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weiwei她爸
(Buzz)
发表于 2007-12-2 12:29
只看此人
上海车牌卖5万,责在政府“罚”在百姓?[转帖]
上海车牌卖5万,责在政府“罚”在百姓?
唐述权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国内惟一实行私车牌照拍卖的上海,10月份拍卖价突破5万大关,11月逼近5.5万元。这号称全国“最贵的铁皮”,今后的拍卖价如果够得上买一辆伊兰特,大家也不必太过吃惊。艳羡着周边城市的四位数车牌价,上海市民大呼买得起车上不起牌。而对此,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表示,拍卖制度暂时不会取消。
从1994年实行拍卖制度以来,如今已有10多年了。那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并长期不动摇呢?
上海给出的理由大致有二。一是为了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另一个则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第一个理由看似堂而皇之,实则难圆其说。
首先,控制机动车数量是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命门”?世界上比上海机动车保有量多的大城市不在少数,近邻日本东京的保有量在800万辆以上,比上海多出好几倍,但其交通井然有序。纽约、巴黎也是数字惊人,但他们有办法让这些车辆不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出行而造成拥堵,他们可以让车主自愿放弃开车进城而选择公交系统。可见,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在控制数量的“堵”上面。
其次,车牌拍卖制度能否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按理说,天价可以阻挡很多普通老百姓的购车步伐。但“堵”容易导致“歪”。在上海挂不了牌,可以到周边省市挂。据估算,上海今年新增汽车中约20%挂的是苏浙等外地牌照。这不但没有把量控制住,还带来了更加复杂的管理问题。
第二个理由则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先锋号,殊不知“橘生淮北则为枳”。
撇开新加坡发达的交通系统和先进的管理体系不说,单就是其“城即为国”的特性就不是上海所能模仿的,要想在新加坡城周边挂牌,就只能去马来西亚和印尼了。此外,上海对于拍卖的做法至今尚未拿出收费的法律依据,也没有召开听证会,仅凭“与国际接轨”就让老百姓“大出血”,可以说于法无据,情理不通。不仅如此,牌照拍卖还有于法不合之处,它与新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行政许可法》均有冲突和矛盾。现如今,上海的车牌拍卖价已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在同一档次的新加坡旗鼓相当了,这颗“苦枳”老百姓吃起来可不好受啊。
同理是否可以得出:大医院里病人爆满,也可以改善就医环境为由拍卖挂号看病权?显然不行,因为这近乎于趁火打劫,明火执仗。
做好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为政府职责所在。出现严重拥堵现象说明政府工作没完全到位,在治理交通这张答卷上扣分很多,理应分析原因、加大投入、优化管理,而不应将其作为让老百姓掏钱埋单的说辞,更不应采用拍卖这种只涨难落的方式。让大家为城市交通出一份力,大家是乐意的,即使限制机动车总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应采取诸如排队、摇号等非拍卖形式。一拍卖拍出个天价,就不是出力而是“出血”了。责在政府,为什么“罚”却在市民?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呢?
近日媒体又从权威人士口中报道出上海可能将收“道路拥挤费”,后虽被官方否定,但引起的震动之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内普遍存在且屡被诟病的“收费式管理”。要是上海交通已相当发达,公交系统已非常便利,老百姓出行已有诸多选择,然后再提高特殊路段的通行费用,这种宽严相济的做法应该也是会受到欢迎的。但如果把收费当作管理的“万金油”,人们会厌弃的。
如果说向东京、纽约这些国外发达城市学起来有难度,那境遇相仿的北京的一些做法总是可以借鉴一二吧。北京由于历史积淀的问题堪称“首堵”,不过近几年在奥运吹来的春风下有了不少新气象。在北京,公交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打动人心,政府出巨资降低公交出行费用,坐公交车和地铁可以说在全国最便宜,这是在让利于民,而不是相反。虽然拥堵这个顽症还没彻底治好,但北京市民逐渐地打心眼里竖起了大姆哥,这说明北京的路子走对了。如果说北京是因为有了奥运的春风吹拂才有了公交优先的生根发芽,上海不也有世博会么?
从资金上来说,金融之都的上海可谓雄财厚金,光10多年的牌照拍卖就将近百亿揽入囊中,但从公布的百亿元资金去向来看,上海在公交优先这篇大文章上大有潜力可挖。
如果有了公交优先,牌照拍卖制度这一变相“惩罚”,则可以休矣,而且越早越好。“道路拥挤费”,当三思而后行。
无论如何,“首堵”的帽子,上海千万不能要呀!
[ 本帖最后由 weiwei她爸 于 2007-12-2 13:32 编辑 ].
附件
-
06_094342_shanghai2.jpg
(29.81 KB)
-
2007-12-2 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