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39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2010年明强毕业生家长残酷小升初体会

BBMM们自己下功夫,和孩子玩在一起,学在一起

语数英的学习要搞好,对小学生而言,有个因性施教的问题。胆大胆小,认真细致,发散思维能力强或弱,逻辑思维能力强或弱等,每个孩子都各不相同。只有BBMM自己最清楚。
如果只是达到免费教育的标准,大概不需要考虑地这么细致。一定要跳一截,要出众,或者要培养爱好,那是需要孩子有兴趣兼有正确的适合自己特性的方法。但孩子还小,对自己不了解,这需要BBMM帮助。
学校老师有学校老师的任务,培训班老师有培训班老师的任务。两者都不是专门为你一个人的孩子服务的。

所以,要想学好语数英,不能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孩子、学校、培训班,真正需要的是BBMM们自己下功夫,和孩子玩在一起,学在一起。.

TOP

引用:
原帖由 lwtwo 于 2010-9-15 18:29 发表
我刚刚晓得人的一生,要读两次小学。而且第2次比第1次更加认真。早晓得如此,我索性当初读师范,当个小学老师。
不会吧。就算是现在养猪,农民朋友也买本科学养猪的书看看的。养人,总是也要讲科学,看看养人方面的书吧。
而且,养人比养猪复杂多了。读师范倒是不需要,因为BBMM在家里的角色是父母,不是老师。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15 19:18 编辑 ].

TOP

回复 70#ccpaging 的帖子

以小四生的经验,前面1-3年级,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不是在边上打扇这种表面功夫哦,是让他打心眼里认同你。理解他,帮助他,鼓励他,不弃不离。
小三、小四以上,孩子的阅读能力强了、理解能力强了、独立意识开始出现了,这时候选择好的书就很重要了。BBMM们陪不了,就让好书伴他。

这些需要的是时间、耐心、爱心,后2者妈妈们都是不缺了,唯有前者,需要好好动动脑筋,迫不得已作些牺牲。.

TOP

回复 71#ccpaging 的帖子

啰嗦一句。用钱,也许可以锦上添花,例如上个培训班、请个外教、游学什么的。但花这些钱永远代替不了BBMM跟孩子相处的时间。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15 20:02 编辑 ].

TOP

回复 74#hll 的帖子

也不是付出就有收获。方法很重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更重要。.

TOP

混乱小升初

引用:
原帖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0-9-15 20:08 发表
仔细看到现在,LZ是不是有点患得患失了,当初放弃七外是怕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想轻松一点,现在面临小升初了,又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七外的孩子有竞争力。当初我也是放弃七外选择明强的,我没有后悔过,特别是我们和七 ...
觉着每个人都有患得患失的心理,多少而已,也不用去说了。七宝的小学少、初中少,竞争会激烈一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吧。
不过,我不认为有必要把相邻的学校作为竞争的对象。单就竞争本身来说,这一点相信成年人已经有很多体会和经验了,也许每个人的环境不同,这种体会和经验也是不同的。但我觉得,竞争绝不是比哪个人强或者哪个人弱这么简单。模糊记得哪本书里说过,伟大的竞争者是跟自己竞争。这话好像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一个道理。

看了上面的发言,似乎现在这个小升初已经很像职场的应聘了。这是不对的,有违义务教育法。不过现实果真如此的话,有人要对小升初翻毛腔,有人要适应小升初,或者有人既翻毛腔也适应,应该说,这些都是正常的。
既然这个帖子的标题是“残酷小升初体会”,对小升初"翻毛腔"好像也只好放在一边了,咱们就单说说如何适应吧。

首先,在小升初中,BBMM或者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学校是不重要的。尤其是根据一个学校的外观、升学成绩来择校,就更加不重要。因为学校少的缘故,选择权根本就不在我们这一边,被选择而已。
既然要上某某初中,那先要搞清楚初中要什么样的学生吧!公办初中主要是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民办初中呢?要升学率,要成绩,否则可能大多数的BBMM们也不会额外掏钱去接受可以免费享受的义务教育。尽管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但也不想争辩了。咱还是把对错放两边,直奔升学率和成绩而去吧。

那么,民办初中怎么才能有升学率呢?靠好的学生。这一点搞多年教育的老师、学校最清楚不过了。一个学生,有广泛的阅读基础,有好的学习习惯,勤思好学,有独立思维,有创造力等等,对老师和学校而言,教起来既省力又容易,给孩子加把力,他就灿烂了,这种学生肯定是学校所需要的。当然,这样全能的学生几乎是没有的,那么老师和学校自然也会现实的退而求其次。同时也会根据学校的教学风格在选择时有所偏重。成长手册、小五班、小升初面试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显而易见,这些都手段而已、表象而已,并不是实质,实质还是要选好学生,选那些对提高升学率有帮助的好学生。

有人可能要问,中考是考试,高考还是考试,以后上职场面试不还是考试,难道通过考试不是学习的实质吗?当然不是,手段就是手段,表象就是表象,再怎么推下去,它也不能变成实质。这话对不对,我也说不清楚,就算是个人经验的总结吧。大家不妨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分析看。不过这话很重要,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才刚刚开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什么是实质,追求的是什么,十分重要。如果把这都搞错了,混淆着来,那就可能会迷茫、纠结、痛苦。

说了升学率,再说说成绩吧。为什么要把成绩分开说呢?因为BBMM们看中民办初中,一部分原因是看竞赛成绩的。主要的竞赛是什么?数学。看起来,不少BBMM,甚至老师、学校,都把数学和奥数混为一谈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但在这也不想展开了,混就混吧,我谈数学,你们就只当是谈奥数好啦。要取得好的数学成绩,往大了分有两种,一种是做题海,要考得题目都做过了,一种是学习数学思维。哪种更好呢?老师和学校最清楚啦,BBMM有可能的话,不妨问问。题海依然只是手段,表象,他们真正需要的还是有好的数学思维,喜欢数学的同学。面试做数学题也好,看奥数竞赛证书也好,都是为了选数学好的同学。不抓住实质--扎扎实实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直奔题海而去,累、苦、事倍而功半。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16 18:30 编辑 ].

TOP

回复 98#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单说小升初,如果这个民办初中追求的是升学率和竞赛成绩,那么对提高这两样指标有帮助的同学,在他们眼里就是好学生。.

TOP

回复 99#ccpaging 的帖子

补充一句,你说的好孩子,好像是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我相信,每个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是不一样的。好孩子不一定等于好学生,这点是肯定的。.

TOP

回复 101#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也许我太悲观了,不仅仅是功利,而且残酷、冷漠、不择手段,不懂合作与竞争,不懂领导的艺术,缺乏起码的公民意识、、、总而言之,“德智体”里边,除了“智”上不成功的培养了一DD,德和体基本没什么可指望的。这也是提倡BBMM要多花时间陪伴小学生们的主要原因。.

TOP

回复 130#容容-妈 的帖子

如果孩子本来数学还不错,可奥不奥的,去玩玩也没所谓。如果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大,根据你这句话,就不得不“奥”了。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后一种情况绝对是有害的。因为孩子现在没兴趣,不等于将来没兴趣。没兴趣也不等于见到数学就恶心。
现在强“奥”了,将来对数学再没兴趣了,见到数学就恶心了,这不要命了吗?初中高中数学也是基础学科啊,即使搞人文的学生也要掌握的。

所以,hxy007这一问绝不是多余的,一定要搞搞清楚。.

TOP

回复 131#LUKE妈妈 的帖子

弱弱地问一声,这些是“或者”还是“并且”?如果兼而有之,那些是“或者”,那些是“并且”、、、.

TOP

回复 134#ccpaging 的帖子

俺们情况跟hxy007基本类似,小队长都不是。请忽略前问,俺不问“或者”、“并且”了。.

TOP

回复 138#LUKE妈妈 的帖子

原来去“招聘”的时候看过很多简历,简历和面试是有区别的。而且,那只是公司的招聘,不存在公平的问题,公司说了算。
这个小升初要复杂些,可能有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可能还是更看重证书吧。.

TOP

回复 141#容容-妈 的帖子

清楚了。.

TOP

回复 137#hxy007 的帖子

LUKE妈妈 转过的,也许对你有帮助。

以下摘自
http://www.wlms.icampus.cn/cms/d ... 16/24829/index.html
柏彬校长在4月13日全校教工大会上的发言
作者(来源):校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4-16
、、、
今天,我还要谈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形成共识。

大家对今年新中预的招生都有期待,每位文来中学教师都想招好学生,这是对的。那什么叫做“好学生”呢?对此,文来的教师要格外地思考一下。我觉得我们不能盲目地随大流去抢生源,文来要有自己的“生源观”。

文来靠什么去吸引学生和家长?我们应该靠自己端正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去吸引学生和家长;用符合二期课改理念的、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课程建设去吸引学生和家长;用我们富有专业精神、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去吸引学生和家长;用我们丰富多彩、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校园文化去吸引学生和家长。我们不能靠升学率、平均分、重点率去吸引别人。

所以我想,认同文来办学理念的,人家要抢也抢不掉;不认同文来办学理念的,我们抢来了,人家也不一定满意。文来要有自己正确的“生源观”,这是源于我们文来办学理念基础之中的。

正确的“生源观”告诉我们,不能随波逐流,盲目地投入到抢生源大战中;

正确的“生源观”告诉我们,对什么是好学生,文来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在艺术、乒乓、体育、科技等方面特长突出的学生,学科成绩逊色一些,我们同样认为他是好学生。

正确的“生源观”告诉我们,要把时间、精力、智慧集中到学校的内涵发展建设中,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质量,相信社会和老百姓是认可我们的。

正确的“生源观”告诉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担负起文来的社会责任,我们要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对于招生工作的要求,对于长期关心、支持文来的社会各界也要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回报社会。

前两年我们提出了要树立科学的“成绩发展观”,文来的领导和老师们现在都能够自觉地实践。今天,我们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生源观”。无论科学的“成绩发展观”,还是正确的“生源观”,体现的都是文来人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文来的品位和内涵,这就是文来之所以为文来的原因,希望全体教职工形成共识。

期中考试后,事情会越来越辛苦,工作会越来越忙碌,希望大家保重身体、心情愉快、工作进步!(文字由顾兰英根据会议发言录音整理).

TOP

回复 151#FIREMANBB 的帖子

报告,重新浏览了帖子,没发现谁反对你的追求。.

TOP

回复 153#ccpaging 的帖子

又细数了一遍,只有鲜花,没鸡蛋。.

TOP

回复 155#snoopy03 的帖子

咳、、、咳,你说“教育理念”了,楼主刚在151#倡议大家“在此我们不要讨论教育制度,教育理念”。.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9-17 11:52 发表
以上分析恰恰说明,明强数学老师受到了奥数的压力,并且在主动应战,但是他们的专业精神又使他们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太过分。现在这种局面真是难为老师呀! ...
明强的数学老师们很不错的,我很佩服。.

TOP

回复 201#qiaoyingq 的帖子

最近我们家小四生在看《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age=17#pid7496016
里边讲了很多经常发生在小学生周围的故事,由故事一步步引导到哲学层面的思考。

说到借书、买书,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还是BBMM和孩子一起选,一起讨论书的好坏。一方面要避免大人的思维定势和价值观对孩子产生压倒性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以为,最好的方式是平等的讨论。实在不能达成一致的话,孩子自己买一本最喜欢的,BBMM选一本虽然不是孩子最喜欢但觉得仍然可看的书,这算是一种妥协吧。

我自己的是理科生,对文科的东西也不太熟悉,所以经常跑到“亲子阅读”楼里边偷学。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607826.

TOP

引用:
原帖由 珍妮的妈妈 于 2010-9-17 09:22 发表
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挺大的,还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是否奥,何时奥。我家邻居的女儿今年上了XNWY,文莱也录取了,她没有去。这个孩子是属于特别聪明的那种,记忆力好,所以从来没有奥过,也没有任何证书,但是在校成 ...
在小学阶段,为获取竞争优势施加的外力已经接近了极限,换一种方式,顺其自然、充分发挥孩子自然的旺盛的求知欲、生命力,不失为明智之举。
这样做,即使没有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孩子也不会受伤。.

TOP

回复 211#hxy007 的帖子

看了体育竞赛中的“抢跑”现象,俺比较怀疑,你关于“抢跑可耻”的观念能被大家接受。

=======================
在奥林匹克章程上并没有对参赛者年龄作出明确规定和限制,但考虑到人体的承受能力和健康方面的原因,大部分运动项目对年龄是有要求的,比如参加奥运会拳击项目的选手不能超过34岁,而奥运会参赛年龄的底线通常规定是不小于14岁。 体操、跳水运动员不得小于16岁。

叶乔波:国际奥委会需改革 应取消对运动员年龄限制
http://news.ifeng.com/sports/zon ... _4685_1566367.shtml

叶乔波:我觉得运动员的年龄不是问题,相反,国际奥委会在体制上应该进行改革,应该重新做一些评估跟决策。这次冬季奥运会年龄最小的是日本的一个速滑运动员,才15岁。国际奥委会并没有限制她的年龄, 只要是在同一个竞争舞台,只要是公平的就足够了,而不是在年龄上或者在某个选手的个人的特征上做限制。你不能说这个运动员一米八了就只能一米七,超过一米七就不能参加比赛。在同一个场地上他的竞技能力的展示,这是最主要的。当然在规则范畴内,时间段范畴内出现问题,我们个人是要承担(责任)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继续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中国运动员可能年龄偏小就参加比赛,相比欧美运动员是有一定的差异,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更加主动的出击,比如要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不管是14岁,还是12岁,甚至10岁,只要有能力在竞技舞台上跟所有的运动员同场较量,能够拿冠军,那你就是当之无愧的。我个人认为,在规则上要进行改革。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17 15:46 编辑 ].

TOP

回复 215#素桐妈 的帖子

呀,这英文单词啥意思啊,很容易被误解的。.

TOP

回复 218#素桐妈 的帖子

嗯,清楚了。

我说说竞赛吧。

大概是1986年的冬天吧,以国家名义参加奥数比赛并因此而展开全国范围内的选拔。那一届,车晓东是第一名。那时参加的人都是凭兴趣学出来的,竞赛也只在高中才有。谈不上抢跑。

真正的抢跑最早出现在体育上,成功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奥运冠军里边有不少。俺就说个失败的例子。

我表弟是从5岁开始学习武术的。那时候李连杰刚出头,他妈妈就希望儿子成为像李连杰那样的。表弟那时候人蛮聪明的,码相也好,父母都长的比较高大,看起来蛮适合搞体育的。先是参加业余体校,每周去一次,后来隔天去训练一次,再后来进了市里的少年队,每天去训练半天。蛮苦的,他们家住郊区,到训练队要走差不多10公里。表弟在队里的表现也算不错,市里的老三吧,但仅仅是单项。这个成绩拿到省里就不行了,因为他所在的市里,武术不是强项,而省队要跟别的省队比,简直就上不了台面了。国内公认的,武术队以北京、河南、上海这几个比较强。表弟还是很听话的,也很努力,可是始终没有成绩。就这么一年年努力下来,到了18岁,唯一的出路就是考体院了。这时才发现,文化课不行。让我老爸帮忙补课,总算是考进了省体院。现在已经毕业了,只能干保安,还是在他妈妈的同学开的公司里边。老板想提拔他,他自己也想往上走,可是啥知识都没,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都木有,痛苦啊。

现在说起这件事,家里边的人都后悔,早知不是武术这块料,玩一玩,好好把文化搞上去,处境也许会好些。其实,我记得在表弟小四小五的时候,成绩还是不错的。当时问过教练,这孩子能不能练武术,我们听起来那个回答是模糊的,可他妈妈偏就听进去“可以”的那部分。

有这么一个例子,现在家里人对竞赛是深具戒心的。竞赛毕竟过于狭窄,竞争十分残酷,胜者王败者寇。如果是那块料,一般地拎一拎就能上去了,那也罢了。如果不是那块料,霸王硬上弓,费时费力,耽误了全面的学习和生长,真是得不偿失。.

TOP

回复 222#snoopy03 的帖子

重新看了楼主的帖子,没发现楼主有前后矛盾的地方,你确定没有把楼主错划在现实主义里边吗?.

TOP

回复 224#素桐妈 的帖子

同意这话。都是为了孩子,小学这么大压力,说实话,原来还真没想到。
一晃进入第四年了,没心情没耐心去扯什么主义、理想、理论啥的。

现在只对以下问题有兴趣讨论:
一、什么问题
二、怎么办
三、有实例哇、可行哇.

TOP

回复 227#杨小兔的妈妈 的帖子

西南模范.

TOP

引用:
原帖由 世俗人 于 2010-9-18 07:24 发表
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只能解释大致的情况,只能解释一个趋势,而不能象自然规律,必须100%的遵守。

N个读书无用论的例子随手可拾,否则每种每样相互矛盾的结论都会出现
故弄玄虚?.

TOP

回复 231#素桐妈 的帖子

“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这是胡适说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9-19 09:50 发表
思前想后,觉得在这里跟楼主唱反调,不礼貌。
还是交流升学经验教训吧。
对“抢跑”的讨论,移到http://ww123.net/baby/thread-4568302-1-1.html,欢迎有兴趣的网友参与讨论。
“抢跑”这种行为的危害,你从理论上再怎么证明也是没用的,没玩过“抢跑”的人总有点新鲜、跃跃欲试、、、我认为,现在热衷于“抢跑”的恰恰是原来小时候没玩过抢跑的,不知其害,不知其限。

以俺多年抢跑的经验,学习数学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跟练习举重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是一样的。

你会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送去练习举重,让他每天举与身体重量相等的杠铃吗?

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俺都懒得回答。.

TOP

回复 237#ccpaging 的帖子

俺原来是多年抢跑,现在已经幡然悔悟了,因为俺发现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把抢跑玩得淋漓尽致,抢无所抢。所谓物极必反,到了咱儿子这,咱不抢跑了,转而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所谓抢跑之“淋漓尽致,抢无可抢”在于两点:
1、在某一阶段,抢跑到这一阶段最好的孩子所能承受的极限。
2、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持续抢跑,无休无止。

所以,如果某个孩子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出现心理崩溃,我一点都不会觉得诧异。前面说,俺要发展儿子的“德智体美”,这也是俺说大话了,对不起了,各位。实际上,现在正在做的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先保住儿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再说。有人又说“心理健康”也是不必说的,像俺自己都不敢说是“心理健康”,何谈儿子!
那么好,俺再退一步,就保身体健康吧: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周参加一次集体体育活动,打打足球篮球什么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19 14:12 编辑 ].

TOP

回复 239#qiaoyingq 的帖子

不要这样说。咱也只不过是有一说一。
阅读楼里边人才济济,有什么想法、疑问,不妨发在那里。
顺便说一声,hxy007是楼主哦,他肯定欢迎的。.

TOP

回复 221#qiaoyingq 的帖子

再举一例作为回应。
邻居有个女孩,在明强读小学的,成绩一直保持班上前三,没学过奥数,没在外面上培训班,小升初的时候,投WL未果,后来进了SB。.

TOP

回复 242#hxy007 的帖子

每天打强度要控制好哦。我们现在在小区里边踢球,一周一次,队员都比较固定了。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还真有不少事,有意思的。.

TOP

回复 244#hxy007 的帖子

你要注意哦,小四生、小五生的骨头还没完全长好,运动时间过于频繁、强度过大,是不是会影响生长?
有这个疑问,最好找专业点的人问问。.

TOP

回复 247#hxy007 的帖子

每天运动可以,比赛最多一周两次,平时可以投篮、跑篮什么的。.

TOP

回复 251#hxy007 的帖子

11目前不算胖,一长个子就瘦下来了。限制吃不好,有试过买红薯吃吗?.

TOP

咳、、、咳,明强的童鞋们,歪楼了哈。.

TOP

有家长以过来人的身份讲了没有奥数小升初也可以,有人偏偏不相信,不想着全面发展,不想着素质教育,要去亲身尝试下单靠奥数一样可以进牛校,那也没有办法..

TOP

回复 261#s1100 的帖子

奥数那个跑道太拥挤了,俺不想去扎闹猛,可以无啦?对那个跑道上的人来说,少一个人,不是也宽松一DD吗?.

TOP

回复 265#阿华田 的帖子

冤枉啊,目前为止没说素质教育。为了对仗工整,才抄了“素质”两字,只不过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自己的看法,我不批评你,你也别批评我,相安无事罢了。
楼主一直说不要谈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偏有人拿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说事。
可以用“只看此人”,翻翻我前面的帖子,都是说事实,尽量做到有一说一。如果我哪一贴做得不够好,不妨引用出来,我编辑修改就是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20 17:55 编辑 ].

TOP

回复 265#阿华田 的帖子

再说啦,俺也生活现今的大环境下,同属非教育专业人士,也不能自由选择,也矛盾和无奈。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20 17:5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杨小兔的妈妈 于 2010-9-20 14:06 发表
11的肠胃已经很通畅,很通畅,通畅让我们在座的MM们羡慕极了,红薯是肯定不需要的!
我的意思是红薯比较香,现在正当季,又填饥,饭前吃一个,应该是不错的。.

TOP

回复 269#阿华田 的帖子

自己觉着进步了。例如,我就不认为007关于“抢跑可耻”能被大家伙所接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20 17:56 编辑 ].

TOP

回复 269#阿华田 的帖子

您的回帖没什么不妥,我的语气有点不好,错在我。让您误解了,已编辑修改。.

TOP

回复 260#三月雪 的帖子

新加坡有个电影系列--《小孩不笨》,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TOP

回复 275#yvonne_tina 的帖子

现在红薯大量上市了吧,还是大量上市的吃比较好。一是便宜,二是因为便宜,生长比较自然。.

TOP

回复 281#杨小兔的妈妈 的帖子

关键在于,“奥回来知识”没有?
个人觉着比较精确的说法是有没学到数学知识,有没掌握到数学的思维方式,有没培养出数学的兴趣、、、如果抱着学习数学的目的去了,回来也收获到数学。那无论它是否有利于小升初,咱都没有损失什么。
是不是奥过就一定是在学习数学呢?未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学们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对数学不感冒,只是迫于压力,为了考试证书,这些都是错误的学习态度和心态。.

TOP

引用:
原帖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0-9-27 17:48 发表
题目挑简单的先做,不会做的我和他一起动脑筋,还不会做的就问奥数老师,再搞不懂的就放着不去管它 ...
很好,同意你的做法。这样在孩子看来就比较放松,没什么压力。
会做会想,我很厉害。不会做,我努力一把。实在不会做,这也很正常。
这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状态。孩子将来未必能实现BBMM希望的结果,但他一定可以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达到他的极限。

淡定,一定要淡定。不管BBMM有多大的压力,一定要撑住了。加油。.

TOP

回复 285#ccpaging 的帖子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外面奥数班的老师怎么样?BBMM最好去听一堂课,宁缺勿滥。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27 18:25 编辑 ].

TOP

 56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