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假如这是你的孩子,他还会如此出色吗?

假如这是你的孩子,他还会如此出色吗?

2010/03/02  http://gb.udn.com/gb/mag.udn.com ... jsp?f_ART_ID=174676
【联合晚报╱王彩鹂】
调皮模样像「男孩」


陈彦廷小时候很皮,上课时神游太虚、突然发笑。下课时披上雨衣,跑到教室屋顶迎着风,想像自己是小飞侠。跟同学玩荡秋千,他在后面帮忙推,推得又高又远,他正兀自得意着,突然同学嚎啕大哭,他把同学推到树梢去了,被树枝勾掉一块大腿肉……。

[陈妈妈,彦廷又闯祸了!」老师抱怨的电话,让李雪珍接到手软,回想儿子国小和国一的调皮模样,活脱脱像个「男孩」,小学时经常被老师罚站、幻想自己是「小飞侠」,长大后竟然翱翔出一片天空,囊括国际50项设计大奖,成为被教育部长郑瑞城表扬的「竞赛达人」。

妈妈负责道歉和善后


男孩能站在国际舞台,父母对孩子的赏识和支持,扮演关键角色。老师打电话来告状时,李雪珍忙不迭地道歉并收拾善后,她相信自己的孩子很天真、很善良 (常把盒饭菜分给穷同学吃),虽然老是凸槌,但「总有一天会开窍」。

李雪珍的教养哲学是「支持孩子、赏识孩子」,彦廷学龄前就爱涂鸦、玩乐高,她给孩子一个可以尽情挥洒的空间,除了画纸,家中的墙面也让他当画布。

国二开窍爱上了美术


在爸妈的包容和耐心等待下,陈彦廷上国二时,突然「开窍」了,涂鸦功夫变成「专长」,园游会的摊位挂上他做的海报宣传,生意更加兴隆,还是校内外美术竞赛的常胜军,学科成绩也冲上去,国中导师相信他的实力,可考上台北市松山高中。

陈彦廷是末代中考的学生,国三那年他报名参加北区中考,但报名第二天,爸爸陈煌裕提议,放弃中考,留在基隆二信中学读广告设计科。妈妈李雪珍同意爸爸的看法,因为「彦廷背书背一背就忘了,比别人花N倍时间,读高中会很吃亏,不能走这条路」。

放弃高中改读设计


老师听说陈彦廷不考高中了,跑到他家要说服家长「先考考看嘛,考不好再回来读广设科」,但家长有另类的想法,如果确定不走的路,干嘛冤枉走一回?

国三毕业那个夏天,别人忙着统考,陈彦廷则是去学素描、英文、打篮球,喝妈妈炖的仙草鸡汤,吃一大碗公的水果,每天睡眠充足。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只有150几厘米高的他,只一个暑假,就蹦高了20几厘米,长成180厘米高,父母只能靠到他的肩膀。

「不给压力 只给营养」


李雪珍得意的说,她和老公都是矮个子,却能养出两个180 厘米的儿子,秘诀是在儿子发育的关键期时,「不给他们压力,只给他们营养」。

舍高中读高职后,陈彦廷的信心来了,一直得奖,连很难考的广告设计乙级证照都拿到手,获保送云科大,同时考取台科大商业设计系。大学毕业后,考取台科大商设所榜首,同时考取教育部艺术与设计精华海外培训,获得175万元公费到纽约普行特艺术学院深造一年。

连续拿多项国际大奖


出国进修一年中,他以短片「剪刀cutting」、海报作品「Letter Cutting」获多个国际设计大奖,包含德国iF概念奖、iF传达设计奖、英国D&AD学生奖17项,再加上其他作品,今年就得了近50个奖项。参加国际竞赛的报名费总共花费30 万元,他都加倍赚回来了,教育部发给他80万元奖金。

回首来时路,陈彦廷说,最让他感动的是,国中时成绩中等,每天六点就出门,妈妈出门前都要拉着他手大声喊:「陈彦廷,加油!加油!加油!」作为一天的开端。

读广设科是一个转折点,他说,选定一个自己有兴趣的目标非常重要,「有兴趣,就会有热忱;有热忱,就会自己去挖宝」。以前念没兴趣的东西,考试能过关就好;读自己喜欢的东西,会主动去挖东西,主动去问老师,他发现,「兴趣很重要,会改变一个人对事情的专注度」。

回想成长过程的跌跌撞撞,陈彦廷最想跟父母说一句话:「谢谢爸妈,给了我N次的机会!」

【原刊于2009/01/31联合晚报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0-3-29 12:03 编辑 ].

TOP

虽然这事发生在台湾,但给我们家长、老师的启示还是一样的。既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天赋,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TOP

我觉得这对父母厉害在相信“开窍”两个字。这孩子小学也就是涂鸦而已,也未见得有什么惊人的美术天赋,其他方面更不用提了,几乎可以去看医生了(按照一般逻辑)。
现在父母一般相信老师在小学阶段给孩子的“断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是父母的金科玉条,宽容、耐心会被老师视为家长的不负责任-----
哎,这年头“开窍”真的是很稀罕的词。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0-3-29 12:47 编辑 ].

TOP

回复 13#宝妮妈 的帖子

一大碗公就是一大碗的意思.

TOP

回复 21#longmother 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孩子并不是自然散养成才的。这是个有些特殊、晚慧的儿童,父母做的是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鼓励他发展,同时对于他不如他人的地方予以宽容和耐心。
现在的父母大多在孩子幼儿阶段就开始竞赛了,像这么个小学阶段还傻傻痴痴的孩子估计父母是很揪心的。假如我碰上的话,我承认我会很沮丧、哀怨,大概一个天才可能就毁在我手里了。.

TOP

虽然大多数孩子未必是这个案例中这样潜在的天才,只是普通的孩子,但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过人之处。
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把他们棱角磨平,弄的和别人没什么两样-----我承认,假如可以让我重新来过,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要比现在好。可惜了,我的孩子,试验品。.

TOP

回复 38#semain 的帖子

文章中的孩子在初二之前只是会涂鸦、玩乐高而已,好像还称不上特长。父母做的只是鼓励孩子的兴趣发展,他们应该也没想到孩子以后的成就。他们耐心等待的是“开窍”的那一天。至于“开窍”后会怎么样,这是很难预估的。
所谓老师、专家的评语都是固定思维,而父母最受其影响。其实万事皆有可能。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0-3-31 11:1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