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关于明强小学班级人数的事情

作为家长,楼主的想法我很理解,把我了解的情况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其实明强当初申请开多少班级,是根据派出所电脑上的资料来定的,之所以后面人多有几个隐藏的因素:
    1、部分作为人才引近的家长,在调查的时候孩子没转到上海(也就是说资料上没有),随后报名的时候孩子已经办妥了所有手续,由于当初只制定户口迁入的时间限制,没有规定这类现象的迁入时间,学校不得不收。
    2、一部分家长买了学区房,房产证或者预售合同在招收时间限制之前已经办好,却没能及时将孩子户口迁入,然后这批家长到有关部门去协商,本着和谐社会的原则,有关部门同意了这批孩子的入学申请。也有个别的家长买好房迁好户口报名,然后转手把房子让给另外一人,立马再迁户口报名,这些家长往往神通广大,而且办事效率极高,学校也只能按规定收。
    3、七宝地区原先有几所农民工学校,这几年学校撤消了,根据市里规定孩子全部进公办学校,这些家长不是作为人才引进的,派出所的资料上也不会有记录,无从统计,又不能违反上级规定,也就只能额外地多了一批学生。
    4、周边地区很多家长跨学区选择明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搞定了孩子的户口问题,由于条件符合,学校只能招收。
    5、至于第五种,就是大家所说的托关系、条子生。这种情况我没考证过,不敢肯定说有,不过估计说没有大家也不相信。一个学校肯定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而且基本上人家只委托一个孩子,很多人以前都协助配合学校开展过工作,可以说有恩于学校。大家都有社会经验的,如果完全将人家拒之门外,你们说会不会对学校产生影响呢?越是好的学校这种现象越明显,学校也很无奈。
    以上几种情况,每种出现20多人的话,那多出来百多号人也就容易理解了,这不是学校或者教育局单方面能解决的。大家所说的多造几所学校分担压力的方法是可行的,不过估计申办新学校应该牵涉到时间和财政预算等问题,不是说造就能造好的。我不熟悉具体的操作流程,但我们如果把这些过错都归结给学校,对明强来说是不是委屈了一点?
    至于大家所说的“肥了某些人”的问题,我觉得大家可能误解了。前四种情况都是硬条件,不得不收,不存在另行收费的现象。最后一种情况,你的领导找你办件事,你敢问人家收钱?

[ 本帖最后由 mudanwang 于 2009-9-11 12:06 编辑 ].

TOP

前面家长也说到我们不是要针对择校生,也没有把责任直接归结给学校,大家都很理智。但我们也必须注意,我们的一些做法会对择校生和学校产生直接的影响,所谓"我不杀伯约,伯约却因我而死"。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采取行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注意方式方法。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发矛盾。.

TOP

哈,楼主还真强,从我说的话就可以看出我的身份。我的确是明强的一位老师,但不是教导主任那种级别的,没那个本事啊,嘿嘿。我的孩子今年在明强读三年级,在WW网我只是一个学生家长,所以我的意见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学校。当然了,我的话当中也或多或少地会为学校申辩几句,毕竟我也是学校的一份子,总希望学校能被所有人认可,但我只会进行解释,绝不是狡辩,否则我完全可以保持沉默,这点心情还希望大家理解。
其实楼主所说的这个问题,我们老师中间也讨论过,也打听过,所以才会有上面这几种分析。楼主回提到学校招生的时候要有避免家长钻空子的措施,其实我们已经限制了户口迁入的时间,招生的时候专门派人验收户口本和房产证,不瞒大家说,以前还出现过有人拿伪造的房产证来报名的,都是在这个关口被拦下了。但很多人不是在学校被挡住了就死心了,他们会走上级路线,而且有很多是因为房产开发商没能及时解决产证,导致孩子户口不能迁入,然后有关部门在综合考虑了情况后,同意了他们的入学。开头只是几个,可口子一开,人家开始从这个方面开始想办法了,最后个个都是“合法”的,学校也拿他们没法子啊。

楼主还说到,闵行区教育网上公告过民工子女学生,因为人太多而不接受此类孩子,这是指学校不直接接收,而是由上级部门统计好之后安排到各个学校,毕竟这是市里的规定,必须遵守。所以大家可能觉得这些孩子没有来报名的,其实是统一安排的。.

TOP

楼主问到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式,通过何种途径,如何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学校和老师都在头大。闵行区是人口导入区,人员众多这是事实,如果直接一句话就能解决40人一班的问题,估计上级部门早这么做了。大家都觉得多造学校是一个解决方法,我认为领导肯定也认识到了,其实也正在这么做,闵行区每年都有新学校成立,明强也每年都在扩班,可为什么效果不明显?我个人觉得有两方面原因:1、近几年的孩子都挤上了一个人口高峰期,加上房价的升高使得更多的人选择了闵行、松江等性价比较高的地区,使得学校的扩建速度赶不上生源增加的速度。2、学校的扩建不是想造多少就造多少的,除了资金的问题,还必须考虑到一个持续发展的问题。开辟一所新学校,必须人口密集到一定的程度。钱少了拼命印钱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我没学过经济学,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是否恰当)前一阶段七宝地区容纳不下了,所以开辟了七外、上宝,避开了一个高峰期。现在估计还没到这个点,所以只采用了扩班的方法。盲目地建新学校,等人少了,多余的学校怎么办?多余的老师怎么办?当然这是一个社会大问题,我一个小教师只能自己猜测。
最后补充一句,我们老师也想人数少一点,楼主的呼吁如果能引起有关部门的解决方案,我举双手赞成。但是类似“肥了某些人”、“违规操作”这样空穴来风的说法,还需要慎重。如果是学校的错误,我无话可说,可仅仅是猜测而影响学校,我们日子就难过了,毕竟我也是学校的一份子,自己家被人误解,心里总不会很舒服吧?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