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乍寒还暖:还读什么音?

网上搜的

读hai读huan均可,毋须在这样的问题上纠缠,古音今读是今天学术界都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服的说.台湾人读作shui.是古汉语的读音.而大陆全读作shuo ,你能说台湾人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大陆反之?

语言学家苏培成教授的观点更为鲜明:“我们今天怎么去读古诗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普通话读。可是这样一来就变得不完全押韵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语言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后人无法左右,只得接受。”我国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曾在《诗经韵读》中指出:“我们并不要求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

    今人如何读古诗?
    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一律按普通话标准音读,即“古音今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某字古音是怎么读的,以博古通今。
    二、在生活实践中,对于“古音今读”或“古音古读”均宜悉听尊便。因为语言是不能“一刀切”的东西,不宜简单、机械地用“对”或“错”两个字来衡量它。一种语音变化规律的形成,要有一个新老交替的过程。
    三、在某些特殊场合,像古诗词朗诵会中,对于平仄、押韵、对仗都很工整的近体诗(律诗、绝句),可以用古音来吟诵,以保持诗歌的韵律美,回归诗歌的本色,体现中华汉语的博大精深。

主张“古音今读”,其理由如下:
    首先,古音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语音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它不像文字、词汇那样能留下供我们查考的可靠材料。今天,谁也无法证明自己读得“古音”就是标准音,因为古人无法留下录音资料,这是无需争辩的事实。
    其次,古音今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繁到简,也是语音演变的一种规律。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已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例如,成语“叶公好龙”古读“Shè公好龙”,而今人们统读“Yè公好龙”。
    “衣锦还乡”中的“衣”古音读yì,现统读yī。
    地名“百色”原来读作“Bó色”,而今均读成“Bǎi色”。
    “阿房宫”读作“páng宫”是不争的事实,可曾几何时,一些影视片中,纷纷读成“fáng宫”了。
    再者,今人读古诗,目的是汲取古代文化艺术营养,提高自身文学素质,并不是去学习古音的。由于语音的不断发展变化,古诗词中的那几个“古音”,好多人早就改读“今音”了,而且习以为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古音今读,势在必行。它有利于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也一定会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所认可、所接受、所欢迎。

[ 本帖最后由 蓬蓬草 于 2007-12-27 10:3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blueyang 于 2007-12-27 23:12 发表
问题是在“乍暖还寒”这里的huan,并不是古音,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返还”读成返hai吧
个人看法:
hai是今音,因此按古音读的话一定是huan或xuan,xuan不考虑(僻),从这个角度讲读huan肯定是对的; (不是所有古音现在都不用了)(估计老版的辞海上标huan,哪位有的查一下)但读huan的话词意解释还是有二种.
如读hai,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作动词还是副词用,读音不同则用处不同,词意不同,但因为同韵,不影响格律,看各位偏向什么解释就读什么音了;
对于学生考试中遇到类似问题,则应以教材标注为准,未标注的,由教材编写委员会出面统一教学读音,以此为准
个人赞成读hai,做副词用

就如同小学课本中的"树阴",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但是教孩子时还得以教材为准,以免耽误考试成绩.

[ 本帖最后由 蓬蓬草 于 2007-12-28 12:17 编辑 ].

TOP

在这个个例中,samyik是赞成huan还是hai呢?.

TOP

受教了, 看来samyik的说法代表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方向了,以后要注意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