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46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质疑是否在的择校上有点过了,小学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5-29 23:47 发表 \"\"
相信有很多家长是上了论坛才抓狂的。
你是有主心骨的人,不会抓狂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baby100 于 2010-5-30 13:59 发表 \"\"

你真有家庭教育的想法?
目前没有,只是最坏情况下的打算,幸运的是最坏情况并未发生。相信将来也不会发生最坏的情况,人一定要信点什么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30 14:05 编辑 ].

TOP

自然的学习环境

我们在初中高中的时候,有的同学某次成绩好了,BBMM就会去找老师感谢一番,说一些类似“教的好”之类的好话。你知道吗?在同学中间,这种家长是非常令人反感的。毕竟是同学们在学习,初中以上都是有头脑的人,大部分时候是知道自己这段成绩为什么好的,即使不知道那么详细,但他至少知道,这跟老师的教学有关系还是没关系。通常情况下,倒是老师不知道同学为什么这段时间成绩好,而且老师一般是不会为某一个同学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计划,老师的教授是有一定的稳定性。

好,现在家长这么说了,如果家长是真诚的,确实就把成绩好的功劳给老师了,同学会怎么想?我的努力白费了,或者我刚提起来的兴趣白费了。想不通的同学会不再努力,不再兴趣,我就看看你老师怎么提高我的成绩,当然,实际的伤害是他自己。如果家长转身就对同学说,其实我是忽悠老师的,我知道是你努力的结果,那么同学会怎么想?很多同学,特别是诚实的同学会瞧不起这个家长,有必要去撒谎吗?有必要去忽悠老师吗?

过于强调学校、老师。同学对孩子的影响,很可能会忽视自己孩子学习的内因,最终对孩子造成伤害。孩子中考成绩很好,妈妈可能说,“这不是你的功劳,是我挑学校挑的好!”就这一句话,足以伤孩子的心。再譬如说,妈妈给孩子选了一所名校,同学好,老师好,外因都是好的,但是名校比较远,MM和孩子每天要在路上花无谓的2小时,这样孩子的内因发生作用的时间少了2小时,要多好的外因才能弥补?假设这个MM自以为所有的外因条件都很好,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把成绩好归于外因,成绩不好归于内因,那这个孩子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

我们家的传统是把对学校、老师道德上的尊重和学术上的尊重分开的。也许你这个老师水平不咋地,还没事就骂我,给我取外号,读的英语那叫一个烂,但是毕竟我在学校这几年,老师是跟我一起走过来的,冲这一点,我老爸和我都会见到他们鞠躬致礼的。但是数学是我自己学的,自己悟的,英语是我自己背单词的,话还是要分开来说。优等生的老师绝对不都是名师,优等生一样被穿过小鞋、一样被同学欺负过和呵护过。如果优等生是依赖于老师都是圣人,那肯定不能算是优等生。

当然,也要杜绝另一种想法,让同学们去承受不良老师的洗礼,似乎在恶劣条件下的成长更有含金量,那绝对是变态的,司马迁写史记不是因为他小JJ被割掉了。

而且,外因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毕竟是外部的,不完全受BBMM和孩子们操控,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不良的外因,作为的能力真的很有限。当碰到无法作为外因的时候,何不将注意力放在能作为的事情上呢?陪同学看小说、看电影,多跟同学一起散步,交流人生心得。同学因此而有一个独立的、强大的精神内核,不是也很好吗?

成长的环境自然就好,既不刻意呵护,也不刻意折磨。该来的暴风骤雨,就让它来。该来的雨露滋润,也绝不拒绝。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31 00:2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5-27 19:14 发表 \"\"


这几天,同事里边谈中医比较多,最活跃的话题就是因为某某名中医说每天煮几斤绿豆吃,可以治愈癌症,结果绿豆价格迅速上涨。

有人问:“有根据哇!”
“有啊!有古书为证。”
“可是古书以何为证啊?”
“ ...
哈哈,ccpaging在5月27日对“悟本”中医提出了质疑哦。小学数学学得好,是可以具备基础的科学精神的。不重视小学数学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好,将来难免被忽悠。
1、谎言不会因它出于老师之口而变成真理。
2、未经证实的想象只能是猜想。
3、谎言不会因为它存在了几百年而变成真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31 11:2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5-31 13:03 发表 \"\"

说的是没错,学校老师只是一部分因素,更多的因素在家里,在家长。这也是我一直认为的。进什么名校,都还得家长孩子自己努力,很多东西是校内学不到,也改变不了的。老师不可能为个别学生作出改变,甚至像你说的有 ...
能找到刚好适合同学的学校当然是好的。不过其实是找不到的,因为找到了适合的,说明在这个水平还是中等,这个水平的优等生仍然是吃不饱,优等生又离开了,要再找更适合他们的学校。找啊找,找到最后优等生的数量都不够开班了,最终还是屈尊在不适合他的学校里边学习。这是个悖论的怪圈。
为了打破这个怪圈,我老爸告诉我:“别全听老师的。”我老爸从来不要求我在数学课上专心听讲,当然要守纪律,不影响他人的学习。于是,上数学课,我就开小差啊,老师讲一个角落的事情,我脑子里边就把另外三个角落翻了一个底朝天。老师们也知道我在开小差,有的老师睁一眼闭一眼,有的老师拿我教训TX们说,“你们别以为XX同学上课不专心、吊儿郎当地就向他学习,你们不知道他在家里花了多少时间学习数学?”有的老师一上课就在黑板的边角上出几道思考题,让我去翻去开小差。偶然碰到过一个英语老师,英语水平差不说,还要我们专心听她的地道中国普通话英语,那实在是让同学们倒足了胃口,同学们就想做一件事,从家里偷点棉花把耳朵塞上。不过大家现在不用担心了,那个英语老师不会出现在的课堂上了。
这件事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当你开小差的时候,说明这个学校的水平不适合你了,要换更好的学校,二是如果你无法换学校,那就开小差吧,别影响别的同学上课。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31 14:0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hxuco 于 2010-5-31 14:07 发表 \"\"
会不会有这种情况: 就是你开小差了,老师讲的重要的东西没有听进去呢? 我小时候好像还可以,不大开小差的,所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感受。但我儿子就不对了,老是开小差,老师讲前面,他看后面的!
那就不应该开小差,因为其实孩子还没到能开小差、会开小差的程度。这个时候的懂,只是自以为懂了。我也经常骂Alex,说的话跟我老爸当年骂我一样的,“还没学会走路,你就想跑了。”
发生这种情况跟老师也是有关系的,有的老师追求把问题讲透讲简单,就数学而言,简单到极端就讲个万能公式,让TX们机械地把数字往里边代。个人感觉这是不对的,教育学上的理论,我讲不清楚,等hxy007有兴趣,听他讲吧。
我这只讲我怎么应付这种情况,方法很简单,一是私下里注意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使他开进一步的小差,二是培养孩子探究问题的习惯,BBMM平时研究问题就要示范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步骤,不是只给孩子一个答案,简单地说养成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的习惯。按理说这就是学校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说句可能不恰当的话,好的老师就是要能培养出开小差的同学。好的大学老师就是要培养出能站出来反对他学术观点的学生。
什么时候能开小差了呢?我的看法是他想自学且能自学就可以开小差了。如果你没法给他安排一所新的学校,没法让小三上小四的数学课的话。
私底下自学什么呢?自学教科书或者是名人名家的专著。遗憾地说,针对小学和初中的专著太少了。

以上只是个人意见。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31 15:1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5-31 15:20 发表 \"\"
而普通公办学校,真的是自主意愿招收地段对口学生而放弃择生,“以帮助“差生”为办学宗旨”的吗?是我没有注意到,还是007爸爸过于理想化了。 ...
007确实过于理想化了。昨天在亲子数学活动中我们刚研究了“逆运算”。
什么叫逆运算呢?起床的时候,我们先穿袜子后穿鞋,睡觉的时候我们先脱鞋再脱袜子。两个过程互逆,一个先袜子后鞋,一个先鞋后袜子;两个动作也互逆,一个穿,一个脱。

先从小学说起。为什么要幼升小择校?因为有小升初的择校。
为什么要小升初择校?因为有中考。
为什么有中考?因为有高考。
为什么要高考?因为没有足够的大学容纳想读大学的人,大学数量不足。
为什么大学数量不足?建大学的钱不够。
为什么建大学的钱不够?因为上海的钱被用于搞SB和建磁悬浮了。
为什么上海的钱会被用于搞SB和建磁悬浮了呢?因为上海的BBMM们认为这跟他们没关系,让掌握钱的人随便花。

逆运算试试看!我算出来的结果是,教育没有足够的钱花,这就是最大的现实。离开这个现实,对教育所有的设想都是理想化的,但是007们是要不到钱的,钱是BBMM们生产出来的,所以他们只能在理想中搞理想化的教育。这是007们的悲哀?还是BBMM们的悲哀?007还哀叹上海为什么不能像巴黎那样,把SB改造成大学城,唉,也只有这种理想的人才会产生这种理想的想法。但凡有点现实常识的人都知道那是多么热的热土,多少人准备在那块热土上成就小我百万、千万、亿万富翁的理想,建大学,疯了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31 16:0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天天长大 于 2010-5-31 16:06 发表 \"\"
想当年,厂里要是分配到一个大学生,那一定是要重用的
现在,本科生毕业=失业
为什么?
1是大学生太多了,供远大于需
2是大学教育不实用,单位发现本科生不产生生产力
于是,追求考上大学,变成了追求考上名校, ...
逆运算的过程很重要,得一步步来,就像我们只能一层一层地脱袜子。

为什么本科生毕业=失业?本科生用不上。
为什么用不上呢?因为他们不产生生产力。
为什么不产生生产力?因为大学没教他们生产力用得上的东西。
为什么大学没教他们生产力用得上的东西呢?因为他们中间,不累的要考研究生,累的就干脆不学了。考研究生地咱们先放一边吧。
为什么大学生累了呢?因为要高考。
为什么要高考呢?因为大学数量不够。
为什么大学数量不够呢?、、、重复不赘述

如果大学数量够了呢?所有的考试都不成立了。有人这么做吗?有啊,日本就是这样的,所以冰眼说日本的小学就是养鸡场。日本的养鸡场最多也就养出鸡头吧。没错,只是这几个鸡头厉害了,弄到了诺贝尔奖。冰眼又说了,日本除了养鸡场还有养凤场。没错,凤头也有,凤头到凤尾要继承家业,生下来就是个未来的社长。
养鸡场很可怕哦,不能出现那种状况,一定要考试,怎么办?大学一定不能建足够。这样,权力和金钱就有了用武之地。嘿嘿,你家孩子聪明是吧,不让你进大学,看你能飞到哪里!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31 16:5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天天长大 于 2010-5-31 16:47 发表 \"\"
建足够的大学,让所有人都读
问题能解决吗?
找工作的时候凭什么选拔人才?
为了让小学生不累,取消了小升初,换来的是更累
大家都是本科生,到时候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不知道要搞出多少名堂来
有多少工作要人才去做?你们都是人才了,当然找不到工作啦。
木匠要多大人才?招个喜欢木匠的不就行了吗?还别说,冰眼还真说了在日本小学的一个调查,他们小学生中还真是喜欢当木匠的多。而且,他们的BBMM说:“很好啊。这样的话,小学生长大了,很容易找一个让他满意的工作。”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31 18:0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糖果她妈 于 2010-5-31 18:16 发表 \"\"
"为什么本科生毕业=失业?本科生用不上。
为什么用不上呢?因为他们不产生生产力。
为什么不产生生产力?因为大学没教他们生产力用得上的东西。
为什么大学没教他们生产力用得上的东西呢?因为他们中间,不累的要 ...
你说的这两样里边有一样,清华的校长敢说,别的校长敢说的不多,我一微不足道地学生绝对不敢说。还是说学术吧。恰好有几个大学老师是朋友,据他们说他们碰到的是和HR一样的困境。送进来的高中生不行,什么都等老师给标准答案,等老师出习题,而大学不玩这些,还有大学生班站起来喊:“起立,老师好!”把那老师吓了一大跳。
但是,最最麻烦的是,大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们对数学没兴趣,看到数学就要呕吐,你说,这数学系的课怎么上呢?说到兴趣,我们那时候数学系的就业前途不好,学生招不满,所以有一半的同学对数学没兴趣,还不至于就呕吐,只是因为数学系的分数略低进来的。现在呢,数学系的就业前途很好啦,但仍然有一半同学对数学没兴趣,甚至可能更多,呕吐的也多了,只是因为他们考分比较高,所以被招进来了。
教材吗?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任何一所大学的教材都是过时的。为什么教材一定是过时的呢?因为教材要等学生毕业研究以后才能编出来。我是说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那些专业。
过时的教材有没有必要学呢?看你学什么了。其中有一种东西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思想。

还说回高考,有没有经过高考仍然有思想呢?原来高考没这么激烈的时候,是有的,像我们这一辈。现在呢?要不你试试每天反复操练作业到11-12点?看看你思想什么?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31 19: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天天长大 于 2010-6-1 10:10 发表 \"\"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 ...
5555555555555,我们那时候的大学不是这样的。不知道现在的大学怎么样?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不让儿子上大学了,让他回老家种地,农闲的时候看看书上上网,在村间地头给散养的孩子们讲讲故事。.

TOP

如果要你的孩子每天工作到晚上11-12点

一路择校、考试评价学生、大学数量不足、学生学习目的功利化、老师功利化、学生就业难,所有的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个链条在中国已经运行了1000多年了,有时是好的,大部分时候是差的,直接导致社会崩溃。当然,咱老百姓不说那么远。这个链条跟咱们孩子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初中、高中的学生长期工作到11-12点。你认可这个链条是合理的,就要把孩子送进这样一个流水线中去。前几天问了WW网上很多MM们膜拜的某名初中的孩子和另一个不是太著名的某初中孩子,都是初二的,他们的答复是自己和很多班级里边的孩子都每天工作到晚上11-12点。
我问他们:“累吗?”
他们说:“不累所有的同学都是这样的。”

咱讨论个直接的问题吧!
如果要你的孩子每天工作到晚上11-12点去争取读大学,可能是名校可能不是,你愿意这样做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 12:03 编辑 ].

TOP

我的老爸讨厌权力,也讨厌嗟而食之,他喜欢科学喜欢知识。为周遭的人谋福利吗?他只能用科学和知识给周遭的人一些别人不以为帮助的帮助。事实上,我的老爸看好我是没有条件的。
我以我老爸对待我的方式对待儿子。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 12:04 编辑 ].

TOP

不喜欢闻被逼的“朗朗”的音乐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6-1 11:18 发表 \"\"

我也听说过广大琴童,有的父母逼着直到考上专业大学,结果看到练琴也要呕吐……哈哈,有几个孩子能逼成朗朗的
“朗朗”是一将成名万骨枯中的那个将吗?如果是这样,我对着这样一个朗朗呕吐,继而呕吐所有的钢琴老师,所有的钢琴。
没有这“一将”,我照样能听到悠扬的琴声。那“一将”如一堆大便一样与我无关。
我以我的悲悯看着这些孩子,绝不听他们的“音乐”,不买他们的“音乐”会门票,不买他们的CD。
因为有被逼的“朗朗”站在“音乐”的山峰上,我和儿子绕道而行。
即使如此,我们仍然不可避免地闻到了浓烈的血腥。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 13:29 编辑 ].

TOP

钢铁超人

引用:
原帖由 快乐就好 于 2010-6-1 11:51 发表 \"\"
你的回复和问题好像跟我说的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是的,我说的是另一回事。

因为最近两天,我一直被我所听到的名校风范所困扰,他们的学生是什么样的钢铁超人,可以每天工作到晚上11-12小时,这远远超出了FSK员工14小时的每日工作时间,超出了美国陆战1师的士兵在瓜岛所能承受的极限。
什么样的BBMM可以把他们锻炼成这样的钢铁超人?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 13:2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天天长大 于 2010-6-1 14:31 发表 \"\"

不知道听多少家长说过,如果奥数证书不那么重要,我肯定不送孩子去学奥数
孩子们周末东奔西跑地在外面读书,有几人不是为了证书啊

兴趣,现在有兴趣就读个兴趣班,
我们小时候,有兴趣就自己琢磨琢磨
兴趣的 ...
你就算说是为了兴趣而上兴趣班,别的家长会相信吗?
为证书而上兴趣班的,依然相信你肯定是为了证书。
为兴趣而上兴趣班的,依然相信你肯定是为了兴趣。
每个人最终相信的是自己的动机,而不是别人所述他的动机。
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都没有关系,每个人活的仍然是自己。
不想打听,也不想回答,还是亲自试听,亲自跟老师沟通比较安全可靠。.

TOP

在大学补考了两年英语。最后是一本《爱丽丝漫游仙境》和一本原版数学书《Time series》帮助我通过最后一次英语补考。
毕业以后,在夜校学习《Step by step》,加上看计算机上的各种Help,英语水平突飞猛进,现在总算是可堪一用了。
兴趣不仅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工作的动力。有一本翻译至美国的畅销书,《如何在40岁以前发财》讲述了如何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获取财富,所有的例子都指向一个命题,发财的动力来自于兴趣。
从事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即便不是行业翘楚,也绝不会是碌碌之辈。发财要靠机会,但挣得一份无忧的生活是不成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份工作是你的兴趣。
最好的职业是什么?工作和兴趣的统一。
这个社会不一定有这份符合你兴趣的工作,只好创业了。为了创业积累知识,为了实现自己工作和兴趣的统一而学习。比去人才市场讨一杯残羹靠谱。

不过兴趣驱动仅仅适用一部分人,对于不相信兴趣的人而言是无效的,对于那些只相信人工培养的人也是无效。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仅仅说兴趣驱动是一种可能性,而且有一些人确实以这种方式生活着。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 22: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6-1 22:55 发表 \"\"
汗……兴趣之所以是兴趣,我觉得就是偶尔玩玩,想玩的时候就能玩,玩的尽兴,就是兴趣。但要是天天8小时面对,任何新鲜感都会逐渐丧失,不再成为兴趣了 。当然或许你耐力毅力都比较好,我是看过有的人喜欢玩网游 ...
可见兴趣不是喜欢网游这么简单。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

接触到很多家长,不相信这些,接触到很多老师,也不相信这些。观察于同一个人的学习过程,相信兴趣的和不相信兴趣都有自己的理解。
爱因斯坦为证明相对论独自计算了好几年。不相信兴趣的说他刻苦,即使他说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相信兴趣的还是不相信,认为他在忽悠。
对数学没兴趣的人谈数学兴趣,基本是说不通的。

在google上搜索“学习兴趣”居然被墙了,看来技术员是不相信“学习兴趣”的。

[ 本帖最后由 旺旺她爸 于 2012-7-5 09: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6-1 23:27 发表 \"\"

不是每个人都是爱因斯坦的,你很喜欢用名人名家的典故来解释问题,但大多数人即使用爱因斯坦的教育法去教育,都成不了爱因斯坦。当然,想法都是好的,不管是爱因斯坦还是下乡种田。自己喜欢,才是最好的。
除了名人名家,我们共同认识的人是谁?

“自己喜欢,才是最好的。 ”这句话我喜欢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1 23:32 编辑 ].

TOP

自己去找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6-1 23:45 发表 \"\"

哎呀,每个人想法不一样,每个人也只能左右或者影响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朋友们,即便是我们都“知道”而非“认识”爱因斯坦,又如何?你我的孩子,按照爱因斯坦的模式去教育,就一定能成为爱因斯坦第二吗?即便成了 ...
爱因斯坦的模式就是没模式,这种天才,给他点雨露就能绽放,所以想复制也绝不可能。这一点,寻找教育模式、培养模式的人很难理解,理解了也无所适从,这种模式的要求太低了,有学校就行。
兴趣也是一样,不可被BBMM们所设计。是啊,有的BBMM可能责怪道:“不能设计的东西,你讲它干吗?”所以,我会跟您一样反问:“你想设计什么?何必自寻烦恼。”
我做的跟你一样又有点小区别,给儿子书,然后对他说:“你自己去里边找你想要的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 00:2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10-6-2 11:43 发表 \"\"
纪录片编辑室
《初潮》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kSCe-ZGM0k/
《马戏学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0OTUzNjg=.html
今年春节的时候在家看的,看了久久不能平静。
《初潮》(上)没有找 ...
可以下载下来看。给你一个绝招:
http://www.flvcd.com/index.htm
把你喜欢的视频的链接拷贝到里边,可以得到下载的地址,直接另存为视频。.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6-2 11:19 发表 \"\"

很多人不可能把兴趣变成职业,而且一旦变成职业,还能真正乐在其中的也为数不多。

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门卫如果能有更高的能力,他一定会想做更高的职位,说的俗一点,升职加薪,这是每个 ...
事实上,我有两个很好的朋友是做门卫的。
一个是本科生,他喜欢做门卫,这使他脱离工厂的那些俗务,醉心于自己的哲学思考。这是一个国营企业的门卫,别的门卫也很喜欢他,特意给他留出这些时间。
另一个是退伍军人,他喜欢伫立在工厂大门,喜欢到处巡视,喜欢带一帮子半大小子去操练正步。这是一个外资企业的门卫。
我无法想象他们为什么有这种在我看来变态的兴趣,如同他们也无法理解我的数学兴趣一样。但我能接受一点,他们应该有一份与我相当的工资,可以拖家带口。道理很简单:
1、减少他们的工资,这部分不会落在我的腰包里边。
2、瞧不起他们,不会让我快乐。

以下摘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44fba010003sc.html
爱因斯坦的爱情故事 连载(七)(2006-05-26 07:20:54)转载           分类:连载

7
    毕业了。爱因斯坦虽然有着非常出众的才华,却由于不尊重师长,不喜欢某些课程的原因,被拒绝留校。考研究生的时候,成绩也是非产的优秀,可是到了面试那一关,却碰到了当年被爱因斯坦嘲笑过的那个老师。那个老师只对爱因斯坦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对于一个不尊重屈原的人来说,学习文学也没有多大必要吧。
                   
  爱因斯坦最终还是没有实现他梦想的,留校继续安静的搞文学的计划。到了社会上,文学系学生的工作大多是秘书一类的行当,他又觉得有悖于自己的理想。所以毕业半年间,他一直住在学校里,靠当家教,或者写点什么稿件维持生活罢了。其实情况很惨,大家都说他这是遭报应了。还是麦克斯韦的心肠好,他留校继续念研究生,便把爱因斯坦收留在自己的宿舍了,时不时的帮他解决一些基本生活的窘迫。后来,还通过自己的父亲的关系,为爱因斯坦在电信局的工会找到了一个职位,其实是不用干什么的,就是为了有个稳定的收入,让他安心的搞自己的写作而已。
                   
  后来还有人问过麦克斯韦,问他为什么要帮助一个这样无情无义的人呢?还记得当年在大学的时候,爱因斯坦曾经毫不留情的说麦克斯韦是个永远不会成器的家伙,只能一辈子做个恶俗致极的市侩。麦克斯韦只是笑了一下,说道:难道你不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才华卓绝的人吗?无论他为人如何,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自己不愿意改变,谁也没办法改变。可是我们如果能够帮助他,还是尽量吧,希望他能够在自己喜欢的行业内,作出惊天动地的成绩。
                   
  麦克斯韦的确如爱因斯坦所说,很多年后,他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他在我们的母校里,成立一个标准的教书匠,没有任何的作为。成天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福利的发放,房子的调整。唯独学生喜欢他,因为他从来不点名,也敢于承认自己在文学上的才能匮乏。奇怪的是他经常对学生说起,要坚守自己的理想,还老提起爱因斯坦的名字。学生们大为吃惊,居然这个灰色的家伙还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的同学,还是同宿舍的上铺。那些还处在盲目愤青阶段的年轻学生,下了课总是纠缠着他讲一些关于爱因斯坦当年的事情,麦克斯韦也从不推脱,只是他从来没有讲过爱因斯坦和小丽的那段故事。
                   
  爱因斯坦后来确实也没有辜负麦克斯韦的期望。2004年的时候,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领奖演说中,他提到了麦克斯韦。他说,在我刚毕业的时候,忽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当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看了电视转播,据说麦克斯韦哭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 12:17 编辑 ].

TOP

这句话也可以用于考试的,以现在的无线通讯手段,考试作弊实在是太容易了,根本不可能查出来的。
即便不用现代无线通讯手段,作弊仍然很容易。从有科举开始,就有人在作弊。方法太多了,也根本不可能查出来的。
这么说吧,作弊只是一个代价大小,风险大小,技术高低的问题。
所以,为了考试去学习也非常不明智。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3 12:04 编辑 ].

TOP

多花点时间关心孩子,尽力配合学校

引用:
原帖由 乐乐mommy 于 2010-6-2 15:17 发表 \"\"
我想是否是旺旺上择校的家长很多,或者说有此想法的很多,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实际中对大多数而言应该还是不择校的居多。。。。。
不择校也是择校的一种。像我自己当时没上旺网,对周边学校的理解好多都是道听途说,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没有择校,顺其自然进了公办小学。
上了旺网,才去反思当时做的对不对,结论还是一样,当时没有去考民办这条路是符合自己家情况的,反思的结果还是不择校。
但通过反思,我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多花点时间尽力配合学校,多关心孩子的性格养成、兴趣养成。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3 12:0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6-2 12:22 发表 \"\"

你说的“应该”,那我想知道,事实上,是否有和你相当的工资?是否在成家立业的时候,能够满足未婚妻和丈母娘的类似有房有车的物质要求?说这个的确很俗,嗯,完全和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不会瞧不起门卫,如 ...
我说的原话是“但我能接受一点,他们应该有一份与我相当的工资,可以拖家带口。”取掉“但我能接受一点”,只保留“应该”的话,这个“应该”就跟我没关系了。“我接受”只意味着我不会干雪上加霜、赶尽杀绝、助纣为虐的事情。
我有一个儿子,至于他的未婚妻和丈母娘是不是要求有房有车,还不知道。看儿子将来有没花头啦,说不定女方送房送车,也未可知。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让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先睡够觉,不要用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去拼什么名校。如果有房有车有老婆,但没身体没心理健康,那么房车老婆这些有等于没有。.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6-7 12:19 发表 \"\"

“但我能接受一点,他们应该……”

是啊,如果任何工作都有能“让人接受”的“应该”,如果上不上大学,是不是名校,甚至做门卫开出租都能有“让人接受的应该”,那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家长这样拼命让孩子挤名校 ...
如果儿子作门卫很开心,读书很痛苦,我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受。我不会急,急也没用。
创业的风险对不同的人而言是不同的,对一个可以愉快地服从他人和接受现实的人而言,创业的风险接近100%。
说到“高估”或者“低估”,我的理解是只要哪个家长“估”了,那本身就是一种自大和愚昧。
凭什么“估”?能“估”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科学家都没整明白的事情,那个家长就做了,这算是自大吧。
为了一个瞎估估的不知道什么目标,把孩子的搞得睡不好觉,搞得不愉快,这算是愚昧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7 13:00 编辑 ].

TOP

 76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