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网篩对哪些变量敏感?

网篩对哪些变量敏感?

很遗憾没有通过网篩,我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网报,本来就没对这么低的录取率报多大希望,这样我们就准备上对口的公办学校。只是觉得在面谈中被淘汰还能够接受,但小孩还没到学校就被根据家长填的申请表遗珠,我非常质疑这种做法。
实验学校官网招生的基本标准引用如下:学生报名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
    1、身体健康,口齿清楚,听力、视力正常
    2、聪慧活泼,反应敏捷、接受力强。
粗看基本标准似乎大部分孩子都符合要求,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网篩,既然有网篩,就有必要有标准,所以我相信学校一定有合理的标准。但作为家长肯定不知道实验学校的招生标准,这很正常,因为公布标准是不可行的,那样才是真正的应试。但就学校本身来说,招哪些学生才能符合培养目标和十年制节奏,要做哪些教学研究,一定要非常清楚、非常科学。我相信这样一所学制特别而又众望所归的学校一定在这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和科学合理的一套机制。所有申请学生和家庭的网报资料只有学校有,所以对网篩材料审核程序是否科学的鉴定只能由学校来做。具体包括历届新生登记表的各个信息变量,以及往届学生的成长跟踪调研,根据培养目标指定筛选标准。甚至要做哪类实验,以培养高智商儿童或一般儿童怎样培养成高成就人才等。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说到底没有什么好保密的,希望实验学校向社会进一步公开办学依据,上级监管部门要明确并公开办学意图和方向,虽然只是限于上海市考生的本地考试,范围不大,人群对象也只有六岁儿童的家长,非常集中、小,但作为公办学校,因为和一般就近入学的学校以及12年制的教育体制不同,所以是非常特殊的公办学校,虽然考生不多,但录取比例之低非常惊人,比很多社会热门证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相比都很惊人,不用说一般的考试了,不比美国著名的ETS考试机构逊色,所以一定要非常非常慎重!这样才能对学校的发展有利,对那么多热情的家长一定要有一个交代!

入学申请表的设计依据是什么?一张申请入学表中设计的这些项目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考生实情?退一万步,如果让电脑随机挑选申请者,那和就近入学又有什么区别?对这一特殊的公办学校,大家需要好好思考和反思。对上级主管部门来说,要么不搞特殊化,要办就要科学公开透明地办好!

最后为实验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它错失了很多很多优秀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jennyoung 于 2009-4-28 10:33 编辑 ].

TOP

一些澄清

我现在很释然,因为我曾经把实验神圣化,作为追求的目标,完全信任它的公平与先进,但实验的网篩(至少是网篩)至此我认为是非常不合理的,辜负了家长信任。信任是什么?信任是最昂贵的东西。每个人对“自我评价”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出于对实验的信任,我诚恳地写了100%的真实情况,自以为审核的老师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小孩的潜能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因为我不觉得“理念”是需要具体描写和标榜的,而审核者从陈述事实中体会不出来也不该被责怪,但是,好的教育和引导是写出来的吗?那我是否应该在网上精心挑选并down一段感人至深的自我评价是不是就适合审核者的口味了呢?我是否应该随着每一年审核者的更替而随之调整我自己的“品味”以迎合呢?我是否应该考虑老师在两天时间里看2000份材料的繁重负担而尽量精简我的语言,还是担心寥寥数语不足以让老师作出判断而大加描写细节?我是否应该打听今年审核者是喜欢简介干脆的“自我评价”还是偏爱合情合理、丝丝入扣的“自我评价”?当然,对我们来说,最后两个问题是多余的顾虑,因为我们都是新上海人,不可能拐弯抹角找到人打听。三年前,我们幸运地通过摇号进了浦东最好的幼儿园,这使我相信关系不是万能的,虽然至今我仍然相信实验的纯洁,但我在这主观的网篩中看不到多少科学性。
        重申一点,至此旺网上一些家长提到的一些实验网篩标准:诚实、真实、体现小孩真实特点、真实事件,哪怕最不靠谱的家庭背景、家长情况、是否具备经济实力搬家对我们都不成问题,(我们住浦东花木,离得不算太远,也完全有经济实力搬家,爸爸高管,妈妈教师,和其他家长一样对小孩倾注了全身心的爱与陶冶,自认为之所以毫无关系能进入市级幼儿园能说明一些问题,而小孩除了有点腼腆不能大声叫初次见面的人之外,在班里是爱劳动、数理能力、音乐能力、百科知识顶尖的几个之一)所以,我自认为符合现有旺网民间流传的实验择生标准,如果真是这些标准,那我们就成了反证,由此推测出仅有的两种可能:要么不是这些标准,要么没有严格的执行标准。是否应该设计一个questionnaire如
妈妈每天和我一起看书、讲故事的时间是1.1小时 2.半小时 3.10分钟
我平均每 1.1年 2. 半年 3. 3个月 去一次博物馆/音乐会
我最喜欢的游戏是 ____________,因为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
而最终我的看法是:“自我评价”真是太泛了,用它来评价一个小孩就等于没有科学的标准。

我的小孩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对口的公办学校也不错,而另外一些更优秀的小孩也不用太在意,成才的道路千万条,许多大企业家都没念过多少书,Bill Gates也从哈佛肄业,当然,这有宽慰人的成分,因为100个读书好的人可能出一个Gates, 而10000个辍学者里也可能出一个Gates,因为挫折教育对家长的好处就是促使我们反思,反思的重要性更甚于信任,信任/信仰是热情,是探索的触发器,探索如果没有反思,不可能沉淀定型为成果,因为挫折教育同样能促使招生单位反思,所以需要不同的声音,多元的、观点平衡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更好、更科学地发展。

如大家所说,确实要做到绝对公平不可能,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只是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心情,我也是难得偏激。

[ 本帖最后由 jennyoung 于 2009-4-30 21:26 编辑 ].

TOP

今天出去玩了一整天,心情好多了,其实自己也一早知道不管怎样都不能改变这个结果。论坛上这么多老师\家长朋友,大家聚在一起你来我往地聊天有趣又开心,我很感谢旺网,使我得以宣泄/排遣糟糕的心情.怎么办呢?小孩子自然都不知道,照样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都是大人自寻烦恼,还好我们只寻了一家学校一个烦恼,因为有的保底.不论对我支持还是质疑,我都觉得有这么多人一起说话好开心,从前一直喜欢潜水,以后我还会继续潜水的。.

TOP

回复 47#sandyshang 的帖子

好呀。谢谢你。.

TOP

回复 31#sandyshang 的帖子

通过了网筛什么也说明不了,网筛一天不改革,就还会有人发这样的贴,只不过发这个贴的人换了不是我,而是别人。.

TOP

回复 57#pm_simple 的帖子

我很粉你56楼的总结,但57楼方向就不对了,请细看我30楼,我并没有特意说新上海人和老上海人的不同,只是在猜测审题者倾向时附带说明,新上海人也有有关系的,老上海人也有没有关系的,我感觉是你的心理对这一点敏感了,并且接下来引发有关这些的讨论,还有王老师引发的对弱势群体的讨论大概类同。实际是偏题了,我对事不对人。网筛没通过我很生气,至今认为不该有这种样子的网筛。实验老师多辛苦半天,又不用多说多少话,放放电脑收收试卷,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见识一下多好,搞得网筛权利不要太大,这个面试是打分的,比网筛客观多了。.

TOP

回复 40#pm_simple 的帖子

既然题外话,建议你把这个帖子删了,明天我可能全英文,或德文、法文、俄文、文言文,个人口味,我用不着妄自菲薄,你也不必猜测我是否“提高身份”,我反而担心你会因为这个帖子影响了你的总结留给我的光辉形象呢。.

TOP

回复 121#wangwenge 的帖子

王老师,我的孩子很内向、沉稳、安静、专心、观察力强,还加上你没提到的老实,在班里是最不出挑的之一,但动不动就会傻笑,很开心,老师说他的特点就是“有的小朋友只听到老师对他说的话,你们家的听的是老师对大家说的话”。老师说一句下课后男孩子搬桌子,女孩子搬椅子,我去接的时候别的孩子家长都拉着手走了,只有两个小朋友在那搬桌子,他就是一个,我只能在那等。上课积极发言他的机会很少,但只要叫到他,或者没有别的小朋友发言的时候,他会发言,在树形空公开课上拿的最高分金牌,老师说思维能力强。去年10月幼儿园在儿童医学中心做得MSCA_CR是131分。并不是你说的能力很强的小孩,如果因为胆怯能力不强落选实验没什么好说的,因为的确有这个短处,我们也希望进一步塑造他的性格,可是这不是符合实验的要求吗?能不能请王老师给我们争取一个面试的机会?.

TOP

回复 190#wangwenge 的帖子

谢谢你的祝福!我理解,你可以完全代表自己,同时尽可能保护学校的秘密。今天我抽空到实验近距离亲密接触了一下,看了温馨整洁的小学部和敞亮现代的中学部,作为H&G(Hi and Goodbye)仪式,同时感到无比轻松。没错,实验是所很好的学校,但上海别的好学校也很多,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只要家长用心,孩子肯定会健康成长的。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为了成功付出太多,因为成功以后牵挂会很多,会累。我希望他健康、率真,哪怕开出租车,只要身体好、过得快乐,哪怕过一般的生活,我相信我的孩子不会太差的,成功是第二位的考虑,能成功更好了。悄悄说一句,我发现我们对口学校的大操场比实验学校的更有诱惑力哦。

[ 本帖最后由 jennyoung 于 2009-5-8 15:43 编辑 ].

TOP

回复 208#william王妈妈 的帖子

钦佩你对孩子的培养,一般情况下跳级会对孩子产生压力,但看前面的帖子你们已经学完小学2年级课程,所以孩子应该完全跟得上,个人认为跳掉开始的年级比跳掉中间的要好得多,这样还能保持一个连续的过程,祝你成功!.

TOP

回复 225#sandyshang 的帖子

有了新学校别忘通报一声,说不定能做校友呢。.

TOP

回复 229#william王妈妈 的帖子

教育在时间上伸缩空间是很大的,只是换了新的同学老师学习内容是否平顺衔接等容易造成困难,所以我觉得刚开始跳过更好,我也非常想知道怎样操作比较好,有了结果还请别忘了短我一下,学习学习,谢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