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震惊!某中学魔鬼式教育

回复 100#Jupiter 的帖子

J姐,你说了我想说的话。但是“压力班”是什么东东啊?

我刚刚又对“刻苦学习”批判性思维了一番: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4#pid4772131

因为内容上有关联,所以请允许我做个小广告。.

TOP

回复 100#Jupiter 的帖子

“压力班”的提法别具一格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19:13 发表
有时多上旺旺也会影响平衡,主要是失去了自我,就会失去平衡。
顶!
曾经轻度失衡,现在回归……回归…….

TOP

心寒.

TOP

回复 70#家有考王 的帖子

我对技工职业教育就很感兴趣,也愿意让小孩子学这个,有了一技之长以后,如果他再愿意进修,那还可以去读大学。不过家里人反对,并非看不起职校没文凭,而是认为职业学校的同学素质不好,师资也很难保障。想想也是,毕竟从现状看,都是读书读不上去的小孩才会去读技校,而同伴对小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有优秀好学的孩子都能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术或技工,那也不会形成学术性学校对好生源的垄断。

国家应该大力举办职业教育,提高软硬件的水平,鼓励大家去读技校。并且在现在的普通学校中增加学工的课程,引导家长和孩子按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来发展专业技能。同时把目前封闭式的高等教育扩展为开放式的,让工作以后的人也有机会修读课程,增加继续教育的机会。降低高考一试定终生的严重性,变应试教育的观念为终身教育。让孩子和成人都能有机会接受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教育。

有了好的职业技术人才,各个行业才有希望提升一个档次。象设计师、工程师、厨师这些都是技术工人的一种。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9-4-8 11:52 编辑 ].

TOP

回复 105#胡豆妈 的帖子

你的观点不错。从目前来看,还必须在中考时两考分离,让一部分成绩稍好的孩子提前报名中专中技。并且要降低中技、高职的学费。.

TOP

引用:
原帖由 胡豆妈 于 2009-4-8 11:43 发表
有了好的职业技术人才,各个行业才有希望提升一个档次。
中国制造业的希望也在于此。.

TOP

回复 76#yhhome 的帖子

哇,这么苦还说甜蜜,老实交待,是不是早恋了?呵。.

TOP

回复 107#家有考王 的帖子

本来写了制造业,后来想想,不仅是制造业,各个行业都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高素质人才,比如很多妈妈抱怨没有好的发型师,好的服装设计师、房屋设计师,也很少见到风度翩翩的大厨,在国外,高级大厨那是连明星都要巴结的人物。

这些都跟我们国家不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直接相关。

光在中考分开不行,一定要在中学甚至是小学起开始引进职业教育的内容,让孩子和家长都了解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不过这个蛮难的,因为老师可能都不知道有些什么行业,呵呵。

在成年以前,孩子的命运基本上都掌握在家长手中。家长也都是根据自己对社会和职业的理解来为孩子安排前途,一个人能看到的毕竟有限,往往身边的一个成功案例就成了家长指导小孩的纲领,而无法考虑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家长和孩子应当着力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和条件,学校和社会则应当提供广阔的视野和实操机会,让主观与客观达到最大程度的结合。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9-4-8 12:04 编辑 ].

TOP

我从西峡一高毕业已经16年了,当时我们早上5:30起床,然后早锻炼,6:00——7:00上早自习,一个小时早饭时间。上午4节课,12:00放学回家吃饭,大概2:00左右上课,下午4节,晚自习2节,9:30作业放学。一个月过一天假。我是走读生,不住校的。现在可能变化很大,每次过年回家,都是急匆匆的,没有了解母校已成现在的样子。
现在回想起来没有觉得很苦,当时在学校也没有现在网上说的这么吓人,玩的时间有的呀,哎,想想河南的升学压力要比上海大不知多少倍,所以才辞掉老家工作,到上海来打拼,为的是孩子将来的升学压力小一点。现在老家小学一个班级的学生有90人,你想想有多可怕。师资力量是没有办法与大城市相比的。.

TOP

看到母校变成这样,真真有些心痛,无语...........

TOP

回复 109#胡豆妈 的帖子

主要是制造业,这个行业关乎国家的竞争力。其从业人员主要是蓝领。其他行业高素质人才的缺口和后果不如制造业严重。中国经济的外向度很高,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很低,我们以环境的损失来推动出口,后果很严重。.

TOP

回复 112#家有考王 的帖子

曾经和朋友聊天时候谈到开办职校也是一条创业之路,但是深究下去好像政府还是管制得很紧。.

TOP

回复 113#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依托大企业办职校,包括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大企业可以是企业集团,也可以是不同企业联合办。
学生采用定向委培的办法,适销对路的,就有好的学生来了。.

TOP

回复 114#家有考王 的帖子

企业才不肯给竞争对手培养人才呢。

利益关系不理顺,谁做都没用的。.

TOP

回复 115#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培养的是流水线上的知识性、技术性蓝领,只能说是职前培训,至多是初级人才。
成材后再挖过来也可以。.

TOP

回复 115#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依托大企业办职校,现在这种学校也是有的,生源、声誉、就业都不错。.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19:05 发表
任何事情都有代价,比如,进入社会后,要有一定的自由、地位、被尊重,这就要靠先前的努力。
所以,平衡是很重要的。这是家长的任务。
箴言!.

TOP

回复 117#家有考王 的帖子

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但愿这种学校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TOP

回复 119#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过去很多工业局都有大学,现在都并掉了,如工技大、应用技术大学,他们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工业局的职大,我们的并到东华大学去了。
但是,有的企业集团把学校留下来了。原来的仪表局,现在的仪电控股集团留了一所学校,在奉贤
2003年,汽车集团等十三家大企业联合投资了一所学校,有校董事会的,现在办得也不错。有企业依托,就业不错。
太平洋保险公司办了一所本科(社保案后,现在叫停了),毕业生去金融系统的不少。.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18:29 发表
湖北黄冈是个名校,夏天孩子已经坐出褥疮了
我记得高三时,模拟考卷都是采用湖北黄冈卷子,特别是数学.只要他家的模拟考卷每次摸底能考在110分以上,高考数学就没问题了.可想而知那个地方的教学深度.

TOP

回复 121#钺钺妈妈 的帖子

类似魔鬼训练的学校全国有不少.

TOP

回复 122#家有考王 的帖子

是呀,不过挺过这段时间,一切都阳光明媚..

TOP

回复 122#家有考王 的帖子

现在有时梦中还会做到考试(如同高考取)那样的紧张气氛.唉,中国这应试教育什么时候能有改呀.那我们的孩子就有福了..

TOP

回复 108#胡豆妈 的帖子

晕,这你都看得出来。呵呵,那会儿还朦胧着呢。.

TOP

回复 125#yhhome 的帖子

可想而知,小胡豆在MM面前没有秘密可言.

TOP

回复 125#yhhome 的帖子

我就是瞎猜啊,读书多苦啊,没有点儿佐料,怎么能觉出甜来,呵呵。.

TOP

回复 126#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目前是这样的,因为他才四岁,哈。不过将来他一定会有自己的秘密,我必须忍住不去偷看他的日记本。吼吼。.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8 13:25 发表
主要是制造业,这个行业关乎国家的竞争力。其从业人员主要是蓝领。其他行业高素质人才的缺口和后果不如制造业严重。中国经济的外向度很高,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很低,我们以环境的损失来推动出口,后果很严重。
您说得对,从国家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高度看,制造业是最重要的。您站的位置比较高。呵呵。

我比较微观,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展出自己的才能,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经济独立和社会尊重。

很赞同您对职业学校的看法,对口大企业的培训只能是初级工人的职前培训,几个月就OK了,高级技术工人还是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学习才能练成的,而且还需要在岗位上不断的提升,成长为熟练工、高级技工。.

TOP

职业学校也是有不同的层次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4 14:56 发表
河南省是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典型之一
在上海考到复旦录取线的学生,在河南是不是能考到一本,还是个未知数
我们当年的情况还要厉害,北京和上海的孩子能上北大清华复旦的分数,我们当时可能根本就没有过录取的最低分数线.
湖北山东河南等省分数线是很高的.
现在来说,上大学的机会也多了很多.当时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我们当时上学的条件远远不及现在的好.
我现在知道我读过的高中,现在一个年级有二十多个班,每个班有120人左右(特别是高三).
是大城市的人无法想象的.
真正的寒窗苦读..

TOP

我当年不算刻苦的学生,早晨不到六点要上早自习, 我是踏着预备铃进教室,如果等第二次铃再响,班主任会锁门的.晚上我十一点之前会去休息,仍旧会不少人挑灯夜战.中午很多人也在学习.
大多数学生自己带粮食,换成粮票,馒头很便宜,菜也便宜,有许多人还是不怎么去购买菜吃,看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吧,场景差不多,只是条件要好一些了.毕竟农民有粮食吃了.
压力是很大的,现在想想,当年压力是很大的.只是当时年少,没有觉得有多么多么的苦.
当时农村孩子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考上大学;一种是当兵.现在不知道了.
毕业的时候,复习资料可以用麻袋装了,我有很多空白的是没有做的,可见我是有点聪明但是不刻苦的学生,所以现在大城市的孩子说多么多么的累和艰苦,我不觉得.

能出这种事情,是多方面的结果,并非是学校单一方面的原因.而是社会等方面的合力促成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33#俩子爸 的帖子

你老家比邻县经济发达?.

TOP

回复 133#俩子爸 的帖子

你有跟踪过两个县的学生的出路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9 14:10 发表
前些天有人炫耀“中国大陆最好的中学”,俺看到老家邻县一所省重点高中赫然其中。这个县里面只有这所高中,这个升学率高是建立在众多可怜的孩子被淘汰回家的基础之上的。而本人出身的那个县(区)里却有3所省重点和2 ...
是的。就是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况。.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38#俩子爸 的帖子

我是问你“概率”.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40#俩子爸 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9 16:06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42#俩子爸 的帖子

我认为这1+3+2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很优秀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44#俩子爸 的帖子

就是,只知道5+4+3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好像还有个1+2+3也是对应一个习惯语的。但是1+3+2就真的不明白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6 14:05 发表

说的有道理。谁愿意这样往死读书?还不是因为这几乎是他们能够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吗?
背负着全家人希望的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TOP

1个省重点加3个省重点加2个相当于省重点.

TOP

据说贵州习水嫖幼案的官员主犯也是当地最好学校的"苦读生".

TOP

我觉得这就是人口太多造成的,为什么一个班有90个人?太可怕了。
我家的钟点工阿姨女儿都上二年级了 她婆婆说存够钱交罚款了非让她春节回去生孙子去!
前些天去中介公司就没听到钟点工有一个小孩的 都是2,3个的 你说怎么办吧?!.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