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MI 发表于2008-12-30 08:59
经允许转载于
http://ww123.net/baby/thread-4602493-1-1.html
在蕃茄上小学之前,我是那么崇敬偶同事小L的儿子:才上三年级就已经跟在学五年级的班里学奥数了,并且还得了这个奖那个奖。偶非常相信他所说的:学奥数,会让孩子变得聪明,思维逻辑性更强,更缜密。
蕃茄是男孩,我一直觉得男孩的理科一定要好些才可以,所以蕃茄上学之后,我就开始挖空心思问小L,能不能开个后门,让我家蕃茄也直接进他那个设在新世界后面的,据说是全市仅有的三个正宗奥数培训班之一。小L告诉我,想进这个班肯定是得考的,得层层筛选,而这个考试是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才有资格参加的。但他推荐了我两本书,两本奥数习题集,说是把这两本书全部会做了,到三年级就有资格去考试了。
上个月底,我如获至宝地捧着这两本学林出版社的奥数习题集回家,开始试着和蕃茄一起弄懂这些有点搞脑子,有点象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却越来越奇怪地发现,所谓的奥数,其实就是拿许多不该这个年龄段孩子学的东西提前来学,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文字游戏。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让蕃茄明白一些我们认为已属于常识的方法。比如A+B+C=15,B+C=7,B-C=1,求A、B、C,这种类似于三元一次方程的题目。
另有一同事的儿子在襄阳小学一年级,周六还去学校的奥数班上课,我便问她:“老师是怎么教的呢?”
她说:“老师就是照书上教的,让他们把等式相加减啊。或者把式2代入式1,求出A,然后再一步步演算下去。”
于是我开始试着让蕃茄理解“代入”这个概念,可教了很多次,他还是不明白。忽然有一天,终于“开窍”了,明白既然B+C=7,那么7就是B+C的结果,那么,第一题其实就是A+7=15!
这个突破是小蕃茄想了好几天之后突然明白的,为此我欢喜了好久。然后,我们又碰到了A+B+C=21,A+C=15,A+B=12,求A、B、C。如果不是式2和式3的顺序倒过来了,我相信蕃茄很快会发现它的性质与前面那种题是一样的,可现在两个式子的顺序一倒,蕃茄就糊涂了,他盯着题目看了很久,久得我几乎忍不住要去提醒他,或者再自作聪明地教他一种“新方法”,即把等式相加减。而现在,此刻,我唯一庆幸的是那天在等了很久之后,我仍然没有出声,直到蕃茄小声嘀咕了一句:“从后面两个式子看,我们可以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C比B大3!”,然后他在草稿纸上写下了C=B+3,然后又把式1改成了A+B+B+3=21,再进一步变成了A+B+B=18.。实话说,当蕃茄领悟到C比B大3的时候,我这个笨蛋还差点说“这有什么意义呢?对于解题没有什么帮助啊。”直到他在草稿上得出了A+B+B=18,我才惊觉这是如何大的一个突破,也许蕃茄并不明白什么等式相加减的意义,但事实上他已经会运用了,否则没有学过移项,没有学过等式两边移来移去要换位的一年级学生是不可能得出此推论的。再反过头去想想蕃茄得出的第一个结论:C比B大3,其实这不就是把式2与式2相减而得出的么?只是一个六岁半孩子的思维还不可能达到将之列式表明而已啊!
这天,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一下这本所谓的奥数习题集,发现无论是旧的代入法,还是新的等式加减,才是这两章节奥数所要重点讲习的技巧与内容。估计按照通常奥数培训班的教法,老师肯定是先强行让孩子学会这个技巧,再慢慢去体会它的实际意义,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子做的,更有甚者,也许根本就不求甚解,只要通过反复地练习,掌握这个本领,熟能生巧可以了。只是这样的生搬硬套,最后条件反射般地见招拆招,难道会比孩子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更有意义么?
这天晚上,我和茄爸讨论了很久,关于要不要让蕃茄去学奥数的问题。看网上那么多学奥数孩子家长的反应,我总结出来的目的大致有二一是为了锻炼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二是为了竞赛得奖,成为进初中,甚至进重点高中的敲门砖。对于原因二,我和茄爸的想法是一致的:蕃茄不必进什么四大名校,连立达我们都觉得太过辛苦,只要进个大同初中就可以了。或者说,能进个孩子之间的家庭背景、教育理念差别不是太过悬殊的学校就可以。这年头,情商比智商重要,运气比能力重要,到将来,蕃茄也不必去参加什么竞赛,只要将来能进个一本就够了。如此说来要学奥数,我们就是为了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喽?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读什么培训班,在题海里苦苦挣扎,浪费许多孩子本该拥有的玩耍时间呢?我更担心在众多高手林立的奥数培训班里,智力并不超群,又天性好强的小蕃茄会因此丧失了自信,磨灭了对学习的热情,这才是真正要命的事情呢!
所以,我们终于决定:不再削尖脑袋让蕃茄上什么奥数培训班了。如果他有兴趣可以在家里自己做几道聪明题玩玩,如果没有也不勉强。至于他解题的办法,更大可随心所欲,绝对不必拘泥于书本所授。也许这,才是真正训练思维的能力呢,而数学白痴加懒鬼的茄妈,也终于可以解放鸟!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30 17:2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