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yingyinc
(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
发表于 2008-8-10 14:58
只看此人
福临中华--中国近代教会史十讲
福临中华--中国近代教会史十讲
梁家鳞
王序
牐牻衲甏杭洌梁家麟博士来中大看我。说明已撰写一种中国近代基督教传教史的著作,要我为他作一篇序。我立即欣然答应,并叫他快快把文稿拿来给我看。到了五月,他把稿子带来给我,并向我辞行,说明将去加拿大进行研究,在六月底成行。后来闻知他七月初飞去加拿大,由粱太在港向我催稿。我今年工作奇忙,又在六月病了二十余日,六七两月连续考试两位博土和两位硕士的毕业论文,再加上我自己半年来一直在撰写一篇有关自强运动的论文,很久无法杀青。于是竟把序文写作,搁延下来,真是对不住这位学弟。
牐犠园嗽乱蝗掌穑我用两天工夫,一气阅读完粱君大著。全书虽然只有十余万字,但能笼罩全局,包罗近代传教史各时代不同情势、不同发展、不同成就、不同困难。避免直接引括与考据辨伪的琐碎工夫,却能吸收资料及各家研究论断,拣择至当,融会贯通。建造全面整体架构,完成一代史实的豁显呈现。足可谓当今最完备通俗的一种历史著作。
牐犞识的通俗化要求,是1895年以来的一个普遍而持久的严肃运动,宗旨在唤醒民众。所有文学的变革,与平民化;文字的注音,与种种符号设计;教育的普及,与国民教育的推展,全是在这个思想动力驱使之下而有所创生。现代历史家的反省,也是要努力撰著浅显易读的通史,这早已成为学者们共同致力的一个目标。数十年来所见到的现代历史著作,真正是综合条贯,博通易晓,深入浅出,观点纯正者,只有张荫麟所著:「中国上古史纲」和郭廷以所著:「近代中国史纲」两种,得到学界广泛接受与推重。今读家麟此书,对于这一代的中国基督教传教史而言,也可以说是当今难得的通俗史书。虽然不及张郭两书的博大精审,但于史家通俗化理想,却是重要的实践。
牐牸吟氪耸樗涫峭ㄋ住⑶诚裕实则吸取各家析论精华,剪裁安排,甚具匠心。举例而言,第六章如论国人反基督教一端,实是吸收吕实强多篇论文及叶嘉莹论文等要点编织而成。并且有不少他个人加添的重要资料,读者所见,则是浑然一体,看不出拼排的痕迹。这一点足以证实他对此一问题了解的深入纯熟。家麟自序中声明,不按学术论著形式去写,这是通俗史著所应享的自由,否则会使其书变得庞大臃肿,读之也不流利畅顺。
牐牼椭作观点而言,家麟虽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他立论分析,纯然遵循史家法度,善恶必书,忠于史实。立旨正大,态度超然。分析评断,均从长远的更高层次立论。不同时代情势背景,尤其参酌切当。顾及正反两面不同立场与不同动机,决不一偏概全。故析论中肯,令人心折,史识史德,弥足信赖。
牐牨臼槭繁试擞茫不甚谨严。为了迁就通俗,往往舍学术词汇,改流俗用语。这是一点缺憾。但如一定严格要求工典,则又必须增加疏解方能明白。例如书中引称「南京条约」俗称,以代替「江宁条约」的正史用语。引「何福堂」的字号,以代替「何进善」的正名,都是此种用意,其他俗语尚多,读者应予体谅,无须吹毛求疵。
牐犃菏樽孕颍赤诚坦率,坚定负责。惟于其书的论点判断,一再声叙并非永久定论。太过自谦,反令读者信心动摇,怀疑作者没有自信。在我个人阅读全书之后,觉得其书识议远大,决可持久。相信虽可再有相同著作随后出版,而在通识观点上应无法推翻或代替梁君观点。
牐犖腋鋈搜芯恐泄基督教传教史,已二十余年。自1959年从编辑教案档开始做起,阅历资料不少。在1963年至1965年之间,亲自访问过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S.P.C.K.(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S.P.G.(Society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Gospelin Foreign Parts);Methodist Mission-ary Society (Wesleyan-Methodist Missionary Society);Reli-gious Societyof Friends;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以及Presbyterian Church等教会总部。多年阅读各会的年报期刊会议纪录。虽然搜集一些资料和书籍,始终未能真正完成一种专著,真是徒叹息一事无成两鬓斑。不过我先后教导了几位门人弟子,如魏外扬、梁家麟、邢福增和一向受我影响的李志刚博士,都从事基督教史研究,各有专长,足以继承我的志节。使我稍免惭愧,并满心告慰。我虽然是做老师,却相信他们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家麟此书便是实例。
牐牸吟敫我读书九年(1977至1985),自大学部而硕士而博士,全是受我指导。我送他毕业,前后拿三次学位。师弟关系可谓至深,我的责任反省也是最大。他的著作问世,表现学问的自立自信,我是何等的兴奋安慰。但愿他能够更加精进,完成更多基督教史研究,是他的成就,也是我的荣誉。
牐犕醵敏
牐犚痪虐似吣臧嗽滤娜誠r
牐犘蛴谙愀壑形拇笱
张序
牐犃杭吟氩┦渴俏宜认识最具潜质的华人年轻基督徒学者之一。在与他同工的两年中,我欣赏粱博士治学的谨慎和认真;他热爱读书和思考问题,立论中肯而有深度。更可喜的,是我发现他毫无傲气,谦虚地不断学习。这是一个成功的学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牐牼过九年在大学里的史学训练,梁博士将他所得到的完全奉献为主使用,专心于中国教会历史和一般教会历史的研究,现在还继续在神学院中接受一般神学的训练。梁博士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完成了这本关于中国教会的著作。当我接到他写完这本书的消息时,第一个反应便是:在今日的华人教会中,有谁比梁博士更具史学的修养去写这样的一本书?这也是华人教会在这个「寻根热」的时代中最需要的一类著作。
牐犃合壬以深入浅出的笔法,把悠长的中国教会历史精简而有深度地刻划出来,将本来令人沉闷的历史资料编写成可读性甚高的中国教会史。
牐犜谖蠢吹娜兆又校深盼粱博士继续在教会历史和神学上有重大的贡献,在学术上荣神益人,高学基督。
牐犝拍桨╘r
牐犚痪虐似吣炅月廿五日
牐犛诔ぶ藿ǖ郎裱г篭r
自序
牐牪桓眯吹亩家研闯隼戳恕
牐牰杂谙钟辛攘燃副镜闹泄教会通史感到不满意,很早便有要重写的负担;但一直以来都只盘计着要待什么什么问题研究妥当、或做了那几个层面的反省评估之后,方才取得动笔的资格。按原先的想法,这即不是在退休后的一项自娱计划,也断断不会是如今这么早的时间便赶出来;并且可以预见,许多观点和看法将会在日后的研究里遭到否定和摒弃,或许会因之而后悔也说不定。
牐牬俪烧獗臼樵绮的原因有三:其一,笔者曾花了数年时间完成一篇对中国教会史某重要的部门的研究,深信当中包含了若干突破性又稍有贡献的看法;然而却发现在现今的基督教出版市场里面,用中文把这样专门的研究刊印出来不大可能,这实在教人沮丧。许多人给我的建议都是写一些普及性的读物会较安全些。曾经做过两年杂志编辑,自然了解到别让出版社亏本的重要性,故也深明个中大义,无话可说。
牐犉涠,在过去数年间,曾在好些场合讲授或讨论过中国近代基督教历史的课题,实在看到这是基督徒的需要;特别在面对剧烈的时代转变而又感到惶恐不安时,许多人都自然希望能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到某些教训或指引。虽然笔者不认为历史可以约化为定律而即时应用、但历史的回顾总是重要的。这个需要是迫切及当下的,没有人可以等待五十年后才作今日的抉择。
牐犉淙,在本书才完成后一个月,笔者便有机会到外国进修神学;于未来数年间,大概都没有机会继续在史料堆中「翻爬」;将来即使重操故业,但相隔这么一段时间,若仍自信会有一些进步的话,则必然对现今的许多结论感到不满,或将予以放弃。既然自己并无写一本影响一千年的永恒作品的打算,则与其待他日将现今的看法扔进废纸篓,不若将之整理出来,好作为个人在摸索成长中一个片断的见证。
牐牪还,九年的史学训练总仍为自己留存一点点的学术良心,知道不可能在现阶段生产一部完备的中国教会通史来;笔者所能做的,仅是将这几年来教学、研究及阅读的资料予以整理排列,只可当作一份讲授提纲,这是本书的体裁及取名的缘由。作为一份讲授提纲,很自然是以某些重要问题为讨论的中心,并且要尽量减少那些枯燥乏味的考证推论。既然无法在这么短的篇幅内将所有的资料附注一一列出,不若就干脆把它们略去;所以在本书内,除直接征引之外,并没有甚么注脚。但笔者可以在此保证,全书那怕是最小的一个看法,都是在目前接触到的资料下作出的最大可能的结论,也必有所根据。同样地作为一份讲授提纲,关注的是一些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特别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造成的影响;至于详细的事件经过、及具体的数字图表,则大多从略了。本书对教案、非基运动、传教策略、传教事业的发展……等问题的论述,皆是依据这个原则来剪裁取舍;读者倘欲寻找事件经过及具体数字图表,必须另作他求。不过稍为熟悉中国教会史资料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数字资料都只出于几种来源:如1877、1890、1907年三次的传教士大会纪录、China Mission Handbook、China Mission(Christian) YearBook、Mac Gillivray的史著、Stauffer编的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等,要找绝不困难(当然若能包括谢洪赉、A.JBrown、Latourette等人的史著,及如Chinese Recorder等杂志,以至各欧美差会所藏的档案资料,就更完备)。既然王治心、杨森富两位前辈在叙述性的历史铺陈已很不错,本书的重点便放在解释性的讨论上。当然这个做法不无缺欠,但对一本才十万余字的小书而言,也只好如此了。
牐犛捎诒臼橹皇且桓銎鸩降某⑹裕在许多问题上亦只能作出建议性的解释。但是,纵然其中大部分的看法最终会被否定,整本书却也为中国教会历史勾划了一个蓝图,并且为笔者自己确立了一个典范(paradigm),基本的信念和假设,主要研究的课题路向、研究方法等都涵括在其中。笔者认定:教会历史虽然有它独特的信仰和神学意义,但只要其为历史,就必须接受史学方法的规范。最重要的是,史料的真实与全面性必然优先于一切神学的诠释或信仰的功能意义。坦白地说,过去我们对许多事件的看法、特别在基督教与中国的历次冲突的问题上,实在不比单张式的宣传文字为强,往往都只是简化地理解为是教会受到逼迫,逼迫的原因是由于压迫者是敌基督、是XX党,所以必然迫害教会。一切都是简单而理所当然的。但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非基运动真的只是某党的“阴谋策动”?策动的理由只因他们是党员?他们攻击基督教是按着马列的经典?基督教与中国的冲突真的只是理论层次(圣经与儒家经典、马列经典)的不相容?以上种种问题,都必须回到历史的现象去求答案。
牐牨收哂锹堑牡共皇窃谀承├史问题上我们的解释与事实不符,反正并没有任何人可保证他的研究能豁免于此危机。然而由于今日我们对历史的研究仍是采取极其实用性的看法,力图在过去的经验里抽取可兹参考反省的凭借;则任何不全面的反省都只会为我们带来自义性的结论,并且误导了我们对现状的诠释和对未来的态度,其后果就比完全不反省还要可怕。特别是中国教会的过去与今日其实是血肉相连的,我们的教会模式、神学思想、与社会的关系,不少都是历史发展出来的结果;故此那怕我们在理论解释上取消了这些问题的合法性、或全然否定它们的存在,但至终无法扭转客观的情况、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上将问题及其后遗影响真的除掉了。我们这种回避问题的做法,引来的后果是相当不利的。
牐牨臼椴⑽藿饩鏊有问题的野心,事实上真的处理了的问题也很少。但愿它能激起一些讨论,并且增添我们对历史研究的关怀和兴趣,甚或对今日思想教会的模式与前路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笔者会视之为上帝赐与的大恩典之一。
牐犇┝耍一些致谢的话是必要说的。首先笔者要感谢恩师王尔敏教授,九载谆谆教诲;即不说其他,就是其严谨而勤恳的治学态度,已足够笔者毕生学习不尽了。其次建道神学院的院长张慕皑博士及众同工们的容忍和接纳,俾这个小子能在宁静优美的环境下读书和思想;听课同学们的回应与发问,迫使自己不敢故步自封、停滞不前;都是至为感恩而永志不忘的。一群挚友如应安、柏雄、铭源等在过去日子的互相冲激和鼓励,他们既见证又批判我的思想的发展,并在生活上让我知道信仰仍是具体可靠的;更者他们之存在于我的生命中,实使我不断确认自己是蒙上帝特别宠爱的人。当然,不能缺少的是我的妻子柳萍及小儿勉予,是他们提醒我在一切名衔职事之外的真实本相;不过既然我们一切都忧戚与共、悲喜互通,则甚么也不必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