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我从葛培理的专心看到什么?

我从葛培理的专心看到什么?

我从葛培理的专心看到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f0b1d70101ipfa.html
临风看世界

“野心是人心中如此强而有力的激情,以至于无论我们成就多高,我们永远不会满足。”   -《君主论》作者马基雅维利

好大喜功是有能力的人最容易犯的通病。谁不愿意让事业更成功一点?谁不愿意把对手彻底击败?谁不愿意更多占有市场?赢者通吃,这正是竞技场上的游戏规则。有钱的人更加有钱,贫穷的人更加贫穷。从表面上看,连圣经也是这样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固然,圣经讲的是人的学习,这里讲的是人的野心和贪婪。




中国的谚语“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说到一个人如果不自量力,野心往往为失败埋下伏笔,造成灾难。至少,它耗掉了精力和资源,限制了正能量集中的发挥。历史上的隋炀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方,拿破仑和希特勒因为野心而失败的例子更是明显。




葛培理的(缺乏)“野心”




葛培理的全名是小威廉·富兰克林·葛理翰(William Franklin Graham, Jr.),美国人喜欢称他:比利·葛理翰(Billy Graham),港台就称他葛理翰。




吴蔓玲翻译的《葛理翰的領導祕訣》读来叙事生动、亲切,让我几乎可以触摸到葛培理的灵魂,感觉受益匪浅。其中一个非常吸引我的叙述是关于葛培理的专心一志。他对自己要使命非常清楚,很少受到野心的干扰。这点非常难能可贵。




容我在此举几个书中的例子:




格雷迪·威尔逊(Grady Wilson)描述在1960年代,有一回,葛培理与詹森总统在大卫营一起游泳,总统当著许多采访记者说:“在我这一任结束之後,我想你必须出来竞选下一任总统。要是你肯出来,我会让我整个组织团队支持你。”葛培理笑了一笑,说:“总统先生,我不认为我能够胜任你的工作。”




总统回答:“比利,我知道你以为我在说笑,不过,我是认真的。你是一个可能会使这个国家转向的人。”




後来,葛培理透露尼克森总统要给他大使的职位、内阁阁员,或是“任何我要的职位”。在1952 年早期,德州亿万富豪杭特(H. L. Hunt)说,倘若葛培理愿意出来竞选总统的话,他要给他六百万美金。儘管这些机会是那麽吸引人,葛培理深知这些选择与他的使命无关。他对每个邀请都回答:“上帝呼召我是去佈道,只要我还活著,我不想作其他的事情。”




做总统大约是美国人最高的梦想。葛培理虽然一度有点心动,却因夫人的劝说而没有下海,实属不易。最重要地,因为这不是上帝赋予他的使命。




第二个例子:




葛培理不断地专注於核心事工,不过,这一点在1960年代末期受到严重的考验。那时,许多人要求他协助建立一所基督教大学。许多强烈的呼声力劝他要考虑建立一所授予学位的大学,具有坚固的基督教信念,并且在学术上能够与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相抗衡。然而,这应该是葛培理的事工之一吗?1966年,他对一名记者说:“要是有人愿意投资一千万美金,我就愿 意考虑。”




一年後,果真有人愿意投资一千万美金,所以他必须好好考虑─并且作了一个极为痛苦困难的决定。这机会成真,一位保险业金融家约翰·麦克阿瑟(John D. MacArthur)提供了位於棕榈滩花园的一块约一千英亩的地,并且也下保證会奉献几百万来开展这个计画。当其他人一听说葛培理会参与这项计画,又有些人奉献了几百万元,预备开始筹画兴建葛培理大学。不过,为了要实践这计画,葛培理布道团也要付上相当高的代价 ─前五年约一千万,然後接下来的五年,每年要三百万。




葛培理整个人在利弊的挣扎中,说:“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一生中重要的决定。”显然,葛培理十分关心教育。他支持其他人,提供高品质的基督徒教育─最显著的是,透过伊利诺州惠顿学院葛培理中心,以及担任麻州戈登·康维尔神学院和加州富勒神学院董事会董事的事奉。他重视心智生活的重要性。




最後,在与同工及董事会长时间讨论之後,他认为兴建大学会使自己在福音佈道的主要使命上分散掉许多的精力和经费。於是他决定退出这个计画。这惹怒了麦克阿瑟,并且导致管理他资源的基金会负责人与他疏远。




不过,这个决定使得葛培理能够进行许多重大的计画,其中包括:1983年、1986年、2000年历史性的洛桑会议,凝聚了全世界福音界的人脉和方向,并且把资源和精力投注到全世界的福音性佈道会上面。这是他专心一志所付上的代价和成果。任何一个冀望增添自己名气的人都会选择成立一个以自己命名的一流大学,使自己“永垂千古”。




因此,明尼阿波里斯市贝索大学(Bethel University)校长乔治·布拉雪伯(George Brushaber)表示,他认为,葛培理的专注是他领导力的要素之一。




“葛培理一生专注的热忱吸引他的会众。即使他们其中许多人比他年长,或是比他学历高,或是事业成功,他们都很景仰他。他有一种难以形容,上帝所膏抹的独特气质,整个人很透明,人们可以一眼看入他的灵魂 ─他对自己的使命是那么坚定,是那么清楚。他极其简单的行事日程是其中一项有力的因素。”




从葛培理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接近“无己”的基督徒形象。在这点上,他更像他的主人耶稣基督。由于耶稣基督长期的感召,他比较不被野心蒙蔽,他也才能看得更清楚,集中精力,完成使命。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14-4-9 21:45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