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1个人次参与评价】

[讨论] 关于游戏--我所知道的一切

关于游戏--我所知道的一切

本人在游戏公司工作了近十年,从一个小小的程序员,一直做到项目经理,最后甚至有机会做到GM,不过现在已经放弃了。
关于游戏,我想说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新开这个帖子,打算结合孩子教育与游戏的关系写一系列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先列一个提纲:
--游戏的定义(要素)
--游戏的起源与发展
--电脑游戏与网络游戏
--孩子与游戏
--关于游戏的问答(欢迎跟帖提问).

TOP

游戏的定义

如果现在提到游戏,大家会想到什么?魔兽世界?植物大战僵尸?泡泡龙?CS?俄罗斯方块?祖玛?挖地雷?红心大战?星际争霸?超级马里奥?..............这个列表可以无限延长下去,全世界每年都有几千种新游戏被生产出来,数也数不完。

可是,如果我再问一句:在没有电子设备的时候,游戏是什么?你的回答会不会不同呢?
猜拳是不是游戏?四国大战?斗兽棋?围棋?象棋?五子棋?过家家?.........这个列表恐怕也可以无限延长下去,对孩子们来说,一把泥沙都可以成为好玩的游戏,全世界每年孩子们”发明“的新游戏,恐怕比电子游戏要多得多得多。

那么现在再来回答”什么是游戏“的时候,你的想法是不是会有所改变?
=======================引用的分割线===========================
http://www.hudong.com/wiki/%E6%B8%B8%E6%88%8F
互动百科上有一些关于游戏的定义,所以我就不献丑了。这里转帖一下:
柏拉图的游戏定义
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亚里士多德的游戏定义
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并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拉夫·科斯特的游戏定义(拉夫·科斯特索尼在线娱乐的首席创意官)
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胡氏的游戏定义
游戏是一种自愿参加,介于信与不信之间有意识的自欺,并映射现实生活跨入了一种短暂但却完全由其主宰的,在么一时空限制内不能演出的活动或活动领域.

辞海定义
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 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引用结束的分割线===============================
我自己的看法与上述几种看法中的部分相似,总结一下的话,我认为游戏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
任何游戏,我们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到相似的场景:棋类游戏是对战争的模拟。过家家是对家庭生活的模拟。纸牌是对权力结构的模拟。
而孩子们玩这些游戏,其实就是在学习在为长大后进入现实生活做准备。这种模拟通常都需要一定的载体:在过去是纸牌,玩具,棋子棋盘,现在就是电脑,游戏机。
2. 参与者共同认同的规则。
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也就不能称为游戏。孩子们对规则的认同,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学习遵守规则,对于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后掌握社会的规则遵守并运用也是有帮助的。
3. 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
这是孩子们喜欢游戏的最直接的原因。如果一个游戏“不好玩”,孩子们不想玩,那肯定是因为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无法获得愉悦。获得快感的方式很多,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选择相对成人就少了许多,所以他们选择游戏,来获得持续的快感。
心理上的愉悦比较好理解:战胜对手,无论是在体能上或是在智力上,都是可以获得愉悦的。
生理上的愉悦就比较难理解:当一个人的需求(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得到满足时,神经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可以给人愉悦幸福的感受。

[ 本帖最后由 旺旺她爸 于 2010-8-10 13:52 编辑 ].

TOP

游戏的起源与发展

说起游戏的起源,那恐怕就要回到俺们那些住在山顶洞里的老祖宗了。
那时候,男人在外狩猎,女人在家里操持家务,孩子们,孩子们在干什么呢?孩子们没事干,总得找点事干吧,于是女孩子们学着母亲做家务,而男孩子们学着父亲打猎。
当然他们不可能真的去打猎,于是就自己发明了打猎游戏:有人扮老虎,有人扮猎人,追逐来去.................游戏就这样起源了。
这只是我瞎猜的,不过我估计跟真实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反正游戏肯定是孩子先发明出来的。因为他们无法正式实践现实世界,所以只能以这种模拟的手段来映射现实世界。

后来呢?围着皮裙的猎人们发现了孩子们的游戏,他们发现扮老虎的跑得比较快,而扮猎人的投标枪就比较准,他们意识到孩子们的游戏可以作为一种能力选拔的手段,于是就有了成年人的游戏:体育竞技。在冬天无法打猎的时候,为了保持猎人的水准,休闲在家的男人们组织起来,纷纷展开了100米跑,110米跨栏,铁饼,链球等田径比赛........wait,这个好像发展得也太快了。哎,不管了,总之,游戏开始进入成人的生活。成人开始改造和发明游戏。

历史最悠久的也可以说最著名的成人发明的游戏,大概要数围棋了。相传是周武王(一说是箕子,大概是棋这个字的来由)发明的,19乘19的方格内,黑白两色的棋子星罗棋布,它的规则简单明了,实战时却变化万千,迷倒了古今中外无数的人。所以要指责游戏是精神鸦片的话,先指责围棋吧,它祸害的人也不少啊。

围棋体现的是一种原始的平等精神:每个子都只能占一个位置,双方轮流布子,以形势取胜。没有哪个子拥有特权,也没有谁可以从根本上决定胜负。而象棋则明显地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小卒子在前面开路,士啊相啊围着老帅转,车马炮到处乱跑乱跳,只要直掉对方的将,就算胜利。国际象棋也类似,只是国际象棋中,王与后都可以满世界转悠,不象中国象棋,给很多子(特别是老帅周围的棋子)都严格规定了线路和位置。这种区别也暗含着东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这里按下不表。

慢慢地,除了棋牌类这种以脑力活动为主的游戏外,体力技巧类的游戏活动也在被发明出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好多的球啊。然后就是最著名的“olympic games”了。看人家名字都起好了,就叫“games”嘛。

更多的当然还有给孩子们玩的游戏,可以说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现实世界成人从事的社会生产活动,孩子们都有对应的游戏可以模拟。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接下去就要切入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电子游戏了。

[ 本帖最后由 旺旺她爸 于 2010-8-10 14:24 编辑 ].

TOP

电子游戏

要说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先得说电子游戏。前面说过,游戏通常需要有一个载体,当然没有载体也能玩游戏,脑子好的人可以下盲棋,仅靠记忆来摆出棋盘和棋子的位置。但是大部分普通人和孩子,玩游戏都需要有一个载体。在电子技术发明以前,这种载体通常都是实物性质的,可以是现实生活的缩小简化版,比如过家家用的塑料茶具。可以是各种材质的:纸张,石头,木头,塑料,金属。基本上技术的发展也同时促进着游戏载体的发展。当电子技术发展起来后,游戏载体自然也随之发展。
不知道70后的人还有没有印象,那时候少年宫有一种很简单的电子游戏,接在电视机上操作器是两个旋钮,象打乒乓一样,控制着两块上下移动的板,挡住一个球。这就是最简单的电子游戏。记得每次去少年宫,这个简单的游戏机前总是排满了人,我很难有机会玩上一次。慢慢地,简单的白色的小店变成了多色的方块,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街机(Arcade game)。因为当时电脑芯片这类的东西,价格还是很昂贵的,不是个人所能承担的,一台街机的价格也很贵,哪怕是最简单的青蛙过河,小蜜蜂之类的游戏。所以只能由商家购置,然后以投币游戏的形式慢慢收回成本。我印象中有名的两个街机厅一个在沪西工人文化宫,另一个在大世界。经常是人满为患,我这种“小鬼头”是没有机会也没有钱玩的,只能围观,即使这样,也能站在人堆里看上半天。
真正的电子游戏普及化,是从任天堂的红白机开始的,这之前还有其他游戏公司的家用游戏机,但是都没有红白机这么普及流行。至今我仍记得跟同学一起坐94路到静安寺那里的一条服装街,花15块钱租半个小时红白机打魂斗罗,要不是老板好心帮我们调出30条命(上上下下左右左右ABAB,还记得吗?)恐怕都没机会冲过第一关。后来慢慢地国内出现了仿制红白机的游戏机,著名的“小霸王其乐无穷”。游戏卡带的价格也从几百块降到了几十块。高中的时候,一个同学家里买了这样一台机器,于是每天放学去他家遛弯就成了固定的习惯。
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游戏机行业铺开了道路,从8位,16位,32位,次世代......游戏机的发展紧跟着摩尔定律基本上每一年半就有新的机器出现。游戏当然也是随之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复杂。电子游戏机作为一个游戏的载体,深入到了家庭,受到了大量孩子们的喜爱。当然也带来了无数的问题。.

TOP

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

其实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这种分类方法并不科学。虽然大部分网络游戏都是用电脑玩的,但是现代的家用游戏机(比如 wii,PS3,XBOX360)也都带上了网络功能,可以玩网络游戏。我之所以这样分,是因为纯游戏机,反而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大部分家长都不会给孩子买这种游戏机。即使买了也会控制得比较严格。反而是对电脑的控制相对较弱,孩子们接触的机会多,玩电脑游戏的机会也就多了。

电脑游戏是与个人电脑一起发展起来的。早期电脑设备价格昂贵,只有大中型电脑,而且只有大学里才有,不大可能用来玩游戏。但个人电脑开始发展后,形势就不一样了。用于电脑上的游戏越来越多。游戏的存储介质也不断在变化:早期是软盘,后来是光盘,硬盘。我还记得以前用三张软盘copy一个大航海时代,在家里的486上玩得如痴如醉。等有了光盘,游戏就更多,我至今仍珍藏着几千张光盘游戏,最著名的是“藏经阁”系列。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张“中文游戏300个”。因为它包含了软盘时代我玩过的几乎所有的游戏:大航海,三国,美少女梦工厂,大富翁.....。我自己都记不清在这上面花了多少时间。还有一张经典的光盘游戏“MYST”(神秘岛),游戏中的虚拟现实画面,在当时看来简直让人震惊,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解谜游戏,后来出过复刻版,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玩玩看。

呃,说起电脑游戏就有点昏头了,还是说回来吧,说说游戏到底为什么会“上瘾”。
前面提到过,游戏会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的愉悦。如果一个游戏无法带来这种愉悦,恐怕我们就不会喜欢玩这个游戏。电脑游戏也是如此。做游戏的人,知道在游戏关卡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有一个learning curve(学习曲线)。让玩游戏的人慢慢接触游戏的各种操作,慢慢熟悉,然后再提高难度。如果开始第一关就很难,那很多玩家就会选择放弃这个游戏。而这个learning curve,恰恰就暗含着给玩家带来愉悦的可能。
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难,每杀掉一个敌人,冲过一关,都会给玩家带来胜利的愉悦,这种累积,给玩家带来的是一种长时间的愉悦体验。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是喜欢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的,如果能有长时间的愉悦,当然是很high的一件事。停止玩游戏后,内啡肽分泌减少,愉悦感受降低,自然就不爽了,忍不住还想玩。就是这么简单一回事--“上瘾了”。

那么这种上瘾到底是否存在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抛开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完全没有问题。我们自己平时不玩电子游戏,也会有其他娱乐:K歌,蹦迪,打麻将,这些都是可能上瘾的娱乐活动,只要财力允许且不影响身体健康,完全没问题嘛。为什么玩电脑游戏就有问题了呢?

其实真正的问题出在社交上:因为游戏载体的进步,使得一个人也能玩游戏,获得愉悦感,不需要他人。如果一个人长期自己玩游戏,就会令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大减退。游戏本身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们为踏入现实社会做准备,而(单人的)电脑游戏却把现实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交”给阉割掉了,只留下了愉悦的功能。难怪会出问题。

当然,网络的发展使得电脑游戏进化为网络游戏,有了一定的社交功能,但是这种社交功能仍然是不完整的,在键盘上打的字,游戏中的虚拟人物,仍然与现实生活差距太大。虚拟人物的美好形象背后掩盖的真人差别到底有多大,实在是难以判断。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让游戏的参与者宁可沉浸在游戏中,而不愿参与现实的交流,因为他怕落差太大,无法承受。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现在已经有些游戏网络是带真人头像的,而且游戏过程中可以通过语音交流,相信不久的将来可视电话会作为游戏的标准配备,随时帮助玩家进行社交。

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呢?.

TOP

孩子与游戏

这里我将罗列一些我关于孩子玩游戏的看法和建议:
--孩子肯定是要玩游戏的。因为游戏是他学习踏入现实生活的最初的方法。当没有学会掌握其他方法以前,游戏是最佳的途径。请注意:此处游戏是广义的游戏,不光指电脑游戏。
--孩子玩游戏需要玩伴。这是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如果无法找到同学邻居之类的玩伴,家长必须扮演玩伴的角色。其实,旺旺网也是一个很好的寻找玩伴的途径。有机会不妨一试。
--应该允许孩子玩电子游戏。任何人都有快乐的权利,孩子也一样。
--应该选择好孩子玩什么样的电子游戏。如前所述,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但是很多电子游戏所映射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阴暗面:暴力,凶杀,色情。这些都不该让尚未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孩子们接触。在美国,游戏有分级系统。可是在中国,这种分级就不存在,所以就需要家长们来把握了。.

TOP

回复 25#ANDY-MM 的帖子

多大的孩子?男孩女孩?平时喜欢什么?.

TOP

回复 36#ANDY-MM 的帖子

家里有什么现成的游戏机吗?.

TOP

回复 34#子玖妈妈 的帖子

精确地讲,这里的游戏你是指电子游戏吧?.

TOP

回复 40#ANDY-MM 的帖子

如果眼睛不好的话不大适合玩掌上型游戏机。wii其实蛮适合家庭娱乐的,老少咸宜。而且因为很多游戏都需要全身运动,比其他游戏机只做手指运动要好。再配块平衡板,还能做瑜伽健身。值得购买。.

TOP

回复 55#ANDY-MM 的帖子

ipad上游戏挺多的,好玩的也不少。
普通的休闲类我推荐:harbor master  ,hokey ball HD,Labyrinth 2 HD
前两个是可以两个人一起玩的,后一个的画面不错,内容也很丰富
战争类的,特别是即使战略类的比较少,有一个Fieldrunners不错,但是应该是属于塔防类的,另一个7sea,是touch上的版本,我不知道有没有HD的,也挺好玩。
其他象red alert, medal of honer之类的大型战争游戏不推荐,因为ipad性能有限,操控效果也不佳。
赛车类的游戏,仿真的主要是两个:EA 的极品飞车need for speed和gameloft的asphalt 5 hd。卡通类的有 Shrek Kart HD,crash bandicoot kart(touch)
运动类的相对少点,目前没有好推荐的(主要是我自己也不是很感兴趣,嘿嘿)。

尽量装一些能让孩子们一起玩的游戏吧。.

TOP

回复 5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你最高玩到多少分?.

TOP

回复 60#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376.

TOP

回复 64#子玖妈妈 的帖子

对成年人来说,游戏只是一种娱乐。而且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说是最廉价的娱乐了。.

TOP

回复 78#越灵MOM 的帖子

策略性的游戏还分多种:实时战略,回合制,模拟。
实时战略比较经典的有:
科幻性质的星际争霸(starcraft),最近刚出了2,我正沉迷中。沙丘魔堡(dune II,dune2000),这个游戏比较老,但是沙丘系列本身就是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如果先看小说的话会对人物有更深的了解。
现代战争的红警系列(red alert),这个系列的游戏很多,一部分是以现代武器和国家为基准,另一部分是以架空历史为基准的。
以历史为基础的帝国时代。这个系列的游戏很不错,可以了解不少历史知识。可惜的是现在已经不再继续开发新的版本。如果机器不是很强劲,可以玩帝国时代2.

实时战略游戏基本上都支持联网对战。对战对个人的素质要求很高,对战斗单位的理解,不同的战术变化,瞬息万变的战场,很过瘾的。

回合制比较经典的有:
魔法门系列,以欧美的纸上游戏为基础开发的,如果喜欢龙,魔法,矮人之类的值得一玩。
三国系列,战国系列,都是koei出品,前者是以三国为背景的,后者是以日本战国为背景的。

模拟的话重点推荐席德梅尔的《文明》系列,这个游戏非常不错,包含了大量历史文化军事政治法律知识,我以前曾经想玩过,但是太累了,因为你要模拟一个文明的发展,从原始人开始,不断地与其他文明竞争,发展,一直到造火箭进入太空。发展的路线变化万千,每个变化都有相应制度,发明,这些都是根据真实史实设计的,光看发展线路图和它的说明文字就够晕菜的。不过如果孩子有兴趣,不妨让他试试,能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