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早期阅读的误区

早期阅读的误区

1.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读书?
(1)儿童阅读面临的挑战:与大众传媒的广泛接触,读写时代与视听时代的冲突。
  家里整天开着电视机,每天花上三个小时看电视的儿童都不喜欢看书,即使看,也多是看连环图、日本卡通漫画。事实上,动感的电视节目确比图书吸引。可以说,相当多的成年人看不懂卡通,孩子们却一看即懂一懂即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也明摆着,成年人在读写的时代长大,孩子在视听的时代长大,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倒过来了,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近年,图书更多了一个竞争者--计算机。很多家长都认为计算机是孩子一个重要的学习、谋生媒介,认为应该一早就让他学。计算机的互动程序也是很容易吸引小孩。但孩子若迷上了打怪兽等计算机游戏机,而不懂得控制时间,他也是不会喜欢看书的。
(2)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时常会无意中打击了孩子的读书积极性。最常见是孩子在书店想买书,父母却挑战孩子﹕"这本书很多字,你识几多个﹖""没有字的书你才看﹖""买了你会看吗﹖家里那本你还没看﹗""这么贵的书﹗你还要买几本﹖"
2.从小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家长往往到孩子升上小学,才来紧张孩子没兴趣看书。小学生功课多,加上学校以至社会环境,大致来说并不算鼓励看课外书,这时才来培养阅读兴趣,十分困难。"
家长如何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1)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到图书馆。
(2) 家长应以身作则,让孩子留意到你的阅读(阅读报刊杂志)的习惯。
(3) 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而电视节目亦应与读物互相联系。家长亦应订定时间表,适当分配阅读及看电视的时间。
  对孩子的读本表示兴趣,并多加留意孩子阅读什么刊物。家长也应尝试与孩子一起讨论及交流阅读的心得,藉此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为孩子选择读物时,切勿忽略了读物的创作性。报章上的漫画及一切书信的往来亦是趣味性的读物。
家长G: 孩子上学前是否应教认字或过阅读关,"速成"究竟好不好?
  "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识字"速成班,幼儿园也出现了一大批"识字族"。听报道说,幼儿园孩子能学完一生汉字,又听说某个3岁幼儿能认6000个汉字……我的孩子今年刚满5岁,还认不到二三十字,差别的孩子一大截,我有些担心他将来上学后跟不上其他同学,上学前是否应教认字或过阅读关,我有没有必要也把孩子送进"速成班"去呢?
专家回答:
指出当前儿童家长普遍存在的互相攀比,急于求成的心态。
"很多家长十分功利,三十元的书要孩子读后品德好、EQ好、考试高分,却不是为了阅读的享受。"
明确早期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有所区别,学校教育是针对具体的文化知识进行教育,而家庭教育应该针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思维训练、知识面等去培养,是去弥补目前的学校教育不能达到的教育空白,而不是将学校将要教的东西提前教给孩子,而为了怕孩子上课不认真去特意限制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必要的。在阅读和识字的关系上要明确识字是为了阅读,是为提高阅读的兴趣。家长应注意不要盲目、大批快速的识字,否则会给孩子形成负担和压力;不能以识字的多少给孩子贴标签。建议还未上学孩子的妈妈们不要太在乎孩子是否识字、是否过阅读关、是否会加减法,而应重视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3.理想的早期阅读教育的价值。
  我们强调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强调让孩子跟随家长反复朗读,并及时表扬;强调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更不刻意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把阅读活动和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让孩子喜欢阅读。父母也不需要使用额外的附加手段来检测阅读的效果,这样,可以避免他人评判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对儿童阅读积极性的损伤。
  分享阅读是一种不以教育为明显目的,却能够对儿童的发展带来长期巨大影响的理想早期教育手段。让儿童喜欢上阅读,是对儿童今后的发展最有价值的收获。

家长F:"亲子阅读就是给孩子讲故事"
  "我认为孩子上学前,应主要训练他的口语表达能力,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文字,孩子是很难学习与掌握的。孩子先学说话,大了以后再教他认字读书。我儿子4岁了,几乎每天晚上我都给他讲一个故事,可是,给孩子讲过一遍故事后,孩子就不愿意听第二遍了,这样我得一天换一本书,我怎么样才能反复多次利用一本书,让孩子百听不厌呢? "
专家回答:
1.指出误区:亲子阅读就是给孩子讲故事;给孩子讲故事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给孩子读故事,更不需要让孩子参与阅读。
2.尽早让儿童从口语过度到书面语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大约从三岁开始,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言语表达能力,拥有了大量的口语经验和口语理解能力,发展了大量的口语词汇,在头脑中建立了大量语音与语义的联系。因此,在识字的初期,儿童学会汉字的关键是对书面书写形式的字词(或印刷字词)的学习和掌握。也就是说,对于众多的口语词汇而言,儿童头脑中已经有了"字音-字义"的联结,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要在大量的字形和字音之间建立"字形-字音"的联系,把大量已掌握的口头词汇转化为书面词汇,尽快学会阅读,克服阅读困难。
3.口语-书面语过渡的安全桥梁:分享阅读。(介绍分享阅读的做法以及意义。)
Eg.我们强调家长和孩子共用一本书,成年人在为儿童逐字朗读的时候,一边用手指的动作,引导儿童注意到每一个字的字形,同时,读出每一个字的发音。这样,儿童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着把自己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从而意识到每一个字形都负载着一个精确的发音,字形和字音之间存在着匹配关系。这样,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儿童可以逐渐达到对"字形-字音-字义"的三项掌握。此外,在上述过程中,儿童借助自己已有的"字音-字义"的联系,可以发现那些他们看不懂的文字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从而对文字产生更大的兴趣。
Eg.在分享阅读过程中实现的识字教学,是阅读活动的一种副产品,不是分享阅读活动本身的主要目的之所在,因此,儿童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丝毫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在以后的分享阅读活动中,同样的一个字,儿童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多次遇见。一方面,看到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孩子会有一定的亲切感;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理解同一个字的不同意义,可以让儿童不断加深和丰富对该字的理解。总之,这是一种和阅读活动密切联系的识字活动,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伴随学习了生字,这也正好符合了目前在美国兴起的"从上下文中学习"的要求,是一种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价值的教学手段,对儿童的长期发展更有意义。
4.分享阅读是实现重复利用一本书的理想方法。
  分享阅读是一种照着书本的逐字逐句的朗读,成年人每次朗读所使用的语言都是规范并且相同的。随着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儿童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在成年人朗读上一句的时候,儿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于是,在成年人朗读的同时,他们可以开始试着跟随成年人一起朗读。
  儿童的这种模仿,具有很高的价值。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儿童开始从被动听别人讲故事,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因此,成年人应该对他们的模仿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当儿童变得越来越熟练以后,成年人的声音可以逐渐减小,放慢语速,甚至故意停滞,给儿童机会自己说出下一句,直至完全不出声,让儿童独立进行朗读。只有在儿童不能继续朗读的时候,才给予帮助,对于发音不正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这样,由于拥有了成年人的支持,儿童可以放心大胆地尝试独立朗读,当他最终能够进行朗读的时候,可以从中发现阅读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困难之事。
  在已经阅读了多个故事之后,把以前曾经阅读过的故事拿出来再次阅读,也是一种反复阅读,而且,由于以前曾经接触过这个故事,孩子会像遇到一个老朋友那样兴高采烈。此时的分享阅读,已经不需要家长的太多参与,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即可,这时的儿童会觉得自己真正独立进行了朗读,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家长E: 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书
  "所谓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书。我经常给孩子买书,孩子也很爱读书。可是常常工作一天,回到家已经很累了,孩子还总是缠着我问这问那,搞得我很烦。我不是不肯陪读,而是欠缺耐性,总觉得孩子有许多愚蠢的问题,因此而产生"憎",起初是骂两句,继而罢读,结果是不欢而散。我的做法是不是不太妥当,我该怎么改变呢?"
专家回答:
  指出误区:忽视早期阅读与对话、游戏、讨论等社会交往活动的结合,忽视成人对孩子阅读的支持和示范作用。尤其是父亲对幼儿阅读的参与度低。
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年幼的儿童学习母语阅读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巨大资源,那就是他们的日常口语经验,但是普通的阅读方法,常常是一个人拿着一本书独自完成,读者除了与书籍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以外,并没有任何的其他社会互动作用,这对于儿童阅读的学习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曾经有位学者在幼儿园中做调查,结果发现,在"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家长讲解"这个问题中,无论年龄的大小,98%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家长讲解";当问到"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幼儿园里看书?",90%的孩子都选择了家,他们的理由是"家里安静、书多,父母能教我"。
  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幼儿的阅读,与其说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第一需要--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满足,那么在孩子眼中,这次阅读就是一次没有意思的失败游戏。
  当爸妈抱着孩子念一本书、或唱一段童谣、或揉捏一个玩具时,孩子在父母温柔的抚触、轻声的言语、深情的眼神下, 不只能深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关怀,"爱"更在共读中成长。孩子的好问,代表他们有足够的好奇心。他们对世界充满幻想,而且往往以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号最重要的人物,因此凡事以自己为中心,既会由自己的观点来问问题,也许还会用自己的观点来解决问题,如果不在这时给以适当的辅导,可能会形成错误的观念。多解答,既可增加子女对父父母是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位老师,如果父母乐于阅读,小孩自然耳濡目染,受到影响,并可从亲子共读的亲密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与爱!

家长D: 看文字才算阅读,看图画、色彩不算阅读。
  "现在的小孩子都特别爱看漫画书,以前我给孩子买了很多图画书,现在孩子上学后,能自己独立看书了,我就很少再给他买配图的书了,只有看文字,才是阅读,孩子都有一定识字量了,多看纯文字的书,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可是,我儿子都7岁了,还是特别喜欢看那些很幼稚的图画故事书,这孩子是不是有些不正常啊?"
专家回答:
1.指出误区。
  就儿童的阅读活动而言,早期阅读指的是年幼的孩子,凭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画,相应的语言文字以及成年人的语言讲述,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如1-3岁是以图画为主的阅读阶段。
2.图画书对于早期阅读的独特价值。
  "图画书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 因此,孩子们的早期阅读是离不开图画书的。也可以说,图画故事书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孩子们的阅读生涯是从阅读图画故事书开始的。
(1)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前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社化及审美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有研究表明,高识字组的孩子和低识字组的孩子,同样看一本图画书,高识字组的孩子对图画的想象力反而不如低识字组的孩子。识字量大的幼儿更多关注来自文字的信息,往往一拿到书就逐字逐词逐句进行点读,即便是看图也属印证文字性的。因此,高识字幼儿阅读后,头脑中对画面特征的表象是模糊的。又因为文字具有"客观性"、"规定性"的特性,因此,高识字幼儿往往受文字表象的束缚,对画面的想像性较差,在编故事和想像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时,常常直接念书上的文字。而对于低识字幼儿来说,他们主要接受来自图画的信息,图画具有形象性的特点,生动的视觉表象能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唤起幼儿对所视对象的兴趣和情感,有利于记忆。因为图画表达的系统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图画故事书更加符合儿童的兴趣,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图画故事书阅读能使孩子进入故事的美好境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身心得以愉悦,情感受到陶冶。儿童的图画故事书阅读对儿童的发展,对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决不是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
(2)利用好图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字,并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学习生字词。
  尽管很多儿童读物都有插图,但是,有的图书由于画面的内容和文字关系不大甚至相互矛盾、二者位置不恰当或者插图数量太少等原因,插图并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在分享阅读所使用的图书中,每一段文字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图画,以充分体现该段文字的内容,二者紧密呼应。图画的颜色缤纷多彩,主人公形象生动可爱,背景细节丰富,夸张变形有趣而适当,能引起儿童极大的兴趣。
  有插图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插图。分享阅读利用插图的方法介绍。
3.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早期图画故事书阅读
(1) 指出不当的做法:有些家长把阅读就仅仅看成是让孩子来认字,或者让孩子读书的时候就让他照着文字往下读,那些孩子在读文字的时候就根本不去重视那些图画,一本厚厚的书,孩子也许仅仅只花了十分钟、五分钟就把书读完,然后就永远?quot;束之高阁"了,这本书应该带给孩子真正的艺术享受和丰富的精神营养,孩子却没有得到,对图画中所给予的丰富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却熟视无睹。这就失去了早期对于图画阅读的意义。
(2)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图画故事书阅读者,家长自己首先必须学会和懂得欣赏这门艺术,家长首先要成为一个图画故事书的爱好者,成为一个图画书的阅读者。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即使在学前晚期,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图仍然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成人应充分重视它,利用它。
家长C:"早期阅读=识字?"
  "我觉得让孩子看书的目的就是让他多认几个字,只要孩子会认字,就会自己看书了。从小打下良好基础,上学以后就容易取得好成绩了。所以我经常给孩子买一些生字卡片或看图识字之类的书,现在我女儿刚满4岁,她已经能认600多个汉字了!我这样的做法对吗?"
专家回答:
1.指出误区:早期阅读不等于识字。
  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与方式,有些托儿所和幼儿园大批地、正规地组织婴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大量的、系统的识字不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但是,有些老师在组织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故意回避文字的接触是愚蠢的做法。换言之,早期阅读决不等同于早期识字。
2. 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1)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识字。现在市场上的识字卡片实际上就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
(2)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有的孩子学会近千汉字,他还是不会阅读。不会阅读就等于没有学会书面语言。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以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他们往往不会用食指和拇指一页一页地从前往后翻书,而是用手去抓书;他们常常把阅读看成是一件自己能力所不能及、或者没有意思的事,缺乏阅读兴趣;他们即使认识了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却不能把所有字的意义连贯起来,完成对整个句子意义的理解,表现出阅读理解能力差的问题。
3.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
  家长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让年幼的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并不在于让他在阅读中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让他掌握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准备技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今后的正式阅读。学前儿童识字阅读不仅仅是识几个字的问题,更是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尽早阅读就是一切。因为阅读确实是孩子一切学习和发展的基础,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B: "阅读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早期阅读的反对派)
  "现在很多人都强调要及早阅读,可是,孩子还没上学,还没有一定的识字量,怎么可能阅读?我觉得孩子在上小学前只有先识字,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到正式上学后再开始阅读也不晚。学前阶段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学前阶段不必操之过急。如果把小学的读写任务提前到托儿所、幼儿园,势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与压力,甚至助长婴幼儿的厌学情绪。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
专家回答:
1.指出两大误区:一是忽视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二是过于强调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忽视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对汉字的伴随学习。
2.早期阅读的可能性。
  有关研究表明,早期阅读的起始时间以9个月到1岁为宜。如果家庭教育的方法适当,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就可能较早出现。(图表:孩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发展情况)
3.早期阅读的必要性(积极作用)
  有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当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 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儿童的早期阅读至少具有以下5个积极作用:
(1) 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
(2) 早期阅读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3) 早期阅读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
(4) 早期阅读可以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
(5) 早期阅读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4.识字和阅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只强调识字而忽视了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的最佳年龄是6岁左右,如果在11、12岁再来解决这一问题就为时已晚。之所以有人会认为孩子太小,不能阅读,还是由于他们把阅读活动看成了成年人心目中的一种教育活动,而不是把书本以及文字看作是一种正常的视觉刺激。事实上,阅读并不是一种人类生而有之的本能行为;阅读能力,也不是在认识了汉字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具有的天然本领。
  更深入地考虑,认字和阅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件事,成年人的正式阅读确实必须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但是,人们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生字,了解新的术语,扩展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正式阅读之前的准阅读活动,正是阅读能力出现、发展、提高的基础和前奏。而儿童早期的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儿童早一些启动这个发展过程,较早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为今后的文字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5.早期阅读应在什么时候开始?
  有关研究表明,早期阅读的起始时间以9个月到1岁为宜。早期识字势在必行,因为婴幼儿已经具备识字的生理、心理机制,心理学家的实验也证明,婴儿在没开口说话之前,能够教会他们认识和分辨约200个汉字。如果家庭教育的方法适当,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就可能较早出现(孩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发展情况表)。早期阅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依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了解这一过程,正确认识儿童的阅读活动,父母就可以掌握孩子的阅读进程,适时加以引导,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活动带来促进性的长期影响。

家长A:"小小婴儿会看书吗?他们有能力看书吗?他们能看哪些书?"
  "我儿子今年还不到3岁,前些天给他买了一些图画书,可是他一见书就又撕又咬,不到两天书全都坏了。小小婴儿会看书吗?他们有能力看书吗?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很困惑,我个人觉得孩子还太小,根本不会阅读,只会玩书,搞破坏,买书也是浪费。不知道我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如果他们能够看书,那他们能看哪些书?"
专家回答:
1.指出误区:对早期阅读概念的理解过于狭窄,否认孩子玩书,撕书等是一种阅读准备行为。
  众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后认为,人们对于儿童的阅读活动普遍存在误解,也正是由于相应的教育措施不得当,往往错过了许多教育良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迟甚至阻碍了儿童阅读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2.什么是早期阅读?它包括哪些阅读行为?
  学术界一般认为,早期阅读的范围实际上是很宽泛的。0-6岁的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也就是说,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举例)
3.正式阅读之前的准阅读活动,正是阅读能力出现、发展、提高的基础和前奏。
  事实上,人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指的是成人看书的一种行为习惯,而这种阅读习惯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练习才能养成。其实孩子天生是喜爱书本的,书对婴幼儿而言就是一个玩具,在经由咬、翻、甩、搬等各种对书的探索行动中,宝宝开始了他的阅读之旅。孩子翻书、玩书(最终多演变成为撕书)等活动,是对阅读的一种准备行为。


[ 本帖最后由 ourkids 于 2006-4-12 13:04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