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07-4-27 22:38
显示全部帖子
徐汇区南丹路小学,最多时曾有美、法、韩、日等11个国家的孩子在校就读,他们——
徐汇区南丹路小学,最多时曾有美、法、韩、日等11个国家的孩子在校就读,他们——
吃中餐说中文交中国伙伴
雍榕 摄 陆梓华 文
在不少上海父母为孩子选择名牌小学时,许多外国家长却选择了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徐汇区南丹路小学。
融入环境最要紧
美国女士屈思娣(Tracy Cannell)一家3年前来到中国,再三考虑后,把三个孩子送到了南丹路小学。如今,两个儿子10岁的葛杰明和9岁的葛舟读三年级,而姐姐小学毕业后,选择的仍是一所普通中学——田林三中继续学业。
“让孩子交中国朋友,融入新环境”,抱着这样的念头,屈思娣将专招外籍孩子的学校或者将外籍孩子单独编班的学校排除出了候选名单。入校后,她请老师把两个孩子分在不同班级读书,“逼”着他们认识新朋友。而她的观点也得到了身边其他美国妈妈的赞同。去年开学,邻居Shonda Leonard太太也带着女儿袁宁来报名了,“我丈夫是台湾人,我们在美国时就特意请了一个中国籍的保姆,和孩子说中文。我们要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
成绩并非最重要
谈到择校,曾是高中教师的屈思娣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学校是否适合孩子,“有的学校离家太远,有的学校进校前还要接受测试,孩子不应该承受这样的压力”,屈思娣坦言,老师的微笑最能打动她。
老师们说,别以为外国家长对孩子管得很松,开家长会他们可一次不落。有的家长汉语水平不佳,还会特意带着翻译一起过来。和中国家长不同,比起成绩,外国父母将“学习习惯”和“礼貌”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在学校里,“请”和“谢谢”使用得最频繁的是洋娃娃们。
由于到中国时间不长,葛杰明和葛舟的语文成绩总要离及格线差一点儿,对此,妈妈并不责怪他们,“孩子们原来可能只掌握了25%的知识,现在明白了50%,为什么要生气?”兄弟俩告诉记者,如果撒了谎,妈妈最生气。刚读一年级的袁宁已经认识200多个汉字。说起培养女儿的秘诀,Shonda Leonard自有心得,“我们总是一起做游戏,一边复习”。“哦,我从不批评她,不能逼着她学东西,要让她对学习感兴趣”,Shonda Leonard说。
多国孩子共成长
圣诞节和万圣节到了,来自欧美的同学会给大家讲一讲家乡的风俗;樱花开了,日本孩子在作文中为大家描绘童年美景……不出校园,便能领略多种文化的魅力,校长谢静璐相信,孩子们将在这样的交流中受益匪浅。
为了让外国孩子在学校里更好成长,老师们没少花心思。有的一年级新生刚入校时常常会哭鼻子,老师便会安排有汉语基础的华裔外籍孩子当同桌;一些外国妈妈看不懂汉字,老师便通过英文短信告诉她学校活动和孩子近况;有的外籍孩子在升旗仪式时不愿敬队礼,经过商议,老师们决定尊重孩子的意愿,但必须让孩子学会行注目礼,对他(她)生活的这个国家也得尊重。老师们设想,创立自己的“汉语水平考试”,用一张小小的证书,给孩子带来一段长长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