质的欲望需求越来越大。

    23、建议孩子加入他感兴趣的小团体

    团体生活可以帮助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调整自己的态度,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爸爸妈妈可以协助孩子选择一个团体,如:幼儿音乐班或社区中所成立的亲子互动团体。透过团体的互动孩子会渐渐发展出社会生活的技巧并达到社会化。

    24、和孩子讨论新闻以激发他的兴趣

    以适合孩子的方式和他一起讨论新闻时事,能帮助孩子融入社会生活,了解自己也是国家社会中的一员。五花八门的新闻内容能引发孩子对于社会的关心,不过在引导孩子关心社会的同时,爸爸妈妈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经处理的新闻画面及题材是不合适给孩子看的,因此爸妈和孩子讨论新闻之前,应该先筛选掉那些不合适孩子的内容,以免造成心灵上的污染与伤害。

    25、不要有刻板性别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许多在以前由男性担任的工作现在也可以由女性来做,而许多女生从事的工作现在也可以由男生担任,例如护士等。因此爸爸妈妈提供给孩子的玩具和游戏可以不用过分强调刻板性别角色,以免与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有落差,同时也让孩子发展正确的两性关系。

七.尊重孩子的个性 培养自信心建立

    26、避免拿孩子与其它人比较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能力与性格。因此没有任何一套标准可以适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爸爸妈妈更不应该拿孩子和其它小孩做比较,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别差异。其实,如果希望孩子更好,爸爸妈妈应该只要帮助孩子与和自己过去的行为作比较即可。

    27、做有原则的父母亲

    年龄小的孩子由于对环境都很陌生,因此仅需要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就可以依循,特别是有关常规的建立。而孩子是否能够清楚了解规则、分辨对错并遵守,其实与爸爸妈妈能否坚持自己订下的原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28、给孩子买一些能展现其优点的礼物

    能展现孩子优点的礼物,例如喜爱音乐的孩子可以在他生日送他一只笛子,爱运动的孩子则给他一个小足球,这些“投其所好”的礼物,可以促进孩子对于兴趣、学习的坚持,更能增进幼儿的自信心。

    29、鼓励孩子思考他的未来

    虽然未来还很远,离真正长大独立还有一段时间,但爸爸妈妈仍然可以从小开始启发孩子的思考,让他想象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如果要达成上述目标现在应该做怎样的准备。但爸爸妈妈在鼓励孩子思考他的未来时,应该要避免将自己对他的期望强压在孩子身上,要知道孩子的发展是具有无限的可能的,希望他们思考未来,目的是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要孩子就依着爸妈的规划走。

    八.善用家庭机会教育 接受孩子的一切

    30、把家里变成学习的地方

    孩子的心智发展必需从做中学。因此应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帮助幼儿有效的学习。例如:厨房可以是很好的学习数学及科学的地方,洗澡时可以学习浮与沉的概念,照顾动物的活动让幼儿能认识动物的构造和习性。

    31、教导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觉和信任自己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多多赞美孩子并肯定其能力。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就会充满自信。

    3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要培养孩子做决定的能力,爸爸妈妈可以提供问题、解决之道给他选择,同时选择的项目不需要很多,因为太多的选项容易让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做决定。当孩子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导致不好的结果时,孩子会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如何做出正确决定的技巧。

    33、在家里设置一个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

    固定的作品展示区让孩子学习大方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讨论自己的作品,增加与他人互动的话题及语言学习的机会。

    34、鼓励孩子处理他遇到的困难,帮助他学习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

    大多数的孩子遇到问题时都会直接寻求爸爸妈妈的协助,太会帮助孩子处理问题的爸妈往往会教出依赖心很重的小孩。爸爸妈妈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们也能够自己处理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因此爸爸妈妈应该从旁辅导,给孩子机会自己学习解决问题。

    35、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优点与缺点

    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不同之处,学习去欣赏每一位孩子的优点,如:莉莉在记忆方面的学习成果虽然不佳,但她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现良好。爸爸妈妈应该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并且花些时间想一想是否一定要孩子改进缺点,有时候换一个角度思考会发现其实这些缺点也没有想象中的严重。.

TOP

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标准

当下,中国的未成年人总量达到了3.67亿人。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让人们必须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现实;加之升学竞争的激烈和就业的艰辛,都在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看法,虽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家长而言,共同的话题永远是“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提出,“在社会现实的压力下,有一些家庭依然坚持着一种理性的选择,即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终身发展利益的教育模式,但是这种坚持非常辛苦,甚至有挣扎的感觉。”朱慕菊表示,与此同时,更多的家庭选择了另外一种教育方式——屈从于目前的竞争压力,选择了一种被扭曲的教育模式,其结果是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

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标准

家庭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家庭中亲情和血肉的力量,使孩子对家庭有了最高的信任度。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指导、教育、要求以及对孩子的信心都是最具支配力的。

另一方面,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及选择能力。他们没有能力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好的家庭教育状态,不同的家长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长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有所成就;有的只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平安;还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拥有财富或显贵的地位。这些都是家长们的期待,无所谓对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和社会大背景融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融合不可分割。因此,现代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发展前景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地只求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力以及更高的分数,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他们步入社会后,如何在社会生存中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如何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品格高尚的人呢?朱慕菊指出,第一是孩子应该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如诚实守信、热爱和平、宽容理解、与人合作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品质,是一个家庭给予孩子所有教育的重要根基。第二是要传递给孩子所在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主流的价值观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不会去崇洋媚外,不会丧失中国人的气节,但是与此同时,孩子又要有世界的眼光。至于孩子们的学习、未来能有多大能耐,则是随着孩子的禀赋和机会来造就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秉持一致

目前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有很多冲突及不协调的地方存在。专家表示,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些不很正确的事情。比如开家长会,学校给家长们传达的信息中,最重要的永远是成绩,再就是还有什么问题,回去应该如何纠正。就此,家长会变成了“告状会”。再比如,学校会不时向家长提出要求:今天学校讲了很多内容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复习或检查作业。学校围绕学业的竞争给家长布置任务,事实上是把学业竞争的压力迁移到了家长身上。与此同时,一些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中,校方最大的困惑就是家长的不理解。

对此,山东潍坊就有很好的经验。据悉,潍坊市教育局持续数年举办了100余所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一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具体方法。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家长和学校对教育的认识慢慢趋于一致。在近两年的行风评比中,潍坊市教育局得到了市民投票的第一名。

朱慕菊副司长提出,学校和家长需要深入沟通,沟通的共同点就是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学校有很好的决策定位,校方与家长之间是共同抚育孩子、教育孩子的关系。家长跟学校之间也应该有很好的定位,要理解学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地方,是按规律办事的地方。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心态: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前途。无论父母做何期待,孩子发展的最终结果一定是多样化的,不可能所有人都进清华、北大,所有人都成为科学家,这是一个社会规律。“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各得其所的教育。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潜力,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潜力的最大发挥,他们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  

具有积极性是成功孩子的共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有一项针对幼小衔接的研究。什么样的孩子到小学以后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并且全面发展,成绩优异呢?就是具有积极性,对所有事情都抱有积极态度的孩子,他们成功的几率非常大。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需要家庭、教育机构为他们创造条件,要支持、鼓励他们。

另一个研究是丹麦理工学院接受欧盟的委托所做的一项研究,报告揭示了与学生成绩最具相关性的因素。首要因素就是学生动机。一个学生的动力系统非常好,有兴趣、有热情,就容易在学校取得好的成绩。除此以外,自信心,师生关系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相反,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不好,对自己缺少信心,这样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不好的。教育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还应该有自信心、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做人的尊严。这些才足以支撑孩子们未来的幸福人生,而知识以外的这些素质和能力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TOP

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常见误区

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是很难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言。

那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1、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等待。遇到了挫折,我们既要学会面对,更要学会等待。我们要相信事物是变化的,要相信坏事可以变好事情,要学会静静地等待变化。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打击可以让我们倒下?而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这种心态则必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而不是等到孩子有了挫折才开始培养。具体的来说,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延缓满足的训练。孩子饿了,家长不要马上满足他。等他适当地饿一饿再满足他;孩子非常想要某个玩具,家长答应买给他,但是故意地拖一拖。如果他不能忍受家长的适当拖延,就表明这个拖延很有必要。如果他能忍受的话,相反就没有必要拖延了。

2、家长自己在生活中要学会等待。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急。如果家长自己都很急,不能忍受孩子的延迟反应,那家长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失去了好的示范。比如,家长想要孩子阅读一本书,而这本书对孩子确实很有价值。那家长是不是将书一买回来就逼着孩子读?不是的。如果孩子一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当然最好;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也不要在意。将书悄悄地放在孩子的书桌旁,等孩子那天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地去读吧。还比如,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来辅导孩子,但是孩子的成绩总不见提高,家长是急躁加埋怨,还是静下心来等待孩子成绩的变化呢?答案当然是后者。

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挫折能力呢?

1、要培养学生抗挫折的意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班主任要专门开挫折教育的班会,向学生讲一些抗挫折的励志故事或让同学们交流自己抗挫折的经验。

2、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老师要有意识地多给他一些挫折——考了高分,老师也可以找一找他的问题;对于那些消极自卑的学生,则要少给他们挫折——考砸了,老师也可以找出他的优点给予肯定。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标志着我们有着比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减轻挫折对我们的打击,而糟糕的系统则会加重挫折对我们的打击。

最后说一说老师及家长在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批评甚至打孩子(学生)能提高孩子(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打孩子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问题是:即使是提高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不是最好的方式。况且,这种方式所引发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是极其巨大的。我并不是反对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有分寸地有控制地给一点体罚,但我强烈反对用体罚达孩子提高孩子的什么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有无数的途径!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可以培养!怎么就必须要用打来培养呢?另外,适当地批评是可以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但批评也不是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是让孩子平静地接受努力之后的任何结果。

2、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必须教育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不要哭。其实最坚强的人往往是学会适时适当地哭的人,也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哭,该如何去哭的人。

3、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暑假,是各种“吃苦”夏令营开办得最为热闹的时候:去旷野跋涉、到深山探险、调查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况、寻访父辈插队落户的穷乡僻壤......这是往年夏令营的热点所在。这些夏令营的举办,对于帮助那些生活在优裕物质条件下的青少年,尤其是都市青少年,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等方面,确实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过高地估计了类似“挫折教育”的作用,因为类似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挫折教育”的一种补充,并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

TOP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台湾作家李敖尖锐地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据研究资料显示,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需主动去反应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状态,这对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
  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力差异明显。
  因为儿童早期是智力启蒙的最佳机会,而智力发育需要获得不断的信息刺激。电视是被动的、生活化的活动,孩子能从电视上了解到一些东西,但和阅读相比,它对儿童的智力刺激作用很小,所以智力启蒙效果也很小。用电视启蒙而不注意阅读启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有习惯的问题。孩子从小长时间地在电视前呆着,容易形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的状态;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有困难,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惰性会迁移到学习上,使他对学习这种需要主动意识和意志努力的活动望而却步。
  一般来说,圆圆想干什么我们都不会阻拦,唯独在看电视这个事上,曾对她控制比较严。
  但这"控制”从没有被她察觉,因为我们基本上没对圆圆说过"别看电视了”这样的话,也没给她规定每天只能看几个小时电视,更没有强行关闭过电视。所以就她个人的体验来说,没觉得家长在这件事上管过她。相反的是,我们的一些行为看起来倒像是纵容。
  比如在她上小学时,电视剧《还珠格格》火爆一时。本来我家很少看连续剧,我觉得看连续剧太浪费时间。这种观念从小就影响着圆圆,她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要去看一个连续剧。《还珠格格》刚播出时我们不知道,她在学校听同学们说这个很好看,就回来找到这个节目,一看就被吸引住了,里面的主角小燕子让她着迷。
  电视剧每晚放三集,从七点半到十点,而这个时间原本是圆圆写作业、练二胡、读小说的时间。按她的习惯是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再练二胡,然后读小说或玩耍,九点半睡觉。现在,到电视剧开的时候,她一般刚写完作业,等到电视剧放完了,已经过了平时睡觉的时间,二胡肯定是不能练了,小说也没时间看了。
  小说暂时不看倒没什么事,她刚学二胡不久,必须天天练。我心里有些着急,这时很自然地想到建议她每天少看一集电视剧。但这个念头马上被否定了,她那么喜欢看,剧情一环扣一环,今天看完了等不到明天,怎么能忍心让她每天少看一集呢。况且,就说我忍心,强行让她少看一集,她也不可能在那个时间有练二胡的心,没有心怎么能练好呢?
  其实圆圆自己也着急。看电视的时候她很陶醉,一看完了,发现没有练二胡的时间了,她也很内疚。但以她当时的意志力,她还做不到主动要求少看一集。
  我开始动脑筋去想一个解决办法。
  经过斟酌,我和圆圆商量,能不能以后回家先练二胡,然后再写作业。也就是说,电视剧开始之前练二胡,练完二胡后电视剧差不多就要开了,然后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我这个建议在许多人看来真是疯了,怎么可以教唆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孩子最怕的是学习不专心,他们应该从小养成好的学习态度。
  我是这样想的:小学生的作业其实多半是体力活,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需要动用多少脑力,不需要深入思考,孩子们只要调动一部分注意力就可以完成作业;而看电视本身又是件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完成的事。写作业和看电视这两件事都比较简单,应该可以同时进行。这是一心二用,但并不影响什么,如果说有些影响,也并不严重,总体权衡还是个好办法。
  圆圆一听我的建议,非常愿意,这样她就可以把写作业和练二胡这两个最当紧的事情都完成,又不耽误看电视。由于家长的信任,孩子心里没有任何不自在,她果然把这几件事协调得很好。电视剧开始之前先练二胡,然后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事实上,在电视剧播放过程中,圆圆总因为看得太投入忘了写作业,但只要一插广告或片头片尾曲时,她就会赶紧抓住时间写一些。她写作业的速度因此明显加快了。同时她也更懂得利用学校的时间。为了晚上回家看电视方便,她在学校就尽量利用各种零散时间,回家后见缝插针地写一些,作业就都能完成。
  大约是隔了几个月或是一年的时间,电视台开始播《还珠格格》第二部,圆圆又开始了一个看电视的"狂欢期”。我记不清她每天回家后具体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因为我已无需在这些事情上插手或过问,只记得她电视剧一集不落地看了,作业该写的都写了,二胡也天天练,还买了和剧本配套的全部《还珠格格》书,好像有一二十本,电视剧结束前这些书也都看完了。
  一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地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如果我这样放开了,他就会完全管不住自己,他就会总是边写作业边看电视,看了一部又一部,这肯定是要影响学习成绩啊。
  我理解这些家长的担忧,这些家庭中的孩子似乎很不懂事,很不自觉。我想对这些家长说的是,不要孤立地看待一件事和一种现象,孩子"不自觉”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它多半反映了家庭中有积淀已久的教育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遇到什么事情时,家长在处理方式上充满强权作风,不注意体贴孩子的情绪、面子、能力、愿望等,多是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来教导或批评孩子。比如数落孩子看电视时间太长,强行关电视,要求孩子回房间学习等。
  采用这类处理方式的家长应该想一想,关了电视,就关了孩子看电视的愿望了吗?让他离开电视坐到书桌前,他就是去学习了吗?如果不是出于自觉自愿,不仅当天的学习谈不上用心,接下来明天后天他也不想去好好学习。他看电视的愿望在压抑中更被强化,他的内心在看与不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这样不是在教育孩子,只是一再损伤他的自觉和自信。
  请相信孩子是一棵禾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他最有好处。
  孩子身上原本有一种积极的自我完善的天性,如果一种"控制”对他的个性及意志没有损伤,而是帮助他更好地适应一些事情,他就会在这种适应中更加健康地发展自己的天性,并在体内生长出"自我控制”的力量——这就是孩子"懂事”、"自觉”的来源。
  所以,我的"纵容”只是疏导,疏导也是控制的一种,它是一种不让孩子难受的控制。圆圆没有为看电视的事情苦恼过,在我家里从未发生过因为看电视和孩子相冲突的事。
  还记得圆圆上初中时,电视台播了一个叫《嫁到非洲》的连续剧。说的是一个上海的女孩子和一位非洲留学生相恋,冲破种种阻碍,跟随小伙子到了非洲,然后在非洲经过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这个故事很特别,我俩在一个周末无意中看到,然后一起被吸引了。那个电视天天放两集,但圆圆当时住校,只能在周末回来看两次。我发现她眼里流露出遗憾,而当时我们也没有设备把电视录下来,于是就赶快想办法,告诉她我把周一到周五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她周末从学校回来就可以知道误过的剧情了。
  虽然不希望她看连续剧,可一旦看开了,我就理解她希望看下去的心情,将心比心,大人看一个连续剧,中间突然打断也很不舒服,孩子肯定也一样。于是我天天一边看电视一边在本上记,每个情节,人物对话,甚至一些场景,我都尽量记录下来。圆圆周末回来先从本上"看”几集,再跟我坐在电视机前看。两种"看”加起来,一集没误。
  我这种做法在圆圆看来很正常,她已习惯我的种种"纵容”之法,但她从来不会利用我的纵容。总的来说,圆圆对自己该在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不看掌控得很好。尤其随着年级升高,她越来越懂得如何珍惜时间,更不会让电视无端地浪费自己的时间。
  少看电视的行动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做起,实现起来则容易得多。而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家长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纵容他无度地看电视,实际上是在给孩子制造一个大麻烦。
  我家的电视机也天天打开,看的时间却不长。一般情况下是晚饭前后看,饭后我们各自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电视就关了。这件事做得并不严格,比较随意,偶尔遇到很想看的电视,也会花不少时间去看,但不养成天天在电视前耗着的毛病。总的来说我家看电视时间比大多数人家少得多,人们谈论的热播电视剧我们大多数都没看过。圆圆从小受这种影响,很自然地形成了"电视不能无节制地看”这样一个观念,一般的节目她是不会去看的,除非是特别喜欢的。
  不少家长在孩子年幼时一般不计较孩子看多长时间电视,随意让孩子跟着老人从早到晚地看电视,甚至有的人嫌孩子打扰,就用电视机哄孩子。只是等到孩子上学后,有了作业和考试,才开始和电视争夺孩子。
  如果孩子在上学前习惯了"看电视”这个事,没有发展出其它兴趣,上学后突然被限制看电视,他会非常不适应。他的习惯突然被管制,他的享受突然间变成错误;他本来每天活得自由自在,大人突然要求他"自觉”、"努力”,可他无从去寻找这个东西,只好"不自觉”,"不努力”。无论他表面如何和家长顶牛,他内心其实是很为此痛苦的。
  我把这样的观点对一些家长讲了,不少人不以为然。
  一位家长说,我那个孩子,才不会为这个事痛苦呢。他总是找借口从他学习的屋子里跑出来,然后找借口在电视机前多呆几分钟,哪怕是几秒。比如来茶几上取一只苹果,削皮时那叫一个慢。好容易削完了,我让他回屋里吃,他就慢吞吞地站起来,倒退着回他的屋,就为了多看一眼电视。他哪里痛苦啊,多看一眼电视他乐死了。
  这位家长这么表面化地看问题,她不知道孩子倒退着回屋时,内心多么痛苦;更不知道这痛苦是如何来的,也不想探究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这个痛苦。这真是让人感到遗憾。
  家长为什么不可以改变一下方法,以策略来攻孩子的心呢?
  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收到一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她说有一次晚饭后她儿子又一直看电视不去写作业,她正要像老样子下命令时,脑子一下闪出我曾经对她说过的"欲擒故纵”。于是咽下要出口的话,把遥控器递到儿子手里,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妈妈不看了,你啥时不看了,就帮妈妈把电视关了。说完她离开客厅,回到卧室看书。她儿子那一瞬间有点吃惊,但马上很高兴地说好,接过遥控器——这以前可是妈妈不敢交给他的东西。当妈的刚进卧室时还有些担心,令她没想到的是不到五分钟,就听到儿子把电视关了。孩子还从卧室门探进头来,看到妈妈正捧着一本书在读,相信妈妈没生他的气,就调皮而愉快地说:妈,我写作业去了。这位朋友说,以前总是因为看电视的事批评抱怨孩子,没想到自己稍一改变方法,孩子就有相应变化。看来是自己以前用错了方法。
  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他很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里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最糟糕的情况是,家长自己整天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从自己的书房里跑出来想看一会儿,却遭到训斥。理由是,我是大人了,工作一天很辛苦,并且现在不需要学习,可以晚上看电视;你是孩子,需要好好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所以不应该看电视。
  这样的道理听起来没错,孩子也无法反驳,但这种说法造成的效果非常不好,你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电视是一项特权享受,我已经有资格享受了;你还没有资格,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获得这样的资格。
  这种感觉让孩子觉得他和大人不平等,他意识到了大人的强权,他也意识到了"学习”和"享乐”是对立的。他理性上知道应该去学习,可是天性中的享乐愿望又让他非常想看电视。这种矛盾让孩子不舒服,不舒服感如果经常刺激他,就会慢慢激化起他对看电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厌烦。
  关于家长少看或不看电视,我对一些为孩子看电视而头疼的家长建议过,不少人表示这一点难以做到,有的是管不住自己,有的是管不了配偶,有的是不好意思让家里老人委屈,总之电视就是不能不开,也不能少开——如果这样,就没招了。连家长们做起来都有难度、都不想做的事,为什么要求孩子能做到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家长的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长在和他的相处中很体贴他的心,他也会反过来以他的"懂事”和"听话”回报家长。
  电视如美食,本身没什么错,但享用要有节制。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想办法让他学会节制吃东西,而不是把美食锁进冰箱,惹得他总想瞅个空偷吃几口。
  家庭教育中,在任何事情上,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形成这种猫捉老鼠的关系。不要让孩子因为"听话”或害怕家长才不看电视,要培养他的理性和上进心,让少看电视成为孩子自觉自愿的选择。
  圆圆上大学后,有一次我问起她,是否感觉我们对你看电视有过限制。
  她说没有啊,你们从来不管我呀。她的记忆中甚至尽是我们的纵容。除了不说什么,还经常和她一起看动画片,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机器猫》《鼹鼠的故事》等都是我们在一起看的。
  我又问她是怎么做到有节制地看电视的,她说不知道,好像没有有意识地约束过自己。她又想想说,觉得看电视也挺好,不过一直有一种感觉,觉得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在那上面。看电视还不如看小说有意思,有时间的话,她宁可读一本小说或杂志。
  从幼儿期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也是防止他患上电视瘾的好办法。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喜欢阅读,他的智力就会发育得更好,他会更容易发现别的有兴趣的事;同时他的思想会更成熟更理性,他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会舍得让电视浪费自己的时间。
  有的家长不赞成孩子从小阅读,认为小孩子应该活得轻轻松松的,太早让他读书很累,应该等他长大了再去阅读——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一般来说他自己不喜欢读书,把阅读看成件劳累的事。他不知道孩子是多么容易受到书的诱惑,一个心智开始萌动的孩子,他捧着一本书时表现出的如醉如痴,甚至超过看电视。孩子是在阅读中成长,还是在电视机前长大,其所形成的智力差距和智慧差距是巨大的。
  如果说在看电视问题上我"控制”了圆圆,不如说一直是在用"培养”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不去控制孩子的身体动作,而是想办法引导她的心;不满足于孩子表面上的服从,而是让好习惯成为孩子内在的一部分——这才叫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TOP

教育好孩子的“3大法宝”

1.爱
    孩子的异常行为通常是在寻求父母的爱。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敞开心灵,教育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为人父母几乎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了呢?是否用语言、用态度表现出来了呢?如果觉得在育儿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就证明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

    2.严厉

    对孩子赏识和宽容,并不意味着一下都批评不得。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随自己的心情有时批评有时不批评,只要孩子一违反了原则就要批评。

    当然批评也要有诀窍。陈明兴的建议是: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就事论事地批评;批评孩子做的“行为”。批评之后不要还是愤怒的样子。孩子反省后要给予安抚,激励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

    3.信赖

    育儿要接受孩子所有的现状,家长不要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孩子,要经常告诉孩子,你在爸爸妈妈身边,爸爸妈妈就感到很幸福了,会与不会都没有关系。

    “怎么说你都不懂,你真是很没用!”这样的语言是很伤孩子心的,当感到被轻视的时候,孩子心灵就会封闭起来,什么也不想做,大人也一样。相反,如果感到被信赖被认同时,会做得比原来更好。.

TOP

幼小衔接写字启蒙很重要

一.不管4岁的孩子是学画画还是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绘画老师一般对孩子的执笔方法和姿势是不太关心的,加之要大量的图颜色,所以孩子们怎么得劲就怎么握笔,东倒西歪地趴在桌子上的孩子比比皆是,到了学写字时,别看只有6岁多,但纠正是非常困难的.
        二.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基本上没有接收过写字训练,教学生写字时,姿势和执笔方法也不正确.3.由于孩子手指末梢神经发育不完善,驾驭笔的能力很差(手指感觉差),所以孩子写字的年龄不易过早,6岁左右比较合适.
      三.如果想学习写字,一定要到正规的教学单位学习.
      孩子接受了写字启蒙教育,上学后受到老师的夸奖,每天都非常愉快的上学,增强了自信心.所以,必要的写字启蒙是十分必要的..

TOP

小学生学习英语

听很多一、二年级的家长,甚至是幼儿园的家长对我说:希望让孩子系统地学习英语。甚至在我对一位家长耐心地解释完“为什么小学生学英语,无需刻意追求系统”之后,这位家长紧接着就问我:那我的孩子该怎样才能系统地学英语呢?呵呵,可见,“系统”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一些家长的观念之中。其实,我个人感觉,小学生学习英语,真的无须刻意追求系统。
   小学低年级孩子的英语水平,也许还不及两、三岁中国孩子的汉语水平。回想一下,当初哪位家长下过这样的决心:我要让我的孩子系统地学习汉语?孩子汉语水平的提高,不就是在一首歌谣、一则故事、一个游戏、以及日常生活口语中不经意地、渐渐地发展起来的吗?英语学习,也是一样的。

   我女儿学习英语,可以说是“非系统化”的典型了,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指课外学),到现在的二年时间里,先后经历过:某培训学校上过两个月的《剑桥英语》→ 某培训学校三个月的美国原版教材 → 某培训学校三个月的《国际朗文英语》(Side by side)第一册 → 自己组的三个月外教班(无教材)→ 某培训学校四个月的国外教材 → 自己找的三个月一对一外教(无教材)。

    而我在家教她英语,也是非常地随意,经常是手头抓到什么,就给她讲什么,也从来不用事先备课(除给她上《新概念英语》外),但肯定是她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她曾经背过的50个幽默故事、几十个英语“字谜”、几十个英文“脑筋急转弯”,还有恶作剧式的戏剧小表演、游戏中学英语、日常口语等等,对她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内容显然缺乏我们所说的“系统性”,但却能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她积累了语言素材,提高了语感,为日后系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还想最后提一下:家长如果追求系统,就很容易走向语法体系的系统、背诵单词的系统这条弯路上来。而语法,如果缺乏平时零碎、“非系统性”的语言素材积累的支撑,语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是无法“系统”的。.

TOP

家长重“养成”孩子才专心

陈女士:我孩子6岁,刚刚上一年级。他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老师反映他连5分钟都坚持不了,他听课时手里总是摆弄铅笔盒啊或是铅笔什么的,老师说他很聪明,就是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全班七八十个人就数他厉害,我该怎么办?孩子是否患上了多动症?

针对陈女士儿子的情况,记者分别采访了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医生、郑州心理卫生中心业务院长兼主治医师孔德荣以及著名心理学家、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特聘专家、原郑州市一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路应杰。

路应杰表示,小孩子在听广播、看电视卡通片时,会聚精会神,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力。而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

由于实际上注意力涣散是多动症的外在表现之一,所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并不能简单地认同为是儿童多动症,应该到专业医院检查后得到具体的诊断,家长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所以,孔德荣表示陈女士孩子的好动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多动症。

据路应杰介绍,孩子们会产生不专心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年龄问题,研究显示,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两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七分钟;四岁为十二分钟,五岁为十四分钟。孩子年龄越大越会逐渐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渐增加专注的时间。因此,判断孩子是否专心,应依据其年龄的专心时间长度,而非依据家长的主观感觉。

第二,不良的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因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而产生注意力的问题。

孔德荣介绍说,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对于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观察、专心的动力。家长应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知方法,引导孩子抓住本质,由浅入深,专心致志。其次,应该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以及生活习惯。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来源:东方今报.

TOP

第二语言对儿童心理影响

当前,儿童越来越多地以不同的形式接触第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儿童是否有必要学习第二语言似乎已不是人们的关心所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语言学习向儿童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第二语言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英语和汉语不属同一语系,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学习和运用不同语言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对语言之间差异产生敏感的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其次,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交往情景和交往对象的敏感性。最后,早期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纯正、地道的第二语言发音。

  二、能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研究表明,与学习单语言的儿童相比,学习双语言的儿童较早地发展了一种分析语言本身结构的能力,他们能较早意识到言语表征与语义是分离的,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语义上而不仅仅在形式上。儿童的思维更多地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及其联系进行思维。语言是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思维的发展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同一形象与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加速了儿童对语言和语义的分离,对儿童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实验表明,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习单语的儿童。

  三、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工具等,其中心理工具主要是指语言。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有可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之,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可能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它还可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这些积极影响仅仅是一种可能,要使用权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仍要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学习目标、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恰当的学习方法是其关键。因此,为了使我国儿童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少走弯路,加强第二语言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已是当务之急。.

TOP

[YLE]剑桥少儿英语考试介绍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YLE)是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特别为测试7-12岁少儿的英语水平而设计的一套考试系统。该考试分为三个级别:一级(Starters), 二级(Movers)和三级(Flyers)(喻示着孩子们从刚刚起步starters到渐渐前进movers直至最终起飞flyers来学习掌握和使用英语)。它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主题、语法、单词和作业。三个级别的单词量分别在350、650和1050。

  考试的目标是推动生动、精彩的语言使用,精确考察英语水平,展示

  国际化水平考试,促进有效的语言教育和学习。每级考试分为三个部分:读写、听力和口试。

  考试在设计上易于掌握和生动有趣,没有及格和不及格的区别。每一个参加考试并完成考试的三个部分的考生都可以得到一个成绩证书。

  本套考试在标准上和成人考试一样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和真实性。它们是建立在全世界儿童所熟悉的日常活动和语言环境的基础上的。考试的设计连不熟悉考试的孩子也一样很容易理解。因为最高的三级所对应的语言水平是成人的最低级别(KET),所以本考试提供了迈向更高级的剑桥考试的机会。

  在世界各个地方广泛使用的教科书和学习材料被视为该考试过程的一个部分,对学习内容和教学材料的改进的努力一直没有间断。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和生活背景课文和图画以清晰和生动的方式体现出来。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是一套开放性的考试,它适合世界上参加了本国课程的儿童。它的教学和考试都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和设计为三个等级。

  本项目的一个指导原则是希望缩短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考试的距离。它的内容被设计为测试孩子在清楚的、容易理解的有关情景下精彩的语言表达。当少儿参加考试时他们会很熟悉考试,而不会紧张。但是教师主要的工作不是教孩子如何熟悉考试形式,而是集中在孩子如何学会语言的含义和情景。.

TOP

教育孩子赏罚分明更为有用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律,必要的批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在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一定要有度,在对孩子教育的同时,赏罚分明可能更有用。
    孩子在小朋友身上画画,妈妈对孩子不仅不批评,还夸孩子有创意,称这是 “赏识教育”!时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你真是一个乖孩子!”“你做得真好!”等成为“赏识教育”的标准用语。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教育可谓一大热门话题。诚然,赏识教育,它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凸显教育的人文本质。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有利于激发其潜能、培养其创造力。

    然而,赏识教育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和老师渐渐发现赏识教育带来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孩子只愿听好话,不愿听任何批评,也经受不起一点儿挫折。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 ‘赏识’这种鸦片的。”《论语》中就有孔子批评学生的记载,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后来却成了孔子的高足。赏识和批评应是教育的双翼,只有赏识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律,必要的批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其实,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批评的准备,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所以,在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一定要有度,在对孩子教育的同时,赏罚分明可能更有用。.

TOP

勿让电视成为你的后悔之源

今天儿童所受的电视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儿童应该接受的内容。由于电视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儿童提早进入了成人的世界,可以看的,不该看的,孩子们都看了。从动物世界、卡通动画到成人影视剧,谈情说爱甚至床上镜头都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节目中还往往充斥暴力、凶杀等血腥场面。现在一些日本产的动画片,像圣斗士之类更是让家长防不胜防:画面多是打打杀杀,但是形式却是动画,孩子们看得格外过瘾。节目中还混杂着反复出现的儿童产品推销广告。这些电视节目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孩子学到了很多不该学到的东西,对儿童产品的购买欲望也大大膨胀。

孩子们对电视的兴趣远远胜过看故事书、听音乐、聊天。对电视节目制作人来说,孩子们是最好的观众:他们对节目没有太高的要求,不要求有什么独创性,也不需要什么艺术性,还特别相信那些商业广告。

父母亲常常觉得如果不让看电视,孩子会跟不上其他的孩子,因为从电视上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有些家长觉得有些儿童电视节目是孩子都喜欢看的,如果不让自己的孩子看,总觉得亏欠了孩子。还有的父母因为太忙于工作或者家务,乐得让孩子乖乖地待在那儿看电视。其实,从孩子的健康成长角度看,这些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

概括地说,电视对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1.电视中的节目常常过于暴力化和刺激。画面切换得频繁,配上相应的音乐,常常给予观看者过多的感官刺激,造成紧张情绪。有很多孩子,因为受电视的刺激,常常晚上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又恶梦连连。因为在孩子的眼里,电视里的节目就是活生生的真实生活。

2.电视节目也会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的模仿能力、学习能力很强,节目中的某些角色的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孩子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而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暴力、凶杀等一些不该让孩子看到的内容越来越多。

3.电视剥夺了孩子的日常活动时间。学龄前的孩子需要花时间游戏,花时间听一些童话故事,随着音乐跳舞,出去跑跑跳跳,也需要时间静静地堆积木。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内容,电视的“入侵”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

4.孩子看电视过多,没有时间与家人谈话聊天或交流,而这恰恰是孩子走向社会必需的基础训练,也将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

5.使孩子的语言能力下降,因为他只听不说。视力也要下降。

6.看电视代替阅读,将使孩子体会不到阅读的快感。

另外,美国专家对儿童与电视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持续看电视数小时会对儿童大脑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人的左半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语言而发生迟钝现象。

身为父母,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那么如何正确指导孩子看电视呢?

(1)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让3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如果电视节目过于喧嚣、暴力、刺激,很容易吓坏孩子。学龄前的孩子最好少看电视,一个礼拜不要看超过3小时的电视。吃过晚饭之后,孩子就不可以看电视了。尤其是睡觉前的一个小时,最好是平缓地度过,让孩子能在松弛的状态中入睡。

(2)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范围,不能把遥控器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节目。如果孩子常常看某一个节目,父母也要把这个节目从头到尾地看一遍。看完之后,家长要想一想,这个节目对孩子有益吗?

(3)要和孩子一起收看电视节目,并对电视节目进行讨论,使孩子知道,电视节目是“做”出来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生活,不能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

(4)父母亲要花时间计划一下,孩子一天里都要做些什么活动。有了计划就不必用电视来填补其中的空白了。生活起居,如起床、三餐、点心、就寝、午休、户外活动、室内活动、讲故事、搭积木时间以及和小朋友玩耍的时间、亲子时间等等,都要有规律,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5)父母要以身作则,少看电视。电视是休闲的工具,大人在一天的忙碌之余喜欢用它来放松一下。但学龄前的孩子不要花时间在电视上,因为孩子在这一阶段有很多生活技能要学。为了孩子,父母也要限制一下自己看电视的时间。.

TOP

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小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求知欲高。刚开始学英语时人人都兴致勃勃,但随着学习内容增加,学习要求的提高,不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日趋减退。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

1.小学生的认知活动特点

小学生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然而,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活泼好动。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持久性一般有一个“U型”分布。最初注意力集中,中间次之,最后又恢复集中。若改变教学方法或教学方式,则注意力又趋于集中。只有了解上课时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才能判断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的。

2.小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和兴趣,情感和意志等等,它是小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源泉。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多地源于活动本身,如教学内容的主动、有趣,教法的直观、形象,学习获得成功及教师的良好评价等,且学习的热情很易变化、不稳定。小学生对教材的识记和理解不仅受小学生个性差异的影响,而且受学习材料的制约。对感兴趣的材料识记和理解优于对不感兴趣材料的识记和理解;对配合了各种感官参与的实际操练,对融入了情感、情景色彩的材料的识记和理解优于没有实际操练与情感、情景参与的材料的识记和理解;对经常采取多种途径加以复习和运用材料的识记和理解优于不复习、不运用的材料的识记等等。另外,有些小学生虽然接受能力强、反应快,但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怕辛苦,认为英语难学,缺乏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对学习英语带有应付的消极心理,这也影响了学习英语的效率。

3.小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情感

小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教师的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一般说来,小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也往往会喜欢他上的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相对来说,其课堂气氛也就会相对活跃,小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但是也有的英语教师对小学生不公正,只喜欢成绩好的小学生,讨厌学习差的小学生。对差生一味地“批,批,批”。这使得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小学生,尊重爱护每一个小学生,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调动小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策略

在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后,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度新颖”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小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器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适度新颖”是激发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手段。因为学习中任何单调的刺激都会引起小学生感官上的抑制。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变化却可以引起小学生新奇的感觉,从而产生兴趣。但是“新颖”又要注意一定的“适度”。“适度新颖”要求教师在针对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实际的基础,采用丰富有趣,饶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来诱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为使小学生保持更长的注意力,教师不仅需要精心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密度、速度、难度,而且需要密切注意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随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调节课堂气氛,控制课堂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创造问题环境、提问释疑、对照、比较等多种途径不断刺激小学生学习外语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游戏、听做、说唱、表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牢牢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给小学生有盲目等待、无所事事、思想“开小差”和做小动作的机会,使小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围绕教师规定的目标和范围活动,并在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转换中,使小学生的兴奋中心适时转移,从而形成高效率的、既紧张又活泼的课堂教学。

3.帮助小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一旦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这种成功不论大小,包括考试、测验成功以及回答教师问题的成功等,都可以使小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小学生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有的小学生正由于多次失败而心理上存在“失败”情绪,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往往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自己不是学外语的料子”,缺少自信。有自卑心理的小学生会越来越觉得英语难学,造成学习上的掉队。为了帮助更多的小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课堂教学中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与表现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好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创造条件,利用教材中贴近小学生生活的Read and Act, Ask and Answer部分,给每个小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表现机会和舞台,让小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得到表现的机会,唤起情感共鸣。

(2) 教师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尽量肯定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激发小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对于无法一步到位的小学生,可以从循环反复学单词、词组或基础语法知识入手,设计“起点低、台阶密、坡度小、容量适宜”的训练。考试中分层次出题,所设计的试题应是多数小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从而使小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使他们经常品尝克服困难逐步上进的喜悦,借助成功体验的积极效应,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注意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是一项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取得学习成功,增强自信心的有效措施。

4.锻炼小学生的意志,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意志力较为薄弱,而意志在心理认识转化为心理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英语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的小学生认识到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也想努力学好这门功课,但由于意志力薄弱,学习上一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这些意志能力低的小学生听课常分心,常因学习上的一时挫折而垂头丧气、自暴自弃,听课、学习效率低,造成恶性循环。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设置关卡和疑难,磨炼每个小学生的意志品德,增强其对学习成功与失败情绪的控制能力,促使小学生排除内外干扰,提高心理素质。

5.实施情感教学,保持和谐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一切教学技巧打开师生之间、小学生之间的心理交往渠道,创设一种真诚、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小学生感到老师不仅在关心他们,而且在培养、锻炼他们。在这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小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教师当作知心人,在情感上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由此折射到教师所讲的英语课上,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克服困难,学好外语,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也”。结果教学过程成了师生的愉快合作、共同努力求知的实际行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在其中。.

TOP

女儿无师自通掌握一门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启发

孩子学英语,学所内容如果能与其生活密切相关,不旦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在熟悉的语言场景下理解意思,而且还解决了“学以致用”的难题。而英语教学内容与孩子日常生活的脱节,正是目前少儿英语教材普遍存在的缺陷。
                                                            ——林克妈妈


     我和林克爸爸来自南方的同一个小城市,那里方言众多,且发音与普通话相去甚远。我在办公室往老家打电话,同事们都很惊讶,说我讲的方言比外语还外语。据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就从我老家附近的一个城市征了很多通讯兵,用于战时传递情报,也就是说,破译它,其难度不亚于破译密码。

     可是,我的女儿,竟然凭着浓厚的兴趣,在没有任何人的指点下,在极为有限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在家说方言时间一周不超过1小时),基本掌握了这门比外语还外语的方言。

我和林克爸爸在家没有说方言的习惯,但在两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使用方言进行交流。一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发生争执时,二是在谈论有关女儿的某些事情时。因此,可以这么说,我们用方言谈论的内容,均与她密切相关,这点女儿非常明白,我们越是有意不让她听懂,她就越发地好奇。经常是我们说着说着,就突然改成她听不懂的方言了,急得她直跺脚。

     但渐渐地,经过三年来一周近一小时的熏陶,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和林克爸爸用方言谈论女儿的有关情况时,我们说一句,女儿竟然翻译一句,而且句句正确,并用无比得意的眼神傲视着我们。这时,我们才猛然醒悟:女儿凭着强烈的兴趣,连蒙带猜,竟然渐渐地掌握了一门非常难懂的方言。只是,由于从来没有使用过,她的掌握,还仅限于听懂,能“说”的极少。

    这件事又一次证明了我的一贯主张:孩子英语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在熟悉的语言场景中更好地理解词义和句法结构,更为重要的是,才能做到“学其想说”、“学以致用”,摆脱哑巴英语。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在我为学生们创作英语书时——无论是多年前为大学生和研究生写作,还是目前为小学生写作,我都无时无刻地把读者放在心中,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他们的所思、所想体现于每一个例句之中。



摘自林克妈妈英语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838efc0100fsor.html.

TOP

练好了听说,就是最好的应试

一想到应试,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背语法规则、背单词、做选择题、写句子等等,总之,都是和记语法、背单词以及“写”有关的东西,其实非也。这里我要说的是:练好听说,就是最好的应试。

     首先,听力本身就是一项考试内容,往往占考试总分的20%,甚至35%。听力好,这部分得分就会高。而且,听力考试一般被安排在考试的第一项内容,如果听力没考好,会让考生手脚大乱,直接影响到后面考题的正常发挥。从2005年开始,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听力的分值比重,将听力在总分中所占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了35%。

    其次,众所周知,在应对考试中,“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甚至会占考试40%的分数,试题中的阅读量往往很大,没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很难想象这部分能得高分。但是,“阅读”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听说”。再说“写”吧,只有“说”对了,才能“写”对,如果“说”不对,哪怕每个单词都能拼对,也是不能得高分的。

     最后,日常多“说”,其实就是在应试,而且是最有效的应试。比如,每当碰到一辆汽车迎面而来,我总会对女儿说“Look out!”或“Watch out!”(担心!注意!),等她记住这两个短语意思后,我又在后面加上一个介词“Look out for the car!”(担心车!)。这里就有几个常见考点,比如:

    C    ,a car is coming.

   A. Look at    B. Look after    C. Look out    D. Look in

Look out     B      the cars when you cross the street.

   A  at     B. for     C from   D. into


    如果日常生活中经常说上面的句子,这两个考题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日常生活中练习口语,其实就是在不知不觉地应试。而不是非得等到考试前,让孩子们集中地背诵look at, look out, look after, look into, look forward to….等等的意思,或者,集中地做上述的这类选择填空题,才是在应试。


    再比如,孩子碰到什么事,家长就可以问问: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你怎么了?

—I’ve a trouble with my tooth. 我牙有问题。

    上面两个短短的对话句子就充满了考点。

What’s the     D     with you?

    A. question    B. issue     C. wrong    D. matter

What’s the matter     D      you?

    A. on    B. in    C. for     D. with

I’ve a(n)     D     with my tooth.

    A. question    B. matter    C. issue     D. trouble

I’ve a trouble     D     my tooth.

    A. in    B. at     C. for     D. with


    当然,以上这些考点也可能不以上面这种“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在考题中,也可能会以“完型填空”的形式出现。但不管你怎么出题,孩子只要会“说”了,应付这些题目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TOP

如此浓厚的兴趣,还怕什么学不好

这里讲两件真人真事,一件发生在女儿身上,一件发生在30年前的我身上。请家长们思考并牢记这些故事所说明的问题。

    先说女儿的故事。04年5月份,当时女儿不到5岁。我朋友一家四口从美国来北京游玩,她老公是美国人,儿子8岁,女儿4岁。女儿和那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了三天,虽然语言不通,女儿急得经常用手比划,但丝毫不影响玩兴。当时女儿英语词汇量只有十多个。

     那段时间发生了三件耐人寻味的事:

    1)半夜女儿尿湿了裤子(也许白天玩太疯了),我替她换裤子时,把裤子前后给她穿反了,女儿半睁半闭着睡眼,迷迷糊糊中,说了一句“no”。呵呵,睡梦中还沉静在白天的英语环境中。

    2)那段时间,女儿经常同我说:妈妈,yeno,而且越说越顺口,我实在不知道yeno是什么意思,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她要说“妈妈,是不是”?yeah为“是”, no为“不是”,那么“是不是”为什么不可以是yeah + no = yeno呢?

    3)这件事更有趣,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Mom, look, chicken-ken。我顺着女儿的小手看过去,一个小男孩在撒尿。哈哈,“小鸡”是chicken,“小鸡鸡”为什么不可以是chicken-ken呢?


    下面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上初一那年,我们新增了英语课,班长同我关系好,把我指定为英语课代表,这是我整个学生生涯唯一当过的一个“官”,不想竟决定了我今生要走的路。

    那个年代的英语教材,充满了政治色彩,全是些标语口号,比如:Long live Chairman!(毛主席万岁!) Down with the gang of four!(打倒“四人帮”!)Never forget class struggle!(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等。对于英语课代表的我来说,书本上的知识自然满足不了求知欲,于是我四处猎寻更多可供学习的英语资料。

     一次,在街上,我突然发现很多商店的店名下面,有一排英语文母,我赶紧用笔一一记在了笔记本上,不想,回家仔细一念,原来是“XIN HUA SHU DIAN”(新华书店)、BAI HUO DA LOU(百货大楼)之类的汉语拼音。由于均是用大写字母写出,且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我一时没有识别出来。

    上初二时,引进了香港电影,使我如获至宝,终于发现了一个获得英语资料的绝好地方:带英文字幕的电影。我坐在漆黑一片的电影院里,膝盖上放着一个本子,如饥似渴地记着银幕上的英文对白,我现在的速记能力,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练就的。记得有一天看的是电影“假戏乘龙”,我记了满满两个笔记本,回到家里,再把歪歪扭扭的英文重新整齐地抄在新的笔记本上,再借助字典,一句句慢慢地攻克。

   
    我和女儿的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一个4岁多的小女孩创造出yeno和chicken-ken。


    而现实是:家长和培训机构太热衷于让孩子死背单词、死记语法,用一种完全错误的学习方法,以牺牲孩子的兴趣为代价,把孩子引入一条通向“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歧途。.

TOP

作弊为什么是可耻的?

《小乌龟学美语》,第一集就是谈富兰克林考试作弊的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这集内容,看到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作弊这件事情的。


对我们来说,谈作弊一般都从诚实,诚信的角度,中国人的逻辑是:作弊=不诚实=可耻。

可在小乌龟的这集片子里,没有一处是谈诚实,我们看到最多的词是“fair”(公平)。


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小熊发现小乌龟作弊之后,他说:

But that's not fair, Franklin! That's cheating.

(译文:这是不公平的,富兰克林!这是作弊。)


第二次出现是小乌龟向父母承认作弊,他说:

I didn't win it fair and square. I cheated.

(译文:我赢得这个奖品不是靠公平的方式。我作弊了。)


第三次出现是小乌龟向老师承认作弊后,他说:

Next time, I'll win it fair and square!

(译文:下一次,我一定用公平的方式赢得这个奖品)


其实,小乌龟这个片子反复谈公平而不是诚实不是偶然的。

这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考虑作弊主要是从“师生关系”或“人与社会”这个角度来考虑。

作弊就是欺骗了老师,欺骗了社会。


而西方人考虑作弊主要是从“规则与契约”这个角度。作弊就是破坏了事先约定的规则。

由于规则可保证公平。所以破坏规则就是破坏公平。


所以西方人谈作弊,逻辑就是:作弊=破坏公平=可耻。


我们看到,中国人的价值观体现了浓厚的人际、人治色彩;

而西方人的价值观则体现了鲜明的契约与法治色彩,更强调规则意识,公平竞争精神(fair play).


这种价值观念的不同肯定会渗透于英文的文学、影视作品中,

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在语言层面;

在突破语言之后,不妨也学习一下语言背后的价值观念。



转自萧愚博客http://blog.sina.com.cn/xying.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