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8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牛蛙、青蛙和蝌蚪的故事

回复 25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培训班跟培训班也不尽相同,跟目标有很大关系。.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5-18 10:40 发表
考证培训都差不多的。
画画的还不错。因为画画的考级有特点。实行的是等级制。例如,报考2级,画得不好,就给1级证书,画得很好,就给3级证书。不过,最重要的是,画画的等级不作为小升初的凭证,没有压力,所以,几乎完全可以出于兴趣。英语取消了星级考试,也很好。可以比较系统的慢慢学。现在就奥数比较变态,很少是出于兴趣学下去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5-18 10:48 发表
英语也有考证的。科普英语也有培训班
参加过一次科普英语考试,学校安排的。感觉有些变态,马上避而远之。.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5-18 10:52 发表
当初我们奥数三得奖,全市前110名,18万小升初,就这几个奥数。上外附中收罗了其中的特等奖、一等奖的大部分。
现在的奥数考试是考前培训。这跟十年前出于兴趣的数学学习以及在没见过类型题的情况下获奖是两码事儿。上外恐怕也不能用现在的奥数获奖来择生了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18 11:0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土豆07 于 2012-5-26 12:04 发表
是的,主要科目,全部要先过一遍,摘出重点,做好问题本,老师讲的时候再次理解透彻。
这个不仅仅是牛娃应该做,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做。问题在于,很多学生在小学没有养成这种习惯,也没有养成这种能力。要实现这个,在小学,对中等生而言,要以一定的成绩为代价的,家长敢么?对于优等生,这种方法在初中又常常被异化成上暑期班提前灌输。
实际上,这种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是跨向优等生的必由之路,又是有益终身的。.

TOP

回复 90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在企业里边,这种徒弟也是非常受师傅喜欢的。.

TOP

回复 104楼小土豆07 的帖子

小学承接的是学龄前的启蒙。如果启蒙做的好,那么,小学期间可以获得全面的的发展。这种孩子不会出现成绩的短板,是优等生。要继续发挥启蒙前的优势,重点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也就是前面说的预习(实际上,我始终认为预习的概念弱了一点,更喜欢自学)。对全面发展的优等生来说,由于基础很好,这些都不仅不是难事儿,而且还是如虎添翼的做法。

真正令人纠结的是中等生和差生,有成绩的短板,又有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养成的要求。要通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养成,成绩的提高往往是个缓慢的过程。因为我所说的养成,是要孩子通过自觉达到的,而不是黄金条子出好人(人非圣贤,偶尔做错恐怕也不能避免)。同时,又有很多教育上的诱惑,现成的省时省力快速提高成绩的法子 ... 纠结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土豆07 于 2012-5-28 09:13 发表
谢谢您,我只是把家妹的话转述过来,也并不理解和知道如何做,这个孩子自己觉得到目前为止,只有在初二遇到感觉没有原来的顺畅,他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所以给了家妹的建议。这个孩子在家里的作用是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 ...
预习的好处在初中开始显露出来,到了高中,预习的能力强常常是优等生的主要特点。等到了大学,几乎是决定性的。这是我个人经历的总结。
要争辩的话,就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了。所以在这,就不多说了。
不太清楚你妹妹的孩子在初二遇到什么问题。但我觉得,搞清楚她的孩子的情况,可能对你的孩子的教育的一种借鉴。.

TOP

引用:
原帖由 shxuco 于 2012-5-28 10:01 发表
cc,我的理解就是不要提前灌输,而是要让孩子自己提前过一遍,让他自己理解,自己标出不懂之处待老师讲解,是不是?
是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仙女 于 2012-5-28 09:59 发表
当然敢!小学低年级,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学习,三年级半放手状态,高年级基本全放手,考试前问一声,”复习好了吗?”,肯定回答就“ok",孩子会因为自己复习不到位而考砸。下一次,就不会了,这叫“吃一堑、长一智”。 ...
哎,你们都不早说的...或者是我上旺旺网上的晚了,等小儿二年级以后才发现旺旺网。Alex 到小学四年级才开始放手,晚了些。幸好,在数学上,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点。
说晚了,主要是语文,也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上。.

TOP

回复 113楼小土豆07 的帖子

对于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只有教训了。

我现在觉得,这一段时间的学习重点是中国的文化。而现代的文化过于丰富,未经时间的洗刷,让人无所适从。所以,应该是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多是古文,所以,更早一些,应该是选用国外的绘本。

如果重新带儿子,我会选择,跟孩子一起看绘本、反复给孩子朗读几本国外的经典童话(如《木偶奇遇记》)、让孩子背唐诗三百首、引导孩子看《三国演义》。具体的做法有待商榷哈,我是理科生,建议多看看其它文科大侠们的启蒙帖子。

数学只是抓住要点就可以了。在实践中,我发现,在这段时间里,数学不是孩子发育的重点,如果学的多一些深度一些,经常会碰到停滞和等待的现象。如果把小学奥数比赛得奖作为数学学习的重点,我认为,这是一种过度的数学学习,违背了自然的发展规律,以现在的教育体制而言,在小学阶段所造成的损失可能在初中和高中都没有时间去弥补。我们没有专门搞奥数,但在数学上还是花了过多的时间,好在007、水老师经常地唠叨全面教育,总算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即便是针对小升初选拔和考试,传统文化的底子好,通常可以表现出语数英全面发展的高度,有成功的可能性。还有,即使不成功,这样的孩子往往有足够的领悟力和素质支撑起预习和自学,所以,也不会损失什么。

回顾儿子在初中前的教育,现在我觉得,先把重点放在打好传统文化的底子是一种进退自如的教育选择。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8 12:44 编辑 ].

TOP

回复 115楼小土豆07 的帖子

数学你说的对极了,在教授中发现没有办法拔很高超越其生理年龄的,目前我停在10以内的组合和分解里。
宝贝的长处在思维,动手力中等,目前在幼儿园上高她一个年级的小小建筑师。完全跟的上。自己超喜欢。我不说,老师根本不知道她是小班孩子。她自己很兴奋从大哥哥姐姐手里挣到贴纸。
================
数学启蒙,数数是很重要的体验。
一定要顺其自然。不能急,数到10就数到10。他要赖在10里边不走,那就任由他在10里边玩耍。
一定要数够。走路,数,上楼梯,数,吃糖吃水果,数,买东西,数。
一定要变花样。平时没啥事了,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见什么数什么。

有的孩子进展快一些,有的孩子进展慢一些,不要紧的。正常情况下,上小学之前,20以内可以数得一个不差。100以内,可能有点含糊。没关系,上学以后,还是这么数。数数充分的孩子,你会发现,对加减乘除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是很强的。

数学的思维和能力除了数之外,至少还有形。所以,搭积木、玩乐高、折纸、画画,都可以养成数学的思维和能力。

除了数和形,还有生活的体验。这点,不是搞数学的往往容易忽视。例如,翘翘板就是非常好的关于等式的体验,小孩子喜欢疯跑吧,那就是速度的最初体验,隔几个月量量身高刻画在墙上,也很好玩的。

我觉得,可以不夸张的说,体验是思想的基础。

------------------------------------------------------
英文起点低于这两项,在补辨音力。家里教教泡泡和吉德堡教材
很困惑就是,我都是在自己做,补习班这个作用有多大,是我目前最大的问题,我自己无法检验自己做的过还是不够,
请直言,我是否需要选一个辅导班上上,检验一下。相信您的真诚,不会在意批评。可以辨别底下的善良。
======================================================
说老实话,我的英语只可自保,不足以教授孩子。所以,在英语上,我主要依赖课外班。儿子大班的时候,我选了吉德堡的班。上课前,跟这个业校的校长和老师都交流过。明确说了,不以考级为目标。课堂上No chinese,要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然后学到正确的发音。所以,我的检验标准比较简单。私底下,我只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儿,给儿子下载了大量的原版动画看。

其实对于启蒙阶段,对目标不要太看重。就像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家长只可以有心创造一种环境,不必去考虑什么时候开始说话、开始走路。就算你设定了目标,其实也是徒增烦恼,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生长轨迹,家长是没办法的。

------------------------------------------------------
玩笑:我需要一个理科生的孩子,方向也是这样。一大把年纪生的宝,不需要那么文艺和多愁。心思不要那么细腻。稍粗的线条理性些,或许未来生活愉快些
对了,笑话看吧,我现在谨慎的多了。我的育儿覌曾经一伸头,就在周围给灭了:一句话:给老师准备一块璞玉。
======================================================
如果你是理科的家长,孩子会自然的带有理科的一些特质。例如,一阵春风吹过来,理科爸爸可能说,“咦,这风哪里吹过来的呢?”文科爸爸可能说,“这风吹得真令人舒服啊?”我想说的是,在这些特质上,随意一点,多跟孩子在一起玩,就可以了。
真正影响孩子的是家长的行为,是无为之为。要刻意的通过改变家长去改变孩子,反而可能别扭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8 14:09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