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135个人次参与评价】

[老人]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

特殊的日子,却无法亲自去看望妈妈。
十二年了,每年的这一天,一定出现带着女儿出现在她的墓碑前,插一束她喜欢的百合花,拂去墓碑上的尘土落叶,
跟她说说家里的变化,让她看看最喜欢的外孙女一天天长大。
也许正因为此,半夜一觉醒来,却再也无法入眠。
那就来说说妈妈吧。

TOP

2004年10月7日,妈妈走得那么匆忙,刚刚60岁,刚刚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爸爸一直说,太早了,如果多10岁,我也就没那么遗憾了。
可是挡不住坏毛病的穷凶极恶,从确诊到离开,医生说3个月,妈妈坚持了4个月。
她是舍不得走的。
唯一庆幸的是,她最后的时刻,我一直陪伴在身旁。

TOP

妈妈的家庭

妈妈出生在上海,老北站附近的石库门里弄里。外婆外公去世早,连我爸爸都没见过。
妈妈兄弟姐妹5个,准确地说,是外公外婆养大了5个。
妈妈老四,上有2个姐姐,1个哥哥,她和哥哥差12岁,可见想见,这个年龄间隔中肯定有过其他若干兄姐。
5兄妹中,只有妈妈一个人生活在外地,也只有妈妈一个人不是工人。
为什么,妈妈要求上进,当兵了。

TOP

离开上海

妈妈初中毕业,正好有当兵机会,妈妈就报名了。
外公劳动人民,据说是踏黄鱼车的,外婆家庭妇女,这样的出身,加上妈妈读书好,积极要求上进,长得也好,
就入伍啦,在吴淞那里的司令部里工作。
那怎么又离开上海了呢?
那还是因为她思想境界高。

TOP

当时,上级安排另一位女兵去浙江的部队,那位女兵不太愿意,说家里是独女。
妈妈一听,自告奋勇,对领导说,我家里兄弟姐妹多,我去吧,
妈妈也没跟我说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如何,
反正就这样去了浙江沿海部队。
妈妈的二姐,我们叫姆姆的,对我说过,根本没跟外公外婆商量,回来告知一声就走了。
我亲爱的妈妈是有多独立,多革命啊!
但是,从后来5兄妹的境遇看,妈妈走得对,创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无论从个人发展、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小人以后的发展看,都是5兄妹中最好的。

TOP

从这一点来看,其实家庭并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
以前是唯成分论,现在是唯财富论,似乎都是支持“凤生凤”那个老话的,
其实未必,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是有很多机会的。
抓住就抓住了,几个机会以后,原来脚碰脚的朋友就渐行渐远了。
那么如何抓住机会呢,我想得出来的只有读书。
妈妈读到初中,而她的哥哥姐姐都没机会读书,
但是妹妹也读书的,最后成为工人,嫁给当干部的工人,但是运气不好,国营企业后来倒闭,现在一家人包括2个女儿结婚后都住在一起,因为没钱买房,户口挂在外公留下的小房子里。现在拆迁了,大概可以改善了。
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此为题外话。
说介多,是为了突出妈妈爱读书,
她在部队搞内勤,转业到地方后从事财会工作,后来又转审计,应该是杭州较早从事审计工作的,
能适应这些,都是因为她爱学习,能顺应时代要求。

TOP

听众有吗?喜欢听吗?

TOP

还没看,,,先第一个点个赞再读。。。

TOP

回复 8楼悠优 的帖子

我把你的花花转化为动力

TOP

上海味道

上世纪70年代,妈妈跟着爸爸专业到了杭州,其实爸爸也不是杭州人,因为爷爷奶奶在杭州生活
这样我们一家都成为杭州人了。
我在杭州长大,中学闺蜜中好几个妈妈也是上海人,
我们惊异地发现,不管她们来带杭州多少年,言谈举止,穿衣打扮,还是有着鲜明的“上海味道”!

TOP

很好,继续继续

TOP

口音。
上海妈妈们永远有着一听就明了的上海口音,比如“阿拉”、“哪能”。
我的妈妈其实祖籍宁波,到杭州后很快就学会说杭州话,但是阿拉、哪能这些常用词常常冒出上海腔,
杭州话是说“我”、“我们”、“介个套”的。
穿衣打扮。
妈妈虽然在部队呆过,但是一直是很爱美的。
我接触过妈妈的战友夫妻,大部分不会打扮。
妈妈有一张照相馆拍的军装照,带着海富绒帽,穿着领口风纪扣紧锁的军装,这是英姿飒爽。
我从小的记忆里,妈妈每个星期天,都会去理发店吹头发。
7、80年代的时候,虽然一头短发,但是每天收拾得清清爽爽去上班,
还会穿旧军装或者军便装上班,但是春秋天翻只衬衫的小方领出来,小碎花的,格子的,哪怕是纯白的,
冬天深色的中色棉袄半高领外头,一根真丝围巾,
弹眼落睛的。

TOP

回复 11楼星月王子 的帖子

好的!

TOP

大厨妈妈

从我记事起,妈妈是家里的大厨,买菜做饭都归妈妈。
那时,家里还没有冰箱,冬天,荤菜烧好放在菜橱过夜。
夏天就麻烦了,因为要买新鲜的菜只有早上去买,晚上下班菜场关门了,
个么猪肉买回来哪能办?
妈妈每次都是买好匆匆回家,把肉丝炒出来,放在通风的饭桌上,罩上窗纱做的罩子,然后去上班。

TOP

妈妈做菜的手艺很好,现在想想,都是上海家常菜。
笋干烤肉、墨鱼干烤肉、糖醋排骨、干煎带鱼、卤牛肉、清蒸鱼、盐水虾,
各式炒肉丝:榨菜豆腐干韭芽差肉丝、雪里蕻炒肉丝、冬笋炒肉丝、青椒豆腐干炒肉丝。。。。。。
还有冬天的蛋饺、肉圆,弟弟至今冬天最爱吃的一道菜是青菜蛋饺粉丝汤。

TOP

有一道菜,我至今爱吃,先生觉得奇怪,这两样蔬菜如何能烧在一起,我说这是我家的味道!
这道菜是土豆片炒四季豆,一软一硬?对,我从小就吃这道菜,妈妈做的,到现在还爱吃,常常晚上吃,吃了不用再吃米饭。
有个镜头后来一直留在脑海里。
小时候,过年的时候,一觉醒来,家里亮如白昼,妈妈还在煤饼炉旁忙碌,炸熏鱼或者卤牛肉,爸爸在一旁打下手。
那个时候,妈妈还会自己炒瓜子花生山核桃,用粗粒的盐,
怕弄脏头发,戴顶布帽子。
这件事,我能帮上忙的,常常妈妈说手累了,我去换换手,炒上一阵子。
到了84年,妈妈查出胆囊炎,不能累,买菜做饭就由爸爸接替了。

[ 本帖最后由 牵手 于 2016-4-4 19:21 编辑 ]

TOP

服装师妈妈

我小时候的衣服,除了买的,就全是妈妈做的。
特别是过年的新衣服。
家里有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妈妈常常在上面缝制衣服、家用装饰如窗帘被套之类的,
妈妈还做过沙发套,这个有难度的,可见妈妈心灵手巧。
小时候最喜欢跟妈妈去中山路的高义泰布点淘零头布,价廉物美。
到了高中大学,夏天的短裙一定是妈妈做的,我会跟妈妈去布店兜兜,看到好看的花布就商量着做啥合适,做啥式样好看。
妈妈的毛衣也打得很好。

TOP

我到现在,穿衣服都是自己搭配,不追求品牌,
看到布店还是会进去逛逛,虽然最近两年已经不找裁缝做衣裳了。
女儿也是,很会淘价廉物美的衣服。
这一年,一个人在大洋彼岸生活,买衣服都靠自己了,一直说,同学们称赞是最不打扮,但是搭配得非常好看的那种。
都是妈妈、外婆的遗传啊。

TOP

谢谢送花的同学!

TOP

善良的妈妈

妈妈虽然不是刀子嘴,但是有时候我和爸爸也会说她小器,
这是真的,妈妈有的时候很计较,可是这不能改变妈妈善良的豆腐心。

TOP

爸爸是来自农村的苦孩子,很早就没了父亲,他的妈妈眼睛瞎了,没过几年也没了,
爸爸读书全靠他在外做建筑施工员的二叔接济,
二叔二婶没有孩子,爸爸感恩,转业时就来到他们生活的城市,而我和弟弟就直接叫爷爷奶奶了。

他们还收养了另一个侄女,我们叫姑姑。
姑姑是工人,姑父也是爸爸帮找的复员军人,住的房子也是我们家给的(白送给他们了),
但是姑姑有点好吃懒做,拿爷爷奶奶的钱,但不照顾他们。
爷爷奶奶单独住,平时都是爸爸去看望,爷爷奶奶差8岁,都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
爷爷走后,爸爸干脆就把奶奶接过来了,当时我已在上海工作,奶奶就住我房间。
妈妈就不免有些嘀咕,说为什么女儿不来照顾。
爸爸的理由很简单,管她照不照顾,我不能让爷爷奶奶受委屈。
我也站在爸爸一边,每次回家,妈妈总也会私下里和我抱怨姑姑,但是她从来没有因此给奶奶脸色看。
我也渐渐明白,妈妈只是需要一个心理上的出口,就随她说了。

TOP

后来奶奶还看到我女的出生,做了2年的阿太,
那个时候奶奶只能卧床,不吃饭,只吃夹心饼干,爸爸就整箱整箱的买,
有点不舒服,爸爸的医生朋友就上门来看病。
奇怪的是,奶奶以前是非常节俭的人,爷爷走后就很任性起来,只吃甜的零食,很少吃饭,也不见上火,
爸爸说,奶奶苦了大半辈子,现在她爱吃啥就给她吃啥,还能吃几年?
奶奶最喜欢我女儿,一直说“这个孩子冒发焉类”(杭州话,很可爱的意思)。
奶奶是在某个冬天的中午突然走的,爸爸在厨房做饭,妈妈去看了一下,发现安详地走了。
而姑姑一家,后面真是乱得不可开交:
刚工作的19岁的女儿出车祸(姑姑贪便宜,出差带着她,没戴头盔坐了男朋友的摩托车,翻车),连夜叫爸爸找医生,结果是人就回来了,智商停留在7、8岁;
儿子从中学起偷家里的钱、偷卖家里的电器换钱离家出走;
LG读了也大学后看不起他,在同学中找小三,被单位处分,后来更LOW,找了外来妹,先生儿子再领证,现在又离婚了,儿子归女方,退休金分去一大半。
姑姑家发生这些事,姑姑找上门,我们都能帮则帮,包括让弟弟开车满大街去找她的儿子,平时都不来往了。
只能说:人在做,天在看。

TOP

说好的善有善报呢?

不是善有善报吗?为什么妈妈还会得癌症?
这是我得知妈妈生病以后的心结。
2004年,先生出国,我呢,因为接了一本书的写作,常常要去郊县,妈妈就来帮我的忙,接送我的女儿,其实就在小区里,5分钟的路。
那个时候我发现,有糖尿病的妈妈,很黑很瘦,但是都当是糖尿病的症状。
当时就发现,妈妈不会买菜了,而且喜欢跟人噶珊瑚,常常忘了她要做的主事,吃饭也等着我做,一点没有以前精明的样子。
当时只当她老了,有时还会生气,跟她拌嘴。现在想想真的后悔!
6月份,我的采访结束,正好妈妈单位体检,我就让妈妈回去体检,说好不用再来,还是和爸爸住一起,女儿等放假送回去。

TOP

可是,没想到爸爸打电话来说,妈妈查出腹水,确诊是肺癌,只有3个月的生存期。
这是晴天霹雳!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挂了电话,跪在地上,朝着窗外向老天爷祈求,祈求他放过妈妈。
妈妈还只有60岁啊!
爸爸四处求医,大热天,跑到上海胸科医院,杭州的医院更不用说了;
我们甚至带着一线希望去北京看了妈妈确诊前相信的一个中医,带了很多药回来。
那个时节,只要谁说哪个药有效,就千方百计去找,灵芝破壁粉、什么葡萄籽、顺势疗法生命液,甚至让先生在国外找。

TOP

我从此没有妈妈了

但是,妈妈还是走了。
那个国庆节前,我安排好工作,早早回去了。
平时都是爸爸在照顾,我跟单位讲好,前半周工作,后半周坐动车赶回去接替爸爸,我和弟弟都担心爸爸倒下。
走前的几天,妈妈似乎好转了,能吃几口饭了,晚上能睡一二个小时了,痰好像能咳出来了,
现在想来,回光返照啊!我还趁着妈妈清醒,还问妈妈想做什么,
我们都没告诉她癌症的事儿,因为爸爸决定瞒着她,
妈妈什么都没说,我想她什么都知道的。
7日的中午,爸爸和弟弟回家吃饭(医院和家很近),我守着,
突然发现妈妈睁开眼睛,喝水已不能,只能用纱布润润嘴唇。一会儿,妈妈就安详地闭上眼睛了。
唯一的庆幸,妈妈临走,没有像医生预料的那样,出现疼痛,估计癌细胞转移到脑部而不是骨头。
当时的我,还来不及哭,脑子里想的是,妈妈终于解脱了,因为从确诊住进医院的那天起,她过的就不是正常人的日子。
我们眼看着她一天天地衰弱下去,像火苗慢慢地熄灭,可是根本无可奈何。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吗?!

TOP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母亲03年12.25终,44年7月生人。一周前已经去看望过父母。

TOP

回复 26楼快乐的五线谱 的帖子

妈妈也是44年7月生的。
唉,你妈也走得早。
所以,善待身边人,善待自己。

TOP

TOP

TOP

回复 1楼牵手 的帖子

令人唏嘘。。。
除了给帖子送花,不知该如何安慰你。。。

TOP

谢谢楼上诸位!写出来也是一种那怀念。可以留给孩子看。
清明节的内涵就是追思和感恩。

TOP

下午去了住家附近的教堂和公墓。
找找公墓里和妈妈同年去了另一个世界的异国朋友,希望他们在那个世界里平安快乐。
遥望东方,默默祝福爸爸健康长寿。

TOP

教堂和公墓



[ 本帖最后由 牵手 于 2016-4-5 00:41 编辑 ]

TOP

鲜花绿叶

TOP

十二年了,年年岁岁春相似,
天一样的蓝,新叶一样的绿,花儿一样的芬芳,可是我却不在你的身旁,亲爱的妈妈。
让风儿带走蒲公英的种子,就像带走我的思念。

TOP

经常回家看看,珍惜每一天

TOP

我的奶奶2005年夏天走的,95高龄。即使如此高寿,当时还是感觉半边天塌了。现在每到特殊的日子,总会梦见她。
父母在,常回去看看。
而我们,好好保重身体,为了自己的孩子。

TOP

真实的人生,读完想哭...

TOP

回复 10楼牵手 的帖子

鲜明的上海味道。回想起来,是啊是啊,同感。

TOP

回复 33楼牵手 的帖子

愿她得到安宁到达彼岸。。。

TOP

TOP

TOP

珍惜每一天

TOP

人生苦短,活在当下吧!

TOP

回复 12楼牵手 的帖子

其实阿拉是宁波那边传过来,上海过去有很多浙江移民,正宗上海本地人是不说阿拉的,杭州虽然在浙江,但是因为是南宋首都,方言接近北方,很硬

TOP

回复 45楼麦兜兜 的帖子

正解。
本土话叫:尼,娥妮
宁波话叫:阿拉
阿拉侯种都是宁波宁。。。哈哈,交关有次
真的应该保留好各地方言,听听很有趣的呀

TOP

写的真好!

TOP

回复 46楼悠优 的帖子

TOP

真情实感

TOP

伤心,

TOP

 129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