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短暂的与持久的-- 读《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

短暂的与持久的-- 读《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

短暂的与持久的-- 读《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A村Jerry
2013-07-11 橡树文字工作室

 “童年时从自然之美中观看上帝的作为,青少年时经历信仰的挣扎,壮年时主导新英格兰的复兴运动,晚年时在印第安人中间宣教,逝世之际他是位于普林斯顿的新泽西学院院长。他和妻子萨拉抚养了十一个孩子并培育了那构成‘一个美国王朝’的家族。”


  曾经有位牧长告诫我不可尽信传记,尤其是基督教伟大圣徒的传记,因为攥写人往往会带着怜悯的心态删去那些不怎么光彩的片段,免得使读者失望或被绊倒。本书作者马斯登亦认为没有一位史学家能够完全中立的观察一段历史或看待一位历史人物,即使是最公正的观察者也有偏见和盲点,也有自己的兴趣。他处理的方式便是承认自己的观察点和兴趣,而不是假装中立。这本书没有单单叙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也不仅仅描绘爱德华兹这个人,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客观证据将爱德华兹身处的那个跌宕起伏的年代和三种文明的漩涡展示在我们面前。

  钟马田博士认为“清教徒们就如阿尔卑斯山脉,路德和加尔文好比喜马拉雅山脉,但爱德华兹就如珠穆朗玛峰。”爱德华兹的宝贵之处在于他既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清教徒,他在著作里探讨了最深层的哲学问题,又能将理性降服在圣经的权威之下。善于思考的人勇于挑战传统和权威并常以此为乐,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多有桀骜尖锐的一面,而其中真正伟大的则往往是那些有谦卑风度的人,我想在这一点上爱德华兹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爱德华兹对自己信仰的真实性十分看重。

  他曾经极度排斥父母深信的教义(预定论等),也曾有过两次类似归信的经验,以至于当他再一次感受到上帝的伟大,确信上帝不是凭一己之欲决定世人命运的暴君时,在狂喜之余他更多的是怀疑,害怕自己受到第三次愚弄。但这一次,这种情感没有再消失。事后,爱德华兹承认他依旧不能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对‘拣选的公义与合理性’的确信,他只知道在那一刻他的思想突破了,看世界的角度变革了,对信仰的认知翻转了,上帝之灵在他心中动工了,但他的并未从此过着快乐、属灵的基督徒生活。

  这本传记的难得之处,在于它很好地记录了爱德华兹信仰的低谷和高潮。爱德华兹反省自己在归信的前三年表现得更像一个基督徒,过着喜乐敬虔的生活,但是更多时候他是靠自己的力量在强撑这个信仰,以至后来他的力量崩溃了,自己也陷入焦虑、消沉的低谷,在日记中写下‘远离一切宗教慰藉’。

  我想这个状态很多弟兄姐妹都有过,至少我也是多次经历,而上帝的奇妙之处在于,纵然我们丢弃他,祂也不曾远离我们。爱德华兹在一次几乎濒死的疾病中再次开口吟诵‘我的心等候住,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诗130:6】’,并慢慢地重新恢复到从前的样子。虽然从后文看来,他一生并未真正脱离抑郁的困扰,但也再未出现过类似这三年的黑暗。

  这是一段给人无比安慰的经历,基督徒不是圣人,基督徒也不是道德的持有者,基督徒更不是站在高处批判社会的人。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本质上也不过是需要怜悯的罪人,会软弱,会跌倒,会抑郁,会流泪,上帝不要我们做好人,上帝要我们在他面前诚实地做我们自己,谦卑的寻求帮助。没有必要假装喜乐,过麻痹自己的生活,更不需要隐藏自己的疑惑。信心是一次赐下的,信心的生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低谷和不信,不断祷告,安静等候那一位神。

  另有一段令我很有感触的描写出现于本书的下部。

  因坚持自己深信的教义,爱德华兹得罪了自己的会众,被以230:23的投票赶出了教区,他随即投身到印第安人的聚集地,在战火和死亡的阴影下对印第安人传教,并完成了三部巨著。当新泽西学院请他出任院长时,他拒绝了这份可以为他带来安全和安逸的邀请,虽然最后在委员会的决定下,他不得不前往继任,但心中挂念的仍是那未完成的其他著作和在印第安人中的侍奉。从一个已全面宣战,随时可能被剥掉头皮的地方逃离,大部分人会求之不得,但爱德华兹和他的一家看中的从来不是地上的安逸。

  1758年1月爱德华兹失去了父亲,他强压悲痛前往普林斯顿的新泽西学院出任院长,却于3月份死于天花疫苗接种,两周后她的女儿以斯帖去世,同年9月,她的妻子决定抚养以斯帖的两个孩子,但不久也死于疟疾。爱德华兹一家在一年内失去四位重要的主心骨,出现了两个孤儿,但这个有着坚强信仰的家庭并未倒下。200年后,这个家族共出现14位大学校长,百余位律师、传道人、大学教授等杰出人才,构成了‘一个美国王朝’ (不过这个数据没有找到更具体的来源,仅供参考)。
  上帝的手从未离开这个家,如同祂自己应许的:
  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爱德华兹深信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救赎史,要认识世界之先,必要先认识作为造物主的上帝,这虽然不是他独创的历史观和神学观,却为将要各种思潮撞击的北美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时代在改变,爱德华兹生活的年代和他自己还在家中保留奴隶,而最钦佩他的学生则成为坚定的废奴制度推进者。他去世以后,他在普林斯顿的继任者之一约翰.威瑟斯庞是唯一在“独立宣言”上签名的圣职人员。不知道如果他多活一些时日,会对那场独立战争有何感言呢?

  不管身处何年代,世上的时光总是短暂,惟愿这短暂的一生在永恒里有意义。




(此文转自A村Jerry的新浪博客,《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乔治·马斯登著,董江阳译,游冠辉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