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4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农民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后,老师们觉得与教本地孩子有什么不同吗?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比如:韩国人、日本人、西班牙人  

外省户籍,好像从这个学期开始就不收借读费了.

TOP

孩子都一样,看家长老师如何教了,在家有家风,在校有校风。.

TOP

回复 52#sheep_mami 的帖子

教育不是万能的  
老师也不是万能的   千万别把老师当做神,认为孩子上了学,就是老师的事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imimao7512 于 2009-3-6 08:32 发表 \"\"
教育不是万能的  
老师也不是万能的   千万别把老师当做神,认为孩子上了学,就是老师的事了
說得很有道理,所以我說要看家長和老師如何教育了。.

TOP

回复 54#sheep_mami 的帖子

没办法啊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认为是学校、老师的事了,与自己无关了
对老师的要求一大堆,可是这些家长有没有想过,自己应该在孩子的教育上,承担些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mimimao7512 于 2009-3-6 14:31 编辑 ].

TOP

真的不是对他们有歧视,可事实摆在眼前,在一些生活习惯上确实有比较大的差别,上海的小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有几个不在外面补课的,起点当然就高了,农民工只知道做生意啊,或者有的生了几胎的,哪有空管得了那么多。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公办学校可以将农民工的孩子和上海本地的孩子分班管理,那么老师也不用为了交26个字母烦恼了,这些学生的成绩在平时考核时可以适当的降低要求,老师的压力也就不会太大了。想想我家小儿今年9月份要进小学了,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就进附近的公立小学了,据说教学质量还不错,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这家学校即将和一所专收农民工的学校合并了,晕啊.......

TOP

回复 56#Eric宝宝 的帖子

本来,我也想把我儿子放在我自己身边的,在我的学校就读(毕竟自己带进带出比较方便)
但是,我现在被我的那帮民工学生吓怕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家小猴一定会不求上进的
幸好,我妈家的对口小学是明强小学——闵行区好的公立小学,所以我们一家就决定让我家小猴进明强了,初中到时候再说吧  
所以,你现在赶快想办法,把你儿子的户口迁到对口小学好的地方去吧.

TOP

回复 46#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纯属好奇的一问,那么没有得到允许生了二胎甚至三胎呢,是不是也受上海的义务教育?.

TOP

这个帖子的问题很有意义。因为以后这种情形(上海孩子与外地孩子同读)只会增多,所以教师们到的确应该多考虑这个问题了。
个人以为,抱怨无用,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倒是一种实际的想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花间 于 2009-3-6 17:37 发表 \"\"
纯属好奇的一问,那么没有得到允许生了二胎甚至三胎呢,是不是也受上海的义务教育?
现实情况是这样的.至少我女儿的一个同学的家庭是这样的.也看到过两个以上孩子外的外来人员家庭的每个孩子都在上海的公办小学读书..

TOP

女儿学校的老师对民工的孩子一视同仁,对他们的家长也十分尊重,非常可敬。
孩子能在这样的班里学习,我感到很放心。.

TOP

这是一个融合的社会,这里是一个融合的上海。
这种融合的文化,其实会给下一代带来有利的思维影响。.

TOP

回复 58#花间 的帖子

交了罚款,就可以多生几个啦,当然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啦
因为:农业户口头胎生女儿,还可以生第二胎;不过第一胎是儿子的话,我们班级的家长还照样生(估计现在的罚款不多).

TOP

回复 58#花间 的帖子

当然,我是班主任,我们班33人,不是独生子女的有11人,其中家里有4个孩子的1人,3个孩子的4人,2个孩子的6人,都是外地农民工,他们都喜欢生儿子,最小的都是儿子,习惯都很差,倒是几个做姐姐的就算成绩不是很好但很乖,很懂事,我比较喜欢。他们都是姐弟几个在我们学校享受义务教育的,跟上海的孩子一样。.

TOP

回复 64#小雨霏霏 的帖子

多谢!明白了。.

TOP

回复 64#小雨霏霏 的帖子

谢谢老师解答了我很长时间的困惑!还有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TOP

回复 64#小雨霏霏 的帖子

看来农民工的女孩在家不受重视, 真是可怜.
我公公婆婆家的大楼门口有一家子是专收垃圾为生的, 生了3个小孩, 前2个是女孩, 就因为要个男孩, 生了第3个,才满意!.

TOP

不能把外地孩子叫做农民工孩子吧?外地孩子包含农民工孩子,但是不全是农民工孩子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mimimao7512 于 2009-2-18 15:12 发表 \"\"


这些孩子是人才引进的孩子,还是民工子弟呢?   这里可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啊

我女儿读的是民办小学,她们班里就有3分之一的同学的父母是外地人,不过这些父母都是很优秀的外地人,他们当年都是通过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的大学,现在也都是公司里的人才。
如果我女儿读的学校、班级里有那么多民工子弟,我是不敢让她去那个学校的,不是我歧视民工和他们的孩子。因为我家是女孩子,所以我更注重对孩子气质上的培养,试想孩子如果天天和这些民工子弟在一起,...... ,5年后估计就成一小村姑了。.

TOP

回复 67#家有小胖子 的帖子

对,他们就是不停的生,不生儿子誓不罢休!生了个儿子就算完成任务了,特别宠,所以这些孩子习惯特别差。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抱在一起躺在地上翻滚、打闹,我跟他们说地上脏,妈妈洗衣服很辛苦的,他们却跟我说:“阿姨一天拖好几次,比他们家干净多了” 他们不是用手指头狂挖鼻孔就是用尖的铅笔芯剔牙齿,一直令我想不通的是他们对拖到嘴唇上的鼻涕可以毫无感觉,任由它慢慢风干。 这些孩子只要一让他们做作业浑身就会爬满懒虫,懒到哪怕少些一个字都好。可是打架却很“勤”,只要别人观点不同,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他们都会用武力解决,真是伤透脑筋。经常会看到有些妈妈脸上有伤,孩子说是被爸爸打的。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由妈妈负责督促学习,而爸爸只管自己打牌、按电视,哪怕是妈妈回了老家爸爸也不会管他们的学习,因为这些爸爸认为教育孩子在家是老婆的事,送到学校就是你们老师的事了,他传宗接代的任务已经完成。与这些家长接触多了,我才明白这些挺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坏习惯,有时候想想这些孩子也挺可怜的。.

TOP

回复 66#卡卡MM 的帖子

胎感谢您的理解了 ,其实要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卫生、行为习惯比教他们学习知识累得多,真希望能有个给农民工家长学习的学校,否则我们这些老师可是事倍功半啊!不过每当看到孩子们有些小小的变化,哪怕这是一个反复不定而又极其漫长的过程,我又会对他们充满希望。.

TOP

回复 71#小雨霏霏 的帖子

“真希望能有个给农民工家长学习的学校”——这是不可能的,农民工家长忙着挣钱养家糊口呢,哪里有空上这样的学校?
更何况你也知道的——“这些爸爸认为教育孩子在家是老婆的事,送到学校就是你们老师的事了”,哪里有心思上这样的学校?
认命吧,我现在对着班里的民工子弟,是无语加无语,现在只能求无心无愧,我实在是怕了他们了

[ 本帖最后由 mimimao7512 于 2009-3-12 10:48 编辑 ].

TOP

我最怕的就是家长跟我说:“老师,我没文化,你就让他留级好了。”.

TOP

真实写照.

TOP

不是歧视农民工子女,但他们的习惯真差,家教也差,冬天流着两根大鼻涕,随时随地吐口痰,不以为然,天知道,只有农村的土地是天然的吐痰的场所。上海的水泥地是不吸痰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里马妈妈 于 2009-3-12 11:34 发表 \"\"
不是歧视农民工子女,但他们的习惯真差,家教也差,冬天流着两根大鼻涕,随时随地吐口痰,不以为然,天知道,只有农村的土地是天然的吐痰的场所。上海的水泥地是不吸痰的。
呵呵,我见到的大多数不是这样的.有许多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习惯也很好的,对了,现在外地的孩子父母娇惯的也很多,对女孩子也是一样的好,尽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我就认识一夫妇,生了三胎,都是女孩.有的时候很奇怪的,头一个是男孩的,再生第二个也是男孩,头一胎是女孩的,第二胎也是女孩,所以挺奇怪的.

其实上海人想生两个也大有人在,只是不能生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9-3-12 16:17 发表 \"\"

呵呵,我见到的大多数不是这样的.有许多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习惯也很好的,对了,现在外地的孩子父母娇惯的也很多,对女孩子也是一样的好,尽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我就认识一夫妇,生了三胎,都是女孩.有的时候很奇怪的,头一 ...
倒也不是不能生. 确实是不想生.
生了小孩就得对他(她)负起责任吧,要让他(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好,学习习惯好,且还不说气质的培养,审美观,其他技能的培养~~哎, 想想都累, 我跟我老公说了,除非我做全职妈妈,且家里有足够的财力,我是不会要第2胎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小胖子 于 2009-3-12 17:48 发表 \"\"


倒也不是不能生. 确实是不想生.
生了小孩就得对他(她)负起责任吧,要让他(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好,学习习惯好,且还不说气质的培养,审美观,其他技能的培养~~哎, 想想都累, 我跟我老公说了,除非我做全职 ...
我怎么接触到很多想生二胎的上海人呢?呵呵.当然都不绝对的,有些人还一个也不想生呢..

TOP

引用mimimao7512: 今年又转来几个民工子弟(徐汇区好的公办学校是不会进民工子弟的,很不幸周边地区的民工子弟就只能进我们学校了,郁闷啊,真不公平!!!)
这个教育局有责任,就应该按民工子弟的居住地就近分学校,这样分散开比较好。在生源平等的条件下考查,才能真正知道哪所学校教学质量好!!!.

TOP

回复 79#koalamama 的帖子

教育局的头头脑脑们才不会公平呢
因为他们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些学校,当然要保证那些学校的生源啦
现在要减负,我问过班中的学生,回家还看数学书吗?自己还会做一些补充练习吗?结果,答案是:不看、更不做。———严格执行教委的意见
现在的练习册(薄薄的那本)正确率是直线下降,批好练习册我只想撞墙     我的天啊,他们当自己是天才?.

TOP

这个问题应该是从教的人才有资格回答

如果你自己是公办学校的老师,正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弟小孩,不??才怪!他们比本地小孩成绩更好?性格更完善?品德更高?事实是这样吗?
不是老师的,就拜托不要主观乱回答!
现在的公办老师,真的很累!你们才是最可爱可敬的人!

再请诸位稍想:
1.上海本地的经济条件许可的为什么要送孩子进私立学校?
2. 外来引进人才经济许可也同样为什么把孩子送私立?
3. 上海本地只允许只好也只敢生一个, 就是这一个去和超生的N个共享本土几代人积累下的教育资源, 这个叫做公平?.

TOP

回复 73#钦钦宝宝 的帖子

我最怕的就是家长跟我说:“老师,我没文化,我把他交给你了。辛苦你了!”

听了这话,我晕死——这是你的孩子、又不是我的儿子、女儿!  更何况我不是班主任,只是任课教师,我一每节课35分钟,一周四节课,共计140分钟=2小时20分钟,然后加上订正、批改的时间,和你的孩子接触的时间充其量不超过一周10个小时。  

还是那句话——老师不是万能的,千万别把老师当做神,认为孩子上了学,就是老师的事了 。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管,你没有足够的文化水平,至少能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可是,这些家长做得到吗?

公办学校老师的日子不好过啊!.

TOP

感觉民工子女一般较淳朴,少数也有品质恶劣的,个别一个月不洗澡,所以浑身发臭,人不笨,但父母没多少时间管孩子,所以一些民工子女习惯不好,见识也不多,知识面较窄。
上午老师一个电话打过去,家长正在菜场卖菜,没空接电话。晚上老师要去家访,家长很早就睡下了,因为明天要早起。

[ 本帖最后由 瞳心 于 2009-3-15 21:10 编辑 ].

TOP

回复 82#mimimao7512 的帖子

万分同情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koalamama 于 2009-3-13 10:20 发表 \"\"
引用mimimao7512: 今年又转来几个民工子弟(徐汇区好的公办学校是不会进民工子弟的,很不幸周边地区的民工子弟就只能进我们学校了,郁闷啊,真不公平!!!)
这个教育局有责任,就应该按民工子弟的居住地就近分学校 ...
.

TOP

引用:
原帖由 羊羊妈VIVIAN 于 2009-3-13 18:03 发表 \"\"
如果你自己是公办学校的老师,正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弟小孩,不??才怪!他们比本地小孩成绩更好?性格更完善?品德更高?事实是这样吗?
不是老师的,就拜托不要主观乱回答!
现在的公办老师,真的很累!你们 ...
有的人又要砸我了!
但我真的反对,非上海户籍的孩子与上海孩子抢教育资源!所以,孩子现在的学习才会那么吃力,竞争厉害呀!
那些农民工的女孩真的是读书的料,而且坐在那里上课可以纹丝不动,简直太让人佩服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羊羊妈VIVIAN 于 2009-3-13 18:03 发表 \"\"
如果你自己是公办学校的老师,正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弟小孩,不??才怪!他们比本地小孩成绩更好?性格更完善?品德更高?事实是这样吗?
不是老师的,就拜托不要主观乱回答!
现在的公办老师,真的很累!你们 ...
正确..

TOP

引用:
原帖由 ananbaby 于 2009-3-16 12:12 发表 \"\"

有的人又要砸我了!
但我真的反对,非上海户籍的孩子与上海孩子抢教育资源!所以,孩子现在的学习才会那么吃力,竞争厉害呀!
那些农民工的女孩真的是读书的料,而且坐在那里上课可以纹丝不动,简直太让人佩服了 ...
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只能证明你没教到大批的农民工子女.
这种孩子有的..

TOP

对农民工子女无言

可怜\可悲\可叹的一群..

TOP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不仅在学费
www.jyb.cn 2009年03月13日  来源:红网
  “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再次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内容提出。在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中,委员们结合调研中所了解到的数字,“把脉”农民工随迁就读子女上学所面临的困境,为属地化教育开出一剂剂或猛烈、或温和的“药方”。(《中国教育报》3月11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已经切切实实地为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提出议事日程,政协委员也为此开出“药方”,值得关注与期待。不过,如果仅仅把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视线聚焦于义务教育阶段,而把高中阶段排除在外,并不能真正、完全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例如,农民工子女在高考报名时的身份认同问题,就需要政协委员开出“药方”解决来。

  正如民进重庆市委员会组织人员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数量已经超过40万,作为拥有农民工大省的广东,广州随迁子女数量31万余人,深圳37万余人,东莞25万余人。这组庞大的数据反映出的教育问题不但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在高中阶段同样存在,一部分农民工子女迫于政策压力,即使能够进入当地读高中(实际上已经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上学问题),也不得不回到家乡就读高中,他们不想成为高考移民,他们也成为不了高考移民。

  感谢全国政协委员“把脉”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上学问题,但是把脉之余,其实还差点什么,那就是还应该把高中阶段也纳入“把脉”的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好好地为“高考移民”“把脉”,别让它一次一次地成为农民工子女挥之不去的痛。随着农民工进城规模的不断扩大,跨省流动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高考政策中的高考移民的概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如果高考移民这一概念不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一直困扰农民工子女高考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即使解决了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问题,要是考试的身份问题得不到解决,高考之痛,将会更多地在这些孩子身上重演。笔者甚至认为,越是解决了他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上学问题,越会加剧高考报名时的身份认同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将会在高考前不得不回到家乡参加高考,这样的结果,将会是怎样的不堪设想?我不敢设想。

  任何教育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考虑与其它相关政策有没有合理衔接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绝不能不提高考移民这一敏感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果只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而牺牲高中阶段,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绝不是最佳方法。因此,政协委员何不将户籍改革与高考移民问题一同提出来,将基础教育做为一个整体去解决,而不是人为地划分为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邵留生).

TOP

别让农民工子女输在起跑线上

记者 田雨 吕诺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农民工的子女时,一幕幕情形让我们感到揪心:12岁的陈其国因交不起300元的借读费而黯然辍学;小姑娘唐静捧着变味发馊的饭盒向往“有菜有肉”的公办学校食堂;小刘阐怯生生地向学校教务处的每一个老师解释:我爷爷现在交不上学费,您先让我上课,过几个月一定补上……

    同样是孩子,只是因为他们的父辈是农民,在受教育这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上,从起点上他们就远远地落在了城里孩子的后面。

    “如果在起跑线上就不公平,农民工子女一辈子都谈不到公平!”

    “我们学校学生早就招满了,你们下学期再来吧!”

    2月17日,从安徽金寨来北京的张女士带7岁的女儿到丰台区大成学校报名,被学校保安拒之门外。

    “我们首先要保证北京市的孩子就学。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在他的户口所在地,国家把他的经费拨到户籍地学校去了,到我们这里借读,200元借读费连套桌椅都买不下来。借读学生增加,教师的劳动增加,但经费没增加。我们已经承担的压力太大了,除非教委给我们盖房子。”一位副校长这样向记者解释。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陵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义务教育阶段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农民工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

    户口,这个一直困扰着他们父辈的难题,如今又严峻地摆在农民工子女们面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处处长王民养说,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但是,根据北京市财政局的统计,北京市每年都对农民工子女就学予以教育经费补助,以西城区为例,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约有3000人,以每个孩子的教育成本为3000元计算,西城区财政要出900万元。这样一来,北京市教委规定的200元至500元借读费根本不足以弥补这项开支。

    北京市财政局一官员表示:“900万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文件说是说,实际上真正落到实处还得有一定时间。各地情况也不一样,财政收入相差很远,一点一点来吧。”大成学校的那位副校长说。

    不过,孩子们的时间是不能等的,他们在一天天长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所所长景天魁说:“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属于起点公平,如果在起跑线上就不公平,农民工子女从小就享受不到起码的受教育权利,那么,他一辈子都谈不到公平!”

    在漂泊的学校里,孩子们跌跌撞撞地继续学业……

    新华社记者以外地生源家长的身份来到杭州市西湖区长桥小学,为在老家的孩子办理借读。学校教导主任说:“你的孩子是超出班级名额的,现在又不可以明收赞助费,你就买个乒乓球台、篮球架或者空调之类的,1000元到2000元钱左右吧。”

    校长的回答也许更“便民利民”,他告诉记者“直接把钱拿过来就可以了”,但“你们要写一个条子,就说是你们自愿捐的这笔钱”。

    当然,并非所有的公办学校都这样。但是,公办学校的门槛在大多数农民工看来,实在太高。要进入城市公办学校,通常需回老家乡镇政府开具家里没有监护人、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然后要凭务工证、暂住证和计划生育证明等,到流入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到公办学校报名。

    这种情况,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看来,是程序合法但客观实际不合理。他说,对一个农民来说,办这些手续,既要花钱、花时间,又要托人情,还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冷落和刁难。

    记者在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采访时获得一组数据:北京市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少年大约有24万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子女,其中大约18万就读于公办学校,近6万人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目前北京市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中,已通过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大约有10来所。

    以10来所学校的容量来考量,6万名农民工子女这个数字显得过于庞大了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子女流入了“非法”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都有过转学的经历。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民工学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经常不是被驱赶就是被关停。

    在漂泊的学校里,农民工子女跌跌撞撞地继续着他们的学业。

    学者呼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

    “蜈蚣!”42岁的薛全礼操着浓浓的豫东口音帮女儿补习普通话。女儿第一天上学回家,没有早晨送她上学时的兴奋,蔫头耷脑坐在屋角不说话。一问,原来同桌小朋友文具盒上的蜈蚣被她说成了“龙公”,这个在老家完全没有异议的叫法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结果,开学第一天,小姑娘便得了一个豫东口音的绰号:龙公。

    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独自品尝着那一份孤独、自卑和尴尬,以及城里孩子对他们的陌生和不理解,甚至还有歧视和欺负。

    来自同龄人异样的目光,让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时刻感到沉重的压力。

    培培在北京市一所公办小学上五年级。她聪明伶俐,成绩优异,但是年年三好学生评选,她都榜上无名。她不服气:“我学习比他们好,表现比他们好。评不上三好,就因为我是农村的吗?”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很多学校做不到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

    对此,王春光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

    但愿他们能够真的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生长,享受同一片阳光。


   新华网   .

TOP

农民工对子女受教育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新华社记者、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联合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降低收费标准”,是农民工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两个最大愿望。

   这一调查历时7天,由新华社记者、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

   调查显示,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占受访人数的58.4%。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占34.4%;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的专门学校”,占13.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陈光金表示,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人没有资格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这位专家表示,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给人们的日常行为和语言带来了莫大影响。

   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占62.4%;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占12.8%。只有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分别占4%、1.6%和0.8%。

   陈光金认为,这一结果表明,农民工流入地还没有利用社会资本,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服务提供便捷的信息渠道。这无形中增大了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社会交易成本,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调查显示,收费高、没有城市户口,是农民工子女求学路上的两大“拦路虎”。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

   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南京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南京市打工的罗阳告诉记者。

   陈光金认为,进城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制订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及时予以查处。这位专家强调,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没有像公办学校一样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两者不在一个起点上。民办学校所收取的费用一定要用于自身教育设施的改善,不能挪作他用。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

   调查问卷还表明,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

   81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城里学习成绩“一般”,16人表示“不好”;表示孩子成绩“好”和“很好”的有27人,占受访者总数的21.65%。

   调查同时表明,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只有13人表示“每天都能”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10.4%。

   调查显示,81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占受访总数的64.8%。只有5人表示,孩子在重点学校就读,占受访人数的4%。

   尽管绝大多数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条件简陋,仍有111名农民工家长对目前孩子上的学校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占受访人数的88.8%;表示“不满意”的只有10人,占8%。“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有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克文来自江苏宿迁,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陈光金认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所以往往是走一步算一步,因而对孩子的成长和学校质量的要求大多不高。.

TOP

城里孩子眼中的民工子女

记者 王骏勇 蔡玉高

    “我们班有个同学是从安徽乡下转来的。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在学校吃午餐,一顿饭才3块钱。但他每天都在外头买点包子吃。有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在学校里吃,他却说喜欢吃包子。其实他是没钱交午餐费,好多同学很奇怪为什么他家连几百块钱都交不起?”

    这是无锡市一家小学一位姓许的四年级学生眼里的农民工子女同学。这些乡下来的孩子,在支付高额借读费、赞助费后,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却还要承受城里同龄人对他们的陌生和不解。

    说起乡下孩子,生活在城里的同学七嘴八舌。

    五年级姓李的学生:“我们班上学期来了个乡下孩子,穿得很脏,脸上整天黑黑的,就像没洗干净一样。他不爱说话,没什么朋友,学习成绩也很差,经常不及格,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听课的。”

    六年级姓袁的学生:“我们班有个从江苏兴化来的,父母是打工的。她的文具什么的都很旧,没有新潮的钢笔、彩笔。但是有几个同学老是欺负她,硬向她借这个借那个,不给就死缠烂打。她跟他们论理,可是说着说着便趴在桌子上哭起来了。”

    “穿得破破烂烂,身上脏兮兮的,又不爱说话,动不动就一个人偷偷地哭,不跟我们城里孩子一起玩……”来自同龄人的异样目光,让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感到沉重的压力。

    当记者问农民工子女“愿不愿意到公办校上学”,得到的回答几乎全部是否定。即使不交学费,他们也表示不愿意去,理由有很多,比如“城里孩子爱欺负人”“讲家乡话会被嘲笑”“城里孩子瞧不起我们”等等。

    今年13岁的赵伟4年前就跟着卖水果的母亲来到无锡,在一所公办学校里上学。每天早上5点钟他就要起床,跟着母亲出摊子,有时还要到大市场上批发水果。晚上赶完作业,还要继续帮母亲卖一阵水果才能回家。

    赵伟平时没什么零花钱,穿的衣服也很破旧。他自己并不觉得辛苦,但城里孩子对他的排斥和歧视却让他很难受。“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也没什么新文具。城里的同学就笑话我家里穷,我心里难受死了,可我不敢告诉妈妈。”赵伟委屈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南京市明光双宇民工子弟小学采访时,一位从公办校退休的赵老师坦言:“乡下的孩子到公办学校上学,经常会被城里孩子嘲笑、挤兑。有的乡下小孩普通话不标准,根本不敢开口讲话,也不跟城里孩子一起玩。要不一个人呆在教室里,要不放学赶紧回家。”


   新华网  .

TOP

我个人觉得,上海这方面做的不错的.公办学校里面的那些农民工子女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歧视,除非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无法报考..

TOP

  我的孩子还是跟我说他想回老家去上学! 他觉得还是在老家开心..

TOP

.

TOP

看了这个帖子,彻底打消了我送孩子进对口公立的想法,我可不想孩子以后有一帮拖鼻涕、打架的同学。

我们可以逃离,当然还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过总比老师们好些,对那些教民工孩子的老师们万分同情中~.

TOP

作为老师,我只能认命了  
命里和这些民工孩子有缘  
我没有能力改变他们,那我只能接受现实(虽然,我到现在还是无法忍受)
但至少,我可以为我自己的孩子做点事,那就是为他找个好学校,远离那些民工孩子.

TOP

极端

反对歧视民工!
更反对把民工捧上天!!
因为,捧,同样也会捧杀!!!
任何事走极端都很可悲!.

TOP

引用:
原帖由 民工孩子妈 于 2009-3-17 09:35 发表 \"\"
  我的孩子还是跟我说他想回老家去上学! 他觉得还是在老家开心.
我是在城镇长大的,呵呵,觉得上学时光还是挺好玩的。
有愉快的童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