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nikkimama 于 2013-4-17 11:25 发表
小女6岁,大班,实在是个数感很差的孩子,主要是我这个妈妈也懒惰,从来不给她训练加减法,在人家孩子都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我们还在20以内偶尔加加减减,最明显的问题是数字本身和数学算式始终无法很好的融合。
例如:自己本来有10个苹果,给妈妈5个,然后爸爸又给了自己3个,那么现在自己有几个苹果呢?答案很快就出来了,8个。
但是继续问:请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不知道!” 是用加法还是减法,几加几,几减几呢? “不知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这个问题,像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改善?呵呵
我是在等待她的顿悟。。希望有一天她能突然想明白了。。
个人认为,不能给小姑娘下结论,贴标签,说她“数感很差”。她才6岁,还没有到判别发展优势、劣势的时候。要知道,你是她的重要他人,你对她的评价会自我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说,你认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后来她就成了你所认为的那种人。对孩子的评价最好就事论事,不要轻易上升为对其内在特质下武断的结论。何况,从你后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这孩子的数感其实并不赖。
大人觉得容易的事,对孩子未必容易。例如,孩子能够正确地报出她思考的结果(8个),但她未必能够说清楚自己的思想过程(10-5+3)。要求一个还没有正式上学的6岁小孩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是强人所难,揠苗助长。请允许我解释一下为什么。
如果你去看一看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书,就一定会知道儿童的思维经历了一个从“动作思维”到“有声思维”到“内隐思维”的发展过程。6岁的孩子处于“动作思维”阶段(个别早熟的神童除外),需要借助动作进行思考,就是说,一边做动作一边才能够顺利地思考问题。到小学,孩子会慢慢地进入“有声思维”阶段,不再需要做外部动作也能够进行思考。不过,她得边说边想。如果不让她发声说出自己正在思考的过程,她就无法顺利进行思维。这个阶段会持续多年,一般到小学高年级甚至更晚的时候,“思考的声音”才会逐渐从外部转向内部。也就是说,她无需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也能够顺利地进行思考。“思考的声音”只是在脑子回响,这便是“内隐思维”了。
这个发展过程可以提速(有限),但不可以跨越。因此,你要6岁的孩子说清楚答案是怎么算出来的,就是一种超越孩子发展水平的蛮横无理要求,怪不得人家会干脆以“不知道”回应你!如果你想了解这么小的孩子的思维过程,你就不能只让她回顾和言说。应该想办法让她把内心的思考过程“做”给你看。例如,你可以买十来个小苹果回来,或者用棋子代替苹果,和孩子一起来做实验:
(1)先让女儿拿10个苹果,再让女儿分5个给妈妈,这时请女儿数一数自己还剩下几个苹果。在女儿数好之后,你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把这个过程解释并表述为“10个苹果减去5个苹果还剩下5个苹果,10减5等于5"。
(2)请爸爸给女儿3个苹果,让女儿数一数自己总共有几个苹果。在她数好之后,务必要把这个过程描述和解释为“5个苹果加3个苹果总共有8个苹果,5+3等于8”。
(3)最后把整个过程完整地再做一篇,边做边和孩子一起说“10个苹果减5个苹果再加3个苹果总共有8个苹果,10减5再加3等于8”。
动手做这样的实验,是小朋友能力所及的事。把做的过程大声地说出来,这是小朋友在家长指导下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是她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光让她动手,苹果来苹果去地,她是不会有进步的。你现在的重点就是要指导和帮助孩子有序地做数学实验、并且把做的过程大声地说出来。这样她才能更快、更顺利地从“动作思维”向“有声思维”过渡。
实验可以不断地做下去:小朋友原来有10个苹果,后来爸爸又给她3个苹果,再后来她分了5个苹果给妈妈,现在她还有几个苹果呢?小朋友发现答案还是8。她会进一步发现:无论是爸爸先给苹果,还是后给苹果,并不影响妞妞可以得到8个苹果!这不是为她以后理解10—5+3=10+3—5积累早期的生活经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