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le,偶的朋友,现在新加坡达迈中学教书,这是她写在自己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把它贴到旺网上,希望有更多的BBMM能够看到这篇美文.
苏娜米卡(tsunamika)就是她们,那些美丽纤巧的布娃娃们。她们源于一个悲伤、可怕的故事,却不是结局。她们就该生在这样的时候。她们色彩各异,风姿绰约。她们来自大海,到这里是为了爱人和被爱。她们是生命的标记,是爱的信息。可她们却那么小,不会高过15公分,可以被你套在手指上,别在腰带上,甚至系在头发上。
苏娜米卡来到印度靠海的6个小渔村,成为近470名妇女生命中的光亮。这些渔人的妻子都是2004年底那场印度洋海啸的受害者。shankar就是她们中的一个。整整一年里,shankar和许多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坐在海边什么都不做,悲伤地凝视着大海。她一次次看见自己的丈夫从黑暗的海面上向她跑来,每当她抹干眼泪迎上去时,她的丈夫就不见了。她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抹掉眼泪,可只要一会儿它又会涌出来。她的眼泪阻隔了他们。那些眼泪就像大海一样辽阔,一样无声无息。
但是现在,苏娜米卡来了。她们的“父亲”叫prema,是一位年轻的印度设计师,他用别人丢弃的碎布做成了她们。prema说,万物都有它的归属,万物都可以像苏娜米卡那样美丽动人。2005年他最早设计她们时,苏娜米卡只是一个安慰娃娃,用来安慰像shankar那样彻夜徘徊在海边的悲苦女人们。直到后来,印度发起了社区做海啸娃娃的行动。在靠海的6个小渔村的近470名妇女,全部加入到缝制海啸娃娃的行列。她们中60%的人从来没有拿起过针线,但现在平均每个人每天可以制作30个娃娃,再由义工们把这些娃娃发往世界各地。至此,苏娜米卡变成了一个代表坚强、忍耐和重生的娃娃。
28岁的kalyani现在敢于直视陌生人的眼睛了。海啸之后有太多太多的恐惧,kalyani说,自从有了苏娜米卡,我们不再害怕了。prajapati进一步解释说,通过制作海啸娃娃,我们寻找到了一种让重创的生命得以延续的途径。
每个海啸娃娃的成本是3美分。但她们是不出售的。苏娜米卡不是品牌,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标签。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一个以苏娜米卡命名的印度网站(
www.tsunamika.com),大量订购这些因海啸而生的美丽娃娃,并向勇敢的印度渔妇们捐款,女人们则用这些钱给孩子付学费。在印度,已经有了有关苏娜米卡的基金会,所有的善款都由基金会统筹。对于更多的捐款者来说,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的举动当作一种施舍,他们的快乐在于能够让这些有过惨痛经历的妇女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相对她们更长的未来,苏娜米卡只是一个开始。
tangel写信来讲述这个感人故事。她所在的学校里,孩子们发起了一个给苏娜米卡留言的活动。“苏娜米卡,请不要哭泣”、“我会把你带回家”、“让阳光天天照耀你,苏娜米卡永不忧伤”。这样的留言卡挂满了整整一张排球网。每张卡片上都系着一个如花的苏娜米卡。
↑达迈中学,给苏娜米卡留言的学生
↑把留言挂在球网上
↑每张卡片上都系着一个苏娜米卡
↑苏娜米卡,请让我带你回家
↑看看苏娜米卡
编后记:
Tangel说:培养"爱的敏感度",这是大人和小孩都要学的功课。我们成人对什么敏感,小孩就会依样学样。新加坡是个小国家,民众被灌输的国际主义思想通常是"要别人如何对待自己,那就先这样去对待别人",很值得学。“爱”是细微而具体的,天马行空的说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Tangel告诉我,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叫子聪,是她在达迈中学的同事,一个教会计学的老师。她叫子聪"才子",因为他的华文非常厉害,他的镜头会说话。假期时,他就参加背包旅行,沿路用镜头记录炎凉风情。开学的时候,他就拿给我们看。他也来过上海,看了他眼中的上海,tangle说惊讶不已。子聪除了教课,还管学生的品行发展,国内叫“道德教育”。《谁是苏娜米卡?》是子聪根据网上的讯息,特意为学生设计的思想教育活动。感激他让我知道小小的苏娜米卡。
[
本帖最后由 芋艿小丸子 于 2006-4-13 16:5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