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讲述基督教神学的故事 (节选)

讲述基督教神学的故事 (节选)

讲述基督教神学的故事 (节选)

摘录自奥尔森(Roger Olson)著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引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尽管许多现代读者认为,读历史简直味同嚼蜡,但是故事永远都深受读者的青睐。然而历史却是由故事构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故事当然不是指杜撰的小说或者寓言,而是指“叙事”。所以,讲述历史就是述说故事,也就是述说(但愿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塑造文化、宗教与国家之人的叙事,包括他们的事件、运动、观念与生活。

  基督教的神学历史,当然可以而且也应该当作故事来述说,因为其中充满复杂的情节、感人的事件、有趣的人物,以及令人拍案惊奇的观念。所以,本书抱有一个志向,就是要把神学的故事说得精彩绝伦,让每个次要情节都发挥得恰到好处。

  有一条脉络贯穿整个基督教神学的故事,把许多故事串联起来,成为基督教思想发展的单一大叙事。这个脉络就是,所有基督教神学家(无论是专业或业余的神学家)对于救恩的共同关怀:神赦免与更新有罪人类的救赎行动。当然,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会有其他的关注粉墨登场,但是认识并正确地解释救恩,似乎是构成其他关注的基础。有一位现代的神学史家观察得很正确:“对于一位神学家,救恩论(救恩的教义)通常是他打造其他教义的基础。”因此,基督教神学故事就是基督徒反思救恩的故事。这个故事当然也包括对于神与神的自我启示、耶稣基督的位格,以及其他许多与救恩相关信念的省思。但是基本上,这一切都与救恩有关:救恩是什么、如何发生,以及在发生的过程中,神与人扮演什么角色。

  在基督教教义发展的形成与改革阶段,这个救恩关怀更是显而易见。大约在公元300至500年之间,人们就神、耶稣基督、罪与恩典等基督教信念展开激烈的论辩,这些论辩占据了早期教父的所有注意力,主要都是为了捍卫与保护救恩的福音。在16 世纪发生的基督教国度与神学之分裂,以及促使欧洲新教与罗马天主教改革的因素,主要也是因为对于福音具有不同的诠释。在其他的时期,当教会领袖与神学家争辩其他问题,并绞尽脑汁寻找答案之际,救恩的课题,例如:救恩所牵涉的范围,以及最好如何保卫与保护救恩等等,则隐匿在背景之中。然而,即使在这些时候,我们也可以察觉救恩关怀的回声,透过神学的思考与辩论反复地来回激荡。然而,若把每位神学家与神学故事的纪元事件,都硬性贴上“关怀救恩”这个主题,并不是很恰当;所以,在有些时候,这个主题在叙事中是非常凸显的特色,但在其他的时候则几乎消失于无形。

  但是神学呢?正如对于历史,许多现代读者都受到制约,认为神学也是枯燥、乏味、不切实际的学术,并且与一般日常生活,甚至与基督徒生活都风马牛不相及。葛伦斯与我合著的一本书中,曾经想要矫正这个错误的印象。只要基督徒(或者任何人)想要以有条有理与智慧的方式思想神,那么,神学是无可避免的。神学不仅是必然与普遍的,也是可贵与必要的。若是对于救恩福音的意义(就是构成神学的要素)没有正式的思考,福音很快就会让位给纯粹的民间宗教,会失落所有的真理信念,以及对教会与社会的影响力。我建议,不相信神学之重要与价值的读者们,阅读拙著《谁需要神学》。

  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为各种层次读者而写的基督教神学与思想史,基督教历史也多得无法胜数,坊间到处都买得到。本书当然不是要取代任何既有的著作,只是想要对这个著作系列提供一点新贡献。本书也不会自诩具有任何独到之处,我只是想说,在针对这些主题所写的著作中,很少是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历史与发展所知不多的一般基督徒大众(也就是以前与基督教神学的历史、发展从未接触的人)可以轻易上手的。这本书的目标对象就是在这方面未受过启蒙教育的学生,以及有意要在历史神学上“再充电”的教师。此外,这本书也不会冒充具有学术研究的味道,亦即根据原创性研究出崭新的见解,或提出学术辩论的提议。这本书乃是对于基督教历史神学最精彩部分的中肯调查研究,写给以前对于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连最粗浅的一点认知也付之阙如的读者。

  那么,我希望本书竭尽一本历史神学著作所能做到的地步,尽量使读者觉得平易近人。本书尽量少用神学的专用语汇,而且在无法避免的情形下,所有的专有名词都会在它出现的上下文中,加上清楚明白的定义。虽然主题的素材是观念(信念、教义、理论),本书却想要使观念与具体事件、真实人物结合起来,并且把这个观念有何重要性、如何发展出来,尽可能解释得透彻明白。这常常是因为对于何为正确的基督教信念与属灵观,有争论与冲突。从来都没有任何基督教教义是无中生有、凭空发展出来的。每个信念,无论是公认为“正统的”(在神学上是正确的),或者“异端的”(在神学上是错误的),都是因为有一个挑战造成的。这个挑战可能是,在一个宣称是基督教的信息里面对于福音的扭曲,或者是违反圣经或者抵触基督教真正信仰的流行信念或灵修方式。此外,也可能是非基督教的哲学或文化信念,促使基督教思想家加以回应,从基督教资源中提出比较优良的替代方案。

  无论如何,基督教神学故事,并不是住在象牙塔里的专业思想家幻想出来,用以折磨单纯基督徒的隐晦与思辩的教义。我并不是否认,在基督教历史上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但是我想要证明,与流行观念正相反,每个主要的基督教信念,都是起源于迫切与实际的原因。即使好像:“在一个针尖上可以有多少个天使一起跳舞?”这样一个似乎很无聊费解的问题,基督教思想家的辩论,并不只是用来打发时间,或要表现他们何等博学多才而已。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探索非人类的(例如天使的)灵性存在的本质,来驳斥他们是占有空间的物质存在之观念。基督教神学故事有一个著名的(或声名狼藉的)传奇说,正当回教入侵者打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廷)的城门,完全摧毁一度很强大的基督教帝国时,东正教传统的主教与神学家在君士坦丁堡大教堂里面,正在为这个问题争辩得面红耳赤。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与我的重点没有关系,因为我的重点全然在于:所有辩论过的问题、发展出来的信念,都是其来有自,绝对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

  不可否认,有些神学的辩论与发展,比其他的神学具有更名正言顺的理由,但是读者们请勿因为本故事里的某一观念,乍看似乎有点思辩性或不实际,就认为这观念是无中生有的。本书所叙述的多数故事,都是由张力、冲突和争论等构成,但故事后面的背景是似乎很思辩性的观念,诸如:神性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教义)、基督本质(人性与神性)的合一。甚至在圣经里,信念也不是讲述得很清楚明白。而且,当早期教会(4世纪和5世纪)的主要思想家,在发展这些信念的时候,基督教圣经正典也正在鉴定与成形的过程中。

  为什么如此专门,但又重要无比的基督教教义,会发展出来呢?当然并不是因为基督教早期的主教与其他领袖无所事事。这个理由完全是:会彻底破坏福音的、对于神与耶稣基督的观念,很快地窜升起来成为热门的话题,如果得到广泛的接受,它们就会形成与众使徒所教导并传给初代教会不同的“另类福音”与不同的宗教。几乎每个情形都是因为有人认为福音面临危险,因而把教义提出来、发展出来。

今日,我们已有三位一体与耶稣基督神人二性的教义,并且大多数各自为政的基督教教派,也没有经过多少争论就接受这些教义。事实上,许多教会即使对这些教义所知不多,也把它们视为理所当然。然而,在早期教会中冒出来、促使教会发展这些教义的大多数错误观念,在今日仍然健在并且很活跃,有时就在正式承认三位一体与耶稣基督神人二性的教派里面,有时在所谓的异端里面,以及在基督教边缘的自由派与自由思想家之中。教会若认识这些与其他重要的基督教信念,如何、为何发展出来,并且如此精确地定义出来,就可以帮助教会避免现在的疏忽,与最终沉沦的可能性。

读者若知道本书的几个基本假定,对于阅读本书会很有帮助。

首先,我假定,信念很重要。提出这个假定的原因,现在应该已经很清楚了,我们所相信的东西,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式。若是对于教义完全一无所知,.一个人不可能成为活力十足、充满动力与忠心事奉的门徒。这种情形,不但以前从来都没有,将来也绝对不会出现。若是完全不认识神的本性与旨意,任何人都不可能忠心服事神。

教义在基督教历史上多数时期的重要性,比起它们对于现代基督徒的重要性要大得多。我们若要阅读与认识基督教神学故事,事先需要具有一个认知,就是:以前历世历代为了教义问题奋不顾身的基督徒,真的很在意他们对于神的认识是正确的。这不但对于主教与专业神学家是真的,甚至对众教会的普通平信徒也是如此。

4世纪伟大的卡帕多西亚 (Cappadocian) 教父,尼撒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yssa)抱怨过,他在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的新首都)无论走到哪里,或者做什么事,都有商人缠着他,要跟他辩论三位一体的教义。在他具深远影响力的三位一体著作《论圣子与圣灵的神性》( On the Deity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Spirit ) 中,格列高利写道:“如果你要换零钱.就有人会像哲学家一样,对你发表基督受生或非受生的观念。如果你询问面包的价钱,就有人会告诉你说:‘父比较大,子比较小。’如果你问:‘可以洗澡了吗’?,有人可能会回答说: ‘子是从无中创造出来的。’”

与这个争论前后的许多教义争论一样,平信徒与专业的教会领袖和神学家,常常热情地参与讨论何为正确的基督教信念。信念在那时很重要,现在应该也是如此。

第二个假定是,有时候,我们对于信念却小题大作。很少人不同意这点!在整个基督教神学的二千年历史之中,具有许多完全没有必要的、对于芝麻大小之教义问题的辩论、冲突,甚至导致死亡事件。我绝对不是在诋毁16世纪新教的改教者以及他们伟大的改革工作,但我仍要表示,他们不能合一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基督在圣餐时临在的诠释具有歧见;这是个令人很愤慨的事件,并且在新教神学史上也是一个很大的污点。当然,路德、茨温利(Ulrich Zwingli )、加尔文与其他改教者,对于其他事物也有歧见,但是上述教义问题,似乎是造成新教分裂、无法合一的最重要原因。并且,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可以把被定为异端的人焚烧、溺毙或砍头。

有时候,我们确实把教义与神学的正确性看得太重要。但是,现在钟摆其实已经荡到另一个极端,以致许多基督徒对于基督教教义的内容,以及教义如何、为何发展都所知无几,甚至全无所知。基督教面临退化为着重医治、敬拜与个人感觉之民间宗教的危险。

第三方面,并不是所有合法的基督教信念(公认为真的信念),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有些信念是信条,值得我们认真甚至热诚辩护。我认为,三位一体与道成肉身的教义就属于这一类。因为这个原因,我把4世纪的埃及主教与神学家阿塔那修(Athanasius),视为一位伟大的英雄。因为对于这些信念不肯妥协,阿塔那修曾经被放逐过五次,黯然离开他的本城与主教辖区亚历山大(第十一章会述说他的故事)。

其他的真信念对于福音或基督教的确认与信息并不是如此重要,但是仍旧有其重要性。我把这些信念称为教义,以便与信条有所区别。这些教义是少数主要基督教团体所具有的信念(如果有的话),或者认为是作基督徒不可或缺的信仰条件,但至少有些基督教团体认为,这信念是团契的测试标准。也就是说,若有人要加入他们的特定传统、教派或教会,这个人就需要承认这些信念,至少是不能否认它们。例如,浸信会坚信礼(这是我个人所隶属的传统,可以回溯到17世纪),信徒的浸礼(所谓的成人浸礼)通常浸在水中,乃是浸礼的标准模式。但是浸信会并不否认,相信并奉行婴儿浸礼者,也是真的基督徒。那么,对于浸信会而言,信徒要浸在水中的洗礼,只是一个教义,而非信条。

最后,信念还有第三个类别,我称之为神学意见或个人诠释。在改教时期,有些新教领袖把这个类别标示为“可行可不行之事”(adi-aphora);实际上,这个拉丁文名词,代表“不是很重要的事”或“无关紧要的事”。根据我自己的想法,这个类别的信念,有一个例子就是关于天使本性的细节,以及与基督第二次再来有关事件的详节。大多数的教会历史,都讨论过这些问题以及其他芝麻小事,但很少闹得沸沸扬扬。

尽管我无法容忍任何人因为他们的想法受到迫害(身为浸信会会友,我非常尊重良心的自由),但是我却认为,教父和改教者必须对真正的信条加以正当的护卫,有时候甚至是舍命以赴。这是很少基督徒知道的原则,而讲述这个原则就是本书的目的之一。若是没有4世纪“固执的圣徒”,也就是可爱的阿塔那修,基督丰满、真实的神性,以及神的三位一体等信条,可能会沦陷在罗马帝国与教会政治妥协的泥淖中。

书的第四个重要假定是,在新约时期与今日之间,基督教确实一脉相传的、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与观念,即使这条脉络具有受到公开辩论、矫正与修订的可能性,但它并不是教会精英挑选出来的一堆“已故的白种男人”,用来支持某一群领袖的优越性。

我认为,这是很重要并且有价值的事:基督徒不仅要知道在教会历史上公认为正确(正统)的神学,也要了解被认定是异端分子的观念。有一个原因是:若不认识迫使正统教义发展的异端,就几乎无法欣赏正统教义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正统(并不是指“东正教”,而是指“在神学上正确”的正统),并不是在教会中凭空发生出来。正统是因为异端的挑战,而成长茁壮起来的。我们若要正确了解三位一体的正统信条,就有必要认识亚历山大城之阿里乌的教导,他在4世纪的早期教会中,对于神有三个永恒位格的信念造成很严重的排战。

另一个研究各种异端与异端分子的重要理由是:“没有人知道,神何时会用一个弯曲悖谬的人,给我们上一堂震撼教育的课程。”

第五以及最后一个假定是,在这个基督教神学故事记载之下的无形根基就是,神用奥秘的方式作工,在真理上把他的百姓建造起,并且在有需要的时候改革神学。我并不是假装自己具有历史主义(historicism)的看法,历史主义是方法论的假设,认为所有的观念都可以还原到历史文化的情境,并且可以用历史文化加以解释。身位一位信仰坚定不移与奉献的基督徒,我相信,神照管引导(不一定是控制)所有的事件。我相信,基督教的神学故事,并非只是一个人类的故事而已。这是神与他的百姓(耶稣基督的身体)互动故事的一部分。我与当代神学家汉斯.昆(Hans Kung)一样,相信神维护教会、持守真理,但教会渐进的真理发现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地演进。神透过人类代表来作工,而这些代表的心智与心灵都笼罩着罪恶。在教会及神学历史上的一些时期,看见神的手使教会持守真理,完全是一个信心的行动。在这历史的其他时期或篇章中,并不需要很大的信心,就可以看见神正在恢复真理。

    基督教神学故事从2世纪开始,大约在基督死而复活后一百年,正当罗马帝国基督徒的困惑有增无减之时,因为基督教的信念受到教会内外的挑战。主要的内部挑战很像今日基督徒所谓“异端”的杂音,而外部的挑战则很像今日所谓“怀疑论者”的声音。基督教对于正统的需要,以及正统的开端,就是从这些挑战声音中酝酿出来的,正统就是对基督教神学的正确性之权威的陈述。不然的话,就是任凭基督教信仰变成混沌不清。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14-7-24 22:07 编辑 ].

TOP

一位认识的教会的姊妹去外面的聚会点聚会,最近发现她们那边所讲的教义有问题,不承认三位一体。

这件事让我发现很多时候自己对于基本的一些神学教义都不清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凭着信心接受。这些在平时的时候没有问题,但是遇到了挑战,很多时候就没有说服力了。

有一种观点,觉得神学是人想出来的,我们只要看圣经就可以了。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忽视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人的局限性,由于每个人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对于圣经的理解会有偏差,所以要在传统教义的基础上去看圣经。不要偏离了基本教义。

所以最近发了一些帖子都是有关基本教义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OP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