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9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探讨孩子的身心健康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270#Alice_tang 的帖子

我估计因成绩不好,在学校很少得到老师或小朋友的认可和关注,而孩子内心希望得到关注,所以孩子会采取一些自认为有效的办法来吸引老师和孩子。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实际,以正向引导和鼓励为主,与孩子一起讨论和分析,采用什么更好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另外可以和老师作个沟通,让老师多关注和鼓励下孩子,我想会有所改变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能急,情绪要控制好,心理要调整好,否则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TOP

回复 272#Alice_tang 的帖子

的确是说则容易做则难,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TOP

回复 274#Janina123 的帖子

这阶段的孩子真好是模仿能力最佳时间,孩子是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是靠模仿来习得知识。而此阶段模仿的对象当然是孩子的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要注意教育方式,注重言传身教,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影响。如果有条件的话,孩子尽量父母自己带比较好。.

TOP

回复 275#Janina123 的帖子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潜台词”其实也是教育内容之一,每个人都有个性差异,获取的信息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家长的教育要因人而宜,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表达问题,这样可能更能走近孩子,孩子更容易接受。.

TOP

家庭教育技巧

家庭教育,总是让许多父母措手不及。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都用十分钟用心与他们交流……
  1、 一分钟接触。母的手是托举儿女的手,托举的力越大,儿女所处的位置就高。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但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等。
  2、 一分钟倾听。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雄鸡倾听黎明,才会唱晓,鲲鹏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注重有效的渊舌与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蔼。
  3、 一分钟游戏。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找知,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家长带孩子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引领孩子过充实的、向上的、快乐的生活。
  4、 一分钟矫正。风给垂柳以矫正,才会有婆娑;浪给静水以矫正,才会有鱼跃;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孩子有过错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5、 一分钟激励。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希望,激励能使人永远感悟幸福。孩子出现过错以后,一定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激励孩子前进,引导孩子反思,以情动人。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要毫不吝惜地拿出激励的武器,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斗志,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6、 一分钟赞美。阳光赞美一番花朵,花朵就会灿烂;雨露赞美一番禾苗,禾苗就会茁壮;大地赞美一番山川,山川就会锦绣。孩了的身上总会有它独特的优点,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7、一分钟参与。参与能体现民主、平等、人格的尊重;参与能体现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参与能凝聚智慧与力量;参与能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里办大事时(如买房、买车、添置电器设备等),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参与的度,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8、一分钟惩戒。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如在校出现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出现不文明行为等,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错误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用较为严厉的言词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指出错误的性质,责令其改正错误,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要有理智,控制自己清绪上的冲动,避免产生对立的情绪。要掌握惩戒孩子的最佳时机,在孩子自责时、有他人在场时、孩子特烦躁时不要惩戒孩子。
  9、 一分钟示爱。秋水爱长天,才共一色;落霞爱孤鹭,才共一飞;山峰爱山梁,才共一脉。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心疼的人,即使在你出现严重问题时,父母对你进行惩戒,也是父母在履行爱的责任。今天你不高兴,甚至流泪了,父母会更不高兴,会流更多的泪水。父母向孩子示爱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10、 一分钟期盼。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在父母的期盼中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应当让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跟孩子谈谈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样的挫折;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描绘发展的蓝图、畅谈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以用鼓励的语言培养孩子勤劳、勇敢的精神。但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应该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发展的。.

TOP

回复 280#小布头妈妈 的帖子

.

TOP

回复 282#笑面人生 的帖子

这阶段的孩子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主要是通过大人的教育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关于你公婆和老公在孩子面前这么说你,我觉得是很不可取的,这必定会让孩子对你产生负面印象。从现在开始,你从言传身教开始,让孩子慢慢知道你的爱、你的关心,你要信任孩子、关爱孩子,经常性跟孩子交流、玩耍,多引导、鼓励孩子,建立亲密关系。适当的时候跟丈夫也沟通一下,为了孩子,让他注意一下教育方式。.

TOP

帮孩子找适合的五类朋友

1、就近找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5岁以前
  到哪里找:观察邻居的孩子,如果妈妈面貌可亲,孩子通常也不错。
  这个朋友的作用:这第一个伴儿可以教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对于这种玩伴,只要年龄相仿,你不需要硬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只给两个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己玩就可以了,即使互相不搭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一定能熟悉起来;给他们立个简单的规矩,比如不准打架,要一起分享玩具;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因为小孩子一玩起来就没有时间观念了。
  2、找异性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快5岁
  到哪里找:去孩子们一起游戏的地方,如小公园、兴趣班等。
  这个朋友的作用:会让他们今后更尊敬异性,更容易与异性有感情上的交流。
  男孩和女孩要成为好朋友并不简单,你需要帮个小忙:两三岁时,男孩和女孩没什么区别,但到了4岁,他们开始倾向于与同性朋友在一起,这时,要想办法增加孩子与异性朋友的相处机会;强调异性朋友带来的正面影响,因为会与异性相处的孩子思路想法更开阔;注意自己发出的暗示,孩子对家长的语言和身体暗示都很敏感,像“男孩子就是野”或者“女孩子应该穿花衣服”这类话最好不说;不要硬按自己的喜好给他们安排朋友,不要给学龄前的孩子“配对”,这会让孩子觉得交这个朋友很不舒服。
  3、爱好运动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从3岁开始
  到哪里找:操场、游泳班,甚至只是在你门前玩球的,在路上跑步的孩子。
  这个朋友的作用:可以避免孩子总窝在家里看电视。
  邀请这个爱运动的孩子与家人一起散步或骑自行车,他旺盛的精力会感染每一个人;别把体育活动这件事描述得天花乱坠,因为孩子对大人说的特别好的东西都有些逆反心理;即使他的朋友精通各种运动,也别指望你的孩子同样变得如此,只要他能坚持运动,多出出汗,就是成功;要适时介入他们的关系,确认孩子们在做有益的运动,让他们懂得对朋友吹牛是会伤感情的。
  4、年龄稍大一点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从孩子会走路到上学之前
  到哪里找:在孩子的姑表亲戚中找,如表哥、表姐等。
  这个朋友的作用:他不仅会成为孩子的行为榜样,还可以帮你监督孩子的行为。
  先确定这个年龄稍大的孩子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好的影响,然后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大朋友”有什么优点,为他在生活细节上树立榜样;不同年龄的孩子兴趣上会有差别,做家长的要帮孩子们找到可以一起玩的游戏,比如捏橡皮泥;对独生子女来说,有个大一点的朋友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例如合作、分享,不过也要防备孩子偶尔因为一些事不能顺他的意而发生冲突。
  5、他自己选择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4岁以后
  到哪里找:用不着你帮忙。
  这个朋友的作用:这是他向独立迈进的一大步。
  从现在开始,孩子将会结交的新朋友有些你喜欢,有些不一定,别为这个焦虑,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去认识孩子新朋友的父母,与他们交流,一起规范孩子们的不当行为,比如他们看暴力电视时要及时制止。让他们呆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太长,尽量在公共场合见面,这样也方便双方家长交流。如果孩子对你的干涉感到不快,那么要让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处理不同意见,去面对朋友之间的冲突,甚至去亲手结束一段友情,都是他必须学习的功课。如果孩子和朋友的关系日益亲近,应当鼓励。

  从两三岁起,孩子就开始考虑如何与朋友交往了。如果他能从觉得“我们在一起很好玩”,发展到思考“为什么我就是喜欢这个人”,就说明他已经开始享受大人们可以享受的美好友情了。.

TOP

让孩子的内在安全感长大

0~12个月“接触”问题
  对于一个婴儿水说,母亲和自己不分彼此,他们是一体的。他/她对所处的环境也没有直接的意思。在这个阶段,他/她的安全感取决决于两样东西。一是相对的可预知性:他/她的生活是经过校准、有节奏的,完全没有意外——爱抚、盥洗、睡眠、进食,一切都有条理地重复着,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套常规让他/她对照料自己的人产生了信赖;二是人际关系的协调:父母的情感、动作以及脸上的表情都是协调的。接收到这两方面的信息,婴儿会感觉到安全,反之就会感到不安全。
  提倡的态度:安全感是通过身体接触建立起来的,比如视线、动作和深情的话语。经常抱着孩子给他/她按摩,轻声对他/她说话,这些也都是信息,好像在对孩子说:“宝贝,我爱你,我的生活中有你的位置,我花时间来照顾你,这时我也是一种快乐。”

  1~3岁在冒险和安全之间
  孩子发现自己拥有了移动的自主权,能够独自走向自己想探索的地方和物品了。在这个年龄段,自信建立在父母陪同他/她探究的能力上。父母应以鼓励性的和令人安心的方式做这项工作,交替说着“对,你可以一个人做这个”和“不,你还太小”。如果父母显得过于担心,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给予孩子过大的行动自由,尤其是结果以事故告终的话,就会使孩子怀疑父母为他/她提供安全环境的能力。
  提倡的态度:交给孩仔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她自己洗澡,这对孩子来说是获得个人自豪感和主动性的源泉。在18个月左右,是肯定自己的阶段,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作出个人选择。比如,在两双鞋、两本书、两个玩具之间进行选择,等等。通过确认自己的鉴赏力,他/她能学会作为一个主体去生活。

  3~6岁个人自主的道路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事件可能就是上幼儿园了。孩子会发现,自己成为了由许多人组成的团队的成员,需要服从父母之外的另一种权威。和同学相处或适应幼儿园节奏有困难的孩子会感到自己的父母有欲望和能力来帮助他,被父母倾听、理解和支持。孩子重申对父母的信任,这也是对自己的信任。在3~4岁时,孩子开始渴望属于自己的时间,此时身边没有父母的身影。这既是为了释放压力,也是为了重新占有自己的空间。一个懂得让孤独时刻和人际沟通交替的孩子,今后将成长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的成年人。他/她将会知道倾听自已的欲望并让欲望得到满足,无负罪感地说“不”,从内在资源中汲取所有信心。
  提倡的态度:为了捕捉孩子发出的信息(关于他/她的人际关系、他/她在幼儿园的生活、他/她的畏惧和疑虑等),而又不使其烦恼,带着警觉去倾听是必不可少的。也正是在这个年龄,他/她会通过画画或做出一些物品、事情并交给父母去评价,以此来表现他/她的创造力。过分的赞扬会让他/她怀疑父母的判断,扰乱他/她的自我评估。同样,经常性的批评和专制的建议(“你更该画这个或那个”)会导致孩子取悦父母超过自己的喜好,还会让他/她怀疑自己的能力。

  6~1O岁别人的看法
  父母不再是孩了唯一的镜了和方位标。他/她还会被同学评价,被老师扣分。孩子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脆弱之处,并且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过分被父母保护,或过分“被放手的”话,孩子都会惶惶不安地畏惧外面的世界和社会生活。学校里的一个低分,恰恰是给父母以机会,去了解孩子在行为或理解方面产生误差的根源。一个相信“错误使人进步”的父母不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业更加负责。在这个年龄阶段,友情是极其脆弱的,排斥他人的现象十分常见。孩子是否拥有渡过这些危机的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区分“支持”和“干涉”的能力。
  提倡的态度:详慎地关注和专注地倾听是最合适的做法。让孩子表达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会帮助孩子加强内心的安全感。大人应该总是给孩子以支持,同时又给他/她留出足够的空间去说出“我”。相反地,直接告诉他/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你要表现得更坚定些”)或让他/她独自应对“自己的生活”(“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吧”)有可能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

  10~13岁“自己的音阶”
  不再是儿童,而成为少年/少女。法国社会学家弗朗索瓦•德•辛格利(Francois deSingly)称这个年龄段为“青少年新生儿”。他/她会对自己同学的评价特别在意,对自己是否很好地融入集体特别在意,开始同父母保持—定距离。衣着风格开始显现。青春期的到来以及初次感受到的爱情骚动,改变着孩子看自己和看父母的眼光。既为不辜负父母的期待而操心,警惕着父母的批评,又想向他们证明自己的自主性。如果父母为使他/她可以奏出“自己的音阶”,而给他/她留出一个既自由又有指定方向的空间的话,孩子心理和身心的独立化就会比较容易。
  提倡的态度:是时候让孩子管理自已的零用钱、清楚地告诉他/她(如果需要叫通过第三人)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同样,在这个年龄,也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家庭工作(像整理自己的房间、买些小东西等)了,这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这是自信心的两块基石。.

TOP

.

TOP

回复 289#猫在路上 的帖子

现在的教育体制作为老师你应该很清楚,现在好多家长望子成龙,都在搞早教,有些小孩在幼儿园就把一年级的课程都上完了,然后在上一年级时成绩很好,并利用业余时间再去补二年级的课程,你作为老师觉得这早教好吗?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吗?这种恶性循环的确让好多家长很为难,有些老师因为大部分孩子都学过了,就会匆匆教过,把那些未早教的孩子害苦了。我也经常听周围朋友们说起,也常常会为这些孩子鸣不平,为现在的教育体制而悲哀。这些事情作为家长都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们应该知道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你的孩子已开始有厌学倾向了,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你没有早教不是你的错,这段年龄的孩子是应该以玩乐为主,在玩乐中习得知识。由于教育的偏差,而给孩子带来了困惑,我非常理解孩子的感受。批评与打骂不是好的教育方式,相反会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作为家长首先要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因为想法往往会引起情绪和行为。另外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鼓励孩子,正视孩子的现状。目前应该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为主,而不是学习成绩。你说呢?.

TOP

回复 291#橘子姐姐 的帖子

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一般女孩子比较爱哭,尤其是比较敏感的女孩。一般孩子遇到委屈或不开心的事才会哭,这是一种情绪发泄,也未尝不好。五年纪的孩子已有自己的认知,家长只要体会孩子的感受,陪伴她,帮她一起分析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不必太在意哭,否则只能强化哭。.

TOP

回复 295#angelbb_2006 的帖子

当你孩子发脾气时我不知道你们家长是如何应对的。如果家长一直是哄他或非常关注他的话,我建议家长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理他,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孩子一直发脾气,可能想得到某方面的补偿,你们可以好好回忆一下。.

TOP

回复 297#儿子的妈妈 的帖子

这阶段的孩子,已开始对男女性别差异开始好奇了,家长不要紧张,你越紧张孩子就觉得越神秘。如果孩子再有这种表现的话,不如坦然的问孩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妈妈吗?”如果孩子问你了,你只要告诉孩子就行了。.

TOP

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情棒棒!!

.

TOP

回复 302#安妮anny 的帖子

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正常的一件事,因为这阶段的孩子对异性开始好奇,如果家长觉得不放心,可以跟孩子沟通一下,问问孩子喜欢老师什么,不喜欢什么。家长只要陪伴孩子就可以了,不必太紧张哦。.

TOP

回复 305#鹏鹏家长 的帖子

这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如果碰到孩子发急的时候,家长可以忽视他,不要关注他,等他脾气发完了再跟他聊,否则会强化这种行为的。另外多带孩子接触社会,多让他参加群体活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不能性急,要有耐心,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从模仿中习得知识的。.

TOP

.

TOP

回复 308#wgf56602 的帖子

其实孩子从小寄宿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不是太有利,因为幼儿孩子是最需要亲情、父母的疼爱,而住宿制孩子离开父母后,会与父母产生心理距离,缺少安全感。她的这些表现可能与寄宿制有关,所以家长要更关心、鼓励孩子,与她心与心的交流,家长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如果孩子未有好转的话,我建议你们带孩子一起去做心理咨询,这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好处。.

TOP

一般咨询是越早越好,如果时间长了会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这样要改变的话也就难度大。因为良好的性格是要从小培养的。你可以到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去咨询,那里有很多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老师,你也可以上它的网站看一下,先打电话预约。.

TOP

.

TOP

爸爸妈妈们,马上要进入寒假了,家长们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呢。我建议家长适当安排孩子学习外,尽可能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和玩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在假期中有所收获。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自理等能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让孩子在娱乐、实践中健康成长。.

TOP

回复 314#晟成妈妈 的帖子

孩子上全托的确会带来很多问题,因为这阶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抚摸、关爱和交流,而全托的孩子在独立上虽然得到了锻炼,但在亲情上会得到缺失的,与父母的心理距离会疏远,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你应该知道,小时候谁带孩子时间多,就会跟谁亲,就是这个道理。家长忙的确是个问题,但最好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TOP

提前跟大家拜个年,祝大家牛年快乐,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TOP

回复 319#小布头妈妈 的帖子

看了这篇报道真的很让人痛心,每个家长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是健健康康的成长,都不希望这种悲惨事件发生,否则后悔莫及。所以,我希望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从如何关爱孩子身心健康出发,不应缠绵于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回复 322#灵灵姆妈 的帖子

我觉得你孩子本身是挺棒的,现在主要问题是出在教育机制上,尤其是老师的教学方法。现在老师只顾成绩,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教学方式。为此,我也碰到好多这方面的咨询。关于教育机制和学校,作为我们家长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由我们家长多关心和爱抚孩子,给孩子一些支持和鼓励。
目前,你孩子对数学已有一定的恐惧感,在这样下去的话,孩子就可能厌学,尤其是讨厌数学,所以家长在教育上要作一些改进。你要跟孩子做一下心与心的交流,首先要夸奖孩子,给孩子信心。然后跟孩子讨论和分析一下现在的数学情况,以及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最后要跟孩子达成一个共识,你要告诉孩子,老师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好,但妈妈对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是有看法的,目前妈妈无法改变,所以我们一起商量个办法。还要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妈妈认为你现在已经很棒了。不管老师怎么说,只要你自己努力就行。另外尽可能多陪孩子玩玩,放松一下。否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TOP

回复 324#动耳神功 的帖子

叛逆期的孩子,多发生于青春期。因为这阶段的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是成人了,做任何事应该由自己来决定,不需要家长指手划脚了,但他们所做出来的事情还象孩子。也就是说身体成熟但心智还未成熟。为此,他们会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和争执,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了,叛逆了。在青春期,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有所调整,因为不同阶段的孩子教育方式也应该不同。建议家长要把孩子当作是真正的朋友,凡事尽可能一起商量和讨论,家长要以建议为主,尽可能不要发号施令,否则孩子只会越来越叛逆。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陪伴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

TOP

回复 325#灵灵姆妈 的帖子

.

TOP

回复 328#动耳神功 的帖子

.

TOP

回复 330#caima 的帖子

这阶段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认知,往往会用简单的行为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家长只要多关心孩子的感受就可以。一般孩子不高兴时,会以哭、不理人、愤怒等表现,此时,家长可以关心一下孩子,但不必花功夫去哄他。因为有些孩子自己发泄一下情绪就好了。如问一下孩子:“今天是不是碰到不愉快的事拉?”如果孩子告诉你,那你就跟孩子一起交流一下;如果孩子不想跟你沟通,那你就告诉孩子,“妈妈是很爱你的,你有什么需要,妈妈随时都会帮助你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控制和表达情绪。.

TOP

回复 332#喜乐圆融 的帖子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没有什么玩伴,多数是把父母作为自己的玩伴,如果父母忙的话,孩子就只能独自捧着电视机陪伴自己,其实孩子内心是很孤独的,这也是独生小孩普遍的问题。因此作为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兴趣,多与孩子交流,多创造一些与其他孩子玩耍的机会。如跟孩子一起讲故事,画画、下棋等,如果孩子兴趣点多了,自然电视也会少看了。.

TOP

孩子该不该玩游戏

关于孩子该不该玩游戏,这个话题肯定大家都感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其实大人也喜欢玩。由于大人自控能力较强,知道如何安排;而小孩自控能力比较差,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会影响学习。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要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安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我觉得玩本身没什么错,玩其实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关键是如何掌握一个度。可以把玩作为孩子繁忙学习的一个调节剂,也可以作为孩子的一个激励机制。孩子在玩的时候,家长有时间的话尽可能陪伴,也可以让伙伴们参与。通过玩的形式,既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可以一起讨论。.

TOP

回复 336#helen_liu 的帖子

.

TOP

回复 337#宝贝一家亲妈妈 的帖子

关于孩子心智早熟这事我觉得谈不上好与不好的说法,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关键看孩子的感受,只要孩子开心就好。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还是以多鼓励、多关注为好,多与孩子交流,多陪伴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TOP

回复 340#helen_liu 的帖子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既是一个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习的过程。因为孩子在不同阶段,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家长要不断学习哦。.

TOP

回复 342#大米妈妈 的帖子

1、关于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家长可以先跟孩子沟通一下,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或者与老师作下沟通。我觉得家长尽可能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体会孩子的感受,在沟通中要给予孩子鼓励和引导,这样家长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帮助。要让孩子知道,当孩子碰上困难时,家长会帮助她的,这样孩子就会有安全感。
2、“别人有,我也想有。”这种想法我觉得本身没什么错,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如孩子想买书,你可以帮她买,但要引导她去看,去讲。你孩子尚小,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一起讲故事,一起玩玩具,这可以培养亲子关系,又可以在书中学到知识。
孩子的教育的确非常难,家长是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

TOP

如何减少孩子的嫉妒心理

1、鼓励教育并不只是表扬
  婴幼儿特别需要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信心,于是有的家长单一地、夸张地表扬宝贝,孩子做了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宝贝长期被这么哄着,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接纳和嫉妒别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
  例如,在一项小比赛或者小游戏中,孩子输了以后比较伤心,有的家长就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宝贝,却是逃避现实的嫉妒言语。家长可以正面鼓励孩子:“人家宝贝学会了,那我们经过学习也一定能行!咱们回家试试吧?”表扬别人并不是灭自己的威风,而是认可别人、接纳别人的“情商”培养,引导宝贝走出嫉妒的狭隘天地。
  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交谈:“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你可以从某某小朋友身上学到什么长处?”转化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2、像孩子一样认真参与他的游戏
  有的宝贝会因为自己折不好一张纸而嫉妒旁边的小朋友,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潜藏着嫉妒。这时候,可以手把手地教他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蓄积潜能和优势,建立自信心。
  游戏时别总是让着孩子,要让宝贝输得起,别总是给孩子造成他胜利的假象,因为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大人觉得让让孩子只是玩玩,儿童却把游戏当成 “工作”一样对待。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输赢,能锻炼他承受输局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心理感受会渐渐迁移到其他的情境中,使宝贝敢于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TOP

祝大家节日快乐!

BBMM们,利用节日时间带孩子们出去玩玩哦,这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哦!.

TOP

回复 348#honeyblue 的帖子

这阶段的孩子是非常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的想法和表现形式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大人看来觉得比较奇怪。作为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于孩子新的想法和做法,家长要给予积极关注和引导,尽可能不要给予一口否定。
如你孩子在住院打针、吊针不哭,发展到后来不愿意打针,这是因为孩子不会调整害怕心理。如果一开始孩子住院打针后,家长应该关注一下孩子的感受,问问孩子疼吗,害怕吗,并要给予适当表扬,如你今天真勇敢,真棒等等,这可以帮助孩子调整害怕心理。因为孩子太小,他自己是无法调整心境的,是需要家长的帮助。所以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交流,并给予鼓励和积极引导。.

TOP

回复 350#honeyblue 的帖子

其实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学问,家长是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的。孩子的行为模式与家长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是有很有关系的。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有所改变的话,孩子也会发生变化,这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你不妨可以回顾一下你的教育方式,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跟孩子沟通千万记得不能说教形式,要在游戏中引导。如在讲故事、活动中让孩子获得知识。.

TOP

回复 352#flay1010 的帖子

1、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建议你到上海书城或华师大书店去买,家长也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知识。如果那老师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建议去听听有关儿童方面的心理学讲座或课程。
2、对于寄宿制孩子,家长因为忙而无法自己带,一般会在周末给予加倍关怀,建议家长要注意一个度,要在活动游戏中让孩子获得知识,尽可能让父亲多陪伴儿子。.

TOP

回复 354#flay1010 的帖子

推荐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父母怎样跟孩子说话》、《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是美国吉诺特,当当网上有买。.

TOP

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是听不懂反话的,家长需要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的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 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 ”。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TOP

回复 358#蔷薇妈妈 的帖子

对于你孩子碰到的问题其实是个普遍问题,这的确是教育机制问题。说句心理话,其实有些老师本身就不符合“老师”这个称号,希望老师也应该多学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作为家长对老师的这种行为是很无奈的,只能多给孩子一些安慰和鼓励,正面引导。如跟孩子说“老师骂孩子,妈妈也觉得不妥,妈妈理解你的感受,你希望老师多跟你们讲道理、沟通,是吗?但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你们好。所以你也要理解。”
家长平时要多跟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感受,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跟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让孩子快乐成长。.

TOP

回复 360#山林 的帖子

推荐书:《EQ密码,迅速培养孩子出类拔萃的8个技巧》,作者(美)夏皮罗
        《儿童情商培养的基本教程》,作者伊莎贝尔.菲丽奥莎
         《儿童情商的培养》,作者陈国鹏
你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

TOP

如何改变宝宝受挫折的情绪

很多家长会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受挫折的能力并不好,任何时候都不能输,只要输了就会发脾气,要不就是哭闹,更不能讲缺点,让很多的爸爸妈妈伤透脑筋,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孩子这种状况呢?

  (一)明了宝宝受挫的原因:当发现宝宝闷闷不乐时,大人可以协助宝宝找出其不快乐的原因。

  (二)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当宝宝遇有挫折的情境时,大人不必急于立即插手协助,例如:在孩子之间的争吵过程中,大人可在旁观察而不需置身于其中排解纷争,这样可让宝宝学习与友伴相处的技巧。

  (三)协助宝宝分辨及思考:当宝宝受到挫折时,其往往会使用消极的哭泣,这时大人可提醒宝宝,想想看若是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发生,他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其困境。

  (四)帮助宝宝发泄情绪:由于宝宝并不明了自己情绪的状况,自然也不知怎样才是控制及疏导情绪的好方法,所以大人可以教导宝宝一些有效处理不满情绪的方法。.

TOP

孩子任性是心理需求的表现

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为此,家长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TOP

孩子心理健康有六个标准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TOP

让儿童摆脱自卑心理的8个疗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品学双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差,是因为学习上存在障碍,而学习障碍的产生,往往是因其自身存在的自卑心理所致。矫正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信心,是帮助孩子进步的关键。
  一、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二、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三、预演胜利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五、储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划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六、洗刷阴影法
  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七、逆向比较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逆向,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降低追求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

TOP

回复 368#就是好 的帖子

作为家长我觉得还是应该给孩子一个自主权比较好。家长只要跟孩子分析利弊关系,抓住重点就行。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孩子只要自己能安排时间完成作业就行,家长不必太多干涉,要信任孩子,信任她能安排好自己的事,给孩子一个空间。我想,这样你们亲子间的关系会更好。在平时教育中,家长往往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没有体会孩子的感受,所以家长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