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3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

回复 49#annie_mom 的帖子

美国人大多数都是热情的,善良的,也很有同情心。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是有着巨大的不同。人家是橄榄型,中产特别多,我们是金字塔型,底下不富裕的人特别多,造成心态巨大的不同啊!.

TOP

回复 30#嘻哈爸爸 的帖子

我们讨论是是中国妈妈爱攀比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和影响, 没有必要去攻击西方妈妈的弱点. 人不是神,都有缺点, 我们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 如果动不动就拿别人的缺点跟我们比, 是自己不自信的表现..

TOP

我觉得主要问题倒不是攀比,而是包办太多。
前几天看到哪个帖子说ABC很受白人岳父,母青睐,学历工作好,人又勤奋;而与之相反,之前也听说过华裔的男孩子在高中和大学不受女孩子(包括华裔,亚裔)青睐,我想这就是CHINESE MOM在不同阶段造成的后果,看你更在意什么了?.

TOP

回复 30#嘻哈爸爸 的帖子

这位爸爸和我先生很像,只要我一说什么好,他就必然要给你举反例证明给你看你的话不正确或是有漏洞,能不能帮我解读一下男人这是啥心态啊? :=).

TOP

回复 53#toboyMM 的帖子

可能是ABC从小被包办惯了,白人岳父,母继续包办ABC,ABC也乐意。
白人男孩子肯定结婚后不接受白人岳父,母包办的。所以,ABC很受白人岳父,母青睐
就是不知道ABC被白人岳父,母包办,华裔的男孩子的妈妈又会怎么想?.

TOP

回复 55#养鱼儿 的帖子

倒也没有那么严重,可能只是ABC是一个很好的结婚对象,却在青春年少时不受女孩子青睐,也蛮无趣的。.

TOP

提一个可能挨砸的歪理:其实不少中国MM没有什么爱好的,文学音乐美术艺术没什么特别喜欢的。所以,她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琢磨孩子了。西方人的修养非常好的,能分散她们精力的爱好比较多的。
还有就是信仰很重要,去过伊斯兰国家(那些国家也不比中国富裕),说那里虔诚的教徒一天都要拜几次,没时间干别的了.

TOP

回复 56#toboyMM 的帖子

但在美国,其实不同民族通婚并不多。
美国人对婚姻的看法还是比较保守的,他们说现在的中国人比较开放。.

TOP

回复 57#养鱼儿 的帖子

不需要去伊斯兰国家,问问街头的兰州拉面店里的伙计,有时候也能得到这个回答,而且是用汉语的回答哦。.

TOP

回复 59#jyuntoku 的帖子

上次,正好去清真寺才了解的。
否则,想不起来问街头的兰州拉面店里的伙计,他们的宗教是怎么回事情.

TOP

回复 60#养鱼儿 的帖子

我曾经问过,他们倒是很虔诚地说每天5次。
有一次我还看到卖那种很大的核桃糖的2个新疆人在马路上铺一块纸板箱就做礼拜了。.

TOP

回复 61#jyuntoku 的帖子

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没忘掉:
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诗意的民族
到了今天,我才真的明白,没有信仰是怎么回事情。可能现在很多父母都变成信仰孩子了.

TOP

回复 48#我爱美食-123 的帖子

其实BBMM们也都在进步:
60、70年代的BBMM们个个都忙,家里孩子一大堆,就管得粗一点,以填饱肚子为第一需求,至于孩子的成绩,则东方不亮西方亮,孩子们基本属于自由生长。
80年代的BBMM们只照顾一个孩子,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加上高考的恢复,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使得家长们纷纷只追求孩子的分数。由于营养的不均衡,也造成了孩子日后踏上社会显现出的很多缺陷。
90年代的BBMM们虽然也只有一个孩子,但是耳闻目染了很多社会对80年代孩子缺陷的批评,也由于社会企业招人的要求变化,大学文凭只能成为一块敲门砖,不但要有大学文凭,还要有综合的沟通力、理解力、组织能力等等。所以BBMM们自然也就要给孩子加另外的餐了。

纵观中国的BBMM们的变化,其实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

TOP

.

TOP

回复 15#marsych 的帖子

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来设计未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4-19 08:08 发表
西方教育确实也有不好的地方,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的。但是两种教育比较下来,我还是承认西方教育更胜一筹。人的思想自由了也许将来更有成就,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更大。西方教育确实能发掘潜力,不管是哪方面的潜力。
.

TOP

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妈妈"是不能用国界来区分谁伟大的,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哪个妈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快乐点? .

TOP

回复 67#开心的加菲猫 的帖子

我觉得不是是否快乐的问题,而是价值观、对生命理解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子女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子女要为自己的前途做决定和选择,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子女学会这点。而在中国文化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更是一种付出、反哺的关系。很多中国父母一肩挑起子女的教育、就业,甚至结婚的责任,而子女将来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父母自己的生活质量,面子只是表象。
我觉得向优秀的西方文化学习 ,不是丢脸的事情。美国人也经常反省自己的教育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4-21 09:52 编辑 ].

TOP

回复 68#子玖妈妈 的帖子

同意!
所以,我觉得90后的父母会好很多了,因为这一代父母本身有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不会在孩子身上孤注一掷,不会让孩子和自己都负担过重,中国总归还是在进步的.

TOP

从没觉得"学习"是丢脸之事,如果是值得学习的,当然要吸取,只是觉得中国的妈妈很伟大了!.

TOP

回复 35#笑面虎爸爸 的帖子

没那么夸张吧,只是说出了一种特性而已。无论好坏,事实就是事实啊!.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情感型还是理智型的思维并不是以年龄来划分的,况且每个中国人对母亲的情感也因为和自己母亲的关系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和代沟没什么关系啦!理解你的情感,不过,更包容一点,更多一点反省也没什么不好。.

TOP

这里大概是“中国妈妈”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了,啥时候soccer mom多一点就好了。.

TOP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都像美国妈妈,符合国情吗?符合我国文化吗?不喜欢中国妈妈的,下次投胎投美国女人的肚子就好了。.

TOP

取长补短,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TOP

呵呵,我听说过的一个孩子,上海一所名牌大学毕业,自己工作做得不错,可惜母亲过于包办。母亲安排她去澳大利亚玩,是母亲打电话到公司请假。母亲认为工作过于辛苦,是母亲打电话到公司为女儿辞职。

适当地多培养孩子一些独立的能力,应该是件好事吧。.

TOP

说实话,我也觉得做中国妈妈很累,最好也能做美国妈妈,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可是前提估计应该是孩子的学校也得是“美国学校”,老师也是“美国老师”吧。.

TOP

做负责的妈妈,没几个会被孩子说好的。而且什么美国高中生,也不就小屁孩几个么,等他们自己做妈了,没准也一样。.

TOP

别当回事,金融危机前都说中国老太太想不通,把钱存银行,不买房。美国老太太如何、如何聪明过上住洋房的美好生活,金融危机一来,报纸上说美国老太太睡汽车了,房子没了,而美国政府放出言论,怪咱中国人存钱太多,导致金融危机。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干吗要听人家“放屁”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金融危机时代,许多西方国家都在研究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态度,反思自己的过度消费。唉中国人,中国人别太把西方人太当回事。自己觉得好就可以了。有些西方人其实并非善意,你穷他看不起你,你富起来了人家害怕,找点东西说你不是,干吗要生活在别人的世界观里呢。对一个不了解中华民族的人,大谈特谈,没必要,中国的父母放平心态,让别人去说吧!!!!当你的国家步入世界富国时,别人还会看不起你吗?没必要为我们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心血做一番检讨!!!!.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零 于 2009-4-21 17:39 发表
做负责的妈妈,没几个会被孩子说好的。而且什么美国高中生,也不就小屁孩几个么,等他们自己做妈了,没准也一样。
因为有美国妈妈,所以有还是小屁孩的美国高中生做妈妈了。.

TOP

回复 81#家有考王 的帖子

高中生妈妈好像中国也有~~~ 在美国的华裔高中生也有,我小姑一朋友就接手了她女儿生下的小孩当自己的小小孩在养着.

TOP

好与不好,恐怕没人能给出定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中国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特色的”~~~美国人能懂吗,能吗???。。。。
美国人恐怕永远都不明白,如果真明白了。。。中国就不会有朗朗了。。。.

TOP

回复 82#william@2000 的帖子

中国的比较少,英美比较多。日本问题多,但不会生出来。.

TOP

ZT  「新闻晚报」引述实例,「期中考成绩下来了吗,考多少分?某某同学多少分?」,这是家住上海徐汇区的朱女士,在校门口见到女儿的第一句话,「怎么又比你高,下次要超过他。」女儿佳佳原本笑盈盈的脸,顿时愁云密布。从小到大,佳佳都在与别人比较中成长,从幼儿园的弹琴、识字、算术,到上学后的成绩、培训班,每一项都不能落于人后。妈妈甚至为佳佳制作一张「赶超某某人」的目标卡,贴在书桌上刺激佳佳。

「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不再和别人比吗?帮帮我!」,热线心理谘询师、上海交大副教授刘晔萍说,最近,大二学生小金来谘询室求助。自从上大学后,优秀学生到处都是,小金的成绩始终不理想,让他接近崩溃。

上海市一项 「中学生家庭亲子冲突的实证与干预对策研究」显示,与母亲间,因学业问题爆发冲突的青少年行首位。不少受访者指出,最厌烦「爱比来比去的妈妈」,让自己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TOP

ZT   学者观点》西方鼓励自主 互有利弊
【联合报╱记者张锦弘、汤雅雯/台北报导】
       
2009.04.22 02:39 am


教育学者指出,中国妈妈爱比,隐藏华人社会重升学、输人不输阵的文化意涵,虽然影响孩子培养独立人格,但申请大学却比美国学生占优势,各有利弊,不能一味贬抑中国妈妈。

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副教授吴幸玲,儿子在美国读大三,妹妹的儿女从小在美国受教育。她指出,东西方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期望,的确有中国妈妈爱比较的文化差异,但无所谓对错。

她说,西方人较不欢比来比去,鼓励孩子做自己,她举例,儿子小五转读台北的英国学校,学期退出老师告诉她,儿子比上学期进步,她固然高兴,仍希望知道孩子在同学中的表现如何,老师却说:「孩子和自己比就好了」,坚持不给看班上排名。

吴幸玲观察发现,在美国的中国妈妈希望孩子接受最好教育,为孩子做很多事,期盼表现不输人,孩子承受较大压力,课外活动排得满满的,缺乏独立自主空间,但申请大学占优势,各有优缺点。

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高淑清分析,教养儿女确有许多迷思,如认为父母是经济供应商,把孩子当财产、应接受父母管教;且认为父母是完美的,比孩子行,导致孩子难培养独立人格。

高淑清提醒父母,升学成绩不是唯一,应让孩子发掘多元性向,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父母要承认自己有缺点,适时向孩子认错,比高压管教更有用。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说,中西家长教育方式各有利弊,不能刻意贬低中国妈妈。西方教育重视适性、均衡发发;华人社会在意孩子的成绩,不想输在起跑点,但教育像跑「马拉松」,其实不必太在意孩子会输在起跑点。.

TOP

其实,WW上的父母很有意思,美国那么差,为什么还成天炫耀儿子在美国呢?总不见得,那么辛苦就为了把子女送到个水深火热的地方?美国到底是不是个好地方?
如果不是,孩子就别去了。如果是,美国是不是美国人建设出来的,美国的妈妈是不是有功劳?.

TOP

引用:
原帖由 纯净的海 于 2009-4-21 20:41 发表
别当回事,金融危机前都说中国老太太想不通,把钱存银行,不买房。美国老太太如何、如何聪明过上住洋房的美好生活,金融危机一来,报纸上说美国老太太睡汽车了,房子没了,而美国政府放出言论,怪咱中国人存钱太多, ...
.

TOP

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美国妈妈也是一样的,在美国游学期间,询问过美国朋友,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一样尽心尽力,不要把某些特别事例放大,长别人威风,没必要,各家有各家的教育方式,至少在美国,华裔中产阶级的孩子学业出类拔萃比白人多的多,个别美国人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90#笑面虎爸爸 的帖子

嘿嘿, 美国很多地方不能堕胎~~~.

TOP

引用:
原帖由 满江红 于 2009-4-17 21:51 发表
其实中国妈妈是最伟大的。

美国人对中国妈妈不了解,所以用这个伟大的词语来形容一些不好的现象;我们不和他们计较也就算了,没必要发这样的帖子。
.

TOP

从回帖中归纳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1.        自我反省(以人为鉴知得失)
2.        偷换概念(主帖并非玷污母爱)
3.        反唇相讥(攻击对方来掩盖自己)

    家长的文化水平高低决定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就是“家教”。.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美国人少见多怪!二、三百年的历史根本无法懂得中国!我们虽然经历了贫穷落后,那也是特定历史时期决定的,我们的文化他们还是慢慢学好了。.

TOP

回复 1#子玖妈妈 的帖子

我觉得那只是文化背景差异,彼此不理解而已,每个国家,地区的妈妈都不同。一看而过!.

TOP

回复 94#笑面虎爸爸 的帖子

1.        我泛泛而谈,不针对任何人,请勿对号入座。
2.        我赞成多探讨内容而不是在标签(“中国妈妈”)上大做文章。
3.        谢谢您提醒我“分不清是非,倒打一耙……”。.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kongjoy 于 2009-4-18 15:46 发表
只要是妈妈 不管哪国 都会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 攀比在某种程度上会起促进作用 适度 合适
只要不是病态的就行阿
说的好,支持一下。关键是适度,小孩子是需要引导的。我们的孩子可以有那么多时间和机会吗?.

TOP

回复 99#亲亲小兔 的帖子

呵呵 时间要挤。。。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