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陕西最牛中学只招公务员子女 称教育资源有限

陕西最牛中学只招公务员子女 称教育资源有限

陕西最牛中学只招公务员子女  称教育资源有限
2009年05月22日08:20 来源:中国广播网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061140833_0_1.html

虽然荒谬,但说了真话!我们的优良资源不就是为他们准备的吗?

  中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学校招生一般是按照学区划分来进行,但近日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招生却要看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此举引起许多群众的不解和质疑。

  20日,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开始报名,市民李先生一大早就来到该校为孩子报名。学校大门内侧摆放着一张桌子,旁边坐着两名工作人员。两人看了看李先生的户口本后,请李先生出示工作证。“给孩子报名上学,看大人工作证干啥?”他问。两人告诉他:“此次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为什么?”李先生蒙了。

    “学校有规定!”一工作人员说。这名工作人员从抽屉里拿出一页纸,“这上面的单位的工作人员孩子才可报名!”只见上面罗列了一堆单位的名称:“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府办、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为什么不招别的学生?”记者问。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新校区主要解决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今年只开4个班,资源有限!”

  一些家长愤然将此事反映到铜川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该科一名负责人说,他们已与该校长校取得联系,得知确实是“教育资源有限”导致,“我们将设法纠正这种不合理现象。” (来源:新民网—华商报)



中学只招官员子弟是因权施教
 作者:赵志疆

  如果各个学校的师资、办学条件都差不多,公众自然不必再为择校难而大挠其头;反之,一些资源较好的学校难免产生"择家长"的冲动。

  5月21日《华商报》报道,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招生要看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只招收公务员子女,引起许多群众的不解和质疑。招生工作人员称,新校区主要解决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读难的问题,只开四个班,资源有限。

  一项关于教育满意度的调查表明:在31个省市区中,公众满意度高于50% 的仅有4个。群众最集中的意见之一,就是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地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别在不断扩大。如果说地域、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只能让人叹息的话,同一个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以及由此导致的“择校”现象,则更让人产生切肤之痛。

  2006 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盟盟员 、全国政协委员柏均和曾尖锐地指出,“ 择校导致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出现了绝不应有的‘精英’与‘平民’的划分,如果优质资源只是为少数人服务,那么,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平等性、公正性何在!”毫无疑问,铜川市第一中学的做法再一次佐证了这种判断。

  其实,一些学校热衷于招收公务员子女的意图并不难理解——公务员拥有普通人所没有的公权力,尽可能多地招收他们的子女,有助于为学校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何况,如果学校因此打上“贵族学校”或“机关子弟学校”的烙印,以后的择校收费标准势必水涨船高,自然能够带给学校更多的好处,如此一举两得之策,何乐而不为呢?

  此事被媒体曝光后,铜川市教育局称,正在设法纠正这种不合理现象。相信这种招生政策会有所改变,但是否能真正实现“有教无类”依旧不容乐观。实际上,在某些地方,一些优质学校奉行着类似的招生政策,铜川市第一中学只不过是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将这种“潜规则”大白于天下罢了。如果铜川市第一中学也学会像其他学校一样“只做不说”,公众又能怎么样呢?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其本身并不具备竞争、筛选的功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升初”考试虽然取消了,但针对家长的“考试”反而还有愈演愈烈之嫌——一些学校从“ 验证家长职业”到“考查家长收入”,哪一项不是为了筛选学生?

  显然,终止此类乱象的关键在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如果各个学校的师资、办学条件都差不多,公众自然不必再为择校难而大挠其头;反之,如果教育资源不能真正得以均衡配置,一些资源较好的学校难免产生“择家长”的冲动,这对孩子来说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公平。
全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3fb9610100dh1y.html.

TOP

那个负责招生的老师惨了,居然敢把潜规则拿到台面上说,大概是不想混了。.

TOP

对一所名校来说,如果只招公务员子女,势必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教育管理质量下降。不知道校方是如何想的。.

TOP

在四大名校里面,读书好的大部分家里都是有点背景的。理科班的情况就更突出了。.

TOP

干部培养基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