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6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姜老师在线——老姜写的第一篇小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97)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112 dongdong 的帖子

这在数学里叫做幻方,九宫格属于三阶幻方,还有四阶幻方,五阶幻方,等等等等。

如果您确实对此感兴趣,可以在搜索引擎上键入“幻方”二字,相信您会找到你喜欢的东西的。个人认为,幻方除了漂亮,对学习数学的意义不是很大。现在小学二年级课本里就有幻方的拓展内容,有的孩子很喜欢,有的觉得很吃力,教师们认为,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幻方要求总体来说还太高了。.

TOP

回复 #112 dongdong 的帖子

幻方国内外都有专门研究的人,兴趣使然。我书橱里就有一本这方面的专著,但说老实话,书摆在那里,却没有很好的钻研过,所以也说不出个道道来。.

TOP

回复 #116 小新妈 的帖子

转移阵地了,在大木桥路那里。.

TOP

回复 #116 小新妈 的帖子

三年级开始报名,要考试的。.

TOP

“反对无特长的孩子挤上奥数桥,浪费了本该游戏的时间!!!”——这句话说得精彩极了。

但如果因此而一并剥夺了在数学上有特长的孩子学习数学的权利,似乎同样是一种犯罪。

我们学习加减乘除,并非因为计算器不会计算。

同样,我们进行一些看似繁琐的动脑筋训练,也并非因为计算机的无能。

但计算器、计算机再厉害,都无法替代数学对孩子思维的训练。

并请记住,计算器、计算机再厉害,都是由人类研制开发的,而且,可以肯定地说,那些研制者,十有八九学过高等数学。



[ 本帖最后由 老姜 于 2006-8-11 15:11 编辑 ].

TOP

回复 #121 兰花草 的帖子

奥数并非学生的必修课。对智力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学习它,可以使他们变得思维更敏捷,思考问题更全面。

应该看到,大多数奥数学得好的孩子,思维能力都强于同龄人,难怪他们会成为更高一级学校重点抢夺的对象。

但我们反对千军万马过奥数桥的做法。家长应该清醒地评估自己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可以上的,扶上马送一程;不能上的,千万不要勉为其难。.

TOP

正确答案是89种。

一般的,一楼梯共有n级台阶,如果规定每次只能跨上1级或2级,要登上第n级,共有F(n)种不同的走法,则数列F(n)恰为从第二项开始的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34,55,89,…….

TOP

有家长在短信中提出如下问题:

今年女儿升预初,从三年级开始在浙江中路少年报学奥数,没有中断过.其间,老师希望孩子再集训,参加比赛,因为当初让女儿学奥数,只是让她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初中的理化学习有所帮助,没有参加过比赛,不过还是打算让她一直学到初二,看了你对奥数的高见,发现我对女儿的规划有误区.既然女儿对数学有兴趣,应该让她参加比赛,或许让她到更好的培训学校去学习,如果得奖更好,这对孩子在四大名校初中的自主招生中有更多筹码.能不能请你对女儿的奥数学习再提出一些意见,选择学校,到初二比赛要注意的地方等.

因为比较具有代表性公开回复如下:

如果能确认您的孩子喜欢数学,那么,尝试着做以下的事情:
1,今年10月有一个上海中学生业余数学学校(即上海中学生奥数学校)考试,建议去参加这次考试,一来可以检阅您的孩子的实力,二来可以有机会搭上一班车,使您的孩子能面对面接受市一级竞赛教练的比较专业的培训。
2,为您的孩子物色一个小课老师,开开小灶。
3,超前学习,用2年时间学完初中4年内容。
4,加强平面几何的训练。
5,初二开始加强综合问题的思考和训练。
6,争取初二就去参加初三竞赛。.

TOP

回复 #127 rosemary008 的帖子

如果让我来教,我会比较系统的先学教材里的东西,并同步补充与竞赛有关的内容,至于补充到什么程度,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在这里一言难尽啊。

换一个老师,他会怎么安排和处理,就不得而知了。

下棋有“走一步看三步”的说法,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有长期打算,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你遇到的老师大局观比较好,那么,他在对您孩子的培养时,会有一个比较周密的考虑的。.

TOP

回男孩爸爸:

我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个人认为,初中代数中因式分解,乘法公式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各类方程、不等式的解法等问题都比较重要。初中几何应加强竞赛类定理的学习和应用。如果有可能,在初三4月份前,高中数学应学习函数、三角(仅限于公式的应用)、解析几何(学到圆)、数列,初三4月份以后,所有竞赛结束了,继续学习余下的高中课程,为进入高中作准备。如果孩子由老师指点,那么不容易偏离方向。如果是自学,最忌讳的就是WU囵吞枣,半生不熟。.

TOP

回peteryang:

孩子是父母的生命的延续。同样为人父,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为你的孩子物色一个好一点的老师,相信她会有更大的进步。.

TOP

回复 #131 天承妈妈 的帖子

让3升4的孩子理解这样的问题,难度确实不小,但这就是现状,中国奥数的现状。

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排列组合的最佳方法是穷举法,其次是利用加法、乘法原理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计算,如果硬要塞给他们一大堆计算公式,那是荒唐和蛮不讲理的。

您对本题的解释是合乎孩子认知水平的。建议您一开始可以将N取得比较小,如N=1,2,3,……,然后找到相应的结果,让孩子找出答案的规律,猜出N=10的结果,再用穷举法解释,这样做,体现了数学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但孩子给出的猜想,其实是在考察有限的数学现象的基础上给出无限的结论,这在数学上叫做“不完全归纳”,其结论是不一定可靠的,所以,从道理上说,对N=10的结论的进一步解释是必须的。

但从N=1开始试验,数字比较简单,容易让孩子逐步悟出道理,这为后面的N=10的结论的得到提供思维的铺垫,所以,前面的启发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教小孩子数学的一个很好的经验与策略。

但因此而上升到一般的高度,给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结论,孩子只能感受,没有必要让他知道所以然了。

上述观点仅供参考。.

TOP

回复 #134 天承妈妈 的帖子

呵呵,不用客气。.

TOP

(1)符合题意的四位数有11AB,1A1B,1AB1,1AAB,1ABA,1BAA共6种类型,其中A、B是互不相同的数字,且只能从0,2,3,……,9这9个数字里取,所以,符合题意的四位数共有(9*8)*6=432个。

(2)您的答案是正确的。设(n,m)表示从n个不同元素里任取m个元素并成一组的组数,则本问题的答案可以表示为(6,2)*(4,2)*(2,2)=90种。.

TOP

回复 #138 janeqin97 的帖子

在上海,小学奥数比赛已被叫停。所以,比较官方比赛只有两个来自北方的比赛——华杯赛(5年级)和希望杯(主办方都是北京的)。有关教材本帖前面已有所涉及,此处不再赘述。

当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建议家长不要急于让他过早参加比赛。先把内功练好,厚积薄发,这样比较好。即使不参加比赛,以后在升学时,面对中学招生时的选拔(市教委是叫停了,变相的有吗?:)),您的孩子一定会游刃有余,从容应对的。.

TOP

老姜的平面几何世界(http://pingmianjihe.blog.sohu.com)开张啦!!!

它为平面几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讨论问题的平台,将不定期更新。

它也会及时提供一些竞赛的试题(如今年上海市中学生业余数学学校的入学试题)与一些竞赛的得奖名单。




[ 本帖最后由 老姜 于 2006-8-24 07:33 编辑 ].

TOP

回复 #143 Steven妈 的帖子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头戏”,可要好好地学。.

TOP

回复 #145 yingyingba 的帖子

1,奥数是数学中的“旁门左道”,大部分教师都不能对付,更何况是并不专业的家长呢。

2,家长能辅导小学奥数,不等于家长就能辅导中学奥数

3,初二考初三,重在练兵,并非有什么指标的。优秀的学生,初二前就已经将初中的内容都加深学完了,要不然充其量只是奥数的“票友”,玩玩而已。.

TOP

LELE123问:某年的九月一日是星期一,过了200320032003.....(2004个2003)天后是星期几?

回答如下:

因为200320032003可以被7整除,而2003……2003(2004个2003)由668个200320032003拼成,所以2003……2003(2004个2003)也能被7整除。这一结论告诉我们,2003……2003(2004个2003)天后依然是星期一。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答案。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据推测,太阳已经燃烧了46亿年,它还将继续燃烧50亿年。50亿年后,太阳将由恒星变成红巨星,进而变成白矮星,这时,我们所在的地球,也将不复存在了。

那么,2003……2003(2004个2003)天究竟有多少年呢?我约莫估计了一下,这个数字将大于10^8003亿年。到那时,地球早已毁灭,我们所谓的“星期一”又在哪里呢?

当然,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在地球毁灭之前,或许人类已经有能力移居太空其他的星球了。到那时,人类所居住的星球上的“一年”是否还是365天,“一周”是否还是7天?谁能告诉我们?.

TOP

首先感谢你对我的质疑,关注有时也是一种关爱。

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问题。讲一讲我大概的思路:

在初等数论里,有这样一条性质:如果正整数a、b、c满足a=b+c,且b能被正整数d整除,则a除以d所得的余数,等于c除以d所得的余数。

现在,我们想办法将12345678910……200420052006(它相当于我刚才提到的a)写成b+c的形式,其中b是一个能被225 (它相当于我刚才提到的d)整除的正整数,c是一个比较小的正整数(这样,在计算c除以225的余数时就会比较容易些)。

在这里,我取b=12345678910……200420040000,c=12006。由原文所给的方法知,12345678910……200420040000能被225整除,则12006除以225所得的余数(容易知道,这个余数为81),就是12345678910……200420052006除以225所得的余数。

我所用的方法在数学里叫“化归”,即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较为简单的等价的问题来解决。这种方法,贯穿于数学发展的始终。.

TOP

升学就在眼前,适当接触一点奥数(如你还是门外汉的话),对你的择校或许有用,因为毕竟你在数学学习上能力比较强,有这方面突击的可能。.

TOP

回复 #153 zhangqy_sh 的帖子

由于我在这里没有贴图的权限,因而,我将答案贴在我的数学博客上(老姜的平面几何世界,http://pingmianjihe.blog.sohu.com/),请参考。.

TOP

谢谢考拉的热心回答,如果问我,真还答不上来呢。.

TOP

\"\"

[ 本帖最后由 老姜 于 2006-9-2 17:43 编辑 ].

TOP

回复 #161 天承妈妈 的帖子

生活如同剥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你落泪。不要为您孩子遭遇这样的挫折而苦恼,在糖水里泡大的孩子有这样的经历千金难买,这样您的孩子会成熟得快一点。重要的是家长与老师的引导,我以为您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妈妈。

我曾经辅导过一位女生W,我认识她的时候是她才读预备班。当时W给我的感觉并不突出,甚至有点木讷。然而,自初二起她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到了初三,她一跃而为上海第一名,进入了二附中。在今年全国女子奥林匹克竞赛中,她夺得全国个人第二名(第一名也是上海的,在上中)。据她母亲说,W在读小学时曾被老师调整出数学课外提高班,想不到后来有这么大的变化。

我说这件往事,不是说所有小学不被看好的孩子到了中学都能完全变一个样。我的意思是,确实存在这样的反例,所以大可不必在现在就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是橡皮泥,可塑性强得很,超过家长的想象。

家长有能力辅导孩子不是坏事情,这里不存在孩子有无依赖性的问题。厉害的家长,在小学阶段完全可以担任称职的老师。

当然,家长也要实事求是分析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奥数上确实没有天赋,那么想方设法去走通这条路就显得不够明智了。.

TOP

回复 #162 sxm 的帖子

问题的确很多,挑几个回答,也请乐于助人的家长参与回答,在此先谢过。

市少科站的奥数班比较多,这就势必存在“陪太子读书的现象”,这不是市少科站的错,而是因为学生确实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数学学习能力上的分化一定会与日俱增。

奥数学习更多的是讲“天份”,急不得也,所以要有平常心,得之坦然,失之泰然。

小三的孩子其实是不会记笔记的,仔细听吧,竖起你的耳朵,积极的参与讨论,融入其中。学习讲究积累,久而久之,或许您的孩子会发现自己比以前开窍许多,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我不可能了解那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怎样上课的。但按照一般的规律,应该由浅入深,难易得当。

真正在奥数上打算有所斩获的学生都需要超前学习课本知识,至少要超一年吧。.

TOP

我有他们负责任人的手机和宅电,平时要联系是直接打过去的(但这个是不能告诉您的,请原谅),但单位电话我倒真的还说不清。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打114,查询岳阳路少科站的电话。好像本论坛也有帖子进行过有关讨论,搜索一下吧。.

TOP

龙生龙,凤生凤,这可是反动的血统论。谁说文科生的孩子就读不好理科?!说心里话,真的要上一个台阶,是要请老师开小灶的。.

TOP

回复 #168 beibeibei 的帖子

这是小学奥数的一道“名题”,放在小2似乎早了点。现在的奥数培训太急功近利,好像一口就能吃一个胖子似的。

显然,A=1或者2,这是因为,要是A>=3,则ABCD*4就是一个五位数了,不符题意。

注意到D*4的末位数字为A,所以A必然是一个偶数,这样,只有一种可能,即A=2,由此知道D=8。

在2BC8*4=8CB2中,B<=2,要不然,B>=3,则D>8,这和D=8矛盾。由于已经有A=2,则只能B=1。

最后一个数字不难知道:C=7。.

TOP

回复 #184 bill的妈妈 的帖子

和和,一言难尽啊。.

TOP

回复 #186 kellyme 的帖子

和和,您给我出难题了。.

TOP

本问题的原意应该是找规律,zhoumm的回答是正确的。

但严格地说,这类问题在设计上都是存在缺陷的。考虑到这是一个小4的奥数题,我们只能按照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来办事了。.

TOP

谢谢兰花花的关注,使得这幅业已开始下沉的帖子重又浮出水面。突然发现,本贴的点击率已经过万了,于我而言这创造了一个记录,感慨万千。

记得我刚发这副帖子的时候,版主就为它加了精华,并为标题加上发亮的红字以示醒目。不知何故,只一天功夫,精华就没有了,红字也没有了。说无所谓那是骗人,但我还是很快就调节好了自己的情绪。我来这里的初衷一是喜欢奥数,二是看到那么多BBMM都在做无私的奉献,心灵也被净化了,也希望有机会能为家长们助一臂之力。

扯远了,继续说数学。我以为,对于数学成绩良好以上的孩子来说,学习一点奥数的知识还是利大于弊的,尤其在孩子处于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如此可以开拓孩子的眼界,知道在课本之外,数学原来还有这样一番天地,又有什么不好呢?

当然,对孩子的实际水平家长一定要有客观的评估。家长要为孩子把握好方向,毕竟竞赛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不会越走越宽。什么时候您的孩子可以进入了,什么时候您的孩子必须全身而退,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遗憾的是,对于市面上的众多的参考书,我不可能一一了解,所以,在这里,我无法对兰花花的提问给予满意的答复,还望海涵。

其实,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我开这个帖子也是希望藉此能建立一个讨论奥数的平台。WW人气很高,藏龙卧虎,我不能回答的问题,很多家长能回答。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 本帖最后由 老姜 于 2006-9-18 17:48 编辑 ].

TOP

回复 #198 wwchen2005 的帖子

这类问题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在所给算式中,相同的字母(或文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字母(或文字)代表不同的数字。

按照这样的约定,原原妈的答案似乎显得有点“美中不足”。

为叙述方便计,我将题目改为ABCDEFGHI+864197532=IHGFEDCBA,它和原题无疑是等价的。

讲一下解题的大概思路:

由于被加数(ABCDEFGHI)、加数(864197532)与和(IHGFEDCBA)的左起第一个数字分别为A、8、I,因而只有A=1,I=9这种数字组合。

显然,左起第二列在做加法时并无进位,因而B<=3。注意到A=1,则B=0,2或3。

我们先重点讨论B=0的情况。

考察右起第二列的加法情况,如B=0,注意到右起第一列在做加法时进位了,所以H=6。值得一提的是,B=0,H=6的数字组合,同样满足左起第二列的加法要求。

此时,显然左起第三列在做加法时也无进位,因而C<=5。注意到0和1已被其他字母“认领”,则C=2,3,4或5。如果C=2,则由右起第三列的加法可知:G=6,但这和H=6矛盾,所以这种情况并不符合实际要求。依照相同的方法逐一验证C=3,4,最后可以发现:只有C=3,G=7这一种数字组合是符合题意的。

大体思路就是这样,后面的具体过程不再赘述,最后得出结论:当B=0时,ABCDEFGHI=103254769或103284769。

我们上面只是讨论了B=0这一种可能情况。如果B=2或3,是否还有符合题意的解呢?答案是肯定,例如,ABCDEFGHI=120375489。那么,剩下的解还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就请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回答了。

[ 本帖最后由 老姜 于 2006-9-19 17:34 编辑 ].

TOP

回复 #199 mwf1989 的帖子

加法原则?什么意思?是排列组合中的“加法原理”,还是三角里的“加法定理”?请表述得更为规范一点,谢谢。

[ 本帖最后由 老姜 于 2006-9-19 17: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bollen妈 于 2006-9-19 21:40 发表
请问老师数列的解题思路:比如
   将奇数按下列方式分组:(1),(3、5),(7、9、11),(13、15、17、19)......
问:第15组中的第一个数是:
      第15组中所有数的和是:
      999位于第:  组,第   ...
本题是一个二阶等差数列求通项的问题,如果正儿八经地讲道理,需要用到高中数列的相关知识。

对小学生来说,还是讲得通俗一点。

注意到以下规律:1=0*1+1,3=1*2+1,7=2*3+1,13=3*4+1,……,因而,第15组中的第1个数=14*15+1=211。

第15组中所有数的和=211+213+……+239(15个连续奇数)=1/2*(211+239)*15=3375。

又因为31*32+1=993,32*33+1=1057,993<999<1053,所以,999在第32组中。至于它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数,就麻烦bollen妈扳扳手指头自己去数吧。(开个玩笑*^@^*).

TOP

感谢yahu 友情参与。

如果允许用字母表示数,则(n-1)*n+1=n^2-n+1,n^2-(n-1)=n^2-n+1,二者无疑是相等的。这或许是代数与算术相比的一大优越性,也就是用字母表示数更能揭示问题的本质。

其实,真正的问题我们并没有解决,即我们怎么会找到这样的规律的,难道仅仅是运气使然?更何况,我们所用的方法在数学里都算是“不完全归纳法”,猜想是可以的,严格地说还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这些问题幸好没有孩子来问,若问起来,做长辈的就只能是支支吾吾,语焉不详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ahu 于 2006-9-20 09:36 发表
如果你能请的动老姜,希望杯拿奖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呵呵,yahu好抬举我。我没有本事让每个学生都得奖,哪有那么厉害哦!我并非神仙,也不想做骗子,阿弥陀佛。

与孩子多讨论问题,多在思想方法上启发他们,即使不得奖,他们的学习能力都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很简单的道理啊!.

TOP

回复 #211 wwchen2005 的帖子

不客气,这是应该的。我在WW也得到了很多,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回报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wwchen2005 于 2006-9-22 08:58 发表
姜老师,您好!
    小儿刚刚一年级,对数学尤其感兴趣,可能与他幼中班开始上思维班有点关系吧。
    现在小一的课程对他来说实在很简单,我想自己给他一点提高的东西做做,但又不知道哪些东西好?自己也不是很 ...
一年级,太早了,大可不必在知识上超前,否则你将害了孩子。和他讨论一些不需要用到多少书本知识的的趣味数学问题,培养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这才是正道(记住我的话)。

小二要讲的东西其实很多的。本论坛曾有一幅帖子,专门提供小学数学教材的下载,很好的,您可以搜索一下。.

TOP

回复 #214 wwchen2005 的帖子

如果这个兴趣班确实可以提高您孩子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TOP

回复 #215 Carol妈妈 的帖子

《知识要点》似乎是转载而来的,并非原创。我的意见是,很多地方“过”了,即使要讲,也应注意“度”,局外人很难把握的,请您不必惊慌。

关于超前学习的意见,见我对214楼提问的回答(见220楼)。当然,这纯粹是一家之言,欢迎商榷。.

TOP

引用:
原帖由 charles妈吗 于 2006-9-22 10:33 发表
谢谢LZ姜老师的热心解答,有些问题虽然看不太懂也没耐心继续看下去 但是我明白了学奥数的目的和方法,由衷感谢你 儿子从小班开始上兴趣思维的,现在对数学蛮感兴趣的,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用到你 向你请教
请教不敢当,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的话当成“专家”的话。

对于我的一些看法,欢迎有识之士提出不同见解。学术讨论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不是人身攻击,自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个抓辫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kellyme 于 2006-9-22 12:08 发表
姜老师你好,见到你的帖子很亲切,我们伍佰年前是本家,我也姓姜,也是姜老师,不过我是教英语的。女儿现在选进校奥数班,觉得奥数的解答还是需要专业的奥数老师,这样思路方法都很清楚易懂,今后我要多请教你了, ...
引用:
原帖由 kellyme 于 2006-9-22 12:08 发表
姜老师你好,见到你的帖子很亲切,我们伍佰年前是本家,我也姓姜,也是姜老师,不过我是教英语的。女儿现在选进校奥数班,觉得奥数的解答还是需要专业的奥数老师,这样思路方法都很清楚易懂,今后我要多请教你了, ...
您的留言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而您所提的问题也是我在本论坛遇到的最难回答的。

为您设计以下一组问题(其中甲、乙二人的昵称可以随意取):

1,甲的年龄是4岁,乙的年龄是2岁,问:甲、乙的年龄之和是多少?这个和比甲的年龄大多少?比乙的年龄大多少?

2,甲的年龄是3岁,乙的年龄是5岁,问:甲、乙的年龄之和是多少?这个和比甲的年龄大多少?比乙的年龄大多少?

3,甲的年龄是7岁,乙的年龄是6岁,问:甲、乙的年龄之和是多少?这个和比甲的年龄大多少?比乙的年龄大多少?

列一张表,用笔把上述三个问题的已知和结论记录下来:

甲的年龄    乙的年龄    甲、乙的年龄之和    和比甲的年龄大多少    和比乙的年龄大多少
   4                 2                  6                          2                              4
   3                 5                  8                          5                              3
   7                 6                  13                        6                              7

问孩子,从上表中他能得到什么启示?“和比甲的年龄大多少”与“乙的年龄”有什么关系?“和比乙的年龄大多少”又与“甲的年龄”有什么关系?

最后再把您的问题提出来。

我的回答很“小儿科”的,对付小孩子,慢工出细活,急不得也。.

TOP

回复 #218 kellyme 的帖子

既然每条边上的3数之和等于5,那么,四边上的12个数之和就等于5*4=20。

请注意,在上述12个数中,四个角上的数都被重复加了一次。

又由已知,图中的8个数的和为16,那么,四个角上的数的和就等于20-16=4。

这样,每个角上的数都只能等于1,每条边上中间的数只能等于3。

[ 本帖最后由 老姜 于 2006-9-22 20:07 编辑 ].

TOP

回复 #219 XINXIN妈 的帖子

对“中环杯”只停留在道听途说的份上,不很了解,抱歉。.

TOP

回复 #227 kellyme 的帖子

很高兴,您的孩子懂了。类似的问题,多可以这样考虑。.

TOP

引用:
原帖由 男孩爸爸 于 2006-9-23 21:54 发表
喜欢姜老师的帖子,每次路过总要进来看看。
良言一句三冬暖,我把男孩爸爸的话看成是一种鞭策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kellyme 于 2006-9-24 10:55 发表
一只蜗牛调进一口10 米的井里,它努力往上爬,白天爬上2米,晚上滑下1米,那么照这样计算,需要( )天它才能爬上井来。
这道题是不是用间隔距离的方法来解答?谢谢
下午不在网上,迟复为歉。

不很清楚您“间隔距离的方法”指的是什么意思。讲一讲我的思路,我用的是一种“笨办法”:

第1天白天,蜗牛上爬2米,晚上下滑1米,这一天结束时蜗牛离开井底1米;

第2天白天,蜗牛上爬2米,晚上下滑1米,这一天结束时蜗牛离开井底2米;

第3天白天,蜗牛上爬2米,晚上下滑1米,这一天结束时蜗牛离开井底3米;

……

第8天白天,蜗牛上爬2米,晚上下滑1米,这一天结束时蜗牛离开井底8米;

第9天白天,蜗牛上爬2米,此时蜗牛离开井底10米,即蜗牛已安然脱险,重见天日。

所以,如果把白天视为0.5天,晚上视为0.5天(这一点,原题没有说明,我建议将原题中的“1天”改为“1小时”比较好),那么蜗牛需要8.5天才能爬上井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ymy505069 于 2006-9-24 16:46 发表
儿子质疑说:“蜗牛怎么会掉下去的?它没有那么傻。再说了,蜗牛有黏液的,爬上去后不会再滑下来的。”
我想起了儿童节目《欢乐蹦蹦跳》里的《童言无忌》专栏。

您的孩子是多么天真与可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