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有5个人次参与评价】

[佛教] 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

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

我们一般认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才是纵欲,不过在较微细层面上,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愿意纵欲,这是人们逃避不安的习惯性方式。用来帮助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https://weibo.com/xirarongbo?from=myfollow_all&is_all=1

修行者对因果和缘起有着坚定的信解,面对生活的不幸和苦难,能化解的便积极去化解,须承受的则甘心承受。以忏前戒后的心行,怀着隐忍和慈悲,去了结往昔恶性的因果,引生良性的因果。所谓旷达就是视野宽广,了达事物在广阔的时空跨度里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规律,从而随缘因势,因势利导——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https://weibo.com/xirarongbo?from=myfollow_all&is_all=1
【愿您逢苦不忧丨寂静FM•第132期】
https://mp.weixin.qq.com/s/zn9Uyi0yzIlkgxjLJNeKPw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写给现代人的实修心要】
上师新著《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正式出版发行[attach]820201[/attach]
2018年9月9日,《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正式出版发行。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是上师希阿荣博堪布将自己修学大圆满前行的体验写成的笔记,同时也是一本写给现代人的实修心要。二十七万余字,凝聚上师和历代传承祖师的智慧精要,可谓字字珍贵。
  此书为“扎西持林丛书·上师系列”继《次第花开》《寂静之道》《生命这出戏》《透过佛法看世界》之后的又一本珍宝著作。

新书内容简介:
  被称为九乘佛法之巅的大圆满法,传统上需要经过前行实修方能进入。前行修法堪称一切佛法修持的根基和精华,古往今来无数行者将其作为终生必修课。十九世纪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撰著的《普贤上师言教》,是藏地流传最广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如今,希阿荣博堪布在《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将《普贤上师言教》中的诸多实修窍诀,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娓娓道来;并列举大量现代案例,详细深入地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修持佛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今时代的心灵成长之道。
  这是一本为我们这个时代量身打造的现代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同时也是一本实修心要备忘录。书中活泼的文字如温泉般滋养心田,涤荡宿习,纵然你未曾修行,经由这般浸润与耕耘,曾经烦恼丛生的心田,一样生发安乐的苗芽。
  堪布对现代人心理的关照可谓独到而精微,他深深知晓向烦恼开战时我们每次抬脚的无力与怯懦,僵硬与困惑;继而在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行进地图上,铺陈窍诀,一一开解;更走在我们前面亲切垂范,鼓舞前行。
  仅仅随学他,便能令我们获益无尽。
2018年9月8日
http://www.ptz.cc/plus/view.php?aid=505754&method=preview


【希阿荣博堪布:正念的修持,是朝圣的重要内容】
https://mp.weixin.qq.com/s/q7oPoqkwAYV7Ttk9lhTuGg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 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所以说,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解,这才是修行。大概只有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说:一切都是上师的加持。否则,对多数人而言,经历、遭遇不过循业流转,轮回如是,怎会都是上师的加持?——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

【希阿荣博上师长久住世愿文・降魔胜利鬘】
http://www.ptz.cc/plus/list.php?tid=73&cid=74

我们听从上师的教导,开始闻思佛法。佛教经典的文学之美、逻辑之美、思维之美,各种理论、概念、公案让你振奋赞叹,但这一切如果没有融入你的心相续转化成你个人的领悟,对你来说就只是一堆知识。 ​​​——希阿荣博堪布
【闻法不是为了卖弄学问】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85f08e8f10f325c949

【马未都:我在扎西持林】
https://mp.weixin.qq.com/s/3jaGtcKyQRgcJ8n88NkTOw

【经历苦难的意义 | 寂静FM•第116期】
https://mp.weixin.qq.com/s/o1zJK4FC31jTQwyC1ncTnw

问:
世间一日少不了竞争,佛法让我们宽容忍让,可是退可能伤害我们身边亲人的期待,进可能伤害别的竞争者的成功心,该如何抉择?
【放不下,又拿不起,何必弄得很为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6c876c9137d1aff2b0


普通人的“不分别”主要指减少贪婪、嗔恨、欺骗、嫉妒、狐疑、谄曲等等恶分别念。在此基础上,凡夫修行者的“不分别”主要指禅修中的安住修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空性的定解。然后再逐步增上,达到圣者菩萨的“不分别”境界。 ​​​——希阿荣博堪布
【“不分别”,并不是要大家都不辨善恶 | 寂静FM•第115期】
https://mp.weixin.qq.com/s/TCzyQAifLvVwlH1i9hAT_A

相信行善得福,造恶感苦,并且身体力行断恶行善,这样才能自保平安,自求多福,自得其乐。空谈理念,或者拿佛法作调节情绪、安慰精神的“鸡汤”,仅此而已的话,当时似乎是明白一点儿了,平静了,释然了,但过后还是不明就里地制造着伤害,因而枉自在苦恼中流转。 ​​​——希阿荣博堪布
【没有皈依佛门,但依然需要懂得取舍善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f12bf4466ad651cf9bc

祝愿孩子们高考顺利,吉祥如意!
——希阿荣博堪布
【致青春,高考季】
https://mp.weixin.qq.com/s/2AWtAf7ZcRy3F4aa7XKxtA

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地利益到其他的生命,帮助众生不一定需要很多的外在条件,更多地是需要一颗利益众生的心。有了这种心,便会在不同情况下随顺因缘利益众生。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回忆往事,我感激母亲】
https://mp.weixin.qq.com/s/_LNyfSzqScWlgYGdZ2CfFA

我们行持善法引发的善根很容易被嗔心、疑悔、炫耀和不当的回向所毁坏。
【广大回向,我们所做的善法功德不会耗尽】
https://mp.weixin.qq.com/s/xyVA-3ls2CwbyM6-EDRrZQ

一日一日,生活只是这样的擦肩而过啊,不可阻挡也无可挽留。佛陀教我们放下对这无常世间的常执,其实我们不想放下也在放下。这一生不就正在离我们而去吗?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希阿荣博堪布

万事万物都是以无常变化的形式存在的,实际上那是它们存在的唯一方式。我们也许并不知道,与事物真实状态的偏离,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不必要的痛苦。观修无常使我们的认知逐步趋近事物的真实状态,并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有智慧和更快乐的人。——希阿荣博堪布

【从容易理解的角度认识“空性”】
https://mp.weixin.qq.com/s/TPn-Qan2XvdKd4d_LIB7sA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uthoruid=1860032070

少欲知足这句老话,放到现在仍然不过时。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当中,有很多其实是不必要的,因而减少欲望并不是苛待、压抑自己,反而是善待自己,是学习如何更理性、轻松地生活。 ​​​​——希阿荣博堪布
https://weibo.com/xirarongbo?from=myfollow_all&is_all=1

自有生命便有苦,这个生命指的是处于条件局限中的生命,以忧患为本质,与苦不分离。
然而要知道,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误的行为让生命显现出种种局限性,才感受到忧苦缺憾。
我们被善业牵引走向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恶业则将我们引向痛苦,一再的痛苦。恶业即身口意的错误行为,它们源于对人和事物的错误认识。
错误的认识可以纠正过来,因而错误的行为是有可能改变和停止的。
既然改变了错误的行为,痛苦就有可能结束,不仅是单个的痛苦,还包括轮回中所有粗大、微细、各式各样的苦。
轮回的苦消失了,限制不再,这种状态称为解脱、寂灭或涅槃。
http://mp.weixin.qq.com/s/NG8ybJbJzeiXcmLTITHL_g

希阿荣博堪布官网:
菩提洲www.ptz.cc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8-12-11 08:04 编辑 ]

附件

透过佛法看世界.jpg (34.61 KB)

2018-6-20 20:08

透过佛法看世界.jpg

生命这出戏.jpg (23.75 KB)

2018-6-20 20:08

生命这出戏.jpg

今生最美的际遇.jpg (36.74 KB)

2017-9-12 06:59

今生最美的际遇.jpg

微信图片_20170905081608.jpg (49 KB)

2017-9-5 08:17

微信图片_20170905081608.jpg

菩提洲.jpg (17.48 KB)

2017-9-12 06:59

菩提洲.jpg

次第花开.jpg (43.32 KB)

2018-10-31 09:35

次第花开.jpg

TOP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生活里之所以问题不断,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如果都想到、做到了,事情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于是我们很努力、很用心地去生活,可不论我们多在意保养、锻炼,身体照样会生病、衰老;不论我们多么爱身边的亲人,他们早晚还是会与我们分离。事业,家庭,一切,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常有人跟我诉说生活中的痛苦烦恼,事业不顺利,婚姻出问题,失眠厌食等等,希望我能教给他们一个方法把这些麻烦都解决掉,像看医生那样,得到一系列建议,然后按照步骤一二三四,一步一步去做,然后就万事如意了。我想我大概常常让他们失望,因为我总是说:对生活要求不要太高了,好好修行呀!我希望他们少受痛苦,但我更希望他们明白:轮回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的,烦恼无尽的纠缠,这就是生活。
无始以来,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自己能过得更好、更安全、更快乐,然而,这种追求至今没有结果。是时候停下来重新思考了。如果我们不纠正两个错误,很难得到真正持久的安乐。一个错误是在缺憾中寻求完美。另一个错误是只想自己快乐。——希阿荣博堪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8-4-14 15:48 编辑 ]

TOP

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 ——希阿荣博堪布

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其实这是我们一直试图去做的事,只不过因为方法不对,往往适得其反。佛法的修行,简言之,就是学习以正确的方法,创造正确的条件去实现自由安乐。显而易见,这是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中也可以去做的。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http://weibo.com/xirarongbo

TOP

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 ——希阿荣博堪布

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幕幕因缘的聚散,生老病死,变化的相似相续。人们以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其实是我们对无常的态度,是我们的希望和恐惧,让人持续处于焦虑中。事实上对于无常,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因为无常就是生活。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http://weibo.com/xirarongbo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6-10-29 08:18 编辑 ]

TOP

世事千变万化的背后,遵循着因果规律 ——希阿荣博堪布

世事千变万化的背后,遵循着因果规律,有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有的因果关系,间隔着广大的时间、空间。当因果的间隔超过一般人的认知范围,人们便认为没有因果。我们的身心行为不断地产生影响和结果。世事无常而因果不虚,故应断恶修善,谨慎取舍。——希阿荣博堪布《生命这出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熟悉并逐渐接受无常

经常地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人事变迁,会让我们熟悉并逐渐接受无常。我们终于开始学会冷静理性地看待生命之流变,意识到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会生病、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http://weibo.com/xirarongbo#_rnd1445340987377

TOP

放下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希阿荣博堪布

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不要企图非凡,所谓“平常心是道”。我们持咒、磕头、修加行,原因之一就是要逐渐放下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消退好高骛远的冲动,在平实中体会修行的滋味。——希阿荣博堪布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问:佛祖成佛之前历经荣华富贵、爱恨情仇,才看破一切,放下一切。可世间凡人哪有机会拥有这么多经历,没有才生起搏取的念头,搏而不得,徒添烦恼。为何不干脆让众生心愿一瞬都了,不是更多人会有拿起、放下、看破的机缘?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时间刹那不停地流逝,冬去春来,花开花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这就是无常。 无常乃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质,可是人们往往要到迫不得已的时候,突然遭受变故、生病、别离,才会去注意它的存在,所以人们误认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而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http://weibo.com/xirarongbo

TOP

嫉妒表面上是对别人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对自己不满。从这个角度说,嫉妒心像是探照灯,照见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执著。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对亲近的人,我们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宽容和放松。

某些情况下,我们也许会发现对亲近的人反而更难以无条件地去爱。我们心里会有许多的期望和要求,要求对方完全理解、欣赏、领受、符合我们的心意,不然便感觉失落、痛苦。束缚在这种心态当中,去爱就意味着准备去受伤害。对亲近的人,我们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宽容和放松。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放下,出离不在别处,就在每一个当下一念

放下,出离,人人会说,可出离不在别处,就在每一个当下一念,不求赞叹、不惧讥毁,不求荣耀、不惧卑微,不求得、不惧失,不求乐、不惧苦。这才有点修行的样子。 http://weibo.com/xirarongbo#_rnd1446267370686

TOP

真正的修行人

真正的修行人,就是这样,他的随顺众生,不是迎合,也不刻意,是长期专注的修行养成的无诤。修行足够好,别人自然心悦诚服。 http://weibo.com/xirarongbo
更多丰富内容:菩提洲网站www.ptz.cc

TOP

为什么没得到加持?——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

常常有人跟我说:祈祷上师三宝了,可是没得到加持。其实,能否感应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完全看我们自己的信心。佛菩萨的加持力也就是他们护佑众生的愿力,这种愿力极其强大,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广大庄严的诸多清净刹土都完全是由佛菩萨的愿力化现的,所以不要怀疑诸佛菩萨是否有护佑我们的力量,关键是我们自己心里是否真的相信并愿意接纳佛菩萨的加持。人们祈祷上师三宝,往往仍旧心存疑虑,总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似乎想测验三宝的能力。这样做,能在多大程度上感应到加持力,很难说。就像电路一样,我们这边断了闸,有电也通不过来呀。如果真心信赖上师三宝的愿力,自己也诚心发愿的话,一定能得到加持。我的一位上师晋旺堪布,年轻时在法王如意宝座下闻思,显现上学习成绩不太好,总不能理解法义,于是他至诚向文殊菩萨祈祷,如法念诵了几亿遍文殊心咒,再闻思,轻易便通达了五部大论,成为佛法再弘期藏地第一流的大堪布,讲课时滔滔不绝、旁征博引,经文论典全部谙熟于心。——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
更多丰富内容:菩提洲网站www.ptz.cc

TOP

人生不是一场较量 ——希阿荣博堪布《生命这出戏》

分享爱和喜悦,探索外部世界和内在精神世界,这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就个人而言,没有关爱和求知,我们无法长大。关爱和求知,在较深刻的层面上即是佛教所说的慈悲和智慧。看来追求慈悲和智慧不只是佛教徒的功课,而是所有人都向往并正在做的事。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目光柔和起来,学着用柔和的目光看人看物看风景看世界。很奇妙的,目光的小小改变,能让整个人从精神到身体立刻放松下来。随时随地可行的减压方法。久而久之,人的气质都会变得温润清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更多丰富内容:菩提洲网站www.ptz.cc

TOP

年轻人朝气蓬勃 老年人安详喜乐 ——希阿荣博堪布

消极、悲观不是因为放下了执著,相反,正是因为放不下,对某些人、某些事、对自己的经历遭遇太执著了,才会悲观厌世。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更多丰富内容:菩提洲网站www.ptz.cc[attach]819931[/attach]

TOP

佛与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妙理和观行方法

十二圆觉菩萨来源于唐代佛陀多罗翻译的《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经文内容是佛与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妙理和观行方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更多丰富内容:菩提洲网站www.ptz.cc

TOP

崇尚迷乱的年代

心识散乱于六种外境是轮回一切迷现之根本、一切痛苦的来源。你我众人平常总在尘劳里,在喜怒、得失、五欲里过活,眼耳鼻舌身意始终在攀缘外境,少有厌烦思静之心。不要说收摄六根,反照回光,就是一般的耐心专心做事,都很难得。
大家可以观察自己和周围的人,若一天不打电话、不上网、不看电视、不与人说三道四,心里便惶惶然。六识没个依托,简直不知所措。这是一个崇尚迷乱的年代。越是四处攀缘、妄念不断,越能见容于社会。有一位弟子跟我说,她平日在家大部分时间用来闻思修行,对网络和现实中各种社交、娱乐活动都不感兴趣,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亲戚朋友们只是不解,总追问她:“你什么都不做,呆着干嘛呢?”有时她只好说:“那我应该做什么?”答案真是五花八门:“聊天、种菜、唱歌、看电影、玩游戏……”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问:如果只有一杯水,该给自己喝还是该给别人喝?如果慈悲的代价是害己,还需要慈悲吗?慈悲的限度是什么?

答:我觉得慈悲无所谓限度,能慈悲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你内心开放的能力。如果只有一杯水,上等发心的人会选择给别人喝,中等发心的人会与别人分着喝,心量比较小的人会留给自己喝。如果你还无法做到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努力实现双赢也很好。即使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追求共赢也比只考虑自己更为聪明、更可持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其实总是有办法找到共赢点、平衡点的,当然这需要心胸和智慧。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问:如果这一世我们的因缘都是上一世来的,但是我们不记得,那么上一世还有什么价值?

答:前世和今生的关系,就像昨天和今天,不管你记不记得, 今天的经历都是昨天的延续。
另外我想澄清一点,这一世的因缘是上一世的延续,前世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后世第一个念头的因,念念相续,每一个在前的念头都是在后的念头之因,但是我们身语意的造作也同时在创造新的缘,只不过大多数众生因为惯性,不自觉地遵循着往昔业力的趋势,每一个当下创造出来的新缘起也都成了以往习气的重复流转。
因为这种不自觉的重复,人的命有定数。又因为每个当下都是改变的契机,人的命运又是不定的,变好与变坏掌握在自己手里。
轮回和业因果的教法传达给我们一个重要信息:要了解和接受过去,但不拘泥于过去,否则我们不会有真正的智慧和力量。——《透过佛法看世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对生命价值有正确认识的人——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在家人在社会上生活肯定需要基本的物质保障,如果没有一点基础确实很难生活下去,但是作为一个对生命价值有正确认识的人,应该明白我们平时吃的穿的够用就可以,否则,人的贪欲无止境,永远不会有满足的一天,而生命就在我们对贪欲的追逐中一天天缩短。
http://weibo.com/xirarongbo

TOP

忏前戒后是清净业障的关键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问:一个人真心忏悔自己过去的所行时,他的业会从其一起心动念就开始消除,还是必须有实际的行动一点点消除?


具足四对治力的忏悔能最为有效地清净业障。四对治力指忏悔的对境、对之前的所作所为悔恨惭愧之心、发誓永不再犯的决心和行动。

佛法中所说的恶业是指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痛苦的言行和想法,这种痛苦不一定是立竿见影,有的要等很久以后,借助于其他条件的加入,因和缘都具足了,才显现出来。最初造业时有如种下了一颗种子,随着土壤、天气等条件的加入,种子慢慢生长、发芽、结果。这个过程中,任何条件的改变都会影响到最后结出的果实。如果是重要条件缺失,苗芽可能发育不良或者停止生长,这样就不会有果实结出来。

同样道理,对过去的所行生起忏悔之心,便是在改变恶业种子生长的条件,肯定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但影响有多大,取决于忏悔的力量。仅有悔心的忏悔,只具备了一个对治力,所以力量不会很大,不足以中止种苗的生长。只有具足四对治力,在佛菩萨面前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在悔恨的基础上,下决心永不再犯,并实际采取行动,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才能最有效地清净恶业。——希阿荣博堪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今天你善良了吗?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善良的人都心软,心太软则容易受伤害。的确,没人愿意受苦、受伤害,但放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就算用铁石心肠把自己武装保护起来,也照样免不了痛苦的侵袭,所以,佛教的修行者选择开放,把一颗柔软的心完全向外界开放,春日春风也好,冰刀霜剑也无妨。——希阿荣博堪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真的好吗?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戒律常被误解为束缚,其实不然。戒律指适当的行为,持戒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从而避免给自他带来伤害、痛苦。———希阿荣博堪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因地而倒,因地而起——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藏地有句俗话“因地而倒,因地而起”,意思是说跌倒是因为地,站起来也是借助地。以前造作过恶业之处反过来能成为积累善根的地方。以十善业对治十恶业,反染为净,转恶成善,过去曾经造作恶业之处都转成善根,清净业障的同时积累功德。
http://weibo.com/suodj#!/xirarongbo

TOP

我们真的需要忏悔吗?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言行,起心动念间有多少贪心、邪见?平日里有意无意地又制造了多少伤害?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多少不与取的行为?言谈之中又有多少妄言绮语?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做得不错,恶业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这完全是在未经观察时作出的结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我们不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我们的心念无法同时既向善又向恶,就像我们不能同时既向左转又向右转。当心中生起善念,恶念不用压制便会自然消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身心寂静,身上自然是香的——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大家去寺庙看香炉上有“戒定真香”的字样,戒律清净,身心寂静,自然会有妙香发应,身上自然是香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转经轮的功德

经轮,总体上可分为修行轮、保护轮、摧毁轮、杀害轮、轮回轮、砍断轮、发射轮、吉祥轮、长寿轮、任运成就息增怀诛一切事业轮以及转经轮共十一种。其中的转经轮又包括水转经轮、风转经轮、火转经轮、土转经轮及手转经轮五种。这其中,特别是手转经轮极为重要。

手转经轮具有简便易行、事半功倍、速获成就的特点,用手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是不可思议、言之不尽的。平时手转装有密咒要诀的经轮,等于同时观修了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念诵了一切心咒,它包括了经续教藏四大的精华以及三界一切众生的寿命、福德、功德之精藏。修任何一法,可获大加持。如果身语意三门策励精勤,自己不需猛厉祈祷,自然会得到殊胜的本尊护法神护佑加持,胜伏一切损害。

扎西持林的经轮基本上都是手转经轮,此处介绍的转经轮共有四处:一、百字明大转经轮;二、七个大转经轮;三、观音心咒大型转经轮;四、小型转经轮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5-11-29 08:05 编辑 ]

TOP

刹那能灭诸罪障的方法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恶罪”。生生世世,我们因为无明和烦恼,造过的恶业数也数不清,不生起菩提心,即使很精进地修法,也难以清净全部业障。然而,当我们内心真正生起菩提心时,一般的业障会彻底消灭。造过大业的人,比如杀父母等五无间罪,恶业果报成熟堕入地狱一瞬间就能脱离地狱
——希阿荣博堪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你要做负面情绪的“传递员”吗? ——希阿荣博堪布

人们常说凡事要想开一点。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的想象中。你要做负面情绪的“传递员”吗? ——希阿荣博堪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寂静FM】再认识那些所经历的痛苦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一尊泥佛像,三人得解脱

•结果如何,很难绝对地仅从行为上去判断,要看发心。•《普贤上师言教》中“一尊擦擦像,三人得解脱”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即使看上去不起眼的善法,比如做一尊擦擦像,挂一面经旗,都能给自他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成为解脱的助缘。——希阿荣博堪布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寂静FM】我知道你心里的苦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TOP

发财的目的

不懂得关爱分担,金钱地位只会强化内心的傲慢冷漠,不但谈不上帮助他人,反而增加别人的负担,因为财富越多意味着占有更多的资源和社会劳动成果,并有能力消耗更多能源。有条件的话多帮助别人,造福众生,富贵才有意义。——希阿荣博堪布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怀着敬意看待自己当下的体验——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在开放的心中怀着敬意看待自己当下的体验,尊重自己的洞见,不否认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失去内心的庄严。即使面对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依然不忘记知足和感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TOP

恶业还有好的一面?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如果心不在焉,嘴里念诵忏悔文,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或者东张西望,周围有什么动静,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去,或者没有至诚恳切的忏前戒后之心,那么业障或许能减轻,却无法净除,所以大家在忏悔时要尽力做到具足四种对治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忍辱只是习惯的改变 ——希阿荣博堪布微

博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停下来。遇到情况不立即被情绪淹没,而是看看自己的反应,这就是改变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吧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我们拒绝与他人沟通,通常是因为我们觉得那些人不会理解我们。我们排斥他人什么,实际上正反映出我们排斥自己什么。如果你觉得别人不会理解你,说明你也根本不想去理解别人。如果你讨厌别人贫穷,说明你害怕自己贫穷。如果你排斥别人的浅薄、狭隘、冷漠,说明你不想面对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只有不排斥别人才能接受自己。一些修行人为了训练这种开放能力,故意要与难打交道的人相处。印度的阿底峡尊者来西藏前,担心西藏人太和善温良,自己找不到修心的对境,故而特意把一个脾气怪戾、总爱挑他毛病的侍者带在身边。虽然我们都把自己看得很重,都想对自己好,可令人难堪的是,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所作所为全都在让自己更困惑、更痛苦。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吧,这就是出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末法时期守持一日清净戒律的功德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说过,末法时期守持一日清净戒律的功德,比佛陀在世时守持二百五十三条比丘戒的功德还大,原因在于末法时期众生贪、嗔、痴烦恼粗重,所以守持戒律非常难,但功德也很大。佛经当中也讲过,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不如在末法时期一天守持清净戒律的功德。
http://weibo.com/xirarongbo

TOP

走出情绪的漩涡|寂静FM第003期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在遇到痛苦挫折时,放掉对自己的担心、怜悯、评断,不再只是在“我对我错、我行我不行”的圈子里打转,放松下来,单纯地去感知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且去与外界沟通,欣赏一下花草和晨风,也许痛苦依然强烈,却不会让你窒息、让你绝望到走投无路,因为此时你的心打开了。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TOP

智悲力的源泉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希望所有众生获得智悲力,愿三怙主之加持恒时伴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更多丰富内容:菩提洲网站www.ptz.cc

TOP

有缘一家亲|寂静FM•第005期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亲密的人之间往往有太多执著,心里会有许多期望和要求,要求对方完全理解、欣赏、领受、符合我们的心意,不然便感觉失落、痛苦。 对亲近的人,我们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宽容和放松。O有缘一家亲|寂静FM•第005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6-1-20 08:51 编辑 ]

TOP

修心八颂 ——希阿荣博堪布微博

修心法要是整个佛法中最重要的修法。 《修心八颂》亦是八个法要,所有修持的方法都包含在这里,是大乘菩萨律仪中的修行窍诀。此中“修心”是指观修自己的心相续。O修心八颂(作曲:陈卫东;唱诵:陈卫东 霍思雨)
[url]http://mp.weixin.qq.com/s?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6-1-11 12:15 编辑 ]

TOP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苦的遭遇——希阿荣博堪布

我们遭遇的困苦只是过去行为的一个结果,没有理由责怪他人,也没有必要自责。如果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那么正在经历的痛苦不仅完结了一段旧的因果,还会成为新的善因,开启一连串正面的反应。
http://weibo.com/suodj#!/xirarongbo?is_all=1

TOP

依赖上师和没有主见 ——希阿荣博堪布

戒律是修行的根本。最初,戒律如一告诉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只要你按照要求管好自己的言行,就不会有祸患;更高一层的戒律成为内在修养的一部分,你更多的是自律,为了完善内心而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最高的持戒是不执着,以空性智慧摄持身语意,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当你在苦难面前感到自己快支持不住了,就全心全力去祈祷观世音菩萨,把你心里所有的苦、委曲、无助,你心里所有的泪水,都交给观音菩萨,请他庇护帮助你,观想他的光辉温暖融化了你的忧苦。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一定会给你安慰和勇气。O上师,弟子真的是快坚持不住了 ——希阿荣博堪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TOP

皈依时应当具备的两种发心 ——希阿荣博堪布

皈依三宝以后就正式进入了佛门,成为一名真正的。进入佛门应该开始修持佛法,如果仅仅是进入佛门而不闻思修行,正法很难融入我们的相续。皈依时应当具备的两种发心——希阿荣博堪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TOP

快乐其实并不需要很多条件|寂静FM——希阿荣博堪布

什么是快乐?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快乐就在身边,可是我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察觉不到,要么因为它转瞬即逝,我们来不及感受。O快乐其实并不需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6-1-20 08:50 编辑 ]

TOP

为什么学佛 ——希阿荣博堪布

我们学佛是要改变自己无始以来习以为常的那些思想和行为模式。为什么要改变呢?因为这些想法和行为把我们困于轮回,持续感受苦恼。若没有佛陀的开示,我们颠倒轮转而不自知,苦而不明白其中原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 本帖最后由 boboshun 于 2016-1-20 08:49 编辑 ]

TOP

 226 12345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