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是什么让教师如履薄冰?

是什么让教师如履薄冰?

ZT: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看看在明媚阳光下灿烂怒放的迎春花, 再回头看看教室里一张张日渐由稚气走向成熟的脸庞,回想近三年来一起走过的快乐时光,心里浮起的感受除了温暖,还有庆幸。
  我庆幸,初一到初三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都过得太平安然;我祈祷,余下的七十几天,我也能过得太平安然;我甚至希望,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不要再让我当班主任了,哪怕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以班主任的角色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陪伴他们的成长。
  若说仅是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哪个行业没有?民工更辛苦,矿工更危险,……教师,作为安身立命的职业,选择了,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但,总有那么些事,会让你始料未及,受尽委屈又有口难言;让你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又无可奈何。
  我想,我这一生,都将铭记这两件事。
  1998年,大学毕业,带着美好的憧憬,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1999年,任初二年级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插班进了一个学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望子成龙加上有点权势吧,把孩子从初三留级到我所在的班级,希望他能有所改观,考上高中。那男孩子英俊帅气,聪颖顽皮(后来意识到是顽劣)。刚来班级的时候,还挺好的,后来,一些不好的习惯渐渐地显露出来了。例如上课违纪以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作业不交,旷课去网吧玩游戏甚至赌博等。作为班主任,从委婉暗示到语重心长,再到疾言厉色;从晓之以理到动之以情到绳之以纪……
  有一天,那孩子又一次违纪。我清楚地记得我站在走廊上和他谈话,规劝他。他那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情使得我当时问了一句话:“难道你就无药可救了吗?”
  问题就出在这句话上。
  第二天,那孩子没来上课,和他家长联系后,他家长也没放在心上,毕竟,旷课不是第一次了。
  当天晚上,孩子没回家。家长急了,打电话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仔细回忆了和那男孩子的接触,真的想不起来有什么事会让那男孩子不来上课,难道就因为我批评了他违纪吗?我一五一十地将我和孩子的对话陈述给家长听。
  第二天一早,家长带着整拖拉机的人,到学校来要人了。
  清楚地记得,那黑压压的一群人是如何气势汹汹地涌进校门的;
  清楚地记得,那无数一开一合的口是如何地把平静的校园搅得沸反盈天的;
  清楚地记得,那涨红了扭曲了的脸是这样质问我的:“你说我的儿子无药可救了,你不是诅咒我儿子死吗?我儿子自杀了,你赔得起吗”
  一幕一幕,历历在目。
  校长,政教主任保护着我,让我到楼上去,他们在楼下吵闹着,推搡着,我在楼上担心着,哭泣着。我实在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那个失踪的学生音讯全无。家长学校尽全力在寻找,但一无所获。第三天,聚到学校闹事的家族成员更多了,事情愈演愈烈,家长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口口声声指责老师逼死了他儿子,学校要负责任……就在我绝望地认为我死定了的时候,一个学生告诉我,那个失踪了的男孩子躲在一个已经辍学了的初三学生家里通宵搓麻将……
  事情至此,真相了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那顽劣的男孩并没有因为批评而想不开自杀,只是和他原来的同学在一起聚赌……那个村子确实也是赌博风气挺盛行的……
三天的提心吊胆,寝食难安,终于划上了句号,聚在校门口的家族成员也一哄而散,而我的心里,却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长久以来,我一直找不到答案:作为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违纪,要如何艺术的处理,才能既保全自身,又有所教益?
  2001年,接手一届初一新生。
  班内有一女生,聪慧开朗。但自她妈妈生了个妹妹后,有失落感,时时地在随笔中流露出“失宠”的不满。
  在我们看来也正常吧!妹妹那么小,自然应该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但,在这个15岁的女生看来,父母的爱一下子倾斜到妹妹身上,自然是难以接受,因此很多原本正常的批评,也就变得刺耳了。那女生时时地在随笔中诉说父母对妹妹的“偏爱”,对自己的“偏心”,我也只好时时地开导她,教育她学会迁就妹妹,理解妈妈。
  到了初二,有一天早上,那女生没来上课。我打电话问家长,家长说:“不知道啊,很早就出去上学了的。”
  结果到那天下午,接到电话,说那女生服药自杀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
  这句话如同霹雳,让我震惊,怎么会?好好的,怎么会!
  我和校长一起赶到医院,女生仍在抢救。
  我们问家长发生什么事了?家长说:“不知道,可能是那女生前几天数学竞赛班没考上,心理压力太大,就想不通自杀了吧!”
  这一句话,把一顶沉甸甸的帽子扣在了我们老师的头上,顿时,我们都沉默了。我们都在祈祷,那女生千万不要有事,否则,这样的责任怎么承担得起?
  守在那个昏迷中的女生的床头,我心想,如果她活不过来,我也不不活了——我不想死的,可是,我拿什么来承担这样的责任?我又有何颜面去面对家长悲痛欲绝的脸?我一千一万个不明白,那女生为什么会自杀,难道真是因为家长所说的,数学竞赛班没考上?这样的挫折就足以让女孩走上绝路了吗?那平时那么多随笔本中和她的交流,那么多站在走廊上对她的鼓励,那些课堂上用心良苦的生命教育,都是徒劳无效的吗?我心里乱极了,也怕极了。
  昏迷了一天的女生终于慢慢地醒了,微睁的眼睛一看到我,就泪如泉涌,断断续续地说:“老师,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
  顾不得她体虚,我问她为什么要做傻事,女生慢慢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那天晚上,夜自修回家,她放下书包,就去拿了一包妹妹的零食,打开电视机,坐在那里看电视。女生的妈妈批评她说:“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只知道看电视,你也不看看邻居的某某,一回家就钻到房间里看书写作业……”女生赌气关了电视回房间去了。当晚越想越觉得,父母自从有了妹妹之后,对自己越来越不好,还时时地拿自己和邻居的某某比,做人真没意思。就想不通去自杀了。
  听完她的话,我顿时是泪如雨下,为她做这样的傻事不值,也为自己终于因这女孩说出了真相从而能在这美好的人世间平静安然地活下去而感到庆幸。
  是的,这女孩抢救回来了,说出了真相,还给了我清白。家长自然是后悔不迭地道歉。
  但是,假若万一,那女孩没说出真相,那我……就算不被家长打残打死,也会一辈子生活在歉疚和不安中惶惶不可终日。
  从教十几年,亲身经历过的两年事情,让我心有余悸。我每每听说哪里有学生或出走了失踪了自杀了,心里浮起的,便是这个学生的班主任惨了,校长惨了,学校惨了。无论事情的缘由是什么,真相如何,一向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教师的闲人自然会用主观的臆想来谴责班主任,任课老师,或学校。
  我希望稍有理智的人们,在面对一些不明真相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当然”地揣测孰是孰非,不要“自以为是”地评价谁对谁错。
  请给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基层教师一些理解,让我们在如履薄冰地工作着的同时,不再蒙受一些不白之冤,我们真的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招架。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不愿意待学生亲如家人?又是什么先将教师“神化”“万能化”继而又“妖魔化”?
  是什么让老师由满腔热忱地工作,继而到如履薄冰地明哲保身?
  当事业心止步于安全第一,当责任心退位给自保意识,当我们不能理直气壮地对由社会渗透进校园的不良风气说“不”的时候,我们又拿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拿什么来托起国家的明天?.

TOP

帖子是转的!但我也是教师,现在每次批评学生后总会担心几天,就怕有人这几天会想不开,那我是吃不了兜着走了!甚至发展到骂女儿后也会担心她有没可能想不开! .

TOP

我是老师,看见那篇文章颇有感慨,就转过来了。说句实话现在的学生比较有个性,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好沟通的,但谁也不能否认家庭宠爱过度的学生越来越多,各种原因导致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无法沟通的学生也大量增多,试想一个家长都拿他没法的学生老师能拿他如何?老师不是神!碰上一个这样的学生老师就头疼,要是这样的学生一出事,老师就倒霉!!其实出事的学生往往也都是这些思想上有问题的学生,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相伴近20年的父母仅面对一个孩子都不能解决,难道能要求老师在有限的1、2年内解决吗?况且老师不是面对一个学生而是上百个学生的,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作为老师我想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如原来我觉得一个学生挺有潜力就是不认真,不怎么爱提问,作业有时不按时完成,开始我一有空就追着他问:“这节课有不懂的吗?”“作业有不会的吗?”觉得要是不把他的成绩抓上去对他自己来说是太可惜了。但有次下课看他在用其他老师的电脑玩游戏,我就问他有没不懂的,竟然回答我说“我现在不想问”后来我就不再去管他了。因为其他学生是追着我问问题,还常常没足够的时间,我干吗要把时间浪费在他身上呢?况且我也努力过了,是他不珍惜。.

TOP

回复 28#rei 的帖子

“如履薄冰”仅仅是指教师对个别的问题学生管理上的一种心理状态,作为教师肯定想“管”,但万一这些学生的思维有异常人,出点事这可咋办?吃不了兜着走!你说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该怎么办?或许你说作为老师应该根据心理学原理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后解决他的心理问题!我也想,但我不可能把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样的一个学生身上啊,别说我自私!我只是普通的人,只不过在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而已!.

TOP

发新话题