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8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本人暂停回帖

我来老调重弹下吧

去年9月份发的一段话,现在看来用这里依旧合适。

个人觉得不是太熟悉的朋友间尽量不要谈到"理念“问题,只能就是论事按正常的社会思维模式来讨论下具体问题。
理念是个很虚无缥渺的东西,可以这么说——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都有不同之处。有人以孩子出人头地为目标,有人以孩子自己觉得幸福就好;有人希望孩子能够脱离红尘,有人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未竟理想的化身;有人以放任自流为手段,也有人棍棒相加为习惯。。。。。。
举个例子,我一个多年前的好友,前阶段就把自己14个月大的孩子送到了那个被取缔的”孟母堂“,并且立誓日后孩子的教育就以”孟母堂“的模式为途,和现行社会的教育模式划清界线。而他本人是某著名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曾经作过重点中学的老师,某重点大学的讲师。
另一朋友去年出了家,儿子时年5岁。出家前是华师大2附中的教务处负责人,某学科的专家级中青年教师。而他对孩子的期望是能够像他一样脱离尘世。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估计相关的论文要以百万计。哪个写起来不是滔滔不绝,自觉境界高人一等?
上这坛子的估计都是普通的”俗人“,俗人还是干点大家都干的”俗事“比较好.

TOP

理念是假,但个人的修养是真。

在一个教育论坛里,一个为人父母的网友,跟贴时有没有审视下自己的举止?
或许社会压力使你心生疲惫,或许你的孩子没有使你称心满意,或许孩子的学校、老师让你横竖生厌,但请记住——这是平等交流的论坛,没有谁强迫你什么,也没有必要轻易的指责谁。
在网上辩论也是如此。因为大家不见面,没感情,不认识,所以言语上很容易过激。比方说,觉得对方说的没道理,心中恼火,就骂了出来。按理说,现实生活中,人在诉诸文字时,怒火会减少些,理性会增加些,骂字会转而柔和点。但在匿名发表的情况下,也许相反。
控制这种情绪,关键点在于:
1、不能自视过高,不能轻视他人,我有这个感受,当我自视高、轻视他人时,我情绪就容易失控,觉得对方太笨太不懂事了。如果做到这一点?要意识到,人与人相差没那么大,智商相近,假使真的相差大,你是玉石,他是瓦砾,也没必要一般见识了;
2、不能太好强、太好胜,太执着于要个结果,要个说法。如何做到这一点?得放大自己的兴趣范围,放下面子,无我,又无处不有我,在幽默或搞笑中消解,在真心帮忙、友好论争中,体会谈话艺术、技巧带来的快感。或者学会淡泊,学会不参与,绕着走,当阿Q,当旁观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