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ourkids
(......)
发表于 2006-4-5 11:36
只看此人
华人妈妈谈世界各地阅读
宝宝会看书吗?越来越多的妈妈告诉你,宝宝当然会看书!4月23日,当然也是宝宝们的读书日。在这样的日字里,华人妈妈们可以和子女一起,读自己儿时没读过的书,玩儿时没玩过的游戏,人生一大幸福啊!所以说到宝宝的阅读,世界各地的华人妈妈们发来了真情流露、洋洋洒洒的数万字,无奈版面有限,只得摘录一部分,与读者分享。并感谢中国加拿大笔会诗恒等人的支持,让我们与多位爱读书的妈妈一起,品味了她们的幸福!
英国伦敦:4月23日,读书人的节日
吴琼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文艺部《阅读进行时》记者编辑,1996~1998客居英伦
1998年,当时我5岁的女儿在英国伦敦的一所学校上学前班。4月的一天,她从学校带回一张纸券,上面写着:“1£”,这是一张价值一英镑的代金券,英国人称之为“Voucher”。纸券上的说明告诉我:用这张券到各地的书店可以换一本书。女儿说:学校里的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张。
我们住的那条街(Hampstead High Street)在伦敦北边,周围是文化名人的聚居区,这样的地方当然少不了书店,著名的“水石”书局在这里就有个挺大的连锁店。漆黑的木制门框和窗框,洁净的大落地玻璃,雪白的橱窗内饰,映衬着摆在橱窗内的各色图书,成了这条街上的一道风景。
拿着代金券,我们直奔书店。果然,每个收银台边都摆着一大摞黄色封皮的小书。递上那张小纸券,营业员笑眯眯地递给了我们一本。这本书的封面画得有趣儿极了——一群孩子在书堆里“折腾”,翻跟头、打把式,快乐无比。封底有一个图标,做成印章似的圆形,写着“THE DAY OF THE WORLD BOOK DAY”。就这样我第一次知道了“世界读书日”,而这本书的出版和免费派送正是1998年英国为配合“世界阅读日”,推广儿童阅读所进行的一项活动。
内容方面,这本书为0—3岁、3—5岁、5—8岁和8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书籍。推荐者有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流行歌星、球星,也有时尚人物。他们为自己喜爱的书写出推介理由;回忆自己儿时读这些书时的有趣故事;告诉孩子们自己从这些书里得到的收获。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英国学校里,平日老师给孩子们讲的很多故事出处都不简单,有的在英国已口口相传了许多年,很多都是英语世界的儿童文学经典。这本书也成了我给孩子的导读书和“导购书”。
我特别希望中国也有人组织“世界读书日”的活动。今年当我和书业界的朋友们说起这件事时,终于得到了积极的回应。而我所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每周日的黄金时段(上午10点)也终于给读书节目留下了一席之地。希望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中国有更多的人关心阅读、推广阅读。
日本名古屋:自制图书有盛会
陈展红 2002年到日本,曾从事儿童教育软件开发工作,有一女
今年1月,我和6岁的女儿参加了一次日本名古屋市举办的图书节。图书节一共办了两天,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由于事先不了解详细情况,我们是第二天下午去的,只参加了很少一部分活动。
名古屋市各区都有自制图书会,都是会员妈妈们的作品。以前就听说过,日本有很多妈妈自己做图书,这次是亲眼看见了。自制图书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纸制的、布制的,平面的、立体;内容有自编的、有孩子的成长故事、有教孩子认识颜色和形状的书、有喜爱汽车的孩子用各种汽车图片贴成的书、还有用蔬菜印章画的画册……虽说是自制的,可有不少做工都很精致,内容也很有趣,我和女儿都挺喜欢看呢。这些自制图书会的会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定期组织活动——参观图书馆、交流自制图书的经验、一起制作图书。
在4楼一间挂着“啊哈哈屋”牌子的房间里,人们正在听故事。讲故事的是名古屋童话协会的成员。我们进去的时候一位50多岁的男士正开始讲一个“做包子”的故事。当他讲到做包子的人用一把神扇把包子变大的时候,他让听众们和他一起大声喊:“包子包子变大”,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回家后我女儿也学着他的样子讲呢,也是绘声绘色地,人物的感觉和说话的语气都把握得挺好,而且从头到尾都能讲下来。看来讲故事是大有学问呢,讲得好,故事的情节,故事中使用的语言孩子会掌握得很快。
这之后我们又走了“鬼屋迷宫”,看了魔术演出、“自己做图书”等活动。图书节还有很多活动,比如:木偶剧、图书人物制作、盲文体验、语言游戏、与国外图书比较、美食的故事、自制玩具等等。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去阅读那些现成的书,但是,在这些活动中的体验、认识、想象、表达、思考、创造……不正是我们读书要经历的吗?
日本:孩子们的“纸芝居”
曾里V国籍中国,9岁男孩的妈妈
对外,从软件工程师、软硬件主管、教师、翻译,到编导、编辑、策划,尝试过不同职业;对内,则先后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但求尽心尽力。从小爱看书,长大后爱走路。和儿子一道读小时候没读过的书,玩没玩过的游戏,有重过一遍童年的感觉;全家一起去没去过的地方,看看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觉得活着真好。希望日子就这么细水长流下去,天天有春暖花开的感觉。W
九十年代我有机会去了日本,发现那里书店多,书多,也很精致,可价格真贵,薄薄一本,动辄几百上千日元,厚的更别提了,断断不是一动念头就能掏钱包的概念。于是,就转到了图书馆。
无论是作为外地人还是外国人,在日本的图书馆办理阅览证,不仅没有任何限制,还手续简便、免费,只要提出一个本人能收到信的本地住址就行。比如,我就只拿了一个旧信封去,上面收信人一栏写着我的名字,一两分钟就办好了。这还不算,为了方便上班族和残疾人,这样简单的手续,还可以邮寄办理。
小孩子去了,有自己专门的书架。图书馆或者一些志愿团体,还定期举办各种绘画角、故事会等,其中有一种叫“纸芝居”的活动,尤其独特。它介于演故事和讲故事之间,实际上是把童书的画放大到硬纸板上,文字印在反面,这样,一本书就摇身一变,成了一沓大彩色画板,讲故事的人可以将画板展示给孩子的同时,自己躲在其后面,匆忙上阵也不会有忘词的担心,根据文字,或念或干脆模仿故事中各种角色用声音表演,孩子们很喜欢。
有段时间,因为怀孕,对所有关于孕期保健、生产、育儿的书,突然大感兴趣,常去的图书馆中,这类书有三架左右,我基本上都过了一遍,所以虽然头一次做母亲,感觉心里底气很足。
美国:爱书人的天堂
刘菁V生物学博士,生于北京,现居美国旧金山,从事大脑科学研究。有儿4岁
业余喜欢和儿子爬山上树和泥吹泡泡读书旅行听音乐逛博物馆,玩法不限,有趣就好。本人和儿子都是超级书迷,酷爱杂学旁收。W
美国育儿专家以及普通家长都认为,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读书了。说起美国,国人都会想到舒适的物质生活,殊不知美国也是爱书人的天堂。就说给小孩子看的书吧,文字考究,图画风格多样而精美,看得出这些作家画家并没有一丝糊弄孩子的心理。
在中国,给幼小孩子的书多是看图认物识字、百科知识、品德教育,而在美国极少见到看图认物识字的书,也少有纯粹的品德教育。有些书就是好玩、幽默,让孩子看了开心。
儿子最爱火车,我们一起读了不知多少关于火车的书,有些介绍火车、铁路、交通知识,有些讲述孩子爱火车的故事,有些用拟人法通过火车的故事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1岁孩子有1岁孩子的火车书,4岁孩子又有4岁孩子的火车书。有一次,儿子在幼儿园音乐课上听说了有个作曲家叫巴赫,回家说了几次。下次去图书馆,我就走去问儿童部的管理员是否有介绍巴赫的儿童读物。管理员在电脑上一查,十来种,我挑了两种插图比较多的。儿子怕妖怪怕鬼,去图书馆一问,又拿到一个教孩子不怕鬼的书单。中国每年图书出版总量是美国的两倍,却常听到国人感叹没有好书读。
儿子上了幼儿园,每月从幼儿园拿到一份图书目录。不同年龄的孩子,拿到的目录不一样。每一份目录一般都有上百种根据孩子年龄而选的书,供家长选择、购买。这项服务,在美国的幼儿园和学校里都有,是一些出版社为鼓励孩子读书的举措,目录上的书一般都低于市价。有些比较贵的精装书,出版社还会特意出极便宜的简装本,价格可能只是精装本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只有幼儿园和学校孩子的家长才有“资格”通过这些目录购买。有些幼儿园和学校,还有家长组织换书大会,各个家庭互通有无。
儿子的幼儿园里,没有正式的课程,却每天都有几次读书时间。另外,社区图书馆一般都有固定的为孩子讲故事时间,按年龄分组。到了暑假,更是热闹,很多图书馆V甚至书店W都组织孩子们进行读书活动,完成了目标的孩子可以得到新书作为奖励。有些图书馆更是用游戏的形式V比如“找宝藏”W教孩子们如何查找资料和图书。
加拿大温哥华:小学里的阅读俱乐部
路静 华人移民家庭,有女然然
温哥华的各种儿童阅读活动几乎是常事,最频繁的,是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图书馆的告示栏里,总有各种各样的海报。我们家附近的图书馆,儿童部入口的墙上,也总可以看到宣传画。或剪贴,或水彩,通常都是由某个小学的孩子参与完成的。每次活动都有简洁的口号,例如“西蒙说,让我们读……”。在这些活动期间,时常会有特别推荐的读物。朗读是常见的活动内容之一。比如在傍晚有半小时为学龄前儿童讲故事。
这些活动中最隆重的要算“暑期阅读俱乐部”了。还记得然然第一次拿回来一张海报时,雀跃非常,让她自己填报名表也极大地强化了她的责任心。加入了俱乐部的标志是得到一张暑期日历。在整个暑假中,把阅读过的日期打上记号并记下书名。阅读材料完全不限。开学前后的某个周六在图书馆前的广场上,家长带着孩子蜂拥而来,热闹非常。馆长或其他公众人物讲话以后就是发奖。凡读满50天书的孩子交上日历就得到一个奖牌。当天没能到场的,一个月之内还可以去任何一个图书馆补领。
学校当然是阅读的积极倡导者之一。然然学校里常年有“阅读俱乐部”,每个孩子都是当然的成员。每两个月左右然然都会拿回家一张新的日历。与图书馆的阅读俱乐部类似,也是标记阅读的日子。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张日历期间读满50天并由家长签名后,可以领一个小奖品。可能是小小的书签,或课间被邀请去校图书馆吃冰激凌,然然还拿回来过小布袋,说是书袋。
除了经常性的项目,学校也不时有特别活动来提高阅读的乐趣。最近的一次是“读写周”。在这一周里,校长通过广播为全校师生念故事,老师介绍儿童时期最喜欢的书籍,家长也被邀请为同学们朗读,等等。学生们在教室里重新装饰阅读角,孩子们在各种场合读书的照片贴满学校的走廊。每人都要写一篇“我最喜欢的地方”。而在那周的最后一天里,大家都穿上各自最喜爱的人物的服装去上学。然然穿了一件浅蓝色的园领衫,说是她像喜欢的一个女主角的衣服,我一点也看不出。
德国下萨克森州:看图画书电影
李滢 1991年起留学德国,有儿4岁
我想以我儿子的幼儿园和我所在的城市为例,就我的所见所闻说说德国促进儿童阅读的一个侧面。我儿子几个月就开始主动看“书”了。德国市场上1岁以下孩子的读物就很多、不论原料是木头还是纸张质量都很好。不仅可以看,有的书还加入了不同的表面让孩子触摸,有的能发出声响。
儿子两岁零三个月入托儿所。托儿所在幼儿园里自有一小片天地,也有自己的藏书。孩子的活动没有课时限制,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我经常在接孩子的时候看见几个孩子坐在老师的周围一起看书,有时老师念、有时孩子讲他们看到了什么、有时老师说出一个事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在画面上找。
整个幼儿园,包括托儿所的孩子,每两周有一次借书的机会。几位妈妈自愿组织起来,从市图书馆挑好书,然后在借书日把书摆在会议室,孩子们按照每个小组规定的时间去借书。此时,老师从不发表意见,只回答孩子的问题。所以孩子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挑书。当然有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事情,我儿子借的第一本书是“汽车的原理”,与其说给他看,不如说是让我学习。
现在,儿子已经升入幼儿园。德国的幼儿园是混龄班。幼儿园的活动仍然只有惯例没有课时,只要有孩子要求阅读,老师就给念。儿子也因此了解了许多我们还以为时机未到,因而没有让他接触的事物,例如宇宙、航天技术等等。
从儿子一岁多起,我就开始带他去市图书馆借书,这里有儿童读物、录像、DVD、软件、音像制品。儿童区占地相对较大,因为这里放着几个小床垫和枕头,大人可以和孩子坐得舒舒服服地一起看书。还有不少木质的玩具,如积木、娃娃童车、工作台等等。这样孩子们在玩玩具或者看书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静心(给自己)找书。所有书目采用电脑管理,读者可以自己上机查书、预订书。不会用电脑的读者,也可以随时得到管理员的帮助。
市图书馆还提供一些其他服务。例如,每个月给4岁以上孩子举办一次图画书电影,实际上是图画书做成无字的幻灯片,由一名图书管理员来给念。但又不仅仅是念,而且中间给孩子提问题,调动孩子观察画面和思考的积极性。而且,管理员事先挑选一些和主题有关的书籍,摆在桌子上,这样幻灯结束之后孩子们就可以自己挑选并借回家了。还有给7岁以上孩子定期举办的阅读日(是成人给孩子念书)。举办旧书市,搞主题书展等等。
另外,我还想提到的是,德国几乎所有诊所都有儿童角,备有书籍和玩具供孩子在候诊室阅读和玩耍。儿子的儿科大夫那里不仅有许多儿童读物,还有许多育儿书籍。
加拿大多伦多:儿童读书报告形式不拘
丽竹V1984年大学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从事大学教育工作
1991年获讲师职称。1992年陪同丈夫去英国留学,并于1997年在英国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在香港从事普通话的推广教育工作。1999年底移居加拿大。现有一女一儿,相差10岁。W
在加拿大,我的儿子俊俊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里没有教育局指定的语文和数学教科书。他每天上学背的书包里,除了自带的午餐外,只有一本小画书和一个作业本儿,小画书每天都可以随自己的兴趣自由更换。老师只要求学生每阅读完一本小画书后,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把读后的想法写下来,即使是写上一句话也可以。面对学生表达的五花八门的读后感和奇谈怪想,老师的评语不外乎是:wonderfulV很好W!excellent(非常好)!再不好的打分也就是说:Don't worry(别着急)。
在我孩子的作业本里我就看到有这样内容“读书报告”:画三张图各打一地名:一张是摩天大楼、一张是一把茶壶、另一张是画着英磅标志的钞票。答案是:美国、中国和英国。还有一页上:画了一幅银行的广告,旁边标着利息率8%,下边我儿子用文字写到:“银行职员的工作很重要,因为他们要保证客人的钱的安全,并且通过投资到高利率的部门使他们的钱增长。”儿子的作业本里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健康、饮食,真可谓无所不包,充满了儿童的创造性和趣味性。不能否认大量阅读对孩子知识面的扩展功不可没。
加拿大有一家连锁书店,叫Chapters。书店里有供人阅读的椅子,并在其一角还设有星巴克咖啡厅,是不少人周末的好去处。书店允许“先读后买”,但也不反对“只读不买”。读者在享受阅读和咖啡之后,临走时也会买上一两本他们心仪的书籍。加拿大每个社区都有公共图书馆,每次可以借很多本,而且不管借还是还都可以跨区,也可以在网上延期或预定,十分方便。另外,也接受捐赠,不论新书还是旧书。他们还会邀请一些志愿人士到图书馆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人士。我的女儿就参加了一项叫“Leading to Reading(阅读引导)”的义工活动。
在多伦多,每一所学校里都有图书馆,包括小学,全面向学生开放,除了学校购买的图书,也不乏机关、团体和个人的捐赠。还有一种别致的形式——“yard sale”,就是在阳光明媚的周末,很多家庭把自家不再需要的东西,摆在自家的院子里出售。
这种全方位的阅读环境和“自由式”阅读方法,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培养了孩子健全的心态。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儿子期末这三项成绩都是A+。
[ 本帖最后由 ourkids 于 2006-4-12 13: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