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9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探讨孩子的身心健康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139#sandyshang 的帖子

恩挺不错的,继续努力哦!.

TOP

回复 142#蒙娜丽莎 的帖子

一般孩子有担心或焦虑,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长可以多关注他,多跟他沟通。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得到解决的话,今后对孩子可能会带来些影响。.

TOP

回复 147#小天鹅 的帖子

一般外向的人基本上都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把自己的想法第一时间告诉别人,这样她才能得到满足。插嘴也是一种表现。由于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以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这只能依靠家长慢慢引导,不能超之过急。一般随着孩子的成长,思想的成熟会慢慢好转的。
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是从小培养的,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就落在父母身上了。你可以参考一下前面的帖子。对于拖拉等问题,可以参考一下31#帖子,可能有帮助。每个小孩虽然发生同样的问题,但背后的缘由不一定相似,因为每个孩子生长的环境和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可以回顾一下你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你的教育方式适合孩子吗?等等。这样有利于对孩子今后的教育。.

TOP

回复 151#skyxcn 的帖子

你想过孩子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吗?你问过孩子吗?一般孩子问问题,往往不是这问题的本身,而是背后的东西,是不是孩子有什么担心呢?你只有通过和孩子的沟通才能得到答案。.

TOP

回复 153#zhanglijuan 的帖子

我想问一下,在你孩子发生这种现象之前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吗?一般都是会有原因的,不会无故发生的。.

TOP

回复 154#nniumma 的帖子

一般孩子发生一些特别的事,家长要回顾一下当时发生过什么事,孩子是不是受到惊吓或担心什么事,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去帮助孩子。你不妨在孩子上学哭闹时问问为什么哭呢?是不是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或担心什么呢?鼓励孩子说。另你孩子属于什么性格的呢,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呢?我觉得孩子不会仅仅是为了想妈妈而不喜欢去上学的,估计是有其他原因的。.

TOP

回复 158#skyxcn 的帖子

可能是你孩子看电视或听说过这种事而引起的担心。如果孩子再问的话,你不妨问孩子是不是担心死呀,担心谁死呢?也可以告诉孩子,只要我们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有病就去看医生,天天好心情就会长寿的,所以不用担心。你试试看,看有什么反应?家长要引导孩子,让孩子有个安全感。我只能根据你提供的信息给你个参考。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小孩还是经常担心的话,建议你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只有面对面的咨询,才能收集到相关的信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TOP

回复 161#zhanglijuan 的帖子

由于从小孩子与你在一起,估计有较强的恋母情节,对你比较依赖。如果这样的话,不如慢慢来急不得。孩子如果一个人一星期睡觉表现好的话,你可以给他奖励,睡到她的房间陪他一夜,跟他聊天、讲故事。等孩子慢慢习惯了再拉长时间,让他慢慢适应。先试试看,如果真的还是不行,建议你带孩子去做咨询。.

TOP

回复 164#Cindymother 的帖子

只要你们家长不要在意这件事就可以了,因为家长越在意越会强化她的行为,这样的话可能就有问题了。.

TOP

回复 165#zhanglijuan 的帖子

我非常了解家长的心情,可能的话尽可能多让他与他爸爸相处,你尽可能不要让他黏着你,让他多与男孩子玩,看些增强孩子勇气和自信心的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时间长了会好转。家长一定要耐心,不要着急,这是需要时间的。.

TOP

回复 167#nniumma 的帖子

我估计你孩子受到什么事情担心了,可能阿姨或老师的批评,或者是其他,也可能还处于不适应阶段,因为女孩相对来说比较胆小、比较敏感。家长可能的话可以直接送她去学校,看看有什么变化吗?也可以问问孩子,你喜欢校车阿姨或老师或小朋友吗?做些积极引导。如果过段时间还是不见效的话,建议你去咨询。帖子咨询效果没有面对面咨询效果好,因为了解的信息有限。.

TOP

回复 169#小虎弟妈妈 的帖子

孩子难得想跟妈妈睡一会儿是很正常的事,别太在意,说明他跟妈妈很亲的哦,你可以跟他聊聊天不是挺好的吗?做任何事只要不超过度都没事的,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哦。.

TOP

回复 170#zjf1011 的帖子

孩子的教育的确与家长有很大关系的,孩子成绩不好,只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孩子的自信心会慢慢降低,从而会变成对学习不感兴趣。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听话了,这是孩子的正常表现,关键要看家长是怎么教育和引导的,是否分析过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呢,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合适吗,是不是跟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呢,等等。家长先总结一下,不是认为只要盯紧孩子就好,关键要一个好的沟通模式。你可以参考一下前面的帖子,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可能对你有帮助。.

TOP

回复 176#雪儿 的帖子

孩子不喜欢睡午觉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家长和老师不要太敏感,把它看成问题。家长只要跟老师沟通一下,如果孩子真的睡不着的话,让她不要影响其他孩子就行了。其实孩子好多行为都是很正常,大多数大人实际是用成人的想法来强加以孩子,这是需要家长们注意的。家长应该经常性的对自己作一下评估,评估你的想法和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否合理呢?.

TOP

回复 178#nniumma 的帖子

好的,欢迎你经常光顾我的帖子!.

TOP

回复 180#雪儿 的帖子

我想问一下,你指的无效果是什么呢?是老师不愿意合作还是什么呢?.

TOP

回复 179#junwen_yang 的帖子

小孩好动爱说话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超过了度那就成问题了。一般老师和家长都会喜欢比较乖巧的孩子,否则就会受到批评、不喜欢,这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清楚,如果只是比较好动的话,那就进行积极引导、积极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比如让孩子学学书法、画画、拼节目等。在与孩子交流时可以告诉孩子,如上课时讲话要举手发言,人家讲话还没讲完时尽量不要插嘴,否则就变的不礼貌了等等,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要引起注意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TOP

回复 184#zhanglijuan 的帖子

在这件事上,你不妨与孩子讨论一下,他们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不对的,如果再碰到被打的事情该怎么办,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起想办法。如果真的是一些“坏”孩子的话,还要不要去跟他们一起玩?听听孩子的想法,家长有什么想法或担心,也讲出来让孩子知道,这种教育方式是比较民主的,对孩子的培养也会很有好处的。.

TOP

回复 187#爱贝妈 的帖子

你可以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缺锌,如果不缺乏的话,有可能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孩子自我要求过高,往往会给自己加压,会引起焦虑,所以家长给孩子要有个空间,包括学业上的空间,让孩子多做些感兴趣的事,多增加些娱乐活动。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妈妈希望的孩子首先是要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其次才是学业。妈妈不因为你学业不是第一名而不喜欢你的,只要你尽力就可以了,给孩子一个安全感。家长的言行要一致,这样才有效果。试试看,一定要有耐心。.

TOP

回复 188#雪儿 的帖子

如果这样的话,只能家长为孩子减轻压力,跟孩子一起交流,问问小朋友都午睡了她在干什么,想什么呢?如何做才不让老师生气呢?或者让孩子闭着眼睛想事情(假睡),这样老师可能就不会生气了,对孩子批评就会少些。因为现在的教育机制真的不敢恭维,家长是很无力的。.

TOP

回复 190#junwen_yang 的帖子

我觉得你跟孩子说的真好,还要跟孩子说清楚,不举手发言不是好孩子,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举手发言的小朋友。因为孩子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定要跟孩子明确,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是错的,在说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和方式方法。.

TOP

回复 196#zhanglijuan 的帖子

你说得真对,这叫活到老学到老。.

TOP

回复 200#小胡子 的帖子

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跟家长的教育是很相关的,你已意识到了很好。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的压力就会加大,就会引起紧张,甚至厌学。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降低要求,让孩子处于一个比较宽松和安全的环境,这会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孩子担小,家长应该回顾一下,以前是否孩子的事家长统统包办,是否放手让你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家长只有改变了教育方式,孩子才会有改变。孩子胆量是家长从小培养的,如果家长经常鼓励孩子独立去做或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胆量自然会慢慢增大。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活动,学学溜冰、游泳之类的体育项目,对增强孩子的胆量是会有帮助的。.

TOP

回复 204#小胡子 的帖子

你侄子的问题的确与他父母教育很有关系,他父母要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父母改变教育方式开始,引导和鼓励孩子,注意沟通方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要信任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有所改变。.

TOP

回复 206#steedben 的帖子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好动本是天性使然,我们现在的教育形式没有针对这个天性相反是违背这个天性,所以问题是出在糟糕的教育体系,而不是出在小孩身上,如果是高中生这样就有问题了。你的小孩有如此好的心态真是难得,问题是你们做家长的要想得明白放得下,让自己的小孩在符合天性的状态下自然成长,少受一些糟糕的教育系统的干扰。当然这需要勇气和技巧。.

TOP

我发觉现在的爸爸妈妈已开始关注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了,真好!.

TOP

回复 212#小虎弟妈妈 的帖子

是呀,孩子是无法理解的,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应该是不同的,一则你可以跟孩子作正面引导,二则不妨跟老师沟通一下,免得小虎弟今后有抵触情绪,这反而对孩子没有积极作用。.

TOP

爸爸妈妈们,如果你们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不用太紧张,只要想一下你们的教育方式、沟通模式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吗?如果家长适当改变了教育方式或沟通模式,孩子的行为表现也一定会发生改变的。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哦,所以家长只要关注孩子,阶段性的总结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会在你们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的。.

TOP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除了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模式外,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父母之间、父母与长辈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之间或父母对长辈是非常关心、体贴、理解的,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你们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般这些孩子长大后也会懂得如何关心、理解别人,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质。.

TOP

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十种方法

我们注意到,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本该是自己处理的事毫无主张,事事都依靠家长;也有些孩子年龄虽然不大,却很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自己上学;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做作业……向这些家长求教,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我们把这些家长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自主性: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供大家参考!.

TOP

如何纠正孩子任性

  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必须纠正。
  第一,家长应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行为界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并鼓励他坚持执行。不能总跟孩子说:“就今天这一次啦”、“下不为例啦”。
  对孩子超越行为界限的事,决不能迁就,否则,只会娇惯孩子,助长孩子的任性毛病,以后难以改正。还须注意的是:父母必须一致。
  第二,在孩子任性时,父母要善于把孩子的兴趣引开去,以转移他的任性。例如,孩子进入超市,吵着要买糖果,看见气球,又闹着要气球,此时,父母可设法让孩子去观察某一事物,使他忘掉刚才哭喊着要的糖果、气球。
  第三,父母要注意教育方法,要有耐心。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让孩子感到,他的哭闹吓唬不了谁,让他渐渐安静下来。有的孩子自尊心太强,父母可适当给他一个“台阶”,帮他“收场”,然后再通过“拥抱——对视——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
  拥抱,可使孩子感受到,虽然他做了错事,父母还是爱他的,使孩子对父母不产生抵触情绪。
  对视,可让孩子从父母的眼神中,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和对他任性的不喜欢。
  谈话,要简短明了,使孩子在保持自尊心的前提下,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今后该怎么做。.

TOP

关于上海商学院4名女生身亡而引发的思考

这两天看了关于上海商学院4名女生因宿舍起火而身亡的新闻后,感到非常的伤感,非常的震撼!由于学校安全防卫措施不到位,学生们又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从而造成了孩子离开人世的悲剧,这需要引起整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反思。
    学校的安全问题一直在说,一直在讨论,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事呢?作为教师,作为学校不知是应该把学生成绩、赚钱放在第一位,还是应该更关注学生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呢?我想每个老师应该值的深思,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领导。
    作为家长,在这件事件中有什么感悟吗?我们家长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些事的发生,尽可能降低到最低范围。学校和社会的问题,家长是无能为力的,但家长可以从自己做起,多给孩子些安全教育,教孩子些自救办法,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我呼吁社会,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能在这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TOP

回复 228#bqlq 的帖子

家长尽量避免孩子接触紧张、恐怖的电影电视或书。对于做噩梦的孩子,要及时唤醒,给予安慰。向孩子解释所梦见的内容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同时告诉孩子不必害怕,父母可以保护他们,待孩子情绪平静后再让其入睡,但尽量不要陪孩子睡觉。另外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持空气新鲜、换上轻薄的被褥、室内保持安静等。 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好转的话,建议去做心理咨询。.

TOP

回复 230#熙儿妈妈 的帖子

孩子的拖拉问题很常见,有些孩子是为了逃避做课外作业或其他事情。你不妨跟孩子好好谈谈,听听孩子的想法,或者跟孩子商定一个奖励和惩罚的办法,如能按计划完成的可以奖励一个五角星、完不成的扣一个五角星,累计到10个或20个五角星可以兑换孩子喜欢的东西,如卡通书、小玩具、学习用品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这种激励办法还是很有效果的,不妨试一下。
在孩子教育上只靠批评是无效的,反而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我比较主张鼓励与正向引导为主,多与孩子沟通。.

TOP

回复 234#annazq 的帖子

这种紧张情绪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也不可能只是简单的话“不用去想”就可以缓解孩子,家长首先自己要总结一下,是否平时对孩子要求太高了,如果要求是太高的话首先要降低要求,摆好心态。你找机会真诚地可以跟孩子讨论一下孩子目前的读书情况,分析一下如果这次考试考砸了会怎么样,倾听一下孩子会怎么想,家长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并共同讨论一下应对方式。另外可以带孩子出去逛逛,进行些体育活动,这样也可以缓解一下压力。.

TOP

回复 235#猫在路上 的帖子

你要了解一下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发生过什么事情吗?孩子在学校是在什么情况下咬手指的,是不是有紧张焦虑情绪等?为什么只在学校咬而不在家咬,这背后应该是有原因的。.

TOP

回复 236#jane1972_cn 的帖子

一般孩子的表现跟家长的教育有直接关系,你们可以回顾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在教育上有什么不妥之处。要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不足,平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过度灌输孩子争强好胜的观念,任何事超过度后都是不好的。家长平时要引导孩子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不要过度强调孩子们之间比高低。.

TOP

回复 240#sunnyy 的帖子

你可以和儿子讨论一下为什么他能与附近的女孩相处很好,而离他远的地方就沟通不好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TOP

回复 241#jane1972_cn 的帖子

首先你要肯定孩子那种要求上进的优点,其次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如果碰到弱的地方,只是着急是没有用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分析,找出一个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的途径有很多种,如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等。只要自己明确了方向,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弱的方面就会慢慢提高。.

TOP

回复 244#jane1972_cn 的帖子

你可以让孩子学学画、书法、看看喜欢的课外书等都可以培养孩子耐心问题,另外孩子急的时候家长要慢慢引导孩子,鼓励孩子遇事要冷静,不要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分析一下。家长在平时也不能急,这样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改善的。.

TOP

回复 246#jjqql 的帖子

一般孩子的个性与行为模式,都与其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相关。你先回顾一下你们的教育方式哪些是导致孩子今天的表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只有找到了根源,才能寻找解决的办法。.

TOP

回复 249#amy_ying 的帖子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很强的叛逆心理,那是很正常的也是发育的必经之路!由于这个阶段孩子随之自己的长大和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知识面的拓展和经验的增多,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兴趣也逐步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他们希望独立,不再像儿时那样事事听从父母,如果父母过多地干预他们的事,他们则会不高兴,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强烈的独立倾向表现不理解,感到悲伤和失望,认为自己为孩子吃了很多苦,而现在孩子翅膀硬了,不需要自己了,于是总是把孩子紧紧抓住不放,事实上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认识到青少年寻求独立的倾向有着积极的意义,问题是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去进行科学引导。没有认识到这点,仍然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管理孩子,孩子不听那就经常大骂,那将带来更多的麻烦!
  青少年虽有强烈的独立倾向,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还不能自立,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还需要父母的帮助,所以还得依赖父母,这样就使他们陷入一种要求独立和在生活上经济上以来父母的矛盾之中。针对孩子这种心理,父母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作为家长要管理好孩子就必须注意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变化规律,特别是心理,抓住他们内心的动向,正确引导,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合理处理,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答复,为孩子树立榜样!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世界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受其独立意向发展的影响,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现出来,而有了自己的“秘密”。小时候他们视父母为自己的“保护神”,什么事都向父母倾诉,遇到困难求助于父母。而到了青春期,他们则将一些事装在心理。有的事还会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缓解自己心理上的矛盾。此时,有心的父母应该主动争当孩子的知心朋友,以便成为他们倾吐心事的对象和安慰者;同时又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记日记,使他们多一条解决心理矛盾的途径。.

TOP

回复 250#tysl9719 的帖子

孩子可能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作为家长你只要陪伴她,关注她,做她真正的朋友就可以。因为这阶段的孩子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了,渴望独立,不希望家长再命令、指挥她做事,但孩子的举止往往表现为不成熟,这些都是青春期正常的表现。家长只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陪伴孩子度过愉快的青春期就可以了。另可参考251#帖子.

TOP

回复 255#小飞姆妈 的帖子

孩子好动这是天性,如果考试成绩还不错的话,我觉得只要适时引导一下孩子就行,不必太关注。因为老师都希望孩子是乖小孩,这不符合孩子的特点。你告诉孩子上课尽量认真听讲,或可以问问孩子,老师在讲课时你会做或想些什么,喜欢哪门课、哪个老师、同学等等,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
小朋友之间吵闹这事,我觉得你不妨跟孩子讨论一下这个小朋友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碰到同学找茬时如何应对?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辨别是非,又可以提高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OP

不用客气,能帮的上大家,我觉得非常高兴.欢迎经常来我的帖子聊聊!.

TOP

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就是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当孩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一些逆反心理,表现为叫他向东偏要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
    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孩子就会厌烦,并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而产生反抗心理,从而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原因之一。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其次,一些家长过于严厉,他们还是满脑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观念,认为“严”就是体罚,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至讽刺、挖苦,有时还要对孩子“动武”。这样做极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严重的还会引起仇视心理。还有的家长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别强,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和惊奇,大人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事物,他们都要问问、玩玩、摸摸,有时就难免会闯祸。如果家长不了解他们的好奇心,认为这是胡闹,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打骂孩子,就很自然地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而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家长再呵斥打骂,就会激起孩子更严重的逆反情绪。
    作为家长,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理,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第一,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二,增强沟通。父母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试着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需要反叛了。
    第三,认真分析。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第四,学会利用。家长可掌握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来激发他,其效果有时比正面说服还好。
    第五,发现闪光点。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包含某些独立思考的倾向。家长应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闪光点,表扬鼓励,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和个性。.

TOP

十大减压窍门

现今,学生和家长的竞争压力其实都是满大的,既来自学校的压力,又来自社会的竞争。那作为家长和孩子如何为自己减压呢?橘子姐姐介绍十种减压窍门,希望能帮的上大家。
1、设定现实的目标:对自己和别人的期望值要现实些,使之切实可行。
2、将压力写出来:一旦将压力1、2、3……地写出来,您就会发现,只要各个击破,其实压力很容易缓解。
3、统筹安排:事情往往分为必须做、应该做和想做的。如果必须做的事没做,就会增加内心的紧张或压力。所以,您只要先把必须做的事完成,就会减轻压力。
4、适时放松:每个人在工作之后都需要放松,如听音乐、洗澡、看喜剧片、外出旅游和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5、慢慢用餐:用足够的时间吃饭可以缓解压力,狼吞虎咽会增加紧张情绪。
6、想象:比如想像在蓝天白云下,自己坐在平坦的草地上,心中充满安详、宁静、平和的感受,这样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紧张,恢复精力。
7、闻香气:香气能抑制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明显的效果。
8、读书:当您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会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一个人逐渐变得开朗豁达,不惧压力。
9、求助:当您需要别人倾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时,尽管开口。
10、想哭就哭:哭能缓解压力,让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TOP

.

TOP

回复 264#Alice_tang 的帖子

孩子希望有自信这是好的表现,只是方法不恰当,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引导。其实对孩子自信心影响最大的是家长平时的做法。而在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恰到好处的语气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家长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没考好时,如果家长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怎么就考这么点成绩!”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笨”的标签,什么自信心都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怎么就考了这么点成绩呢?”就表示潜台词是“没关系,咱们来找找原因,下次好好考。”这么做的时间长了,就算是再没自信的孩子,慢慢也会信心倍增。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夸赞孩子做的某件事时,不能太笼统,也不要太轻描淡写。要尽量指出哪些地方做得好,让孩子觉得不是在虚夸,而是确实在肯定自己的成绩,这样会让他们勇于创造的信心大增。 另外,父母和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是孩子增加自信的条件之一。因为在成长中遇到的疑问,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回答,就会令他们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不自信和不确定。父母与孩子沟通,应该准确掌握一些肢体语言:用手摸摸脑袋、拍拍后背以示肯定和鼓励,这些都对建立孩子的自信有辅助作用。.

TOP

回复 268#Alice_tang 的帖子

这说明孩子内心身处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别人的注意。这一般与家长的教育有密切相关。我不知道你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平时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平时家长是不是主动关心孩子、鼓励孩子、赞美孩子吗?这需要家长先回顾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一般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好的改变,孩子也会慢慢改变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